登陆注册
10070600000030

第30章 民间习俗:市井游娱,拾掇雅闲万古传(3)

玉皇大帝在天上掌管着人间的疾苦,为了考察凡人的日子,每每要遣仙下凡。而每到年三十晚上,铁拐李就会被派到人间。铁拐李是个跛脚叫花仙。他杵着个拐杖,拿着个钵沿街乞讨,并挨家挨户去看看。过年的时候人们都是乐善好施的,所以穷人讨点年夜饭,都会给一些食物。铁拐李把拿到的都记在了各自的户名下。回到天庭后,把讨来的东西给玉皇大帝看,按给的食物多少和好坏就可以看出谁家富裕和贫穷。皇帝于是命财神,在来年里给富裕的人家少发点财,贫穷的多发几次。有一次铁拐李下凡游玩,喝醉酒了不慎说漏嘴,被同他一起喝酒的凡人知道了这个秘密。年三十,这家人早就想到了对策,煮了丰盛的年夜饭后,关着大门悄悄地吃团圆饭,后人叫这是“闭门生财”;吃完饭,把桌子收拾干净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打开大门,这叫“开门大吉”。当铁拐李来到这户人家,心想这家人什么吃的都没有,太贫穷了,于是上报给天庭,来年就很顺利,发了财。后来邻居也知道了这事,皆纷纷效仿。再后来铁拐李见家家都关着门吃年饭,便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可是关着大门吃年饭的习惯,却在世间流传了下来。

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是为了辞年。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大年夜里讲究骨肉团聚,儿孙绕膝。一家子灯红酒绿,叙说团圆。吃完年夜饭后,话话家常,接着就是守岁。西晋周处《风土志》上说:“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守岁也有很多趣事。孟浩然写道:“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杜甫也写:“守岁阿戎家,椒盘以颂花。”

明朝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城东内外》记载:“家长幼毕拜,已,各自拜,曰辞岁。已,藂坐食饮,曰守岁。”可见过年的礼俗还有很多。俗话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在吃的方面通常还有馄饨、饺子、年糕、元宵等等。

除夕夜守岁习俗:

馈岁、别岁、分岁、守岁为何意?

苏轼曾于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作《馈岁》、《别岁》、《守岁》诗各一首,描写旧时过除夕的感受。其中《馈岁》为: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贪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在诗的后面题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於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馈岁》。

馈岁指的是北宋时,年底人们互赠礼物。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一入腊月后,路上便可见挑担者送酒肉,称为“送年盘”。明清也大量记载了馈岁风俗。当时馈岁又叫送节、馈节、送年。在除夕前数日,亲戚朋友要互送礼品,物薄而情厚。大体而言,南部称“馈岁”,中北部称“送年”。“馈岁”礼俗,到近现代就演变为拜年的风气。

别岁,在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这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苏轼《别岁》诗: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分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风土记》:“除夕,长幼聚饮祝颂,谓之分岁。”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诗序说:“除夜祭其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而《分岁词》“饮福之余即分岁”之句,说明分岁是祭祖之后全家举行的聚饮祝颂,在此之间,便有新旧岁由此而分之意。此俗沿袭后世,吃过年夜饭后差不多就算“分岁”了。嘉靖江苏《六合县志》记载:“除夕合家属共饮或卑幼奉尊长。谓之分岁。”所以古时除夕聚餐还有一种叫做“分岁酒”。饮分岁酒流行于南方,以江浙为盛。喝“分岁酒”时,不仅要在门上贴大红门联,且全家灯火通明。如有人远在外地,不能回家过年,则要让出一个席位,摆上筷箸,斟满酒,以示对远地亲人的怀念。如若盼子心切,就在席上外加一酒杯和筷子,以预示明年人丁兴旺,这称“添人增口”酒。

守岁:俗名“熬年”。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借守夜抒发珍惜年华之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顾禄在《清嘉录》记载南方人除夕守岁的情景:“家人围炉团坐,小儿嬉戏,通夕不眠,谓之守岁。”在隋唐时期的帝王宫廷,除夕守岁时,往往燃檀香篝火,大摆酒宴。据说隋炀帝时,每当除夕夜,在皇宫用沉香、檀木架篝火,燃烧时火焰冲天,高达十余丈,香闻数十里。

“福”字倒着贴:

目不识丁的家仆因祸得福讨吉利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传说,民间贴“福”之风开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时。在姜子牙封神的时候,他的老婆也伸手来讨神位。姜太公无奈,便说:“你嫁给了一个穷鬼,就封你为‘穷神’吧!”并规定贴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便家家都开始贴“福”字了,以避开穷神。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向往和祝愿,一些人家还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不过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有人认为“福”字倒过来贴的习俗始自清代恭亲王府。在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里,大管家像往常一样,照例得写许多“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为讨主子欢心,悉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有个家丁不识字,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福晋进门看到,十分恼火,欲治两人的罪。大管家急中生智,忙跪在地上说:“奴才常听人讲,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难怪过街时,听见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俗话说: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心里也就觉得舒坦了,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人们纷纷效仿,还希望从过往行人或儿童中得几句口彩:“福到了,福到了!”

把福字贴在门前,有文字记载的始自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门前或门堂中央。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从南宋已经开始,历久不衰。

我国最著名的福字是康熙写的福字。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长寿之福”。这个福字如果仔细品味,会发现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康熙一生也酷爱书法,书法极佳,不过极少题字。据说康熙一生流传的字,只剩三个字,一是“无为”,另一个就是这个“福”字。

《幽梦影》说:“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解释的福也广为流传!

清明节插柳为哪般:

马皇后被人嘲笑后复仇留后手

我国古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折柳赠别”有多重的意义,最早见于《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可见,柳有随地可活的本质,如果以此送人则有要如柳般随遇而安的寓意;且“柳”谐音“留”,又寓为舍不得。正因为柳树有这么多特点,才引得无数诗人的吟咏。咏柳中最有名的有王维写的《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忆秦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足见折柳赠别在汉唐时代最为盛行!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当过和尚和乞丐,后娶义军首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为妻。马秀英的父亲嫉恶如仇,为躲避仇家而投奔好友郭子兴,郭子兴收她为义女并将她许配给朱元璋。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马秀英便为马皇后。马皇后从小未缠足,乡里人讥曰:“平脚女,作皇后……”传来传去,朱元璋听得怒火中烧,便遣人往乡里,杀尽说过此话的人。马皇后知道后,立即来到前殿,对着中使指了指阶下草说:“凡门前悬此草者,皆吾族人也,均不可杀”。中使走了后,马皇后马上派人去乡里,在每家门前,种上此草。这天是三月初三,人们都上山扫墓去了。回来知道后,都感恩不已。不久就演变成在门前植草变成插柳了!

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清明时,“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可见,插柳要“满檐”皆插。

古时候人们也认为柳能辟邪。民间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古代有三大鬼节,分别是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鬼节即是百鬼出没的时候。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纷纷插柳于家门左右,而且还要戴柳。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这种习俗来历已久。大概受佛教的影响,比如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这种形象,所以人们认为柳可以吓鬼,并把柳称之为“鬼怖木”。清明时节既是鬼节,又是柳条发芽的时节,所以人们也要插柳、戴柳以辟邪。

元宵节观灯习俗:

汉文帝赦令在元宵节点灯敬佛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杀害了大量刘姓诸侯王和老臣,刘氏家族被严重破坏。后来,一些功臣老将与刘氏王侯,在吕后去世后,剿灭了诸吕姓诸侯,迎回了在代国做代王的刘恒(即汉文帝)。这一年是公元前180年。推翻吕氏政权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日,汉文帝登基后,将这天定为元宵节。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巡视民间喜怒哀乐,庆贺大汉江山失而复得。

同类推荐
  • 旅元

    旅元

    现代人在宋末元初,改造自然,征服野蛮,谱写新世界新篇章!
  • 重生之改变历史

    重生之改变历史

    这里,是南宋孝宗中期,主角被炸回古代,开始自己改变历史的道路,败大理,灭女真,并西夏,俘虏成吉思汗,篡国当皇帝,一样都不少!桓桓的处(和谐)女作……新书发表,给点推荐票吧……求收藏……
  • 一纪美梦

    一纪美梦

    十二年很长,长到足够你从英俊少年蜕变成潇洒中年,十二年又很短,短到你...
  • 汉朝有酒明朝醉

    汉朝有酒明朝醉

    泱泱华夏,纵横5000年。翻阅整本历史大书,龙腾虎跃,家国破碎,金戈铁马。 少棠重生,轻功无双。为了积攒国运,,获得长生。参与汉代伐匈,目睹马革裹尸。三分天下,匡扶汉室。大唐兴盛,西征欧洲,鉴真东渡,击败幕府。也曾一笑倾人国,一笑百花开,乱世之中,夺目璀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烦忧明日说。算了,不想那么多了,我有故事,你有酒么?
  • 热河惊变——大清王朝的历史拐点

    热河惊变——大清王朝的历史拐点

    三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蛮荒四散荒草疯长的燕山丛地,康熙大帝御鞭指处,一座神奇的皇家山水宫苑傲然出世。本书自避署山庄营建前的大背景起笔,踏寻康熙大帝当年的心路历程,粗心勾勒出大清帝国一幅幅尘封百年的历史画面……
热门推荐
  • 世间孟婆汤

    世间孟婆汤

    在阴暗的地府里,孟婆看清世间的事态炎凉。孟婆见过许许多多的人,听过许许多多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真第一祖仙

    修真第一祖仙

    传说,世上存在的万物生灵原本都是永生的。传说,有两位叫做天、地的强大生灵,结束了永生时代,立下六道轮回掌控生死。传说,目之所及之物,心之所想之灵,皆可以修炼成仙,一口空气也有着升仙的机会。传说,传世仙道是诸仙留下的,他们曾和天地立下互不侵犯的条约。传说,大地有名曰东荒,新的传说!便从一个名叫沐玄的少年开始!
  • 情人

    情人

    片桐修子是美丽能干的都市白领,却与事业有成的已婚中年男子远野始终保持着“情人”关系。修子独立聪慧而又善解人意,如此纯粹的爱情令远野越来越着迷,终于他决心抛弃家庭,与修子结婚。然而,修子却在此时提出了分手……
  • 缘来难逃

    缘来难逃

    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凌薇再也没有了昔日光环。她逃了三年,再度归来,等待她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磨难。流言?绯闻?猜忌?每一个看似亲近的人却各怀鬼胎。待到身心俱疲时,她才发现,那个身份复杂的人,才是她的救赎。。。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公主的华丽蜕变:邪少一边去

    公主的华丽蜕变:邪少一边去

    哦,天哪!她林雪依保护了17年的初吻竟然被莫子熙夺了去!哦,天哪!温柔,帅气,又多金的鹿萧竟然会喜欢没钱、没身材、没脸蛋的林雪依1一边是霸道、多金、帅气的莫子熙,一边是温柔,帅气,又多金的鹿萧。林雪依会如何选择捏~
  • 武道霸权

    武道霸权

    一个执垮少爷,无意卷入了一场惊天大劫中。他坐得大商官位,步步走上权力巅峰。他偶得妖族至宝,拜妖族大圣孙悟空为师,成就武道至尊。本书是将权力和武道融合在了一起,可能有些慢热,新人新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降魔令

    降魔令

    新婚夜,新娘惨死新房,随之揭开的是一场人魔大战。除魔令一出,四方皆起,众志成城直指魔族。然而,比恶魔更可怕的,是人心。
  • 混在神州当老祖

    混在神州当老祖

    孙悟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直就瞧不起的二师弟猪八戒,竟然就是自己最敬爱的师尊----菩提老祖!唐僧万万没有想到过,自己一直以来偏袒的二徒弟猪悟能,既然自己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陈光蕊。玉皇大帝万万没想到过,那位守护天河的天蓬元帅竟然也是自己的生身之父。一切故事要从孙悟空,还没有从石头里面蹦出来开始。
  • 超级生物改造器

    超级生物改造器

    当一个平凡的大三学生,获得了一个来自未来,可以改变生物基因的生物改造器后,他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他所想的那么简单。通过生物改造器,他改造出了磨盘大的蚂蚁,几十米长的巨蟒,甚至于华夏的神龙和西方的巨龙。为了守护华夏,与全世界七大最顶尖的强者大战。为了心爱的女人独身闯入岛国,被全岛国的阴阳师和忍者围攻。为了追求至高的境界,他踏遍了全世界的所有神秘之地。他,就是陆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