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72500000135

第135章 作品相关2

明军出发时究竟有多大规模呢?《实录》载:“车驾发京师亲征。命下逾二日即行,扈从文武吏士皆仓猝就道云。”此前三天,“命在京五军、神机、三千等营在营操练者人赐银一两,兵器共八十余万。又每三人给驴一头,为负辎重。”可见明军仓猝出发,兵员仅来自三大营以及必备的亲军。关于三大营的兵额,明代中后期以来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永乐时有三四十万。而对土木之变前京营规模尚无令人信服的说法。当时京营由班军和在京卫所操练官军、幼官、舍人组成。关于班军,“宣德元年,调河南、山东、大宁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隶淮阳等卫及宣府军士至京备操,令每岁输班往来。原额春秋两班,官军一十六万员名,正统十四年,令外卫轮班官军京操者,前班三月还,八月到,后班八月还,次年三月到,河南、山东、北直隶强壮官军,皆隶前班。”可见土木之变当年班军轮班之法未废,当时在京营班军满额应有八万人。

关于京卫操军,《实录》载:宣德五年“成国公朱勇言:“旧时五军每军步骑二万人。后调大同等边备御,今五军总存五万七千余人。而神机诸营比旧亦少,扈从、征调不足于用。请令行在兵部如旧取补。上命兵部于京卫选士卒通十万隶五军训练。”正统二年,“命太保成国公朱勇选军。先是,勇奏五军营原操马步官军调遣各边备御,并逃亡者共缺二万五千有奇。乞命官于五军属卫及亲军卫分并河南、山东、大宁三都司官军内选补。”19两个月后,“朱勇等奏:奉命选拔三千大营、五军、神机等营精锐官军十五万一千有奇。欲将续选行在锦衣等七十卫官军,与之相兼编伍训练。然于内有守陵、守卫、供役、上直者,乞为处之。上命守陵、守卫各存其半,供役、上直旗校隶锦衣卫官督操,其余俱听训练备用。”十五万军中必然已本包括京卫军,续选即应指所述四类,所增加者,不过原以各种名目推托操练者。但《明史》卷八九《兵志一》解释朱勇正统二年选兵事说:“令锦衣等卫、守陵卫卒存其半,其上直旗校隶锦衣督操,余悉归三大营。”认为正统时京卫操军包括上直卫军一半和五府所属在京卫所全部。即便按这样计算,京营规模最大有多少呢?据叶盛《水东日记》卷二二《府卫官旗军人数》:“正统十四年未多事之先,五军都督府并锦衣等卫官旗军人等”计3,258,173名,实有1,624,509名。其中“锦衣等三十五卫”294,117名,实有159,871名。“五府并所属”2,964,056名,实有1,464,638名。锦衣三十五卫与五府所属分列,则应指亲军二十六卫与武功中、左、右卫,永清左、右卫,彭城卫,长陵卫,献陵卫和景陵卫等役作军卫和陵卫,五府所属京卫至万历共三十九卫。21无论全国统计,还是将三十五卫分别统计,军员实额皆为原额之半,不妨以此作为当时各卫的普遍情况。役作军当然不会编入三大营,所以将亲军二十六卫与三陵卫合计,约占三十五卫的六分之五,应有十四万人左右,取其一半为七万人。若按叶盛所记,五府属卫每卫平均六千六百人,则五府属卫之半应为十三万人。但考虑到外卫往往有额外的千户所,而京卫一般五所,则五府属卫按每卫满额五千六百人的一半计,为十一万人。合计得十八万人。若减去朱勇所言征调各边的京营兵与逃亡者,则京卫操军军数尚远不及此。土木之变后五天,“令新选余丁、官舍并旧操舍人及报效者人赐银一两,布二匹;守城匠人、守门军火夫并皇城四门内外官军人赐布二匹。”22新选余丁、官舍无疑是匆匆凑集的新兵,而旧操舍人应是来自隶属五军营的幼官舍人营,报效者应来自殚忠效义营,23匠人、火夫可能来自专供匠役的武功诸卫,他们都应属战斗力较弱者,故得留守。官军显然指留守的部分上直军。土木之变后次日“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24就是指这些留守军队。姑且以旧操幼官、舍人占留守兵一半即近五万人计,合计班军、京卫操军与幼官舍人,当时京营最多三十万人。英宗亲征前一月即六月底,“命太保成国公朱勇选京营四万五千人。令平乡伯陈怀、驸马都尉井源、都督耿义、毛福寿、高礼,太监林富率三万往大同,都督王贵、吴克勤率万五千往宣府,各备虏。”25可见英宗亲征前京营兵精锐已被抽调出不少。明军从京师出发时,合计三大营与全部上直军,即三十万加七万,再减去十万和四万五千,规模当在二十三万上下。即使“私属”队伍庞大,26明军总数也就在二十五万左右。明军几经辗转到达土木堡时,人员组成已经有不少变化。据《实录》,六月派到大同、宣府的将领中,陈怀、井源、王贵等死于土木堡,吴克勤死于土木之变前夕的断后之役,27说明明军离开大同、宣府时,六月派来的京营兵随行回京。《否泰录》说英宗进兵到宣府时“井源败报踵至”,《李侍郎使北录》载明军到大同后遣“平乡伯”即陈怀出战败绩,说明此部明军已经大受损失。而明军在到达土木堡的前一天更是损失惨重:“庚申……遣恭顺侯吴克忠为后拒,克忠力战败没。将晚报至,又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官军四万赴之。亦陷焉。”28吴克忠军作为后卫,其数量当以万计。这样增损之后,再算进行军过程中的减员,明军到达土木堡时的规模应约二十万,与李贤所记正相符合,这也间接证明了以上对京营规模的估计。明军号称五十万,可能只是沿永乐时以五十万大军亲征的说法29以大造声势而已。相比之下,《正统临戎录》引也先语:“前番营里皇帝领出来大小四十万人。”30倒比“五十万”更近事实。《实录》载土木之变前的战争进程说:“庚申……车驾将发。宣府谍报虏众袭我军后,遂驻跸遣恭顺侯吴克忠为后拒,克忠力战败没。将晚报至,又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官军四万赴之。勇、绶至鹞儿岭,冒险而进,遇虏伏发,亦陷焉。辛酉车驾次土木,其南十五里有河,已为虏所据,绝水终日,人马饥渴,虏分道自土木近旁麻峪口入。守口都指挥郭懋力拒之。终夜,虏兵益增。壬戌,车驾欲启行,以虏骑绕营窥伺,复止不行。虏诈退,振矫命抬营就水。虏见我阵动,四面冲突而来,我军遂大溃。”31显然,明军到达土木堡时,堡南河流已为瓦剌所踞。鹞儿岭位于英宗当天所在的雷家站西北四十里。32其后郭懋阻瓦剌于麻峪口,地在雷家站东偏北。33瓦剌何以能够扼守远在雷家站东南的桑干河?土木之变后叶盛建言:“今日之事,边关为急。往者独石、马营不弃,则六师何以陷土木?”34后来于谦说:“遇达贼临城,不能效力死守,辄将独石、马营归贼,并仓储、钱粮尽行捐弃在逃,以致士卒溃散,城池失守,开贼突窜之路,因而辱国丧师,至今令人痛恨。”35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十七也说:“土木之变根于此路,由于杨俊之失机,故杨氏有余诛也。”他们都认为,由独石、马营南下的瓦剌军,才是造成明军覆灭的主因。土木之战前宣府以东的战况究竟如何呢?瓦剌首领阿剌知院言:“王子军马从东来,也先从西来,我从独石、马营来。我伤了几处小边城。”36他“伤”了哪几个“小边城”呢?《实录》卷一八零正统十四年七月癸巳条载:“宣府总兵官都督杨洪奏:“达贼围马营已三日,将河水断绝,营中无水。’”土木之变后十天,“总督独石等处备御都督佥事孙安言:“先有敕命都指挥赵玫守备独石,杨俊守备马营,夏忠守备龙门卫,署都指挥鲁宣守备龙门千户所,臣同少监陈公总督。今贼势甚多,军力甚少,若分守恐难御敌。’王令陈公、孙安、赵玫、杨俊率所领官军来居庸关外驻扎,为京师外援。”37似乎是明守军主动撤退。但七天后,“罗亨信劾守备赤城堡指挥郑谦、徐福,雕鹗堡指挥姚宣先于七月内闻贼入境,弃城挈家奔走,以致怀来、永宁等卫亦行仿效。”38显然,杨洪上报,无非是为其子杨俊南逃寻找借口,估计其兵溃就在此时。杨俊首先南逃,致使赤城、雕鹗、龙门卫、龙门所、怀来、永宁纷纷失守,宣府以东、居庸关外已无坚强防御。怀来位于土木堡以东、清水河北岸,占据土木堡以南河流的应当就是已进至怀来的阿剌知院军。明军至土木堡,实因怀来已失守,不得已而就地扎营。正是由于阿剌知院军截断明军归路,才造成瓦剌军主力追及并合围明军,故叶盛、于谦才会强调独石、马营失守的严重后果。在元代,土木堡是大都西行,北通上都和西抵大同的交通枢纽。至明代,“由今宣府西北经万全右卫、膳房堡、野狐岭,逾塞垣以达兴和,此永乐中击虏之西路,甚平坦,虏亦常由此入寇。今土幕驿直北长安岭、雕鹗堡、赤城、云州、独石,逾塞垣以达开平,此永乐中击胡之东路。”所谓西路,即分自去大同的驿道而由宣府直接出塞之路,后英宗即由此回国。东路与元代去上都的驿路无异,景泰时使臣曾走此路。可见明代土木堡仍为宣府后方内外交通的枢纽,“当虏之冲”。从上述鹞儿岭和麻峪口的位置以及瓦剌在宣府才发现明军看,瓦剌军可能就是兵分两路,沿永乐中“击虏”旧道南进的。西路军由野狐岭入境,发现英宗后报知也先,并歼灭明后军;东路军因独石以南已无明军防守,七月已占领怀来、永宁,扼守要津,以逸待劳,直至也先率主力赶到。明军之所以在土木堡覆灭,与它的交通枢纽地位有直接关系。尽管瓦剌军趁宣府东北明军溃败而得长驱南下,但明宣府重兵未损,时间、距离均充裕,为何不出动夹击瓦剌军呢?宣府兵力在明代前期为各边之冠,据《宣府镇志》卷二一《兵籍考》可得下表:时代军士全额操军数额驻宣府城军额驻宣府操军额洪武126,395 56,152正统、景泰90,346 55,195正德66,979 50,759 23,274 18,930洪武时驻宣府城军额占总额近一半,正德时减至三分之一强,若取正统年间为变化中段,当时宣府军额当为四万左右。而自正统、景泰至正德,操军总额几乎未变,参考正德时比例,正统时宣府驻兵至少有三万人。据卷二四《兵骑考》,“镇城原额操马”有12,864匹,正德间实有12,387匹。原额应为洪武时例,至正德时无大变化,估计正统时亦约此数。47又卷二三《兵器考》载宣德时内府颁宣府火器,有大将军炮14,神枪479,神铳2161,神枪4223等等,数量巨大。可见土木之变时宣府驻兵至少有三万人,战马一万余匹,火器充裕,若再编集镇城附近驻军和东路溃兵,足以组成一支包括骑兵和火枪兵的强大部队。李贤《天顺日录》说,宣府总兵官杨洪“惊惶无措,闭门不出。若土木之围,洪能以后冲之,必无是败。”而实情恐不止此。《明史》卷一七三《杨****》载:“洪独以敢战至上将,诸部亦惮之,称为‘杨王’。瓦剌可汗脱脱不花、太师也先皆尝致书于洪,并遗之马。洪闻于朝,敕令受之而报以礼。嗣后数有赠遗,帝方依任洪而不责也。”既然“敕令受之而报以礼”,后来却又因“依任”方才“不责”,说明此后杨洪与瓦剌的交往已经超出了边将的职权。杨洪正统时的军功皆击兀良哈所建,48并未与瓦剌作战。宣府与瓦剌仅一墙之隔,来往频繁,彼此达成互不侵扰的默契非不可能。后英宗被拥至大同,侍从袁彬进城接洽,“入城取李指挥。李指挥说:“我女儿与大同王对亲。如今不与他,我虽出去,他定杀了我。’”49大同王是瓦剌的主要首领之一,50而明军边将与之议婚约且直言不讳,可见边将与瓦剌交往之深且多,以求相安无事,亦为正统后期双方往来频繁时的风气。如此,宣府兵在土木堡形势危急时保持沉默,实乃与瓦剌苟且相安的一贯做法。

同类推荐
  • 不朽大明

    不朽大明

    历史学教授因缘际会得到一本《万历十五年》,在寿终正寝之后发现自己成了明神宗朱翊钧
  • 道宋

    道宋

    汴水如墨,烟云色,良人随风而逝。残垣之处,却还有,故国筝琴萧瑟。狂澜惊现,烽烟四起,蹄声震霄汉。残阳似血,斜照烈士头颅。无奈百载蹉跎,北望燕云兮,金瓯独缺。冲冠一怒,执长槊,搅动血海翻腾。回首凭栏,长啸如哀歌,岁月蹉跎。泡影几许,随我吃茶去也。——《念奴娇—吃茶去》
  • 保嘉康塔

    保嘉康塔

    1607年4月,英国领导移民在美洲定居的史密斯伯爵,被土著人(印第安)俘虏。酋长保赫登准备用石棒将其击毙。而这时,酋长十二岁的女儿保嘉康塔,竟然舍身相救。史密斯伯爵得以身还,而英国的殖民工作得以继续。英帝国殖民之所以能在美洲立足,实与此事有关。
  • 裂土开疆

    裂土开疆

    站在金字塔尖上的老陈突然穿越到了明末崇祯年间,被裹挟成了流寇。一个人之所以成功,究竟是生对了地方重要,还是他本身的能力重要?鼎何惧之,夫当如斯乎,举之!天下四野,夫当一力乎,擎之!一个连古代话都听不懂的现代人,穿越到古代能走到哪一步?
  • 从三国开始的穿越

    从三国开始的穿越

    突然的来到三国,本来以为是个争霸流,谁知道想家的时候竟然能回去。带着地球的特产来三国交易,以为是个两界交易流,谁知道统一了三国以后突然出现了第二个世界。老天爷,你到底是个什么流?
热门推荐
  • 蜀殇之滴血杜鹃

    蜀殇之滴血杜鹃

    ※古蜀百科全书式小说※对神秘的三星堆文化感兴趣?想知道古代的巫术、蛊术、降头术?不了解古蜀望帝杜宇为何死后变为了布谷鸟?楚人鳌灵死后尸体从长江下游逆水漂到汶山后又是如何复活的?杜宇的王权是禅让还是被击败后为开明帝所有?远古时候各个部落之间各自什么风俗,彼此如何争斗?四川,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府之国,物产丰富,民族众多,风景秀丽。然而先秦之前的历史却是一片空白,留给世人的只有那些既神秘又诡异的动人传说,以及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几千年前,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到底上演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滴血的阴谋?走进本书我们一起感受古蜀国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神秘过往。
  • 大明星,勾勾手+啵一个!

    大明星,勾勾手+啵一个!

    讨厌大明星!特别是耍大牌的明星!妈妈是大明星,则选择抛弃她!如果遇上了爱人是大明星,我就可能真的活不了!安淇,一个拥有天使名字的可怜孩子,许彻,痞子加鄙视女人!两人遇上了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 龙虎镖局之血衣风云

    龙虎镖局之血衣风云

    一次危机四伏的运镖,埋藏着一个精心谋划的阴谋,牵扯出一件扑朔迷离的悬案……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一场场恩怨情仇的纠缠……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部书里。——字短情长,所有的感情、所有的激情就像河底的金沙,需要读者用心阅读才能发现。
  • 未婚妻,请靠边站

    未婚妻,请靠边站

    从早熟少女到财团家主,她用13年的时间结束一场混杂着亲情仇恨的初恋。本以为此生不会再爱,谁料到另一段新的恋情却在她的自我封闭中悄无声息地萌芽壮大。腹黑女对上腹黑男,是直言拒绝还是继续逃避。
  • 隙光

    隙光

    唯一记得的就是要牢记不爱你的终究不是你的。
  • 中国女子大学风云录

    中国女子大学风云录

    还原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再现你未听过的尘封往事。1939年7月20日,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成立。在两年多的时同里,上千名身份各异的热血女青年奔赴延安。她们有的曾与宋美玲两度握手,有的也曾与毛泽东、贺龙、叶剑英并肩作战,有的在美军、国军的眼皮下窃取情报,有的成为了开国元勋的夫人,有的成长为著名外交官或资深学者,有的则化作啼血杜鹃,将激情与刚烈留给了悲壮的历史。本书作者历时十余载,遍访百名当事人,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段充满血与火、爱与恨的厚重而又浪漫的历史,记录了那一代人的前世今生,使阅读者不胜感慨,令评论家为之动容。
  • 寻世殇

    寻世殇

    她为了让他复活,无论跋山涉水,还是上刀山下火海,她都做了,只为他一人;他曾经是她最喜欢的人,可是他却不珍惜,为了弥补他的失去,他陪她跋山涉水,上刀山下火海,只为挽回惜日情分。(不过他都是在背后帮她,她不知道哦~嘿嘿,他真是个傻子~)
  • 红梅林

    红梅林

    “来,小娃娃,过来。”某女笑的一脸猥琐。以至于后来,身边有了一个跟屁虫,什么鬼?这还不是全部,‘’小孩,为什么跟着我?‘’“姐姐你不是说过吗,跟着你,有肉吃!”后来,别人问起,她一脸淡定:‘’我儿子。‘’后来的后来‘’混蛋!‘’‘’姐姐,你可是说过,跟着你,有‘肉’吃哦。”‘’……‘’
  • 本妃要闹秦

    本妃要闹秦

    原来穿越也要分运气,好的美男在侧,荣宠无限,而她身边那个大冰山虽然也是俊朗得不行,但是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眼神,让她根本不敢靠近。不仅如此,她天天还要在刀剑底下过日子,外有乱世,内有宫斗,生活不易,不易啊……“将军,她就是燕国派来的细作!”长宁没听清,哪里的细作?!男子没有说话,但是那冰冷的目光,却看得她心中一阵发寒。“就是她打伤了守卫,闯入书房,偷出情报传给了燕国铁侯。”箭无虚发百步穿杨,身轻如燕上房梁,这身体的主人这么厉害?“什么情报?什么铁头铜头?”“再说一遍,姐不会武功,要是会武功,早就打你了!”
  • 修魂传说

    修魂传说

    当你同时爱上几个女人的时候,你恨不得变成几个人,而主人公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