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5200000035

第35章 试析1923至1927年鲁迅教育思想的转变(2)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虽然性格孤僻倨傲,但他特别喜欢孩子。只要一看到房东的孩子们来,他的“眼睛里即刻发出欢喜的光来了,连忙站起,向客厅间壁的房里走”。他给他们买口琴,而且一人一个,决不偏倚。虽然孩子们常常吵闹,打翻碗碟,硬讨点心,乱得人头昏,但连殳一见他们,却再不像平时那样冷冷的了。当三良发了红斑痧,他非常着急。他把这些孩子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在这些描写中不难看出鲁迅自我体验的痕迹。而作品中的魏连殳之所以如此喜欢孩子,并非出于血缘关系或伦理责任,而是把孩子当作虚伪世界当中唯一存在的“天真”,冷酷世界当中仅有的“希望”来看的。这正反映了鲁迅此前基于进化论与“白心论”所形成的儿童观,即“后起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可宝贵”。然而不同的是,作品当中出现了相异的声音。当魏连殳认为“孩子总是好的。他们全是天真”时,作品中的“我”提出了反对意见,于是出现了如下对话:

那也不尽然。

不。大人的坏脾气,在孩子们是没有的。后来的坏,如你平日所攻击的坏,那是环境教坏的。原来却并不坏,天真……我以为中国的可以希望,只在这一点。

不。如果孩子中没有坏根苗,大起来怎么会有坏花果?譬如一粒种子,正因为内中本含有枝叶花果的胚,长大时才能够发出这些东西来。何尝是无端……

这段有关孩子的“坏”是“环境教坏”还是“根苗”就“坏”的辩论,反映了鲁迅内心两种思想的交战。这段几乎可以说是触及鲁迅灵魂深处的对话,体现出鲁迅儿童观中出现的新因素。在《狂人日记》中毫不怀疑地认为孩子的“吃人”是“娘老子教的”这种判断,遭到了怀疑。此前深信的人性本真,“后来的坏,是环境教坏的”的信念开始动摇。这使他对于“白心”的渴望与追寻的信心也大打折扣。当魏连殳被校长辞退失业后,孩子们也完全抛弃了魏连殳,连他的东西也不要吃了。这使他对孩子的看法由怀疑发展到绝望。于是,当他做了杜师长的顾问,重新发迹以后,开始报复周围的人,包括孩子。如果他们要他买东西就得装狗叫或者磕响头。可以说,对孩子的绝望是他对人类最根本的绝望。对孩子的报复,也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彻底的报复。

虽然魏连殳的思想并不能等同于鲁迅,但这些描写却从侧面透露出鲁迅思想中的新因素。应该说,当魏连殳做出“儿子正如老子一般”,“都不像人”的判断时,或许还可以解释为家庭教育的结果。但是,当他看到“还不很能走路的”孩子,“最小的”“赤膊”的孩子,就已经有“杀”这样骇人的举动,恐怕用“环境教坏”这样的话已经不足以缓释他内心的创痛与怀疑。是人性中固有的坏的根苗,才使他们在如此幼小的时候即已显现出凶残与暴力。这样的发现,对于曾深信“孩子总是好的。他们全是天真”的魏连殳,以及深信“后起的生命更近完全,更有价值,前者应该牺牲于他”,并坚持“以幼者为本位”教育立场的鲁迅来说,是怎样一种悲哀?“救救孩子”的热情呼喊,在这里受到多么大的嘲弄!正是由于这样的情绪体验与思想认识,使得鲁迅此时期的创作中出现了与《呐喊》阶段迥然不同的孩子。尤其是与“杀”有关的孩童“吃人”者场景集中出现在这一时期。这种对于人性本真的怀疑,直接影响到他的儿童观,也在某种程度上使他产生了对教育意义的怀疑。

三、对教育的怀疑与“弃教从文”

在1925至1927年间,鲁迅对于教育问题曾有过深刻的悲观和质疑。当然,这种悲观一方面是来自对教育界本身的失望,也有对启蒙效力的怀疑,同时也跟进化论思想的动摇有一定关联。实际上,鲁迅的进化论思想并非像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是在1927年的广州,因亲眼目睹了青年分作两个阵营之后才突然“轰毁”的,而是从1923年以来对于儿童信心的逐渐失落中,已开始受到威胁和动摇了。

E?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说:“教育是传统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的媒介,是一个移植传统的过程。”而鲁迅所理解的新教育的本质却不再是固有文化的传承,而是勾销旧账,开辟新路。可以说,《狂人日记》中那历史书上歪歪斜斜的“吃人”二字,正是通过旧式教育这种普遍性的方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而当鲁迅将目光投向“或许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时,实际上就是希望从改革教育开始,掮住黑暗的闸门,斩断吃人的罗网,解放儿童,“救救孩子”。正如他自己陈述的那样:“我至今为止,时时有一种乐观,以为压迫,杀戮青年的,大概是老人。这种老人渐渐死去,中国总可比较地有生气。”然而随着对儿童与青年的失望,他对未来的信心也大打折扣。对自己的呼吁到底能产生多大效力也深表怀疑,认为自己的言论不过如一箭射入大海罢了。因此,当青年希望鲁迅为了救救孩子而再次出马时,他说:“现在倘再发那些四平八稳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空洞洞了。”

这种不断累积的失望情绪逐渐发展为带有普遍性的认识和感受:“世事大概差不多,地的繁华和荒僻,人的多少,都没有多大关系。”而且他认为“人的气质不大容易改变,进几年大学是无甚效力的”。由于对黑暗社会的深刻绝望,使他疑心自己所谓的启蒙、教育不过是“做醉虾的帮手”,弄敏了老实而不幸青年的脑子,使得他们更加痛苦而已。因此,当他需要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时,到底是教书还是写作成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这样说:“我也不想回浙,但未定到那里去,教界这东西,我实在有点怕了,并不比政界干净。”决定去上海以后,他说:“我先到上海,无非想寻一点饭,但政,教两界,我想不涉足,因为实在外行,莫名其妙。”初到上海,他还去一些学校演讲过几次,后来终于决定彻底离开教育界:“我近半年来,教书的趣味,全没有了,所以对于一切学校的聘请,全都推却。”鲁迅对教育界的失望,使他终于彻底“弃教从文”。

虽然如此,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动摇不过增加了鲁迅思考问题的复杂性,使他感觉到了教育的艰难性,但并没有使他走向类似于叔本华式的否定教育意义的绝路上去。对于孩子本能的爱与希望,对于“白心”的渴望与追寻,对于幼弱者一贯的同情仍然作为他思想的底色,时不时地流露出来。只不过,由于有了上述的情绪体验与思想认识,使得鲁迅此时期作品中的孩子显示出更为驳杂的特征。这其中,既有《祝福》中像无声的野草一样默默被吃的阿毛,有在《雪》里“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的孩子们,在《过客》中看到“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的好奇、纯真的小女孩,《风筝》中“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的小兄弟,也有举着芦叶喊“杀”的孩子。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仍然为孩子的纯真辩护,说小孩子不喜欢“诈”,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总而言之,儿童这个群体在鲁迅笔下呈现出更为多元的特征。

四、余论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目前的强烈经验,唤起了创作家对早先经验的回忆(通常是孩提时代的经验)”。在对儿童教育问题产生强烈焦虑的过程中,童年经验自然而然地出现在鲁迅的创作空间中,尤其是十几年的传统教育所累积起来的丰富体验,为《朝花夕拾》的创作提供了丰盈不竭的素材来源。我相信对于鲁迅来说,童年经验的回顾与反思,不仅是一种生命活力的再现与保有,同时也是心灵创痛的抚慰与疗救。经过了《小约翰》的翻译与《朝花夕拾》的写作后,鲁迅仍然保持着对于儿童问题的浓厚兴趣。他通过追寻自我来反思儿童教育问题,就比前一时期偏重于新观念的引进多了更为切实的体验性。经过了对儿童的失望与教育的怀疑的鲁迅,仍然怀着“反抗绝望”的精神,担负起作为生命桥梁的历史责任。从1929年开始,他不断翻译童话,撰写关于儿童教育的杂文,猛烈地抨击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的儿童教育倾向,一直到1936年去世之前,他又一次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并认为这与我们民族的前途关系极大。这些都说明,虽然鲁迅对“救救孩子”的信心和效力曾有过怀疑和动摇,但是,对幼弱者的同情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使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关注。“救救孩子”的确是鲁迅一生的“狮子吼”。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同类推荐
  • 欧洲:博物馆传奇

    欧洲:博物馆传奇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本书收录的论文涉及: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博物馆管理与服务、博物馆陈列与展示、博物馆藏品鉴赏与研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等六个方面内容。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还历史以本貌,还现实以真实。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在雀跃,在欢笑,在悲泣,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建言,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
  • 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爱国的故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爱国的故事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讲述了从古至今的众多爱国的故事。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热门推荐
  • 公仔书

    公仔书

    你有没有看过连环画。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人改变你的一生。
  • 斗罗大陆之孤独与烈酒

    斗罗大陆之孤独与烈酒

    顾颖,一出生便父母双亡,由村长抚养,在一个深夜,一群黑衣人把整个镇子都屠杀得干干静静,顾颖也遭黑手死亡。她性格孤僻,不说话,无亲无朋无父母,从小就被抓到恐怖的实验室里折磨,那个实验室恐怖到把实验品训练成一个听话的,万能的杀人机器,像一条狗一样被宰割。似乎是上天看不下去了,实验室意外爆炸,使她来到了斗罗大陆重新开始,在顾颖的身上复活了。在顾颖五岁时,遇到了史莱克七怪,她的命运就此展开。
  • 司命,请放错

    司命,请放错

    我本是天选的司命,兢兢业业几万年,一朝行错,却大祸临头,前路堪忧……
  • 首席,吻你不上瘾

    首席,吻你不上瘾

    原书名《恋上酷酷小丈夫》与《执行总监的逃妻》初次见面,她差点死在他的车轮下;于是,她气呼呼的扒走了酒醉不醒的他的高级T恤,岂料她从此惹祸上了身;她只想做他的姐姐,但他却任性的不允许;他越是追,她越是逃,所以他疯狂的追逐,她却始终在逃…六年后,精疲力竭的她终于被如同来自地狱的他抓住;他的嘴角,挂着一抹嗜血的冷笑,他绝情的掐着她的脖颈,面无表情的对她说“我会折断你的手脚,让你永远都不能再逃……”※※※※※推荐静茗的新书,请大家继续支持:《魔君,请你温柔一点》http://novel.hongxiu.com/a/197213/
  • 恶魔日记之日行一善

    恶魔日记之日行一善

    路向前本是魔界业绩最好的销售员,因为被同行嫉妒,惨遭暗算,沦为普通人。为了取回力量,他与天使签订契约,获得行善系统。可惜,生活还是活成了闹剧。“那边的大叔,不要想不开啊!有什么困难说出来,我帮你解决!”“那边的小伙子,冷静点!有什么痛苦,说出来,我帮你分担!”“姑娘你有什么难处?什么?你空虚寂寞冷?啊……这……”
  • 都市修真教师

    都市修真教师

    大道三千,证道无缘一个修道之人带着前世千年的道果,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了现世。又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藏龙学校的教师。“天龙仙体,白虎仙体,朱雀仙体,玄武仙体!”“我这些学生都不简单啊!”“修罗之体,杀戮魔躯,斗战魂体,玄阴之体!”“靠,连混沌战体都有?还让不让劳资活了?”这是一本学生养成,也是一本热血的修道求仙之路。且看一个来自异界的修道者,如何养成一堆仙神,最后成为万仙之师!
  • 可知清风知我意

    可知清风知我意

    你有没有这样喜欢一个人……经历过爱而不得,尝试过濒临绝望,最后仍然可以喜极而泣。缘来是你,真好,你还在这里……林清然——如果早知逃离无果,不如好好待在你身边。顾云琛——如果早知是你,说什么也不会放开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客栈待故人

    客栈待故人

    浪迹于江湖,相忘于江湖,世上恩恩怨怨,客栈还待故人来。
  • 我继承了万亿家产

    我继承了万亿家产

    作为华夏首富继承人,却被女友劈腿是什么体验?这个问题,没有人比陈浩更有资格回答。本想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们相处,没想到你们却一而再的为难我。好吧!从今天开始,我摊牌了,我就是超级富二代!陈浩:“有钱人真的快乐吗?不!有钱人的快乐你根本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