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1800000044

第44章 报刊地理:阅读景观的营造(2)

相对北京报纸的沉稳大气,广东的报纸版式更加灵活多变。例如《广州日报》作为一份党报,在保持稳重的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还显示出了版面的灵活多变。纯新闻版面庄重大方,而副刊版面着意区别,以更多的留白和更多的色彩为特色,更加灵动一些。版面大标题基本采用超粗黑字体,其他标题用大号宋体,眉题、副题用中等线体,版面一般分6栏,注重对栏、大图片、模块化设计。

而《南方都市报》则借鉴国外的小报版式,在头版多采用一张图片和标题导读,具有较强冲击力和较高信息含量。报纸分为4沓以上,每一沓分别为时政、财经、娱乐、楼市等,有独立报头,这样方便阅读,也增加了报纸的品牌价值。同时每一沓的封面精心设计,形成杂志式效果。这种版式设计纷纷为全国多家都市报效仿。

与上海这个现代摩登的大都市相呼应,上海报刊的版面样式似乎显得更时尚新潮。一些生活服务类和娱乐时尚类报纸,如《上海壹周》、《申江服务导报》等,都设计成便于携带而轻快的杂志样式。报纸封面一般整幅采用最近的人气明星照片,配上五六行本期内容导读。报纸内页也印刷相当精美,色彩悦目、图片繁多,经常出现大量留白,还如同杂志一般经常出现整版印刷优质的广告。这种报纸杂志化的风气符合上海市民的“精装”心理和小资情调,因为杂志往往比报纸更精美、受众定位更明确。尽管这类报纸有时候提供的仅仅是视觉上的放松和娱乐,信息寥寥,但这种时尚新潮的版面样式却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三、报刊风格

报刊风格不仅是报刊成熟与否的标志,而且也是报刊是否具有生存意义的重要因素。报纸风格特色指的是报纸的整体结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版面形象等所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独特性构成。报纸版面是报纸形式独特风格的集中表现,由头版头条、标题、图片、新闻语言、新闻文体、编排等要素组成。一份报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首先就要确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没有风格,就无法体现个性,无法得到稳定的读者群。报刊风格的形成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区域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燕赵文化”、“秦晋文化”、“关东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两淮文化”、“江西文化”、“湘楚文化”、“巴蜀文化”、“云贵文化”、“青藏文化”、“内蒙古草原文化”以及“新疆文化”等16个基本地域文化区。各个文化区都有不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必然体现在当地的报刊风格和形态上。比如《钱江晚报》、《扬子晚报》、《潇湘晨报》、《天府早报》、《南方周末》,这些报纸无论从报刊名还是刊载内容方面都体现出地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上海、北京的报业风格就大相径庭。这是因为“海派文化”与“京派文化”的截然不同所致。“海派文化”深具商业色彩,整体特征表现为时髦、求变、创新,这与“京派文化”的传统色彩和政治色彩浓厚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文化上的不同特点当然也反映到了两地的媒介风格上。因此北京的报刊舆论引导性非常强,总是保持着对民众的引导、规范和启蒙气质;而上海的报刊则更喜欢创造时尚、宽松、新变的氛围。再如,巴蜀文化历来以农耕文化为主,从而导致在新闻传播上注重“农本”思想,提倡节制消费欲望,在信息交流上相对封闭;而吴越地区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吴越文化有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当地报刊中也形成了务实、重商的风格。

南方重商,商业社会发育迅速,强调公平竞争和进取精神,同时又非常务实、注重细节,因此南方报业重视对市场、读者的研究,并力求直面社会现实,培育完备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北方政治氛围浓厚,报业的政治敏感性表现得更为突出,更倾向于从大的精神、理念出发,追求风格的浑厚稳健。如果将北京的报刊和广州的报刊对照阅读,就不难得出和上述论断相近的印象。北京和广州如此,杭州和西安当然也一样,不同的文化区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介风格。

第三节 报刊的地域性特点

报纸天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读者也具有明显的地方亲近性。从社会环境方面来讲,报刊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性。报刊作为社会文化的表征,反映了一时一地的社会现状。任何社会都必须根植于一定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会为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地域特色,这些地域特色通过传播者或受众影响报刊。从新闻价值角度而言,报刊也是具有地域性的。在对新闻价值进行衡量时,接近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受众对新闻的兴趣是与新闻发生的地理距离成反比的。地方报刊出于对接近性价值的追逐,对本地新闻的关注度也就较其他报纸更高,不管是报纸的版式设计,还是新闻的题材选择,或是新闻报道的风格,都明显地突出着地域性。报刊作为印刷媒介,其传播方式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地域性。不管是全国性报刊还是地区性报刊,它的发行范围都是有限的和特定的,它必须满足特定地区读者的需要。这也决定了报刊必须坚守地域性。

世界各国报业都重视地方报刊的发展,相对全国性报刊而言,地方报刊更具有地域性特点。对于某一地区的受众来说,地方报纸是其掌握各种综合信息的首选媒介。外地报纸或全国性报纸在地方新闻刊载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无法取代本地报纸。地方媒介以其大众性和地方特色贴近读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较强的可读性、服务性和实用性等优势与全国性大报抗衡,成为彰显地方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的前沿阵地。

美国的报业向来倚重地方办报,美国报刊对地理景观的展示、对地域性新闻的关照和重视是有传统的。从1704年4月,北美第一张连续出版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Boston News Letter)出现,到19世纪后半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现代报纸的相继问世,再到当今建立的高度发达的传媒体系,地方报纸一直作为美国传媒的主导力量而存在。美国有些报纸虽然是世界主流媒体,但是他们本身是地方性媒体,以地方新闻为主。

我国地方报刊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开始崛起。地方报刊的崛起不仅反映出我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的转变,而且显示出媒介产品内容的都市化特征。

地方报刊崛起的过程中既包含了地区经济中心的建构,又包含了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文化中心的建构。

在我国传媒业的发展进程中,地方报刊的崛起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晚报热”,各种日报和专业报纸纷纷转型为晚报,而“晚报热”的出现代表了媒介的都市文化发展趋向。1979年《南昌晚报》率先复刊,随后各种晚报犹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晚报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创造出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地方感和亲近感。一方面,晚报具有时效性和接近性,它的受众是本地居民,报道内容也大多是一些本地新闻;另一方面,晚报以生活性和服务性为导向,反映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各类生活服务信息。第二个阶段是“都市报热”。1995年创刊的《华西都市报》是我国第一份都市报。相对晚报而言,都市报具有更明确的受众定位:城市市民。“都市报”不仅提出了媒介的区域定位——城市,而且立足城市,为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都市文化。第三个阶段是地方媒介的集团化发展。1996年,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成立。随后,各地纷纷组建报业集团。2004年,我国共成立39家报业集团,报业集团已成为报业的主导力量。39家报业集团拥有的报纸数量占全国报纸总量的17%,平均期印数占30%,总印数占41%,总印张占56%。地方报刊在媒体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报刊的地域性对于地方感的显现与表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这么说,地方的文化特质,是这类媒介生命力所在。因为,如果地方报纸不立足于本土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处处与中央媒体看齐,难免会造成“千报一面”的局面,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而且,保持地方特色,关注地方民生,通过建立地方感来使受众感知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地域群体的价值和力量,也是抗拒全球化浪潮中裹挟而来的消费至上主义的有效方法。否则,如果从北京到广州、从西安到上海的报纸清一色全都印满了BMW、LV的标记,除了倡导以奢侈消费品为表征的时尚生活之外别无他物的话,那将是一副多么乏味单调的景观。

到了网络时代,报刊的地方性显得更为重要了。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媒介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有人甚至预言报纸将在网络时代逐渐消失。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面对网络的强大攻势,报刊的传播劣势是比较明显的。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报纸远远落后于网络、电视和广播。那么,报刊拿什么与其他媒体竞争?注重地域信息成为报刊安身立命的根本。报刊只有将新闻信息植根于所在的发行地区,强调地域性,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天中国的报纸一直强调“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社会生活的实际、群众的喜怒哀乐都根植于特定的地区,“三贴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强调报刊的地域性特点,报刊要为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加具有贴近性的信息服务。不论是全国媒介还是地区媒介,要想占领和覆盖全国市场或本地市场,都必须嵌入当地,根植本土,体现地域特色,在牢固守住自己媒介所在地的城市市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向外拓展。否则,它也不可能聚集足够的能量对内用功、向外发力。

第四节 报纸对地理景观的塑造与想象

媒介地理学不仅强调人文地理环境对媒介的形塑作用,更重视地理样本在媒介中的呈现。今天绝大多数人关于地理的观念更多地来自媒介的呈现,这是因为,“即便最小的民族国家,绝大多数成员也是彼此互不了解,他们也没有相遇的机会,甚至未曾听说过对方,但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却存在着彼此共处的一个社群的想象。”媒介正是参与建构这种想象的一种重要的力量,通过阅读、讨论共同关心的议题,树立相近的价值观念,同一个国度中的居民,即使彼此陌生,但仍能获得相同的地方归属感。城市作为大众媒介包括报刊最为发达的地方,也是这些媒介最乐于塑造和想象的地方。地方性报刊正是通过文字、图片等符号对地理景观加以塑造和想象,在我们头脑中建构起了关于城市的概念。

一、城市、媒介、受众的互动

在传播学者对于城市的研究中,仅有少量研究案例揭示了城市地理景观与传播媒介尤其是报刊的关系。澳门大学学者采用受众抽样调查的方法,描述了珠海受众心目中珠海和澳门城市形象的现状,提出并测试了一个非典型的涵化分析的模式。然而该研究仅停留在“人们对城市的可感知特征的主观看法和印象”这样一个大而化之的“城市形象”概念上。

事实上,城市本身的丰富性,即便是在地理景观形象这个层面上,就有许多可以被受众广为传播、认知和产生心理认同的要素。西方地理学者Lynch关于城市意象(city image)的观点,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他基于人确定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认识城市形象的心理过程,抽象出5个基本的城市地理要素:道路(paths)、边缘(edges)、区域(districts)、交叉点(nodes)和标志(landmarks)。他的这种划分方式具有图形思维、抽象思维的特征,无疑是有启发性的;但在媒介传播中,城市地理要素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着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功能,例如:城市内的建筑、街道、商店、街区、公园等等。对于城市居民和外来参观者而言,城市的地理景观形象是直接映入眼帘的,是可以切实感同身受的,也可以说是最容易留下集体记忆的传播符号。这些具体的城市地理要素如何与传播媒介产生相互作用,还有待于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

下面以多伦多作为个案,尝试对地理要素和传播媒介的关系给予一种动态分析。

对于多伦多城市的地理与文化景观,加拿大学者分析了城市兴建大型标志性文化建筑对于多伦多“文化复兴”的作用,不仅具有推动文化旅游的实际功效,还能宣传城市品牌和倡导国家主义(nationalism)。然而,多伦多的报刊如何与这些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产生互动关系,却未见详细分析。因此,需要深入讨论一系列关于城市地理景观与报刊的问题及其内在传播规律:地方性报刊如何呈现城市的地理信息?城市又是如何在报刊上打上自己的地理印记的?人与城市各种地理要素的关系是如何被传播所影响的?城市人群又是如何通过报刊的传播作用来认同城市文化的?

同类推荐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西藏情歌:雪域神山下深沉炽烈的爱情

    西藏情歌:雪域神山下深沉炽烈的爱情

    江觉迟2005年只身来到极其遥远、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原始深山草原藏区,长期在藏区工作生活,藏地文化已经逐渐沁入觉迟内心。其中最不为人知的藏地婚俗以及随处可闻的藏地情歌更是带给了觉迟前所未有的震撼。深沉博大的藏地情感文化引发觉迟的思考,也促成了《西藏情歌》的收集与写作。这本《西藏情歌》的内容几乎覆盖整个藏地,包括最盛名的情歌分布区域,山南地区,墨脱一带,甘孜地区,迪庆地区,青海地区等,觉迟历时7年,通过走访、观察、收集、整理、修改和编校等方式,形成这本比较完整的情歌集。全书采用情歌+情歌文化、情感故事及历史背景注释的模式,以诗歌贯穿,文字部分则取材于觉迟多年在藏地走访得来的第一手素材,真实而震撼地反应了藏地情感文化,原汁原味,荡气回肠,浸满浓郁的藏式美感以及难以言说的忧伤,是了解西藏地区情感方式、婚恋习俗的最佳读本。
  •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

    足本珍藏,尽得“厚黑”精髓。识此术如手握尖矛厚盾,进可拓土,退可守成《厚黑学》被誉为“民国第一奇书”,近年来更被视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学”巨著。“厚黑”者,犹“矛盾”也,其本身并无善恶,不过视操于何人之手而已。只要用之以正道,自可为一己谋成功,为大众谋福利。独家奉送张默生著《厚黑教主传》,还原“厚黑教主”本来面目。此版本《厚黑学》不仅包含了李宗吾全部的“厚黑学”著作,更独家奉送李宗吾挚友张默生所著《厚黑教主传》一书,为读者拨开重重“厚黑”迷雾,还原“厚黑教主”本来面目。
  •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误区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 校长管理艺术:好思想成就好校长

    校长管理艺术:好思想成就好校长

    陈松信校长的《校长管理艺术:好思想成就好校长》是他几年来校长管理的一个结集,每篇文章都明显地打上了实践的烙印。同时,它又不是简单的事例的陈列,又都有着属于他的理性剖析。于是,让你感到鲜活而又富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书中流淌着这位校长成功的喜悦,也弥撒着某些失败教训的遗憾。
热门推荐
  • 每天让自己笑一笑

    每天让自己笑一笑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冲它哭,它就冲你哭。是哭是笑,取决于你怎么样面对它。每天对自己笑一笑,笑出一份好心情,笑出一份自信。每天对自己笑一笑,就是自我调理情绪,给自己一份轻松,让自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笑是一种生活的轻松和愉悦,是一种愉快情绪的自然流露。每天对自己笑一笑,就是自我调理情绪,给自己一份轻松,一份自信,让自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从现在开始,要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了太多的磨难,也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更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公。每天对自己笑一笑,你就会发现,困难和挫折没什么大不了的。
  • 引龙剑

    引龙剑

    明正德年间,京城发生了一起惊天灭门纵火案,内城宣武门附近的复兴镖局一夜之间被灭门,包括万俟复万俟兴兄弟在内的四十三人全部惨死,准备押送的镖也不翼而飞。北镇抚司镇抚使郭达被上官要求速查此案,然而查了两天毫无头绪,第三天城外落凤坡发现一具无头死尸,由此便引出武林一段血雨腥风。
  • 寒星纪

    寒星纪

    “也许,你们认为这是可笑的,但对我来说,这是我要真正用一生守护的东西。”
  • 非人类影帝

    非人类影帝

    沈见我一没重生二没穿越所以他不知道2004年就有了iPhone4是很奇怪的事他也不知道2008年就普及了4G也是很奇怪的事但是无论如何,2009年就出现脑电波控制+虚拟技术游戏这件事……还是很奇怪的吧!------这是一个很有钱但是只有钱的富二代无意中帮他那个穿越者父亲完成了终极梦想的故事
  • 首席新娘调包了

    首席新娘调包了

    有谁见过21世纪结婚还戴着喜帕嫁人的吗?没错,她的婆家就是这么要求的。明明是嫁给一个傻子,怎么送个超级帅哥给她?是不是搞错了?嘻嘻,最好没有搞错,那她就赚大了。八点档电视剧不是这么演的吗?有的男人白天装傻,晚上很精明吗?也许真的被她给遇到了。甜蜜幸福的和新婚丈夫过了洞房花烛夜,结果第二天起来才知道这个男人是她小姑子要嫁的心理有些BT,嗜好有些让人不耻的男人,也就是她的结婚之后要称为‘妹夫’的人!呼,怎一个乱字了得啊!卷铺盖走人!她确实很需要钱,做一个傻子的老婆已经是很无奈了,但做BT男人的消遣品,绝对不行!
  • 超能力者进化论

    超能力者进化论

    白夜穿越到了一个充满超能力者的世界,然而他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超能力!只能当个普通人,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直到有一天,他在网上淘了一部二手手机,惊奇的发现手机自带一个强大的编辑器,可以修改世上所有超能力者的数据!他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 踏碎苍穹

    踏碎苍穹

    上古,古印大陆。林轩,一个小家族中的普通子嗣,原本是一个无望晋级为气者的废柴体质,却在某一次采石偶然机遇得到了一块神秘的古石,正是这块神秘的石头改变了他的命运。林轩崛起之后他便有了一个称谓,苍穹大帝!
  • 一夜定情:王的女孩

    一夜定情:王的女孩

    一顿啤酒小龙虾,让叶念凌糊里糊涂的穿越了。大草原上没水没电没网络就算了,这要献出初夜的成人礼也太可怕了!还有那个有颜又有型的帅哥,不是都说他对女人没兴趣,为什么要选她?还有还有,说好一夜过去就结束了嘛,怎么还缠上她不放了……霍伽:因为命中注定,你是我的女孩。
  • 毁灭战神

    毁灭战神

    在世道苍茫,妖兽肆虐的世界里,唯有拳头才是强大的证明。而对梁峰来说,强大只是一个形容词,他无需强大,因为他本身就是强大的代言者。有人说他是战神,也有人说他是披着人皮的恶魔,更有甚者说他不是人。年纪小小便已独战群兽,浴血洒遍临风城前线,一战成名。他心中有信念,有承诺,有但当,为此,他选择这条路,就是为了寻找真相,为了解开迷惑,为了剖析真理,更为了守护爱人,保护身边的亲朋好友……
  • 重生爱妻实力宠夫

    重生爱妻实力宠夫

    莫瑾柠重生前:只想离刑北战到天涯海角莫瑾柠重生后:只想宠他,爱他,当他的裤腰带腹黑者:放着对莫瑾柠情深似海的老公,偏瞎眼的看上那利用她的小白脸…….错交白莲花闰蜜……这一世,看我神笔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