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8600000013

第13章

在战国期间,各诸侯国战事纷争,连绵不断。一次,燕国派名将荣渍作统帅去攻打赵国,荣渍骁勇善战,熟知兵法,可谓身经百战,战无不胜。赵王得到消息后,十分害怕。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共商对策。宰相赵胜建议说:

“齐国有一位名将叫田单的人,此人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我国可以割三座城池给齐国,以此为交换条件,请齐王派田单统帅我赵军作战,抵抗燕国,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赵国大将赵奢不同意赵胜的意见,他说:

“难道我们赵国真就人才匮乏,连一个能领兵打仗的人都没有吗?仗还没打,就先想到割城池给齐国,这怎么能行呢?这和剜肉补疮有什么区别?我和燕军数次交锋,熟悉他们的情况,为什么不派我领兵抵抗呢?”

赵奢进一步分析说:

“首先,我们假定齐王肯派田单来指挥赵军,有了他指挥,我们就十拿九稳必定会取胜吗?他真的能敌得过荣渍吗?更何况田单对我们国情、军情知之甚少,可以说一无所知,又如何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呢?其次,田单是齐国人,即使他有天大本领,他会实心实意为我国出力吗?众所周知,齐国对霸主位置虎视眈眈,落井下石还来不及,他怎么会容忍我国强大起来呢?”

赵奢看了看赵王,接着又说:“田单如果真来了,战事开始后,他一定会把我们赵军拴在战场上,旷日持久,拖上个三年五载,我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会被消耗殆尽,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王和赵胜没有听取赵奢的意见,仍割让三城,聘请田单当了赵军主帅。结果,不出赵奢所料,赵国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付出了三座城池的巨大代价却只换回夺取燕国一个小城的所谓的胜利,更甭提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消耗了,真是得不偿失呀!

释义

旷日持久这则成语的含义是荒废时间,拖延太久。

困兽犹斗

【出处】

《左传》。

在春秋时期,一次晋军援郑伐楚,由于殆误战机,大败而归。

晋景公盛怒之下,拂袖示意卫兵把荀林父押下去杀掉。

“我主息怒,此人不能杀啊!”大夫士贞子急忙上前阻止说。

“怎么不能杀?”

士贞子不慌不忙地对景公说:

“三十多年前的城濮之战中,我晋军大获全胜,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士兵们大吃三天楚军的粮食,但先君文公面无喜色,忧心忡忡,左右的人甚为不解,就问文公为什么。文公说:‘这次战斗,因为我们用人得当,战略战术正确,加之士兵勇猛,首先击破了楚军的左、右翼,致使中军完全陷于被动之中,败局已定,无力挽回,只好收兵。

楚军虽败,但主帅得臣还在,我怎么能就此放心呢!一头野兽被困住了尚要挣扎,更何况得臣是一国之相呢?

说不定,他休整好了,势必要来报仇雪耻的,你说,我们有什么可庆祝的?’后来,气急败坏的楚王杀了战败的得臣,先君文公才露出笑脸,高兴地说:‘太好了,得臣死了,楚王帮我除了心患,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不必再担心得臣会来害我了。哈哈,我晋国算是又胜了一次,自楚王杀了得臣以后,楚国两代都兴旺不起来……如今,荀林父虽然在此次战斗中失败了,但他是个难得的人才,算得上是国家的柱石,杀了他,岂不是正中了楚国的下怀,帮了他们的忙吗?您说,荀林父能杀吗?”

景公听后,立即下令赦免了荀林父等人的死罪,官复原职。

释义

困兽犹斗原意是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的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多含贬义。

滥竽充数

【出处】

《韩非子》。

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南郭先生,由于他不学无术,又不求上进,所以连饭都混不上了,他正在愁眉苦脸时,机会来了。

他有一个朋友在王宫乐队里任职。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爱听独奏,偏偏要组织三百人的吹竽乐队,一齐演奏。负责乐队的官员犯愁了,因为乐队的人员没有这么多,临到要演奏时,尚缺一名乐师。

南郭先生听说后,急忙托这个朋友找关系走后门,冒充乐师混进乐队。他拿着竽,左看右看,模仿别人的样子放在口边,煞有介事地吹奏,其实根本没有发出声音。

竽是古代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多管乐器,有点像笙,南郭先生把它抱在面前,模样装得特别认真,一副乐师的派头,所以别人一点儿也看不出他不会吹竽。为齐宣王演奏的时刻到了,三百名乐师一同吹响竽,声音洪亮,气势很大,响彻王宫内外。齐宣王十分高兴,大喜之下,给三百名乐师很丰厚的待遇。南郭先生又惊又喜,从此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生活得安定富裕。就这样,他在乐队里顺利地混了许多年。

后来齐宣王去世了,齐滑王继承了王位。这位新任的国君也很喜欢听吹竽,南郭先生听后很高兴,以为能继续混下去。谁知乐队官员去请示齐王时,这才知道齐王不喜欢听合奏,要乐师们一个一个单独演奏给他听。于是乐师们个个紧张地练习乐曲,准备在齐王面前大显身手。只有南郭先生一人惊惶失措,因为他这几年来根本连一个音也没吹奏过,这下再也无法蒙混过关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南郭先生只得扔下竽,偷偷地逃跑了。

注释

滥竽:冒充会吹竽的人。充数:凑数。

释义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凑数。

老当益壮

【出处】

《后汉书》。

东汉的名将马援,自幼就胸怀大志,立志高远,不甘落后。年轻时,他曾作过扶夫郡的督邮。一次,郡守派他把犯人押送到长安,可他觉得这个犯人好可怜,不忍心把他送去受死,于是半路上他就偷偷地把犯人给放了。由于他没有完成任务,只好弃官而逃,跑到北方郡躲了起来。过了不长时间,碰巧赶上皇帝大赦天下,以前的一切罪过都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在那里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由于他做事情有恒心和毅力。他的事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不久之后,马援就有了大批的牲畜和大量的土地,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大地主。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生活上的富裕。而是把自己的财产都分给了他的兄弟和朋友们。他说:“一个人要有远大志向,一辈子做个守财奴,太没意思了!”

他常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就一定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也就是说人越穷困,志向就要越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总是停滞不前肯定是不行的!之后,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

释义

老当益壮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年纪虽老,志气反而更加豪壮。

老骥伏枥

【出处】

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诗。

东汉后期的曹操,在他年轻时曾做过下级军官,在消灭董卓的势力和平息黄巾军起义过程中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后来成为汉献帝的丞相。他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办法,先后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军阀,逐步控制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他注意发展生产,限制土地兼并,为社会的安定和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当时汉朝东北边境,有一个奴隶制的少数民族——乌桓,曹操消灭了袁绍的势力以后,袁绍的两个儿子就投奔到了那里,想借机东山再起。另外,乌桓的首领,也经常趁着中原混乱的机会入侵汉朝的领土,不仅掠夺大量的财物,而且抓走许多汉人去作奴隶。于是,曹操为了彻底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和稳定东北地区的边境,在公元207年亲自统率大军征讨乌桓。

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古人认为: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五十岁就已经逐渐衰老了,距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曹操当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并没有因为年老力衰而意志消沉,而是以一种豪迈的气概面对自己要完成的事业,继续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曹操终于在白狼山战斗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杀死了乌桓的头领蹋顿,二十万乌桓人也被迫投降。在带领大军凯旋的途中,他有感而发,写出了一首气势豪迈的长诗,这就是着名的《步出夏门行》,这首诗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曾经驰骋战场的骏马,虽然年老力衰卧在马槽旁,但它的心仍向往一日千里的飞奔。胸怀远大理想的斗士,虽然已到了生命中的垂老时刻,但生命不息,他那颗奋勇拼搏的心就一刻也不停止!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曹操的文学才华,更可以体会到他那豪迈的气概和伟大的奋斗精神。

释义

老骥伏枥是指衰老的骏马即使卧在马槽旁,心也向往着一日千里的飞奔,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保持着雄心壮志、从不服输的斗志与精神。

老马识途

【出处】

《韩非子·说林》。

在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相。管仲为齐桓公的宽阔胸怀所感动,尽心尽力帮助齐桓公,很快齐国就强大起来,经过一番努力,齐桓公在诸侯各国中取得了盟主的地位。一次,齐桓公带兵攻打山戎国,征服孤竹国大获全胜。当他带着大军高兴地回国时,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齐军走着走着竟迷失了道路。因为出征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而如今已是北风呼啸的寒冬。来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却尽是枯枝败叶;来时那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上的任何痕迹一点也找不到了。齐军找不准回去的方向,被困在山里,处境十分困难。此时,大臣管仲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士兵选出几十匹从齐国出征时带来的老马,集中在一起,让骑手们不去驾驭它们。让马匹在前边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这些马匹的后面。终于奇迹出现了,这群老马为齐军找到了方向,把他们带回了齐国。

释义

现在一般用于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了解规律。

乐不思蜀

【出处】

《三国志》。

在三国期间,蜀主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治国。刘禅是个胸无大志、才学浅薄的人,把一切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处理,自己整天轻松快活。后来诸葛亮率军北伐,死在兵营,蜀国政事就由姜维代劳。

魏国的司马昭见姜维在外率兵作战,蜀都空虚,刘禅又昏庸无能,认为这是灭掉蜀国的大好机会。于是兵分几路征伐蜀国,不久就打到成都城外。蜀后主刘禅心惊胆战,便投降魏军,一家老小也被蜀军带回魏都洛阳。刘禅担心魏元帝曹奂会杀了他,谁知曹奂对他好言安抚,封他为安乐公,还赏赐给他大片土地和许多奴婢,连他的子孙也都封了官。刘禅受宠若惊,自此安心享乐,也不把亡国之辱放在心上。司马昭对刘禅不信任,想试一试他有无复国之心。一次,司马昭大摆宴席,把刘禅和他的旧部下请来赴宴,还专门叫来戏班子演唱蜀国的戏。刘禅的旧部下听到熟悉的乡音,都很悲伤。

可是刘禅依旧谈笑饮酒。司马昭看在眼里,悄悄对坐在旁边的官员说:“你看,一个人没有感情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像他这样的人,即使诸葛亮活着也无计可施,何况姜维呢!”不久后,司马昭去看望刘禅,问他:“你很想念蜀国吧?”刘禅笑嘻嘻地回答说:“这儿快乐得很,我不想念蜀国(乐不思蜀)。”后来这件事被郤正听到了,他立即对刘禅说:“司马昭以后再这样问你,你应该哭着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地,这令我十分想念!’”刘禅点点头。

过了几天,司马昭又问刘禅这个问题,刘禅照郤正的话说了一遍。司马昭大笑起来,说:“这是郤正教你这样说的吧?”刘禅吃惊地说:“对啊,你怎么知道的?”周围的人一齐哄笑起来。

注释

乐:快活。蜀:三国时国名。

释义

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乐极生悲

【出处】

《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生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春秋时期,有一次,孔子去观看鲁桓公的庙,见到一种东西与酒壶十分相似,对一起来的弟子说:“我很早就听说有这样一种容器,空着的时候,它是倾斜的,当你往里灌进适当的酒或水后,它就竖起来了,保持端正。但是如果把它灌满了水,它就会翻倒。”弟子们就取来水去试,他们往容器里灌,灌到一半时,倾斜的容器果然端正了,可是当水灌满了以后,容器马上翻了。弟子们兴奋地叫喊起来,孔子却严肃地说:“这件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到顶点后,就会产生忧虑、悲伤,就好像太阳过了中午,就要逐渐落下,月亮过了十五,就要逐渐缺损。所以,我们要保持节制,不要把任何事情做得太过分了。”

释义

形容高兴过度而引来悲伤的事情。

励精图治

【出处】

《汉书·魏相传》。

公元前74年,西汉的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

霍氏家族凭着自己的势力胡作非为,使得民怨沸腾,朝中的官员也是敢怒不敢言。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早对霍家不满的御史大夫魏相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就向宣帝建议采取措施,削弱霍氏的势力。霍家的人听到此事非常恐惧,就假借太后的名义,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汉宣帝。宣帝知道后,决定先发制人,将霍氏家族满门抄斩,其党羽也做了处置。

除去了霍家的势力,宣帝在治理国家方面少了许多阻碍。从此,他振作精神,勤于朝政,努力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安定。他广开言路,注意考核和选拔有能力的人才,还减少苛捐杂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也带领着文武百官努力为朝廷效力,一时间出现了政通人和的气象。

宣帝通过自己的勤勉,又有魏相等人的配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他统治的二十五年间,本来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又出现了繁荣兴旺的局面。

释义

励精图治这则成语意思是振奋精神从事治理国家的事业。

厉兵秣马

【出处】

《左传》。

在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的大夫烛之武在危急之中,只身一人冒死来到秦营,劝秦国国君不要上晋国的当,因为郑国灭亡了也就削弱了秦国的势力。秦国国君觉得有理,便下令撤军回国,又派三员将领杞子、逢孙、杨孙带领一部分队伍帮助郑国守城。秦军撤退后,晋军只好跟着收兵回国。这样,杞子等三位将领就留在了郑国。

两年以后,杞子派人暗暗送给秦国国君一封密信,说他们已经掌握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请秦军速来偷袭郑国国都,他们积极做好内应。秦国国君非常高兴,不顾老臣蹇叔的反对,当即派孟明视等将领率领大军去偷袭。秦国离郑国有千里之遥,秦军毫无顾忌地通过周天子的京城洛阳,长途行军,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滑国境内。这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赶着一群牛到洛阳去做生意,在滑国遇上了东进的秦军,立刻明白秦军是要去偷袭自己的祖国。他急中生智,假扮郑国的使者迎向秦军,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对秦军说:“我国国君听说你们远道而来,十分辛苦,特命我前来迎接,犒劳贵军。”孟明视以为郑国早有防备,只好停止进军。弦高一面应付秦军,一面派人火速向郑国报信。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紧急情报,立即下令作好战斗准备,同时派人去北门察看秦国驻军的活动。这时杞子等人已经带领部下做好了作战的准备,他们磨好了武器,喂饱了马匹(厉兵秣马),正准备动手。郑穆公立刻派大夫皇武子去见杞子,宣布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人。杞子见阴谋败露,只得仓皇逃走。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人格地图

    中国人人格地图

    本书以中国人的6种主要人格特征为主线,基本上介绍了全国各省人的人格特征。在对各省人人格特征的介绍中,不但深刻揭示了历史地理环境与人格特征的内在联系,还客观地评述了其人格中的优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建议。
  •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如果找一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自然就是孔子;如果找一本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书,自然就是《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倾情奉献,带你一起品读《论语》,与孔子一起同行,深入性情,长养生命!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习惯的传统,丰富的风俗礼仪或由历代统治者制定,或由百姓约定俗成,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俗文化,成为了老百姓彼此沟通情感的纽带和彼此认同的标志。书稿精选收录了八大类280个经典风俗礼仪,涵盖面较广,兼顾了知识性、趣味性,又辅以相关知识链接和精美图片,更增加了它的可读性。尤其对于青少年了解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大有裨益。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明间文化大典。
  • 老北京的信仰与吉神

    老北京的信仰与吉神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热门推荐
  • 心深处的记忆

    心深处的记忆

    回首往事,童年、青春时代,总有些人或事在你的记忆深处。难过、开心、抑郁……让我们找几个伙伴,聚集餐桌,举杯畅饮,互相诉说那些记忆
  • 天妖帝主

    天妖帝主

    妖!战天斗地!屠佛灭仙!弑神不留人!一只小小猴子,崛起于微末之间!绽放于诸天之内!快穿文!
  • 超游之异世

    超游之异世

    无意中得到的奇异手镯让他开启了新的道路;一段接一段不可思议的世间让他世界观颠覆;种种恩怨情仇讲述他的不同以往的人生旅途;一款游戏的诞生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且看莫尘如何在繁华乱世中艰难踏上成神路!
  • 穿越之忐忑人生

    穿越之忐忑人生

    三流大学毕业在家宅了五六年的朱游,莫名其妙穿越到异世界。既没有穿越外挂、也没有自带系统。在异世界娶妻生子,浑浑噩噩的生活了十年后。突然有一天他发现……长子天生神力,体力无穷;二子刀枪不入,百毒不侵;三女洞察人心,智计百出;四女倾国倾城,颠倒众生。还有五子、六子、七女……这家乱了,乱了啊!已有十几万存稿,大大们如果觉得好看赶紧收藏起来,养肥了看。本书绝不太监,我发誓!!
  •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本书收录了文学大师加缪最著名的两本小说《鼠疫》和《局外人》。《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堪称20世纪西方文学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 躲不了呢

    躲不了呢

    夏司离改名成夏安南,改头换面成丑女,踏进大学想要开启一段新生活,在大学里手砍白莲还顺带撩撩帅哥,惬意的很。怎奈何她一直喜欢的人却变了性子“跟我回去”“我以为你一直在耍我”“你喜欢我,为什么不早说”“我不许你跟他呆在一块”夏司离一脸黑线???“真会倒打一耙”
  • 樱花落海洋

    樱花落海洋

    七岁才有了家,可是她始终像个外侵物种;十六岁的樱花树下一眼终生,从此她的生命里多了个烙印;二十四岁重逢,旧日的恨和近日的嫉妒让新生的感情阴云笼罩。爱上顾怀南是南澄生命里最大的一场冒险,可是她总觉得她会输。她常常想,那些错过,那些遗憾,那些被她亲手推开的幸福,如果不顾一切用力追寻的话,还能找得回来吗?
  • 众生三界

    众生三界

    三千大道为谁而存,亿万众灵为谁而生。救世,灭世心存一念。是神是魔只在片刻转瞬。看破天机方能破土重生。
  • 神机王妃逆天命

    神机王妃逆天命

    她,一个能占断吉凶,预测命运的小女子,为了心中所爱,愿逆命而为;他,俊逸无双、皎然绝尘的戾王殿下,谣传其阴沉孤傲、冷漠无情,却唯独对她温柔以待;她为了他的江山帝位,悄然离开,他却毅然将她找到。他说:“江山社稷,不如身边有你。”(1V1双洁,温馨暖宠,HE)
  • 女王大人的求爱公式

    女王大人的求爱公式

    请叫我的女王大人! 【我家“小奶狗”长大了!】【我家“小狼狗”变坏了!】…到底还有谁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