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2200000006

第6章 品质——伟大的品质造就伟大的人(1)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刘备父子建立蜀国,以多智著称。名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机智“收买”公鸡晚报时

小诸葛亮6岁的时候,父亲见他聪明好学,出语不凡,认为他以后会有所成就,所以打算给他找个好老师指导他。而当时当地最有名的是水镜先生,所以父亲领着他去拜见水镜先生,希望能成为他的弟子。

小诸葛亮在私塾学习的时候,先生养了一只用来报时的鸡,每天中午鸡一鸣先生就会放学,非常准时。然而好学的小诸葛亮多希望先生能多讲一会儿啊!有一天,他走出学馆时,看见那只雄赳赳气昂昂正在吃米的大公鸡,心里很生气,指着它责备说:“你每天一到先生讲到重要的地方就开始乱叫,真是讨厌。”说着,使劲冲公鸡跺脚,把它吓跑了。

回家的路上,小诸葛亮开始思索怎么做才能让公鸡不叫。正在这时候妈妈叫他淘米,他看着妈妈递过来的米,忽然开心地笑了,原来他心里想到了“收买”公鸡的法子。

第二天,妈妈见小诸葛亮用小布袋装了一点米就出门了,以后的日子天天如此,问他的时候也不说而只是微微一笑,很神秘的样子。先生感到很奇怪,因为以前每天中午那只鸡都会很准时地鸣叫报时,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它报时越来越晚了,而且也很不规律。家里人因为每天要等他回来吃饭,所以开始抱怨他。于是,先生决心弄个明白。

第二天到中午的时候,先生就开始注意那只鸡。快到以前报时的时候,他发现那只鸡就站到窗前做出准备叫的姿势,但有个学生偷偷向窗外撒了一把米,鸡一看到米就忘了报时的事,跑去吃米了。而那个学生正是他很喜欢的小诸葛亮。于是先生当场大怒,训斥小诸葛亮说:“你小小年纪不专心读书,竟敢戏弄先生,明天不要来学堂读书了!”

先生很生气地回了家,但他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小诸葛亮平时很爱学习,从不在课堂上搞小动作,所以明白了他这样做是为了多学一会儿,不能怪他。恰好这时候小诸葛亮来认错,先生呵呵笑着原谅了他。并且对他讲,他愿意的话放学后也可以来先生家,先生会给他讲习功课。小诸葛亮听到这里,开心地笑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曹植(192~232)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现在所说的才高八斗,指的就是曹植。

随机应变说远近

曹植有几个兄弟,他父亲曹操为了从几个儿子中挑选最满意的继承人,经常出题考他们。曹植自小就聪明多思,善于应变,每次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

曹植7岁那年中秋节,曹操带着妻子、儿女在后花园饮酒赏月。众人在清雅的音乐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曹操看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儿女齐聚堂前,不由一时兴起,又想出题考一下几个孩子的应变能力,便沉思了一下对他们说:“你们说月亮与外国比,谁近谁远?”大家没想到是这样一道题,都觉得很好回答,齐声说当然是月亮远了。曹操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过头来看着一直未说话的曹植,问:“你说呢?”只见曹植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月亮近,外国远。”大家都呆住了,曹植解释道:“因为月亮看得见,外国看不见。”大家听了觉得曹植的答案很新奇,曹操也很高兴,夸曹植聪明,是可造之才。

第二年中秋,有外国使节来访,曹操也在后花园款待他们。在筵席上,酒过三巡之后,一位外国客人起身说道:“曹大人父子名声远播,大家很是仰慕,今日有幸得见,恳请曹大人父子能一展才华。”曹操当即应允。但他为了显示自己儿子的聪慧,就仍然出了去年那道题。他先问客人,客人们有说月亮远的,有说外国远的,莫衷一是。于是曹操摆了摆手让曹植来回答。曹植明白父亲的心思。起身答道:“月亮远外国近。”曹操大惊,呵斥他说:“同一个月亮,你去年说近今年说远,到底是怎么回事?”曹植回答说:“去年月亮可以看见但外国不能看见;今天月亮虽然抬头就可以看见,却可望而不可即。去年外国与我们没有来往也看不到,所以说外国远,但今年外国与我们不但有来往,还有思想交流,这样不是很近吗?”大家为只有8岁的曹植能作出这样精彩的回答而感到很惊讶,外国客人也连连夸奖他。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唐太宗(599~649)

唐代第二位皇帝。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勇敢果断斗突厥

唐太宗李世民从小就勇敢果断,办事机敏。父亲很早就注意到他的性格,因此想栽培他成才,给他取的名字就是济世安民的意思。李世民总是很有主见,能计划自己的事情。

公元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朝廷命令各地募兵救援。年仅16岁的李世民想为国出力,就同父亲商量要去应征军官,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他骑马独自来到勤王的大营。但当他说出自己只有16岁后,招募的军官都不让他参加考试。大家都认为他太小了,根本不能带兵打仗。李世民也不着急,只是要求军官能让他当场表演一下自己的武艺。

只见李世民稳稳地端坐在马上向百步之外的箭靶连发三箭,士兵到近前一看,竟然都射中靶心。这下大家不敢小看他了,主考官将他招来考问他兵书,他也都对答如流。主考官不禁问他:“你当真只有16岁吗?”因为在大家眼里,这个孩子如此魁梧精干而又成熟,真是太难得了。结果李世民顺利入伍了。

李世民应募入伍后,隶属屯卫将军云定兴部下。他们把守的城池军队人数很少,物资缺乏,但突厥的大量军队已经在附近了。一天,一个士兵慌张地跑来向云定兴将军报告:“报告将军,突厥的军队最多一两天就会来到这里。”将军听了报告后非常担心着急,火速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商量对策。

所有的人都一筹莫展,甚至有人主张放弃城池赶紧逃走。李世民从角落站起来对云将军说:“我们不妨用一下疑兵之计。”他见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就进一步解释说:“突厥人胆敢领兵围困天子,一定是估计我们的情况不利,认为我们仓促应战,无法增援解围。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白天的时候在附近几十里的山上遍设旌旗,在夜里则擂鼓呐喊,四处相应。敌人来到了,看到这样强大的阵势,必定会以为大量救兵已到,一定会望风而逃。如果不这样做的话,现在敌众我寡,万一敌军全部的军队都来袭击我们,我们就难以支撑了。”大家听了他的建议后议论纷纷。云将军说:“这样做的话的确需要勇气才行!”但暂时也没有更好的计策,只好依照李世民的方法行事。

第二天,城内外都布置好后,突厥人来袭,果然中计,以为隋朝的大批部队已经赶到,匆忙带着军队逃跑了。危险的城池保住了,大家都夸李世民果断勇敢,李世民也从此开始崭露头角,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对错;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苏轼(1037~1101)

宋代伟大的文学家,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后赤壁赋》等。

知错能改

苏轼从小聪明过人。他7岁知书,10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苏家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他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了,小苏轼开始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了。在这种自满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就在小苏轼自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文人,但他们都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听说你博学多识,大家都叫你神童,你肯定认识,所以我走了好远的路专门来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小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他翻开书看了一会儿就呆住了,这本书他不但没看过,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这句话的意思了。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惭愧地摇了摇头。

通过这件事,小苏轼觉醒了,他顿时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那么骄傲实在是不应该。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脸红的对联,于是赶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但就在动手的一瞬间,他忽然停住了,只见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墨,在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两字,然后端详一番。满意地摊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去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得很清楚。她来到书房,只见对联变成: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看到这一切,母亲微笑着点点头。

苏轼从小就是这样,在学问上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一定会立刻改正。这个好习惯,成就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也让他受用终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文天祥(1236~1283)

中国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因抗击元朝军队被捕,拒绝投降而英勇就义。

壮节高义如翠竹

文天祥从小对竹子情有独钟,为什么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一天,父亲和文天祥在书房读书,一阵凉风吹来,窗外的竹叶发出一阵细微的声响。父亲在家里种了好多竹子。小文天祥看着窗外几百棵翠竹,不禁问父亲:“您为什么这样喜欢竹子呢?”父亲拉着他走到窗前,指着窗外的亭亭玉立、硬朗有节的绿竹对他说:“你想想看,竹子在还没出土的竹笋时就已经有节了,就像人从小就要有节操一样;而竹子长到了凌云的高度时竹竿里还是空心的,就像很多人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后依然很虚心一样;竹叶也不像别的树叶天气寒冷了就会凋落,现在即使是冬天依然是翠绿的,它有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你可以将竹子折断,但却不能让它一直弯曲地存在着,就像人一样宁折不弯。所以说,竹子本身的构造很有寓意,象征着人的一些美好品质,做人也要这样才行啊!”文天祥听得入了神,也从心底萌发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还将“像竹子一样做人”的话写成条幅,并当成座右铭挂在书桌前以警示自己。

文天祥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所以他暗下决心:“将来,我不但要为国家做事,成就一番事业,还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屈不挠。”从那以后他读书更用功了。他要像竹子一样,做很优秀而且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天祥长大后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在元朝军队入侵宋朝时,他自己招募军队。在不幸被俘后,面对高官厚禄的引诱不为所动,最后被杀,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而他的壮节高义,也鼓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生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康熙(1654~1722)

中国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文武双全,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成功收复台湾,奠定了持续100多年的“康乾盛世”的基础。

智擒鳌拜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8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4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作辅政大臣。4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人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给处死了。

康熙帝满14岁的时候,开始亲自执政了。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了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拳捋袖,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得他把苏克萨哈给杀了。

从那以后,康熙帝就下定决心要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也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圣旨,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地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喊大叫,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滥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给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骄横的大臣知道了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从此再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了。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

凡人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患于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

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林则徐(1785~1850)

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因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而深受众人敬仰。

书房挂上“制怒”匾

林则徐天资聪慧,7岁时就能写文章。9岁那年元宵节,老师给学生出对子:“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应声对曰:“打一声锣代天地行威”。又有一次,老师带林则徐等学童游鼓山,一时兴起,出“山”“海”两字,要求学生做一绝对,当其他学童还在思索时,林则徐率先吟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老师又出一联曰:“鸭母无鞋空洗脚”,林则徐脱口而出:“鸡公有髻不梳头”。

林则徐小时候虽然天资聪慧,但是个急脾气,容易发怒,做事有时难免毛躁。林则徐的父亲认为这对孩子将来做人做事都很不利,于是就把林则徐叫到跟前,和蔼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林则徐平日就爱听父亲讲故事,便安静地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听。

同类推荐
  • 明白人不做糊涂事

    明白人不做糊涂事

    这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告诉你生活中、事业中如何把握自己,获得成功。
  • 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朱元璋,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是一个从历史夹绺中钻出来的英雄。他身上特有的平民气质和自卑感,一直伴随着他的君王生涯。这正是在中国人心目魅力永存的极具吸引力的秘密所在。本书通过对朱元璋成长、成熟到成功的人生创业路,进行一步步地再现和描述,结合现代生活的生动案例,试图挖掘出荣辱成败背后的感悟,提炼人生进程中的技能、技巧,激励和启迪正在创业、曾经失败、怀揣成功梦想的人们。
  • 说道:人生60个大彻大悟

    说道:人生60个大彻大悟

    所有的学问都为人生。两千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又说“柔弱胜刚强”,指出人的一生应是顺应自然的一生,这样才会长久。“人定胜天”的牛吹大了,谁见过人能胜过天千千万万的人死去,天地还好好的。人要是虚妄到了不知敬天畏道,大概离死不远了。道家人生一方面崇尚自然之道,一方面崇尚自己。崇尚自己,就可以享受固有之道。每个人本来美好,却因过分进取,伤了元气。所谓大彻大悟,就是要为自己。所谓“为自己”,就是让自己真实起来,这样才能爽起来。
  • 你要的幸福,藏在你不愿做出的选择里

    你要的幸福,藏在你不愿做出的选择里

    我们每一天都要面对各种选择,小到交通、吃饭、购物的选择,大到工作、交友、情感的选择,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选择。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因为内心的恐惧、成长的经历、顽固的习惯等因素束缚,不敢直面选择,甚至采取逃避的态度,结果常常后悔自己当初。其实,我们每个人想要的成功和幸福,往往就蕴藏在那些人们不愿做出的选择里。本书从人生、自我、困境、职场、人际、机遇、取舍、情绪等8个方面,教给读者一套完整的选择方案,帮助读者走上幸福的人生路。
  • 吕老师教你填志愿——学校篇

    吕老师教你填志愿——学校篇

    全国每年有一千万考生参加高考。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每一个考生后面,都有无数亲人在密切地关注、焦急地期盼,这些“亲友智囊团”的人数远远超过参考的人数。多数家长从孩子上高一开始,关注高考;近年来,关注孩子高考的家长日趋“超前”,绝大部分考生、家长、老师对填报志愿存有各种各样的误区和盲点。全书力求从特色入手,给考生和家长实实在在的建议,对每一所高校介绍时,突出该校的办学特色、就业情况和报考要求。挑选有特色的高校进行介绍,让考生不为“综合性大学”而迷惑。
热门推荐
  • 奈何相思苦

    奈何相思苦

    落樱带着满心的绝望跳下楼顶,她祈求上苍下一世别让她再遇见陆铭。陆铭自落樱跳楼后,满心悔恨追随而去,他拒喝孟婆汤,只为下一世再遇见她,好好爱她。
  • 我的前夫是极品

    我的前夫是极品

    前世好色女子苏雪铭,因为风流无度而惨遭天打雷劈穿越古代,没想到却能如愿过上女人能纳妾的幸福日子,而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阴谋让苏雪铭的古代生活变得精彩纷呈,有滋有味……
  • 原初猎人

    原初猎人

    邪神之血的诅咒,蔓延了整个世界,汲取人内心的意象具现化为怪物。罗哲只是想过平静生活的上班族……血疗,刑具,魔药,言灵,处刑人,炼金术,亵渎圣所,禁忌遗物,狂人的知识……黑暗与鲜血的终点,是谁在低语?谜团与善恶的尽头,是谁在进行惩戒?理智尚存的人无法触及,陷入狂乱的人无法解答。但已经不重要了,震颤脑髓的,是呻吟还是歌声?它将罗哲的一切悉数修正,改造成正确的模样。今夜,罗哲加入狩猎。
  • 春和槿明

    春和槿明

    坊间传闻,礼部温尚书家的大公子是禹朝百年难一遇的麒麟才子,陈郡公家的三小姐也是京城赫赫有名的第一才女,这二人凑到一处去,倒也般配。“我若是真应了他,恐连累你。”“你尽管去做,若世人要骂你是乱臣子,我便甘为乱臣妇。”
  • 平行魔幻世界

    平行魔幻世界

    穿越来到一个奇怪的世界,这个世界也有牛顿,爱因斯坦...不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为你署名

    为你署名

    相识九年,相守五年,相恋却仅仅只有三个月。是什么打败了纯情的真挚?或许我们的距离远远不只有从Y县到G市的三百公里。原来,你是我期待又矛盾的梦,想抓住又不能拥有的风。
  • 这个道士有点菜

    这个道士有点菜

    诗曰:混沌之际盘古生,开天辟地显乾坤。封神大战王者胜,三界六道仙为尊。盛极必有衰亡日,历经万劫道不存。复兴之路多磨砺,千锤百炼铸英魂。
  • 依沦妖

    依沦妖

    ……络依为了重新变成人,只能奋力守护项链。安得知络依没死,就想尽办法从她那夺走紫水晶……
  • 寒彻燕云

    寒彻燕云

    屠戮一空的太子府存留下一位孤儿,那是来自远方的灵魂,在这他乡逗留,辽阔的华夏,纷乱的诸国,一切绚丽如同梦一场我生在这北燕寒彻之地,本愿逍遥此生,奈何养我之父魂断沙场,育我之主受计而亡,既天下已崩坏,就由我收拾山河,定叫着满天神佛坠落,定叫世间诸国领会来自塞北狂傲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