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65800000019

第19章 小说(1)

苏烟的味道

你要是一眼能看透一个人,那就不是因为那个人太简单。

--题记

抽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但抽烟的人有时会比不抽烟的人多些感悟。

我和一位对烟有研究的女士相约,要探究一下"苏烟"一出现就在全国烟民中备受青睐的原因。但很久,我们没有能够找到说服自己且让人信服的理由。

偶然的机会,让我悟得了答案。

随团去莫斯科,和一位在南京工作的苏州人住进北京一个饭店的同一房间。

他长得像苏州园林一样精致而耐人寻味,心细得像秦淮河一样神秘且引人注目。

在他看来,北京的饭店一无是处。地毯太旧,窗户太小,床铺太窄,电视机太小,灯光太暗,房间太阴,服务员太老。总之,房间和环境没有让他感到满意的地方。

团队吃晚餐的时候,菜上慢了,他大声问组织者,你把我们当要饭的?后来菜上多了,他又责难,你把我们当民工?

他要求高,要求严,心细,敢说。

我对这个人有些恐惧,被他吓坏了,不敢抽烟,不敢乱说乱动,生怕他训斥。连觉都不敢睡,怕打呼噜影响他。我甚至不敢打开电视,怕惹他愤怒。

我在痛苦中谨小慎微地挺在床上,很晚才艰难地进入梦乡。

早晨,我被一声沉闷奇怪的声音刺激醒来,接着听到他在洗手间呻吟。我翻身起床冲进洗手间,一看,仁兄他斜倚着浴盆,一手夹着烟,一手捂着头,表情相当痛苦。

连忙将他扶起,问清楚了原委。原来,早早起来梳洗打扮完毕,怕抽烟影响我,他把自己关在洗手间里吸烟。他心细,怕穿饭店的拖鞋不卫生,来北京时买了简易拖鞋,也许是地滑,也许是不习惯,或者是因为他可能在洗手间里胡乱折腾啥,不慎重重摔在地上,头上立马被撞了一个包。

洗浴台上放着一盒苏烟,烟盒上规整地摆着一个打火机。

原来仁兄也是个瘾君子,他抽的是苏烟。

因为头上那个包,他把服务员召唤来耐心教育了一番,又把大堂副理修理了一顿。担心误班机,许多人好劝歹说,他才带着胜利者的盛气凌人同意开拔。

在首都机场,许多人在进候机楼前相互递烟,相互点烟,恨不能像吞嚼饭菜一样让烟在肚子里多停留一会儿。那位仁兄也不例外,他拿出打火机攥在右手里,然后用左手掏出一包苏烟,熟练地用右手大拇指在烟盒底部一弹,一支烟就从烟盒的顶部露了头,一伸脖子,把烟噙在嘴唇间,点着,优雅地吐出许多圆圈。

所不同的是,不像我们一样,出于礼貌或者习惯,给别人递烟、点烟。他不左顾右盼,甚至有些旁若无人,只顾自己悠闲自在。

我开始对他有些反感。

飞机场航站楼外的垃圾箱上面的烟灰缸里,满是烟头,漂亮的垃圾箱盖上扔着许多花花绿绿的塑料外壳打火机。大家知道,安检很严,打火机该完成历史使命了。

顺利通过安检,顺利通过海关。在候机厅才知道,飞机晚点。烟鬼们又齐聚吸烟室,但首都机场吸烟室的电子点火器只是摆设。正在大家遗憾、叹息、无奈的时候,仁兄他变魔术一般攥着打火机给我们点烟。所有的人都惊讶,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在先进的电子检测仪器面前,他是怎样把打火机带进候机厅的?团长问他时,他一脸的凝重和神秘,摇着头不回答。

我开始觉得这个人有些耐人寻味了。

巧了,我和他的座位紧挨着,我知道,我们将面临漫长难耐的空中之旅。

他显然是早有准备。从塑料袋里拿出了那双简易拖鞋,把皮鞋换下来装到塑料袋里裹紧,放到座椅下。我明白,他是怕皮鞋有异味,影响别人。他解放了自己的脚,同时不忘讲究文明。

我没有准备拖鞋,为了保持君子风度,只好让脚受罪了。

长途飞行,怕影响乘客休息,俄航班机上播放的电视节目要借助耳机才能听到声音。我没学过俄语,戴耳机也白搭。只是看到电视里的动画片中,老鼠在活蹦乱跳,人的表情在不断变化,可老鼠和人在整啥,完全搞不明白。

再看他,我有些吃惊。他戴着耳机,一会儿用手捂着嘴笑,一会儿握着拳头帮老鼠助威,完全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中。很久,他才意识到我在注意他,表情动作收敛了一些,并且开始张嘴说话。

一口带有吴侬软语味道的普通话,声音不大,正好我能听清,他是在有意帮我翻译电视的内容。

这说明他的俄语很棒。

有他翻译,终于明白电视里的那些家伙在干啥。经我示意,他还用俄语和空姐交流,帮我要了茶和面条。

我开始觉得他是一个有学问、有同情心的人。

电视关闭的时候,他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半本书。那书有些怪,没有封面,只有封底,而且好像是俄文版,封面连同前面130多页早被撕去。他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阅读者。他从撕过剩下的那半本书的前面看起,看过一页,撕掉一页;看过一页,撕掉一页……他把撕下来的纸放在前排座椅后的书报夹里,继续读。

虽然不知道他看的书是什么内容,但他的行为举止本身就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他根本没有在乎我的惊奇,好像我压根就不存在。

旅途虽然艰辛,但有这样一位仁兄刺激我的好奇心,8个小时并不觉得很长。

飞机快降落的时候,他换上皮鞋,把拖鞋和撕下来的废纸装在塑料袋里,拎到飞机尾部交给空哥,放进了垃圾箱。

一本好端端的书,看完撕完扔完,他的家里一定不会摆放着装门面的书架和从来没有翻过的书。

我想,他对书的态度,值得把书整回家摆在书架上,但一辈子都没看过的那些人细细研究。

我觉得,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在莫斯科机场,我们遇到了大麻烦。

组团签证时,团队里的一位女士在护照上被俄使馆粗心大意地变成了先生。

照片明明是女人,但性别栏却填的是男人,你能过了中国的海关,但你岂能轻易蒙混过俄罗斯的海关。因为性别倒错,影响了集体行动,团队的组织者像热锅上的蚂蚁。

撕着看书的老兄和一位俄海关的美女嘀嘀咕咕了一阵,把那位比他高一头的金发女人请到吸烟区,掏出一包苏烟抽出一支递过去,掏出从中国带来的打火机给美女点燃后,和那个高鼻子的女人聊起了天。俄国女人对他从飞机上带下了打火机不闻、不问、不惊讶。

全团人的鄙视和愤怒是可以想象的。组织者焦急地和驻俄使馆联系,那位老兄却若无其事,没有半点同情和怜悯,好像这事与他没有关系。性别变成了男人的女士都快哭了。

要是在国内,他一定会被围攻,但是在莫斯科,我们只好忍着。

一支烟抽完,他和俄国女人亲密得像一家人,临再见的时候,他还从包里掏出东西送给了那女人,那行为,纯粹一个卖国贼!

那个女人进办公区的时候,他从"男人"女士手里拿过护照跟进去了。十五分钟以后,他从办公区走出来,把护照递给"男人"女士,眼睛却盯着团队组织者说,可以过关了。

果然,我们就顺利过关了。

"男人"女士把护照打开一看,空白页上俄方重新签了证盖了章。

组织者兴奋地给驻俄大使馆打电话说,不交涉了,问题解决了。

俄罗斯人的办事效率差,地球人都知道。三下五除二就办妥帖,谁都没想到,那位仁兄不是等闲之辈。

组织者问那位仁兄,你给那女人送了什么东西?

50美元。回答得简练,但脸上没有表情。

他公然进行跨国贿赂,我突然对他刮目相看了。

在中餐馆吃饭的时候,几位西湖边上来的弟兄旁若无人地一边优雅地吃菜,一边用方言交流,有一位还笑得前仰后合,惹得邻桌的两位吃中餐的俄罗斯美女不时朝这边瞅。团队的多数人听不懂那几位在说啥,像被蚊子叮了,说不出来的酥痒或微痛。

昨天还脾气暴躁、百般挑剔的那位仁兄面对如此情形,一反常态,出人意料的平静。他微笑着频频起立,热情地为大家夹菜。标准的旅游餐,典型的八菜一汤。每一道菜上来,他先给团长夹,然后给组织者和其他人夹,最后给自己夹,就是不给喧哗的那几位夹。然后坐下边吃边招呼谈笑风生的那几位说,边吃边聊。那几位很客气,齐声说谢谢。大家一看盘子,菜只剩了一筷头那么点,那几位谁也不好意思先伸手,只好等下一盘菜。但他们聊兴未减。又一盘菜上来,仁兄如法炮制,那几位又想动手,盘子里的菜不够几个人用筷子夹,只好又滔滔不绝地继续聊天。虽然谈兴不减,但聊天的几位却没有吃上几口菜。八个菜上完,等汤上来的时候,仁兄关切地说,米饭有些少,您几位没吃好,我让服务生再上一盆米饭。服务生迅速端来米饭,仁兄恭敬地站起,先给谈天说地的那几位把米饭盛满,又给他们的碗里盛了一勺汤,然后说,几位慢用,我出去抽烟。提着包出了餐厅,其他人也已经吃饱喝足,纷纷站起,跟着仁兄一起出了餐厅,只留下几位边聊边吃泡饭的弟兄。

在餐厅的门口,仁兄点上一支苏烟,问团长,您说炫耀杭州话能当菜吃吗?惹得一群人狂笑。

正当我想和他住在一起,期待在他那里发现更多的趣事时,组织者让我和他分开住了。

第二天早晨,已经到要出发去"全俄展览馆"参加展出的时间了,吃泡饭的几位还没见人影。仁兄自告奋勇,到房间去请。那几位脸色蜡黄,斜挎着背包,捂着肚子姗姗来迟。一问,才知道几位折腾了半夜,没睡好。

仁兄给团长汇报说,几位嫌昨晚的中餐不够劲,没吃饱,晚上到我们住宿的莫斯科最好的宇宙饭店西餐厅里吃烤肉,可能是不适应,撑出问题来了。

车上,仁兄从随身背着的包里掏出好像是早已经准备好的药,让几位捂肚子的用纯净水冲服了。

世界各国有实力的图书公司在全俄展览馆一争高下,各种肤色的人们利用这个好机会进行图书版权交易。

全俄展览馆美女如云。仁兄在美女中来回穿梭,如鱼得水。他不时请别人用他的相机为他和美女合影,并且谈笑风生,嘻嘻哈哈,像个混混,没有一点公务在身的意思。不像其他弟兄,注意外交礼仪,彬彬有礼,都摆出一副不完成任务就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样子。

他还数次把腰细细的、腿长长的外国美女介绍给中方书展负责人,就像个老鸨。

更为悬乎的是,在谈协议签合同的时候,他掏出包里带着的苏烟嘀嘀咕咕、比比画画,当着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面,给与他成交的那两位美女每人送了一包,并且带两位美女到地下大厅的吸烟室品尝苏烟,看那架势,不像是谈图书生意的,倒像是苏烟的中方代表,来到俄国向外国人推销苏烟来了。

几个小时过去,只有这位仁兄谈成并签订了三个意向合同,其他人则一无所获。

因为工作紧张,午餐要自己解决。可全俄展览馆的西餐厅不收人民币,在国内没有卢布兑换业务,到俄国也还没来得及兑换,一团人的吃饭成了问题。许多人在展览馆周围走了几公里,也没有找到能兑换卢布的地方。又累、又饿、又气,使我们怒火中烧。当我们失望地回到展馆时,却听到仁兄和闹肚子的那几位已经吃过了。我问仁兄:"哪里来的卢布?"仁兄回答:"在昨晚住宿的饭店换的。"

原来,晚上回到住处后,仁兄知道那几位没吃饱,帮着在饭店为自己、为那几位兑换了卢布,那几位才吃出了毛病。我们把一肚子的怨气都撒在组织者身上。其实,组织者也和我们一样,又饿、又累,还受气。仁兄得理不饶人,当着全团人的面数落组织者说:"想得不周到,抠门得像个奸商!"然后借给我们卢布,带我们解决了吃饭问题。

此后几天吃饭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观察了曾经因为说话而耽误填饱肚子的那几位。只要坐在饭桌上,不管是西餐和中餐,菜一上,互相瞅瞅,把仁兄偷看一眼,然后都狼吞虎咽,不说一句话。仁兄轻而易举地把那几位吃饭喧哗的病给治了。

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坐火车。知道情况的人提醒,因为中国人喜欢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列车上常有中国人被洗劫的情况,这让大家特别紧张。虽然"红箭"列车条件一流,大家还是把包厢锁好后,用捆扎旅行包的带子把锁柄绑好,轮换着值班,怕有万一。仁兄的包厢里只有他一个中国人,同包厢还有三个俄罗斯壮汉,我们都替他的钱捏了一把汗。他的锁柄自然没有捆,仁兄一躺倒,很快就开始打呼噜,整个车厢都能听到。整整一夜,几个俄国人被他折磨得没睡成。清晨到圣彼得堡后,他用俄语热情地跟几个倒霉的俄国人打招呼。蓝眼睛里充满血丝的几位俄国朋友虽然疲惫,但不得不无奈且热情地与他说再见。

从俄罗斯回到首都机场分手的时候,因为和我在一个屋住过,仁兄把我召唤到他面前,发了一支苏烟给我点燃,亲切地微笑着说:"兄弟,多联系。"然后把他抽着的那一支烟叼在嘴上,腾出双手,又从包里摸出一包苏烟递给我说:"从家里带出来又带回家去,有些滑稽,我老婆要笑话我,你帮我解决了。带出去的苏烟又带回家,江苏人没面子!"

我把这盒烟带回来,对朋友说:"需要一个聚会,从俄罗斯回来了,有礼物给大家。"

和我探讨过苏烟风靡真谛的女士自然第一个到位。

我把抽苏烟朋友的故事讲了一遍,朋友们说:"知道你没钱买琥珀,知道你没钱买套娃,知道你没钱买水晶,知道你没钱买围巾,知道你没钱买巧克力,知道你没钱买紫金!你从俄罗斯带回了中国的苏烟,水平高,符合初级阶段的消费标准!"然后分享。

对烟有研究的女士怕我尴尬,怕我羞愧,举起酒杯,给自己灌了三杯,站起来,右手优雅地用食指和中指夹着苏烟,狠狠地吸了一口,然后扫描一下大家,把苏烟在烟灰缸上磕一下,发表了她对苏烟之所以能很快风靡全国的看法:

"事之成败,不在上苍,皆在人为!苏烟成功,有两个人为因素。一是苏人虽然有吴王夫差最终失败的教训,但他们不疏忽,不大意,不轻信,不狐疑,选准在"红塔"集团栽过跟头、在监狱里卧薪尝胆的能人褚时健,委以重任,让他在吴地发威,这是江苏人的绝顶聪明之处;二是江苏人自古至今能以踞江苏而自豪,精心呵护江苏的一草一木,人人爱护江苏的声誉,江苏人所到之处,无不留下江苏的好印迹。没有江苏人的刻意推介,哪有苏烟的成功?"

我们都觉得吸烟女士的见地万分高明。细一想,还真是,连巴结外国女人都没有忘记用苏烟,江苏人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秉性值得研究。吸烟女士怂恿我说,打电话问问你的仁兄,看我分析的怎么样。

乘着酒兴,我拨通了远在南京的仁兄的电话。他也在饭局里。我直截了当问他:"苏烟为什么好抽?苏烟有什么特点?"

同类推荐
  • 栖霞山谷红叶飞

    栖霞山谷红叶飞

    书稿是个人随笔集,分“生态之光”“岁月如歌”“人生百味”“静夜沉思”“笔端流云”“一吐为快”等六个板块,涉及人与自然、世俗生活和人生感悟等诸多主题。文章内容健康,情感朴实,时而怀旧抒情,时而针砭时弊,作者在细腻表达的同时也不乏理性的思考。
  •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全书把《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的创作和改变,根据原著的一百二十回内容,创作了一百二十篇七言押韵组诗。书稿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三国演义》的内容,并且使用诗歌的语言。可以说,《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比原著更加精炼、优美,比原著更加有韵味。
  • 岁月如水

    岁月如水

    感谢我的近百本日记,于吃喝拉撒中寻到一些原始的记录,那种原生态的情感,无法伪装。我不是作家,无法描写超越生活以外的那些东西:我不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我只是忠实地记录了一段我所经历过的生活。那里面有欢笑,有泪水,有奋斗,有艰辛,那里面的场...
  • 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这部《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所收入的诗词总量超过了目前行世的所有毛诗词集;其注释基于最为权威的《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诗词集》,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相当数量的修订和增补;注释之后,辅以对作者诗词背景、内容及手稿的严肃考辨;最后,更附有七十余位知名学者的赏析文字。全书立体、全面地向读者展现了毛泽东诗词的面貌。
  • 小寂寞

    小寂寞

    9篇散文,9个故事,9个女人,分别讲述了自己与寂寞相处的那段日子,有关爱情、亲情、友情,有关职业、未来、梦想,在深情流淌的文字中满怀对现世的思索,苦楚中另见希望,欢笑中饱含热泪。
热门推荐
  • 盛唐无妖

    盛唐无妖

    穿过盛世大唐茶都还没喝一口被迫上了花轿遇上了口味比较重的山村女鬼...老师傅:姑娘,世上竟有你这般如此骨骼精奇、命格贵重、百邪不侵...顾曳:说人话老师傅:你命硬,可驱邪,上吧!PS:新书《我只想种田》,17.12.01日上线,现代种田顺便快穿文,说什么都是虚的,自己过去看看呗~~(官方群:满一千粉丝值进后援群(五九零六五三四八三),满一万进VIP群)
  • 蝶花恋:你还在这里

    蝶花恋:你还在这里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在走走停停,当你累了的时候;回到与他(她)初遇的地方,他(她)是否还在原来的地方,等你。
  • 记得锁门

    记得锁门

    女主任白的男朋友章顾无故坠楼自杀,任白在帮助章顾母亲处理后事的时候发现并不仅仅是抑郁症那么简单。
  • 水浒群英传(江湖版)

    水浒群英传(江湖版)

    《水浒群英传》是以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基础,融入新派武侠文学中的江湖形象,更具感染力和趣味性。全书以原著前七十二回为蓝本,在殷天正、袁士霄、卓不凡、朱子柳、包不同、铁罗汉、任我行、乔峰、张无忌、风波恶、史仲猛等武林群英的江湖传奇和与朝廷的对立抗争中,展开了新颖、荒诞而离奇的故事,让你在阅读中会为新的情节与人物所感染。附有新派武侠小说《梁山回头客》和《杀向江湖不留情》(节选)。配有人物插图,为你提供了阅读时的休闲和享受。
  • 在等你

    在等你

    卧读书房的我们,会感谢上苍,竟让你躲过一根又一根命运的无情之棒。
  • 一个90后的一生

    一个90后的一生

    长辈们眼中的90后真的就那么幸福吗?九零后真的就那么的放肆,那么的不知上进吗?生活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一直都是那么的难。
  • 曲剑闲侠

    曲剑闲侠

    一本曲谱,一把剑,一份纯情,一眸间。旧的爱恨情仇,新的是非恩怨,侠骨与柔情,荣辱一曲间。十五年前灵兰教发生内乱,镇教秘籍七星离魂诀流失不见。十五年后的小青年,在尔虞我诈的江湖纷争中,凭着淳朴与坚毅,机缘巧合的领悟出书中神奇的力量,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与各种阴谋阳谋斗争,逐渐磨练出新的侠义精神,除暴安良,扶弱勤王。
  • 不变的归宿

    不变的归宿

    剑如歌,刀似曲,一入江湖,难以自拔。每个热血的少年曾经都有一个大侠梦,身背一把剑,浪迹天涯,笑看江山如画,醉卧美人膝。经历过世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最后才发现,江湖才是人们不变的归宿。躲,却又躲不过去的归宿。逃,怎么也逃不开的归宿。一人,一妻,一剑,几个好友,足矣。
  • 浮生若梦梦醒何归

    浮生若梦梦醒何归

    闲时一记。有趣的书籍,动人的音乐,随性的书评,生活的分享,写给我自己。
  • 学霸驾到:帝少求爱99次

    学霸驾到:帝少求爱99次

    某女捡到落难萌娃一只,一起吃,一起睡,摸着他粉嫩的小脸逗他说道:“不用太感动,想报恩?那就以身相许吧。”萌娃随即上上下下打量她,一脸怀疑。某女赏了萌娃一个指敲,说:“看看你什么眼神?姐我现在是小,还没有发育,你等着看,假以时日,姐一定会长成倾城倾国、颠倒众生的大美人!”某只的眼睛笑得像只狐狸,“真的很期待啊”。几年后,他裹着浴巾出来,半干的头发,绝美的面容,魅惑的身材,侵身上来。某女吓得花容变色,“你,你要干什么?”他亲吻在她唇上,魅惑笑着说道:“我,自然是来履行我的承诺,以身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