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0500000059

第59章 “蜡烛包”及其它

最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导,一位近期在上海生活过的日本妇女,回国后准备写一本给中国年青妈妈阅读的书,内容是讲怎样带孩子。这消息看来似乎有些滑稽,中国人口为日本的十倍,尽管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做母亲的中国人若加起来,相信不会比日本总人口少,用得着一位日本妈妈来辅导我们怎样育儿吗!简直笑谈了。

其实,我并不那么沙文主义,但对于外国政客们,动不动在议会里,点名道姓,指指戳戳,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难,也挺不耐烦的。还有,那些老外和绿卡持有者,对中国文学说三道四,评头品足,隔靴搔痒,总不中的,还不肯夹紧那张嘴,也很感到讨厌。

但从这则短讯的约略介绍中,我认为这位日本妇女写书,实在是很有见识的举动了。她以一个异国人的眼光,看到她在上海时那些邻居的中国妈妈,在带孩子方面的不足之处。虽然中国是人口大国,但有些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的一些育儿措施,其实并不适合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所以,她才下决心把她的看法写出来,这一片邻国妇女的好意,真是值得称许的。

这本书,写成与否,出版与否,都不得而知。因为只是一则消息,便粗粗看过。但文中所举的一个例子,也就是所谓的“蜡烛包”,才令我关注起来。因为这是上海或江浙一带人才明白的地域性词语,但中国许多地方的人,在他呱呱坠地以后,恐怕都得在这种紧裹着的“蜡烛包”里,度过最初的岁月,这也是事实。

所以,古汉语中有“襁褓”一词,显然,就指的是使那位日本妇女皱眉头的“蜡烛包”了。据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襁褓”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这两样东西,便是“蜡烛包”的全部。中国的新生儿,通常都是用被子裹紧,然后用带子扎起,从这个古词汇看,“蜡烛包”有着很久远的历史传统。

我未考证过“蜡烛包”的渊源,但为新生儿营造一个类似在母腹中的生存状态,这种最初始的用意,大致可以想象得到的。不过,好像应该是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才是。类似蚕茧的“蜡烛包”,将孩子又包又裹,又捆又绑,身体不能转侧,手脚不得动弹,就完全失去原意了。然而自古传下来的说法是,所以要把小孩裹在“蜡烛包”里,而且要紧,最重要的理由,是怕孩子自由活动的结果,出现罗圈腿。

报导中的这位著书的日本妇女,正是认为这种给婴儿一出生施加约束的“蜡烛包”,是大可不必的。从医学角度看,罗圈腿,又称O型腿,X型腿,是一种代谢紊乱、骨化障碍的佝偻病症状,与裹不裹“蜡烛包”毫无关系。这种像人犯似的捆绑起来的“蜡烛包”,使刚来到世界上的婴儿,先领教了一番失去自由的滋味,必然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的。

看来,孔夫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其实许多看来知之的东西,未必真的知之。以为是真理的东西,倒是十足的谬误,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实际并无任何道理,似乎是育婴的金科玉律,竟然是不科学的喂养方法。于是我不禁思索何以产生误讹的缘由,也许这与中国人在长期的封建思想桎梏下,在小农经济狭隘保守的制约下,习惯于听从真命天子,而不敢质疑的天性有关,就像基因一样,形成人们头脑中因循守旧的习气。因此“照方抓药”,“依样画葫芦”,“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这些谚语所反映出的习惯势力,使得人不善于、或不敢于问一声为什么。既然早就有“蜡烛包”,也就依然“蜡烛包”好了。既然大家都“蜡烛包”,我又怎敢例外,不照样“蜡烛包”呢?

于是,用“蜡烛包”裹婴儿的中国母亲,每一位都是理直气壮。这和文坛上的一些前辈、一些有身份的人物,对于年青作家要这样,或不要那样,写什么,或不写什么,应该如何,或不应该如何的谆谆教诲一样,同是出于这种怕孩子落下罗圈腿毛病的爱护之心。好像用“蜡烛包”的办法裹起,只露出一张小脸,一对茫然的眼睛注视着这个陌生的世界,那倒是最佳方案似的。

我曾经听一位前辈,对青年作家艺术上的探索,私下里发表过忧心忡忡的看法:“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位前辈已经故去好几年了,文坛风景似乎依然故我,并没有出现什么礼崩乐坏以至于“怎么得了”的变故,真令人产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嗟叹。至于,一些人动辄与年青作家过不去,气急败坏地发难,十分无聊的嫉妒,吹毛求疵的挑剔,歇斯底里的跳踉,完全是那种写不出东西之后的更年期病态,更不足为训了。其实,让婴儿去滚,去爬,跌跌撞撞,摔个跟头什么的,有什么了不得的呢,也许使他活得更结实。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他领他的儿子去照相,在日本人开的照相馆里拍照,就显得活泼开朗,顽皮可爱。到了中国人开的照相馆里,同是这个孩子,照出来的模样,拘谨呆板不说,而且活模活脱一个小大人,他为此很感慨一番。所以,既不要把自己当作绝对的样板,也不必像唐代那位封德彝先生总担忧人心不古。通过这位日本母亲对于“蜡烛包”的质疑,倒是可以引发我们更多方面的有益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没坏处。

同类推荐
  • 痒痒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

    痒痒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

    本书为作者几年来所写杂文集。作者认为杂文是民意的载体。本文所写文章批评了社会的阴暗面,讴歌了社会的新风尚。
  • 回忆不在照片里

    回忆不在照片里

    周文慧首部作品集,以身边事为引,深刻书写记忆里的青春沉思与所感人事变迁。笔锋独到,发人深省。《上大学有什么用》:让你真正踏入人生漫无涯际的孤独与荒凉后,能凭借当初的记忆为自己点一盏灯。因为你知道那些美好你再也遇不到了,所以你才能擦擦眼泪,狠下心来,整好铠甲,磨好兵刃。准备开始进入到成人世界里的厮杀。《我养你有什么用》:不过是漫长的人生里,你陪我走了一程,却是拿性命相托。《爸爸的朋友圈》:他自动默认了网络世界里的全部善意,迫不及待想要跟别人分享眼前的一切。
  • 六盘山花儿集锦

    六盘山花儿集锦

    本书主要包括单人漫唱山花儿词、男女恋歌对唱、马国财山花创作选编等内容。
  • 登山者

    登山者

    本书是一位上校军官创作的诗集,作者以诗意的笔触、饱满的情感,描摹了他眼中的祖国山川、家乡风物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思乡、思亲的情怀,赞颂了人间真情的伟大与温暖。
  • 声在树间

    声在树间

    本书是一部亲近乡村的散文集。村庄的每一个地方、每一种动植物、每一个人物、每一则故事都是作者描写的对象,枣树林、葡萄园、西瓜地,向日葵、萝卜花、扁豆花,野鸭、野鸭、野兔,做暖鸡生意的二闷、离家出走的妹妹、编竹筐的舅舅,偷桑葚、地窖取瓜、自酿葡萄酒……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调勾勒乡村的风景,并赋予它们温情。回忆乡村美好时光的同时,揭示了乡村生活朴素的真理。《声在树间》,是对生存大地进行深沉思考后的书写。
热门推荐
  • 遇见在最美的年华

    遇见在最美的年华

    一个怀抱着绘画的梦想,毅然放弃原本的专业;一个被众人宠爱,单纯幼稚,唯独对她一心一意。冷眼旁观的人,最终为她心动;无可奈何的人,终将永远失去她。
  • TFboys之爱上你不是我的错

    TFboys之爱上你不是我的错

    她为了他,放下了一切,他却告诉她,他已经有喜欢的人了。她一直把他当成哥哥看,可是他却深爱着她。他一直默默保护着她,可换来的还是拒绝。“对不起,易烊千玺,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她是否能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他为什么要拒绝他,请看《TFboys之爱上你不是我的错》
  • 江湖儿女情仇录

    江湖儿女情仇录

    柳依楠为给外公报仇雪恨,闯荡江湖,战飞鹰教,灭赤水国,维护祖国统一。终成一代大侠。他抗击忽必烈,斩首蒙哥,助守襄阳,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雪莱

    雪莱

    本书收录了诗剧“希腊”、“普罗米修斯的解放”以及雪莱夫人有关《希腊》的题记、雪莱夫人有关《普罗米修斯》的题记等。
  • 邪王独宠,毒后太妖娆

    邪王独宠,毒后太妖娆

    他是当朝二皇子,皇帝宠妃之子,生来的君王。她是一个亡国公主,在亡她之国生活的如履薄冰,受尽欺凌。“赫连婧琦在此立誓,亡国之仇父母之仇,他日我必当倾尽一切杀伐天下毁他江山,定要血债血偿。”她们儿时相遇,他是这薄凉世界唯一给过她温暖的人。九年后,她举兵谋反,他兵临城下,他是英雄,她是妖女。她一身素衣,身处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做朕的皇后,国恨家仇我来替你报。”“若我不愿呢?”“我的后,这就由不得你。”
  • 如此宿主

    如此宿主

    [作者是小白,不确定有无男主,可能写了男主后会崩的]以前修炼是为了变强,想好好保护小侄女,现在啊,小侄女是护住了,修炼是为了什么?大概已经是一种心魔了吧毕竟,你们都走了离开此神界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神帝巅峰挣扎,我的香火界都经过几百轮回……不过,也快了,我也快走了,青神,你的话,我一向很信……但,这系统太烦了!
  • 九月的悲伤

    九月的悲伤

    任时光流走,仿佛我们都未曾起步。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是否都遵循了本心,是否都敢爱敢恨过。我们是否都曾在某个深夜里独自一人躲在黑暗里哭泣,是否回头,你我都还在原地等待………!
  • 我可是个杀手哎

    我可是个杀手哎

    有人的地方,就有仇恨,有仇恨的地方,就有我,我就是全世界最特别的杀手——冷不丁
  • 晨起云涌

    晨起云涌

    处在底层却心向巅峰,一场梦的救赎,晨起之时,天变云涌之日,且看晨阳精彩传奇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