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0500000062

第62章 吃喝二事

近年来,洋酒大行其道,喝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红葡萄酒有益健康的说法盛行以后,国酒更是退避三舍了。但无论如何,能喝洋酒,一是说明人们的钱包确实鼓起来了;二是说明大家的视线能够向外看了。钱包鼓,日子渐渐好过;向外看,不再谈洋色变。从这些表面现象,也可观察到我们社会进步的实质。

于是,公款请客也好,私费小酌也好,洋酒登堂入室,也算是一种时髦的风景线了。据行家讲,洋酒种类颇多,餐前餐后,饮法不一,或白或红,讲究颇多,但其统一的特点,便是价格不菲。三百五百,普普通通,成千上万,不算稀奇。我们最贵的国酒,和人家最便宜的洋酒,其值相等,但销路特好,多贵的洋酒也有人问津,天价的一瓶路易十六,老外只能驻足观看,而让包起拎走的,是咱们中国的款爷。所以外国的酒商对这个市价,摩拳擦掌,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发现,不论什么牌子的外国酒,到了中国的酒席上,只要打开瓶塞,倒出来的是液体,只有一个字,干!无论其它,然后,倒入口中,咽下肚去。

这班喝酒者,既不闻其香味如何隽永,也不观其色泽怎样晶亮,更不品品酒产地例如考涅克或香槟省的特色与风韵,也不问问酒的窖藏的年头是多么久远,甚至试一试刚倒出的酒液,给个评价也来不及,便招呼满上满上。其实,喝洋酒应与喝茅台,喝酒鬼,喝五粮液,不那么一致的。但入乡随俗,统统按照梁山泊忠义堂一百单八英雄那样,仰脖瞪眼,一饮而尽。看来,中国人的喝酒,还是延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求其淋漓痛快,只有辣嘴巴、辣舌头、辣嗓子就满足的传统。

但主人说了,我有钱,我愿意这样喝,又奈我何。想想,好像也无可非议。现在,发财的人也真多,财大则气粗,气粗则允许自己随便,随意。譬如,驾私家车,扬长而过,突然,降下玻璃,朝马路上啐一口浓痰;譬如,听音乐会,皮包里的大哥大必然要响数次不可,那传呼机的蛐蛐声,更是此起彼落;譬如,头等舱里,非要把脚架到前面座席上,贵宾厅中,一个人要占三个人的位置,重要场合,人还未见声音先到,宴会桌上,声高八度满座皆惊;譬如,虽然浑身都用名牌包装起来,从头到脚都予以美容,然而一张嘴,满口脏字,村话连篇,令人掩耳,无法卒听;譬如,发了点财,来不及地穿金戴银,有了点钱,急忙忙满头珠翠,为炫耀那块钻石表,金项链,恨不能大冬天都光膀子,打赤膊;譬如,有了一张绿卡,马上瞧不起中国人,认识两个老外,立刻就当假洋鬼子,会说几句洋文,中国话就不够表达他的意思了,到过一些国家,便发现我们的月亮果然不圆了。这类发生在身边的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例子,真是不一而足,不胜枚举的。

所以,这位品酒行家对我说,碰上这类饭桌上洋酒要点最好的,但喝起来却像喝二锅头一样在糟蹋粮食的老板,常有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感慨。于是,我想起庄子《秋水》篇里,那段魏牟对公孙龙的对话,倒也有点意思了。他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士家子弟,非常羡慕赵国人优雅的走路姿态,特地来到赵国首都邯郸,专门学习步行的礼仪和诀窍。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人行走的本领,连自己原来的寿陵人的走路姿势和方法,也丢掉了,弄得他反而不会走路了。于是,无可奈何的他,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去了。

这位燕国的公子哥儿,学习走路的地方,是在河北省邯郸市,至今那里还有个学步桥的地名,使人想起这则寓言。看来,物质的一切,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但属于精神世界的一切,例如文化、素养、礼仪、知识等等,便不是付钞票就得到的了,因此就要认认真真的学习。最怕的是那种学得不地道,不彻底,不到家,学了半天只是皮毛,还自以为是,就难免要闹出学步桥上那位寿陵公子的笑话了。

粥和饭,严格讲来,并无不同,只是水放得多寡而已。为什么要使水的成分增多,对饱尝饥馁之苦的中国人来讲,恐怕主要不是考虑到易于消化,而是因为嘴多米少,要让大家的碗里不空,只有多加水了。所以,粥是中国人的食品,是中国人的发明,自无疑义。关于粥,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谱》里作了一个权威的论定:“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以此标准,王蒙先生的“坚硬稀粥”,大概是不合格的粥,袁子才先生一定会摇头不迭的。

食粥一事,是中国旧时文人笔下时常涉及的,因而,有关粥的文字甚多。宋代费衮《梁溪漫志》里,有一篇《张文潜粥记》,讲得最透彻了。“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这说明粥的作用,除物质外,尚有精神上的妙不可言之处。

宋代陆游有一首《食粥诗》,更将粥与长生法联系起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其实,这也是陆游的自勉罢了。因为在中国,凡贫困家庭,大都离不开粥。粥总是和粮食匮乏联系着的,一位伟人说过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干稀搭配”的“稀”,也就是粥。从陆游诗里,看到清寒文人于困顿中的超脱,于窘迫中的豁达。他笔下的粥,就不仅仅果腹了。

苏东坡“半夜不眠听粥鼓”的诗句,出自《大风留金山两日》这首诗。这是他在朝廷的倾轧中,被排挤出来,放浪江湖,跌落到生活底层,饱尝艰辛之后,才体会到这种饿肚子时聆听粥鼓的亲切感情的。大凡太快活,太优裕,经常酒足饭饱,声色犬马,桑那按摩,三陪服务的作家,是不容易体会饥饿、贫穷的真切滋味的。苏轼的另一首求粥的诗,更是坦荡无遮,一副穷文人的本色了:“岂如江头千顷雪,茅檐出没晨炊孤。地碓舂秫光似玉,沙瓶煮粥软如酥。老我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杖君家去。”这时候的苏东坡,已经是一谪二贬,落拓不羁的文人,闻粥而去的浪漫情怀,多少是他在身处困境中的精神寄托了。假如有大款请客,小秘作陪,东坡先生就怕唱不出“大江东去”了。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什么人能跟什么人相通,来往,交际,接近,是有其规律的。看《水浒传》,便知道凡赞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好汉,才聚齐到梁山泊;淡茶一盏,薄酒一杯,小菜一碟,谈诗论文,肯定是《儒林外史》中文人雅士们的集会:而吆五喝六,猜枚行令,觥筹交错,水陆纷陈,不消说,在座的便是些《三言两拍》里官佐商贾,市井小人,酒肉朋友,饮食男女之流;若是听到抬轿吹拍之声,捧场喝彩之词,老爷伟大,长官英明,上司正确,仕途光明,便知是《官场现形记》里的盛会。彼此同为肉食者,脾性能接近。大家同是喝粥者,心情易相通;在官员那里落座的,保险不会有一位喝粥的文人。

旧时文人,很提倡甘于清苦的精神,在《颜氏家训》中,提到了一位叫裴子野的文人,说他“有疏亲故属,”凡“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苦,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偏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只有自己饥饿过,才能体会别人饥饿的痛苦,裴子野与众亲友一齐捧碗啜粥,那是充满了人情味的温馨场面。同样,从郑板桥《家书》看到,给他弟弟的信里说“十冬腊月,凡乞讨者登门,务饷以热粥,并佐以腌姜。”也可知只有自己清寒过,才能了解别人清寒的窘境。中国文人与粥,这种不同一般的感情,都由于他们自身的贫苦体验而来的。正因如此,这些喝粥文人的文章里,才能多多少少地反映出民间的疾苦。

由此看来,若曹雪芹一直过着“钟鸣鼎食”“锦衣饫食”的生活,未必会写出《红楼梦》来。他的文友敦诚、敦敏兄弟,在诗中说到他贫居北京西山时的窘迫景况,“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使我们知道他是文人中的“食粥族”,正由于他家境没落以后,处在生活贫穷线上,才了解到人世的沧桑,时事的艰窘,仕途的险恶,命运的坎坷吧?

敦诚的诗,自然有诗人的夸张成分。曹雪芹那时的确生计艰难,但尚可以到小铺去赊二两酒,看来,还不到只能以粥果腹,舍此别无其它的地步。因为,按常理,即使再薄的酒,也比再稠的甚至坚硬的粥,多费上几文。何况中国人喝酒,最起码要一碟花生米吧,连斯文扫地的孔乙己,还以茴香豆下酒呢!若以郑板桥自叙的“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官”而言,能相信他是一位吃了上顿无下顿的七品县令嘛?要饿得两眼发青,曹雪芹写不出《红楼梦》,郑板桥也画不出墨竹了。然而,他们过着的是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无疑问。在物质水平上,与大多数人相同,因此在认识上,更接近劳苦大众一些,是自然而然的事。而那些戴着白手套,坐在象牙之塔里的作家,一天到晚打饱呃,从无饥饿之苦,穷困之痛,也就难以与喝粥的中国大多数人共鸣,便一点不奇怪了。

中国旧时文人,由于喝粥的结果,多半喝出一个淡泊的精神世界,实在是值得后人景仰的。他们或坚贞或自守,或安贫乐道,或充实自信,或知足不争,但在他们的笔下,却总是程度不同地要发出对社会,对民众,对国家,对世界的真实反响。有的,哪怕为之付出生命,也要说出大多数人想要说的话,这就是喝粥文人与大多数喝粥普通人的心灵感应了。

文学,要都是风花雪月,虚无缥缈,没有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恐怕也够呛的。

同类推荐
  • 灵山札记

    灵山札记

    我在岷山东麓的涪江河谷居住到四十年的时候,有朋友建议我应该走出去了。不是走到成都平原或华北平原,而是走到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恒河流域,或者是巴黎和布拉格。我也想走出去。未必是定居。走走埃及,走走布拉格,走走巴登,走走彼得堡……换一种地理,感受一下另一种经度和纬度上的日照、湿度和风。也包括人文。
  • 一个不大的房间

    一个不大的房间

    本书记录了作者与作家、书店人等相遇、交往的历程,梳理了值得阅读的优秀图书,阐述了阅读方法,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南;通过翔实描述读书活动的准备,与作家、读者的交流过程,讲述了诸多发生在文字之外的故事,体现了一位书店人对工作的热忱和对职业的热爱。书中点滴小事,娓娓道来,蕴含了作者对书业的思考,对于行业交流与探索也颇有启发意义。
  • 岁月书签

    岁月书签

    春节前,故乡散文女作家孔瑞平来家,请我为她将出的散文集作序。我非散文家,却不自量力,愿为之效劳,全在故乡情结。浏览全书“总目”,已逾百篇之巨,作者从全部文稿中选出二十余篇,复印成三宋大字,供我这老年人作序文时参阅。
  •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热门推荐
  • 仙路一万年

    仙路一万年

    长生路漫漫,无数次的生死搏杀,只为求得那一线机缘,爱恨情仇不过是过眼云烟,精彩尽在《仙路一万年》新人新书,有诸多不足之处请多包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能进化者

    超能进化者

    最近有一小部分人展现出了所谓的特殊能力虽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不仅能拯救世界,还会永远改变世界。从平凡到非凡的转变都不会转瞬发生。每个故事都有开端,而他们的事迹将从这里开始……
  • AI械族

    AI械族

    我到底是什么?这是AI和人类共同思考的问题!根据AI的代码经过计算与转换可以得到类似DNA的螺旋代码在由生化学制造,可以得到一具AI躯体!相对应的AI可以融入其中简称注入灵魂!他们获得了永久的躯体和人类一样会生老病死————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物种!
  • 女王高歌

    女王高歌

    律政俏佳人——高歌,绝恋重生。她从柔弱的小女子成长为有担当的霸气律政女王,玩转商战,代理诉讼无往不胜,是周围人的强大依靠。她抱定单身信仰却偏遇旧爱,侠肝义胆不得不重陷生死之恋······女主非常可敬可爱!毕业党的职场、情场教科书~
  • 我的爱豆今天也被撩了

    我的爱豆今天也被撩了

    偏执逗比痴汉小歌手vs固执温柔可爱大歌王第一次正式见面就趁机偷亲了男神的侧脸,还拿到了联系方式。第二次见面就穿着婚纱死死抱着男神大哭,说什么也不肯撒手。第三次见面就对男神上下其手,还一脸无辜的这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得到男神,某个女人使尽浑身解数,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的痴汉行为终于得到了认可。某女:星衍哥哥,你看我眼睛里有什么?纯情衍:有美瞳?某女:有我深爱的全世界。纯情衍:(害羞)别闹!某女:星衍老师,我以后会好好跟你学习跳舞的!衍老师:加油,我相信你!某女:所以你以后只能跟我跳,只能摸我。衍老师:(脸红)不知廉耻!某女:亲爱的,你不是不接吻戏吗?星衍:这不是为了有理由亲你嘛。到后来,沈倾棠才明白,许星衍也是她梦想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关于有着特殊能力的小歌手在追梦的路上疯狂撩歌王,反而被歌王在无意间撩得心肌梗塞的故事。最有趣的是,似乎每个人都有隐藏的身份,当所有人的马甲都被扒掉的那一天,着实不可思议。1v1爽文甜甜甜甜大甜饼有一丢丢科幻的点进度略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不知道却又不解的故事

    你不知道却又不解的故事

    本文叙述着无数个你不知道的小故事。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都可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故事!
  • 从蚊子开始吞噬进化

    从蚊子开始吞噬进化

    书名平平无奇,早已无药可救文小龙车祸被撞,重生在一个蚊子身上,从此开始他的无敌进化路。
  • 邪王无下限:劣妃,不许动

    邪王无下限:劣妃,不许动

    “无耻!”“卑鄙!”“不要脸!”众人怒瞪女人,脸色个个难看!“谁说的?给我站出来!”某女不发表当她是病猫?众人:“杀了她!”苏狸气疯:”扒光他们,内裤都不用剩“众人脸黑,狂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