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5800000015

第15章 往事钩沉(3)

文中说:“方腊叛,用第四将从军,褚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也就是说,折可存在平定方腊之后顺手牵羊把宋江给灭了。前文提到过李若水的那首诗也可以作为凭证,从诗里明显可以看出他对朝廷招安的做法存有异议。如果宋江果真是出征方腊,并“破贼上苑洞”立有战功的话,同朝为官的李若水是绝对不会这么说的。那么可能的情况只有一个,受招安之后宋江等人的表现令朝廷很不满意。这样看来,宋江征方腊的事就有点悬了。

第三种说法是再反说。既然宋江没有出征方腊,那么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令朝廷如此失望呢?有人说他再反了。再反是超出朝廷底线的做法。李若水的诗里也把去年的山东宋江和今年的河北李江并提,可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朝廷就经历了一次对自己招安政策的评估,结果相当令人失望,于是就引来了李若水的一通牢骚。

那么宋江为什么要再反呢?朝廷好吃好喝地招待,不但给官做,还“三十六人同拜爵”,待遇比洪迈书中提到的那伙梁山强人高多了。宋江同志为什么还不满足呢?宋时有谚语云,“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李若水诗里提到的河北李江一伙也是“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应该说宋江等人已经达到了起事的初衷了啊!但宋江和李江不同,招安并不是宋江的本来目的,他是在张叔夜“擒其副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主动投降的,很可能有保存实力的打算。

另外,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可能给宋江等人提供良好的生存土壤。

在一个向来讲究诗书礼仪的国度,非进士及第的读书人做官都要受人耻笑,更何况宋江这种有过“草寇”历史的问题少年呢?朝廷可以在权衡利弊之后表面上接受他们,但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一下子更改的,这就跟现在的某些人对蹲过监狱的同志态度是一样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尚有这种思想,我们就不难理解一直受封建伦常浸淫的古代社会了。在这种情况下,宋江除了再次铤而走险,啸聚山林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类似的事情在元末、明末的农民战争中比比皆是。方国珍、张献忠,这些实力相当雄厚的起义领袖都没能很好地融入帝国体制,像宋江这样的小毛贼更难在以儒家思想立国的官场中站稳脚跟,甚至可能连正常的工作学习都无法进行。于是,摆在宋江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再反。

当然这样说也并不完全是猜测,根据现有的史料,宋江是在两次不同的时间,两次不同的地点,由两个不同的人招降的。如果存在再反一事的话,一切将迎刃而解,问题在于提供相反佐证的折可存的墓志铭可信度高吗?折可存本人在《宋史》无传,撰写墓志铭的范圭又是他的女婿,而且墓志铭的其他几处记载也与正史不合。在我看来,至少涉及宋江这一条还是基本可信的。因为平定宋这样的事不太可能移花接木,而且作者描述这个事情也不是为了论证折可存如何如何伟大,而仅仅是因为折可存在平定之后由“武节大夫”升官至“武功大夫”。且在文章中有“继获”一词,既然是“继”必定要有凭借,第一次是不能称作“继”的。

从时间上看,张叔夜招降宋江是在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折可存“继获”宋江是在剿灭方腊之后,“班师过国门”的时候随手拿掉的。据《宋史·方腊传》载,方腊在宣和三年四月被韩世宗生擒于清溪峒。那么折可存“继获”宋江当在宣和三年四月之后,中间最少有两个月的时间差,在情理上也说得通。那么宋江为何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反再反呢。抛开前文提到过的朝廷和宋江自己的原因,很可能,方腊起义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宋江。

其一,方腊在宣和三年三月以前一直对朝廷处于攻势,取得很大的成绩。鼓舞和激励了宋江,让他那颗压抑和不安分的心又“砰砰”跳动起来。

其二,朝廷大军的全数出击,攻打浙江的方腊,也给习惯于河北、山东一带的宋江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此说来,宋江不仅没有出征方腊,还直接间接地受方腊影响。说不定,他还是方腊的粉丝,与《水浒传》塑造和广泛流传的宋江形象相差何止万里。

附:宋江事件轮廓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事件爆发。宣和二年,其部由北向南流窜。宣和三年,犯淮阳军,后被张叔夜招降于海州。后再反,至少到宣和三年四月之后,被折可存平定。之后的事均不见记载,茫无可考。

红颜薄命的李师师

李师师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她当成了故事,其实历史上的她比故事更精彩。

过去人们常说,李师师是汴京第一名妓。随便翻开一本讲述古代女性或者宫闺逸闻的书,李师师的大名都赫然在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华人名大辞典》更是列出专条,叙述了她传奇的一生。那么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人在坊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可信度高吗?她的真名实姓又是什么呢?

李师师是真名吗记载李师师的书很多,除了比较有名的《宣和遗事》、《东京梦华录》、《三朝北盟会编》外,还有其他如《贵耳集》、《墨庄漫录》、《浩然斋雅谈》、《青泥莲花落》、《翁天脞语》、《续通鉴长编拾补》、《耆旧续闻》、《坚瓠集》、《少室山房笔丛》、《词品拾遗》、《庄岳委谈》等,不过记载最详细的还是要数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书中说,李师师是汴京城里一个王姓染匠的女儿,其父名寅,其母则未载其名。只说在生下这个日后名动京华的女儿后失血过多而死。那年代输血技术尚未由国外传入,一切只能听天由命。结果,师师的生日成了母亲的祭日。因为这一层关系,父亲对李师师钟爱至极,“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说来也怪,这个小女孩生下来就不曾啼哭。按宋人的习惯,大凡儿女降生,为消除前世的罪孽,都会寄名佛寺,以求福祉。李师师三岁时,王寅把女儿带到宝光寺,可能是师师真的有佛缘,寺中长老看这小女孩长得聪明灵秀,“手摩其顶”,自打娘胎出来从没哭过的李师师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放声大哭,老和尚双手合十,连说“善哉!

善哉!”经过这次洗礼,李师师算是寄名佛寺了。那时,大家都管佛门子弟叫“师”。于是乎我们的女主角有了后来那个香艳四射的名字——师师。只不过因为父亲姓王,满汴京的人都叫她王师师。也怪师师命苦,刚出生就没了娘,四岁当头,父亲又因一起官司锒铛入狱,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在狱中的父亲莫名奇妙地得了一场大病,撒手西去。丢下孤苦无依的师师,幸而一位李姓妓女慧眼识珠看中师师骨骼奇秀,是个很有潜力的苗子,干脆来个长线投资,养作义女,并亲自教其琴棋书画。也许师师永远记得13岁那年,那一年她开始挂牌应客,并改从继母姓李,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从此,李师师这个名字红遍了整个大宋王朝。

宋徽宗嫖宿过李师师吗历史上的风流天子很多,但像宋徽宗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还真是少见。《宋史·曹辅传》记载:“政和后,帝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之。”《皇宋十朝纲要》也有类似的记载,文章称徽宗于公元1116年(政和六年)“微行始出”。去干什么,不言自明。当时的汴京是一块烟花宝地,“燕馆歌楼,举之万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说,宣德楼前有一条曲院街“向西去皆妓女馆舍”。上清宫后有一寺,名景德,“寺前有桃花洞,皆妓馆”;“寺东门大街南即录事项妓馆”。另外有一条叫小甜水巷的小街,巷内同样“妓馆亦多”。据现代某位仁兄的统计,当时汴京城内从事娼妓的人不下数万。在这种铺着天鹅绒的温暖里,习惯了画点花鸟虫鱼的宋徽宗早已经神魂颠倒,更何况身边还有蔡京、高俅几位同志不停地聒噪。此情此景想不发生点故事都难,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那时候,师师正当红,《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载: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一个是风流天子,一个是绝代佳人,干柴烈火的碰撞会是什么结果?没人知道!张端义的《贵耳集》记载过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一次著名才子周邦彦私会李师师,正在屋内说话的当口,忽报圣驾到来,周大才子急中生智,藏身玉人床下,躲过一劫,但也是毛发倒竖,大气都不敢出。其实徽宗此来也并没什么紧要的事,只因江南新进贡了一批上等的无核蜜橘,皇帝又一时想见佳人,就急急提着一袋水果屁颠屁颠跑来了。书上说:“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谑语就是现代人说的悄悄话,可偏偏这种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被躲在床下的周大才子听得一清二楚,等皇上一走,周大才子词兴大发,忙不迭地从床下爬出来并填词一首。正是下面这首《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到这里这事还没有完结,后来的某一天,徽宗又过来宴饮,师师一时忘情,把这首词唱了出来,徽宗眉头一皱,问:“这词谁填的?”师师道:“周邦彦。”就这么着,周大才子失去了给徽宗这位超级CEO打工的机会,俗话说: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上头发话了,让他马上卷铺盖滚蛋。周大才子郁闷至极,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弄到个铁饭碗居然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被下岗分流了。临行时,师师前来送别,周大才子触景伤情,口占一词《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语未毕,多愁善感的师师早就哭成一个泪人。回到妓馆。徽宗幸灾乐祸地问:“小周不是会填词吗?这次怎么没填?”,师师红着眼答:“填了。”接着在徽宗面前把这首词倾情演绎了一番。也许是徽宗皇帝满足于周大才子的痛苦,居然出人意料地赦免了小周的大不敬之罪。书上说:“曲终,道君大喜,复召为大乐正。”

这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大团圆式的结局,多少有点悬乎,不像真事。王国维老先生在《清真先生遗事》里也考证出此事完全是后人的小说家言,他说:“政和元年(1111年)先生(周邦彦)已五十六岁,官至列卿,应无冶游之事,所云开封府监税亦非卿监侍从所为。致大乐正,大府侍制,宋时亦无此官。”但也有人说,不排除做惯了宣统皇帝老师的王老先生“为长者讳,为尊者讳”,搞春秋笔法的可能。

不管怎样,这事尚无定论,但徽宗嫖宿李师师一事应该毋庸置疑。道学家朱熹的老师刘子翚有《汴京杂诗》云:“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诗中提到的“樊楼”,正是当年徽宗与李师师私会之所。据《宣和遗事·后集》“樊楼乃丰乐楼之异名,上有御座,徽宗时与师师宴饮于此,士民皆不敢登楼”,刘先生的诗写得很委婉,但弦外之音只要智商还在正常范围之内的人就不难明白。说来徽宗皇帝还真有点魄力,竟然不顾朝臣反对,拼着命尝试了一套更高难度的托马斯回旋,把师师召入宫掖,册封为李明妃。并改以前师师居住过的那条街为小御街,确实让人瞠目。靖康之难后随宋室南渡的朱敦儒有首《鹧鸪天》: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秦吴歌扇里新。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词中的李夫人指的正是李师师。因为李师师曾与宋徽宗有过那么一腿,于是洛阳纸贵,增加了几分金银气,民间羡称作李夫人。这多少也可算作宋徽宗嫖宿过李师师的一个旁证吧!

李师师的结局都说自古红颜多薄命,李师师生活的时代正好是两宋交际,三足鼎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处处有黍离之悲。李师师最终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归宿呢?关于李师师的结局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是殉国说。此种说法以流传民间的《李师师外传》为代表。文章称金军破汴京后,主帅挞懒点名索取李师师,声称金国主也闻知李师师的名声,一定要得到她。张邦昌探得李师师的踪迹,将她献于金营。李师师红颜变金刚,怒斥张邦昌,大义凛然,然后摘下金簪就往喉咙刺,天佑佳人,未死。师师又折断金簪吞下,这才气绝身亡。后世的通俗小说大多沿袭这一说法。此种说法有一个问题,金人是按降臣提供的名单索取妃嫔的,而师师由于一直未被正统的儒家认可,不大可能在名单之内!况且据其他文章记载,在汴京沦陷前,徽宗已把师师从宫里除名,因此被点名索取一说很难成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原因很可能是后世读书人受程朱理学的熏陶,过分宣扬气节,讲究文以载道的结果,更何况这一说法至今还找不到多少可以相左的材料和证据。

二是被俘说。该说法称汴京失陷后一片混乱,李师师被俘北上,后来嫁给一个病残的军士为妻,最后凄凉地死在北国无边的荒漠里。

后人小说如清人丁跃亢《续金瓶梅》等皆从其说。但这一说法漏洞百出!经不起半点推敲。首先,师师并非寂寂无名之辈,想她名动京华,在汴京姹紫嫣红之时,有多少富家子弟,皇室贵胄一掷千金,只为一睹其芳容。虽说后来世道变了,供求关系不稳定,但人终归还是要生活啊。凭师师的长相、名气、才艺,怎么也不可能沦落到嫁给一个病残军士为妻。如果真的被俘虏了,军士总会有领导吧。那年头,兵荒马乱,兵士个个如狼似虎,领导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清楚。不是我小看这个病残军士,除非大家抓阄,否则就算排队轮,也绝不可能轮到这么一个主儿。

三是出家说。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在李纲主持东京保卫战时,师师将全部财物捐赠出来,助宋军抗金。靖康之难中她逃出汴京,到慈云观中做了女道士。这一说法也缺少可以佐证的史料,况且还跟一条来自《三朝北盟会编》的史料相出入,《三朝北盟会编》的史料称:“靖康之年,尚书省直取金银,奉圣旨,赵元奴、李师师,曾经抵应倡优之家,逐人藉没,如违并行军法。”这里说的同样是家产的问题,但性质却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是可以上报纸头版头条的捐,后者却是被批着人皮的官匪强行索取。梁启超先生曾说,发现相左的史料如果无法考证其真伪,不如姑且存疑。至于说师师出家做了道士,更是难以让人信服,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环境和师师的地位就会发现,除了她自己,估计没人愿意看到她从这趟浑水中悄然抽身。

同类推荐
  • 盛世武唐

    盛世武唐

    一梦千年,再次醒来,回到初始。三世为人,世子新婚。蜀中唐门,自高祖起为李唐皇室服务。京兆长安,武曌掌权,风起云涌。唐门表小姐,太平公主,巾帼宰相,江南名媛...三世的又一次相遇。临淄王为李唐的一箭,皇宫前表小姐为当初少年所挡的一瞬,佛寺里公主驸马的离别...三世为人,重回伊始,他还是他。他们丝毫未变。无意功名,却必须执掌武唐。盛世风流,本意做一个逍遥公子,谁奈武曌赏识。繁华落尽,盛世武唐风流走过一遭。
  • 大唐最强部落

    大唐最强部落

    唐初期,皇帝李世民为了彰显国强大,特地要所有部族在新的一年前来长安朝贺。此时,日渐强盛的部落首领应邀。因此,我们的故事就此而来……
  • 闲说宋事

    闲说宋事

    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陈寅恪说:“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崖山之后再无华夏,咱们一起走近文明、文化、经济造极于世的大宋朝。
  • 小山贼

    小山贼

    异世界的“水浒传”!一名建筑工地的项目经理偶然穿越到异大陆,成为一名贫穷的吟游诗人,然后又被迫做了山贼!为了不再四处漂泊,为了生存,他决定站起来,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山贼!即使是山贼,那也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宅男穿越为皇太孙朱瞻基,春芳斗艳,不知道采撷哪一株,满座的御宴很平淡,治病靠喇嘛,太监满地走,宫女赖着不走,王爷满天下,公主命薄休,储君独又独,哪里有朋友?平凡的画图狗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宫廷生活。
热门推荐
  • 农村媳妇的炼狱婚姻

    农村媳妇的炼狱婚姻

    田华一直渴望有一个家,一个爱他的男人,可是老天爷捉摸人让她的三次婚姻都不如意,最后一次狠狠是让她如同炼狱一般,想逃又逃不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画风为何如此不同

    我的画风为何如此不同

    “叮叮叮,欢迎来到童话世界,我是你的系统,001,你可以叫我小妖。”“001,系统?”“是的,很高兴为你服务。我们这里有各种各样有趣的童话故事,尽供宿主大大选择哦!”“啊啊啊啊,小妖,你不是说这是童话故事吗?”“是的啊,这就是我们有趣又好玩的童话故事啊!”“那这只一直在亲我的大灰狼是什么鬼?还有这只美人鱼,不是说美人鱼很高冷吗?还有……”“宿主大大,这就是童话故事哦。不要怀疑小妖,小妖给宿主提供的绝对是最好的童话故事了。”啊啊啊啊,为什么我的画风如此不同?
  • 金融市场学教程(第二版)

    金融市场学教程(第二版)

    本书介绍有关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阐述金融市场的组织架构、交易工具、运作机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本书从解释概念入手,力求浅显而不失严谨。各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可检验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本书可作为经济、金融和管理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各专业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教材。此外,本书还可供对金融市场有兴趣的读者参阅。
  • 快穿之宿主超温柔

    快穿之宿主超温柔

    为了找回灵魂碎片,主意识温姝被系统青带上了快穿之路。第一个世界,他与她相遇,不知名的牵引让她们走到一走。少年看着眼前的温殊,郑重的宣布。“殊殊,你是我的。”温姝顺着点头。“好,我是你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如果年少时我爱你

    如果年少时我爱你

    时光总是旧的,最苍白的思念,最迂回的伤。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被伤得面目全非,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
  • 青梅凝落雪

    青梅凝落雪

    大婚之日,众目睽睽下,她青梅竹马的未婚夫选择了魔教妖女并非他薄情,而是重情她素来善良温婉,却也柔中带刚,当断则断。她医者仁心,救了走火入魔的魔教教主陌青阳,却被疯子一般的陌青阳纠缠窥视,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束手无策之际,终究还是嫁给了那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