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5800000024

第24章 余韵风流(3)

陈玄超事载于王同轨的《耳谈》,“陈玄超名玄,句吴人。父侍御,疏论严氏。玄少年倜傥不羁,尝与客登虎丘,见宦家从婢,姣好姿媚,笑而顾己……”事情后来的发展就与我们所熟知的唐伯虎点秋香如出一辙。《三借庐笔谈》也认为:“华氏婢秋香故事,久已脍炙人口,皆知为唐伯虎事。近见王行甫《耳谈》载此事,始知我乡陈元超少时事也。元超父以疏论严氏谪死,元归故里,致有此事。《三笑》小说,盖本此为传耳。”此种说法在其他书中,如《情史》等都有提及,材料丰富,因此有一定的说服力。

第三位俞见安。

清人俞樾在其《茶香室丛钞》则记录着他亲自询问当事人曾孙得到的答案。故事的男主人公叫俞见安,女主人公则叫美娘。《茶香室丛钞》卷十七“秋香”条云:“国朝黄蛟起《西神丛话》云:俞宪号是堂,次子见安,偶从舟见一女郎,心悦之买舟尾其后……近人以其事为唐寅。余询其从孙祖源,始得其本末。女郎号美娘,盖好事者驾言子畏耳。按黄蛟起字孝存,无锡人也。所著丛话,即记无锡之事。

然则俞见安固无锡人,而婢家则在苏州,与世传唐子畏至无锡访华氏婢,适相反也。惟子畏此事,世知其伪托,而言人人殊。此记之说,世罕知者故并载之。”材料虽然有限,但此一条因作者本人的学识修养和他信息的获取方式颇为可靠,姑且存疑。

第四位吉道人。

《茶余客话》卷十八、《通俗编》卷三十七“秋香”一条、《小说考证》卷九“三笑姻缘”认为是江阴吉道人;《茶余客话》卷十八云:“唐解元三笑姻缘故事,王阮亭尝辨为江阴吉道人,非伯虎。吉父为御史,以建言谴谪。道人于洞庭遇异人,得幻术。游虎丘时,有兄丧,袭麻衣,内着紫绫袴。适上海某携宅眷游山,有小婢秋香,见吉衣紫,顾而笑。吉以为悦己,变姓役为仆。久之,竟得婢为室。一日,遯去。某知为吉。”另姚旅《露书》也说:“吉道人父秉中,以给谏论严氏,廷仗死。道人七岁为任子,与客登虎丘。适上海一宦家夫人,诸婢来游。一婢秋香,姣好……宦家始悉道人,具数百金,装送秋香归道人。”

综上所述,各家之辞均言之凿凿,让人难以取舍。但笔者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另外可以肯定地说,此事应该与唐寅无关或者说关系不大,只是唐寅的性格和行事风范给后人的附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特。正如《小说考证》的作者最后说的,“子畏粉固放诞,实未尝有此”。至于今人有考证出此事早在唐朝李白的时代都有发生,那又另当别论,在此不作展开。

九个老婆民间传说,唐寅艳福不浅,一生娶了九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唐寅也是娶了多个妻子。但现在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纯粹是后人的艺术再加工和好事之言,与实际的情况出入较大。

依唐寅好友祝允明亲写的墓志铭,唐寅先是依父母之命娶妻徐氏,徐氏死后又娶了沈氏,一生老婆当此二人。那么民间何来唐寅娶了九个老婆的传闻呢?一般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唐寅画过一幅叫《九美图》的画,画中的九个美人正是他那九个貌若天仙的老婆。此种观点纯属空穴来风。首先,唐寅的仕女画多取材于青楼女子,用唐人笔画表现明朝中后期市井百姓的审美趣味。其次,唐寅根本就没画过一幅题为《九美图》的画。而恰好相反,倒是世间流传有一本叫《九美图》的小说,书中载有唐寅的多种事迹,其共分十二卷,作者不详,文章以秋香三笑留情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唐寅追求华府婢女秋香的过程,内容跟周版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相同,故事最后也有个选媳妇的过程。华夫人故意把春夏秋冬四香藏了起来,让唐寅自己挑选,唐寅左看不中意,右看不中意,华太师看他闷闷不乐问:“华府婢女众多,虽无貌若天仙,倾国倾城者,但容貌非俗的倒也不少,你就一个都看不上吗?”唐寅答道:

“红杏如何压众芳,墨桃看去只平常。玉莲含露姣无力,金菊凌霜色带黄。绿梅老,翠柳长,芍药翻风态更狂。纵使海棠能解语,伪怜有色又无香。”华太师听后知道唐寅是有备而来,便与夫人商议,出一上联,如果唐寅能够对得精妙就在“春夏秋冬”四香中赏一香与他。

上联是“比目无鱼难比目”,唐寅不假思索便随口就给出下联“相思有鸟愿相思”。华夫人赞不绝口,又出一上联“池吐红莲,坐纳凉风消夏日”,唐对曰,“庭开丹桂,醉邀明月赏秋香”。此时,华夫人读懂了唐寅的心思,又加上连出两联都没能难到唐,觉得因缘红线,天命所归,于是成全了这段佳话,因为在此之前,唐寅已经有了八位妻子,加上秋香正好九位,所以得名《九美图》。最后加句题外话,此书中还载有唐寅其他八个老婆的姓名身份,姑抄录于此,以供爱好者赏析:“大娘娘名唤陆昭容,二娘是太守千金刘翠琼,三娘是随嫁春桃心最巧,四娘是名门宦家李传红,五娘是中表连姻情密甚,六娘世代鼓楼东,七娘乃是名门女,八娘是带发修行薛九空。”

其二,唐寅在发妻徐氏死后又续娶了沈氏,而这位沈氏正好名九娘,于是有人据此认为她是唐寅的第九个老婆,其实不然。九娘出身青楼,九娘也是她的原名,由于机缘巧合结识了唐寅,唐寅爱九娘的温柔体贴,九娘敬唐寅是个才子,夫妻相敬如宾,过了一段平凡却颇为温暖的日子,直到1512年九娘去世。在九娘生前,唐寅曾写过一首题为《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的诗:“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从诗里可以看出二人感情之深,恩爱之切,九娘与唐寅育有一女,取名桃笙,这也是唐寅唯一流传于世的一点骨血,后来嫁与书法家王宠的儿子为妻。

唐寅的一生并不漫长,只有短短的五十四个春秋,但他在给后世留下众多精美艺术作品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谈资。今天在江苏的唐寅纪念馆可以看到这样一副楹联:“问唐衢痛哭何为,纵使青云无望,却赢得才子高名,在将相王侯之上;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苍墓重修,更装点横圹美景,替湖山花月坛妍。”后人如此敬重风流才俊,设馆纪念,多少算给唐寅生前寂寞的一点慰藉吧!

非文人“赵书记”

每个人都会有致命的性格缺陷,有,非文人也有,不信你看赵普的一生。

“赵书记”是时人对赵普的一个普遍称呼,但此书记非彼书记,赵普早年曾在宋太祖赵匡胤手下做过书记官,负责文字记录等工作,所以堂下坊间有是称。按说,这样的工作应该是文人的就业目标,可赵普却偏偏算不上一个文人。

赵普确实不是文人,后人盛传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即是明证。

《宋史·赵普传》说,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一生勤政,颇有贡献,于是后人颇为好奇,想知道他平时究竟都躲在家里读些什么会有如此才能。等到他死之后,人们急忙打开他的书箱,却发现里面只孤零零地躺着一部《论语》。《论语》为四书之首,是我国古代通用的发蒙读物,赵普身为宰相,还在苦苦研习这本书,也足可见他学问有限。就因为学问有限,有一次赵普还被太祖赵匡胤用毛笔涂了一脸。

事情是这样的,赵匡胤初登基时想改元,改个好听点吉祥点的年号,初步拟定为乾德,取“上天、帝王的恩德”之意,于是把这事告知赵普,赵普一听很高兴,极力在一旁附和,而恰好此时素与赵普不和的翰林学士卢多逊也在旁,于是冷冷地说了句,此年号伪蜀时期已用过了。赵匡胤一听,这还了得,慌忙令人翻书查实。这一翻,果然卢多逊说得不差分毫。赵匡胤一怒之下,遂用手边的毛笔涂了赵普一脸,害得赵普一整夜都不敢洗脸,直到第二天上朝时,赵匡胤怒气消了,看着赵普的窘样,觉得怪可怜的,才吩咐他洗去墨汁。(叶梦得《石林燕语》)但就是这么一个书读得不多的人却能成为一代明君赵匡胤的左膀右臂,帮助赵匡胤打江山,治天下,功勋卓著,确实不可小觑。

细细想来,其也定有过人之处,那就是通晓人性的弱点,懂得权力的奥秘。

赵普最初投奔赵匡胤时并不被看好,也没受到重用,赵匡胤领兵打仗也从来不带着他,但是他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好地展示自己,让自己最大程度地脱颖而出。

赵匡胤是个孝子,长年领兵在外,东征西讨的,一年很少能有几天静下来陪陪家人。一次,他父亲赵弘殷病了,几个儿子都不在身边,于是赵普抓住机会,侍奉赵弘殷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生身之父。赵弘殷很感动,等赵匡胤打仗回来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赵匡胤一听也很感动,于是跟赵普论起了宗室辈分,这样两人就拉上了关系,更为厉害的是,借着这次谈话的机会,赵普彻底展示了自己对政事的见解,赵匡胤颇为赏识,把他留在军中,这就是赵普发迹的开始。

之后赵普更是看准时机,与赵光义等密谋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遂得道升天,一夜之间成为佐命元勋,深受器重。而且他也每每能借助自己在赵匡胤心中的优势做出一些惊人的判断,说出一些惊人的话,从而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这种优势和地位。

陈桥兵变后不久,赵匡胤曾打算让弟弟赵光义的岳父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执掌禁兵。赵普屡劝不听。赵匡胤最后甚至都带着怀疑的口吻说:“卿屡疑彦卿何也?朕侍彦卿至厚,彦卿岂能负朕耶?”这话也把赵普惹急了,于是反问了句,“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赵匡胤无语,此事遂罢。(《宋会要辑稿》)应该说赵普看得很准。这样的事不就刚刚发生吗?对外人如此,对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也照旧如此,始终谆谆告诫赵匡胤要早做防备,多做打算。

根据“金匮之盟”的约定,赵匡胤死后皇位要传给其弟赵光义,然后再由赵光义传给三弟赵廷美,最后再由赵廷美传给太祖长子赵德昭。但等到政权稳固之后,赵匡胤的想法有所动摇。于是赵普乘机进言:“陛下艰难创业,卒至升平。自有圣子当受命,未可议及昆弟。

臣恐大事一去,卒不可追,陛下宜熟计议之。”(王禹偁《建隆遗事》)可惜,这次赵匡胤没能完全采纳赵普的建议,随后烛影斧声,赵匡胤死,赵光义即位,政权落入了太宗一系,赵普也因为这事得罪了赵光义,久不被重用,后来虽有起复,但已经是杂剧的尾声。

纵观赵普的一生,几乎都在权力的漩涡中打转,无论是排斥亲信还是消灭亲人,赵普都深谙权力的奥秘和人性的弱点,他一生中也做了很多大事,但无一不与权力有关。也许是非文人的缘故,他总能直言不讳地道出人们心底那些不宜公开的小九九。也许同样是因为非文人的缘故,他的从政生涯始终缺乏如他的后辈范仲淹、王安石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抱负,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镜子中照见的他最真实的容颜。

文人与诗书

文人爱书,文人读书,文人写书,文人与书总有着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关系。

文人都喜欢读书,喜欢读书的自然喜欢藏书,但这书多了,自然免不了生虫长蛆、发霉变质。于是这古书的保存就成了一个问题,按照习惯古人常选择农历的七月七日这一天来暴晒书籍,据说这一天晒书可以防止书籍变坏,而且效果明显。一般人呢!也总愿意在这一天鼓捣点破被子、旧衣裤什么的出来晒晒。

《世说新语》说,某年的七月七日,看见别人都在自家的院子里晒东西,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也从旧衣堆里翻出一条大裤衩挂在院中,实在有煞风景。别人问他,他说,我跟大家都一样,吃一样的饭,做一样的事,拉一样的屎,我怎么能免俗呢!姑且在这里挂条裤衩应应景吧!

与阮咸差不多同时代,有个叫郝隆的人更有趣。每到七月初七,他既不跟着其他的读书人跑到户外去晒旧书,也不学着一般的小民百姓翻弄点旧衣物挂在院子里,而是专等到太阳最大、日头最毒的时候,一个人搬张长椅子跑到旷野里仰卧。人们看见他这样都很奇怪,问他什么原因!他整整了衣服反而一脸诧异地说,我也在晒书啊,难道你们没看出来,我晒的可是腹书啊!

无独有偶,据传闻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也习惯于把喝早茶称作“浇书”。陆游在他的《春晚村居杂赋绝句》中写到“浇书满挹浮蛆瓮,摊饭横眠梦蝶床”,看来陆放翁也习惯于彰显自己那满腹的诗书!

其实文人不但读书藏书晒书,同样也喜欢写书祭书。由于对书过于痴迷,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一举一动在常人看来就有点略显乖张了。

唐时以苦吟而著称的诗人贾岛就是其中一例。贾岛年轻时因为一句“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差点连命都搭上,可见其写作学习之用功。

据《唐才子传》记载,每年的除夕夜,当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祭天祭地祭奠鬼神的时候,贾岛却把这一年的诗作拿出来必恭必敬地放在案头上焚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此吾终年苦心也。”然后痛饮一番,长歌而罢,颇有点孔老夫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意思。贾岛的举动并非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那祭奠的场面自然就相当恭敬、虔诚。不仅有焚香、烧纸等惯常程序,还有磕头、洒酒等更进一步的升华。

做过这事的人当然不止贾岛一个,一千年后的大清,有个著名的藏书家也有过类似的举动,只不过他祭的并非自己的诗作而是家藏的那几屋子书。

此人姓黄名丕烈,在藏书圈里名气大得没边,他的书斋先后用名极多,先有学耕堂,以后又陆续有百宋一厘、土礼居、求占居、陶陶室、学山海居、读未见书斋,等等。然而,此公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是除夕夜祭书一举。

到了每年的除夕,他都要把自己收藏的好书放在案头,祭以瓜果,以作酬劳。如嘉庆十一年,与陈争购宋刻《周易集解》,如愿以偿后,他即“以香楠制椟而藏”,等到了年尾除夕夜祭书时,他便把这本书列在第一的位置加以礼拜。不仅如此,他还到处延请名士为他的祭书过程绘图赋诗以记。顾广圻为他写过《士礼居祭事诗》。沈士元也为他写过在《祭书图说》,沈在《祭书图说》中写到:“黄君绍甫,家多藏书,自嘉庆辛酉至辛未,岁常祭书于读未见书斋,后颇止。丙子除夕,又祭于士礼居,前后皆为之图。”可见这件事在黄丕烈看来是何等的神圣和不可侵犯。

其实在所有的读书人眼里,书籍又何尝不是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呢!

穿行过诗画乐佛的风

如果有前世,我想王维的前世一定就是一缕吹拂过盛唐的风。

出身贵族,多才多艺王维字摩诘,生于武后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享年62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贵族世家,唐朝著名诗人,诗画皆工,尤擅以画入诗,以诗入画。苏轼赞其诗画曰:“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自幼奉佛,晚年长斋,一生过着亦官亦隐亦居士的生活,又因其通佛性,尚南宗,亦有“诗佛”之誉。

王维籍贯太原祁县,也就是所谓的太原祁人,可千万别小看王维这个籍贯,唐朝贵族圈子有所谓的五姓七家之说,分别指的是太原王、荥阳郑、赵郡、陇西二李、清河、博陵二崔。

王维一家正是五姓七家中的太原王,其母根据王维在《请施庄为寺表》中的记载也是五姓七家之一的博陵崔。

同类推荐
  • 初唐大农枭

    初唐大农枭

    种田,亦可以成为枭雄。即是枭雄,自应该活出一段舍我其谁的人生。且看一头孤狼,如何在亦农亦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书友群:246266030,欢迎书友前来水群
  • 掌御

    掌御

    一个玩笑,命运轮回。一个阴谋,浮沉不定。一个契机,仕途坎坷。一个人生,璀璨星辉。一个枭雄,掌御苍穹。小墨新书,多多支持,一切精彩尽在《掌御》。
  • 霸府

    霸府

    匈奴攻破两京,羯胡占据中原。鲜卑兵强马壮,羌氐待时而动。神州板荡,中原陆沉。衣冠南渡,十室九空。谶纬横行,五胡乱华。张伯辰面对天下乱局,建霸府以纳天下豪杰,殄羯胡,驱匈奴,扫羌氐,凌鲜卑,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誓让华夏之光闪耀于世间。霸府,实力强大,终成霸业的藩王或藩臣府邸。建了个读者QQ群,大家没事进来玩玩,群号:群号:181097807
  • 隋莽

    隋莽

    一朝穿越,曹莽竟成了突厥可敦义成公主的贴身男宠。三十万大军追杀俺,五姓七望欺负俺,杨广老儿嫌弃俺……你说你是皇子王孙,他说他是世家门阀,俺只有斩马刀一把。不服?!就给俺打!
  • 御宇传

    御宇传

    有过寄人篱下,也曾仗剑天涯。渴望闲云野鹤,更向往饮血沙场。从无名小卒,一步步登顶巅峰,可却选择........手持弑龙立于地,万马千军莫能敌。盛世初唐,由我来守护!《御宇传》书友群已经开启,希望大家能快快进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心得体会!583540659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他是青春也只是青春

    他是青春也只是青春

    暗恋是什么是课间拜托别人悄悄送的一杯奶茶是无数次的徘徊是两双筷子放到一个碗里的悸动是晚自习后和小伙伴偷偷送礼物的心酸每个人都有暗恋,我想把我的故事说给你们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六道唯尊

    六道唯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若这就是道,我宁愿不修这正道!真正的大道不是与天争锋,也不是一统天下。而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以德报怨,无关仇恨,无关是非,这才是真正的天道!于世俗,众生皆平等。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什么我们每个都总想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道讲天地大仁,佛述众生平等。我修道、亦修魔;我崇仙、亦崇佛。不为别的,只为还天地苍生一个太平!我是杨晨,且看一个都市少年,如何踏破虚空,渡劫飞升。逆天成魔,终成三界之主。苍天被谁蒙蔽了双眼,我不会替你拿开,我要做的,是创造属于我的天,一个众生平等的天地。
  • 主宰武极

    主宰武极

    现实中失败的少年,穿越后成为小镇上一家势力的少主,一心想保护家人的他,因一次神秘奇遇,开始修真之路,当洒尽汗水,在敌人的追杀中,脚踏真龙,王者归来,成为武极大陆的最强者,主宰武极!
  • TF与雪相约,十年爱恋

    TF与雪相约,十年爱恋

    她绝望的沉入大海,流下最后一滴眼泪。她倔强,你不相信她,她没必要向你解释。她死了?谁也不知道。他回来了,他冷淡,冷漠,生人勿近,红遍半边天。看着舞台上耀眼的tfboys,他满不在意的看着。他加入了tfboys,疑点重重的他,在经历多种事情之后,被发现了重大秘密……对不起,没有相信你,对不起,没有给你最好的保护,对不起,我还可以爱你吗?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如绯如月白

    如绯如月白

    他说:“亲人。”她眸光一黯,又觉着亲人也好,起码比朋友显得更重要。四年后。他说:“亲人,是可以亲的人。”这是一场青春的成长,丛默在岁月里熬出了永远忘不掉的9451,而他也终将在历经磨难后用最好的模样面对青春里最美的一抹颜色。大家都说他不近人情,为人高冷,聪明睿智,她撇撇嘴,看着一脸笑意的他默默后退。他是大灰狼,练就一副利牙和一身本领就回来吃掉她,好可怕……后来想想,大概最好的命运是:她是他的薄绯色,他是她的月牙白。四年前,我爱你,四年后,我还爱着你。
  • 穿越到别的世界

    穿越到别的世界

    穿越到了别的世界,这个很奇幻的,充满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