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0900000026

第26章 做糖

炒米在家乡是常见的吃食,而且它的氛围仿佛更宜于冬日。腊月里农事已毕,田野肃爽,乡人们逐渐有些时间和闲情为即将来临的春节做些准备,其中最平常的就是炒炒米和做糖。在炒炒米之前,必需的一样工序是准备炒米用的“阴米”。前一天就把秋天的新糯米淘净沥干,然后上蒸桶蒸。蒸桶的形状像一只没有柄的木桶,底部有缝,上面加盖。如今南京街上随处可见的卖“蒸饭包油条”的早点摊子,所用装蒸好的糯米饭的木桶便是。蒸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所以蒸之前,先是几家商量好了,估计明天是一个好天,选一户有大锅的人家,把自己家大的圆竹匾拖出来,擦洗干净。糯米蒸熟后,热气腾腾地由一个力气大的男人从灶屋抱出来,到阳光下已经支好的竹匾边把糯米倒出来,再由女人慢慢用锅铲翻平。

糯米价格较贵,我们平常并不怎么舍得煮糯米饭吃。所以在小孩子眼里,刚刚蒸熟的糯米饭已经是很好吃的东西了。我们围在竹匾周围,趁大人不注意就用手去抠一团来吃。黏软的糯米饭在冬日生寒的空气里渐渐冷凉,到半下午时已经冷硬,失去了吸引小孩子的魔力,这就成了“阴米”了。此后仍要晒好几个太阳,女人们没有事时,就搬一条板凳坐到竹匾旁边,把粘成一团一团的糯米揉散成粒,再铺成平整的一层。我们有时也给妈妈帮忙,但只一会儿,手就变得通红,坚硬的糯米刺得手掌发痛,我们就懒得再搓,跑走玩去了。

阴米晒好后,装在袋子里收起来,到了炒炒米那一天,带着它们去外婆家。我们总是去外婆家炒炒米,大概因为炒炒米讲究火候,而外婆很懂得把握锅灶里什么时候该递多少火。那时锅洞里烧的多是稻草火,或松枝火,因为火大,一递进灶里,蓬蓬一团滚热的火冒出来,旋即覆灭,不容易把炒米炒焦。锅灶上炒的人是外公,有时是妈妈自己。阴米放进热锅,很快鼓起来,发出热闹的膨胀的声音。一锅米翻炒到焦黄,赶紧端出来,盛到一只白底红花的瓷脸盆里。热乎乎的炒米伸手抓来吃,很干脆。等所有炒米都炒好后,稍稍晾凉,找一个不透气的大塑料袋子紧紧系着。如果一直放在空气里,炒米会绵掉,像走了气的汽水,不是原来那种滋味了。那时候人家多有铁皮罐子,上绘大朵的红黄菊花,又或是描了蓝色囍字的瓷罐,过年时专门用来装糖和炒米,很漂亮,然而我家没有,总是只能用塑料袋来装。

炒米最普通的吃法,自然是干吃,或加水泡。干吃不必说,湿吃则一定要用热热的水泡才好吃。冬天寒冷,还没有放假时,从学校回来,饥寒交迫,这时妈妈拿一只蓝边大碗,抓几把炒米,倒满热水,加一点猪油和盐拌好,吃完真可以从心底暖起来(锅巴也可如此,似乎比炒米滋味更好)。这或是我个人的偏见也未可知,因为我总喜欢吃热的东西,单是白开水,只要是热,就觉得比温吞吞的水要好喝许多。我又以为炒米需得放得多多的,泡好后把一碗水都吸得差不多,软绵绵的,这样吃起来才高兴,否则水多米少,便像喝汤,像水里半天捞一条鱼,使人意兴阑珊。炒米有时候也加红糖泡,我觉得远不如咸的好吃,妈妈却喜欢这样甜甜地吃。

到腊月底,离过年没剩几天,村子里开始打豆腐,打米面,做糖。打豆腐多是把黄豆泡好送到做豆腐的人家代做,打米面是靠近泾县一带的风气,在我们这里很少,只有做糖是大人与小孩共同的大事。糖是炒米糖、灌心糖、花生糖、芝麻糖,偶尔也有做豆子糖的,一户人家一般只做一两种。我的爸爸可以拉一手很好的灌心糖,是村子上做糖做得最好的男人。做糖之前,先要熬糖稀。不知道哪一天爸爸上街买好了麦芽回来,经烧的劈柴也已晒好,码在向阳的屋檐下了,爸爸告诉我们:“明朝做灌心糖!”

第二天清早起来,妈妈已经在灶下,柴火烧得极热,锅里加了许多水,混着满满一锅麦芽。甜蜜的糖分逐渐从麦芽的壳缝间丝分缕析,溶进水里,弥漫出温柔而甜腻的香气。到糖分分解得差不多了,就用笊篱把麦芽捞出,继续煮锅里的糖水。渐渐糖水成了黏稠的褐色,这时已经可以叫做糖稀了,做糖却还嫌不够,把灶里的劈柴抽出一两根,让余火慢慢蒸发掉糖稀中多余的水分。我们时不时用筷子去锅子里搅一下,沾了满筷子糖稀,跑到外面用舌头舔着吃。糖稀的甜是温柔的甜啊!爸爸用一把锅铲不停搅拌糖稀,终于到了半下午,他把锅铲在锅里浸一下,又飞快扬起,锅铲边缘带出的糖稀在冷空气里迅速结成飞薄一片,他用中指去弹,转身教我:“只有熬到锅铲子一带出来糖稀就结成一小片,一弹就碎,才熬好了。”我赶紧点头。

灶下的火停了。妈妈拿着抹了一层熟香油的脸盆过来,把锅里的糖稀盛到脸盆里。等糖稀晾凉的时间里,大人们吃晚饭。饭后把两条大板凳紧紧绑在一起,中间竖一根才砍下的树棍。这根树棍有小儿臂粗细,外皮都削净了。里面房间里,大圆竹匾里盛着面粉和拌好的糖芯材料:芝麻和炒米混合磨成的细粉,拌上足够多的白糖。晚饭过后,爸爸开始拉糖稀了。把脸盆里的糖稀整块挖出来,立即套到树棍上开始拉,因为很黏,它不至于立刻散落开来,可是也要不停地套着树棍,像拉面粉那样拉长,又赶紧回搭到棍子上,再拉长。一开始,糖稀是深沉的蜜褐,也拉不了多长,渐渐地,糖稀开始发白,韧性同时变强,可以越拉越长了。我们把装糖稀的脸盆抱在怀里,一面用手指抠里面没挖干净的糖稀吃,一面看爸爸拉糖稀。糖稀最后每次可以拉到一米多长,泛出银白的光泽,这时差不多就拉好了,从树棍上卸下来,长长的一条堆到竹匾里。

趁它还没冷,我们赶紧把芝麻粉和白糖混成的糖芯放到上面,再把两边拉起弥合,外面抹上面粉,最后把它拉到约莫手指粗细。在我的经验里,拉得越白起细的灌心糖越好吃。然后用剪刀把它剪成一拃长的一根一根。这是小孩子很乐意做的事,每个人都拿一把剪刀,赶在糖没有冷硬之前工作。糖很快冷下来,变得硬而且脆。爸爸很得意,随手取一枝糖,轻轻在匾沿一敲,糖便碎裂开来,露出里面黑中泛白的糖芯。我由此也传染了这种得意,因为正月里去别的小孩子家玩,他们手上的灌心糖总不如我的白和细而且脆。余下的工作由妈妈做,收拾一个干净坛子,一层面粉一层灌心糖地放好,坛口再用塑料袋扎好。一旦接触空气,它很容易就会软掉,粘在一起,变成甜腻模糊的一坨。

除开灌心糖我们年年吃,炒米糖也是家家做得起的。做炒米糖也要先熬好糖稀。大人们把两块大门板卸下来,架在大板凳上拼成一张大桌子,做炒米糖的工具放到这桌子上:一个大的正方形木框;一个轧糖的梯形木,它有两个手柄,底面平平的;两把磨好的菜刀。少量的糖稀熬好后,把炒好的炒米拌到糖稀里,等拌得十分匀均了,便盛出趁热倒进木框,用平底的梯形木用力去轧,把它压得平整紧实。压好后取去木框,用菜刀切成长条,再切成片。因为炒米易得,炒米糖也就成为最常见的糖,正月无论去谁家拜年,盘子里几块炒米糖、几把瓜子、一杯热茶水是少不了的。我们于是也不看得它稀奇,糖多时竟不大愿意吃它,而更喜欢花生糖与芝麻糖。这两种糖的做法和炒米糖相仿,只是炒米换成花生或芝麻罢了。但花生毕竟比炒米贵,芝麻更不用说,故吃得最少的是芝麻糖,花生糖爸爸有时也做。我们趁大人不注意,镇日偷偷去坛子里摸糖吃,首先摸完的便是花生糖,然后是灌心糖。最后实在没有糖吃时,春节的意兴也已阑珊,这时才肯觉得炒米糖也是好吃的。与炒米糖相似而我们不单独做的乃是欢团,结婚时分给来吃酒的人家,彰显喜气。欢团自然是圆形,好比狮子头大小,以少量的糖稀和了炒米捏成,上面染一块轻红,或印一枚大红的囍字。欢团的炒米和我们自己炒的用米似乎不同,白如积雪,却松絮无味。自然这时为的也不是好吃,只是那欢喜的气氛罢了。

同类推荐
  • 君子如玉

    君子如玉

    民国的星空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个年代涌现出一批或迂或痴或狂的“民国先生”,他们以“士”为守,以“雅”为基,他们迥然于当今的风度、胸襟、学识和情趣,穿越历史,透过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扑面而来。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回忆同时代恩师故交的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君子隆师而亲友;第二辑,留得枯荷听雨声;第三辑,平生风义兼师友。
  • 只是路过你

    只是路过你

    世间所有的男女,皆是路过,也皆会彼此走失,可是爱情却始终在时光里,以它淡定安静的面容,注视着汪洋之中,沉浮向前的你我,即使是相伴一程,也终将铭心刻骨。
  • 常用成语纠错480例

    常用成语纠错480例

    成语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以其约定俗成、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用对了,彰显文采;用错了,贻笑大方。本书按拼音字母排序,汇集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网络中常用的、容易用错的成语,并对其出处、本意、错例以及错误原因进行了分析解释,以帮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 我的牧羊日记

    我的牧羊日记

    一名逃离都市的瑞典学者,“半路出家”成为牧羊人,记录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心境转变。1021个牧羊的日子,133篇充满感动、哲思与诙谐的日记。牧羊需要全心投入,无法当作兼差来看待。日子一天天过去,艾克瑟·林登开始觉得不是他在养羊,而是羊儿们在守护着他……通过与羊儿的相处以及自己在日常中的观察,艾克瑟·林登在现代城市生活的喧嚣之外找到了内心的和平,同时对世界上的小奇迹进行了敏锐而有趣的沉思,引导读者观察生活、感知自然界自发的一切,同时也教会我们认识关于我们自己和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
  • 当沉思穿越时空

    当沉思穿越时空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一本文集,收自1982年至2015年发表在省内外报刊的散文、随笔、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计111篇,另有4部电视片解说词和文学脚本。以体裁为单元,分三辑汇编,皆为作者业余兴之所至的篇什。内容以散文、随笔为主,散文多以描述乡情、亲情、友情、民情等为主调,随笔多以叙议文艺与人生、与生活、与社会风气、与思想观念等为主调。文章虽小,但贴近现实,注重思想倾向性与文字可读性的结合。
热门推荐
  • 错过那个你

    错过那个你

    在本该放肆的年纪那就肆无忌惮好了,青春要么任性要么放肆,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别做不该做的事,别走不适合你走的路,
  • 初三的沧桑

    初三的沧桑

    一个初三学生党的逗比日常。唉,人生处处是沧桑,笑到最后是大哥。本文以富贵的口吻自述身边得点点滴滴
  • 拯哀奇物语

    拯哀奇物语

    一只猫改变了一个女学生受苦难的命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拥有了超能力,并担任了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她与神王子冷离,妖王子邪红之间发生了一段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悲剧。这又是一个从胆小懦弱到勇敢强大的蜕变故事。
  • 超强妖孽狂少

    超强妖孽狂少

    九劫真仙林安最后一缕元神,于地球重生,他失去所有力量,从头修炼。修真之路,逆天而行,是孤独。残酷的踏天之路。金丹、元婴,化神、逆命,星空修真,星域对决,真仙、仙王......这一次,吾将带领身边众红颜,共踏仙路。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陌路追忆荼靡谢

    陌路追忆荼靡谢

    魂穿异世与君见,奈何造化不如愿。思君千日盼久伴,怎知陌路天涯绊?
  • 深山中的传承修士

    深山中的传承修士

    山水之间,必出潜龙。深山之中,传承之士。人道传承,传承意志,自然兽武,佑我人族
  • 盛夏柳成荫

    盛夏柳成荫

    [作者新坑网游文]7岁的江时琛看到4岁的柳陌,温柔一笑27岁的江时琛看到24岁的柳陌,回眸一笑37岁的江时琛看到34岁的柳陌,相视一笑“年轻有为的江先生,请问你为什么要花重金买下梦仙江湖的ID?”柳陌手握成拳抵在江时琛的下巴前正在看书的江时琛把书丢在一旁,抓住柳陌的手顺势将她压在身下“为了你” 柳陌表示很无奈,自己本只想在无聊的教师生涯中寻找一叶方舟,却没想到找了一艘航船…… [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非养成文]
  • 不要拦我和女主抢男人

    不要拦我和女主抢男人

    男主的魅力有那么大吗?哼我就偏偏喜欢男二,男二快乖乖到我怀里来!可是男主该死的魅力又是怎么一回事,别拦我和女主抢男人!
  • 慕少爷的小甜妻

    慕少爷的小甜妻

    【甜宠】&【虐恋】小可爱vs薄情总裁她喜欢他,她身边的人每一个人都知道,可他却无动于衷;他拿她当妹妹,他身边的人每一个都知道,可她却傻傻的觉得总有一天他会喜欢上她!一次意外的发生让他失去了记忆,他竟然什么都不记得!于是乎,她就骗了某人将他拐回了家,从此开启同居生活。沙发上,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看着电视;厨房里,一个人洗菜一个人切菜;一切的一切多么不真实,幸福原来这么简单!可当他重拾起记忆,却不知道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