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问题时,能够由此现象而联想到其他的现象,在类似的现象中思考出共同点,这就有可能找到解决和改进问题的新创意。
在贝尔发明电话以前,虽然已有人在研究电话了,但因声音不清楚而无法运用。贝尔决心致力于电话研究,让电话成为一种可以实用的通讯工具。在一次实验中,他发现把音叉的端部放在带铁芯的线圈前面,如果让音叉振动,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通过电线把这电流送至另一只同样的线圈,线圈前也放入一只音叉,那么这只音叉也会振动,会发生和前述的那个音叉一样的声音。由此,他联想到像音叉一样发生振动的金属簧片,如用金属簧片代替音叉,那么也会出现上面的现象,使另一金属簧片发生振动。这样金属簧片就会“传话”了。贝尔马上与助手进行试验,可惜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太小,失败了。后来贝尔又联想到用薄铁片代替金属簧片,线圈中的铁芯改用磁棒,结果获得成功。
人在薄铁片前说话,线圈中产生随声波的节奏而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线,传递到另一只线圈中,线圈前的薄铁片发生振动,发出清晰的讲话声音来。这就是贝尔通过联想,发明世界上第一架电话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中,贝尔通过联想材料代替而使自己产生了创意。
当然,联想不是瞎想、乱想,要使想像的过程中有逻辑的必然性。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著名作家凡尔纳,有着不同寻常的联想能力。潜水艇、雷达、导弹、直升飞机等等,是当时还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在他的科幻作品中早就出现了,而且现在都成为事实。特别令人吃惊的是他曾预言在佛罗里达将设立火箭发射站,并发射飞往月球的火箭。果然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真的在佛罗里达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俄罗斯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曾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关系。例如木头和皮球,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以通过联想作媒介,使它们发生联系: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Tk--喝--茶。因为每个词语可以和将近10个词直接发生联想关系,那么,第一步就有10次联想的机会(即有10个词语可供选择),第二步就有100次机会,第三步就有1000次机会,第四步就有10000次机会,第五步就有100000次机会。
所以,联想必须有广泛的基础,才能为我们的思维运行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从而产生创意。
冲破习惯性思考
人们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一般都安于习惯性的思考,就像“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论点一样。人们在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使想的或做的去符合现存的一切,而对某种事物产生改善的想法时,往往会受到各种旧思想的约束,怯于去推行这种想法。“假想法”正是提倡人们去冲破习惯性思考,使人摆脱守旧的思考习惯,开拓创新设想,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诺德,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设想,就运用假想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他主张通过削弱学生所受的周围环境的影响,把他们从习惯性思考中解放出来。阿诺德从各种角度来构筑另一个世界的形象,让学生把这些条件作为现实中存在的环境进行认识,从而进行研究与设计。他向学生说:“假如,你置身于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与地球相比重力要强11倍,那里也有鸟一样的 生物栖息等等,你试着设计一辆在这星球上使用的汽车,一件生活用品,一种机械,等等。”经过这样的训练,大多数毕业生,作为设计技术者都获得了成功,有的甚至还成为发明项目众多的实业家。
假想是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吉尔福特编制的《南加利福尼亚州测验》中,设计了“设想后果”一类的题目,正是为了锻炼发散性思维。
假如人类变异了,眼睛由两只变成了3只,后果将会如何?
这个题目,一个人通过发散思维,可以有很多假想,比如,想象到眼镜要重新设计,也可以想象到审美观念会有重要的变化……那么如何通过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判断个人的发散思维比较出众呢?一般从三个标准来评判:
第一,看其回答问题是否流畅快捷。即针对某一个问题,看其似乎能找出很多的看似合理的想象,想象越多说明其思维能力越强。
第二,看其回答问题是否变通灵活。在一个问题上,看其似乎能从多方面进行想象。例如,从社会的领域跳跃到自然的领域,从历史的领域跳跃到未来的领域,跨度越大说明其想象力就越好。
第三,看其回答问题是否独立新奇。一个人能想像出其他人所不能想像的问题时,那说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别人更优秀。
结合这三个评分标准,以下可以列举一些假设做出想象,从而锻炼并进行自我思维能力的评判。
例题一,假设在2050年,科学家发明一种能使人不需要睡眠的药丸。这种药丸非常流行,以至于每个人都在服用,这会引起什么后果?
答案可以是:不需要闹钟了;再也听不到打鼾声了;人们由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五餐,肥胖者越来越多;娱乐业、旅游业能从中得益了;家具商店生产清淡多了--床和床垫的销量大大减少:音乐家不必再考虑写摇蓝曲了;起催眠作用的简单的童话不需要了:无所事事的烦闷增多了;食品商店的营业额大大增加;城市里到处都设有照明灯,使黑夜如白昼,用电量超负荷;婴儿的啼哭声将大大增加;“梦”这个词汇的含义要转化;闲散社会学的研究越来越得到社会学家的重视;夫妻间温存机会减少,离婚率增高;科学家将发明出“美梦机”来满足人们想做美梦的愿望;失业人数急剧增多;人的平均寿命降低:一些人的记忆力丧失,精神萎靡,出现幻觉,如梦游者一般:犯罪事件随之增多;最终,法律规定,不准生产此种药丸,发明这种药丸的科学家流放他乡。等等。
例题二,船不再是在水面上航行,那么,它会在哪里呢?
答案可以是:搁在沙滩上;在造船厂的船坞上:陈列在博物馆内;沉在水底;在太空中(宇宙飞船);在图画上:在商店里(各种工艺晶);在玩具厂里(各种玩具船):在孩子手中(船的模型):在我们脑海中(想像中的船):刻在纪念碑上;在幼儿园手工架上(折纸船);在餐桌上;在舞台上、屏幕、荧幕上;在人们嘴里(船型冰淇淋):在妇女们身上(有船的图案的服饰);在诗人的诗句中;在海市蜃楼中;在文学作品中;在幻觉中;在镜子里;在奶油蛋糕上;在陆地建筑中。等等。
例题三,外星人向地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这颗卫星同月亮一样大,而且和月亮运行在同一条轨道上。从此,两个月亮一前一后围绕着地球转,后果如何?
潮涨潮落的规律改变了;许多歌曲的歌词需要修改;大多数的人造卫星的正常运转将受到影响;花前月下谈恋爱的人更多了:在荒野夜行比以前方便得多了:地球外文明终于被证实了:星球大战很可能从科学幻想变为现实;晚上天空更亮了;许多星星凭肉眼看不到了;关于有两个月亮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将源源不断地出现;恋人的山盟海誓将以此为证;历法需要重新修订。
通过这些练习,不难发现“假想法”确实是培养想像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加强这方面的思维训练,对于突破习惯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浓缩的就是精华
竭力去减轻自己的工作负荷,不见得是什么坏事情,其实很多创新的起点就来自于自己努力减轻工作负荷的“偷懒”想法。
在西欧国家,有专门为各大公司、学校、医院等公职人员提供早餐的便捷饮食公司,在这些公司开设的餐厅里,总有许多刀叉和汤匙根本就不用洗。因为在一般餐厅里,习惯的做法是顾客在吃饭之前总是先将整套餐具拿好,然后再挑选他喜欢吃的食品。由于在还未看到吃哪些点心之前,顾客还不知道要用什么餐具。因此,在整套餐具中,有些餐具从头到尾一次也没被用过,但最后还是被一并送去做无谓的洗涤处理。
当凯尔就职于这样一家公司时,他发现了这个现象后,于是很简单地把服务次序颠倒了一下,即让顾客先拿自己喜欢吃的食品,然后再按需要去拿餐具。于是,这些餐具被最经济地使用着,省去了洗涤工人好多时间。这就是“偷懒”的想法带来的效益。
人们每天忙于为生计奔波,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注那些“长篇大论”,这时,压缩的经典就应运而生了。世界上有许多长篇巨著,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人们需要了解它的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如愿以偿,造成了遗憾。于是,有人就想到了是否能把长篇巨著的内容缩减一下,保留原有的框架,去掉“水分”,缩减成人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了解、掌握长篇巨著的最基本内容的小册子,这样就为读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现代生活节奏中,人们可以以最少的时间阅读到经典巨著的精华,“浓缩”再次为人们带来了效益。
微型计算机,也是因为“缩减”思考而成型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十分庞大,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它的原件也都是用电子管制成的,耗费的能源又多。人们经过不管的“浓缩”,将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屡次的配件更替,直到现在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变成了一个小盒子那么大。
“浓缩”思考法的运用是极其广泛的。细细思考一下自己周围的一切,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运用这种“浓缩”原理,通过自己的“浓缩”的思考,新的创造也就会自然地产生。
高效地综合发掘
一些难题出现后,而我们又不具备传统的解决方法的条件时,一些带有革命性的创新活动往往就在此产生。
日本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准备在南极过冬,当时南极越冬队队员早在设法用输送船把汽油运到越冬基地。因为是初到南极过冬,实地操作时才发现输送管的长度根本不够,又没有备用的管子。这下所有的队员都呆住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这时,队长西堀荣三郎突然提出了一个很奇特的设想,他说:我们用冰来做管子吧!”
他的这个设想当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因为南极非常冷,水在碰到外界空气的瞬间就会变成冰.但问题的关键是怎样使冰形成管状,而且在中途不会断裂。
西堀队长很快又有了灵感:“我们不是有医疗用的绷带吗?就把它缠在铁管上,上面再淋上水让它结冰,然后拔出铁管,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吗?用这种方法做冰管子,再把它们一截一截连接起来,要多长就有多长。”
在西堀队长的整个构想中,首先是找出冰管来代替输油管,其次是将绷带的机能由包扎伤口转为包裹铁管。
西堀队长的聪明在于通过已知的东西作媒介,将毫无关连的、不相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也就是摄取各种事物的长处,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再制造出新产品。运用这种方法,使他打开了未知世界的门扉,使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这样,越冬输油管的难题就得到了解决。
西堀队长运用的方法,就叫综摄法。综摄法就是在进行创新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思考方法之一。这种思考方法产生于麻省理工学院,由该学院的教授康顿先生在1952年首次提出。
人类的知识已庞大到惊人的地步,这就驱使人们去开发各种高效率的利用知识的方法。高效地综合发掘的思考方法,旨在开发人的潜在创造力。
由点到线地思维
对问题进行思考时,可以针对问题提出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对这个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日本创造学家中山正和教授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理论,把人的思考分成“点的思考”和“线的思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法来搜索平时积累起来的“点的思考”,再经过重新组合,把它们连结成“线的思考”。这样,就会涌现大量新的创造性设想,从而获得新的发明成果。这种方法由中山正和教授发明,叫做中山正和法,简称NM法。
现在非常普及的洗衣机,就是运用了上述的NM法而发明出来的。运用NM法时,不是先去设想具体的结构,而是要把发明的对象先抽象化,找出能反映发明对象的本质,或者找出要发明的对象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一些关键词。
例如洗衣机,第一步,我们首先要找到它能洗东西的“洗”一词,洗得清洁的“清洁”一词,使用安全的“安全”一词等等,这些词就称为关键词。关键词一般可以选择四至五个。
第二步,从这些关键词中选出一个,如“洗”词,围绕这个关键词,通过联想、类比等手段,进行思维扩散,或者说思维发散,来突破旧有洗衣服的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各种各样的洗涤方法列举出来,如擦板搓洗,刷子刷洗,棒槌敲打,河中漂洗,流水冲洗等各种洗涤的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进行集中,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的实质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对各种方法进行本质的研究。在上述的各种方法中,最本质的是通过加速水的流动,将粘附在衣服上的污物冲刷掉。擦板搓洗、棒槌敲打的实质就是加速湿衣物缝隙中的水的流动速度,从而让水冲掉衣物上的污物。河中漂洗、流水冲洗等方法,只不过是更明显地表现出是由于加速水的流动而来清洁衣物。
第三步,应用类比的手段,设想出各种可以加速水的流动的机构,这里同样需要应用扩散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找出加速水流速度的机构,如泵、转盘甩水、喷嘴甩水、超声波发生器等等。然后根据价值观以及现有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可行性评价,从中选择最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如用转盘甩水的结构,既经济又简单,比较适用于小型的家用洗衣机。但超声波发生器,价格昂贵,功率又太小,可以用在精密仪器的洗涤上,不适应家用洗衣机。就是经过这样的筛选,选中了转盘甩水结构。正是这种思考模式,促成了洗衣机的出现。
如果用像上述这样的步骤得出的结果,仍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那就可以另选一个关键词,再用同样的步骤重新寻找设计洗衣机的新方案。也可以另选几个关键词,找出几个方案,进行比较后,再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这种利用点和线新结合的思考方法应用广泛,它可以用于教育、文艺等领域中。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找出有关的“关键点”,或者说找到课文的“眼”,然后就根据这个“眼”进行联想发散,列出表达和接通这个“眼”的其他线索,再从中找到一条最好的线索。教师可以利用NM法组织教学,也可以在备课时,运用NM法寻找课堂结构设计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