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84600000012

第12章 岁时部(分)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天时长短:过了夏至那天,阴气渐长,白天越来越短;过了冬至那天,阳气渐长,白天越来越长。每年小满后,累日而进,积三十日为夏至,而一阴生,天时渐短。小寒后累日而进,积三十日为冬至,而一阳生,日晷初长。《周礼》注:冬至日在牵牛,影长一丈二尺,夏至日在东井,影长五寸。

晷:日影,时间。

《纂要》:“日光曰景(星月之光,通谓之景),日影曰晷,日气曰晛,日初出曰旭,日昕曰晞,日温曰煦。在午曰亭午,在未曰昳。日晚曰旰,日将落曰薄暮。日西落,光反照于东,谓之反景。景在上曰反景,在下曰倒景。”

东汉·班固《汉书·天文志》:“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终年。”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相持既久,日晷渐移。”

冬至后: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闰月》载:“冬至后余一日,则闰正月;余二日,则闰二月;余十二日,则闰十二月;若十三日,则不闰矣。”(子鱼注:拿2014年举例,冬至后余九天,果然2014是闰九月。)

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葭:初生的芦苇。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荻,形状像芦苇。)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

葭灰:苇膜烧的灰,常用来标志、预测节气。

(子鱼注: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候,是古代的一种测量方法。在用布幔密封好的房间里,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的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某个月到了,和它相应的律管里的芦苇灰就飞动起来,这就是古人候风的吹灰之法。以十二律管分属十二个月,以候十二月之风,气至则风动,风动则吹灰,不出为衰,全出为猛,半出为和。古人认为风生于土,故候风必以土。)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大圣至理之世,天地之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仲冬日短至,则生黄钟。季冬生大吕。孟春生太蔟。仲春生夹钟。季春生姑洗。孟夏生仲吕。仲夏日长至。则生蕤宾。季夏生林钟。孟秋生夷则。仲秋生南吕。季秋生无射。孟冬生应钟。天地之风气正,则十二律定矣。”

(子鱼注:律吕,律有十二,阳六为律,曰黄钟、太簇、姑铣、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曰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

《隋书·律历志上·候气》:“后齐神武霸府田曹参军信都芳,深有巧思,能以管候气,仰观云色。尝与人对语,即指天曰:‘孟春之气至矣。’人往验管,而飞灰已应。每月所候,言皆无爽。又为轮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测二十四气。每一气感,则一扇自动,他扇并住,与管灰相应,若符契焉。(隋)开皇九年平陈后,高祖(杨坚)遣毛爽及蔡子元、于普明等,以候节气。依古,于三重密屋之内,以木为案,十有二具。每取律吕之管,随十二辰位,置于案上,而以土埋之,上平于地,中实葭莩之灰,以轻缇素覆律口。每其月气至,与律冥符,则灰飞冲素,蔂出于外。而气应有早晚,灰飞有多少,或初入月其气即应;或至中下旬间,气始应者;或灰飞出,三五夜而尽;或终一月,才飞少许者。高祖异之,以问牛弘。弘对曰:‘灰飞半出为和气,吹灰全出为猛气,吹灰不能出为衰气。和气应者其政平,猛气应者其臣纵,衰气应者其君暴。’”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一》:“司马彪《续汉书》候气之法:‘于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实以葭灰,覆以缇縠,气至则一律飞灰。’世皆疑其所置诸律,方不逾数尺,气至独本律应,何也?或谓:‘古人自有术。’或谓:‘短长至数,冥符造化。’或谓:‘支干方位,自相感召。’皆非也。盖彪说得其略耳,唯《隋书志》论之甚详。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冬至阳气距地面九寸而止。唯黄钟一琯达之,故黄钟为之应。正月阳气距地面八寸而止,自太蔟以上皆达,黄钟大吕先已虚,故唯太蔟一律飞灰。如人用针彻其经渠,则气随针而出矣。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故先以木案隔之,然后实土案上,令坚密均一。其上以水平其槩,然后埋律。其下虽有疏密,为木案所节,其气自平,但在调其案上之土耳。”

明·张岱《夜航船·礼乐部·乐律·葭灰气候》:“隋文帝取律吕,实葭灰以候气,问于牛弘,对曰:‘灰飞半出为和气,全出为猛气,不出为衰气。’”

梧叶落:从一片叶子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传说有一种金井梧桐,立秋时至,则落一叶。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古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弦:半圆的月相。弦,本弓上赖以发箭之绳,月亮半圆,“一旁曲,一旁直”,形状与张弓驰弦正相似,故即以弦为半圆月之名。

《尚书·散征》:“孔疏‘弦者,言其月光正半,如弓弦也。’”

东汉·王充《论衡·四讳》:“月中分谓之弦。”

东汉·许慎《说文》:“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转之形。”

月:东汉·刘熙《释名》曰:“月,阙也。言满则复阙也。”

《春秋元命苞》云:“日之为言实也。月,阙也。”

东汉·刘熙《释名》云:“日,实也。光明盛实。月,阙也。满则阙也。”

弦月:农历每月初八、九或二十二、三,月亮半圆,形似弓弦,故名弦月。

东汉·刘熙《释名》曰:“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弦也。”

上弦月、下弦月:月相的一种,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太阳跟地球的连线与地球和月亮的连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呈D字形,即为上弦月。下弦月即农历每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成因与上弦月相同,只不过看到的月亮的样子是一个反着的D字形。今犹有上弦、下弦之称,前者指阴历初七、初八,月亮缺上半;后者指阴历二十二、二十三,月亮缺下半。

(子鱼注:上弦是月球在太阳之东90°时的位相,下弦是月球在太阳之西90°时的位相。)

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晦:月尽,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东汉·刘熙《释名》曰:“朏,月未成明也;魄,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月生三日谓之魄;承小月,月生三日谓之朏)。朔,月初之名也;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晦,月尽之名也;晦,灰也,死为灰,月光尽似之也;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望,月满之名也,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朔:开始,指农历的每月初一。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四时·上论朝夕晦朔》:“日言夜,月言晦,月言朔,日言朝何?朔之言苏也,明消更生,故言朔。日昼见夜藏,有朝夕,故言朝也。”(子鱼注:太阳无光叫夜,月亮无光晦,月光开始复苏叫朔,阳光开始复苏叫朝,这是为什么呢?朔的意思是复苏,月光消失后会重新发光,因而称为朔。太阳在白天出现在夜晚隐藏,有白天有夜晚,因此称为朝。)

东汉·刘熙《释名》曰:“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

望:指月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古人称之为“望日”。

东汉·刘熙《释名》曰:“望,月满之名也。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清·袁枚《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宋·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子鱼注:“既望”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晋·郭璞《尔雅注疏》:“京房云:‘月与星辰阴者也,有形无光,日照之乃有光。先师以为日似弹丸,月似镜体。或以为月亦似弹丸,日照处则明,不照处则暗。’”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魄:通“霸”,月出月没的微光。

《尚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

《法言·五百》:“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

晋·郭璞《游仙》之七:“晦朔如循环,月盈已见魄。”

死魄:月之质为魄,初一无光,故曰“死魄”。

旁:同“傍”,靠,靠近,接近。

旁死魄:月亮大部分无光。

哉:开始。

《尔雅·释诂》曰:“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晋·郭璞《尔雅注疏》曰:“哉者,古文作才,《说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声近借为哉始之哉。”(子鱼注:哉,在古文当中作“才”讲,意思是草木刚刚开始生长,可为什么用哉呢?是因为“才”和“哉”的发音很接近,所以就假借“哉”作为开始的意思用。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可能古人觉得“哉”用起来比较文雅吧。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形容旗子被风吹动的声音时,常用一个词——“猎猎”。什么是“旗声猎猎”呢?其实就是旗子被风吹得呼啦啦响。但是古文有时候比较讲究,有时要求对仗呀、押韵什么的,尤其是在做诗词的时候。比如说军营吧,就可以说“画角阵阵,旗声猎猎”,怎么听怎么都觉得比“喇叭滴答答,旗子哗啦啦”好听,其实两句话的意思都差不多,这样就能明白“哉”为什么有开始的意思了吧。)

生明:初三日开始有月光产生,故曰“生明”。

生魄:十五月圆,十六稍亏光,故曰“生魄”。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薄蚀》云:“月初三则生明也,月十六则生魄也。”

《周髀》:“日犹火,月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於日所照,魄生於日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明尽。”

翌日、诘朝,皆言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

翌:yi,四声,明(天、年)。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翌日(第二天)、翌年(第二年)、翌晨(第二天早晨)。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广东军务记》:“翌日先交银。”

诘朝:平旦也,即早晨,也指次日早晨。

《小尔雅》:“诘朝,旦明也。”

先秦·左丘明《左传》载:“诘朝相见。”

谷:善、好。

《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子鱼注:谷旦,美好的早晨;于,动词词头;差,选择。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诗句大意:挑选一个好时光,同到南边平原上,放下手中纺的麻,闹市之中舞一场。)

吉:好、善、美。

《周易·系辞下》:“吉人之辞寡。”(子鱼注:吉人,善良或有贤德的人。)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吉,善也。”

《周书·武顺》:“礼义顺祥曰吉。”

谷旦、吉旦:都指好时辰、好日子。

片晌即谓片时,日曛乃云日暮。

片:少、短、薄。

晌:一天内的一段时间,一会儿。

片晌、片时:一小会儿、很短的时间。(子鱼注:说到比较常用的形容时间的词语,还有一瞬息或一瞬间,一刹那等等。在这里说说一瞬息和一刹那。一瞬息,是指眨一下眼、喘一口气的时间。一刹那,本是梵语的音译词,多见于佛教经卷中。曾有人问,一刹那到底是多长?南朝梁武帝萧衍对佛经很有研究,他说,一刹那即是眼皮将眨而未眨之时。所以,不要动不动就用一刹那来形容时间,以免被识者笑话。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其实以前的和尚是吃肉的,佛教戒的五荤其实是葱蒜等五种有特殊气味的蔬菜,比较认同的说法是,葱、蒜、韭、薤【xie,四声。以前没有白菜的时候,薤是很普遍的一种蔬菜,白菜出现以后,北方人渐渐就不怎么吃薤甚至都不认识或不知道怎么吃了,薤的鳞茎叫做“薙头”,现在中国南方人还是常吃的。】、芫荽【yan,二声;sui,一声。即香菜。】。梁武帝笃信佛教,据传一次他对和尚们说既然佛戒杀生,那干脆就连肉也别吃了,从此以后的和尚就不吃肉了。)

曛:落日的余光。

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晚霜枫叶丹,夕曛岚起阴。”

日曛、日暮:太阳落山。

畴昔、曩者,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皆将曙之间。

畴:往昔,过去。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立乎今日以指畴昔。”

曩:从前,以往。

西汉·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兒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於亚夫,可得而犯邪!”

(子鱼注:【汉文帝说周勃】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呐!前面经过的霸上、棘门军营就像儿戏一般,他们的将军必可袭击俘获的。至于周亚夫,难道可以侵犯他吗?)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黎:黑色,也指黑中带黄的颜色。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行论》:“颜色黎黑。”

昧:昏暗。

战国·屈原《离骚》:“路幽昧以险隘。”

爽:明朗,清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风泽青旷,气爽节和。”

昧爽:拂晓,天未全明的时候。

《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子鱼注:平明,天亮的时候。)

曙:天刚刚亮,破晓。

《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馀,夜者日之馀,冬者岁之馀,雨者晴之馀。

三浣:古代官员每十天发一次俸禄,休息一次,洗衣洗澡,称为一浣。一个月共有三浣。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月分三浣》载:“上旬曰上浣,中旬曰中浣,下旬曰下浣。浣沐浴也。古制:朝臣十日一给假,一月三给,为浣沐之期。”

三馀:汉末的董遇很好学,常对人说:“学者应当利用三馀,夜者日之馀,冬者岁之馀,雨者晴之馀。”

明·张岱《西湖梦寻·西湖总记·明圣二湖》:“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馀”,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馀”。董遇曰:“冬者,岁之馀也;夜者,日之馀也;雨者,月之馀也。”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空濛,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三馀》:“谓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雨者月之馀。魏董遇以三馀读书。”

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曰日将月就。

朝三暮四:本意是只变名目,不变实质以欺人;后以喻变化多端或反覆无常。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子鱼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为学..月就”:为了学习和增加自己的知识,不分白天黑夜地努力。

焚膏继晷,日夜辛劳;俾昼作夜,晨昏颠倒。

焚:点燃,烧。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白天。

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白天,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俾:bi,三声,使,让。

清·方苞《狱中杂记》:“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俾昼作夜:把白天当做夜晚,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子鱼注:又大喊又大叫,把白天也当做夜晚用来享乐。)

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与人共语,曰少叙寒暄。

寒暄:寒,寒冷。暄,温暖、暖和。互相问候的客套话。

《旧五代史·钱镠传》:“不叙暄凉,重诲怒其无礼。”

元·关汉卿《窦娥冤》:“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憎:恨,厌恶,嫌。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

冷暖:冷淡和亲热。

人情冷暖:泛指人情的变化。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拍马,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子鱼注:考之于史,现在已经难以确知“拍马”一语的起源,推测“拍马”一词可能与元代蒙古民族有关。对蒙古民族来讲,整个民族的兴盛辉煌都是和马息息相关的。如果说北方草原是蒙古人的历史摇篮,那么矫健的蒙古马就是蒙古人创造历史文化的主要工具。马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在民族的成长发展中的确是太重要了,马是主要的代步交通工具,也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在蒙古族的生产劳动、行军作战、社会生活、祭祀习俗和文学艺术中,几乎都伴随着马的踪影。从古至今,蒙古族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对马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元朝也是马上得天下建立的政权,元朝的官员也大多是武将出身,马不仅是他们的钟爱之物,也是官员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

所以蒙古族人在相互见面时,“拍马”是他们寒暄的方式。“拍马”并不是为了相马,而是相互交流马匹喂养情况。“膘肥体壮”主要体现在马的屁股上,用手轻拍,可以知道马膘如何,很容易感受马的喂养状态。相传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夸耀自己的马好的时候,也是拍拍马的屁股。另外,生人接近马匹,要拍马屁股才不会使马受惊。

元代蒙古民族入主中原,汉民要与之攀谈,也会以马的话题开始,就像现代我们见面闲聊几句天气一样。因为天气对农业民族影响大,而马匹对蒙古民族影响深。当然这种方式,也要从拍马的屁股开始,否则不能接近。现在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草原辽阔,盛产马匹,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人们牵马相遇时,也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但是元朝统治是很残暴的,汉人大多数还是远远躲开。很少骑马的汉人,看见“拍马”虽然不尽了解其中的缘故,但是奉承之意还是明显可见的。所以就用“拍马”或“拍马屁”来形容对别人献媚奉承。

“拍马”或“拍马屁”一词,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隔阂的产物,也是阶级地位不平等的遗留,所以很可能是元代产生的民间俗语。)

唐·白居易《迁叟》:“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

世态:人情世故。

炎凉:亲热和冷淡。

世态炎凉: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就百般奉迎,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元·无名氏《冻苏奏》第四折:“也索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

明·司守谦《训蒙骈句·卷上·一东》:“人情冷暖异,世态炎凉同。”

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赢氏之凶残。

寒年:寒冷的年份。

燠:yu,四声,暖,热。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燠,热在中也。”

燠岁:温暖的年岁。

“周末..凶残”:古人认为气候与政治有关,东周末年周王室权势衰微,所以冬天也不寒冷;秦朝没有温暖的年岁,是因为秦始皇嬴政实施的****。指气候失和。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寒岁燠年》载:“东周懦弱,政失之舒,故衰周无寒岁。嬴氏凶残,政失之急,故暴秦无燠年。”

泰阶星平曰太平,时序调和曰玉烛。

泰阶星:星座名,由六颗星组成,古人认为这六颗星每两颗分为一组,分别代表天子、诸侯公卿以及士和庶人。泰阶星平,天下就大治,称为泰平,后来写作太平;泰阶星倾斜,天下则大乱。

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苏林曰:‘能音台。’”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魁下六星,两两相比,曰三台。案:

《汉书》东方朔‘原陈泰阶六符’。孟康曰:‘泰阶,三台也,台星凡六星。六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引《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子之三阶:上阶,上星为男主,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不平,则稼穑不成,冬雷夏霜,天行暴令,好兴甲兵。修宫榭,广苑囿,则上阶为之坼也。’”

《晋书·天文志·中宫》:“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又曰三台为天阶,太一蹑以上下。一曰泰阶。上阶,上星为天子,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所以和阴阳而理万物也。君臣和集,如其常度,有变则占其人。”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星·泰阶六符》载:“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三台,乃天之三阶。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星·北斗七星》:“台,三台。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

玉烛:古人谓春夏秋冬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曰玉烛。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气清而温阳。)夏为朱明,(气赤而光明。)秋为白藏,(气白而收藏。)冬为玄英。(气黑而清英。)四气和谓之玉烛。”

《尔雅注疏》:“太平之时,四气和畅以致嘉祥之事也。云‘春为青阳’者,言春之气和,则青而温阳也。云‘夏为朱明’者,言夏之气和,则赤而光明也。云‘秋为白藏’者,言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也。云‘冬为玄英’者,言冬之气和,则黑而清英也。云“四气和谓之玉烛”,注云“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李巡云:‘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烛。’《聘义》云:‘君子比德於玉焉。’是知人君若德辉动於内,则和气应於外,统而言之谓之玉烛也。”

《尸子·仁意》:“烛於玉烛,饮於醴泉,畅於永风,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四气和为正光:此之谓玉烛。”

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饥:粮食歉收。

唐·白居易《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馑:蔬菜歉收。

《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灾”

《尔雅注疏》:“谷谓五谷,黍、稷、麻、麦、豆也。熟,成也。五不成曰饥。郭云:‘凡草菜可食者,通名蔬。’李巡曰:‘可食之菜皆不熟为馑。’”

《春秋谷梁传·襄公十四年》曰:“一谷不升(升,成熟。)谓之兼(兼,通“歉”),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五谷不升谓之大饥,又谓之大侵。”

《诗经·大雅·云汉》:“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

大有之年:丰收之年。

《春秋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年,熟也。从禾千声。《春秋》曰:大有年。”然则年者,禾熟之名。

有年:丰年。

《诗经·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子鱼注:倬,zhuo,一声,大,面积开阔。甫田,大田。十千,指收成多。陈,陈粮。食,读si,四声,养。

诗句大意:极为开阔一大田,每年收粮万万千。我去取出陈粮谷,给我农夫把肚填,多年都是丰收年。)

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醉人为瑞:唐德宗时闹饥荒,没有人酿酒,如果偶尔有一个人喝醉,大家都认为是祥瑞之兆。

(子鱼注:酿酒最费粮食,因此在饥荒之年根本没有余粮可供酿酒,没有酒自然就不会有人喝醉,有人喝醉说明饥荒结束,人们不再为粮食发愁,自然被认为是祥瑞。)

莩:piao,三声,同“殍”,饿死的人。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腾贵。

丰年玉,荒年谷:丰年时的金玉,荒年时的粮食,都是极珍贵的东西。

桂:桂木,有特殊香气,可做香料,通称“木犀”。

薪如桂,食如玉:燃料贵如木犀,食物贵如玉石。

《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腾贵:腾,跳跃,翻腾。意思是说柴米的价格翻着个地向上涨。

春祈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

春祈:春天向天或神祷告恳求能有好的收成。

《礼记·礼篇》:“君子曰,祭祀不祈福。”

秋报:古时农耕收获后祭祀天地神灵。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社稷》:“仲春获禾,报社祭稷。”

(子鱼注:魏晋南北朝时社日在时间上极不确定。一般地说,一年中有两个社日,分别在春秋两季,即所谓春祈秋报。)

夜寐夙兴:寐,睡觉;夙,早晨;兴,起床。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诗经·国风·魏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子鱼注:《氓》是一首弃妇诗。记述一名女子从恋爱、定约、结婚,到操劳、受虐、被弃的全过程,反映了当时妇女被玩弄、遭遗弃的悲惨命运,倾诉了弃妇悔恨交加、愤懑不平的痛苦心情。

靡,无。靡室劳矣,所有的家庭劳作皆一身承担。

大意:为妇已多年,不辞家务繁。起早又睡晚,日子数不完。)

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韶:美,美好。

南朝梁·简文帝《答湘东王书》:“暮春美景,风云韶丽。”

唐·白居易《岁暮》:“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韶华:美好的时光,比喻青春年华。

唐·白居易《香山居士写真》:“勿叹韶华子,俄成皤叟仙。”

惜阴:珍惜时间。

《晋书·陶侃传》:“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当惜分阴》载:“《晋书》陶侃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凡人,当惜分阴,无使日月其除也。’”

除:逝去,过去。

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日月其除:日月不断地流逝,指光阴不待人。

《诗经·国风·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子鱼注:聿,yu,四声,语助词。莫,“暮”字的古体。除,过去。

诗句大意:蟋蟀已在屋中叫,一年末尾要来到,现在若不及时乐,岁月白白要溜掉。)

旦:天亮,日出的时候。

《木兰辞》:“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待旦: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子鱼注:先王在天还黑着的时候就盼着天亮,以至于坐着等待天明。表示先王勤于政务。)

《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汉域无疆

    汉域无疆

    云烨穿越了,在贞观盛世发挥着他小人物的光和热,让大唐充满了热血与真诚,最终封侯于蓝田;李素穿越了,低调的在大唐制造着无数的震惊,即便想要低调可也遮掩不了锋芒,游走于贞观;而我穿越了,而且比他们还要超前果断跳过了两千多年照理说至少也该是王公贵族才是,怎么可以再一次回到了温饱线以下。王少阳抑郁的想道。
  • 沧海若梦

    沧海若梦

    肖晓一个侯门公子,在天下大乱之时,是做一乱世枭雄还是匡扶济世,又或者袖手旁观呢?他的选择会让乱世归于平静又或是更加惨烈?
  • 大汉帝祚

    大汉帝祚

    刘谌,汉昭烈帝刘备最有骨气的孙子!景耀六年冬,邓艾兵临成都门下,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绶。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罗贯中有诗评曰:“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正值邓艾克江油时,刘谌竟意外得了一窍魂,思维大变!他不再思谋以死殉国了,他开始思谋如何复兴大汉帝祚……
  • 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应从什么地方入手?冯立鳌同志的《博弈春秋人物正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该书以前771年周室“骊山之乱”后的平王东迁为分析的起点,其时,周王朝的统治力严重衰落,齐桓、晋文、楚庄等七八个政治集团相继崛起,各诸侯国争相发展自己的力量,华夏族的整个天下呈现出剧烈动荡的局面,文化的一统局面也随之破碎,代之而起的是群星灿烂、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观。
热门推荐
  • 加勒比寻宝笔记

    加勒比寻宝笔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穿越到了17世纪的欧洲,人生地不熟的我被迫在加勒比海当上了海盗,最后渐渐我混出名声,也发现了加勒比海的的神秘,很多奇幻的东西等我去寻找,而这过程我用笔记给一点一点记录了下来,因为,这过程比奇幻小说还精彩!
  • 傲气九霄

    傲气九霄

    天尚有重天,修士之道自当无穹无尽。这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无数骄子横空出世,惊才风逸,各领一方风骚。五年的压制,让姜旭在万念俱灭之下彻底爆发。手持九斗罗盘,掌控死亡之道。我欲逆转乾坤碾压一切规则,我欲傲气九霄镇压一切天才妖孽。万英之中,唯我称王。
  • 何为峰

    何为峰

    妄有齐天志,却无入土心。活着如何,死去亦如何?
  • 火影之无尽争霸

    火影之无尽争霸

    一名空间异能者因意外来到了火影,且看他如何莽红尘,戮三界,修得大道。(爱看不看。对本书有啥意见请来Q群:605515746告诉雷锋我,给雷锋我提点意见(拜托!)){求收藏求票票求点击}
  • 梅朝荣品诸葛亮

    梅朝荣品诸葛亮

    诸葛亮已经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他是五行八门中,智的代表、慧的楷模。可是他的智慧掺杂了多少权术,揉进了多少虚伪,拼凑了多少狡诈,埋藏了多少阴谋。他是智不是大智,他的慧不是聪慧。
  • 我的最后一本日语单词书:看这本真的够了

    我的最后一本日语单词书:看这本真的够了

    这本包含几千词汇的单词书,不仅按照日语五十音图顺序排列,且每个单词都会附上相应音调和例句,保证你学一个会一个记住一个。
  • 星魂天怒剑

    星魂天怒剑

    一把宝剑,两滴圣洁的眼泪,盛世之战,充满极其与意想不到处处发生在原始人类身上。八卦,幽灵附魔石,闪灵除魔石。圣使天灯,不时地让人想起人间的伏羲和天界最具悬疑神功,玄凝之剑的新战神,梦天雨。美丽不是传说,人间的蝶谷,神界的银月河,魔界的梦幻三别宫,美得让人垂涎三尺,犹如怀中拥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女一样。世间三大美人,人间紫蝶,鬼界梦婆,幽灵界莫灵。她们的心灵的领土又是谁来捍卫?爱情和面包谁与谁能够深吻长吟?鬼神传说在此为大家献上最精彩的章节。欢迎大家阅读,推荐
  • 你还记得你曾经的梦想么

    你还记得你曾经的梦想么

    小时候你是否经常幻想自己是一名警察,医生,军人,消防员,护士,或者是网吧老板,小卖部老板,游乐园员工,你好,陌生人你是否还记得你曾经的梦想?
  • 浮云凝嫣录

    浮云凝嫣录

    一曲肝肠断,谁知心悲情未乱。洗尽铅华,江湖不过一场幻梦,快意恩仇亦是过眼云烟。佳人似水,却无缘相伴。恩重如山就是血仇参天,没有你我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一个老派的江湖仇杀故事,没有穿越,没有系统,没有老爷爷。有的只是血雨腥风和得不到的她。)(想写一个《小李飞刀》一样的故事,但是不想那么虐,还想要弥补其中的遗憾。)
  • 全能大佬又奶又凶

    全能大佬又奶又凶

    本人姓沈名初浅,字怼怼号你爸爸,信息素大佬,武力值爆表,可萌软可暴虐,可人可喵。沈初浅表示,就算她是现代第一猎人,但,谁还不是个宝宝?所以,找茬的,统统给本宝宝跪下喊爸爸!群众A:听说了吗?厉少家的猫会功夫,一个虐一群!猎人B:我怎么听说厉少家的猫是学霸,还懂八门外语!路过C:卧槽你们那算什么,厉少家的猫还会给厉少生孩子,信吗???据说厉少很喜欢自己的猫,走到哪儿都在口袋里揣着。手下A:老大你的猫刚开走了一辆轻型装甲车!!手下B:老大你的猫在玩儿我们的内部中控系统!!手下C:老大老大你的猫在教我们主教练叫爸爸!!厉涵渊冷眼:你们对我的妻子有什么不满吗?众人:………不敢不敢→_→有不满死的快,我们祝厉少和你的猫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沈初浅:等等,叫了爸爸再走!厉涵渊挑眉:还不跪下?众人(╯‵□′)╯︵┻━┻:这日子没法过了!!沈初浅对厉涵渊的印象:弱小可怜无助需要人照顾的孤家寡人。厉涵渊对沈初浅的印象:弱小可怜无助需要人帮助的小朋友。但俩弱鸡凑到一起,碰撞出来的为毛都是强者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