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21900000003

第3章 观自在菩萨(1)

刚才说过了,观自在菩萨是一个人,他是一位圣哲。今天我们所讲的这部《心经》,是观自在菩萨讲给舍利弗的。当观自在菩萨在讲自己的时候,他为什么还讲“观自在菩萨”呢,直接讲“我”不就行了。比如说,我给你讲一部经典,这部经是我修证的体验,开篇就把自己讲进去,还讲自己是菩萨,那就变成我慢了。那么从他口里说出来的这个“观自在菩萨”,是指什么呢?并不是单指他了,但是也包含了他。在普通的层面上,大众读《心经》,认为“观自在菩萨”就是指他。但是当他自己说出这五个字的时候,其含义就很深刻了,因为这五个字把修证全部都说完了。我们都知道要向内求,修行就是心内求法,要去看自己,要返观自照,随时反省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净化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越来越纯净化。当人在死的时候,有种“回光返照”的状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比如说,有时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在做过这件事情后,感觉到这件事情做得有很多不对、不妥善的地方,这也是回光返照啊。但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把“回光返照”形容成在死之前的一种状态。难道只有在临死之前,我们才会回光返照吗?那就太晚了,我们要在生命存在的所有状态里,都懂得回光返照。“回光返照”和“观自在菩萨”的“观”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回光”吧。佛说“回头是岸”,回光的状态和回头的状态其实是一样的。当我们的念头一回转过来,内在就会生发觉悟和喜乐,在照见自我的那个状态里,就像阳光照射着我们的身体,这种感觉就是回光的状态,自性之光的彰显。人有没有自性之光啊?(众答:有!)性光就是灵光,我们说光明如来嘛。观世音菩萨叫“正法光明如来”,他有光明啊;阿弥陀佛也称为无量光佛,也是有光的啊。当我们在回光的状态,就会和这层光对接,当下就产生觉悟。“返照”就是返还回来自照,用这个觉悟去照我们自己,才能看清我们的本来面目,看清我们心里的不纯净,看清我们内在肮脏的品质。

如果没有这个回光返照,没有这个反求诸己的心,我们就不能看到自己。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就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的不好,很少会看到自己的不对,以这样的方式与人相处,就会产生很多的纠纷,产生很多的困扰。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只是我们返观不到,六祖慧能在《六祖坛经》里讲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慧能告诉世人,一个真正的修道人,不要执著在别人的过错上得理不饶人,要能包容世人。别人讲他人的坏话,我不要讲,如果我也跟着去讲了,自己已经先错了。时时刻刻觉照我们自己,反观自己,回光返照,当我们活在这种状态,懂得了观自己,懂得了回这个头,懂得了去登这个岸,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观自在菩萨。当我们回光返照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哪儿吗?(有人答:不知道。)比如说,今天你领着老婆、孩子在路上走着,你走在前面,老婆、孩子走在后面,当你回头的时候,你能看到谁啊?(有人答:老婆、孩子。)其实我们内心也有老婆、孩子,只是我们的眼睛一直都朝外看。什么时候才能返过来看看我们自己呢?那一念的回头,我们会看到真实的存有,看到自己的老婆、孩子。世人的常态就是六神无主,眼睛、耳朵总是把我们带走,让我们一直朝外去寻找,心外求法,自己不做主。当我们不朝外寻找了,一念回机,念头转了过来,就看到自己主人的存在了,六神有主了。这个主就是亲见自己的状态,就是观自在。真实的自己就在观的那一刹那里,就在那当下的观照状态里,你已经在了。关键是你却不知道自己是在还是不在。你说六神无主,你就不知道那个主到哪儿去了。今天我们学习这部《心经》,很难懂,你会经常走神儿。

如果你走神了,你的神走到哪儿去了?(有人答:不知道。)那你的神还在不在啊?(有人答:走了,就应该不在了吧。)要是不在,你就不会在这里了。你说你的心跑了,但是你还有个心没有跑呢。跑的那个并不是你的心,如果你的心真的跑了,你不应该在这里,而应该在太平间里了。太平间里的那些人,心真的跑了,神真的走了,所以它就不在了。你说你的神走了,你却还在这里,说明还有个没走的,那么到底没走的是什么?走了的又是什么?你能否观照到哪一个是你呢?这个课程真的很难讲,你们给我出了个难题,你们说:“法慈,你可以讲《心经》吗?我们想听,希望你讲一下。”有了这样的一个缘起。但是法慈并不完全能理解和体会《心经》,法慈只是一个普通人呀。和你们一样,虽然法慈走上了这条修行之路,得到一些体验,但是离读懂《心经》的境界还很遥远。既然大家要求,就试着去讲讲《心经》,这也是我的心愿,希望成为一名布道者,续佛慧命,为此我会尽心尽力。如果你们耐心地听下去,可能你们会越来越懂得这部经典的奥义。刚才用了很多语言,都在讲观自在。当我们能通过内在的觉照,通过内在的回光,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称之为自觉。如果我们想达到这种自觉的状态,必须活在当下。在当下的状态里,才有觉悟展现。如果当下的每一念都在自我的观照之中,这就是自在的境界。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自觉的人,是一个自觉的灵魂。自觉来源哪里?不在外,而在内,在你自己的身上,佛就在你的心里,天国就在你的心里。当你每一念的起观都在自己身上,不在别人身上找原因。通过别人的展现,作为一面镜子,也是来观照自己,来圆满自己,这时你就观到自己了。比如说,我们看到别人发火了,就会说:“这家伙又发火了,又要不正常了。”但当我们看到别人发火的时候,能否看到自己心里也有火呢?如果我们在看别人的时候,只看别人的缺点,那是不行的。要通过这些状况反观自己,看看我们内在有没有火?有没有情绪?有没有这些自私自利的东西?当你每次看到它们,它们就会慢慢消失,你就在帮助自己,在净化自己。但是有的人就开始抱怨了:“哎呀!他怎么总是让我看到这么多不好的东西!”你还会看到这些不好的东西,还会抱怨这些东西,就说明你并不完美。如果你一直在反观状态下反省自己,不断圆满自己,那个真实的自己慢慢地就会彰显出来了。

观世音菩萨讲:“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是通过这种返闻的状态、返观的状态,去看你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叫观自在。当你观自在了,你是谁啊?自在的那个状态就是菩萨的净土。所以观自在菩萨并不是那个外面的菩萨,你自己就是菩萨。“观自在菩萨”这句话讲完了,我们依据这句话进行修证,修证好了,我们就是菩萨了。这才是“观自在菩萨”的内涵。释迦牟尼佛也告诉我们,众生皆是佛。六祖慧能讲:“众生迷时,佛即是众生;众生悟时,众生即是佛。”你们都是菩萨,哪一个人不是菩萨啊!如果你观不到自己,你就不是;如果你观得到自己,你就是真正的菩萨。这个菩萨是印度的梵语,在中国来讲就叫自性,就是你自己的本来面目;而这个菩萨的状态,在中国的语言里就是指得道。“道可道,非常道”,这个可道的道是很难表达的。“观自在菩萨”这五个字,我们要好好体悟,因为这种观的状态是我们起修的状态。《心经》是从哪儿起修的?从观!而我们是从哪儿起修的?从嘴巴!我们要从观起修?还是要从嘴起修?(众答:从观起修。)这时结果就不一样了。观是心的启用。刚才说过,这部《心经》只有在明心过后,才可以领受。如果你没有明心,没有入理,你观不到,你观不了,你坐在这个地方,就睡着了;你念着佛号,心就跑了。虽然观不了,但是要不要修观啊?观能生慧,智慧是从观照而来的。如果你不修观,如何获得智慧啊?曾子的《大学》开篇说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知道在该停止的时候,要停止下来。这个“知”就是观的作用,无论是《心经》,还是《大学》,起修的高度都在这里,这是理入后的结果。先从明心开始,这就是为什么禅宗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一切大乘佛法都是要让你从心起修,心净则佛土净。如果你连心都找不到,怎么去修心;不能从修心上做起,心就不会干净,将来也不可能回归佛土。比如说,你想要打扫房子,房子都找不到在哪儿,你能不能打扫啊?(众答:不能。)先要找到自己的房子,然后再着手去打扫啊!这时我们的房子才会越来越干净。如果想要找到这个房子,就要睁开你的眼睛;如果想要生发智慧,就要被启迪而具备观的能力。“观自在菩萨”的“观”,就是从心起修。我们在这个物质三界之内,有没有心啊?(有人答:有心。)有心好似无心,因为我们找不到这颗心,所以也安不了心。我们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所作所为都是在造作罪业,酿造苦果,产生业报,让我们在世间受苦受难。如果有心,我们会做这样的事吗?我想不会的。观自在菩萨告诉我们,这个能观的心才是那个真心。

虽然知道了这颗真心,但是没有最终圆满,所以才告诉我们,这样一条《心经》之路的般若法门。心已经找到了,又找到了心回家的路径,这是三界外的法乘,所以是大明咒,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世间人都以为拿到《心经》,读一读过后,就找到那颗心了。不是的,这颗心是被启迪后的结果。前段时间,在上《生命的真相》课程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修行这么难呢?”我回答他们:“因为你找不到这颗心,观的作用起不来,内在的觉悟就生发不出来。佛者觉也,佛是觉悟的到达,佛是觉悟的境界,这个被称为果位。如果内心最初的觉悟都没有被启迪,如何能达到最终的觉悟呢?”在生活中,如果觉悟生发不出来,我们就会产生迷茫;如果觉悟从心田生发,我们才感觉到人生有点真东西了,才有方向了。我们之所以还有迷茫的感觉,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觉悟,没有到达观的状态。这个观是一种状态,观就是觉悟的生发,而观的到达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就是果位的证得。如果没有这个观的作用,我们没有办法进入修行之门。有一些参加心灵成长课程的人,他们经常说,要带着觉知进入生活,但是正觉可不是他们所说的觉知,他们所体会的那个觉知,还是表层的,而真正的觉知是在深层次的心行状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这才是观的作用。虽然你们听到了,好像听懂了,但是植入到你们的心田里,却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理入的课程,任何宗教门派,无论是净土宗,还是禅宗,都要回小向大,从小乘进入大乘,入菩萨道,入般若法门,只有这样才能登智慧门,达涅槃岸。如果不通过智慧的到达、智慧的解脱,修行是不可能上路的。佛者觉也,佛就是智慧的到达。而观自在菩萨的《心经》,就是让我们通过智慧的修证,达到那个真正的彼岸。智慧的修证是不间断的,二六时中,不离本心。以前两个小时等于一个时辰,“二六时”就是十二个时辰,十二个时辰就是指二十四个小时,就是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在修行,都在观自在。当你能修到念念不离本心,无时无刻都观照自己的本来面目,亲见自己本来状态,你就是观自在菩萨。“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观自在”不是单纯指哪一个菩萨,而是一个等级、一个境界,是觉悟所在的那个层面。我们现在天天抓的是经本,而佛让你在二六时中,每一个当下都要有觉悟,从而把生活中的事情处理得非常圆满。有的人只有在念经的时候,才正正心,而其他的时间都是稀里糊涂。他怎么可能观自在啊?他不可能观到自己。他在那个稀里糊涂的状态里,就只能观到稀里糊涂。其实他也观到了,只是他不知道,能观的一直在那儿,他看不到,那一念里没有觉,就迷失了,就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了。

同类推荐
  •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是以西藏人的观点叙述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和传承体系。书中择要叙述了佛教如意宝出世、兴盛的状况,历代传承密宗金刚乘的高僧大德等,并叙述了续——玛哈约嘎、教——阿努约嘎、窍诀——阿底约嘎密乘三系各自之情节。此书对于藏传佛教之教徒,当有极大饶益。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热门推荐
  • 兽介

    兽介

    至于这本书是我先拿来练手的本人是混兽圈的原创谢谢第一次写,不喜勿喷
  • 重生狐妖情难断

    重生狐妖情难断

    他是生来就拥有神秘力量的狐妖王,她是生下就被族人驱逐的小狐仙。机缘巧合之下,原本生活在不同时代互不交叉的两个人竟被困在同一块灵石内。打破世俗的陈规与世人的偏见,浴火重生小狐仙爱上魅惑纨绔狐妖王的故事到底一段佳话还是令人唾弃?“小狐狸,你逃不掉的,我的人谁都抢不走。”他魅惑的舔了舔嘴角。
  • 逆转时钟

    逆转时钟

    星辰领域都是丹田修炼的修士,唯独木风在老祖宗留下的蓝皮书中学会了以肉体修炼,就这样资质平庸的废物少年开始他人生的征途。霍老的一路指导,美女不断的出现,追杀、仇恨、奇遇·········在木风成为强者的路上交织相伴。昔日的废物少年拿起巨剑,斩杀敌人,穿梭大陆,征战星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 我的玛雅新娘

    我的玛雅新娘

    侠义为怀的心理医生跟患有心理疾病的神秘玛雅公主的爱情故事!灵隐寺与美洲盗梦家族的巅峰对决!龙族文化和玉米文化的和谐互补!一部别开生面的心理学悬疑著作!各种古怪的匪夷所思的盗梦手法!诡境废墟,莫奈湖畔,八卦奇兵,梦境大屠杀!
  • 璃音未了

    璃音未了

    顾璃音,顾家二女儿,不顾爷爷的反对,进入模特界,闯进了娱乐圈,可是在她即将走入国际的时候,宋一帆这个利用她的男人出现,顾璃音为了他,放弃了这个机会,从此隐退。从一姐的地位退到了无名的小辈,但宋一帆的好色,让顾璃音知道了这个男人的真面目,她选择了复出,不再隐退,和大佬季白墨结婚,反击了狗男女,登上国际,一步步的前进,一个一个的困难在她面前倒下。有人说,她就是背靠大树,她顾璃音就是要给别人证明看,我顾璃音是靠实力!
  • 末世之后的三十天

    末世之后的三十天

    独居异乡十年,一朝风云变幻,小女子年已奔三,抢个儿郎双双把家还女主:郁轻男主:十漫女主视角,作者玻璃心,功力不足处勿喷,欢喜看文,阿弥陀佛?
  • 细节心理学

    细节心理学

    每一个被遗忘的细节,都是你无法支配生活的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空洞寒楼

    空洞寒楼

    一个人的感情纷杂,一个人的想法,或许偏激,或许忧郁,或许压抑,只是一段一个人的历史,那段历史是时间的断代层,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我叫它落花王朝。
  • 末世里的写轮眼

    末世里的写轮眼

    2145年丧尸病毒爆发男主萧奕辰意外获得父母托人交给他只要吸收尸核与冥想就会进化的写轮眼。使得萧奕辰不得其解,在寻找父母的同时其中的牵扯也慢慢挖出了丧尸病毒真正爆发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