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4600000044

第44章 新.疆(3)

我们已游览过赛里木湖,若拿天池与之相比的话,那就像重量级与轻量级的差别,小小的天池无论从其规模,从其景色都与赛里木湖不在一个档次上,而且这里游人蜂拥,早失去了大自然特有的平静。但既来之,则游之,为不虚此行,我们乘游艇去天池作水上观光。

来到天池边上,感到的不再是凉意,而是寒意,那些从游艇上下来的游客,十有八九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一激灵一激灵的,还有些游客因不了解天池的低温,只穿了短裤,结果有如冰库里走了一趟,喷嚏连连,大叫“冻死了冻死了!”

相比较,我们算是有备而来,很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而高兴。

等船到湖心,那水面的寒气扑面而来,那一件西装外套已无能力御寒气于体外。我用双臂抱在胸前,把西装领子也翻了起来,但这些管什么用呢。那寒气直往毛细孔里钻,我怀疑再转几圈就会冻僵了。我们已无心观看欣赏湖光山色了,只希望游船快快靠岸,我发现那些船工还真有穿大衣的呢。天池之寒我算领教了。

据了解,天池那天的最低温度是1度,最高温度是9度,这在天池算是佳气温,对游人来说,就成了夏日里的冬天。

假如谁有机会游天池,切莫为山下的温度所迷惑,千万千万多带点衣服,天池寒冷没商量。东坡词云“高处不胜寒”,此话不虚不谬。

我去了火焰山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头脑中,火焰山之名气恐怕要比三山五岳还要来得大,火焰山之名气是因了《西游记》而名传遐迩的,是随着孙悟空的芭蕉扇之风而扇遍神州大地的。

是的,我孩童时代就知道有座大名鼎鼎的火焰山。那儿寸草不长,火焰冲天,是妖魔鬼怪出没之地,又是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必由之路。总之,在我儿时的印象中,火焰山是个很遥远的地方,很神秘的地方,也很可怕的地方。

儿时的我,很想去见识见识火焰山,又觉得是不可能的事。

今年夏天,我应邀去新疆讲课时,专程去了趟火焰山,也算了却了儿时的夙愿。

火焰山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北部,在高大巍峨的博格达山下,只能算是低丘,其海拔仅500米。但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火焰山不高,虽无仙却有妖,自然也属名山,我去过不少名山,但去火焰山时,似乎比去其他名山更心切、激动。

吐鲁番又称“火洲”,想像中火焰山大概是火洲中的火山口。

车近火焰山,已是热浪薰人,温度超过了四十度。这时候,多么想有把孙悟空的芭蕉扇来煽一煽。但真有芭蕉扇在手,也不肯扇的,一煽雨来了,风来了,火灭了,天凉了,那去火焰山还有什么味道。去火焰山无非就是去看火焰山的真面真貌,去体验一下极端高温酷暑。

火焰山其实并无火并无焰,只是其山乃由红砂岩所构成,远远望去,山呈褚红色,如火如焰,它静静地躺在烈日下,默默无语。这是座真正意义上的寸草不长的山,似乎也不像有生命的样子。到了火焰山前,顿时会感到水的可贵,绿色的可贵,生命的可贵,在这无人烟无植物无动物的火焰山,有一种天地悠悠的沧桑感,不能不惊叹大自然那种神奇的创造力。

公路至火焰山,是一片沙漠般的开阔地,中有一碑,上书“火焰山”三个火红的大字,右上角另有“吐鲁番”三个小字。

我把湿毛巾顶在头上,匆匆奔到碑前,已最快的速度照了个相,留个永远的纪念,待回到车上,湿毛巾早干了,怀疑在烈日下暴晒几分钟,人就会烤干,至少嗓子会冒出火焰来。

火焰山不高,但很长,一直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在伯孜克里克石窟边上,近年为适应旅游需要塑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大型塑像,专供游人拍照,只是游人寂寂,假如搬到上海附近,肯定会游人蜂拥,成为热门景点。

尽管我知道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大战牛魔王之类全是神话传说、小说虚构,但如果没有这些美丽诱人的传说,荒凉的火焰山岂不要大大逊色?

我在想:火焰山之出名,一则乃山之个性,山之特色,一则乃《西游记》的功劳。

吐鲁番之热

吐鲁番之热,早有耳闻。因此去吐鲁番隔夜,我特地收看了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好家伙,第二天吐鲁番最高温度将高达42度。仿佛那炙人的热浪已逼了过来。我难以想象42度高温的可怕情景,上海的极端高温大约38度,但整个夏天难得遇上一二天。印象中假如遇上38度的极端高温,那闷那热无法形容,人人像瘟鸡一般。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比极端高温还要高4度的气温,我怀疑自己是否受得了42度的烧烤,因此,诱人的吐鲁番也就被视作畏途。我建议能否先浏览天池,待吐鲁番稍稍降温些再去。

陪同我们的邵总编说:“不少外国游客就偏要拣最热的日子去吐鲁番,以感受火洲的与众不同。若温度低了再去味道就不一样了,就没味道了。”

是呀,此话不无道理。那好,闯一闯火洲,不信真烤成肉干。

车子一过天山的山口,进入到吐鲁番盆地,就渐行渐热,那吹进车窗的风都是热风。司机赶快开空调,然而不知何故空调似乎不那么管用。开着开着司机就把空调关了,说再开空调车就跑不动了。车窗复又打开,哇,简直像炼钢炉边喷出的热气热浪,酷热炙人。那风用热来形容已远远不够,确切地说是烫,这大概就是史书有载的“焚风”吧。

这种极端高温,若在上海遇上,不要说外出旅游,就是静坐家中恐怕也会大汗淋漓。但在吐鲁番,温度高是高人倒还能承受。我们顶着骄阳照样去高昌故城,去交河故城,去火焰山,去伯孜克里克石窟寺,去阿斯塔那古墓群,去坎儿井乐园等,并没有中暑,也没有虚脱。我想这可能与吐鲁番气候的干燥有关。用上海话说:热得爽气。用气象专用术语来表达:就是相对湿度较低。因而在此高温下的游人没有闷住憋住,透不过气的来的感觉,另外,吐鲁番昼夜温差大,应该也是个有利因素。白天再热,一到夜晚就渐生凉意,至少能睡个安稳觉。千万别小看了这一早一晚的凉爽,假如没有此调节,人体无论如何是受不了的。江南湿热,逢上连续几天36度以上高温,最苦的还是夜来睡不好。连热几天,不热垮也累垮。

据宾馆服务小姐告知:当地最高温度也要50度左右。后来我查了资料,夏季6至8月间,吐鲁番的气温在38度以上,地表温度一般要70度以上。据记载,在吐鲁番县城以西一处沙地上曾测得最高温度达82.3度。这个温度听上去简直吓得坏人。传说鸡蛋放沙里能烤熟,看来并非虚言。我还听说当地人把面饼糊在阳光下的岩石上,竟不比炉子上烤慢多少。不管有没有虚构与吹牛成分,我信了。

吐鲁番是东部天山中间的一个盆地,既是新疆的一个绿洲,又是新疆的一个火洲。火洲之热有利有弊,其利在适合一些喜温作物生长。因此自古以来吐鲁番成了棉花与葡萄的种植中心。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使吐鲁番之名远播海内外。是的,吐鲁番是热,不仅仅热在温度上,还热在开放上——投资开放热,旅游观光热……

大坂城外遇大风

如果乘火车去新疆,当车过吐鲁番,行至大坂城附近时,凭窗远眺,能见到耸立于旷野的巨大的风车群。在内地,这些是古董,是稀罕物。这些高高矗立的风车比起唐·吉诃德与之大战的风车,不知要高大威武多少倍。据说大坂城那儿正好是天山的一个豁口,这儿成了风口,成了风道,于是常常刮大风,小则七八级,大则十二级,因而风力成了当地最廉价而又最取之不尽的能源,风力发电也就成了地方一绝。

记得那天我们去吐鲁番时气温高达42度,回来的途中,车内开着空调还热哄热哄。戈壁滩上的公路已惯于寂寞,默默地恭迎着放胆疾驶的车子。我们的小车自然也开足马力。风渐刮渐大,只听得车玻璃窗上似有密集的子弹射击声。那些乱石滩上生命力最顽强的红柳也被刮得几乎贴到地面,那些骆驼刺也似乎在风中呻吟……

突然,车子一颠,一阵痉挛,车头一歪,向路边冲去,幸好司机张师付眼明手快,一个急刹车,车子停在了路边。

看样子车胎爆了。张师傅准备下车换车胎,但车门竟被风刮得打不开,张师傅用力一推,总算推开了车门,谁知那肆虐的大风在张师傅身体刚挤出车门的一刹那,就狠劲把那车门“嘭”一声关上了,张师傅的手指被轧在了车门里,鲜血直流。车上我年纪最轻,我不帮忙谁帮忙,我顾不得细想,连忙下车,但我接受了张师傅的教训,用肩膀顶住车门,死命顶开车门钻了出来,然而我还是低估了大坂城的大风,我刚出车门,脚跟还未站稳,一阵蛮力无比的大风就一下把我推出好几米远,跟踉跄跄摔倒的我,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又像喝醉了酒,脚下轻飘飘地站立不稳。我只好躬着身,艰难地靠近车子。我穿的短袖衬衫被吹得飞扬起来,如果手向上一伸,怀疑那衣服会被风剥掠而去,大概这天山风口的戈壁滩上,刮大风太家常便饭,长年累月早把那些泥土刮得无影无踪,只剩下那些裸露于地面的嶙峋乱石与大大小小的卵石,还有那些可怜虫似的小石子。在大风的游戏中,那些小石子如一发发子弹窜来窜去,出了车子的我与司机自然成了活靶子,那飞射而来的小石子打在身上生痛生痛,简直怀疑会不会嵌进肉里。

换车胎本不算是个多累人,多技术的活儿,但在如此大风中换胎倒也不失为一种考验,首先人不扶住车身借一把力,随时可能被刮倒,更不要说换车胎,幸好张师傅身强力壮,又有经验,经过一阵折腾,总算大功告成。

等我们上车时,谁也数不清身上到底被几十、几百粒小石子击中过,但我们都很快慰。司机欣慰的是这爆车胎有惊无险,实乃不幸之中大幸,要是在盘山公路上发生爆胎,那后果不堪设想。我欣慰的是我在十二级大风中没有被刮跑,还协助师傅成功换胎,难得,难得。

一曲《大坂城的姑娘》把大坂城唱得名传遐迩,以致不少外地游客到了新疆都想看一看瞧一瞧美丽的大坂城姑娘。我们也不能免俗,但我们无缘见到传唱中的那些姑娘,唯一庆幸的是大坂城补偿性地惠赐了我们一场十二级台风,使我多了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活体验——所谓与风搏斗,其乐无穷。

神奇的坎儿井

坎儿井是有相当知名度的,我未到新疆之前,早就听说过,但仅仅是听说而已。

第一次见到坎儿井是在去吐鲁番的途中,开始,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乱石滩,偶尔有一丛丛的骆驼刺挣扎出些许生命的绿意。突然,在荒无人烟的野地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环形土堆,隔数十米一个,排列有致,在旷野中自成一景。此为何物?我苦苦猜测不得其解。

谁料,这就是久闻其名,未见其实的坎儿井,我兴趣顿生。再仔细观察,果然呈井状,像一只只眼睛,镶嵌在这不毛之地,见征着这里的沧桑兴衰,也像一串串珍珠似的,点缀着戈壁大地。真正了解坎儿井是参观了吐鲁番市亚尔乡的坎儿井乐园后。那天,我们饶有兴味地到井下实地看了看,那感觉仿佛是来到地道战现场,一个庞大的地下世界,长的要十几公里呢。

中国有句老话谓“眼见为实”,亲历亲见坎儿井后,我才知道此井非那井,坎儿井与我们江南水乡的水井是有这别的。地理知识告诉我们:从天山的博格达峰山脚到吐鲁番盆地中心的艾丁湖,直线距离大约50至70公里,但落差竟达1050米。坎儿井正是利用了吐鲁番盆地特殊的地质,地貌与水文条件,因地制宜顺冲积扇的地面坡降开凿的一种井。即在地下挖暗渠,让上游之地下潜流通向明渠,再汇到蓄水池中。而旷野里的那一个个井眼乃是竖井,竖井是凿井的出入通道,起定向、出土和通风等等作用。

读者也许有所了解,吐鲁番极端高温要近五十度,多年平均降雨量只16.6毫米,而蒸发量远远超过降雨量不知多少倍。如果像江南一样用明渠引水灌溉,在烈日暴晒下的快速蒸发是可想而知的,用暗渠输水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新疆的坎儿井是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与哈密盆地,光吐鲁番就有一千多条坎儿井,暗渠总长度约5000公里,成了当地农业、牧业赖以生存、发展、难以替代的水利工程,形成一种特殊景观。

据现有资料看,坎儿井的出现与古代中原的井渠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大部分学者认为新疆的坎儿井源于汉代陕西洛河龙首渠的井渠。在塔里木盆地的沙雅县至今还有当地人称之为“汉人渠”的遗迹。这也证明了维吾尔族、回族与汉民族的文化交流、渗透源远流长。

《庄子·秋水篇》有:“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荀子·正论》云:“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可见坎井之名在先秦典籍中早已有之。如果查辞典,可知“坎”,乃坑穴之义;坎在《周易》八卦为代表水。“坎井,释为水井是有根有据的。这无不说明新疆坎儿井与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难分难解的关系。多数史学家认为:坎儿井在新疆的出现应归功于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始于汉代的“屯垦”、“戍边”有关。

去过坎儿井乐园后,对坎儿井的历史现状,以及它的变迁,它的功效有了大概的了解,回头再看戈壁滩上的坎儿井,感情上就不一样了,使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群玉描写井渠的古诗《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家,引出深罗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也许借此来形容坎儿井过于浪漫化与诗意化了,但此时此刻,我的心理感受与此诗的意境是吻合的。

随着现代水利工程设施的兴起,坎儿井在历史的发展中其作用可能会减少,乃至最终成为历史遣迹也未可知。但坎儿井在开发、建设新疆这块宝土所发挥的历史功绩是谁也不能抹去的。这种巧夺天工形成的自流灌溉系统,确确实实是干旱地区劳动人民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一大创举。它是培育绿洲文化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井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鲜为人知的怪山沟

以前我从报刊上见到某某地方发现某某古迹,某某山区发现某某风景点之类的报道,总很不以为然。古迹也好,风景点也罢,都是客观存在的,也许几百年了,也许几千年了,甚至亿万年了,知道其存在的人必不是一个两个,只是樵夫渔民这样的小百姓见怪不怪,见奇不奇,不去四处宣扬而已。一到文人眼里,记者笔下,仿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功莫大焉,每每冠以“发现”字样,弄得“发现”贬值。

同类推荐
  • 回回头看见爱

    回回头看见爱

    本书是我社“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亲情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感人的亲情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文艺青年语录(二)

    文艺青年语录(二)

    你还在边看小说,边摘抄好词好句么?你还在查阅无数的散文小说,只为找出似曾相识的一句话么?你还在积累了一本又一本的美文美句么?耗费了这么多时间值得么?本书收集了一大批孩子们最喜欢的文艺美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经典,每一句都代表一个风景,每一句都有一个故事,在节省时间与积累的同时,让你的想象火力全开!
  • 宁波的中国之最

    宁波的中国之最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宁波,千百年来孕育了诸多堪称全国第一的文明瑰宝,诞生过众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为华夏文明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为祖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书是对宁波历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交相辉映的成果的一次美丽的展示。
  • 凌鼎年游记

    凌鼎年游记

    《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凌鼎年游记》由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凌鼎年先生著。凌鼎年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偏爱游山玩水,又是走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从八十年代到现在,有幸走遍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还去了欧洲、美洲、大洋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游历之余,留下了不少的游记散文,大部分都发表过,这本《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凌鼎年游记》收入了其中的一部分。
  • 印象西部——西藏

    印象西部——西藏

    本书全方位介绍了令人神往的西藏自治区。第一部分“全景西藏”,主要介绍了西藏的历史、文化、民族、行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推荐去西藏旅游的精品路线。第二部分“风景西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珠穆朗玛峰、帕里草原、卓木拉日雪山、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自然最观和人文景观。每个景点除有景点介绍和图片外,还耐有位置、交通、门票等情况。作为一本旅游工具书,总结了资深旅行家的经验,具有翔实准确的目的地资讯,帮助读者在西藏吃得开心,住得放心,玩得舒心。
热门推荐
  • 冰雪妖神的冰晶帝国

    冰雪妖神的冰晶帝国

    冰雪妖神是一个游戏玩家高手,对生活失去了活力。只有在游戏中才有快乐的感觉。知道那一天游戏公司倒闭,冰雪妖神因为没有下线不小心困在了游戏世界。统治世界,成为天下第一,成了冰雪妖神唯一的目标……
  • 穿越之庶女要翻身

    穿越之庶女要翻身

    身为万中无一的好人,夏凝轩被绝世美人系统选为游戏玩家。只有完成无数个任务,当主角变成绝世美人时游戏才会停止。主角进入的第一个游戏名为:宅斗之庶女要翻身。且看女主如何从饱受欺压的小小相府庶女,拳打狠辣嫡母,脚踢蛇蝎嫡姐,完美进化为绝世美人,并获得京城第一公子的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飞剑世界的日常生活

    无限飞剑世界的日常生活

    “师傅!大事不好啦!大师兄刚刚把二师兄做成脆皮烤猪吃了,竟然没给您老人家留一份!”这不是西游记!只是记录倒霉主角的各种死法。我是李逸,我没有开挂!却莫名其妙挂了......又名《女老师爱上我之单身一万年》,《在异界的挨饿故事》,《光头不都是强者》
  • 再危险也要甜

    再危险也要甜

    惊!危险降临!在末日下,病毒爆发,人类还是地球上最高管理者吗?已不现往日的生机。充满了痛苦和悲凉。哭是盈满着整个世界。处处是无助的人类一个又一个倒下。活下去,才是真的。
  • 陆少的财迷小娇妻

    陆少的财迷小娇妻

    那一年,沈乔一在全校人面前念错了他的名字,却在惊鸿一瞥后喜欢上了他。那一年,沈乔一18岁。一个终要发生的变故终于发生了,知道一切的沈乔一只能默默的一点一点的让自己变得厉害。她也消失在了陆浅让的世界里。不找痕迹。陆浅让出国深造。5年后"小盆友,你什么时候负责。"陆浅让靠在墙上,修长的身影折射出漆黑的魅影。沈乔一憋红了脸。
  • 玛丽苏之你是圣德比亚星

    玛丽苏之你是圣德比亚星

    就很沙雕,就很玛丽苏,我也不知道是个啥东西
  • 女总裁的护花未婚夫

    女总裁的护花未婚夫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二人命运交织,离别之后的是再次的相遇。且看男主用他的热血与霸气,女主用她的温柔与机智,一起打下一片天地......到最后的永恒的爱情。注:这是包含了都市生活及爱情,异术超能的类似写古武的小说,当然,其中肯定不少男主与女主的打情骂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车之通往地狱

    火车之通往地狱

    神说:人以恶应堕恶道,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俱至,必有火车来迎。一张神秘的车票,带着他坐上了一辆通往深渊的列车……原来每一个站点都是一场噩梦。嘘……第一站到了:寂静岭请乘客拿好物品下车,与三日后准时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