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0000000012

第12章 养个孩子吊起来

摇篮——东北人叫它悠车,“养个孩子吊起来”这一个“吊”字,形象地解释了被称为“怪”的东北悠车,这种说法形象,更亲情,悠车的叫法各地区不同,有的叫“腰车”“炕车”,悠车和满族人生存的地域有关。

记忆中的悠车,不是书中记载的桦树皮或椴木制成的。它是竹条弯成的椭圆形的圈,分做上下的框,线绳织成菱形的网连结一体,上头拴着四根粗绳,挂在门框或房梁上。悠车里放上孩子的褥子、小枕头,有的人家系上晃啷和汽球。悠车荡起的时候,晃啷哗啦哗啦地响,汽球飘舞,引得孩子手舞足蹈。孩子上悠车前有很多讲究,不是随便说上就上。

婴儿出生后数日,(有七天或十二天的),便开始睡悠车,俗称“上车”。所用的车很少是自家新制,而是由姥姥家、舅舅家赠送,而且以经人用过的旧车这好,因为这样的车已被实践证明能使孩子平安长大成人,用起来吉利。也有的人家为图孩子“好养活”专门向亲友中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家庭去借其用过的悠车。孩子入车之前往往还要有一些仪式,如姥姥、舅舅等叨咕几句平平安安的、步步登高之类的吉祥话,还放一些钱在车内的枕头下,俗称“压车钱”。若是借来的旧车,拴吊好后把孩子放进去之前,先把自家的猫放进去悠一悠,若是猫不在家,就用扫炕的“笤帚疙瘩”代替,悠时嘴里也要“叨咕”,意思无非是借此去掉“邪气”。另一说猫或笤帚疙瘩都是整天待在自家炕上,将其在车里放一放孩子再睡就不会“认生”。

我们是一大家子人,里外两铺大炕,一进门的地方是个地坑。顶上铺着木板,做饭时掀开,人要下去烧火做饭。房子一分为二,中间的拉门,到了晚上睡觉才拉上。妹妹睡的悠车,白天挂在门框上,晚上摘下来。朝鲜族的房子进屋脱鞋,炕面上铺着高粱杆皮编的炕席。晚上一家人热闹,在微弱的光线下,摆上大圆桌吃饭,唠着一天的所见所闻,唠着柴米油盐,唠着孩子不知不觉地长大。夜晚电力供应不足,三天两头停电,窗台上的瓶子插着蜡烛,这是移动的灯。烛花在黑暗中闪烁,依靠蜡烛的弱光整理被褥,过早地躺进被窝。白天家里显得空荡,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大多的时间奶奶一人在家,妹妹在悠车里比较多,腾出手奶奶干点别的活。有时我逗妹妹玩,摘一朵喇叭花,逗她闻一闻花的香味。逮一只“蚂蛉”,用线拴住尾巴,绑在悠车上,任它挣扎着飞。她玩累了困了,不管不顾地咧开嘴就哭,小手揉着眼睛,不高兴的模样。我推动悠车,在晃啷的哗哗声中让她入睡,古老的歌谣、童话和悠车紧密相联,对于童年缺一不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谣,是跟奶奶晃悠车学会的,奶奶推着悠车,随节奏唱到:

悠哇,悠哇,悠哇,

小宝宝睡着啦,

你阿玛,当兵喀,

骑大马去出征,

海参崴打老毛子。

小宝宝好好睡吧,

阿玛头戴花翎骑着头大红马,

挣下的功劳都归你啦。

在亲情的哼唱中,悠车里的妹妹,记住了奶奶的歌声。我也被吸引住,不懂得歌中的意思,却想到奔跑的白马和离家当兵的人。悠车如同母亲的怀抱,妹妹睡着踏实,歌谣犹如乳汁,滋养嫩芽般的生命。

朝鲜族的房屋构造风格独特,屋顶四个斜面,墙壁涂成白色。房子前后都有门,坐在炕上能看清菜市场的老榆树。进城卖东西的人,把花轱辘车放在那儿,卸下的牛拴在榆树上,一条装草料的麻袋口敞开,牛慢慢地倒嚼,摇着尾巴驱赶蚊蝇。我去菜市场玩,远远就闻到一股骚味,一群嗡嗡作响的苍蝇,在牛粪上乱飞。爷爷是闲不住的人,腿上扎着裹腿,

李永庆主编:《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永吉县卷》,第571页,内部资料。

带干粮和水天天上山。背回的松树枝子,蹲在市场上卖,赚的钱用来补贴家里。雨天不能进山,他盘腿坐在炕上,卷一支烟,摇悠车哄哄孙女。爷爷的宝贝箱子是包装箱改造的,刷着绿漆,由一块块木条拼凑成。装一些不能乱动的东西:户口簿、购买证、粮油证、购煤证、布票、粮票。我心动的是他的动物饼干:大象、猴子、小鹿、兔子、小狗、公鸡……箱子上锁着“永固”牌的锁头。每次爷爷解开腰间系的一串磨损的钥匙,不用多说一句话,我忙跪在爷爷面前磕头,他高兴地数,分给我几种不同的动物饼干。

我做事没有长性,由着心情不管不顾,悠车荡得高高的,然后跑出家门去玩。我们家的院子特别大,种着向日葵、蔬菜,板障子上爬着喇叭花。“蚂蛉”在花丛中飞舞,落在茎叶上,我拿套子四处追逐。空地长满了灰菜、蒿子、苍耳子、拉拉秧,这儿的环境与文化馆的楼不谐调。1963年7月7日,我父亲调到文化馆工作,我家住的地方原来是教堂宿舍,后来改为收发室,我们来以后,没有地方住就分配给我家。文化馆藏书有十万册,其中珍贵资料有《康德日报》《大东日报》《哈尔滨日报》等一些伪满日报。

龙井中央教会堂的前身,是从1908年开始在龙井的朝鲜人教徒做礼拜的那个草房。

1913年,中央教会聘请金乃范牧师举行开堂典礼,并推荐金桂颜为第一任长老。当时,教徒只有20余人,他们在草房做礼拜。1917年,金乃范牧师卸任,由姜斗和继任牧师,从1932年6月起,由文在麟任牧师。

中央教会聘请金善宙牧师于1939年3月3日至13日举行了“大复兴会”。会后,信徒增至百余人,并筹集资金4800元,修建了8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的礼拜堂。后来,信徒达380余人,神职人员几十人。

1964年,我父亲的同事踏上文化馆的铁瓦顶,拆下十字架,我无法看到当时的情景。障子外面是文化馆的空地,白天大人们上班了,我就掀开障子中间的一块活动的板子,跑到空地上玩。追一只蝴蝶,逮花膀“蚂蛉”,我个子太小,够不着障子尖上的“蚂蛉”,常常忙乎一身汗,空手而归。奶奶见此情景就拆开旧口罩,用纱布缝了一个网套。爷爷用铁丝弯成圈,把它绑到一根竹竽上。从这一天开始,拿着它逮“蚂蛉”,在障子中钻来钻去,到了晚上,累得直说梦话,还在梦中追来追去。

二叔和他的同事们,在空地上用木棍搭一个象征性的球网,分成两伙打排球。球被打得飞来推去,引得他们不时地大叫。我把套子放在一边,盘腿坐在地上看比赛,有时帮他们捡一捡飞远的球。

文化大革命开始,街上是游行的队伍,穿军装、戴红袖标的人,架的大喇叭震天的响。没有人上班,办公室的窗子被钉上了板子,几乎无完整的玻璃。我在楼里发现了一个秘密,平时管理严格的图书阅览室,不知被谁撬开了钉的板子。我爬进去,书都从架子扔到地上,堆成山似的,许多书的封皮印着黑鞋印,墙上贴着毛主席穿军装,戴红袖标的宣传画。阳光透过缝隙挤进来,一条条光线照在书堆上,光线中飘着灰尘,这是我乱翻一气掀起的尘土。我识的字不多,对书没有太大的兴趣,翻了翻没适合我看的。随手拿几本回家,这件事不能被大人知道,偷偷地问叔叔,是他给我念的书名,那本书的名字叫《牛虻》,是外国的书。文化馆向南走不远就是二百货,那里是我最愿去的地方。一排排玻璃柜的里面,摆着各种商品,我有时趴在上面移动,眼睛盯注诱人的文具:花杆铅笔,造型漂亮的转笔刀,塑料格尺和圆划。上学的第一个铅笔盒就是在那里买的,离开学还有好多天,我央求母亲去买早就观察好的铅笔盒。盒盖上印着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一家三代人举着号志灯的形象,盒里印着乘法口诀表。我记得售货员身后的玻璃窗子,映得亮晃晃的。

晚上家里的人多,悠车就不能挂在那儿。摘下悠车叠好挂在墙上,离开悠车的妹妹,偎在妈妈的怀中。妈妈轻拍着妹妹,妈妈唱的是: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妈妈和奶奶唱的不是一首歌,旋律不同,但情感是一样的真挚。

妹妹在悠车里一天天地长大,能坐着玩晃啷。嘴里冒出的呀呀语,模糊地蹦出“妈”的音。

后来我们和爷爷分家,离开了老房子。妹妹一天天大了,那架悠车不知哪去了,童年里留下的事物,一直存在心中。

2002年11月20日于抱书斋

同类推荐
  • 神在看着你(蔡骏作品)

    神在看着你(蔡骏作品)

    那是一个致命的雨夜。出租车司机马达载着一个乘客来到安息路。客人下车,马达继续前行,才发现竟是一条断头死路。他掉转车头,回到乘客下车的地方,猛然见乘客跌跌撞撞地朝车奔来。一脚急刹!满身是血的乘客轰然撞上挡风玻璃。即将断气的他,幽幽地瞪着马达,说:“记住,神在看着你。”
  • 睡美人(全集)

    睡美人(全集)

    一个叫杜林的小镇,成了这种新型全球性传染疾病的重灾区。这种疾病被称作“奥罗拉流感”,只有女性会被感染。它的症状是:被感染的女人睡着时会被包裹在像茧一样的黏糊糊的薄纱里,宛如一大团棉花糖。更糟的是,如果有男人因为害怕而破坏了这层薄纱,他的母亲、姐妹、妻子或是女儿就会变成攻击他的杀手。必须有人在这种疾病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之前,找到疾病的源头,以及解决的办法。谁是那个被选中的人?只有一位女性——埃薇,没有被感染。她和别人不一样,她能和动物交谈。她仿佛冥界的使者,只身走进了男人们的世界。她是谁?为什么没有被感染?世界还能回到正轨吗?
  • 下楼

    下楼

    去美国之前,丹桂已经读下了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脑神经学科的硕士学位。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当年选学这样的学科真是出于误解。丹桂原以为,走进人类大脑的深部,打开并修正那些纵横密布的神经网络,可使很多的人生通向坦途,包括自己的。可越往深走,那些愈加错乱纠结的网络变出更大的迷宫,歧途四布。让丹桂更为失望的发现是,它们其实不过是被动的反应机体,只能对外部的刺激源和操纵体作出最本能的生物性反应。而人在现实的世间得救还是毁灭,取决于另外的力量。那是什么力量?丹桂顺着现代医学世界提供的藤蔓,看向了一条通向心灵处所的深巷。那里幽黑曲折,分岔重重,父亲的出路,可能在任何一个拐角上等着她。
  • 天天向上

    天天向上

    中篇官场小说全集,收录了王跃文、肖仁福、许开祯、唐达天、洪放等几位国内一线官场作家的最新作品。本小说集所选作品均为最新作品,乃这些名家为出本合集特意写的新作品。
  • 郭文斌小说精选

    郭文斌小说精选

    郭文斌的短篇小说《吉祥如意》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不妨就从这篇作品说起。他自《大年》以后创作了一系列短篇,从日常生活的民俗入手,尽可能地展示西北农村的民情、民风,展示底层蕴藏着的亲情、温馨与美好。《吉祥如意》是写端午的,从早上‘往上房门框上插柳枝’开始,然后摆供果、祭祀、绑花绳,一直写到五月、六月这姐弟俩上山采艾草,在这一过程中,小说还穿插了其他如采香料、缝香包等民俗描写。郭文斌是将它作为诗来做的,语言抒情、考究,叙述一唱三叹,恍若仙境的自然景色,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清澈见底的童趣天地,与图案一样的节庆风俗,一起构成了一幅至纯至美的图画。
热门推荐
  • 韩娱之为国争光

    韩娱之为国争光

    这是一个天朝男人为国争光的故事!喷人请谨慎!!群号:323273457
  • 谣夕甜文

    谣夕甜文

    谣夕文,回忆线偏多,会有HE,也会有BE
  • 闻君有毒

    闻君有毒

    嗯?我好像当上了穿越小说女主角?好吧我认了;嗯?我亲爹半卖半送让我嫁人了?看在那位很帅的面子上我认了;那谁来解释一下我面前这个间歇性逗比是谁?卧槽你你你啃我脸干嘛!不好吃啊喂!麻溜的给老娘放下!
  • 伊梦念兮梦兮

    伊梦念兮梦兮

    伊梦大人,妖灵已经抓到……“毁灵”~提起这个妖灵,就想起自己悲催的穿越!梦儿,你在哪?掌心破碎的琉璃珠是你留下的,你还要我念你到沧海么!
  • 红尘未央

    红尘未央

    初见,他三千银丝随风飘扬,碧绿色的眸子里尽是淡漠,看见她狼狈不已的模样。他伸出手,对她说,我收你为徒,我会护你一世长安。那个雨夜,琴瑟和鸣,注定他会一生沦陷。最后的最后,荼蘼花飘飘扬扬,当她用诛妖神剑刺向他的那一刻,他在心底对自己说,我愿倾尽天下,守你生生世世永繁华,护你岁岁年年常如花。
  • 复刻是不可能停下来的

    复刻是不可能停下来的

    乡村外的小山坡上一个放羊娃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看着天空生活很是惬意而枯燥而改变这一切的却是一本天书没有花里胡哨的金手指天书的功能就是复刻反正站在群山之巅的刘立只能无奈的说着“不复刻还能怎么办呢?我只能去复刻呀~”
  • 快穿综漫当女主

    快穿综漫当女主

    你有被人伤害过吗,你有被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羞辱伤害过吗,你知道心碎的感觉吗,你知道因为恐惧而出现的另一个人格吗……你有可以在你落魄的时候依靠过的“人”吗,我有,他……是个很完美的执事哦!
  • 罪妃归来:陛下,请自重!

    罪妃归来:陛下,请自重!

    五年前,她被他灌下打胎药,打入冷宫。五年后,他再见到她,第一件事就是撕毁了她的衣衫,确认她身上的胎记,第二件事就是想造一座金屋困住她,宠她一辈子。他是冷漠异常的帝国天子慕言瀮,做事狠绝。但是只有他的暗卫才知道他用五年的时间去找一个他曾经亲手打入冷宫的女人。她是被打入冷宫的弃妃殷楚怡,被人灌下剧毒丢下悬崖,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为了解去体内的剧毒,恢复过往的记忆,她忍辱负重,却发现一切居然都跟她最爱的那个男人有关……他历尽千辛,九死一生,才见到梦寐以求的人儿。而她早已绝情绝爱,全无旧时记忆。当他筋疲力尽的站在她面前,她却挥刀相向,整整一十二刀,刀刀剜心。他却眉眼温柔,轻声问道:“怡儿,你可记起我?”
  • 青春总有离别痛

    青春总有离别痛

    我们每个人都有青春不管这段青春带来的是快乐还是悲伤它总是无法忘却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一些事情遇到了一些人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
  • 逆袭穿越:吾本倾城

    逆袭穿越:吾本倾城

    一朝失去所有,携恨穿越,异世重生,深刻总结前世的炮灰经验,打怪升级,揍美人,训渣男,得奇缘。这一次,漫漫修仙路上,权力爱情我都要。附:卷一为糙妹子穿越前经历,卷二开更漫漫修仙路。每周更新时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