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59900000032

第32章 宋明理学对客家妇女生活的影响(5)

漳潮两地是客家人的重要分布区,尤其是这两个地区的西部、北部山区,多为客家聚居区,或是客家与畲族杂居地区。以故前面关于闽粤妇女弊俗的种种记载,尤其是蓝鼎元关于“山城闺阁”习俗的记载,或即针对客家妇女而言,或亦适用于客家妇女。由是可以推测,在清代中前期以前,畲族、客家及其相邻民系妇女并不都像我们想像中一副循规蹈矩的形象。证以潮州原来的传统习俗,元宵夜“乡俗少女,相约成群,到菜园中争坐大菜(即“芥菜”),谓得嫁好女婿。”民国?翁辉东《潮州风俗志》卷四《一年经过》,稿本。似乎就是保留了默许女子外出郊外寻觅心上人的文化印痕。

吴榕青主此说,见其未刊稿《妇女服饰的真相——闽南粤东“文公帕(兜)”之历史人类学考察》。

实际上,我们把上述种种妇女“弊俗”放在闽粤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也是容易理解的。以岭南地区为例,此地原来并没有中原地区那种妇女必须严守礼教约束的文化传统。

〔日〕牧野巽《广东原住民族考》,载《牧野巽著作集》第五卷,御茶の水书房,1985年,东京,第221~233页,转引自刘志伟《女性形象的重塑:“姑嫂坟”及其传说》,载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传说故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357~378页。

粤东地区也不例外,在宗族文献及口头传说中,存在不少颂扬女性祖先如祖妈、祖婆、祖姑等的例子,因此“可能的解释是,在潮汕的土著居民中,原来有一种盛行于南中国的、与父系血缘传统完全不同的女性祖先祭祀传统,在中原文化向本地扩张的过程中,这种传统与宗族制度混融,并在宗族的传说和记载里留下了痕迹”黄挺、陈占山《潮汕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04~505页。。

但是,随着中原文化在闽粤的传播,特别是宋明理学在闽粤地区占据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之后,粤东、闽南妇女以帕盖头之俗在文人雅士们眼中就完全变样了。他们开始用礼教的观点来解释这种风俗,并逐步升级。

目前所见最早把妇女巾帕蒙面与朱熹礼乐教化相联系的材料是《康熙漳浦县志》:“(漳)浦人婚娶丧葬遵家礼,大抵皆文公遗教也,谓之‘海滨邹鲁’然哉。又城市中罕见妇女,间或有之,必以巾帕蒙面类北方,得古中原风俗之遗。”清?陈汝咸修,林登虎等纂:康熙《漳浦县志》卷十九《杂志?丛谭》,民国十七年翻印本,第1561页。

乾隆时《龙溪县志》的记载略同:“妇人非有故,虽君舅小郎弗见也。家贫者出必以巾,男女之别尤兢兢焉。”乾隆《福建续志》,第24页,引《龙溪县志》。

乾隆《长泰县志》的记载亦同:“邑男女之防最谨,非有大故不相见。女子出,富者以肩舆,贫者以巾裹头,未尝露面,男子导以行,有闺门不谨者则耻而绝之。”清?张懋建修,赖翰纂乾隆《长泰县志》卷十,第539页。

这样的解释延续到清末、民国,光绪《漳州府志》曰:“漳俗尤慎男女之别,妇女非有大故不相见。其有家者,微但嫂叔,虽翁舅不见也。有事者,富者以肩舆,贫者以布覆头壅蔽其面,男子导以往,不自行也。故闺门常谨,其地无妓女之属。”清?沈定均修光绪《漳州府志》卷三十八《民风》,第4页。

民国《潮州志?丛谈志》称妇女巾帕盖头之俗:“清末潮阳尚盛行,今五十以上老妇装束,间或见之。按礼曰,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是也,于此足见潮俗之淳厚有古风焉。”饶宗颐纂(民国)《潮州志?丛谈志?物部》第3~4页。

以上材料表明,罗巾遮面在泉、漳、潮三州下层妇女中普遍流行,决不限于腼腆少妇,中老年妇女出门同样也以乌巾盖头。在潮州,通常用来盖头的是黑色头巾,但也有绣上精美图案的,而在闽南,用来盖头的大多是花巾或杂色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康熙、乾隆年间,就已把头巾与礼教风化联系起来,但此时尚未统称头巾为“文公帕”,而且民间习惯称为“乌巾”,或称“网巾兜”,也未确指为朱熹治漳躬亲教诲之一端。大概到嘉庆、道光年间,才陆续出现以“文公帕”指称妇女巾帕盖头之俗的记载,嘉庆、道光年间任官广东的江浙人梁绍壬在笔记中有如下记述:“广东潮州妇女出行,则以皂布丈余蒙头,自首以下,双垂至膝。时或两手翕张其布以视人,状甚可怖,名曰文公帕,昌黎(韩愈)遗制也。”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35页。

同一时期的地方志也出现了“文公帕”的说法,如《同安志》曰:“宋朱子主簿同安及守漳时,见妇女街中露面往来,示令出门须用花巾兜面,民遵公训,名曰公兜……一兜一屐,防杜之意深矣。”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五十六《风俗?泉州府》第2页引《同安志》。

道光《厦门志》则载:“昔朱子守漳时,教妇人用公兜,出门蒙花帕盖首,俗曰‘网巾兜’,外服宽袖蓝袄。岛中尚仍其俗。”道光《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第9页。

嘉庆、道光年间任福建巡抚的徐宗干在《斯未信斋杂录?垩庐杂记》称:“漳州女人以帛如风帽蔽其额,曰文公兜”;光绪《龙溪志序》称:“龙溪为漳(州)附郭邑,自承紫阳(朱熹)过化,理学名臣前后接踵。且就其小者言之,如妇女出门,有文公斗、文公衣、文公履……”转引自黄超云《“文公兜”的来历考辨》,载《福建文史》1999年第1期。

光绪《潮阳县志》“风俗”门曰:“《礼》曰:‘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我潮风俗之厚,妇人步行必盖丝巾,俗谓之‘文公帕’。”清?周恒重修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三《纪事?杂录》摘录唐文藻修嘉庆《潮阳县志?风俗》,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本(内部),2001年,第198页。

民国《龙溪新志》曰:“吾邑旧俗,凡妇女出行,须穿浅蓝色阔袖衫,头蒙一杂色布帕,使人不得见其面,盖朱文公治漳时之遗制也。民国初乡间尚多见。”转引自陈支平《福建六大民系》,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02页。

在客家地区,妇女也有类似的头饰,称为凉帽,或称“苏公笠”:惠州、嘉应(州)妇女多戴笠,笠周围缀以绸帛,以遮风日,名曰“苏公笠”,眉山遗制也。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35页。

(镇平)俗妇女冬日戴帕,帕皆青布为之;暑天田功樵采,则戴凉笠,以竹为之,笠檐缀以青绢或青布,可以障日,名曰凉笠。清?黄钊《石窟一征》卷四,中国史学丛书续编本,第175页。

这种“苏公笠”也流行于潮州府属的大埔、丰顺二县客家地区:客俗妇女晴夏皆戴凉帽,制用竹织。其式为圆箔,中开一空以容顶髻,周围缀以绸帛,或以五纱罗布分五幅折而下垂。既可周遮头面,而长夏操作,可以迎风障日,名曰“凉帽”。又曰苏公笠,眉山遗制也。《潮州志?丛谈志?物部》第5页引丰顺李《志》、《两般秋雨庵随笔》、《雪泥杂述》,并加按语“东坡谪惠州,携朝云随侍,暇辄令其艺圃莳花,故制此笠,惠州、嘉应妇女群相效之,今大埔、丰顺妇女行之如旧。”其实客家人戴凉帽或“苏公笠”不仅限于广东,在赣南、闽西的客家妇女也同样流行戴“凉帽(笠)”习俗马风《苏公笠》,载刘志文主编《广东民俗大观》(上卷),广东旅游出版社,1993年,第34页。

,闽西客家学者王增能的描述最为形象:“过去客家妇女的辫发很多是盘成高髻的,状如独木舟,谓之‘船子髻’,系以红绳,插以银簪,髻上可套凉笠,髻端外露前翘,笠沿周围垂下长约五寸的五彩布条,微风吹来,彩条飘拂,确是别有一番风韵。”王增能《客家与畲族的关系》,载《武平文史资料》总第十辑。

“文公兜”、“苏公笠”,显然都是民俗文化上的攀附行为,沿着这样的攀附轨迹前进,以之作为当地文教发达,属于“海滨邹鲁”的论调也就出现了,有竹枝词为证。道光年间,潮阳县举人高风清作《潮阳竹枝词》,其一曰:归宁少妇上康庄,楚楚青衫别样妆。

半幅罗巾遮半面,果然邹鲁是潮阳。

光绪《潮阳县志》卷二十二《艺文下》,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本(内部),2001年,第624页。

在漳州,黄子寅《清漳竹枝词》曰:花卉千般错绣文,盖头纱帕白罗裙。

海滨邹鲁今犹在,不见巫山一段云。转引自陈支平《福建六大民系》,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02页。

这两首文人的竹枝词,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持赞赏的眼光,一样解释为“海滨邹鲁”风的流衍。在泉州也有类似的说法:“妇女出门,向多以帕幂首,阔袖,执红漆杖。左宗棠曾为‘邹鲁’遗风。”《同安县志》(民国十八年铅印本)采陈仁《同城竹枝词》注,转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下),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1234页。

综上所述,闽南粤东地区(包括客家基本住区)历来有妇女外出以巾帕盖头之俗,宋元时期视之为“弊俗”,与中原的情况迥异,是教化未洽所致,到了清代和民国年间,则认为这是礼乐教化的结果,是海滨邹鲁的表现。对同一事物在解释上的巨大变化,正是闽南粤东社会巨变的缩影。

以上资料反映的情况,是就整个闽南粤东地区而言,并非专讲客家,但也不排除客家。从畲族、家妇女也有类似于“文公帕”、“苏公笠”的传统服饰来看,毋宁说吸收了畲族和家许多文化因子的客家人,其凉笠、“苏公笠”服饰更接近于这一服饰的原始形态。后世文人把它解释为韩文公或朱文公或苏东坡礼乐教化的结果,虽然属于曲意附会,但却曲折地反映了闽南粤东社会的变迁,也反映了泉、漳、潮州一带妇女(包括客家妇女)生活受礼教影响的发展轨迹。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人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女性一直扮演着一种微妙的角色,她们与男人不同,没有自己所谓的“正史”,却又在无形当中将历史连缀起来。她们就好像是线状史书的锁线一样,乍看起来无足轻重,细细琢磨却发现必不可缺,没有了锁线,历史就不能成为一本书,而是一张张散乱的纸。
  • 袁崇焕

    袁崇焕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 千古枭雄朱元璋

    千古枭雄朱元璋

    少年贫寒,徘徊在死亡边缘;中年称王,终创建千秋霸业;千古枭雄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终君临天下,成为九王至尊;后人评说,他是明君,惩治贪官毫不留情;后人评说,他是暴君,兔死狗烹杀人如麻,他,被人称为千古枭雄——朱元璋。
  • 民国一枝花

    民国一枝花

    她出身大家闺秀却胆大包天:杀过人,闯过城,别的女人过几辈子未必能遇上的事,她全都见识了,干了。同样念着列女传和三从四德长大,怎么就和别人不一样?面对毫无事业心的纨绔子弟丈夫沈孝儒,没败家,也没本事发家;阴险狠毒的管家杨静安;尖酸刻薄的侧室冬梅……又逢丧子之痛,她近乎伤心欲绝,接踵而至的苦难泯灭了她所有雄心,但无论命运如何翻云覆雨,她都能运筹帷幄,接招,她依然能够恢复本色,话锋犀利丝毫不减当年!她的眼里时常会闪现出凌厉的锋芒,她可以把六月飞雪唱成了四面楚歌,身临绝境却能绝处逢生,危急关头总能转危为安,她是一个商界奇女子,在兵荒马乱的民国时代,她却可以界运筹帷幄,撑起一个家族,保护一座城的百姓。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这本李嘉诚的传记,尚未问世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引发出版界、财经界、网络世界的大震荡:各大出版机构重金预定,为获得版权展开激烈争夺;商业大佬争相试读,阅后一致强烈推荐、口碑传送;成千上万网友奔走相告,为一睹本书内容而绞尽脑汁、用尽办法……在这本书中,李嘉诚毫无隐瞒地、诚挚地透漏了他传奇而跌宕的一生,讲述自己从青年时代到成长为亚洲首富的全过程,包含人生转折点上每一个隐秘而关键的细节。
热门推荐
  • 生死恋之莲笙传奇

    生死恋之莲笙传奇

    她,为救族人牺牲性命,被仙人收回三魂七魄助其重生。他,为保护族人,拜师学艺,却成为她的师侄。他,药王之徒,悬壶济世,无意中遇到命中注定的她。他,与她敌对之族首领之子,却偏偏爱上她。当她遇到他、他、他,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她到底是尊师傅之命,成为救世天下的掌门,还是与心中的他,笑傲江湖......
  • 食物也疯狂

    食物也疯狂

    这是一本集食物于一体的随笔文,每个食物像是月老一样为男女主牵桥搭线,每个小故事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一本集万千故事于一身的食物也疯狂。铛~
  • 刀枪国度

    刀枪国度

    这里有冷厉的剑戟,也有火热的刀锋!枪械声在撕裂长空,炮火声在咆哮轰鸣!数以亿计的玩家在这里挥洒着他们的青春,热血,还有激情!也有很多人在那一重重绚丽夺目的舞台上追逐着梦想。SwordGunCountry,引发了一个新时代的热潮网游。在第六赛季结束之际,一个少年微笑着踏出了自己征途的第一步……
  • 兰陵狂颜

    兰陵狂颜

    穿越前,她是通灵家族的天才。穿越后,她是宰相的三女儿。但不管是现代还是架空古代,她的命运她做主,谁也休想控制她。皇帝赐婚,她不稀罕。世家少主,也是她奴。她不想称霸天下,更不想遵循什么穿越女的框架式穿越法。但是老天爷似乎不承全她过悠哉的生活。随便捡捡,也能捡到只虎王魔兽。逃婚也能遇到妖魔鬼怪,一不小心居然成为了神秘的天玄门的徒弟。修真?OK,没问题。越强大越好,谁惹她谁倒霉。不过什么?她居然是圣女?使命是阻止黑暗魔那个邪肆的男人破坏玄州大陆?神奇的是自己居然未婚就做妈?这世界果然玄幻了!美男与美兽争宠,谁才是孩子他爸呢?
  • 羽翼下的天使
  • 家有萌宠,青春校园

    家有萌宠,青春校园

    戴雨梦与萌海月俩人和萌宠的故事,笑死你不偿命。
  • 神错:倾殇落

    神错:倾殇落

    神弑凝泪,花落成殇。世上本无对错,本无情言。可万千剑惊鸿皆指向她。那时她明白了,她真的错了。错就错在自己不该爱上万人之上的他!一剑,一语,一人毁她半生恨吗?恨!天下既负我,我又何须善待天下人你既欺我,我便无须再倾覆痴心!当万千情丝被那蚀骨钻心之痛斩断她便不再是那个会哭会闹会笑的她不能得到便毁了这份执念最后的最后仅剩孤山傲雪血染红衣飘扬
  • 凤舞九天倾城无双

    凤舞九天倾城无双

    她,从一出生便被烙上了与国运相冲的不祥名声,终其一生不能与父母相认,否则她天生的凤命便会使得国破家亡。她,正正经经的嫡长公主,只能自出生起被养在外祖家。她,全陆洲五国第一美人,名声传遍天下。她,前世只能一头撞死已保名节。她,重生了。重活一世,她认认真真的宅斗,小心的避开陷井,兢兢业业的宫斗,为打破预言,还己一个公道。但历史依旧重演,国仍破,父母亡,唯一的胞弟落入敌手,她仍是敌军将领点名要的战利品,为了骨内亲情,她离开前往陌生的国度,开启了新一轮的战斗……
  • 三国冕

    三国冕

    奸佞当道,君上昏聩,天道不复,汉室将倾,烽火天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自汉末细数九十六载,天下纷争,民不聊生,人如刍狗,今朝生明朝死,此是谓三国。一个平常的早上,一片晴朗的天空,历史的车轮,慢慢偏离了它原来的轨迹······
  • 灾临

    灾临

    2015年,对于地球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一场名为ZKP-1的丧尸病毒突兀的在地球上爆发,近乎九成的人感染,许多国家一夜消失,而幸存者只能在政府临时建立的安全区苟延残喘。而各国情报组织纷纷出动,得出的蛛丝马迹却将罪魁祸首指向了那个十年前在南极强势建立的组织——艾萨克。虽然各国无暇顾及,但是空气中,已经多了一丝硝烟之气。而他们,究竟有什么阴谋?究竟谁是正,谁是邪?ps:欢迎大家加入这个有爱的家37322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