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3200000021

第21章 中篇小说 白龟(肖建国)(1)

1

王三孔是个异人,身怀绝技。绝技之一是打马头哨。马头哨是我们那个地方的叫法,外地称口哨,不少人都会。马头哨比之口哨,叫法上别具一种魅力。我们那里地处山区,建县很早,山岭连绵,草丰林密,想必早年间是有很多马的,先人为了呼唤马群,只能打马头哨。后来马匹几乎绝迹了,马头哨却一直传了下来。打马头哨不难,只需大拇指同食指圈成一个圆,塞进口里,鼓起腮帮子一吹,哨声就响起来了。按说此事并不出奇,但王三孔奇异的地方是,他不但能使手指打马头哨,还能随便拿个什么东西杵进口里,一截树棍,一片调羹,一枚硬币,一只螺丝,一根发卡,一粒衣扣,或是一根鸡骨头鸭骨头狗爪子……都能吹出哨声来。王三孔底气充盈,吹出来的哨声又尖利,又深长,一下冲起好高,似乎在半路还会拐出两道弯来。王三孔的绝技之二是识鱼性——我们那里叫法也不同,叫“巴腥”。王三孔真是个很“巴腥”的人。田埂、塘坝、河岸,凡是有水的地方,他走一路过去,就能知道水里有什么鱼。鲤鱼多少,草鱼多少,泥鳅多少,黄鳝多少,哪里趴了只螃蟹,有无水蛇,他都说得清清楚楚。有人传得更神,说他甚至连公的多少母的多少都能分出来。当然这是传说,无法坐实。但很多事却是很多人亲眼看到的。我们的县城边上有一条河,名叫汇水。汇水河上有座石桥,桥面很宽,桥下是一个深潭。据说这潭很深,两根篙子都探不到底。夏天的晚上。很多人喜欢在桥上铺张席子歇凉。有一天,人们还躺着,王三孔忽然折身坐起,说声:“一条好大的鲤鱼。”纵身跳下潭里。人们赶紧爬到栏杆上去看。河潭里的水纹还没有完全消失,王三孔已经在河那头上岸了,手里抠着一条五六斤重的大鲤鱼。这还不算绝,更绝的是王三孔捉泥鳅。那时早稻收毕,晚稻还没有插下,田里都犁好耙匀放起一拤深的水了,王三孔清早出门,背着手在田垌里慢慢地转。田里的水很清,倒映着天上的云影。田水里的泥面上是露着泥鳅钻过的洞眼,散散乱乱,大小不等。王三孔忽然收住脚步,弯腰摘了几片草叶放口里嚼碎,一边看准一个泥鳅眼,右手握拳,只用食指和中指猛然扎下去,随即起手,就夹上一条粗黑的泥鳅来。那泥鳅短拙拙的,长不过半尺,却粗黑擂槌,油黑有光。我们那里称这种泥鳅叫“老杆子”,是泥鳅王国的老太爷。王三孔掐掉“老杆子”的一半尾刺,甩进水中,同时将口里的草叶喷到田里,又打了声响亮的马头哨。这时只见“老杆子”像只黑色的箭头一样往田中间射去,田里面霎时沸腾了起来,数不清的泥鳅蹿出了泥面,直往王三孔脚下游。王三孔早已将鱼篓子放好,蹲下来,捧起泥鳅往鱼篓里放。真的,不是捉,是捧哎!一捧,一捧,又一捧……鱼篓子里的泥鳅上下钻动,泛着白沫,漫过掐腰的地方,快装满了。

一篓子泥鳅,总有七八斤重。

终于,“老杆子”泥鳅又返转游回来了,王三孔一眼瞥见,立时收手。不光收手,还返回到鱼篓里捧出一捧泥鳅,放回田里,又拈起那团草叶渣摁在田埂上。然后打一声马头哨,拎起鱼篓在田水里沾一沾,转身回家。

王三孔虽有这手功夫,但不轻易出手。人们知道的也就仅仅一次。那次是天下遭灾,家里人快要饿死了,着急了才动的这招。我们不明白,他既有这门绝技,怎么不经常使一使呢?南门口的老前辈说:“那是能经常使的?王三孔是认得泥鳅王。抓到鱼王,满田捉光。不过那是断子绝孙的事哩,他敢做吗?”

原来如此。

王三孔天天捉鱼。他依靠捉鱼为生。他不是因为自己“巴腥”才捉鱼,他是喜欢做这件营生的自在和快活。王三孔的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曾帮他找了个工作,到供销社当营业员。父亲是提了两瓶酒四条鱼外加一腿猪肉才给他谋到这份职业的。但他一点不领父亲的情。他还是觉得在外面捉鱼快活。外面的天地要好大有好大。待了一个礼拜,就是不肯去上班。

王三孔很勤快,一清早就在腰里捆着鱼篓出了门。周边的田圳溪河,他都十分熟悉。哪里鱼多,哪里鱼少,他心里大致有数。按常理应该是知道哪里有鱼就会直奔哪里。但他不会。从来不会。他总是把一双手背在身后,在小径上稀稀垮垮显得毫无目的地乱走,东看看,西看看,时不时还拣起一粒石子,用力往远处的水面上打过去,水花溅起来时,他的马头哨也随之响起。转过一阵,看看东边天上翻了红,身上也热起来了,就一矮身在河的上游下了水。很奇怪,别人在河里摸鱼都是逆水而上,怕弄出响动惊跑了鱼。他却是反着来。汇水河很深,人一下去脚还探不着底,他就一边踩水一边摸着岸壁往下悠,只把一颗脑袋浮在水面上。他在水里摸鱼的时候,总有人在岸上驻足观看。王三孔的脑袋在水纹上静静地浮搁着,目光凝定,显出一副哲学家沉思的样子。久不久地,就会哗一声起手,抠住一条鱼在头顶上晃两晃,回手兜进腰后头的鱼篓里。鱼篓子没在水里,鱼篓口子拿纱网蒙紧了,鱼放进去就像进了牢笼,蹿不出来。其实,鱼篓里大多是两三指大的鲫鱼。只是他捉到鲫鱼时悄悄塞进篓子,只在捉到大鱼时才举出水面示人。

王三孔当然不止是会捉鱼。他家里的堂屋里,放着各式渔网、鱼瓮、鱼罾、响篙、鱼钩。所有捕鱼捉鱼的功夫,无不精通。撒网。他的撒网比别人的都要大,网孔也比别人的大。他撒网的姿势十分好看。每次他都会把渔网一绺一绺地理一遍,再把网搭在左肩上,一部分咬在嘴里,分披着,绷好马步,将腰弓成一道岭,猛一发力,渔网就在空中铺撒开来,唦一声罩进水里,只露出一截纤绳牵在手里。每次撒网,都有收获。他能把水域下面的鱼虾连泥鳅都掳完掳尽。下鱼瓮。鱼瓮是一种竹器,状如葫芦,长约四尺。前面敞口,尾部的篾片是松散的,用时扎紧。落了一场雨后,田里的越口都挖开了,田圳里的水灌得满满当当,水头子像箭一样往下直射。王三孔在田圳下头支起鱼瓮,水流穿瓮而过,随水而下的鱼崽子就关在了鱼瓮里,留住了。鱼瓮只需在头天傍黑边子支好,次日清早去收拾。经了一夜拦截,鱼瓮的小肚子里已经关满了鱼,透过篾缝就能看到白灿灿的鱼的鳞光。王三孔偶尔也用茶枯闹泥鳅。那是一种类似赶尽杀绝的清剿行动。我们那里盛产油茶。茶籽榨过油后,剩下很多茶枯饼。茶枯饼碱性重,很多人都拿它洗衣服。王三孔闹泥鳅都选在下暴雨前。他会看天气,会说很多气象谚语。他家的火炉凳下,常年堆着几块茶枯饼,搬一块在火上烧一烧,捶成粉,装进水桶,再倒一锅开水进去,将茶枯粉泡熟,沤着,然后就背着锄头出了门。王三孔顺着田间小道往下走,一路走,一路给每坵田都把田口子铲平,让田水平缓地流下去。他走到尽头的一坵田边上才收住脚。这坵田很大,肥泥很深,一脚踩下去就没过了膝头。他沿田边筑起了一圈二十五个鱼窝。鱼窝就是把田泥戽上去,筑成一个圆桌大小的台面,高出田水约一寸。一切搞妥,一场暴雨如期而至。风很大,雨势很猛,筷子粗的雨线砸在田水中如擂鼓般暴响,泥鳅们受到惊扰,钻出水面,顺水而下,连串地进入到大田里。大暴雨的时间往往不长,不过一顿饭工夫,风停雨住,天上还挂起了彩虹。王三孔早已提桶候在大田边上,雨一住,随即就把上水田的几个口子填堵住了,大田里很快显露出了一个个鱼窝,黑糊糊的像一座座碉堡。王三孔舀起茶枯水泼进大田。他把一坵大田都泼到了。田水里浮起白色的泡沫,一溜一溜,一波一波,满田翻花。茶枯水特有的香味飘散在空气中。熏得人头脑发晕。王三孔在田埂上叉手站立一会,打一声马头哨,转身回家,倒头便睡。他知道泥鳅们清洗药毒需要一个对时,尽可放心睡觉。他也知道泥鳅清洗药毒的时候都会钻进鱼窝里头,在泥面上留下透气眼,到时候扒开泥面,只管捧起泥鳅往水桶里放。每次他都能捉小半担泥鳅回来。

他还会使板罾板鱼,会钓鱼,有一次跑到十几里外的跃进水库,钓上一条九斤重的大青鱼,连镇政府都惊动了。

王三孔这世捉的鱼,真是海了去了。

王三孔捉的鱼很少自己吃,大都拿到街上去卖,换钱回来家用。王三孔只捉鱼,不管卖鱼。卖鱼是家人的事情。做后生时是娘老子卖,娶亲后是老婆细崽嫂去卖。他不知道鱼市行情,也很烦跟别人秤高秤低多几分少几分的争执。但他知道凭自己捉鱼卖回来的钱是足以给一家人过温饱生活了的。就是在很多人家吃不饱饭的时候,他每天照样能喝上一斤水酒,饭桌上能有三四个下酒菜。

王三孔不光捉鱼,还捕捞水下的各类生物。虾、螃蟹、青蛙、田螺、蚌壳,都要。还捉水蟑螂。水蟑螂喜欢生活在田头的水凼中,面目丑陋,颜色灰暗,一见就使人心生厌恶,县城里头没有人会沾它。王三孔久不久就能捞一网兜回家,拿茶油小火炸了,炸得黑黄黑黄的,盛在一只粗瓷盘子里,筛一碗酒,拈而食之。他津津有味地告人说:“好吃哩!这物件壮阳。”但王三孔有两样水里东西不沾:一是蛇,二是乌龟。他打鱼的时候,罾网上、撒网上、鱼瓮里,经常会带出一条蛇或是一只乌龟,他一见就赶紧撒手,猫脚弹开去,站在高处点支烟抽着,眼盯着蛇或乌龟慢慢回到水里。然后,他还会轻手轻脚地过去将那次打到的鱼全部放回水中,口里念念有词:各归各位,各保各身,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令。竟是满脸虔敬。天知道这又是哪门法术。

本来,按我们那里通晓阴阳五行之人的说法,像王三孔这样的杀生太多的人,是要遭报应的,或折福或折寿或伤及后代,总得一样。但在王三孔身上似乎不见应验。王三孔很福气,生有一崽一女。王三孔捉了四十年的鱼,儿女俱都长大成人,都成家了。儿子王四苟从小调皮,没有读多少书,却天生懂得做生意,每做一行,都能赚钱。后来听说开煤窑赚钱,就捡了个流浪汉的死尸,趁风高月黑时偷偷丢进一条煤窑,吓走窑主,自己取而代之,做起了煤老板。女崽王五妹嫁了个好人家,男的是烟草局的公务员,工作轻松,收入稳定。王五妹过段时间就会包两条烟回来孝敬王三孔。

王三孔已经做过了六十岁的寿酒。我们那里风俗是女做实,男做虚,他实际年龄是五十九岁。但他已经很满足了。六十岁的人了,身体还像南岭山上的树蔸子一样,硬扎得很。王三孔的胃口也还很好,每餐还能吃下一斤水酒、两碗干饭。晚饭过后,他就坐在堂屋前头的石门槛上,一边吸烟一边剔牙齿。他的脑壳顶上微微地泛着一层油光。

捉鱼、卖鱼、喝酒、抽烟,晚上看电视,落雪天打打纸牌,间常也到新城那边逛一逛,坐坐茶楼,王三孔觉得这日子过得蛮好。

2

然而王三孔的日子到底有点过不下去了。

他还记得,四十多年前为了抗拒上班曾经跟父亲顶嘴说过:县城周边有那么多水圳,有那么多水塘,还有小溪小沟汇水河,汇水河下去还有麻地河,那里的鱼虾只怕几辈子都捉不完,他不怕养不活自己。时移世易,风云变幻,谁知道变化会这么快。他的这辈子还没过完,水世界就出现明显的败象了。田里的泥鳅黄鳝已近绝迹,河里的鱼也越来越少。他清早挎着鱼篓子出门,在河里泡一天,也只能摸上几条两指大的鲫鱼,连篓子底都盖不住,有时还空手而归。王三孔心里清楚,这是没有办法,谁也挡不住的事情。这些年人们确实搞得太狠了。田里的化肥和农药,哪里是那样打的?一层一层,一道一道。有了虫,打杀虫剂;有了菌,打杀菌剂;长了草,打除草剂。六六粉、敌敌畏、一零五九……都是剧毒的农药,人喝了都死,那些泥鳅黄鳝能抵得住?河里的劫难更甚。人们都不摸鱼、不钓鱼、不网鱼了,动则雷管炸药、发电机。找个水深点的地方,一雷管药甩进水里,轰一声蓬起好高的水浪,大大小小的鱼就翻着肚皮飘到水面上了。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拿发电机电鱼的绝招,那真是狠。人站岸上,电线插进水里,手摇电动机一搅,呜呜地飞响,一河的水都震动起来,遭到电击的鱼就蹿到岸边的水面上乱转,站在岸上的人手执捞网,轻轻松松地就把鱼都打捞上来了。王三孔看到了,就在心里骂。他觉得这样的做法迟早会遭报应。

王三孔有好久不打马头哨了。

王三孔也是不可能不颓唐,有几天他都感觉兆头特别不好,那几天眼皮一直跳,拿水酒揉过几回,还是跳。右眼跳祸,他是很相信这个说法的,心就布上了一层疑虑。接着又碰到几件蹊跷事情。先是鱼篓子跌下来砸到了老鸡婆。鱼篓子是他的一个宝,从来是挂在神龛旁边的墙壁上当神一样供着的。挂鱼篓的是颗大马钉,长有半尺,深深地吃进墙缝里,真是十分稳固。那天早上突然就无缘无故跌下来了。还正巧就砸在一只老鸡婆身上,还一下把老鸡婆砸死了。按说鱼篓子不重,挂得也不高。怎么会一下就把鸡砸死了呢?这让王三孔很不解。过后一天又出一件事。那件事更怪。那天王三孔坐在汇水河桥下的石板上歇憩。那天万里无云,晴空明澈,河水抖擞着古怪的呜咽声,他摸出烟来刚点着,就有一阵怪风忽地卷起,掠地而过,屁股下面的青石板忽然一塌,他顺势往后一倒,后脑勺磕在石板上,力道不大,应该不会太重,反手一摸,不想却鼓起了一坨鸡蛋大的包。王三孔翻身爬起,手托后脑勺,看看天,看看河,再看看脚下侧着的石板,心里一阵一阵的惊惧,是一种恍惚中的惊惧,莫可名状。

他把鱼篓子拎在手里,一步一拖往家走。

到了家门口,却见老婆细崽嫂站在大门侧边,一脸的惊惶。大门紧紧地关着。王三孔正想问话,细崽嫂赶紧摆手,作势他推门进去。

王三孔双手用力,把两扇门一下推开了。往里一张眼,就看见堂屋正中间的地上盘着一条蛇。蛇很大,有棒槌那么大,盘起来比一个脸盆还宽。通身焦黑。王三孔认得这是守屋蛇。王三孔挂着脸盯住守屋蛇看了几眼,口里念着:“玉皇大帝、南天菩萨、太上老君、王母娘娘、土地公公、风神雷神福神门神灶神药王神都一起来……”一边就自门后抄起扁担,猫腰屏息,踮步过去。王三孔将扁担竖直插在蛇盘中间,蛇身子一阵蠕动,就顺着扁担缠上来,把扁担箍紧了,箍得像麻花。王三孔把扁担提一提,感觉到有点分量。他轻声喝道:“畜生,莫要在这里吓到我老婆。出去——”就单手斜提起扁担,出大门,过街钻进小巷,绕水塘,穿过一排茅厕,踩着旧城墙下去,又走几步,到了田垌边的一柱墩上才站住。王三孔把扁担轻轻放落地下,看一眼蛇头,又看一眼远处的田畴山影,说:“畜生东西,去!有什么事夜晚边子报个梦来!”那守屋蛇一接地气,身子立即松散开来,刷一下拉成一条直线,眨眼间不见了踪影。

王三孔顺原路返回家,在神台前点了一炷香,抹过澡,在门槛上坐了好久。

同类推荐
  • 半泽直树1:修罗场

    半泽直树1:修罗场

    这本是“半泽直树”系列套书中的第一本。背景设定在了泡沫经济退却之后的日本银行体系,描绘了在经济下行趋势下的企业众生相。男主人公半泽直树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日本经济最繁荣的时代进入了银行,每个人怀揣梦想,想要一展抱负,但是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随之而来的是低迷的十年,在这十年里,梦想变得越来越遥远,而现实里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办公室斗争和人心险恶……这本书,虽然故事背景设定在了银行,但其实,更多的是描写社会组织生活中,我们的生存百态。作者早年的经历使得作者本人真的很厌恶银行这种看似严密实则藏污纳垢的庞大组织。虽然书名叫半泽直树,但故事讲述的却是一代人的遭遇。每个人都在这个名为银行的组织里亦步亦趋、步履维艰。每个人应对的方式也大不相同。其实整体故事走向很像韩国漫画《未生》,只不过故事的主角不像《未生》一样是社会新鲜人,《半泽直树》里的那些奋斗的年轻人们已经入职十年多了。大家都从万事不懂的小白成长为了颇有业务能力和手腕的中坚力量。所以才会有了《未生》里未曾出现过的,对抗和反抗。我觉得《半泽直树》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不放弃梦想,不屈从于权力,不让步原则,为了那个“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实现起来太过费劲的梦想”而奋斗。
  • 城市狩猎

    城市狩猎

    《圣经》上说人有七宗罪,骄傲、嫉妒、愤怒、怠慢、贪婪、饕餮、淫欲。当这些罪恶被这座浮躁的城市掩盖之后,人们活在浮躁和罪恶之中。一群生活在城市之中的鲜为人知的罪兽,就像是地狱使者一般出现了。它们再不是神话,再不是鬼魅,而就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荒废的老屋、破旧的楼房、潮湿的下水道、阴暗的地铁隧道,这些都是他们的栖息地。
  • 科塔萨尔作品集

    科塔萨尔作品集

    马尔克斯、聂鲁达、萨拉马戈、略萨、莫言5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齐声推崇,安东尼奥尼、王家卫2代新浪潮导演倾心爱重,天才的,迷人的科塔萨尔:生活,本该是日复一日的奇迹。惊艳的想象力以文字闪耀在读者面前,每个短篇都足以媲美一部电影。金棕榈大奖电影《放大》原著小说中文版面世//《秘密武器》(收录在《南方高速》)短篇中文版面世。如果所有的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呢?如果万事万物到头来都指向一处呢?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演隋唐之际的史事,自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全书以秦王李世民一生业绩为主。书中塑造了李世民、李靖、、尉迟敬德、秦琼、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物形象,使这些历史人物获得了艺术的生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小说中,富有感染力。
  • 浮华如盐

    浮华如盐

    《浮华如盐》由龚静染编著。《浮华如盐》讲述了:道光年间,山西人怀荣三卖掉所有的房屋田地,来到川南的桥镇,通过开挖盐井开始了自己的财富故事。从此,怀家融入到了川盐的百年兴衰史——川盐济楚、清末民变、北洋盐务稽核、抗战盐业专卖……从手工开掘采卤到现代机器生产,这一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也正是中国工商业艰难而漫长的发展历程。四川土地上一口口盐井的故事,也正是百年中国绕不过去的故事,因为它们同时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古龙文集:九月鹰飞(上)

    古龙文集:九月鹰飞(上)

    江湖传言,曾经富可敌国的金钱帮,在帮主上官金虹去世之后,其财富和武功心法都收藏到了一个很秘密的地方。江湖上还说,世上知道藏宝地方的人只有上官金虹的女儿——上官小仙,一个和林仙儿一样的绝代美人,可惜的是,上官小仙的智商只有七岁女娃的水平。江湖上的各路豪杰闻听此事,没有不蠢蠢欲动的,然而,上官小仙现在却在小李飞刀唯一传人叶开的保护下……
  • 亲爱的暖宝宝先生

    亲爱的暖宝宝先生

    慕沐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由于是个女孩,所以并不怎么受父亲一家的宠爱,只有母亲一人从未抱怨过为什么她不是男孩。慕沐从有记忆开始就知道父母总是吵架,而每当父母吵完架后母亲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在她耳边说你要争气的话,在一次父亲醉酒后打伤了慕沐,母亲迫不得已将慕沐托付给了自己的闺蜜,本以为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却不想那是慕沐人生悲剧的开始因为家庭的原因使得慕沐不得不离开这里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直到五年后回来遇到他,她的人生才有了一丝温暖ps:本文女主的部分经历是有原型的,只不过现实生活中她还没有遇见那个暖宝宝先生。
  • YiYi不乖

    YiYi不乖

    还未活完这一世,就被前世的自己拉去,林酒一表示很无语,那能怎么办毕竟她也是自己。
  • 捡个美女的烦恼

    捡个美女的烦恼

    叶枫在一次稀里糊涂的狗血失恋借酒浇愁之后,意外的捡到了一个绝世大美女,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带着美女回家,然后就开始一段充满了麻烦不断的精彩人生……
  • 洪荒之征伐万界

    洪荒之征伐万界

    一醒来就差点把遮天世界搞爆,徐木一脸懵逼。。。。。。。
  • 婴佣的上品生活

    婴佣的上品生活

    十年前的偶遇,她叫他“鸾哥哥”,可他却对她视为无物,公然将别的女人搂回家。可她在不知不觉中竟对这样一个霸道又无理的男人产生了异样的情感,只盼望他说一句“我爱你”,她便誓死追随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雪花漫

    雪花漫

    他一句话千年不变,他为了她可负尽天下人。天涯海角,任君逍遥
  • 佞相夫人要守寡

    佞相夫人要守寡

    前世:甘沛霖恣意妄为,嫁了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庶子,耗尽十年心力,一步一步推他坐上摄政王的宝座。却在产子当日香消玉损,连才出生的孩子都没能留下……重生:她以复仇为执念,斗继母护幼弟,机敏冷静的周旋在仇人之间,一笔一笔清算当初血债。却被本朝最奸狠的佞臣纠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