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7500000012

第12章 中观学派的论典(1)

(第一节)龙树的主要著述

龙树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缔建者,有关龙树的传记之原始资料,也和印度其他史书一样夹杂着类式神话的传说。至于龙树的生活年代,近代佛学界都公认他大约在公元150-250年之间。在龙树之前,大、小品《般若经》、《华严经》之《十地品》《入法界品》、《法华经》、《维摩诘经》已经成立,龙树在印度的某一些地方隐居潜心研习这些经典,并对这些大乘经典的思想有很深的体悟。因而确立其思想规模,校正其以往之错误观点,从而奠定了革新佛教、宣扬大乘教义的路向,谛建了中观学派。他抉取《般若》、《华严》等经的大乘思想,弘扬于南印度,并造了很多论著来宣传他的学说。

依照《大正藏》所收,署名龙树撰写的著作有二十余部;《西藏大藏经》则收有一百多部。依据近代学者的考订,其中有些作品是伪托或以讹传讹的,大体上,学术界所认为系龙树真撰的,大约有下列十三部:

1.《中论》(本颂)此为龙树之代表作,容后专节讲述。

2.《十二门论》此为《中论》之纲要著述,容后讲述。

3.《七十空性论》此书原仅存藏文译本,先师爷法尊法师依藏文本译为中文。本论为《十二门论》观因缘门所引用。《七十空性论》论述诸法无自性,倡性空中道之思想。其主旨与论证方法,大体与《中论》相近。全书计有七十三首偈颂。第一颂总论,为根本命题部分,即宗要。自第二颂至第七十一颂,详述第一颂内容,为本论之中心。其中,第二颂至六十六颂,以世俗之观点,叙述存在之生灭变化;而自六十七颂至七十一颂,即由胜利谛之立场,叙述不变化境界。后二颂乃“劝信得益分”,为本书之结论。故书名“七十”,即指第二颂至七十一颂。

4.《回诤论》一卷。中文本为北魏毗目智仙、瞿昙流支兴和三年(341)在邺都金华寺共译,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第一六三一部。另外有梵、藏文本。有七十二偈,每一偈均有龙树所作之注释。内容分为二部分:一为反对论者之质疑,二为对质疑者之批驳。前者对大乘教学“一切法空无自性(缘起)”之根本命题,加以反驳论难者;后者则系龙树对此论难一一加以论破,而明一切法无自信,为因缘所生之学说。以上论项有十种,其中最主要之部分为有关无自性之阐述,以及自性(实体)成立不成立之论述,对反对论者之正理学派而言,本书可谓系正理学派与龙树间之论争。

5.《六十颂如理论》一卷。此书只有藏译、汉译本。汉译本在《大正藏》第三十卷,为第一五七五部,为宋代施护译。主要说明诸法离有无二边,不可说有性,不可说无性等。

6.《广破论》(《广破经》)此书仅存藏文本。印度正理学派立十六种认识及推理论证方式,称为“十六谛”或“十六句义”;以考察十六谛乃达到解脱之要件。而龙树则于其《广破论》中批判十六谛,并一一破之。

7.《大智度论》凡一百卷。后秦鸠摩罗什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卷,为第一五〇九部。系注释《大品般若经》之论著,仅存汉文译本。“大智度”为“摩诃般若波罗蜜”之意译。相传原文有十万颂之多,据推测,今本系鸠摩罗什缩译而成者。罗什译本中,最初之三十二卷为全译本,系《大品般若经·初品》之注释。其后各卷所译,则经罗什加以节略。卷首之序文为僧叡所作。全书所引经典极多,为理解大乘佛教之重要论书。

《大智度论》一书对学说、思想、用例、传说、历史、地理、实践规定、僧伽之解说甚为详细。所引用之经典、论书包含原始佛教圣典、部派佛教诸论书,以及初期大乘之《法华》、《华严》等诸经典。并言及胜论派及其他印度一般之思想,可谓佛教之百科全书。本书为龙树晚年之著作。在般若思想弘扬上,龙树之《中论》系站在“般若皆空”之否定立场而言,然《大般度论》则是立足于“诸法实相”之积极肯定立场,并极力阐明大乘菩萨思想及六波罗蜜等宗教之实践,故可由本书即可了解龙树以前佛教学说之大要。龙树以后之大乘佛教等诸说,几乎以本书为中心而开展。此即龙树所以被誉为“八宗祖师”之理由。故本书不仅为中观学派之论典,亦是印度唯识思想形成之重要典籍;即连《大乘起信论》所说之真如思想、空与中道思想之相即,均受本书之影响。本书中之佛身观法与法身观,是密教思想之先驱,且为真言陀罗尼之根源。本书引申了大乘义理,提示了般若的整个精神即在于以假成空、以假显空,即龙树所主张的中道观。本书以实慧、方便慧二慧为宗,并体现了大小乘的最初交涉,贯穿着申大乘、破小乘的思想。因为本书与《中论》、《十二门论》、《百论》有着内在的联系,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则成为“四论学派”。

8.《十住毗婆沙论》十七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卷,为第一五二一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论系要约《华严经·十地品》(《十地经》)经文之大意所作之注释。汉译本中,罗什将“十地”称为“十住”;十地即是指大乘菩萨修道之十个阶位而言。然龙树并非完整注释十地经,仅注释初地(欢喜地)与二地(离垢地)之一半,此或为原典不备,或翻译未完成所致。本书《序品》先叙菩萨、十地之意义及区别三乘。全书共分三十五品,自第一品至第二十七品《略行品》为初地之注释,第二十八章以下始论第二地。初地部分首先说欢喜地之内容,再说菩萨理想(愿)、实践(行)、果报(果)。至第二地,力陈十方便心之要性,并详说大乘菩萨之十善业道。而三十五品《戒报品》为净土之重要典籍。

9.《大乘二十颂论》一卷,仅存藏译本和汉译本;汉译本为宋施护译。其内容宣说“佛众生一相,如虚空平等”,而“众生自起染,造彼轮回因”,“佛广宣世间法,当知即是无明缘”,“若不运载以大乘,毕竟何能到彼岸”。

10.《因缘心论颂》凡一卷,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二卷,为第一六五四部。此是叙说十二因缘的偈颂,共二十句;另外龙树造有《因缘心论释》一卷,是对偈颂的解释。此论颂与释论之中文本系近代于敦煌所发现,未署译者。另有藏文译本。

11.《菩提资粮论颂》凡六卷,隋达摩笈多译。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二卷为第一六六〇部。本颂为龙树造,长行为自在比丘的释论。是解说发菩提心及修行的资粮著述。现仅存汉文本。

12.《宝行王正论》凡一卷,收在《大正藏》三十二卷,为第一六五六部,陈代真谛译,有梵、藏、汉本。本书全为偈颂,分为五品:安乐解脱品、杂品、菩提资粮品、教王品、出家正行品。此系龙树居于大乘立场,对宝行王所说之政道论,故受到一般人的重视。第一品说佛教之世界观,复批判外教,并述及业及缘起之教义。第二品列举善恶之行为,以劝善诫恶。第三品说明由于善行即可成就伟大王者与佛之功德,王者必须建塔、佛像,以奉献社会。第四品详述王者之道。第五品述菩萨之十地思想,并说佛道修行之道。

13.《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卷,为第一六七四部。另有异译二种。除汉译外,尚有藏文本。本书是龙树训诫南印度国王之书函,乃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之偈颂,共一二六颂半。其中初三颂说明撰述之意,次四十一颂半说明六波罗蜜、八支圣戒、少欲等,次十三颂论述五盖、五最胜法、三结、三学等,次五十颂叙述无常、地狱等六趣之苦,次十三颂说明七菩提分、十二缘起、八圣道、四圣谛等,最后六颂举出观自在菩萨及阿弥陀佛之名;综观全文,旨在劝说修道。受此书函之王,义净译为亲友乘土国王,刘宋求那跋摩译作禅尼迦王,《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译为号娑多婆汉那,名为市寅得迦。藏译为德西欧得王。

据西藏布顿大师之《佛教史》所列,龙树最主要论著有六:即《中论颂》、《七十空性颂》、《六十颂如理论》、《回诤论》、《广破经论》、《假名成就论》(西藏未传)。而太虚大师就中文《大藏经》中所收,将所有龙树著作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宗论部,如《中论》、《十二门论》等。第二类,为释经部,如《大智度论》等。第三类,为集经部,如《福盖正行所集经》。第四类,颂赞部,如《龙树菩萨劝诫王颂》等。印顺大师则分为二类:一为“抉择深理”的,如《中论》、《七十空性论》等。另一为“分别大行”的,如《十住毗婆沙论》等。无论龙树是否还有其他作品,从上列诸书中,亦可看出龙树的佛学思想是如何的精深博大。龙树在这些著作里,不只是阐述空理,而且还破斥小乘及外道的迷执,注释《般若》、《华严》经典,说明菩萨修行法门,并将大乘佛教之理论用到现实生活中。从印顺法师的分类,可以清楚地看出,前一类作品是龙树的理论基础,亦即是性空深理的解析。后一类则是理论的运用。透过龙树对大乘经典的整理与阐述,加上他个人独创的新义,终于使大乘深理显现成为一支足以摇撼小乘根本的生力军。其《中论》、《七十空性论》等书是以后大乘佛书的理论骨架之一,全有力辟斥小乘及外道之偏执。其《回诤论》、《六十颂如理论》等书,摧伏了当时正理派等外道。《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论颂》等书则讨论到世俗问题。龙树所揭起的,正是大乘佛教的一面鲜明旗帜。从龙树以后,印度佛教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大乘佛教从此确立。性空中道之深义从南印度而传遍印度,终成为佛教的主流。大小乘之正式分野,即肇启于龙树之时。

(第二节)《中论》概介

龙树所著之《中论》,是龙树的代表著作,亦中观学派的核心论典。其中不少的异名,有《中论颂》、《中颂》、《中观论》、《正观论》、《般若灯论》等名。其中则以《中论》、《中观论》二名最通行。这些异名的缘由如下:

《中论》:姚秦弘始十一年(409),鸠摩罗什始译《中论》青目释为中文,其中译名即为《中论》二字。由于罗什译本流传最广,因此《中论》一名遂极通行。而《中论》二字也成了青目释的专用名词。

《中颂》或称《般若根》:全书正文只有四四九颂(汉译本只有四四五颂),而未有长行。因而后代有人称龙树原著为《中颂》。由于这本颂是各注释书的基础,所以又有人称之为《根本中颂》。又因该颂阐述《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因此又有人称之为《般若根》。

《中观论》:在鸠摩罗什初译《中论青目释》时,在书名上仅有《中论》二字,未标上“观”字。到嘉祥吉藏为该论作疏时,则命名为《中观论疏》。吉藏认为《中论》一书始终只是在解释这“中、观、论”三字。然龙树原来之书名,其语意并未含有“观”之涵意,惟罗什译本中之各品品名则冠有“观”字,如《观因缘品》、《观去来品》等等。吉藏为中国佛教史上三论宗之最高权威,因此其所命之《中观论》一名颇为佛教界所采用。

《正观论》:这也是吉藏所常用来称呼《中论》的一名,如《三论玄义》:“《正观论》云:‘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僧肇也有这样的称呼,如《物不迁论》云:“《正观论》云:‘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再者,我国三论宗每以“八不中道”为中观,而以“无得”为正观。“八不”与“无得”并为《中论》之重要思想,故三论宗学者多以“正观”、“中观”为其书之名,盖从所观立名。

《般若灯论》:清辩之注疏,由唐代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为中文时,其书名即为《般若灯论释》。慧颐在其书《序》中说:“《般若灯论》者,一名《中论》……借灯为名者,无分别智有寂照之功也。举中标目者,鉴之缘观,等离二边也。”此名后代并不通行。

按《中论》一书之梵语读音为Mādhyāmika Sāstra。Mādhyāmika一词意指“中间”或者“中道”,而Sāstra则相当于中文之“论”。罗什所译之《中论》名较为忠实。《中论颂》共含二十七品四四九颂,每一品阐述一个专题,依青目释所载,全书可分为两大类,前二十五品系“以摩诃衍说第一义道”、“以大乘法破邪见”。后二品则系“以声闻法入第一义道”、“以声闻法破邪见”。印顺大师不同意此种科判,而将前二十五品判为“无非在成立苦、集、灭谛”。而认为后二品之“正观十二缘起,与远离种戏论,实为圣道的宗要,所以判为道谛”(见《中观论颂讲记》)。

若从性质上说,《中论》一书与一般架构式的理论著作不同,他有自己的性质和特色。《中论》是一部“驳论”的书,而所驳斥的是一切外道邪执,以及佛教内其他学派不合性空中道的见解,全书除了《观法品》与《观十二因缘品》是正面陈述义理之外,其余诸品全是激烈的辩论式文体,大部分颂文都是在指斥他者的理论过失。与其他的论典如《唯识三十颂》等,从正面去构建一种理论体系恰恰相反。本书所揭诸的道理,往往是在寓涵于对其他人的驳论之中,是所谓的“破邪显正”。这种寓立于破的辩论式文体,是其第一大特色。其次,龙树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对那些外道的理论和其他的佛教学说加以重新的批判。而批判的标准,便是“性空中道”的尺度。凡是违反性空中道理论的,或者似是而非的,龙树在论中都一概批判之或否定之。这种批判式的态度,是其第二大特色。再其次,龙树于论中所作的工作,是对那些不合佛法或似是而非之学所作一重新的审定,因此他须透过敌我共许的哲学或因明式的推理,而不能单凭独断式的“圣言量”语句。这种推理或论证,就必须尽可能地讲求严谨、缜密的技巧。因此,《中论》的“哲学命题多,宗教命题少,讲求严谨的论证技巧”,是其第三大特色。

《中论》基本的思想是“一切现象皆为缘起的、性空的、无自性的”,而这个基本原则,又归纳为一个“空”字。如《十二门论》所说的:“大分深义,所谓空也。”这也就是《心经》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所以,把握这性空思想,即把握住中观学派思想的核心,也能把握《般若》类经典之核心,甚至也就把握整个佛教理论之核心了。其《中观》一书的基本思想也是立足于“缘起、无自性、性空中道”这三项原则,而驳斥那些不合这些思想的学说。“缘起”是宇宙间一切人、事的形成法则,也是这世界上一切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则。从时间的绵延上看,从空间的组合上看,宇宙间的一切现象没有不是因缘和合而有的。这是《中论》的最根本命题。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39:忙中修福慧

    星云日记39:忙中修福慧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九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健全自己”、“以一当百”、“自知之明”、“忙中修福慧”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星云日记3:不负西来意

    星云日记3:不负西来意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片叶片金”、“不负西来意”、“受得起也给得起”、“万事如意”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星云日记9:观心自在

    星云日记9:观心自在

    本书为“系列中的第九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观心自在”、“美好人生”、“放眼世界”、“人生使命”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热门推荐
  • 飞宇奇遇笑九天

    飞宇奇遇笑九天

    WTB星球上的生物体同属人类,但因在宇宙大爆炸中早诞生五亿年,先行一步,建立起远超地球人类文明的WTB星球文明。主人公飞宇因机缘巧合,身处两种文明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 你要在原地等我吗

    你要在原地等我吗

    秋的颜色,刺痛了她的双眼,离别多年,你,是否还在原地等我?
  • 无尽天玄

    无尽天玄

    苍茫星海,无尽天玄。天玄大陆有着数以亿万年历史,这里是宇宙中心之所,孕育了无数神明。亿万年间,诸神之战,毁灭之源,冰河时代,诸神黄昏,虚空之灾。留下了无数文明与传说,可歌可泣的神话。
  • 梦外荼蘼

    梦外荼蘼

    江湖有一段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段很短的历史。当我们在唐开元年间谈江湖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局面。自战国时代司徒玄空在峨眉山创制猿公剑法以来,中华武学已经有了千年历史。然而这年前间,虽有师传,却鲜有门派,更遑论江湖。这一切直到初唐才开始变化。而自初唐以来,短短几十年间,江湖瞬息万变,风云叱咤,藏剑山庄举办名剑大会、枫华谷之战、方乾与拓跋思南决战天子峰巅、浩气盟的成立、神秘的青岩万花等等事迹到现在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江湖是谁的江湖?是江湖人的江湖。但是天下江湖人众,究竟有几人能真正逍遥江湖呢?我们的主角便是一个江湖人,而他究竟有怎样的江湖,且看本书慢慢道来
  • 世界旅行

    世界旅行

    领略不同的世界风光,看不同的世界的美妙。
  • 剑醉天涯

    剑醉天涯

    剑的世界,侠的演绎,不一样的情仇,不一样的纷争,一样的都是江湖
  • 封魔一血之魔魄

    封魔一血之魔魄

    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人魔的故事。元徒,魔徒,正义,邪恶金木水火土风雷光暗九种元素血毒尸腐厄欲冥影魅九种魔元一群少年,唯一元体想看血吗……封魔系列之一:血之魔魄!“给我……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乐乱神帖

    极乐乱神帖

    我叫极乐,爱好是搜集各种妖魔鬼怪和宝物,宝物不是那种俗气的黄金宝石,而是传说中的宝物。一起来吧,伴着美酒,听着妖怪们讲故事。
  • 上窑森林公园游记

    上窑森林公园游记

    描写公园的沿途景点,风景名胜,观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