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9100000016

第16章 课堂上的语言艺术(5)

如一位妻子瞪着丈夫说:“我一见你就来气。”丈夫却慢条斯理地回答:“好啊,我练了一年气功还没气感,原来是你把我身上的气都吸到你身上去了。”这位丈夫巧妙地将生气的“气”偷换成气功的“气”,逗妻子一乐,她的“气”也就在笑声中消了。

偷换概念的另一种方法是“以偏概全”。对于范围过宽或比较抽象的问题,只用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说明,既有利于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又体现了幽默感。

有一次,一名新闻记者问萧伯纳:“请问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何在?”这是一个范围很大且很抽象的问题。如果要从理论上做出一个准确的回答,恐怕费好大劲儿也不一定能令对方满意。于是他说:“假如这里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到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悲叹:‘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观主义者。”

萧伯纳巧妙地使用“以偏概全”的方法,选择了一个生动的事例,化大为小,回答得轻松自如,颇有幽默感,而且令人回味无穷。

(4)正话反说

有这样一则拜年短信:“我诅咒你家的鸡在新年里只下金蛋,让你没鸡蛋吃;下得满屋满院,让你没地方住;下得堆积如山,让你出不了门,让你家发金灾,搞得鸡犬不宁,鸡犬升天。哈哈哈……”

拜年最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而这则拜年短信劈头就是“我诅咒你”,这谁受得了?但看完之后,你不仅不会恼怒,反而会喜笑颜开、兴高采烈。

这就是所谓的正话反说,说出来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与字面意思完全相反。如字面上肯定,而意义上否定;或字面上否定,而意义上肯定。这是产生幽默感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如今短信、网络常用的幽默方法。

正话反说这种方法也适应了学生们求异求新的心理需要,能够把意思表达得更深刻,更有力,比正话正说、实话实说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随机发挥

案例一

一位物理老师在讲“密度的应用”时,班上一位女同学却在和同桌一起玩一枚银戒指,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其他同学的目光。这位老师灵机一动,一边讲着课一边踱到该女生身边,拿过戒指风趣幽默地说:“你翻来覆去地观察这枚戒指,大概是怀疑它不是纯银的吧?那我就教给你们鉴别真伪的方法。”

学生们佩服地笑了,既为老师的风趣,又为老师的机智。

案例二

一位语文老师针对一位写作文爱用“了”字的学生写了这样的评语:“该用‘了’时你不用‘了’,不该用‘了’时你尽用‘了’,你尽用‘了’,你‘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今后不要滥用‘了’了。”这位学生看了老师谐趣横生的评语,欣然接受了批评并改正了这个毛病。

案例三

有一位老师在讲“矛盾的转化”时,顺手拈来一个改编对联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在过春节前,在其对手家的门上偷偷地贴了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第二天,对手起来一看,一点也没有生气,而是提笔给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各加了三个字,对联就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听到这里,同学们禁不住为矛盾的转化叫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由此想到了“塞翁失马”和“祸福相依”的故事。

案例四

一位语文老师在讲《小稻秧脱险记》时,文中写杂草被喷洒化学除草剂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同学读这句话时却声音非常大,既有“力”又有“气”。这位老师没有直接告诉这位同学应该如何读才对。而是笑着对他说道:“要么是你的抗药性太强了,要么就是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一点看看。”说着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位同学再读的时候,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老师高兴地表扬说:“这次你读懂了。”于是笑声又起。在老师“借题发挥”引出的笑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所谓随机发挥,就是把新鲜的事例信手拈来,结合教学实际,临场灵活发挥的一种方法。

(6)打破时空

打破时空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讲内容,有意识地突破时空界限,把彼时彼地的事物与此时此地的事物“生拉活扯”到一块儿,以产生一种风趣幽默的效果。

案例

有位老师在讲《赤壁之战》时,在谈及周瑜的年龄要比诸葛亮大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是这样作解释的:“事实上,周瑜比诸葛亮长六岁。这么说吧,当周瑜在孙权帐下执掌帅印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个‘待业青年’呢,诸葛亮可是‘自学成才’的。”这一段话引得学生眉开眼笑,乐不可支,课堂上呈现一种极为活跃的气氛。

分析

教师把今天生活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极具现代特色的词语“待业青年”“自学成才”同三国时期着名人物连在一起,一古一今,彼此本来没有任何联系,但这位老师却出人意料地将其“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时间上的巨大反差,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

(7)巧用谐音

案例一

有一次,一位数学老师讲一道求最大公约数的例题(求75、125、200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当讲到用5除后,他发现学生精神疲惫,注意力涣散,就灵机一动,大声问道:“同学们,请看我们还有没有用武(5)之地?”学生先是一怔,继而在笑声中答道:“没有了!”一句谐音妙语引出一阵笑声,给沉闷的课堂打了一针强心剂。

案例二

一位班主任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当说到不要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追逐打闹时,有个学生咕哝一句:“尽说废话!”声音虽小,但全班学生还是听得很清楚。面对学生的错误态度,教师依然充满深情地说:“这位同学说得不错,我刚才说的的确是‘废话’,是从内心发出来的‘肺话’——也就是肺腑之言!因为追逐打闹十分危险,很容易导致受伤。可老师是多么希望你们一个个都能健康成长啊!”

案例三

一所学校有一段时间考试风气不是太好。

学校领导决定在期末考试中狠抓考风,要求监考老师必须再三强调纪律,严肃认真监考。一时间,学生如临大敌,各个十分紧张。

一位老师发现这种气氛很不利于学生发挥应有的水平,于是在考试前念完了《考场纪律》后,又说了下面一段话:“同学们,你们可以做武林高手,但切莫做‘舞(舞弊)林高手’,武林高手是勇敢而强健的,‘舞林高手’是怯懦而卑微的。”同学们听了,都会心地笑了起来,紧张气氛大大缓解。

上面三例有一个共同点,都运用了“谐音”这种言语方法。

谐音,首先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然后成为一种语言技巧,在语言艺术(尤其是相声)中经常使用。它以音同意不同的表达特色和对语言惯性结构的利用与反拨,造成了一种语言复意,产生出一种陌生化效果。如许多广告语中对谐音的利用就能产生叫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试举几例:依“脍炙人口”创造出“快治人口”,“默默无闻”作“默默无蚊”,“贤妻良母”作“闲妻凉母”,等等,这类谐音均体现出一种特殊的趣味。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谐音,可以显示教师语言的风趣与幽默,增加其生动性,并通过谐音复意向学生展示出更多的知识。

(8)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就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一种说法,原本没有的硬给创造出有的样子,根本不可能有的假设其有,仿佛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样,以获得一种奇巧生动、幽默诙谐的效果。

一位老师在讲《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其中对文中主人公别里科夫性格特征的分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别里科夫真是顽固专门学校、奴才大学毕业的。他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地维护沙皇专制制度,心甘情愿地做沙皇统治者的奴才,而最终在人们的笑声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顽固”是指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奴才”是指甘心供人驱使、帮人作恶的坏人。众所周知,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顽固专门学校”“奴才学校”的存在。

这位老师针对别里科夫保守反动谄媚告密的性格特点,为其设立了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顽固专门学校”“奴才学校”。用语不多,但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笑声中更加深了对“套中人”的认识。

(9)巧用双关

缪老师是一个有经验的中学教师,刚送走一个毕业班,学校又安排他接手一个新班。一天,他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给新班上第一堂课。他的开场白是从自我介绍开始的:“同学们,我姓缪……”他转身去板书“缪”字,身后却不知从哪个座位上发出了一声“猫叫”:“喵——”于是教室里“轰”然大笑,学生们在一片嘈杂声中等着看老师的笑话。面对这种闹哄哄的难堪局面,缪老师并没有勃然大怒,以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而是神情自若地说:“同学们先别忙着夸我妙,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一段时间以后,你们再来评价我究竟妙不妙。”同学们渐渐安静下来,担心“暴风雨就要来临”的惊恐消失了,课堂出现了和谐宁静的气氛。缪老师用谐音双关式的“巧言”机智地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闹剧,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了自己宽容智慧的形象。

双关,是指在特定语境中,说话者故意利用词语的音同、音近或多义等条件,使同一词语关涉到两个事物,表达两种不同意思,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它有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类型。双关在言语活动中的运用能拓展语言信息的含义,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效果。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巧妙地运用眼前出现的语言因素,及时构建双关语境,或化解困窘,或传达情感,或消除矛盾,或激发兴趣,从而大大丰富自己的言语表现力。

同类推荐
  • 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心理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本书的作者拥有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的经验,为此,我们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编写了本书,它主要包含上面提到的自我、人际、学习、生涯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书的学习,掌握完成这些任务的战略与技巧,为你们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 学校文化建设与创新策划(下)

    学校文化建设与创新策划(下)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本义则是“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所以,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
  • 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打曲棍球·高尔夫球

    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打曲棍球·高尔夫球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鲁滨逊漂流记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本书是一部家喻户晓、富有传奇色彩的冒险小说,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让人至今读来都颇为震撼的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因航行中的一次意外,流落荒岛之上,但是他凭借顽强的意志、惊人的勇气、过人的智慧,改变了自己的苦难命运,在险象环生的荒岛上生活了二十余年。无论在哪个时代,鲁滨逊积极乐观、顽强不息、充满斗志的精神,都会给人以强大的力量,去直面困难,勇敢前行,这也许就是这本书被广泛地阅读、成为世界名著的原因吧。
  • 谁把儿童当被告?

    谁把儿童当被告?

    早在18世纪,法国的哲人卢梭曾敏锐地指出:“我们不懂得儿童!”的确,历经几个世纪之后,卢梭的警告依然在耳边回响。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儿童的经历,却依然不能理解身下的儿童。虽然,儿童教育体系不断在健全当中,但又很难适应儿童健全的成长。或许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经验阐释,使我们应该回到教育原有的起点: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卢梭的教育问题在陶行知的论述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生活的变化使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不足以懂得儿童,而懂得儿童的基础则首先要理解生活当中的变化。
热门推荐
  • 未厌居习作

    未厌居习作

    1935年叶圣陶出版的散文集,收1923一1935年间的散文36篇。
  • 青鸾计之野女为妃

    青鸾计之野女为妃

    【言情+权谋】金销玉冷,她本是生于新朝的前朝遗孤,偏偏卷入宫廷权欲的疯狂漩涡;红烛帐暖,万千蛾眉心上计,却敌不过他的柔情、他的纵容、他的缠绵百转……猎场策马绝尘,宫闱药香鸩毒,七年苦心经营,竟换得一朝真相大白、萧墙兵戈,天下骂她蛇蝎野女,她笑天下皆是愚民。她输了?……不,她没输。……“妾身若布衣荆钗,不筹大事,只与君共;妾身若锦衣华服,大事既成,与君永隔。”
  • 我有一只真神猫

    我有一只真神猫

    达克莱伊:听说你在抓捕中有打骂体罚罪犯的现象,有没有?邵鸣谦:有!达克莱伊:好样的
  • 撩个反派做夫郎

    撩个反派做夫郎

    苏月醒来,发现自己身处牢狱之中。想自己单身三十多年的大龄剩女好不容易到了这里得了个现成的夫郎,被休了不说,还被他的小情人兼青梅竹马给陷害到了牢里!好不容易从牢里逃了出来,遇见了一见钟情的宰相的公子,阴差阳错被当成男子带回了府里。为了这唐小公子,女主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大反派府上做牛做马,为他们套出情报!等一下!她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这反派…貌似不是女儿身啊啊!本文1对1,非Np,结局合。(不喜慎入)
  • 潮头之上,嘉勉其行

    潮头之上,嘉勉其行

    写于建党百年,回顾过往兴衰!
  • 性凡仙

    性凡仙

    世间真有善恶?如果有那为什么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呢?善恶或便是人心一念!凡仙或也是一念之间!
  • 人体装甲

    人体装甲

    新的时代新的军备应势而生:机械太阳聚能炉,反磁场引擎,光束散射炮,光能坦克,取代石油的金韧树油等等,一场场先进军备的较量相继上演。具备高度机动性,大规模杀伤力的人体装甲亦同期诞生,似乎掌握人体装甲开发能力的人便能座拥天下,而装载人体装甲的人便能轻易击败各种军备。
  • 摆脱困境

    摆脱困境

    摆脱困境,写的八虎传奇故事,作者娓娓叙来,如一个评书家一样,讲述了那些红尘男女爱恨情仇,荡气回肠的曲折故事。
  • 爱情,久别重逢

    爱情,久别重逢

    苏木城爱宋悦时,还缩在角落练习歌曲,默默无闻,宋悦被苏木城爱时,还躲在练习室熟悉舞蹈,无人知晓。他爱她时,无所畏惧,所向披靡。她爱他时,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分手时,他看着她决绝的背影,紧握的拳头指甲深深陷入肉里,痛不欲绝。再见,三年后,他是娱乐圈的天王,她亦是天后。她学会化精致的妆容,玩弄起高深的手段,主动地在他心门前来来回回,他沈着脸,心里风起云涌,却假装风轻云淡。爱情,久别重逢。一切似乎大不相同,却又似曾相识。
  • 荒魔古帝

    荒魔古帝

    灵岚大陆,以武为尊,弱者只能被践踏!强者能劈山开石,移山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