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40200000014

第14章 失落的梦(10)

那天下午两点多钟,我们赶到白坟公社。在五个知青代表陪同下,“刘干事”四平八稳领头走进公社书记办公室。习惯了被批被斗的朱书记赶忙站起来让座迎候,我们有些紧张但还是沉住气把“知青办”的“刘干事”介绍给书记。“刘干事”将公文包放桌上,主动伸出右手一个握姿状笑盈盈地说:“书记你好,辛苦啦!”喜得书记急忙伸手相握:“为人民服务!大家都辛苦!”寒暄后落座,“刘干事”给书记送上公函,然后不快不慢的一句句北方话,把函件内容及来意简明扼要地叙述清楚,说完抽起香烟等待书记的应答。

真是“官性”相通,衣妆照人。正宗的河南籍书记和操一口北方话的“刘干事”竟然如此容易地语音融洽,事情很顺利。书记不假思索地说:“知青办”要重新安置这些知青,我们支持,公社照办!”边说边在函件上签字同意办理。我们紧张而担忧的心情一下子兴奋到极点,跟着“刘干事”连声感谢书记对知青安置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握手道别后,去找秘书盖公章办迁移证。

公社秘书谢××,三十来岁,农校毕业生,公社唯一的知识分子。由于我们进城造反不归影响了公社林场的种植任务,他一直对我们很有意见。见今天又来办户口,顿生疑忌,狡黠的眼睛把函件看了两遍,才勉强地给盖上公社公章后领我们去办了迁移证。

已是四点多钟了,我们赶到离公社不远的轿子山煤矿地磅房,等搭乘煤车回安顺。

忽然我们大队抽到公社食堂做饭的林妈的儿子跑来告诉我们:“我妈送开水去会议室听见公社领导开会讲,要追回你们来办的户口迁移证,你们快跑吧!”

犹如一声惊雷临空炸响,我们一下子呆住了!还是“刘干事”临危不惧,望着地磅房前“Y”字形的叉路口问我:“哪条路走安顺近?”我说:“东面经蔡官公社去安顺三十多里,南面过跳灯场公社到安顺也是三十多里!”他又问:“除了运煤车还有其他车吗?”“没有汽车了,两条路上都是煤车少,马车多,我们进城多是走路。”他自言自语道:“只有看天意了!”然后拿出迁移证分散给大家,说:“一人带几张藏在鞋底里,分头跑吧,只要到了安顺城就不怕啦!”于是我们人分两路,向安顺方向奔跑而去。

原来是公社谢秘书的“点水”。他总觉得此事蹊跷,就向朱书记报告,书记不敢怠慢,立即召开会议研究。会上秘书自鸣得意地分析说:“他们来办户口迁移证,我有三个疑点,一是那个刘干事,我去过几次“知青办”未见过此人。二是这么重要的调动安置知青行为,县里应以政府文件行文下达,咋会是一纸公函?三是这个公函函件无编发字号。”

朱书记说查实这问题不难,给县里挂个电话就清楚了。于是电话打到县“知青办”,谁知知青们运气就这么倒霉,竟是龙主任来收拾东西时接听了电话,他说自己已被夺权了,是那些知青们搞的,他不知道这件事。就这样,我们的事情完全露馅。

情况核实后,书记着急了,又是谢秘书乘机大出主意:“我已打电话问了地磅房,他们说那些知青没等到车,分两头跑了,才半个多小时,赶紧派民兵班跑步去追回来!”书记点头同意,但很诧异怎么是分两头走呢?秘书肯定地说:“他们是心虚分头走,上头走蔡官,下头走跳灯场,这有何难,我们也兵分两路追!”

公社武装民兵班接受追夺任务后,正副班长各带一半人,朝着南向着东往两条路追去。

我们由地磅房分手后,刘玉明带着王娅玲、王韵霖往东向蔡官跑,我带着邓天顺、廖国昆朝南向跳灯场跑。

三月的天,寒意扑打在脸上生冷刺痛,半明半阴的天边低垂下灰色雾幕,加重了我们沉闷的心情。跑着跑着,黄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滚下,一颗颗一串串继而汇成汗水流进前胸,淌进后背,衬衣湿了,毛衣润了,心里像小鼓在一阵阵敲打,咚咚咚!又像兔儿钻进去在使劲蹬腿,扑腾!扑腾!这失魂落魄的奔逃是生平第一次。见两个知弟没有跟上来,我放缓脚步边走边等他们。近黄昏了,已没有煤车,只见三三两两的马车在过,那负重的老马蹒跚地拖着腿,沉闷的马蹄声敲击着我们脆弱的心灵。

跑到袁家屯寨子,只见原本冷清的寨子正热闹起来,放牛娃尖声尖气地吆喝着牛群,老大爷赶着慢摇慢摆的鸭子步随其后,收工的人们扛着柴火,背着猪草,抱着娃儿,拎着野菜跟进寨头。一时间,茅草房、石板屋、土墙里的上空升起一缕缕青烟。我们跑进人家户要些水喝后,不敢停顿,相互鼓鼓劲又小跑起来。我估算已跑得十多里路了,还有二十来里,只要一个小时就可以脱离险境了。

不停地紧跟慢跑,迁移证在鞋里梗着脚底,脚痛起来,脚底板火烧火燎的,像针刺刀割,看着两知弟咬牙忍痛一脸汗水的可怜样,我心疼地喊停下歇歇气。

歇下气来,方才看清两边田野里一片片金黄。啊,正是阳春三月,满田满坝的油菜花,昂头吐蕊开放,山风吹来,扑鼻的香,田边地角的蚕豆花紫色白色相间,迎风左摇右摆;大块大块的麦地里,粗壮的麦穗挺直向上。唉!多美的春天,不由令人想起三年前我们上山下乡时的轰轰烈烈,光荣无比,而今,尝尽各种苦难的我们,却在奔逃之路上冷寂无助,悄然无声!这是历史对我们的嘲讽吗?还是命运给我们的折磨?刚想到此,仅仅几分钟时间,只见路后边有七八个人朝我们方向跑来,我惊呼一声“追来了!”三人便一跃而起抬脚就跑,这下可是难逃了!我心乱如麻,头脑混沌,一下想到神话里的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一下子又想到了一首歌里“追兵来了,莫奈何!娘啊,我像小鸟儿回不了窝……”

突然,“站住,跑不了啦!”的阵阵呐喊声把我震住,双腿一软,瘫倒在路坎边。

两军相逢勇者胜。已筋疲力尽且手无寸铁势单力薄的我们三个文弱书生,在训练有素荷枪实弹的武装民兵面前,只得“束手就擒”,毫无办法被他们带回公社大院。

真是放干河底捞鱼-一网打尽。当我们三个被喊进公社会议室问话时,知青办干事刘玉明和两个知妹已站在那里。唉!他们也没有跑脱。彼此看着疲惫不堪的一副俘虏样,心里却十分悲观,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一下子被冷水浇灭了!我们眼里都在喷着怒火,现在的形势是造反派当家,大家根本不把公社和背枪的民兵放在眼里,气的是他们破坏了我们的好事。

谢秘书看去很得意,他慢条斯理地说:“现已査明,你们夺权办户口是非法的,重新安置是借口,快交出迁移证,放你们走!”

“什么非法?法在哪里?夺了权就是革命造反派当家了,我们说的不算,要你们小当权派说的算?我们办户口是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你这是破坏革命!”刘玉明可能是被谢秘书的话激怒了,他提高声音,几乎是吼出了这些话。

我也跟着来了劲:“你们用武装民兵对待知青革命造反派,决没有好下场,快放我们走!”

王娅玲干脆带着其余几个知青喊起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一见这形势,谢秘书的语气软了很多,解释说:“这事我也作不了主,朱书记到区里去了,希望大家别为难我们了,把迁移证交出来,以后正式下个文件来我们照办。”

说完后,僵持了一会,见我们仍无交出的意思,他似乎无可奈何地说:“不客气了。”说完,示意民兵们搜身。乡下的民兵们,根本不怕什么造反派,也不理睬什么革命大好形势,他们唯命是从于自己的上级。

我们一再辩解不听,齐声抗议无用,想要反抗没法,也不能和十多个带着枪的强壮汉子硬拼,只得任凭他们从鞋底搜去那装热不多时的宝贝户口迁移证才算罢休。就这样,我县知青夺权办户口的事,以失败告终。

历史开了太大的玩笑。十年浩劫中,我们这群被愚弄得几乎毁了一生的造反知青,经过深深反思和磨炼,才在知青返城大潮中,通过招工、参军、读书、教书转正等形式回到离别多年的安顺,才算“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简介

黄鹤生,男,贵州省安顺市人,贵州省建筑四公司退休职工。1964年安顺地区二中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到安顺县白坟公社插队劳动。1970年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1972年抽到贵州省机械化土石方公司工作(后改为省建筑四公司),曾担任省建筑四公司四处党支部书记。

湘南往事

张健夫

公元1964年,深秋。一列一列的专列,一艘一艘的专轮穿梭于铁道、港口,风驰电掣地向南、向北、向东、向西……这些现代交通工具载着数以万计的城市男女青年,从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长沙,不分昼夜地驶向广种薄收的湖区,驶向贫瘠荒芜的山区……这是一个“政治卫星”频频迭曝的神奇岁月,这是一个创造“英雄史诗”的伟大时代。

在长沙市东风路的尽头,有一道狭窄而阴暗的小巷。巷堂至多五十米不到,最多三四步宽,铺着碎裂而不规整的石子。巷子的两边堆聚着一些称之为“房子”的构筑物。屋顶大多为大片瓦,因为长年无人理睬而积满了附近铁道上飘来的灰垢,经常散发出一种浓烈的湿臭味。那时的人们没兴趣散步,来往的多是此地的居民,从那衣着肮脏的制服上,从多油垢的脸上那充满疲惫的神色可以判定,这些来去匆匆的男人大多是附近铁路上的工人。这里叫铁路新村。我的外婆据说最合乎那种年代阶级定性的标准,作为“逃亡地主”被赶出了单位,即便她是“辛亥”先贤杨毓麟唯一的女儿。在一个亲戚的安排下她住到了这相对偏僻相对安全的铁路新村。1964年上半年,为了照顾年迈的外婆,我们全家都迁到了这里。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我们三姐弟都属于被城市“清空”的对象。三姐弟都下去了,多病的老外婆怎么办?在母亲的哀求下,上面终于回复了一句话:“可暂留一人。”于是母亲召集大家讨论一个艰难的话题:谁去农村?入夜之后,在一盏昏暗的电灯照明下,阴暗而狭窄的陋屋更显得沉闷,灯泡闪闪烁烁地颤动着,似乎一瞬间就要熄灭似的,空气中散发着一种凄惨的意味,母亲那久久沉吟不语的神态,几乎就像要爆发一场全家生离死别的大哭。她的儿女们都没一个说话,只是不安地注视着母亲。就这样,在母亲和外婆的叹息声中左右为难地商议了一个通宵。正是这个夜晚的决定,我和弟弟纵身投入了汹涌的上山下乡运动洪流。

人生有时像一条湍急的河流,吐着白沫,滚着浪花,鲁莽地向前冲去。也许它会流到平坦的河滩,也许会冲到两壁陡峭的断崖。此刻,我别无选择地进入了我人生的断崖。

当列车沉重地喘着白雾,载着我们在一个无名的小站停下来的时候,我在睡眼中看看车窗外,依然是夜幕重重。天还没有亮。下车的五百多男女青年在带队干部老傅、小徐老师(他们是区政府从各级部门抽调来的干部)的指挥下,就近找了个宽敞一点的坪就地坐下来休息。在这里要坐等两个多钟头到天明,然后再坐五六个小时的汽车,越过双牌大山,才能抵达我们向往的那个“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西瓜芝麻,树上柚子打死人”的地方。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湘南地区的江永县。也许是我们大多年纪小,充满着青春的激情特别容易兴奋,一路上又是飙歌又是表演节目,几乎没有人打瞌睡。年龄最小的俞和平叽里哇啦地讲了一夜的话,到登上汽车的时候,他的喉咙都嘶哑了。我们正处在一个多梦的年龄,那地方是那样的令人产生美的遐思梦想,令人恨不得足登风火轮立即飞到那个极乐仙境去,没人想到这会是一条不归之路。

江永县坐落于湘南边陲,五岭山下,当地俗称骑田岭。五岭山系,余脉纵横,与广西十万大山相接,自南逶迤而来,突地耸立在潇水之畔。江永四面环山,投入峰峦怀抱。相对而言,这里的季节是冬短夏长,风调雨顺时,特别适合绿色植物生长。这里生长的一种“六月白”的稻谷,味美清香,是当地山民唯一骄傲的资本,据说在皇权时代是当地向皇帝老子进贡的唯一的贡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常青的松柏,翠绿的古樟,挺拔的竹枝,它们像一把把张开的绿伞,顺着山势,攀坡过峡,如同绿色的大海涌向远方。山上的草木,经秋霜染过,有的叶子枯黄,万绿丛中,红枫点染,不失为一幅气势雄伟、气象万千、色彩斑斓的油画。据说当年的工农红军在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一分支转移到了这里,准备翻过大山,借道广西北上抗日。关于红军的故事,成了这里山民津津乐道的谈资。

仿佛是一夜之间,近七千城市知青被抛散在这个不足十六万人口县份的各个角落。

湖南的“北大荒知青兵团”来了!

从1964年10月进入江永务农到1971年早春二月“转点”浏阳农村,我经历了整整七年的湘南农村生活,年复一年的雨打风吹将我从羸弱的少年磨炼成骨骼粗壮的青年;永无休止的艰辛劳动又让我的精神从茫然陷入到对人生的绝望。即便是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又经历了生活中那么多酸甜苦辣,但江永的那人那山那水依然清晰地在自己的眼前晃动,我的人生之旅将始终难以逃脱这段青春时期的记忆。

我下放的地方叫周家帮村。

周家帮村,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写意画:小桥流水,一条清澈见底的浅涧穿村而过,浅涧两岸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岸边;开阔处,青砖黑瓦、古朴幽深的清式建筑拔地而起。百多年前从广西洪杨起事时避乱到此地的几对周姓移民夫妻的后代,在这里繁衍生子休生养息。很多年来,这里的山民苗汉杂居,相安无事。围着山庄,巨大的青石叠起了一道高大而坚固的石墙,显示了这里民风的强悍。

知青小组五男七女(分属六、七两个生产队)“驻节”在一座据说是曾为当地苗王所有的二层木制楼房里,山民称之为苗王楼。这座百年老屋,整个布局呈四平八稳的国字形,入院即可见近千平方米的庭院,楼上楼下房间共设二十余间,分别起着堂卧厨厕的作用。

虽然已是日见破败,但映入眼帘的鱼池假山,雕凿精细的走廊,楠木铺就的楼面,无不显露出当年主人的尊贵。

进村的第一天,村里支书便告诉我们,政府会按每个知青50斤谷配给,自己种菜。

配给时间约为一年。一年过去了,自然也就没有了这种无偿的“皇粮”了,生产队分多少粮吃多少粮。当地虽然拥有无穷无尽的山林,但当时并无“开发”一说,山上的树木除按申报批给山民们自用外大多用来作柴火烧了。山民们赖以生存的只有旱地和不多的一点水田。

山清水秀啊,散发的贫穷却令人窒息。

记得1965年我所在的生产队的年尾分红是,每个劳动日(即10分工,我的劳力评分是8分)1角2分,分谷不到一斤。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男知青不缺一天地干一年,非但没有进项,反而还要出钱才能买回分配给自己的口粮。那年我的母亲寄给我20元钱,才得以将自己的口粮领了回来。

刚开始给家里写信,总是挑好的写,免得母亲担忧,到最后自己饿得也没了兴趣写信了,一次给家里写信只写了两个字:我饿!

同类推荐
  •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

    本书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问题”、“鲁迅的思想与作品”、“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阅读记录”、“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问题”四卷,收录了《赋与中国现代新诗》、《郭沫若与巴蜀文化》、《鲁迅旧诗新论》等28篇文章。
  •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

    古典诗词中,情诗最动人。恋爱往事中,入诗的多不堪。能写缠绵动人诗句的未必情深似海,看似轻薄的往往晚令人同情。文姜、息夫人、刘细君、蔡文姬、鱼玄机、朱淑真、仓央嘉措、苏曼殊……由古到今,才子佳人多为“情”为困。爱情在他们的诗中,在他们的生活中,在有关他们的一切往事里。
  • 康桥之恋

    康桥之恋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柳宗元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柳宗元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你要配得上你所得到的爱

    你要配得上你所得到的爱

    有一种爱,默默无声,只是在我们跌倒时,在我们哭泣时,在我们孤单无助时,握住我们的手,拭去我们的眼泪,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有一个人,他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注视,每一个牵手,都饱含着深深的爱意。即使全世界与我们为敌,他也是我们最后的温暖。所以我们要变得更好,配得上所得到的爱。本书是一本关于亲情、爱情的情感美文合集。亲情和爱情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占据我们前半生,一个占据我们后半生。面对这两种感情,我们都会生出不同的感悟,也会走不少弯路。本书用一个个情感小故事讲述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意以及青春年少时蒙眬的爱情,给读者一些启示。
热门推荐
  • 一鹿有你真好

    一鹿有你真好

    亚州人气小鲜肉鹿晗,一心想要恋爱的鹿晗,会展开一场什么样的恋爱呢?
  • 问心识情方知爱

    问心识情方知爱

    身为蝴蝶小妖的她,虽然不解人事,却敢爱敢恨,原本心无旁波一心想要修仙成神的她,自瑶山初见。就注定为他沦陷……。力撞天柱不周山、九仙山夺器…11年的禁锢与封印…为救出师傅她无怨无悔……为驱心中魔魂邪念,雪梅灵依然固执的不肯放弃,然而当冷若寒无法控制心中杀念,当南宫不二跪地祈求。当仙儿以诅咒天下生灵要挟时。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封印。她含着笑意看着雪梅灵“师傅!你命犯桃花,这一世你想逃也逃不掉的。”雪梅灵大囧,却很是无奈,起身抱起古琴—知音“寒儿!……”10年后……冷若寒仰望着天柱‘不周山’“只要能救出师傅,就算给世间带来灾难那有如何。盘古斧、我取定了!”
  • 拯救独生子女

    拯救独生子女

    本书是从独生子女父母的角度来写的,向广大独生子女父母揭示了当代独生子女的诸多个性以及形成这种个性的原因。从独生子女的现状出发,引导父母改变固有的错误教育观念和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有效的教育体系,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从而帮助父母了解独生子女的问题、特点,分享独生子女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以及针对自己的独生子女施以最好的教育,进而让自己的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 我有一个蜃妖分身

    我有一个蜃妖分身

    周源做了一个梦之后,发现自己竟然有了一个蜃(shen)妖分身,发现唯心世界的存在……鬼怪,入邪,妖魔,宗门,一趟精彩的旅程就此开始,世界也慢慢被改变。
  • 夜半有鬼请噤声

    夜半有鬼请噤声

    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见过,但是我的身边的的确确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不是专业的,我只是想试着写我的故事,你觉得害怕就证明你也有同感,是对我的故事的肯定,如果你觉得不好,你可以不看或者给我建议,我只是一个写自己想到的事情的人!上次的书莫名其妙失效了!真纳闷!
  • 我是人间界使

    我是人间界使

    我是人间界使,亦为阴间鬼差。在人间我是一浪荡学子,只按脾性行事,不说打抱不平,却要合我心情。但在阴间,我却可统御鬼兵三千,拥阴府鬼邸千万,是仅次于六大殿主的紫幽鬼王。人说,阴间人界不可逾规,但我,却偏要踏碎这陈规旧矩!因为这是一个末法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大灵觉纪元!这一切都不会再平静下去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洵山少女寻龙之记

    洵山少女寻龙之记

    上古龙族竟遭遇屠杀!长于仙山洵山的凌霄戴着一片捡来的龙鳞开始了对真相的调查。消失的道士好友,突如其来的未婚夫,浴血的竹马……不能修习的身体,梦中的呼唤声,父母的庇护与隐瞒…从小调皮捣蛋闯祸一流的我从未想过自己竟然有保卫和平的机会,神秘英勇的龙族竟会被人当明正大的猎杀,这简直不敢想象,我一定要让人刮目相看,找出真相…
  • 今日之缘

    今日之缘

    天地五运和万物阴阳的相衍相生,是天地自然之界中变化的一种规律,也是自然万物的一个总领之纲,是事物从发展到变化的本能基础,亦是最后从生长到毁灭的根本源泉,其中蕴含了宇宙间无穷无尽的奥妙所在,正所谓一切万物皆有荣枯,一切大数亦有终始一样,以初始事物带动而引发的“化”,来获得最终可以极尽并资生的“变”,两者之间往复循环,生灭不息,而这中间所走过的路程便可以将其称之为“道”......
  • 第二大陆远征

    第二大陆远征

    五城十六国,赤地千里,皑皑白骨;旧城依在!不见西南马回;官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