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47700000012

第12章 肥胖传染病--镜像自我(1)

还记得前些年大家一起疯狂抢盐的时候吗?本来很多人是不相信吃盐能防辐射的,可是不知怎么的,去完超市回家后,自己也跟着买了一大堆盐。

不传染的东西太少了

2012年7月,英国的《每日邮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交了胖朋友,你也会变胖。

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交了比自己还胖的朋友的人,他们也会更容易发胖。相反,那些交了比自己还瘦的朋友的人,要么会慢慢瘦下来,要么会胖得特别慢。

这项研究主要是想知道肥胖似乎也"扎堆儿"的原因:到底是因为朋友间会影响彼此的行为习惯,还是青少年更愿意跟自己相似的人聚在一起。

研究者共对近两千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对于一个体重超标的学生,如果他交了一个瘦的朋友,那他日后瘦下来的可能性达到百分之四十;如果他交一个身材与他差不多的朋友,能够瘦下来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十五。

报道还指出,交朋友估计得选一选了,因为你的肥胖似乎与你的朋友圈脱离不了关系。不过,谁又会真的因为这个原因跟朋友翻脸呢?

另外,你可能知道口音会传染。我们大学宿舍一共六个人,有一个东北人,等我们毕业的时候,另外五个人都是一口东北腔调了,所以口音是会传染的。

行为也会传染。讲课非常无聊又严厉的老师,可能会禁止学生上课打哈欠,因为有一个人打哈欠,满堂就都会打起哈欠来。

情绪也会传染。有个段子是这样的:"今天课堂上,老师说了一句话,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一时走神没听到,于是问笑得前俯后仰的同学:"怎么了?怎么了?老师说了什么这么好笑啊?"前面同学回过头,一边笑得岔气,一边断断续续地跟我说:"我也不知道!""

同样,习惯肯定会传染。美国科学家对三千多名三年级学生(八岁)的父母的吸烟情况做了基本数据调查,再等这些儿童长到十八岁时对这些家庭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八岁之前,戒烟的家庭与吸烟的家庭相比,儿童长大后成为烟民的机会要小百分之三十九。在吸烟家庭中,假如父母中的一方在孩子八岁左右戒烟,孩子变成烟民的机会则减少百分之二十五。

如果习惯会传染,那么肥胖、亚健康、失眠的传染就有了科学解释;如果行为也传染,那么失控、怯场、拖延、口吃等传染也有了合理解释;如果情绪也传染,那么抑郁、暴躁、乐观等的传染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相貌也会传染,夫妻相说的就是多年生活在一起的夫妻俩,会长得越来越像。

一切都会传染,那有什么事情是不传染的吗?有的。物理性的身体特征不会传染,比如断肢不会传染,心脏病不会传染,头发的颜色不会传染(不是染头发,而是基因决定的头发颜色)。但是不会传染的,也就仅限于此了,仿佛不会传染的东西太少了。

这些都是个人性传染,社会性传染就更有意思了。

还记得前些年大家一起疯狂抢盐的时候吗?本来很多人是不相信吃盐能防辐射的,可是不知怎么的,去完超市回家后,自己也跟着买了一大堆盐。

犯罪行为的传染性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罪犯抢了一家日本人开的商店,被警察抓住的时候破口大骂:"你这个汉奸,我在爱国!"社会性行为的传染说明,我们看似独立的、自我的一部分,其实是由环境组成的。环境进入我们的大脑,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并且不受我们的监控。

为了区别流行性感冒一样的传染,我们不如把这种传染叫作"社会性传染"。

社会脑:吸毒为何横行港台演艺圈

2006年年底,台湾艺人萧淑慎被查出吸食可卡因和K他命,成了台湾演艺圈吸毒状况最严重的艺人。明星吸毒在演艺圈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圈子里有多名艺人都曾因吸毒、藏毒被检控,有的还因吸毒毁了多年来树立的"好好先生""清纯玉女"形象。2007年6月,她在台北看守所进行为期四十九天的强制戒毒。但同年11月,在一次生日聚会上她被查获再一次吸毒,被捕时身形暴瘦,眼睛凹陷,一米六八的个子,体重却只有四十公斤。两次吸毒,萧淑慎被判刑七个月,缓刑四年。

我想萧淑慎第一次吸毒,可能和有的人第一次抽烟、喝酒一样,感受到的不是快感,而是痛苦,毕竟这些东西对身体的伤害都很大,需要很大的自控力才能忍受那种痛苦并坚持吸下去。这个让她忍住痛苦抽第二口的自控力到底来自哪里?我想是来自她的"社会脑",因为大家都在吸,所以她自然而然就能控制自己的痛苦感,吸下去,第二口、第三口,直到上瘾。

植物界中里有一种丛生效应,一株植物其实是很难生长的,往往长势很弱,没有生机,只有和一丛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才能郁郁葱葱。用到交际心理学上,把一个小圈子里互相影响的现象就叫丛生现象,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比如链状效应(你影响我,我影响你,然后你又影响我,我又影响你)、关系场效应(一加一可以大于二,也可以小于二)、泡菜效应(一堆蔬菜被腌泡之后,发现白菜已经不是白菜味、油菜也不是油菜味了)等等,不过说的都是一回事儿。在一个圈子里,没人能够置身于外,"出于污泥而不染"有时候只是个美好的理想。

社会性传染在一个环境或圈子里进行。吸毒在整个港台演艺圈传播,肥胖会在家人(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死党、普通朋友(同事、老板、宿舍舍友、同学)之间传播,成绩差会在一个教室的后排传播……传播的力度如何呢?那就看你和那个人或那群人的亲密程度了。家人、死党、普通朋友,整个社会的传染力度依次降低。乞丐一定不妒忌百万富翁,但肯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因为百万富翁根本不是他的社会脑的一部分。

为什么行为、习惯、自控力都会传染呢?原来,这是社会性动物形成自己行为习惯的方式,就是把周围动物的行为习惯看成自己的,越亲密就越是自己的。这就像说,社会性动物大脑里住着很多个动物,它们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朋友、伙伴,而这些综合起来,就叫作"我"。

小时候,大家经常会做游戏,一群人围成一圈,做什么游戏都没关系,反正只要围成一圈就会很高兴,因为这时候你的社会脑是满的,坐在这个圈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你。成年人厌食可能是因为情绪脑、神经链和反意志力的作用,但是小孩子厌食的原因最多只可能是:坐在一起吃饭的家人太少--当社会脑的"我"都没有参与进食,他就吃不进去。

而努力的行为也会传染,所以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比如戒酒俱乐部、戒烟俱乐部等,这有助于大家一起成功;在学校里学习永远比自学要高效得多;坚定的无神论者进入教堂,听着钟声,看着大家祷告,就会开始动摇,因为挤进社会脑的信徒多了,就逐渐改变了他。

由于社会脑的"我"由周围的人组成,所以,社会性动物就会特别讨厌变化。离婚了,老婆离开了,无论之前多么讨厌她,如今也会心情低落,因为你的一部分也跟着她离开了;家人死亡,你也死亡了一部分;搬家了,你那依靠环境产生的安全感也跟着不见了;换工作了,旧时的自己也随着旧同事的消失跟着不见了……

《千与千寻》里有一个"无脸男",他没有自我,遇到千寻他就很善良;走进澡堂,他就开始邪恶。当我们把社会脑剥离出来,就和无脸男是一样的,没有自我,因为周围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特征的总和,才能形成"我"。

由于社会脑的存在,被害者成为施害者。受害的时间较短,会引起痛恨和恐惧;时间较长,又是自己社会脑里最重要的人所为,就会引起效仿。所以那些最痛恨自己父亲的儿子,长大后却会越来越像父亲,如果父亲吸毒,他很可能吸毒;如果父亲施暴,他很可能也会施暴。因为父亲的形象存在于他的社会脑中,根深蒂固,这是社会脑战胜情绪脑的一个典型模式。

从进化的角度讲,社会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它不经过意识,让我们直接去学习社会的惯例,不需要意识的努力,个体就可以融入群体,这有助于意识去学习那些可以在群体中脱颖而出的技能。毕竟,在社会性群体中,遵守公共规范是自然选择的方向。

不过不受意识控制,也有很讨厌的地方,就是意识总是落后。比如你新加入一个环境,大家都吸烟,你自己也开始吸烟。你跟自己解释说:我要合群。这仿佛是你自己意识的结果,但实际上,在你做出这个自由意志和解释之前,已经被周围吸烟的人决定了你要吸烟的事实。

社会反馈:您的开机速度打败了全国百分之五十九的电脑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

--俞敏洪

社会脑不是人类所独有的,但在研究社会脑的时候,为了方便与独行性动物比较,我们把人称之为社会性动物。

独行性动物包括老虎、猎豹、熊等;社会性动物包括狮子、斑马、狼等。独行性动物眼里的世界包括:食物、威胁、子女、自然环境;社会性动物眼里的世界包括:食物、威胁、子女、配偶、自然环境、没有血缘关系的伙伴(通力合作、分配收益)、规则(谁负什么责任,谁拿多少食物)、族长(执行规则)。

独行的动物没有社会概念,不需要被认可、不在意被鄙视,没有存在感。一切活动的东西在它们眼里,不是食物就是威胁,所以它们嗜杀、富于攻击性。

社会性动物不仅吸收外来形象用以产生"我",还通过社会脑存在的形象对自己的态度来定义"我"是谁,确定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位置。社会脑不知道自己是谁,只能通过和周围人的关系来确定自己是什么,比如:"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是兄弟姐妹的一员+是……"我们是一系列关系的集合,其他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一部分。

人的存在感取决于周围人(社会脑内的人)怎么看待他。社会给我们的评价,比如家人的鼓励、好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同学们羡慕的眼光等,携带的能量都很大。能量大小和该人与我们的亲疏远近有直接关系,纽约州长怎么看我,我可能不太在乎;但是,我的同学怎么看我、我的同事怎么看我、我的爸妈怎么看我,这些加起来的总和就是社会脑对自己的评价,也是自尊自爱的前提。

人必须让自己觉得比群体中一半的人都要优秀,才能保持健康的社会脑。如果做不到,就会象征性地自杀。每天开机后,360开机软件都告诉我:你的电脑打败了全国百分之多少的电脑。如果这个数量高于七十,我个人就会不去清理电脑,因为我比较愉悦,而当它降到五十九甚至四十九的时候,我就开始不舒服了。360软件报告的数字精确吗?反正我的理智是不相信的,但是仍然愿意接受它的结论,而且它提供的数字,确实会让我产生良好、一般或沮丧的感觉。不知道你对社会阶梯上的安全感位置定义是多少呢?

当人无法接受现实,彻底崩溃和绝望之后,就会变成多重人格。多重人格有两个形式:1.留下自己继续受罪,但派另一个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2.留下自己完全忘记伤害,分裂出一个人格来承受痛苦。

我接触过一个案例,来自一个二十九岁的男人。他说自己是北京人,也说着一口的流利北京话。他说他叫P,父母双亡,死于十年前的六月,他记得那年雨水特别多。我问他身份证上为什么写着籍贯河南,名字是M?他说,他的身份证丢了,那是他假借的一个身份。

M是谁呢?M一家有四口人,父亲是一直受村民们尊重的人物,但无缘无故地消失了。农村的道德观很扭曲,父亲的消失让他们家在村子里无法立足。母亲很悲哀,总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如同祥林嫂;他有个妹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且没钱医治。在大学期间,家里没有给过他任何生活费,于是他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每顿饭都是两个馒头加食堂的免费咸菜,在大学时,他也基本不和人交往。于是,他崩溃了。他给自己编造了另外一个身份--P。

M化身为P的行为,从某方面来说是为了获得社会的尊重。此外,还基于一种叫作"温情效应"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公开场合尽量多做正确的事情,在私下里怎么样都没关系。温情效应可不是虚伪政客作秀的专利,人都是这样的,我们愿意让周围的人觉得我们无私,以保持正面形象。这是社会脑的本能,所以人人都有点儿伪君子的意思。

一旦离开群体,人就会类似于独行性动物,在缺少朋友和家人时,会孤独痛苦,甚至失控。比如喝酒、吸毒,这都相当于象征性的自杀,此时社会脑太虚弱了,不再起作用了。

拿单亲家庭的独子来说,通常他们的心理不健康。因为社会性的小动物眼里的同类应该有:父母、兄弟姐妹、族长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伙伴,社会脑里至少有四个人。但如果只有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那么,这个母亲就必须变成四个人,她同时还是兄弟姐妹、族长和非亲缘伙伴,这就造成单亲孩子在尊重母亲之余,会觉得母亲是竞争对手(兄弟姐妹)、反叛的指向(我要取代族长)、变态的恋母情结(比如会有和母亲发生关系的冲动,因为她的一个角色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伙伴)。要弥补这样的缺憾,在正常的独生子女的家庭中,最好养一只宠物,或者收藏特别喜欢的玩具,来代替兄弟姐妹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伙伴。

宗教很有意思,对自控力影响很大。如果你信教,至于信哪个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信的那个神会住进你的社会脑里,成为你的一部分。

智障儿童每天都乐呵呵的,因为他们真的很幸福。压力来自社会,他们没有社会脑,吃饱了喝足了,就不再需要别的了,当然会很高兴了。对于正常人来说,多接触大自然就会让人暂时抛弃社会脑,远离压力。所以,如果你觉得累了,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散散步,看看绿叶、享受一下阳光,那会真的很放松。

喜欢和爱的本质区别:你吃花生,我流哈喇子

现在做个实验,先盯住奥巴马这张照片三十秒钟。

看完了没?有没有感觉高兴起来了呢?如果有的话,你的镜像自我已经感受到了奥巴马的快乐。其实我们看每张人脸,都像在照镜子,看到的不是奥巴马,是照在镜子里的自己的脸。如果镜子里的自己高兴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

人以及社会性动物,都有社会脑,社会脑不是由大脑里一个专门的区域来负责,而是由一种专门的细胞,叫作镜像神经元。这个名字很明显就传达了它的作用,映照别人都在做什么。

镜像神经元可以感受到别人的行为。当猴子看到另一只猴子做某个动作时,比如把一颗花生放进自己的嘴里,这只猴子的镜像神经元就会被激活。镜像神经元就像一面镜子,会在观察者的大脑里复制别人的动作和目的,就像自己在吃东西一样,它会分泌唾液。

同类推荐
  • 思维的革命

    思维的革命

    本书介绍了创新思维的实质和功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创新思维研究的时代缺憾、中国人创新思维启动缓慢的现实成因等内容。
  • 背着智慧闯天下

    背着智慧闯天下

    本书是一本人生处世经典,以一种令人惊异的智慧态度,深刻地描述了人生处世经验,提供了战胜艰险、困顿与迷茫的种种神机妙策。
  • 决定成败的习惯与细节

    决定成败的习惯与细节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繁杂的工作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为人所忽略的习性——习惯,这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平坦与坎坷,失败与成功,乐观与悲观,失意与得意的关键之处。现在,习惯与细节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行动,没有好习惯与好细节,很难成功;有了坏习惯而又不注重细节,是绝对不能成功。习惯是由一个人行为的累积而成定型,它决定人的性格,进而成为决定人生的重要因素,而细节正是习惯所培养成的。杰出的企业家之所以杰出,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平凡人所不具备的许多好的习惯和好细节。
  • 20岁的定位30岁的地位

    20岁的定位30岁的地位

    《20岁的定位30岁的地位》从年轻人的现状出发,针对年轻人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目标过程当中存在的疑惑和迷茫,提出相应的观点和见解,给在为自己前途和人生奋斗拼搏的年轻人以指引和提携。通过《20岁的定位,30岁的地位》,能够开启年轻人的智慧,扩展他们的眼界,在人生路上尽早实现自己的梦想。
  • 优雅是女人最漂亮的外衣

    优雅是女人最漂亮的外衣

    一本书让女人完美蜕变,增强自信,由内而外释放最强魅力!新时代品位气质女神养成圣经,成熟女性必读的魅力修炼手册。优雅是得体而精致的外表,优雅是丰富而强大的内心;优雅是女人一生的金资本,优雅是女人最美丽的姿态。优雅是女人的专属权利,女人不仅要有追求优雅的梦想,更要有展示优雅的能力和智慧。懂得用精致的气质呈现自身魅力的女人才不辜负上天赐予的美。
热门推荐
  • 人生经验全知道

    人生经验全知道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几步往往是最让我们困惑不解的。因此,我们需要在人生的紧要处得到些许关心和点拨。这些由岁月沉淀下来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就是我们在关键时期的“兴奋剂”和“清醒剂”,促使我们在激流勇进的同时保持一份应有的睿智和清醒。本书针对人们从成长迈向成熟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总结了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职业发展、成功励志等方面必须懂得的人生经验,内容广泛,实用性强,可帮助读者规划人生和职业发展、掌握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的技巧,搭建好属于自己的舞台,更快、更好地迈向成功。
  • 国士无双之鬼道迷途

    国士无双之鬼道迷途

    打不过就跑,活着就有希望,看木烈如何肆意鬼道。这里有人,有鬼。人心比鬼还恐怖,鬼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鬼道契约,神叫人活,人不得不活,神叫人死,人不得好死。嘘,请静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灵圣域

    星灵圣域

    世界那么大,何处才是栖息之地,也许经过无数的坎坷、挫折,才会长大,才会理解这个存在的难处,也许才会懂得生存之根本!吾,在此起誓:愿以毕生的精力去改变这不合理之处,去实现普通人所希望的愿望!神灵,汝既创造了他们,为何要弃他们于这荒芜之地、断其后路?假若你不在这世间,吾为何存于世?还不如都死去吧!!
  • EXO牛桃不愿爱你

    EXO牛桃不愿爱你

    牛桃/强强/副cp兴鹿/HEEXO牛桃王道,望大家喜欢
  • 我一定会好好的走下去

    我一定会好好的走下去

    羞答答的回忆。每个人都在慢慢变老,哪天突然转身看着过去留下来的物品和言语,都会有一种当初好傻的感觉,有种不是你的错觉,这也许就是青春,就是那种羞答答的回忆
  • 卿晟时光,大神在隔壁

    卿晟时光,大神在隔壁

    “他们说我开挂。”“没事明天黑了他们电脑……”“他们说我耍赖”“等会帮你打他们?……”全息游戏,坑很多。轻松打怪,有钱更牛逼,全民平等,一切等你探索。“……”尼玛什么平等!那对撒狗粮的,你们站住!(甜文轻松亲妈在此,一对一,前期男主有毛病……)
  • 嗜血残莲

    嗜血残莲

    【已完结】她是瑶池里的一朵白莲,容貌姣好,活得自由而潇洒。他是九重天上的太子,高贵而冷漠。无意的偷听让他们有了交集,也让她就此跌入他深邃的眼眸,无法自拔……五百年的约定,四百八十年的等待。拒婚?寻爱?一场痴恋最终化为绝望。这生生世世的纠缠,或许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 水月传

    水月传

    水月大陆上,修仙正道昌盛,修仙终究是凡人,总有一幕幕悲欢离合,人生如歌,歌唱者多不是自己,一生中颠簸,无不是为守护心中重要之人,至爱之人。新人新书,求大大们支持!
  • 葬鬼浮

    葬鬼浮

    那一夜,夜雨倾盆,死人睁眼,活人消失....那一夜目睹了这一幕的他从此走向了另一种人生,一种为死人办差的生活。那一夜他叫丁三.....丁三的故事也从那一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