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600000005

第5章 不执著:活在当下,享受自由生命

)第一节 知足常乐,宁静淡泊以致远

弘一法师的被面,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还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弘一法师总是说,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可以使用。事能知足心常惬,弘一法师正是以他的那颗容易满足的心,获得了常人难以获得的坦然和宁静。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就如同宇宙中的黑洞一般,是无法填满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大钞,他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岁月中,他没能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把青春都荒废在低头看路上了。

人有了贪欲就永远都不会满足,当然也就无从获得快乐,要想真正地享受人生的乐趣,我们就应该做到知足常乐。因为知足是根,常乐是果,知足弥深,常乐的果才会丰硕而甜美。只有知足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开心、快乐。

有一张名字叫作《知足常乐》的画,上面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骑高头大马的人昂首走在前面,一个骑毛驴的人悠闲地走在中间,走在后面的是满头大汗推着小木车的老汉。上面还有这么几行诗:世人纷纷说不平,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到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知足之人可以从纷纭世事中解放出来,独享个人妙趣融融的空间,对内发现自己内心的快乐因素,对外发现人间真爱与秀美自然,把烦恼与压力抛到九霄云外。知足常乐,对事,坦然面对,欣然接受;对情,琴瑟和鸣,相濡以沫;对物,能透过下里巴人的作品,品出阳春白雪的高雅。做到知足常乐,待人处世中便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知足常乐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可谓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着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更多的时候,知足常乐融合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知足常乐,是一种人性的本真,正如在孩童时代,我们会为拥有自己梦想得到的东西而喜上眉梢、笑逐颜开。无论行至何方、所处何位,知足常乐永远都是我们应该奉行的人生准则。

心灵悟语

知足可以让我们对内发现自己心底的快乐因素,对外发现人间真爱与秀美自然。

)第二节 得失相依,欲取之应先予之

弘一法师在谈到善恶果报时,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事,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这个人以前做过很多好事,也帮助过别人。因此,若想得到好的果报,必须先有所付出。这正如农夫种地,想有好的收成却不先辛勤种地,愿望自然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若想事情有好的结果,就应该先付出,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名杰出人士,但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天才或废物,天才也需要后天的磨练,所有的才能都是辛苦付出换来的,只有肯付出,才可以换来累累硕果。

有一个商人遇到难处,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去请教智尚禅师。

禅师说:“后面禅院有一口压水井,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地跑来,说:“那是一口枯井,压不出水。”

禅师说:“那你就到山下给我买一桶水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拎回半桶水呢?”

商人红了脸解释:“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拎水实在不容易。”

“可是我需要的是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半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难处的办法了。”他带商人来到压水井旁边,说:“你把半桶水倒进去。”商人非常疑惑,犹豫着。

“倒进去!”禅师命令道。

商人将半桶水倒进压水井里,禅师让他压水。商人压水,可是只听到那喷口呼呼作响,但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井吞进去了。商人恍然大悟,又拎起另外的半桶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清澈的水果然喷涌而出。

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想得到而不想付出,但实际上,世界上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当你需要别人帮忙时,或者说需要别人在未来帮你忙时,你也应该给予别人帮助,这才真正地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

有人和上帝谈论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屋里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一脸的绝望。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把可以伸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他们没法把汤送到自己嘴里,他们看上去是那样的悲哀。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在快乐地歌唱。

“我不懂,”这个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他们快乐,而另一个房间的人们却很悲哀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天堂里的人懂得喂别人。”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其实很简单:生活在天堂的人知道“欲取先予”,而生活在地狱的人只懂得“各取所需”。助人才能助己,生存就是生活,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合作的人就等于把自己送进了地狱。

心灵悟语

我们若想事情有好的结果,就应该先付出,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第三节 贪欲如海,酒色财气终归土

从前,在普陀山下有个樵夫,世代以打柴为生,他整日早出晚归,但家中仍然常常揭不开锅。于是他老婆天天在佛前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让他们脱离苦海。

有一天,樵夫在大树底下挖出了一个金罗汉,转眼间他就成了个大富翁!于是他买房置地,宴请宾朋,一时间好不热闹。

按理说,樵夫总算知道了荣华富贵的滋味,应该非常满足了。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就又犯起愁来,吃睡不香,坐卧不安。他的老婆看在眼里,不禁上前劝道:“现在吃穿不缺,又有良田美宅,就是贼偷,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你为什么还发愁?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地呵斥道:“你这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怕人偷只不过是小事,关键是十八个金罗汉我才得到了其中一个,那十七个我还不知道埋在哪里呢,我怎么能安心?”结果这个樵夫得到金罗汉后仍旧整日愁眉不展,落得疾病缠身。

说到底,这位拥有金子的暴富樵夫,精神上还是一个乞丐。哪个乞丐都不是天生的,贪婪也并非是遗传所致,它是个人在后天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行为。贪婪的人没有满足的时候,越试图获得满足,胃口就越大。不控制好贪欲,终会导致欲火焚身。

有个富商碰见了一个乞丐,那个乞丐对他说:“你我是以前的旧相识,能给我一些钱吗?”那个富商仔细看了看那个人说:“我认出你了,你家里不是挺富裕的吗?怎么沦落到这种地步?”

那个乞丐说:“唉!去年一场大火将我的全部财产都夺去了。”

富商问道:“你为什么要当乞丐?”

乞丐说:“为了要钱来买酒呀!”

“那你为什么要喝酒呢?”

“喝了酒,才有勇气乞讨呀!”

富商脑中轰然一声,似乎看见了愚痴人间的愚痴众生。

他感叹道:“世人谁不是这样愚痴一生呢?为了酒、色、财、气耗尽了一生,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这又何必呢?”

然后他去拜访智封禅师,请示道:“我的未来会怎样呢?”

智封禅师笑着说:“太阳从西边升起,照在树上没有一点儿影子!”

“太阳怎么会从西边升起,照在树上又怎么会没有影子呢?”

智封禅师笑而不语。

人的未来如同太阳西升,是没影子的事。贪欲如海水,越喝越渴,越渴越喝,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便成了贪婪。为什么要贪得无厌?生活本来就太辛苦,烦恼、顾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这些,只能苦上加苦,如同一个疯狂旋转的陀螺。

贪婪的人每天都生活在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的算计中,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走极端。而贪婪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是无法知道贪婪的结果的,因为贪欲早已迷惑了他的心、遮住了他的眼,他不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停下来,他就像一只转磨的驴,只顾一个劲地往前走。

贪欲是魔鬼免费赠送的一剂穿肠毒药,谁能免疫?饮鸩不能止渴,快快从这乌烟瘴气的泥潭中脱身吧。只有祛除贪欲,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人间才能充满和谐与公义。

心灵悟语

贪婪的人没有满足的时候,越试图满足,胃口就越大。不控制好贪欲,终会欲火焚身。

)第四节 抛却虚荣,嚼破虚名无滋味

弘一大师从不是一个看重虚名的人,即使在以李叔同扬名天下、而后作为法师再度出名的情况之下,他也依旧对“法师”、“老法师”、“大师”等诸如此类的名目十分反感,总是要求别人在写书或称呼他时除掉那些称呼。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的,不应该沽名钓誉,因为虚名只会让我们骄傲自满,而学问则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有真才实学的人是用不着以所谓的“虚名”来证明自己的学问或者是优秀之处的。放眼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名人、伟人,他们大都是对虚名抱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的。

恩格斯一直都极其反感别人称他为“导师”,他在给普列汉诺夫的复信中,第一句话便是:“请您不要称我为导师,我的名字叫恩格斯。”

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金质奖章给孩子当作玩具,并且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虚名者,有名无实,“或要其名而不要其实之谓也”。然而,总是有很多的人对此贪恋不已。比如,已经是财大气粗的老板、总裁,却偏要花钱买个教授、研究员的头衔;已经官至县长、市长,却还一心求一个硕士、博士文凭……

其实,虚名是祸。宋襄公为虚名而祸国,西太后为虚名而殃民;一些人为虚名滥建项目,使得数亿、数十亿资金付诸东流;一些人为虚名投机钻营,损人利己……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人们鄙视虚名,视虚名为国之敌、人之敌、己之敌,无论先贤今圣,无一不告诫世人不要贪图虚名。

在中国学术史上鼎鼎有名的钱锺书先生拥有实学而非浪得虚名,他对待虚名的态度较之其他排斥虚名的伟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现代青年来说,钱锺书无疑是一个谜一样神秘而富于魅力的人物。钱锺书的照相机式的记忆力,淹贯中西古今的博学,滔滔不绝的口才,誉满海内外。

有外国记者如是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锺书”,简直把他看作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一些人不远万里,从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地来“朝圣”,然而,钱先生却常常闭门谢客,避之唯恐不及。曾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给钱锺书打电话说想拜见他,钱锺书在锺电话中回答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他越是避客,便越是有人想见他。于是,他或是客客气气地辞谢,或是称病推托,或是毫不客气地拒绝。记者们偶尔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直闯上门,他便或是立在门口,小谈片刻,时刻作出“送客”的姿态;或放进客人,又缄口不言,绝不谈自己,更不透露自己的生活、创作情况,常常让记者们空手而返,很难有什么收获。

名人对待虚名的态度不禁让我们想到人们对煤的赞言:“煤,从不披上华丽的外衣,称它黑子,它毫不介意;赞它乌金,也不沾沾自喜。为了把光和热能贡献给人类,心甘情愿地化为灰烬、尘泥。”做人也应该像煤一样,正如郑板桥先生词云:“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多风雨几晴和,愁风愁雨愁不尽,总是南柯。”一个人的一生太短暂了,而要去做的实事又那么多,何必机关算尽为虚名而累呢?

心灵悟语

有真才实学的人是用不着以所谓的“虚名”来证明自己的学问或者是优秀之处的。

)第五节 舍弃名利,霁月光风应得失

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来。若想摆脱,首先要舍弃名利。

名利这只拦路之虎,它美丽耀眼的毛发确实诱人,当你骑上去的时候,感觉轻捷舒畅、飘飘欲仙,可你没办法使它停下脚步,它会将你摔下万丈深渊。

庄子在《徐无鬼》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大意是说,追求钱财的人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贪心者永不满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还不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便借之扩大自己的权势。

很多人都在攀爬财利这块绝壁,好像自己都有免疫力似的。怎样才能突破这虚名浮利的大关呢?

洞山禅师即将离开人世,消息传出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洞山禅师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败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院子里一片沉静。

忽然,一个上山不久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向小和尚投去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和尚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和尚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却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什,就此离去。

有多少人为了名利而追逐一生,世上能做到舍弃名利的人又有几个呢?烦恼和羁绊都是由于自己的不能舍弃或是看得太重而引起的,尤其是名利二字,人人都离不开,谁能完全撇开这两个字去为人处事呢?人生于世,君子圣贤雅士也好,小人俗人凡人也好,谁也不能无所谓的舍弃。俗人爱财,君子就不需要么?圣贤若是没了一日三餐,也要去赚钱糊口。只是圣贤并不执著于此,而是懂得舍弃,做到了俗世的淡泊。

有些人可能贪婪于名利,不顾其他;有些人于名利则很淡漠,名利之外还有更高雅的追求。于名利,君子可取之有道,小人则可能不择手段。所以求名利者未必就不淡泊,要看将名利置于人生的何种位置,名利之外还有什么,更要看用什么方法手段去求取名利。名利远去时能淡然处之,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有所收获当然也快乐。既不想贪婪于名利,也不须刻意地强求淡泊,任其自然便罢。

与世俗之人“讨名”、“买名”相反,真正的“名人”却是“逃名”的,他们往往都视浮名为粪土,并且弃之如敝屣。德国哲学家康德非常厌恶沽名钓誉的行径,他幽默地说:“伟人只有在远处才发光,即使是王子或国王,也常会在自己的仆人面前大失颜面。”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淡泊的心境,世界的角落才又多了几丝温暖,几分快乐;也许正是少了几分对名利的追逐,世界的角落才又多了几分自在,几般快慰。

心灵悟语

有些人贪婪于名利,不顾其他;有些人淡漠于名利,名利之外还有更高雅的追求。

)第六节 悯物悲天,世间万物皆自由

1924年,兵荒马乱的时代,弘一法师搭褡于宁波七塔寺。他的挚友夏尊邀他到白马湖小住,他所带的铺盖只是一床破席,衲衣为枕;洗脸的毛巾虽破旧但洁白。夏先生要替他换掉这些所携之物,弘一法师婉言坚拒。

他淡然地说:“还可以用,好好的,不需换了。”

夏先生带来的饭菜咸了些,弘一法师微笑着说:“这样蛮好的,咸有咸的滋味嘛!”

夏先生说:“你在这里安心住好了,每天我会差人送饭来的。”

“不必了,出家人化缘是本分。”弘一法师还是婉拒。

“那么,下雨天就让人送饭来吧!”夏先生还是请求说。

“不用了,我到你家去好了,下雨天也不要紧,我有木屐,可走潮地,这可是我的法宝呢!”

后来,夏尊先生说到弘一法师,总是赞叹不已:“在他心目中,凡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看成是宝,很是珍惜。小旅店、大统舱、破席子、旧毛巾,白菜也好,萝卜也好,走路也好,木屐也好,他都觉得好得不得了。人家说,这太苦了,他却说这是一种享受,是真正的享乐!”

弘一法师的前半生在俗,一身正气凛然,生命可谓灿烂辉煌。他自号“二一老人”以自谦自勉,这“二一”取意古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以及吴梅村的诗句“一钱不值何消说”。他的后半生出家为僧,修行境界清疏阔达,看破红尘,放下万缘,六根清净,甘守枯寂,过着一种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

弘一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懂得并且做到了悯物的人,他对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珍惜至极,并且时刻怀有着一种博大的悲天悯物的情怀。悯物的本质一方面是珍惜,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自由的一种尊重。万事万物在大自然界原本都是应该享有自由的,这与佛教中的“放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佛法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是拥有生命的,所谓大千世界,一花一草皆有佛性,大自然原本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一草一木皆为生命。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彼此的因缘际会中生生不息地存在着,存在即为合理,即使我们人类成为自然界的最高生命体,但我们依然不能去主宰大自然,因为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也要依赖大自然而生存。

佛说一切事物都是有其佛性的,这便将所有的事物都放在了一个平等的台阶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本着一颗悲悯之心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而悲悯的前提便是平等,也就是同情。何为同情?顾名思义,同情即是同样的感情,只有当我们将自身与其他事物放在了同一高度,我们才能感他物之所感、痛他物之所痛,才能拥有与其他事物一样的感情。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生命的事物就不值得去悲悯和珍惜,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以外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他如何对待生命本身。因此,悯物之心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去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

长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我们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我们原本就是与周围的事物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对它们进行关怀,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

心灵悟语

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理解和顿悟。

)第七节 无欲则刚,人到无求品自高

弘一大师生平不求虚名,别人写文章赞扬他的师德,他却对此进行斥责。而且弘一大师一生都不曾贪蓄财物,他人供养的众多钱财,大师都用在了弘扬佛法或救济灾难方面。大师一生都没有剃度弟子,而全国僧众多钦服他的教化;大师一生中也不曾任寺中住持、监院等职,而全国寺院多蒙其护法。综观弘一大师的一生,他不求名利恭敬,却令无数人获得了莫大的裨益。

“无欲则刚”,这是弘一大师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一警句可以作为我们立身行事的指南。意思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清洁、不染尘泥。一个人倘若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满溢着各种各样的人世知识,哪还有继续追求的可能。因此,一个人要想使自己能够吸纳更多的智慧,必须先放下一切,使自己真正空起来,才能拥有无止境追求的可能。

宋朝的雪窦禅师喜欢云游四方访学,这天,禅师在淮水旁遇到了曾会学士。

曾会问到:“禅师,您要到哪里去?”

雪窦禅师回答说:“不一定,也许去往钱塘,也许会到天台那里去看看。”

曾会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和我交情甚笃,我给您写封介绍信,您带去交给他,他一定会好好招待您的。”

于是雪窦禅师来到了灵隐寺,但他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而是潜身于普通僧众之中过了三年。

三年后,曾会奉令出使浙江,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告诉他说并不知道这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到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雪窦禅师。曾会不解地问:“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呢?是我为您写的介绍信丢了吗?”

雪窦禅师微笑着回答道:“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有,所以我不会做您的邮差的!”说完拿出介绍信,原封不动地交给曾会,两人相视而笑。

曾会随即将雪窦引荐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

后来,苏州翠峰寺缺少住持,珊禅师就推荐雪窦禅师去任职。在那里,雪窦终成一代名僧。

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清空了心灵,才能拥有让生命一次次远行的条件。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超出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

《赵州禅师语录》中有这样一则:

问:“白云自在时如何?”

师云:“争似春风处处闲!”

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一个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无求品自高”,因此,他们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心灵悟语

人若没有私欲,清空了心灵里的世俗种种,品格自然高峻清洁,不染尘泥。

同类推荐
  • 处世交友恰到好处

    处世交友恰到好处

    儒家文化的宗旨是“中庸之为道”。“恰到好处”与“中庸”又不是一种意思。“中庸”只是“恰到好处”的处世方法之一,如果在不该“中庸”的时候也“中庸”,对不该回避的问题也取“中庸”态度,就不恰当了,就不是恰到好处了!这么说,大概您已明白这部书的精神。恰到好处,就是此一时,非彼一时,惯于捕捉变化之机,以达到目的。
  • 20几岁,一定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20几岁,一定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20几岁,绝不是左右徘徊、犹豫不定的年龄,而应是敢作敢为、懂得选择、勇于放弃的年龄。你今天的得到,是因为昨天的放弃;而你今天的放弃,又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得到。20几岁的年轻人,请打开你心灵的桎梏,冲破你思想的束缚吧!只有摆脱不必要的牵绊,学会选择放弃,你才可以轻装上阵,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和成功。
  • 口才圣经

    口才圣经

    “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学者汤姆森如此断言。在很大程度上,口才甚至能够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盛安之编著的《口才圣经》广征博引,从求职到升迁,从交际到办事,从营销到谈判,从恋爱到婚姻,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口才训练教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口才的基本要领以及提升说话能力的技巧和方法。掌握这些要领,学会这些技巧,你将迅速突破语言障碍,大幅提高口才能力;你将在各个领域挥洒自如,无往不利,征服人生,改变命运!
  •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本书故事感人,可读性和启发性强;本书智慧含量高,独特性和实用性大。深入分析当前形势,透析个人的失败案例,演绎成功人士的卓越智慧,使大家分享到最具前沿的危机策略,掌握危机公关技能和实战策略,在危局中寻求突破,逆市飞扬,使你在困境中走得更远!
  • 学点曾国藩,胜过埋头苦干

    学点曾国藩,胜过埋头苦干

    成功者都很善于学习和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助自己从成功走向成功,从优秀走向卓越。而失败者习惯于只学习自己,但自己又没有什么卓有成效的办法,有的也只是一些失败的经验。所以始终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100多年来,无数人已通过学习曾国藩的那套本领,使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收获颇丰,成就非凡。
热门推荐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可是,此一生,与谁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你看,这些轮回了千年的花种,至今还在无我无他地盛开。
  • 传奇1997

    传奇1997

    一样的重生,不一样的1997,从这一年开始,隋波的传奇开始了……
  • 折翅鸳鸯

    折翅鸳鸯

    他是自小被卖入相府被毒哑的冷血杀手,她是被狠心的继母杀害导致双目失明的相府大小姐。当她脸上贴起伪装,当他重伤遇到她。在这红尘乱世,他和她,能否通过重重考验,成为对方心中最温暖坚强的依靠,做一对虽折翅但令世人都羡慕的水中鸳鸯?
  • 星璨第一部星辰之光

    星璨第一部星辰之光

    你是我心中的那缕星光,点亮了我的心灵。你如同那百灵鸟的声音回绕在心中,在星辰中你是一缕星空,是织女给牛郎的情丝“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你留在我心中最强最深的印象,是你丰满颀长的身材,白皙的皮肤。乌黑幽深的眼睛,小巧红润的嘴唇,但还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在煽动着我的心。你就像照亮我心灵的星光,在我的心中荡漾着,但我怎样也见不到你。”———梵希里《星月上的明星》
  • 听——原来是爱情

    听——原来是爱情

    “我从来不知道这些纠葛…原来是爱情。”夕阳的海边,海风将话音吹远,谁听见了呢。一年前“杨阳”,老师的声音破空而出,穿越前排学生的头颅,像一支疾行的羽箭,吸引了众生的目光,直射教室第四组第四排靠窗的位置。
  • 拐个农女当王妃

    拐个农女当王妃

    她和父亲代皇帝体察民情,没想到在路上她却被嫂嫂派来的人杀死了。。。她是农业发展学的教授,因为一次车祸她重生在了拥有相同名字却在另外的一个时空的宰相千金身上,她想着既然让她重新活一次,她一定会替自己,会替她好好的活下去,然后她用自己的才能和知识帮助了村民,她还用自己的机警和聪慧俘获了他的心。。。
  • 大秦万户侯

    大秦万户侯

    想好在写,暂时还没有想好作品简介的思路。
  • 叫我余大少爷

    叫我余大少爷

    主人公余小鱼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古代,变成圣光帝国的皇帝,在意外的意外遇到了孤独靖,发生了很多爆笑趣事!
  • 我扶关公过马路

    我扶关公过马路

    『学少林武功怎样?金钟罩铁布衫,让你连子弹都不怕?』传承使循循诱骗...善诱着眼前这个一头乱发的颓废大学生。-『不怕子弹是很好,但我怕痛。』思考了会,一头乱发的颓废大学生郭大山义正词严地拒绝了。-『那学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即使炮弹来你都能接住!!』传承使兴奋的说。『听起来很厉害,那我能拯救国足吗?』面对富二代范哲思少爷如此直击人心的提问,纵横数千年的传承使沉默了。-现代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可以仗剑江湖、快意恩仇的武侠年代了。-现代的武功,你没有办法挨子弹不会痛,没有办法跳得比明珠塔还要高,你甚至没有办法拯救国足......你只能...拯救世界。
  • 刀剑之意

    刀剑之意

    古人云刀剑无眼即是‘躯’、而使器者为人即是‘心’,锋芒所指即是心之所向可刀剑……即是杀戮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