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37200000003

第3章 政经风云(2)

共识之三是“权力制衡与有效监督”。深谙目前腐败丛生与制度相关,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就已经提出要“通过制度创新逐步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这一设想在中共十六大得到确认和落实,新一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设计者们对于权力制衡格外关注,从方案架构到细节安排都包含了对“分权”与“制约”的考虑。特别是人事体制环节容易产生腐败行为,领导干部直接插手微观经济活动可能带来权钱交易,而金融体制弊端丛生更易成为大规模腐败的温床。此次机构改革在上述诸方面进行了有心调整,虽然仍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有效性,终究是治本入手的“制度性关注”,其积极意义当予肯定。

在2003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代会上,与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同时出台并具有政治体制改革含义的举措,还包括专职人大常委的产生,以及其他。有关政治体制的动作毕竟是牵涉面更广,因而引起媒体更热烈的关注。不过,这场改革其实是一场长征,我们不应忽视始于足下的每一步努力,又该看到可能的前进定会包含巨大艰辛,甚至难遂初衷。在昭明既有目标之后,重要的不是说多少,而是把事情尽快做起来。

-2003年第5期-

金融改革不容迟疑

直面中国金融业的严峻现实,刚出台的房地产信贷规范办法显然只是着眼于降低风险的外部措施。决策层须痛下决心,加快着眼于治本的重大改革。

对于坏账成堆的中国银行界来说,国家审计总署2003年6月25日公布的建设银行所涉10亿元的虚假按揭贷款,或许只是个小事件。然而,由于此事曝光的特别时机,更因为此事仅为审计部门对“建行广州地区八家支行抽查”的结果,人们不可能不举一反三,想得更深更广,再次感受到中国金融改革路途中沉重的阴霾。

在近期以来对中国银行业的关注中,一个焦点就是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资产的质量。2003年2月20日央行公布的《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曾经披露,在该行2002年房贷检查所抽查的20901笔共计1468亿元房地产贷款中,违规金额达到总数的近1/4,总额约366亿元。央行发现房地产信贷的违规贷款,主要集中于开发贷款和个人信贷,而审计总署新近公布的对建行广州地区八家支行的调查又表明,违规房贷极易形成不良资产。例如,汕尾市一位公安局要员从建行广州一家支行骗取按揭贷款3793万元,其中3270万元已无法追回,转入个人账户的2576万元全部被提取现金,去向不明。可见问题房贷之堪忧。

不仅如此,中国房地产投资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现状,本身也包含着巨大风险。日本在经济形势火暴的20世纪80年代曾经发放了大量房地产信贷,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大量以土地资源为抵押。土地的升值和银行贷款发放形成了一种正反馈,贷款占GDP的比例从80年代初的50%左右升至80年代末的近100%。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土地价格跌去半数,日经225指数跌至历史高点的1/3以下。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或是房地产贷款,迅即变为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历史的教训近在眼前,中国没有理由不承认经济规律的现实。面对当前中国出现局部房地产过热的苗头,央行今年6月13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121号),正是出于对房地产贷款风险判断作出的理性决定。

当然,银行业的隐忧不止于房地产贷款。6月下旬,著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发布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贷款中的不良资产已达到50%,总数在4万亿元以上,占了中国GDP的近半数。这一分析可能过于悲观,但纵使按照目前官方所说不良资产率为25%的口径分析,也和5%左右的国际安全标准相差甚远。特别是中国银行业普遍盈利水平偏低,如果资本充足率远不足8%,贷款损失达到一定的量,必然使银行净资产成为负值。一旦经济发展放缓,坏账造成的压力会逐渐显现,进而形成难以化解的金融危机。有鉴于中国金融业的严峻现实,刚出台的房地产信贷规范办法显然只是着眼于降低风险的外部措施。决策层须痛下决心,加快着眼于治本的重大改革。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曾出台了诸多金融改革举措,其中值得称道者,包括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剥离大批呆坏账,关闭数以千计的无效率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及投入巨资为商业银行建立新的计算机系统,等等。但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本身的改革,却一直裹足不前。长时间徘徊之后,金融业高层人士中还出现一种误解,似乎商业银行的改革就是上市,改革时间表即为上市时间表;没有上市预期,就无法拿起银行重组的手术刀。事实上,上市虽然对银行改革有推进作用,但两者不能画等号。作为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本融资的举措,上市不可避免地具有权宜性目标,未必能够比较彻底地同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根本制度性问题。在今年5月底发生中银香港CEO刘金宝突然去职事件后,国内外业界对此已有共识。现在已经到了调整改革方略的关键时刻。

观察家在目睹中国金融业当前的疾患时,很容易想到日本。至2003年,日本已经进入经济衰退的第12个年头,其金融危机在继续深化。在日本,政府长期插手金融市场,一方面让整个银行业“救助”濒临破产的企业和行业,一方面让资不抵债的“鬼魂银行”继续在市场上与健康银行竞争,各种短视的举措避免了眼前的震荡,金融改革却一再缓行,终使治理危机的成本越来越高。其结果是使纳税人承担了巨大损失,而经济复苏遥遥无期。

中国和日本很不相同,但日本教训中清晰地映现出中国的影子。如果不愿走上覆辙,应当从今天开始加速金融改革,无论改革的过程多么令人痛苦。

-2003年第13期-

选择“好的市场经济”

滑向诸如“裙带资本主义”之类“坏的市场经济”并不难,但走向“好的市场经济”则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终于,盼了很久也议了很久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2003年10月14日落下了帷幕。

我们很快将有机会看到此次全会最重要的文件,亦即《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下称《建议》)。而从全会公报透露的种种信息,从会议前后中央的一系列行动部署,已可嗅出这次全会将深刻影响历史的不同寻常之处。

从本世纪始,国内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总在说,中国在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之后,还应当懂得市场经济本身亦有好坏之分。中国应当努力探索如何走向“好的市场经济”。这话虽然通俗,其中道理却很深。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都在搞市场经济,毕竟只有少数国家建立起了“好的市场经济”。毫无疑问,已经走上了改革不归路的中国会继续在市场经济道路上走下去。这个时候应当清醒的是,如要滑向诸如“裙带资本主义”之类“坏的市场经济”并不难,但走向“好的市场经济”则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我们有理由期待,此次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建议》,将成为中国选择“好的市场经济”的关键性步骤。

要做的事情很多,而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如何突破种种障碍,加速而且深化改革,包括许多早已经确定、却因为各种利益阻碍无法大步推进的改革。例如经济体的所有制形式,在明确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应当成为眼前的必需;而且在公有制的范畴之内也应承认,股份制,特别是混合所有制,应当是比国有独资更有效率也更值得在当前提倡的所有制形式。唯如此,方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中全会公报语)。再例如私有产权保障,直接关乎经济的发展和私人投资意愿,学界业界呼吁期盼已有经年,理应建议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如此还有许多,包括金融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包括让行政之手退出市场的种种改革,这些都是目标明确的基本改革,改革的步伐要坚决地迈出去。这是因为建立“好的市场经济”,基于市场的原则和理念不能退让或动摇。

“好的市场经济”还有更高层次的价值诉求,此次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正体现了这种诉求,即所谓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国这些年来经济发展很快,而在赞叹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发展的代价。就社会角度而言,这意味着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意味着兼顾发展与公平,意味着付诸实质性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意味着教育、卫生、社会保险诸项事业发展等,也意味着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应步骤,其目标是让改革使大多数人受益,防止整个社会两极分化。因为好的市场经济应当以强大的中产阶级为基石,形成稳定和均衡的发展。就自然角度而言,则意味着对环境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看重。但愿经历了春季的SARS、夏季的洪水之后,人们痛定思痛,已经感受深切,再不踌躇。

如何确立政府角色,明确政府和经济人的关系,是建立“好的市场经济”必然应对的根本性挑战。中国传统的计划体制赋予政府无限权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在改革转型中政府退出很难,却又常走向甩手不管的另一极端。此次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正给政府角色作出清晰规定,“竞争”意味着政府之手不能笼罩经济活动,而“有序”意味着政府应当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守夜人”。当好这个“守夜人”并不容易,因为如果对政府不进行约束,从“守夜”到“寻租”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寻求“好的市场经济”,应当呼唤的是有效却也有限的政府,这就需要制约权力,由是需要法治、民主建设和公民社会成长。

从1979年算起,中国改革已经走了25年,经历了五届关键性的中共三中全会。诸家媒体的有关回顾很多,可知改革并不顺畅,大方向确定后仍然会有曲折有弯路,路径的明晰是渐次逐步的。如今,中国改革又走在新的岔口上。此次三中全会正确地选择了走向“好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是真正理解这种选择,然后在这条光明却异常艰辛的道路上走到底。

-2003年第20期-

事业单位改革的“破”与“立”

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所面临的任务一为分类剥离转制,一为重建公共服务体制,后者更具挑战性。

千呼万唤,在2004年3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和世界银行等机构主办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我们终于听到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权威性说法。新华社一则“改革要牵动三千万人”的消息颇具震动性,虽然消息表明是项改革仍在“研究建议”阶段,最多只能算是“着手展开”,仍然引起业界的诸多关注和议论。

据统计,中国的事业单位多达130万家,人员2900万,资产近3000亿元。改革牵涉面如此之广,人们在议及改革之初,便很容易将视线集中于解决事业单位之冗员,或是通过撤并和转制来减少事业单位本身。但只要认真分析事业单位的性质和构成就会发现,大步推进这项相对滞后的改革,其实是相当庞大的系统工程,复杂程度甚至超过向来称为难题的国有企业改革。

何谓“事业单位”?对于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过去曾有不同的解释和翻译。目前经过专业斟酌的准确译法是“Public Service Unit”(PSU),意即公共服务机构,正给出了事业单位的应有释义。当然,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中,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过去生存于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事业单位”已经演变为企业,或是从来就属于企业性质。还有些“事业单位”本来就是“站错了队”,实际上是政府的附属机构。不过,中国事业单位的主体,仍然是最基本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和农业技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机构。目前,单教育和卫生两个行业的职工,就占了事业单位全部职工人数的70%;而中国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都集中在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各类事业单位。这些数字都足证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性质。

由是,我们基本可以把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所面临的任务归纳成两部分,一为分类剥离转制,一为重建公共服务体制。就事业单位本身来说,两部分任务或可分别称为“破”与“立”,抑或“减法”与“加法”。后者较前者更具挑战性。

根据研究和试点改革经验,专家们一般将中国跨行业、跨部门的庞大的事业单位群体分为三类,亦即行政类、公益类及生产经营类。在改革中,将行政类与生产经营类进行清理和规范至为重要。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以“事业单位”出现,兼具政策、监督、执行、处罚职能,且以财务自收自支的方式运行,因为“政事不分”而利益冲突显著;一些生产竞争性产品的实体以“事业单位”身份自重,无法建立合理的公司化治理结构,由于“事企不分”而严重影响经济效率。

对这些名实相悖的“事业单位”,当然应当进行清理规范,剥离转制。特别是对那些明显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事业单位”,在确认其所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不具备类似基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产品的公益性特征之后,应当坚决改为产权明晰的企业,使其可以按市场化原则准入、发展和退出,其员工的医疗、退休等福利也可更好地纳入正在完善中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领域若有行业严格监管需要,亦应以市场化方式通过法治渠道落实。这是符合改革方向和尊重市场经济原则的正确做法,最终将更加有利于相关领域事业的繁荣发达。

同类推荐
  • 创新解码:理论、实践与政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创新解码:理论、实践与政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综合了创新管理学、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提炼出创新的十大原理,发掘创新实践的重要纬度,构建创新的生态体系。
  • 日升昌票号文化解密

    日升昌票号文化解密

    平遥人为什么不可以把日升昌和日升昌票号文化看作古城的自豪?票号,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票号以山西最为发达。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全国有票号52家,山西就占了43家,以至西方国家干脆称票号为“ShanxiBank”。
  • 追梦人

    追梦人

    本书是东莞市厚街镇文广中心组织编写,关于厚街经济领域领军人物创业历程和企业管理思想的一部文集,书中充分展示并分析了东莞厚街成为中国家具名镇、会展名镇的内外因。通过对厚街各行各业50位人物的研究,以及深入第一线调研,分析了东莞作为世界工厂,面对当今全球化的竞争,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自主品牌的打造,提高竞争力,力保东莞厚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本书为广东经济如何走转型升级之路提供了生动的研究个案。
  • 创业板上市操作指南

    创业板上市操作指南

    本书专门为我国中小企业而作,回答了中小企业家普遍关心的国内外创业板上市的一系列实务问题,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操作难题以及解决方案。
  •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年)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年)

    本书包括2008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政策分析,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人口结构变化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效应研究,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率等。
热门推荐
  • 读者文摘精粹版6:每天进步一点点

    读者文摘精粹版6: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没有不切实际的妄想,只是在有可能眺望到的地方奔跑和追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也不是可求不可遇的,只是每天都不能自视甚高而眼高手低,不能踩在昨天的荣誉上自以为了不起。
  • 人皇神纪

    人皇神纪

    在强者为尊的武道世界里,一个没有武魂的少年横空出世,颠覆三观,逆天崛起。少年:我脑子不正常了,也变强了。(PS:但凡了解我风格的人都知道,越是这么大众的展开,后续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
  • 时间撕裂之古今纵横

    时间撕裂之古今纵横

    他残破的心,已经不再记得自己的名,不再屈服于天命。还依稀记得的,是盔甲,是战旗,是身边死去的兄弟。还记得那场战役:一双给他带去痛苦和恐惧的苍白之手,将他从马上扯下,和兄弟们一起被扔进死亡之神那漆黑的深坑。还记得他被虚无吞噬时耳畔的挽歌。在一片惨然的虚无中,他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让宇宙哀鸿遍野,让死者吞噬生命。在你往生的路上,会奏响他永恒的挽歌。
  • 金针不医仙

    金针不医仙

    ——顾文卿摸不透她,一名医者为何懂术修法阵?为何见杀戮眼睛不眨?墨寻看不懂她,似对所有事浑不在意,可又凡事都能牵动她。——无论是人是妖是鬼是仙,终究逃不过一个贪字,或贪金,或贪权,或贪情。他贪了那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许久,把它当作信念,当信念破碎的那一刻,他并不觉痛苦,反倒解脱了。——天渐渐变冷了,入秋的第一场雨此时纷纷而落。他站在小道边静静的听着,隔着青砖泥墙,隔着早桃数枝,隔着那不分明的爱或怨,他听到婉婉转转的吟唱:“……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 芒若

    芒若

    “欸?你要去哪里呢?”女生打破了沉默,歪着头看着男生,语气中充满了好奇。“找个人。”他出神的望着前方,漫不经心的回答。“什么人呀,值得你淋着雨在深夜寻找?”“艾斯。”
  • 同桌他总在崩人设

    同桌他总在崩人设

    【校园甜宠文:高冷霸气学神VS腹黑傲娇学霸】“小姑娘,走,今天带你出去兜风。”“去哪里啊?”“民政局。”“我想送你一个白眼。”“季洁,你可知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吗?“是遇见你。”某个夏天,我邂逅了人生中最耀眼的你。后来情愫渐起,一往而深。从校服到婚纱,遇见你,是机缘巧合,亦是命中注定。注:为中长篇小说,开坑时填错了。
  • 盗墓之王

    盗墓之王

    杨风接到身为盗墓之王的哥哥的小册子,自从哥哥失踪后,他一在追寻线索,仔细研读册子后,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明年就是2007年世界会毁灭。联系手术刀后,接受了泰国和日本的盗墓高手,而手术刀竟然说他的哥哥还活着,拿出一堆照片给他看,而照片中的都是古代的英雄和魔兽搏斗的场景,而其中一个如果加上纹身的话就是他的哥哥。这个时候,美国的卫星也开始盯上了杨风的目的地……
  • 我在一个地方等你

    我在一个地方等你

    是一个四叶草和王俊凯的故事,但是有一个明星也喜欢王俊凯,他们经过多次奋斗才走到一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贼之黑胡子

    海贼之黑胡子

    穿越成黑胡子,拥有地狱三头犬果实。新生蒂奇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将天龙人从神坛赶下来;将海上列车修到每一个岛屿;将贵族废除;将海贼赶尽杀绝。“武力征服算什么征服?让各个国家心甘情愿的并入才是真正的征服!”PS:漫画设定为主,动画、游戏、剧场版设定酌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