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8800000007

第7章 诱惑、被诱惑及其他

现在社会诱惑很大。您是如何面对外在诱惑的?出家人消极吗?

生活在现实中,会面对不同诱惑。相对而言,出家人的干扰比在家众少一些。因为寺院本身有较为清净的环境,但也不是真空,不是无菌病房。

当我们面对诱惑时,怎样对待呢?其实,这还涉及到对“诱惑”的定义。通常所认为的“诱惑”,是否对任何人都是“诱惑”呢?其实不然。在开示中,我讲过关于需求的原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你需要的东西,才可能对你构成“诱惑”。而你不需要的,虽然能“诱惑”别人,却不能“诱惑”你。

我经常会碰到有人问:你们不想吃肉吗?想吃的话怎么办呢?之所以会提出这类问题,完全是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揣度。因为他们觉得肉很好吃,身体很需要。但对于我来说,情况是什么呢?如果我在外边吃饭,遇到锅洗得不干净,稍微有点荤油,或有些葱蒜味,吃过马上就会呕吐。所以,对于这些我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根本谈不上被“诱惑”,更不需要抵制“诱惑”。

可见,诱惑并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相应的需求和贪著。同时还在于,我们能否以智慧进行审视。若能当下将很多东西看破、放下,它就无法对我们构成诱惑,构成心理障碍。

至于说到出家人是否消极的问题,其实消极与积极也是相对的。世人所说的消极,多半是以自己的人生追求及价值观为评判标准。比如他们热衷于世间名利,便觉得那些热衷此道的人是积极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这是世人认为出家人消极的主要原因。

我们要知道,出家人虽然不像世人那样追名逐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追求。事实上,他们有着更高尚、更远大的人生目标。他们所追求的,是开智慧、断烦恼、证真理,乃至帮助天下所有众生认识真理、走向解脱。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更积极的人生吗?

被欺骗的应对

如何面对欺骗行为?是否无条件地接受?

关键看这种欺骗是什么性质的。如果行骗者确有很多迫不得已的苦衷,我们可以本着慈悲心接受。但有时候,这种接受可能使对方更加放纵,对他有害无益,这就必须加以制止。在菩萨道修行中,应对方式有二:一是摄,一是折。摄,是以柔和的方式包容;折,是以严厉的方式惩罚。但无论是摄还是折,都要从慈悲心出发,不能有丝毫嗔心。至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没有一定之规,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总的原则有三:一是有慈悲心,二是看怎样处理更圆满,三是看怎么能利益对方。

看似无情却多情

请问佛教徒为什么要放弃亲人出家?这似乎太没人情味了。

出家是否没有人情味呢?有句话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菩提心教法要求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心系众生。可见,学佛不是无情而是多情,是对一切众生的真情大爱。

但在修行过程中,必须舍弃凡夫心,而家庭和感情正是凡夫心建立的基础。

如果我们不舍弃这些执著,就很难舍弃凡夫心,很难从生命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将小爱升华到大爱。只有摆脱狭隘的人情味,才能将有限的悲悯之心扩展到大慈大悲。

否则,我们往往只会想着身边的家庭、亲人,很难将同样的爱扩展开去,对天下苍生生起无限的关爱和慈悲。

以慈悲心帮助处于困境的人,但其中会有不劳而获者,这岂不是滋长他们的贪心吗?

我们要以慈悲心帮助他人,同时还要以智慧进行抉择。比如修习布施,前提是我们的行为要对众生真正有利,而不是在解决他们暂时困难的同时,使之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所以,要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方式行布施,既使他们获得暂时安乐,也使他们获得长久利益。

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

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关于应不应该,首先要对这一标准进行界定。究竟来说,既然发生了,就没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分别。而从道德规范来说,则有相对的应该和不应该。比如佛子,就有相应的道德规范。又如共产党员,也有党员的章程、守则。根据这些规范,对各种言行作了界定,有应该做的,也有不该做的。但所有规范都是根据具体对象而定,没有绝对标准。也有些人,只是根据个人好恶、利益来判断应不应该,那么,判断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

至于命中注定一说,佛教讲因缘,但因也需要缘来造就。而且,生命历程不似电脑程序那么固定。假如一切行为都是命中注定的,那么,偷盗等恶行也不应受到道德谴责,受到法律制裁。如果那样,就是机械因果论了。当然,这一行为并非偶然,既和今生的价值观有关,也和往昔的业力有关。因为好吃懒做、贪心炽盛或偷盗习气等种种因素的促发,才会导致偷盗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毕竟是有自由意志的,是有能力改变命运的。把一切归结为命中注定,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它们轮回到哪儿了

生命是轮回的话,怎么会有濒临灭绝的动物?中国人口怎么会在解放后增加数倍?

虽然生命是轮回的,但不是说,某种生命形式会永远存在。如果某种生命形式失去生存因缘,比如失去赖以生存的食物、环境等,那么,这类有情就会因其他业力成熟,转而投生为另一种生命形式。佛法告诉我们,“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生与灭,并不意味着永恒与断灭,只是缘聚与缘散。当因缘不再具足,某种动物就会濒临绝境。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环境保护的加强,人类开始有意识地为某些濒危动物创造生存环境,转危机为生机,又使它们重新繁衍壮大。所以,灭绝还是生存,是取决于各种条件。

人口增加也是同样。轮回不是局限于人道,也不局限于其他任何一道,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哪一道的生存条件优越,哪一道的众生就会增多。当人道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加之解放初期鼓励生育等种种原因,就导致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畜生道如何修行解脱?

真正能够修行的,主要是人道众生。除此以外,天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的众生都很难修行,因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障碍。天道是因为太快乐而想不到修行,地狱道是因为太痛苦而无法修行,畜生道因为太愚痴而没有能力修行。唯人道有苦有乐,能引发离苦得乐的希求,并且人有理性也有能力不断探寻真理。那么,畜生道的众生又如何解脱?难道它们就永远是畜生吗?非也。畜生道的众生也是果报生,果报一旦偿还,就会随着往昔业力继续流转六道,当它们转生到人道之时,就有机会修行了。

迷信的解药

怎样看待“提倡科学,破除迷信”的说法呢?

提倡科学能否破除迷信呢?事实上,在科学盛行的地区,在具有相当科学知识的人身上,迷信现象依然存在。因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科学能告诉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但却无法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的生命,认识内在的精神世界。

我们高举着“科学”的旗帜,但我们真正认识科学吗?真正了解科学的精神吗?我们把科学等同于真理,但科学尚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我们崇尚科学的力量,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所能产生的作用,取决于它的掌握者和使用者。

唯有真理、唯有正信才是破迷开悟的最佳武器。这又涉及到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破除的是不是迷信?其次,我们用以破除它的武器是不是真理?否则的话,我们很可能是以一种迷信去破除另一种迷信,甚至是以迷信去障碍对真理的认识。

那么,佛教信仰中是否存在迷信的现象呢?佛教又是如何破除迷信的呢?

佛教信仰中的确也存在着迷信现象。在许多名山宝刹中,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烧香磕头,其中大多带有迷信色彩。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佛菩萨就是人类的保护神,求求拜拜就能获得护佑。

佛教认为,迷是由于众生的无明所致。除了觉悟的圣者,又有哪个凡夫不迷呢?只是迷得深或浅罢了。正因为缺乏智慧,才使我们始终深陷于执著中,使人生始终充满困惑。所以,佛法特别强调智慧的作用,通过闻思经教树立人生正见,通过如理思维寻找解脱之道。佛法所说的解脱包括心解脱和慧解脱,一方面使我们的心灵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一方面使我们的认识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当我们从烦恼和困惑中解脱之后,就不会再被迷情所转。

你有安全感吗

近年来,中国富裕阶层的移民潮和社会公众对贫富分化的加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切。请问,从中国传统的国学潮流中,是否能找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终极皈依处?

据称,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个中原因,媒体已有众多分析。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这一途径寻找更好的归宿。

为什么我们会缺乏安全感?答案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那就是对外在世界的过分依赖。当我们把人生的全部筹码投注其上,却要面对环境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时,恐惧就随之而来了。

移民可以带来的,只是某些方面的相对稳定,但无法解决我们内在的困扰。生活稳定了,内心就不再动荡吗?就不再漂泊吗?只要看看欧美各国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和心理疾病,就知道问题远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佛法的智慧,是帮助我们通过了解自己来安身立命,通过调整心行来摆脱恐惧,是把归宿建立在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发现,生命原本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只是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才四处追逐,寻找支撑。一旦开启这个内在宝藏,我们就可以随遇而安。这不是对环境的刻意顺从,也不是对命运的无奈妥协,而是由内心独立获得的能力。因为独立,就不会随环境变化受到影响,也无需外在的什么作为支撑,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用好你的富缘

    用好你的富缘

    什么是人们该追求的真正财富?如何营造自己的财富场?财富与人的关系是很神奇的。修好财富的通道,胸襟越大,收获越广。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财富内涵,懂得分享与回馈,如此尊重财富,财富会越来越多。福报,一直播种下去才会一直拥有。而当既能拥有财富还能给别人也带来快乐的时候,生命也就更有价值。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热门推荐
  • 那些遗憾终将散去

    那些遗憾终将散去

    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谁也没有人可以预知,我也从未想过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一切又仿佛是一场梦,这是一场灵魂的救赎,还是我心有不甘的挣扎……
  • 天灵之人

    天灵之人

    一个出身小势力的弟子,因觉醒了废战灵而被人处处排挤,然而事实不是这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落神赋

    落神赋

    她是魔,却终生不为恶。他是唯一一个上古龙神,本着除魔卫道的本职,却爱上了魔界的她。天谴?那是天道崩坏!什么众神,百姓流离失所他们不管,人间血流成河他们不管,偏偏盯着我和你的感情不放。他们屠光我魔界十数万手无寸铁的族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魔……白祈,我真的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站在完全对立的两方。
  • 穿越火线之重头再来

    穿越火线之重头再来

    这是一个电子竞技蓬勃发展的时代,喜欢玩穿越火线的少年们在电竞道路上越走越远,却不知道激情四射的电竞比赛后面是无形的资本流动和权力运作......
  • 凡帝尔

    凡帝尔

    与孤独为伴,与暗影相拥,与死亡同台,与历史共舞。我,是行走于人们身后的人,我是暗影术士,艾伦·格林尼治。
  • 月咒之再生缘

    月咒之再生缘

    父母重男轻女,没关系,我自强不息!初恋弃我而去,没关系,没了爱情还有友谊!初一、十五怪梦准时来袭,记下来,将来出书去!郝吉说:等我再成长几年,到了可以为你遮风避雨之时,我希望那时我可以站在你的面前,对你说“你好,我是郝吉,我喜欢你很久了。”韩斌说:东霖,我是真的喜欢芯芯。谢东霖说:如果不是因为韩斌,我可能也会爱上你。江沐洋说:……(对不起,这个只能保密!)小鲜肉、大帅哥、花样暖男、神奇大叔同时出现,我一一笑纳,可风云突变,香饽饽变成了臭鸡蛋,还好我是贱生贱养,就是不倒!你不服气,没关系!大风大浪我都挺住了,可是偏偏最受不了风和日丽……
  • 天阳武神

    天阳武神

    天阳大陆,以武为尊。万物通灵,兵器、丹药,皆对修炼大有裨益。一个苦索强者之路的少年,掀起了万古前的秘辛,卷入了一场惊世大乱……
  • 农门长安

    农门长安

    安静穿越到了一个古代人人可欺的农女身上。穿越当天就被卖,好,手夺卖身契,脚踩渣爹娘,她的自由她掌握,她的婚姻她做主,她的未来她说了算,谁都别想对她指手画脚!安静霸气的将自己的卖身契往旁边汉子身上一拍:“收好,以后我就是你的了。”汉子:“……”汉子很宠她,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和她一起虐各种渣渣,两人小日子过得极其的滋润。就是汉子的身份……(爽文,男强女强,1v1宠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