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7700000018

第18章 “拜佛,不应贪吝”的思想(2)

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奉劝诸君,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劲,莫为名利遮望眼。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成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了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只要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

小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已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是可悲。

其实,宋之间也并非无能之辈,在唐朝诗坛也是一个很有建树的人。就宋人问来说,纵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糟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老百姓都不齿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必然要走到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

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呢?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人生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奉劝各位:做人要少一点欲念,多一点超脱,你定会成功的,千万莫为名利遮望眼。

“心浮气躁,心胸狭窄”,这八个字是学佛之人的最大忌讳。要除去这八个字,只需要用一个字就可以了,这就是“静”。静能使人稳重深沉,宁静中心境自然海阔天空。净可以让人在思考中找到人生真谛,时时反省,去除“贪”免除灾祸。

保持冷静的力量胜过千头牛,勇猛要超过十只虎。

学佛之人如果将身心洗涤干净,就会一尘不染;如果没有贪欲,就不怕那一点点障碍;若身心彻底得以修养,那么即使看到物质,也不会产生占有的欲望了。

学佛之人只要心中能摆脱贪恋,就会觉得非常爽快明净,十分自由自在。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明知无法拥有,偏偏又无法断然割舍。

刚说要睡觉,却又睡不着;刚说要忘记,却又忘不了。

“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能负我。”满世界要以我为中心。如果能去掉了我这颗私心,解除贪念就会身心开阔,感觉整个宇宙海阔天空无边无际。要忘却私心,就该时刻反省检点自己,这心中的念头是为了天下万物,也是为了自己。

“心底无私天地宽”,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它跑不了,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强占也没用。是谓:命早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高人和凡人的差别就在于他们不仅能精进,而且能常常反省,所以南怀瑾先生以自己为例,劝诫学佛之人自己要随时反省。

子曰:“吾一日三省其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是什么人,说任何事情,都应该在每日的忙碌之后,反省自己当日的行为是否有所偏差,一日不省,二日不省,日积月累,就会酿成行为上的大错。

4.宗教的千古相嫉

有些搞宗教的,“千古相嫉”。你的庙子旺,我的庙子不旺,恨死你,恨不得夜里一把火烧了你的庙子,或念个咒子把你的庙子毁掉。“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是古人说的,我则加了两句:“江湖千古相仇,宗教千古相嫉。”

世人皆为怒仇苦,我们看武侠片时,里面的大侠多半是身负国仇家恨,忍辱负重,历经千辛万苦,终报得大仇,令人欢欣鼓舞。俗人如此,宗教界人士又如何呢?我们大概不会忘记欧洲历史上清教徒曾被长期徒杀驱逐的事实吧!这跟佛教所提倡的慈悲是大大相悖的。

有一位禅僧,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因为祖师的坟墓在唐代宗时曾被赐予“圆觉大师空观之塔”的封号,所以大家称这位守墓的禅僧为塔主。

相传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来参拜一次。一天,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也来到达摩祖师的墓旁。因为临济禅师是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塔主见面后就问道:“请问长老,您是先礼佛,还是先拜祖?”

临济禅师道:“我来这里的目的,既不是礼佛也不是拜祖!”

塔主听后非常不满地问:“请问大德,佛陀及祖师与你有什么冤仇?”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反问道:“您这么为佛陀与祖师讲话,佛陀及祖师与您有什么恩情?”

塔主一听,茫然不知所答。许久,塔主问道:“那我该如何自处呢?”

临济禅师开示道:“泯灭恩仇,体会佛法平等,才能见到祖师的本来面目。”

塔主又问道:“如何才是佛法平等呢?”

临济禅师以三袒僧璨禅师的偈语说道:“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正如临济禅师所说:“泯灭恩仇,体会佛法平等,才能见到祖师的本来面目,冤怒相报何时了。”每个人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因缘而起,有果有报,何必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即便是别人与你的不幸有关,那也应该一笑泯恩仇,因为谁都会犯错误,如果不将错误就此杜绝,那么它将会世代延续,没完没了,那么自然世世代代也就不得安宁了。南宋作家袁采就此看得十分通透,他专门作《三穷三富活到老》一文来说明世事规律,保持平常心就好,原文如下:

世上的事变化多端,这是客观规律。现在世人往往看到眼前的家业稍有些兴旺,就以为这一辈子的生活都不用发愁了,不知道转眼间就家破人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三穷三富活到老。不要说多久以前的事,就说乡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情况与现在比一比,就会发现成败兴衰是没有定式的。世上的人没有远见,只要见到别人兴旺发达或者有一些顺心遂意的事就心里嫉妒,见到别人家业衰败或有些不顺心就讥讽嘲笑人家。同家族或同乡的人,最容易浸染这种毛病。女蜾知道凡事没有固定不变的道理,那么,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恐怕还来不及,又哪里有时间去嫉妒别人和讥笑别人呢?

相应地讲,老年享受富贵的人,必当是年轻时吃尽了苦头,历尽了艰辛。从没有从小就享受安逸富贵直到老年的。年少时就科举及第或早早被皇帝委任了官职的,在中年时必定会仕途坎坷不平,不能顺心遂意,只是到了晚年才得以荣贵显达。或早年得意,官运亨通,那么其家中生活又一定窘迫拮据,家业微薄,常常为吃穿发愁,为儿女的婚姻事担忧。如果说年少时就身登显贵,又没品尝生活的艰辛苦难,又继承了父祖的丰厚家业,这种人,大多不会活得很大:造物主安排人的命运时大多如此:生活中间或有一些自小到老始终享受荣华富贵的,这是有大福分的人,千万个人中偶尔才会有一个,实在是极稀罕的,

5.学佛不能形式主义

其实,我们整天在这里打坐、念经,求佛,求福报、求智慧,不也是悭贪吗?绝对的悭贪。有时别人请你帮个忙,“等一下,我要上座盘腿,我功夫还没有作完”,人死了都不管。因为你贪图成道,以为这样就不可成佛,成鬼啊!成什么佛?真正学佛在哪里学?不在你那些形式主义,也不在于你摆出一副俨然学佛修道的样子。

《集法句》中云:“虽作微小恶,后世感大怖,能有大损害,如毒入腹中;虽作小福业,后世感大乐,能成大义利,如谷实成熟。”由此我们应知微细的善恶业,如影随形,将会生出广大的苦乐。因而对于微小的善业也应励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微小的恶业,也应励力断除,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出家,但是特别喜好打坐参禅,还曾跟随佛光禅师学禅。后来,兄弟三人为了追求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约出外行脚云游.

有一天,在日落时三人借宿于一个村庄,恰巧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刚去世不久,妇人带了七个子女生活,日子非常艰难。

第二天一早,到了三兄弟上路的时候,最小的弟弟突然对两位哥哥说:“两位哥哥继续参学去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

两位哥哥对弟弟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他太没有志气,出外参学,才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于是劝也懒得劝,拂袖而去。这位寡妇要独自抚育七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容易,看到这位行者自愿留下来帮助她,当然求之不得。看到三师弟一表人才,妇人表示愿以身相许。三师弟没有直言拒绝,只是说:“你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就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为丈夫守孝三年再谈婚事。”妇人一听,对三师弟更加敬重。

三年以后,妇人再次提出结婚的要求.三师弟又道:“如果现在我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三年吧!”妇人觉得三师弟说得在理,没有强求。

三年后,妇人又提出要结婚,三师弟再度婉拒道:“为了我们将来更加幸福美满,无愧于心,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结婚吧!”

如此三年、三年再三年,岁月如梭,一晃九年就过去了,这一家的小儿小女都已长大。三师弟看到他助人的心愿已完成,就向妇人说明自己矢志求佛的决心和当年留下来的初衷,然后与这一家人道别,独自踏上了继续求道的漫漫长路。

两个哥哥嘴上说学佛,并大力斥责弟弟的行为,他们哪里知道,他们学的是“假佛”连佛的皮毛都挨不上,而弟弟所追求的才是佛的真谛。以身助人难得,以命救人就更会得到佛的赞许。

一日阿难问佛陀:“何以是虔诚?”

于是佛陀向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曾有个人勤苦学法,静心求道,清苦无度,死后转生为太子,名叫视众。

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太子在王宫里呆的时间长了,就想到外面去散散心,便独自一人走出王宫。走了一会儿,遇到了一个人。只见此人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有气无力地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看样子病得着实不轻。

太子顿起怜悯之心,想为病人做点儿什么,便问道:“你病得很厉害,什么药才能治好你的病呢?”

病人看了太子一眼,十分为难地回答说:“我得的这种病非常奇特,什么药也治不好,只有用太子您的血才能医治。”

太子一听,二话没说,拔出腰间佩带的短剑就往自己身上刺,鲜血顿时涌出。太子扶起病人的头,让他吸吮自己的鲜血治病。

自觉自愿地献出自己宝贵的鲜血,诚心诚意地给病人以帮助,太子心里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因自己的血能挽救一条生命而感到无比的欣慰。太子也许并未学过佛,但他的行为早就将他列入了佛的行列。

初学佛之人自然很难达到上面的境界,但不要盲目去参禅打坐,既然参不透,那就不如从最容易处着手。

王居士是个非常虔诚的信士,只要有空就往禅寺跑,或者帮园头师种菜浇水,或者帮典座师劈柴煮饭,总是忙个不停。如果碰到无名禅师对信徒说法,他便会聚精会神地用心听讲。

有一次,王居士在禅堂外望着学僧眼观鼻鼻观心的坐禅姿态,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叹息刚巧被从一旁经过的无名禅师听到,禅师问道:”你为什么叹气呢?”

王居士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无名禅师不解,问道:“平常你虔诚为寺里帮忙,听佛法也非常用心,可以说身、口、意都在法海里泛游,为什么要叹气呢?”

王居士答道:“不瞒禅师,我的烦恼是因为我听不懂佛法。禅师您对学僧们开示的佛法,如‘祖师西来意?’、‘狗子有佛性否?’.‘即心即佛’、‘如何是宗门中事?’、‘如何是佛?’、‘如何是本来面目?’、‘道在何处?’等等,我都听不懂,就好像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禅师,为什么我这么用心听讲,还是听不懂呢?”

无名禅师道:“以前德山禅师见学僧入门便棒,临济禅师见学僧入门便喝,雪峰禅师见学僧入门便道是什么,睦州禅师见学僧入门便道现成公案放汝三十棒。历代祖师大德有的尽其一生参究一个公案尚不能开悟,可见学禅必须要用心去参,而不是只听就可以的。”

王居士仍不解地问道:“如何去参呢?”

无名禅师道:“就先参这个‘听不懂!’”

不管懂还是不懂,都应该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南怀瑾先生深懂佛法,他明白世人学佛,很多人都是一种“趋之若鹜”的想法,而并非真想学佛。而且许多人并未真正了解佛法,所以他建议:与其呆坐如木,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多做实实在在的善事,这就是于无佛中求佛!

6.贪净、贪空也是贪

贪,三毒之一,如果一个人说他能万缘放下,只喜欢清净,那也是贪喔!贪恋清净也是贪,贪恋空也是贪。所以菩提道的究竟,连空也要彻底空。清净与空却要放下,否则虽然放下万缘,住在清净、空的境界上,也算贪恋。

有人说,佛家讲“贪”是三毒之一,那我就什么都不贪了,不贪钱,不贪财,不贪名,那这样是不是就成贤人、圣人,如果是这样,那么你还是贪。为什么?因为你还贪“贤”、“圣”。南怀瑾先生如是说。

无根禅师入定三天了,大家认为禅师已经圆寂,便将他的身体火化了。又过了几天,无根禅师的神志出定,却再也找不到他的身体。全寺僧众经常听到他悲惨的自言自语:“我呢?我在哪儿?”尤其是到了晚上,无根禅师寻找身体的声音更加悲切,闹得大家都非常不安。

有一天,无根禅师的道友妙空禅师知道了这件事,就对大家说道:“今天晚上,我要住在无根禅师的房间里,等他来时,我要好好和他谈谈。请你们为我准备一盆火和一桶水来,我要让他了解什么是‘我’。”

夜深了,无根禅师又来寻找身体,悲伤地叫着:”我呢?我到哪里去了?”

妙空禅师很安详地答道:“你在泥土里。”

无根禅师钻进了泥土,东找西找,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体,非常悲伤地说:“土里面没有我呀!”

妙空禅师道:“那可能在虚空中,你到虚空中找找看。”

无根禅师进入虚空中寻找了很久,仍凄切地说道:“虚空里也没有我呀!我究竟在哪里呢?”

妙空禅师指着水桶说道:“大概在水里吧?”

无根禅师自在地进入水中,不久,哀伤地出水说道:“我在哪里?水里也没有呀!”

妙空禅师又指着火盆说道:“你在火里面!”

无根禅师进入火中,仍没有找到自己。

这时妙空禅师才认真地对无根禅师说道:“你能够入土。下水,也能进入熊熊的火中,更能自由自在地出入虚空,你还要那个浑身肮脏,处处不自由的色壳子做什么呢?”

无根禅师听后,猛然有所省悟,从此再也不吵着找“我”了。

“我”是躯壳,还是思想?贪图躯体是贪,贪图空也是贪,而且如果“空”变成了不通情理、不懂慈悲,甚至变成无情无义,那这与“枯木死灰”又有什么区别?

有一位老太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省吃俭用,建一座庵供养着一位和尚,和尚整整修行了二十年。

老太婆平时都让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送饭,服侍修行的和尚,这一天,老太婆对姑娘说:“等一下送饭的时候,你抱住他,试试他修行的功力。”

于是姑娘真的就这么做了,并且娇声问到:“难道你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同类推荐
  • 百年佛缘:新春告白

    百年佛缘:新春告白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敬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十大弟子传:佛教传记经典系列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舍利弗、目犍连,本是外道的学者或领袖;迦旃延、大迦叶,也是婆罗门的权威和长老,但他们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信仰、尊敬,从没有对佛陀有过批评。对佛陀没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气和地踏着这些先贤的足迹,在佛陀的法海中来完成自己的修学。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星云日记16:禅的妙用

    星云日记16:禅的妙用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心中无事一床宽”、“禅的妙用”、“人间佛教”、“共生的地球人”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黯不归

    黯不归

    这是黯星时代。这里是人族和AI的战争。末日星际,众生本色。“所以,我的大小姐,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迷恋上我啊?”舟梵的样子楚楚可怜。方蔓想当即给他一个暴击:“尊敬的副统领,您可以选择回家去干苦力了。”
  • 凰帝天阕

    凰帝天阕

    诸榜阁曾言:北谋南策,得其一者,可占半壁江山。多年后,北国被灭,南朝独大。他,是亡国之人,筹谋复国,一心报仇,以她为跳板和工具,当他决心离开时,却发现已情根深种。她对他许以终身,本以为能厮守一生,却发现自己只是在被他所利用罢了。昔日北谋,重回战场,为家国希望;赫赫南策,重拾信心,只为在战场上与他再见。只想问他一句若我们不是各为其主,若我们不用兵戎相见,你能不能,好好地,爱我一次?
  • 秘·见

    秘·见

    生命何其神秘,其本源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欲望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无欲则刚?信念和觉知又是从何而来?这是一组追求生命本质的谈话,带你进入更深的领域,探寻神秘的生命。
  • 帝姬不好惹魔君快快宠

    帝姬不好惹魔君快快宠

    哦买噶!战神帝姬居然要复仇自己老爹!oh,不,吸血鬼魔君初见帝姬就想要吸人家血!那可不得给点教训!以前,厉夙尘和青桑尤葉斗智斗勇,后来……厉夙尘和别的男人女人斗智斗勇!!什么花魁许下三世情缘,首富一见钟情,啧啧,他媳妇好受欢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媳妇撩不到的!“不好了,君上,娘娘和表小姐,瑾月姑娘,洛柯小姐,絮梧姑娘……哎,君上,您慢点……”
  • 我的后宫计划

    我的后宫计划

    有妞不泡大逆不道,有妞就泡替天行道你是要大逆不道?还是要替天行道?你是要被动接受?还是要主动进攻?不管是大逆不道还是替天行道,不管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进攻后宫是真理,攻略是王道无数位美少女,等你攻略。你在等什么?注:泡妞法典将会在第三卷正式开启。每位成功攻略的美少女将会被放在我们的作品相关。读者可以跟着作者进度,或者自己按照作者安排来阅读。本书书友群:422078324(欢迎大家提出宝贵建议)
  • 首席的专宠弃妇

    首席的专宠弃妇

    他砸下三亿,将她从婚礼上强行拖走……霸道却又不失宠溺:“童恩惜,你这辈子只可能是我雷牧萧的女人!”“游戏已经开始了,就不可能随便结束!”她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让他重新将她夺回身边?
  • 药王传说

    药王传说

    从一个怀才不遇的博士,到一个名扬天下的炼药大师;从一个情场受挫的单身狗,到一个备胎满大街的男神;从一个浑浑噩噩的酒鬼,到一个坐拥天下的无敌王者。这片天地,终究是由我说了算!
  • 重生最强学霸商女

    重生最强学霸商女

    被注入肌松剂推到山林深坑中,她尸骨无存。重生十年前,颜沐步步为营,一点点打造出璀璨夺目的锦绣人生。影后?拜托她是呼风唤雨的资方大老板;金主小蜜?拜托她是金主中的金主,随便一挥手能招来一群小鲜肉;抱歉如果有下次,她一定记得还手轻一点……前世的仇人在她面前蝼蚁般渺小。重活一世,颜沐感慨,人在高处真是空虚寂寞如雪。【重生女强1v1绝宠超甜】
  • 月间影城

    月间影城

    上古神明的低语,影响了无数人类,一次次的犯罪映照了他在人类身上的诅咒,每次深入的了解,都是在走向他的怀抱……
  • 仙女养成在都市

    仙女养成在都市

    林枫拿不出八十万彩礼,惨遭未婚妻背叛,无意中被仙女附体,靠摆地摊成为富豪后,未婚妻跪求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