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7700000007

第7章 “自身光明,照耀世界”的思想(3)

饭后,女居士起身出去洗漱净面,又把钵盂清洗干净,然后回到屋里,坐在为自己特设的位子上。而婆罗门尼,则穿着鞋侧卧在一张高高架起的床上,她侧着头,漫不经心地问女居士:“我们有些不明白的事情想向你讨教讨教。我的弟子对你的口才、智慧盛赞不已呀,不知你是否有空为我们解答呢?”

看着婆罗门尼傲慢的样子,女居士平淡回道:“师父们有事要问,我尽力解答,何必如此客气呢。不过,恐怕今天不是时候。”

说完,她便起身告辞。

婆罗门尼只在床上欠了欠身,目送着她出了门。弟子们不知师父为何如此,心中疑惑不已。

第二天,弟子们外出去砍柴。归途中又去罗园听女居士讲道,回到庵中,又如实地回禀了师傅。婆罗门便又请女居士到庵中用饭,就这样一来二去,连请了四次饭。

到第五次,婆罗门尼终于开口说要请女居士来尼庵说法布道。可女居士还是那句话:“还不是时候”。

婆罗门尼多次请都不见女居士答应,又不知女居士话中之意,很是不解。她的弟子便提醒她:“师父初次见面就对女居士不恭不敬。礼数上怠慢不说,还瞧不起人家。到如今师傅又想去向人家求法,人家能相信咱们是诚心实意的吗?是我们先失礼,先不真诚待人的呀!”

婆罗门尼听到后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亲自去请她,而且一定真心真意地亲自恭请。”

女居士见婆罗门尼亲自登门拜请,并且大有思过悔悟,终于接受了邀请。

婆罗门尼盛宴款待女居士,并极尽地主之谊。饭罢,婆罗门尼脱鞋端坐在一张低矮的床上,毕恭毕敬地对女居士说:“我有一些不懂的事想向您请教,不知能不能给指点指点?”

女居士答道:“今天是时候了,您尽管问吧。”

婆罗门尼虔诚地问道:“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自己的言行决定的?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他人的行为决定的呢?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是由自己,又是由他人决定的?为什么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不是由自己,也不是由他人决定的呢?”

女居士答道:“苦与乐是相反相生的。正是由于它们对立、矛盾,所以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同时,苦与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时为苦,彼时则为乐。没有苦,也就谈不上乐;没有乐,就无所谓苦了?”

婆罗门尼又问:“苦和乐对一个生在世间的人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

女居士答道:“世上的事物都有因有果,而因与果都是包含在对苦和乐的追求之中,是由苦与乐的多寡和强弱所决定的。”

婆罗门尼紧接着追问:“我现在提问,您随意应答,毫无语塞、含糊之处,那么我再请问,您有眼吗?”

女居士答道:“有。”

婆罗门尼再问:“那么,有‘色相’吗?”

女居士回答道:“有!”

婆罗门尼又问:“是不是因眼识、眼触来接触外界事物,而感受苦乐或不苦不乐呢?”

女居士赞许的点点头感慨地说:“是这样的。世间万物都是从其因缘而生苦乐啊!这正是佛的含义之一呀!”

婆罗门尼顿时开悟,她从此皈依佛门,终生致力于探求更深、更广的佛法道义。

古人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其意是说,人的身体,是从父母而来的,但是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所以,除了要孝养父母之外,还必须奉事师长,遵从师长的引导。立身处事,不能没有启蒙之师,在社会上生活,更少不了老师所传授的谋生技能。

在现实生活中,也处处充满着教育的故事、行为,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学生。以前总会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某领导、某政府到达某某贫困老区、山区,为当地居民送去慰问,多少钱、多少粮。但是,慰问完了之后呢?该穷还是穷、该苦还是苦。国家政府鉴于此,后来就开始大力兴建希望小学,支持毕业大学生支持老区、贫困山区,谓之——支教;并为这些地区带去技术人品,科学务农,鼓励山里人走出去打工等等。因为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靠天吃饭,终会饿死,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发家致富。国家政府的这种做法正映证了佛家所说的教育的功德,远超过了物质布施的功德。所以才说——“百年大计,教育兴国。”

6.做功德,无尊卑之分

在佛的戒律上看到许多地方,佛带领一般弟子修行,学生中有眼睛看不到的,佛帮助他做事情,那些弟子说您老人家怎么还来帮忙呢?他说我也是要培养功德,他说一个人做功德是无穷无尽的。

南怀瑾先生年逾70岁之时,还不辞辛苦的前往厦门,参加南普陀寺的一次福践活动,这和佛的行为是一样的,不能说你公德大了,就居功自傲,更不能为此心安理得的过上安逸的“寄生虫”生活。百丈怀海禅师就是个做功德无休止之人。

百丈怀海禅师是福建人,为马祖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后住江西百丈山,世称为百丈禅师。四方禅僧,纷至沓来,席下人才济济,如沩山、希运等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宗师。他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而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让禅僧去干农活。甚至有人批评他是背离祖师。百丈禅师除了领众僧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生活中自食其力,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哪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

怀海禅师对禅宗的又一个巨大贡献,就是订立了天下闻名的禅门清规《百丈清规》,他不但要求寺院众人劳动,而且自己总是亲自带头实践。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老。

据说百丈怀海禅师九十四岁时,还与弟子们一起耕地、种菜、拾柴。弟子们担心师傅的身体,把他的农具悄悄地藏起来,想让他休息。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道,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说:“我不是大德之人,怎么敢让别人白白养着我呢?今天,我没有劳动,我也不用吃饭了。”当天他真的坚决不进食。

弟子们再也不敢阻止师父劳动了,同时,禅院里再也没有一个人偷懒。百丈怀海禅师告诫弟子们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名言也从此千古传颂。

下面这个故事,对居功自傲之人,更有警示意义:

有一次,很多老百姓聚集着,在一个悬崖上面,要架一条独木桥到对岸的悬崖上。因为那两个悬崖之间是一道很深很深的、水又流得很急的河沟,大家运来了一条又大又坚固的梁木。他们用很粗的绳索捆住梁木的两端,拉着一端的绳索,把梁木放下到河沟里去,让一部分人攀着岩石爬下河沟,以便涉水过去,再爬上那边的悬崖,然后两边的人同时拉着绳索,把梁木拉上去,就可以把桥架好了。

但是,那河沟里的水却实在太急了,那些涉水的人有好几个被水冲走了,有一两个就在仓猝之间殉了难,其余的人都退缩了回来,再也不敢向前,而那梁木也快要被水冲走了。看起来,这独木桥一时是架不起来了。可是,在这些老百姓当中却有一个人,胆子和力气都比别人大,他在危急之中奋力,在急流中挣扎,拉住梁木,终于渡过对面,爬上悬崖,把桥架起来了。

这个人的功劳特别大,他的同伴们都很感激他,把他尊崇为英雄。他们拿大坛的酒和整个的羊来感谢他,还叫石匠来把他的名字刻在河沟旁边的石壁上。大家做这些事情,都是实心实意的,因为他们诚心感激他、尊敬他,而且热爱他。

不料,这个人竟因此逐渐变得万分傲慢,俨然以酋长自居了,在村庄中横行霸道起来。大家最初还忍耐着。但有一天,他竟当众宣言:“没有我,你们连一条独木桥都架不起来!现在,你们看,我就要把它丢进河里去,看你们怎么办!”大家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呢,而他却真的提起桥木的一端,“嘭”地一下丢进河沟里去了。老百姓们真的不能再忍耐了,一齐跑了过去,也提起他的两脚,把他一摔,就摔进河沟里去了。老百姓还当天就把石壁上的他的名字也刨掉,而且很快就重新架起了独木桥。

古人云:“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漱之事。”自古打下江山的英雄为什么还要励精图治,爱国爱民呢?因为他们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旦懈怠,那么下场不是夏桀、商纣,就是阿斗、李煜。“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流芳百世很难,但遗臭万年也许只是因为一件小事。我们在平时做事时,即使被人冠以“功高盖世”的头衔,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向上奋讲,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就如同佛说的——修功德也是没有尽头的一样。

7.佛之大愿

药师佛希望将来成佛时,能用很多很多元量无边的智慧、方法、学识、能力等,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在物质上没有缺乏,永远有衣服穿、有饭吃、生病了有药医,没有贫穷、没有苦恼。这条大愿也是人类所追求所希望达成的,但人类很自私,只希望“人类”能如此,并不希望“一切众生”得到满足和享受。佛则愿世界人类及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安乐。

同类推荐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读禅阅世

    读禅阅世

    苏曼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几种语言。在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绩。
  •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共同存在并得到发展,而且没有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认为的那样,国家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各民族绝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所产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都为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热门推荐
  • 论中学少女如何黑化

    论中学少女如何黑化

    关于班上女生的各种吐槽。欢迎各位发表意见在评论区里。
  • 思君不见下渝州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个是不为人知,才华横溢的帅气学长,王源,一个是呆蠢萌傻,心地善良的学妹,林染。一个穷追不舍,一个不停逃避。女配什么的,都让开!关于爱你,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自己。——by王源回忆是空气,爱是两人的距离,我爱的男孩有着世界上最迷人的侧脸——by林染
  • 奇异旅行之世界之秘

    奇异旅行之世界之秘

    世界之中蕴含着太多的秘密。就像现在刘芒发现的一个神奇的蛋;一个小小的血铜铁片;一只老家墓里带出来的僵尸狐;还有一直陪伴着刘芒的那块手链;就这样刘芒的奇异世界之旅开始了。(咳咳,我是刘芒,但不是流氓)
  • 亚特传记

    亚特传记

    “历史会再一次重演,世界将面临覆灭的危机,神灵开始出逃,而我们却无动于衷,必须要有勇士站出来抵抗灾难的到来!”一座神秘黑塔的出现打破了万罗镇的宁静,三个少年无意中进入了里面,他们得到了来自贤者的祝福,同时还有一些模糊的线索让他们在以后寻找其中的真相......“既然我们人类不是这个世界的原住民,那我们来自何方?”
  • 赤红之瞳之新战争

    赤红之瞳之新战争

    “即便是强盛千年的帝国,也终有腐朽的一天;正如我们头顶上的太阳,即便它无比耀眼,也终有夕阳西下的时候。”在帝国的高压政策下,少年剑士塔兹米为了解救贫穷的村子而与两位同伴一起来到帝都打拼,但在抵达帝都的第一天就被骗光了钱,幸好被“好心”的富家大小姐——艾莉亚收留回家。隔天晚上遭到了帝都最凶恶的杀手集团——NightRaid的袭击,就在塔兹米下决心保护艾莉亚的时候,却发现了帝都的真相......
  • 校草是颗诱狐糖

    校草是颗诱狐糖

    都说城南小公子体弱多病,安静疏离,机缘巧合之下得了一只通了灵性的小狐狸,这才得以活下来了。只是说好的体弱多病呢?还有什么是他没干的?1V1绝对甜。
  • 我真不是天地会

    我真不是天地会

    清朝康熙年间小举人陈小南高中进士一时意气风发,但却得罪朝中大臣鳌拜,被诬陷为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弟弟,被砍头后竟发现自己来到了隋朝末年,成立天地会。
  • 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

    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

    本书是著名学者夏晓虹将其2006年以后写作有关梁启超的文章(十三篇)汇成一册,这是夏晓虹自2006年后首次以专著的形式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五辑,大多是围绕着近年来出现的有关梁启超的新史料而撰写的文章,集中展现了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彷徨。
  • 空间大战歌

    空间大战歌

    光明上位主神说:当众神神格汇聚之时,我将获得创世神的力量!统治三界六域我为主宰之神!!!空间上位主神灭泽笑道:做你的美梦吧!只要这个世界空间修士未曾死绝,我的道统将不会消亡!总有一天我的弟子们会带领三界六域的修士将你踹下神界之主的宝座...
  • 伊利丹的诸天之旅

    伊利丹的诸天之旅

    伊利丹被关了整整一万年,因为燃烧军团的进攻已经迫在眉睫,泰兰德不顾马维的反对偷偷的想要将伊利丹放出监狱,然而当她打开监狱大门的时候却发现伊利丹已经不见了踪迹。原来就在她来这儿路上,伊利丹被一股来自异世界的强大力量召唤到了另外一个时空之中,而召唤他的人竟然是漫威世界之中的奇异博士。而博士召唤伊利丹的原因是想要让他帮助自己打败灭霸。从此伊利丹走上了一条穿梭诸天异世界打怪升级的旅程,他只有一个希望,就是通过获取这些世界至高的力量,让他变得足够的强大,然后再回到艾泽拉斯去夺回原本属于他的一切!这本书中会穿越漫威世界、魔兽世界、冰与火之歌的世界、哈利波特的世界、还有一些电影以及小说之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