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5300000022

第22章 棚户破屋

黄老板租下老虎灶以后,急着把我们从老虎灶的阁楼上赶走,因为民政科有言在先,老板和老板娘就到处为我们找房子。

老板找到一间阁楼,房子的主人是老茶客黄家玉。母亲看这阁楼尽管很破,但不潮湿,还容得下我们一家。阁楼东西都有窗,空气、阳光还是不错的,只要上了阁楼,打开木窗一看,远远近近是一片棚户的屋顶,离工作的老虎灶也不远,黄老板逼得急,母亲实在没办法,只好答应搬家。

这屋的房价折合为人民币新币二百元。

1955年秋天,我们一家搬进棚户区的“新居”,当时我刚考上初中。

我家1948年从北平流落上海,因为没有住房,七年来一直过着不安定的生活,到这时我们才有个落脚点,心才定了下来。房子虽破烂不堪,毕竟有个门牌号码呢!

上海的老城厢,不同于城外的租界地区,它由中华路和人民路相接形成一条环城路,城内自十六铺码头以西的东街开始,经四牌楼路、光启路、三牌楼路,一直延伸到学前街的文庙附近。这一大片地区在抗战前,大都是石库门房子。我家所住的姚家弄路就在其中。姚家弄路分成两段,东街以东是东姚家弄,东街以西是西姚家弄。我们的阁楼位于靠东街的西姚家弄路口,门牌是西姚家弄三十四弄十一号。东姚家弄全是一色的石库门房子,西姚家弄西面的四牌楼路也是石库门房子,在这些石库门房子中间,独独西姚家弄这一块方圆不到五百米的地方是一大片棚户区。

黄浦江边的涛声依旧,十六浦码头的轮船汽笛的鸣声依旧,但这里的老百姓对当年日本人轰炸上海记忆犹新。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八一三”事件,当时上海闸北、南市以及某些近郊市镇大部分地区成了废墟。此地有一首儿歌:

八一三,甩炸弹,

东洋鬼子打上海,

三毛的阿姐在洗澡间,

一只炸弹甩下来,

裤子不穿就逃出来。

这儿歌很粗野,但证明了棚户区的来历—— 是因为日本人的轰炸造成的。

听老人说,十六铺小东门中华路一带,当时除了福安公司的大楼还挂着几根钢筋,到处是一片火海,一直延伸到南码头,西姚家弄的废墟是当时日本鬼子的轰炸造成的,住在这里的人都是抗战胜利后陆续搬来的,其中有本地的,也有外地逃难来的,他们在这里临时搭建小木棚,随着岁月的积淀形成了一片棚户区。从此,这里成了一个难民集中地。

棚户区居民的文化水平都很低,都是社会的下层人物。有拉黄包车的、做小生意的、当小贩的,木匠、皮匠、裁缝、铁匠,卖糖粥的,卖豆腐花、爆炒米花的、卖炒白果的、卖小玩艺的,等等,用法国大革命历史学家的话来说,他们是“无套裤汉”,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里的话说,他们是“穿短衣”的,他们与“穿长衫”的不同。

三十四弄外,有一家玻璃厂,叫恒昌星玻璃厂,玻璃厂的工人在1953年前是很苦的,厂里用的都是童工。那时父亲还没进监狱。这家厂离“工人茶园”不远,他每天挑开水到厂里去,父亲有时叫我去收水钱,我看见炉火通红,温度极高,工人们站在炉火旁,手里拿着很长的铁管子从炉子里挑出溶化的通红的玻璃液,他们动作很快,用口对准这根铁管吹,管子另一端的玻璃浆被吹成一个玻璃器皿,真像变魔术一样。我觉得很有趣,经常在那里看他们的精彩表演。

玻璃厂里,雇了许多童工,玻璃的融化温度极高,童工们热得吃不消,个个光着屁股,一丝不挂,满面尘灰烟火色。他们站在那儿做帮工,稍微干不好,就被老师傅打耳光。我们一家已经够苦了,但还有比我年龄更小,连父母也没有,只得靠自己干活养活自己的孩子。

1951、1952年,我经常听到孩子们围在一起猜拳时唱的一支儿歌:

三反、五反,

枪毙,大老板!

嘎那里菜,嘎那菜!

那时,马路上,里弄里,菜场旁,到处是大字报,到处在揭发检举不法奸商、资本家,常常听到老板跳楼、上吊、服毒自杀的消息。这时,只见许多工人包围着老板要求加工资,一个个老板被抓进监狱。

1953年以后,工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有的老板抓起来了,有的老板被戴上大红花,他们的企业和工厂在锣鼓声中公私合营了,后来又划为国营单位。

从此工人成了上海的主人,他们劳动时有劳动保护,有工作服。下班以后,他们的衣服也越来越整洁了。

三十四弄内,住着二三十户人家,从弄堂里进去,六号到十五号正好围绕着一块有阴沟排水的小天井,六号住的是卖蛋的,七号、八号两家是裁缝,九号住的是周家,周家的儿子与我同年,又同在敬业中学读书。十号也姓周,他家的大女儿与我大妹同年。十二号住的是码头搬运工,湖北人。十三号住的是皮匠,本地人,天天做皮箱。十四号住的是铜匠,十五号住的是漆匠,阁楼上住的是鞋匠。

我家住在十一号的木棚阁楼上。

我家楼下住两家,一家只住了一位男青年,二十多岁,他是专门挑担卖盐炒豆和奶油花生米的,另一家有父女两人,他们是宁波人,父亲是剃头师傅,大家叫他老娘舅,已经五十多岁。

在这个极贫苦的地方,我家要算倒数第一,是最贫苦的一家。

我们家大约有十平方,用四根手臂一样粗细的木棍子支撑着,房顶上没有瓦片,用破柏油纸铺着。陈旧的木板钉成四壁,旧木板是从装运“固本”肥皂的箱子上拆下来的,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日晒,一块块木板又焦又黑,而且已经开裂。木板与木板之间有许多缝,与其说它像房屋,不如说它像露天在外的气象站的百叶箱。

阁楼没有楼梯,门在“天上”,只有一个木梯子,上去时要抓住梯子,爬上去用头一顶,才能把我家的这块“天门”顶开,然后双手和双脚一起配合才能爬到房间里去,上了阁楼后人才可以站起来。

阁楼已经摇摇欲坠,因为周围的房子类型差不多,但彼此靠得很紧,互相支撑着,所以没倒下来。阁楼朝南是间砖砌的二层楼房,是后来1958年新造的,也算我们幸运,当这楼房刚造好,我家的阁楼朝南倾倒,正好被它撑住。朝北也是二层的棚户房子,但盖的是瓦片的屋顶。我家的木板屋没窗子,靠东面的板墙正中有块五十公分见方的木板,把木板抽到旁边,这扇“窗”就打开了。

阁楼的东面是一块空地,有二三十平方,这块空地的东面是一家废品收购店,我家的一张书桌就放在朝东的木板窗口下。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对面垃圾堆里成群结队的老鼠在大白天窜来窜去。

原先家里有两张竹床,但这里放不下,干脆全家打地铺睡。

家中除了可以折叠的半张书桌外,还有两张方凳和一口米缸。这里的棚户区,家家都没有自来水,每户人家用水都得用铅桶去弄堂外马路上的公用给水站提水,家里没钱买一缸米,只能是买一天米,吃一天饭。于是这口米缸改为水缸。每天我和弟弟去拎两铅桶水,把家里阁楼上的水缸盛满。

家里还有母亲用破脸盆改装的灶头及铁锅,几只碗、一把竹筷搁在水缸的木板盖上,一床像猪油渣似的棉被、一只旧皮箱,搁在阁楼的壁角落里。

小屋就像纸糊的灯笼,屋顶铺的是黑色的柏油纸。一下雨,水就透过柏油纸直往下漏,屋子一漏,家里就东一个锅、西一个盆积水,人睡在地板上,水就在旁边“嘀嗒”、“嘀嗒”地漏着,没多久,锅瓢碗盆里就积满了雨水。

一到冬天,外面下大雪,屋里下小雪,外面刮大风,屋里刮小风,北风从木板缝里直往屋里乱窜,室外温度就是屋里的温度,母亲找来旧报纸,用糨糊,把屋里四壁的木板缝全糊起来,糊了一层又一层。这样,冬天里冷风就吹不进来了。

但好景不长,这纸糊的屋,无法抵挡住雨水。别说大雨,就是毛毛细雨也会把报纸湿透,四壁的报纸一湿就沉,一沉就自由落体往下掉。因此,每过一个时期,我们家就得换一批报纸重新糊屋的四壁。

因为贴在墙上的报纸上有各种各样的老新闻,又因为这屋特别低矮,我们挤在屋里就往墙上看,从屋内四壁的报纸上,我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刮风下雨天,屋顶的柏油纸被刮掉,不指望邻里的帮忙,母亲赤着脚爬到屋脊上,把柏油纸重新盖好。

到了夏天,这房间里根本无法坐得住,火辣辣的太阳把我们兄妹几个烤得浑身冒汗。学校离家距离不等,谁先到家谁就先吃饭,每当我一人在屋里时,实在热得不行就干脆光着屁股吃饭。

夏天的木板房子,到处是臭虫。

这些臭虫很狡滑,它们不在地板上,而是先爬到房顶,当我们光着身子睡着了,它们就从屋顶上掉下来,落到我们的身上,吸饱了血,鼓着大肚子慢慢爬走。

母亲总是在深夜里,一个人趴在地铺上,在每个孩子身边找臭虫。母亲说:“孩子没吃没喝,说什么也不能让臭虫吸他们的血啊!”

自从我们搬进棚户区后,很快就得了两个“有名”,一是穷苦得“有名”,二是孩子读书用功“有名”。我们每天在小天井里低着头,背着书包,进进出出,与周围的人接触不多。

我下午回家就爬上阁楼做功课,或者去拎水、买米、面,在屋里烧火做饭、摊饼,整个小屋被烟火熏得乌黑……

晚间,我们坐在灯下读书,我们家的电灯只有十五支光,那时用的灯泡是老牌“亚卜尔”灯泡,夜间不到十点钟,四周邻舍就睡觉了,隔着薄薄木板传来了如雷的鼾声,而我们每到晚上朗朗读书的声音,别人也能听到。

冬夜,我和弟弟挤在一床破旧的棉被里,靠互相的体温取暖。夏夜在露天的街头,我们像表演杂技似的,卷缩着身体在不到20公分宽的长凳上过夜,不会从长凳上摔下来。

自从搬进这间棚户区的小阁楼,不管怎么说,我们一家总算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从1955年一直到1968年“文化大革命”前,我们一家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去,总算有饭吃,有衣穿,也有书读了。

可是好景不长,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天夜里,一群造反派闯进我家,把这间小屋踏平,留下一堆破板和瓦砾,从此母亲和妹妹们都被赶出了家门。

孩子:

这就是爸爸记忆中的童年。

老爸在十二岁时,家里就出了父亲被捕入狱的大事。一家人落入社会的底层,在生存线上挣扎。生活展示给我和我的家庭的,是世间的白眼,是眼泪、忧郁、惶恐、贫穷与苦难,是哭泣的黄浦江,是雾色的上海滩,是老虎灶堂前的喧嚣,是棚户区低矮的阁楼……当然,也有冬夜中好心人的宽慰,咸菜萝卜就米饭的香醇,以及昏灯下孜孜的苦读。

孩子,爸爸自小因你爷爷的事,笼罩在政治与生活的阴影中,是一个为人所轻贱的生命。但是我和我的弟妹,我的家庭却从未轻贱过自己,我们因顽强而变得无畏,变得高贵!

孔夫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孩子,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其生命最初均如小草,极为脆弱。经过风吹雨打,日晒冰冻,才会一点一点变得坚实强壮。老爸一家人在那样的日子里没有绝望,是因为我们心底始终怀抱希望,相信将来会好起来的。

同类推荐
  • 天下晋江人

    天下晋江人

    本书收录的均为晋江市海外联谊会与《晋江经济报》联手开设的“天下晋江人”版的人物专访和文章,介绍了晋江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发挥聪明才智、发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为家乡人民谋福利,为家乡建设尽心尽力的感人事迹。旨在更好地宣传和展现海内外晋江人昂扬向上的风采,展示“爱拼、善拼、敢赢”的晋江精神。
  • 证因亭

    证因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七易其稿,1854年才终出版。《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隐居生活和期间的思考,展示了有人类出席的自然。以树木、植物、土壤和野生动物为参照,思考了人类的命运。本书以季节为结构,混合了箴言、史实和轶事,将科学性的观察融入到高度的诗意中。
  • 一个不大的房间

    一个不大的房间

    本书记录了作者与作家、书店人等相遇、交往的历程,梳理了值得阅读的优秀图书,阐述了阅读方法,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南;通过翔实描述读书活动的准备,与作家、读者的交流过程,讲述了诸多发生在文字之外的故事,体现了一位书店人对工作的热忱和对职业的热爱。书中点滴小事,娓娓道来,蕴含了作者对书业的思考,对于行业交流与探索也颇有启发意义。
  • 藏在故事里的必读古诗词·千古至情篇

    藏在故事里的必读古诗词·千古至情篇

    有趣又好读的诗词入门读本。在故事中与风雅诗意重逢,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用唐诗宋词奠定一生的国学根基。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诗词经典课外读物,辑录了上古传说、历史文化名人轶事等,让小读者在了解和掌握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外,体会诗词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悠悠情思。其中不仅有文学层面的鉴赏分析,还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诗人自身的命运起伏、喜怒哀乐……
热门推荐
  • 川哥你腰带开了

    川哥你腰带开了

    初见时,他以为她是残疾人,在她的吉他盒里放了二百块钱和四个钢镚,让人啼笑皆非。后来,他陷了进去,开始了追妻之路。奈何,面前的这位,是个傲娇音乐鬼才大小姐,所以,他陷得更深了。片段1:“怎么?大小姐这是在壁咚我吗?”“没有,我只是在拍墙!”“……”片段2:“我说对你一见钟情你信吗?”“不信!”“好吧,是见色起意!”“……”“呵,男人!”“呵,你男人!”“……”片段3:“你怎么这么难追?”“怎么?这就想放弃了?”“想想。”“仔细想想!”她背对着他撅起了嘴“仔细地想了想,还是继续吧!”她笑了。
  • 穿越茫茫的古国

    穿越茫茫的古国

    本书以小说故事的手法,讲述了古代蜀国的先民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沿着岷江流域迁徙、定居、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进程,塑造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古代英雄人物,才子佳人的故事亦会在这个过程中上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蓝星

    穿越蓝星

    蓝星,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未知的世界,有着迥异于地球的地貌和环境。蓝星人,掌握着超越人类的科学技术,不断开拓和探索。你将看到,神奇的大陆、神奇的大海、神奇的建筑、神奇的植物、神奇的动物……你将看到,坚贞、勇敢、轰烈、催人泪下的爱情。你将看到,自然与技术的惨烈对抗。你将看到,一个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蓝星人先行一步,他们的命运,是否就是人类的命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回到明朝去种地

    回到明朝去种地

    李如柏:尔等异族,都来为我大明种地吧!本书讨论群:1095903121
  • 快穿之系统总觉得我是大佬

    快穿之系统总觉得我是大佬

    你是否愿意接受绑定。黎狸直接点了拒绝。拒绝无效,请重试。黎狸再次点击拒绝。拒绝依旧不成功。黎狸用锐利的眼神审视着地上那快石头。“啧,破石头,是你搞的鬼。不要这么说嘛,伦家可是很可爱哒。小姐姐,咱们一起合作好不好嘛。黎狸搓了搓手上并不存在的鸡皮疙瘩:“靠,这是什么鬼。”伦家不是什么鬼啦~,伦家是全世界最可爱的系统。啧,不得了,这个石头怎么这么自恋啊。小姐姐~,你现在被我绑定了啦。是伦家的宿主了呢。咱们去三千世界历练不咯,可好玩了呢~。是吗?慵懒带着一丝丝邪意的声音直逼得石头发出原声。是,是,是的啊。嗯?真有这么简单?破石头。懒散的语气中带有丝丝威胁。嘤嘤嘤,你凶凶。嘣的一声,只见黎狸坐在了石头上:“说人话。”黎狸的眼睛里散发着黑芒,慢慢地地聚成了黑色的漩涡。石头看得心里直发怵。(这种情况我能怎么办,我只能说哦了啊。)是这样这样的……要想离开这个荒芜之地,就必需收集好一些能量,然后用能量石冲破这个结界。但是,嘤嘤嘤嘤,伦家这么多年只看见一个活的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欲望之舟

    欲望之舟

    林若诚一心想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世界品牌,却树大招风,遭人陷害;暴富后首鼠两端的唐西平文化不高,却能谙熟关系学,左右逢源;市长刘沉为施展抱负渴望更高的权力平台,却终不能如愿;新上任的市委书记白向伟本应顺理成章地在省城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却被一纸调令下到了临河,个人委屈和无羰招来的嫉恨该如何面对;副市长孙庆以挡自己升迁之路者为敌,玩弄权术铤而走险……由此催生的各种欲望,把临河市这只刚刚离港的小舟拖进了湍急的漩涡。作家在一个宏阔的背景上,以犀利的笔锋和入木的心理刻画,浓墨描绘了一幅转型期的“政治经济学”长卷,读来令人颤栗,掩卷长思。
  • 指路牌

    指路牌

    汪小六和斤欠会有什么奇怪的经历呢……你想看就看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