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70900000010

第10章 刘宗周哲学的心性工夫(3)

学者最忌识神用事。识者,载妄之官,神之有漏义也。夫心,觉而已矣。觉动而识起,缘物乃见。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觉离本位,情识炽然,聪明乘之,变幻百出,其最为近而似焉者为理识。理识之病,深则凿,浅则浮,诡则异,僻则邪,偏则倚,支则杂,六者皆贼道之媒而妄之著焉者也。妄非真也,识非觉也。妄尽而觉还其初,神在何处?识在何处?故曰:学者,觉也。从这一段议论中可见,他“知道”觉“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并且一定确有所觉,但此种“知道”可能也是“识神用事”。

因此,刘宗周通过学习来涵养,产生了两方面效果。一方面通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式(如其所谓“理识”),束缚了心体,使之处于封闭状态,给新观念的输入和自性的展现造成障碍。由于一切都由往圣先贤所规定,知识则难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想象力和好奇心会受到抑制,并导致对新事物缺乏关注和应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可以启发心田内本有的道种(如其所谓“学者,觉也”),或使得内化的东西成为心田之内的种子,这些种子成为人的慧命,会自动促使人吸收有益于自身生长的信息和精神能量,并对妨碍自身生长的信息进行抵制和防御。这样,人会依照这些种子的要求继续学习,通过读书吸取古人写作时贯注在书里的信息和精神能量。

有些书中信息量和能量巨大,会对读者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使学者大开道眼。读者和作者在这里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通过此桥梁,作者将信息和能量输入到读者这里,使读者受到感发,受用亲切,如刘宗周所谓“便觉古人真在目前”。这样,作者可以成为读者的增上缘,他通过一种信息和能量的加持,帮助读者静气、静心,信心增长并得到精神依靠,甚至会使人产生皈依感。这也正是读书何以成为涵养之法的真实原因。

如前所述,刘宗周心性哲学中的许多概念既是各有侧重又是密切相关的。他的慎独和诚意的关系是这样,它们同涵养、省克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涵养法中静、养、学之间的关系更不例外。这三者中静字最为根本,因为唯静可以呈现本体,唯有本体呈露,养和学才有基础和目标,并且静本身就是一种养。养是对本性灵苗的一种培育。除前面静的方法外,还有提撕、护持之功运行其间,是对本体的精神投注。相对于静来说,养虽说“勿助”,但也“勿忘”,有时略微用力,着了些意思。三者中唯“学”是一种外加之功,是一种增上缘。所学是否得力,离不开前面的静和养的工夫。除了启发的作用外,学的作用更像给本心施肥。学本身就是一种养,甚至是一种补。不仅如此,学有时干脆就是下种,当然这在刘宗周的心性哲学里是不承认的,他只把学当成启发和印证看。

可能正是因为学有时就是下种,所以如果在本心尚未呈露,混沌未开之时点下了此种,便可能为心立了主意,成为以后呈露和养护的根苗。如果这个种子是在个人后天无意识形成阶段下的,那么当它受到启发,发出根苗成为意识的时候,其根就可能被视为扎在先天的土壤里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十分可怕的。这就像一只杜鹃在其他鸟不在巢的时候将卵产在这些鸟的巢里,当巢主人回来时便将杜鹃的卵同自家的卵一同孵化,先孵化出的杜鹃会将巢内的其他的卵清除出去,而可怜的主人会将它当成自己唯一的后代来喂养,而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后代在还没有孵化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这是真正的认贼为子。如果在刘宗周的精神领域里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先天的本心被后天的种子所湮没,则后来的一切修养工夫皆成可疑,那将是极其可怕的,所以于此性命攸关之事不可不辨。

这个问题将在后文对刘宗周童年期(个人后天无意识形成期)的研究中进行尝试性分析。

总之,如果站在刘宗周的立场上看,其心性哲学中静、养、学三种主要涵养方法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应该是静。如前所述,静可以呈露和养护“心源”,而心又是一切的根本。但如果从刘宗周的立场上跳出,并且从对人影响的角度看,学的影响似乎更大,它关系到通过学习启发了或者蒙蔽了多少自性的问题,关系到刘宗周心性哲学的核心独和意的先天性问题,即它们是否真是天命之性的反映。

(第三节 省克

在刘宗周的心性哲学里,涵养和省克是密不可分的。他说:“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省克得轻安,即是涵养;涵养得分明,即是省克,其实一也,皆不是落后著事。”这就是说,涵养与省克是因着意对象的不同而有分别,其实无非慎独之功,不着于事后,“其实一也”,但却不能因此将二者混为一谈,因为既然着意对象不同,所以工夫所至就会有不同的对治和不同的体会,况且在同一主旨下也不妨分别次第说。而在刘宗周本人这里,涵养固然用于无事,但省察则绝非不用于事后,关键是心中要有个主意,乃所谓本心、独体之意。他说:

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若无事时存养不得力,且就有事时省察;有事时省察不得力,且就无事时存养。若两者皆不得力,只合查考存养是存养个甚,省察是省察个甚。此时揭出一个本心,便须不由人不存养不得,亦并无存养可说;且不由人不省察不得,亦并无省察可说。方是真存养,真省察。君子之学,“慎独”而已矣。无事,此慎独即是存养之要。

有事,此慎独即是省察之功。

这里慎独诚意收摄了涵养省察,为涵养省察讨了个主意。其实涵养省察并未因此而废,它们其实是慎和诚的具体方法。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总是要在根源处立大本,故有时视事后工夫为不究竟,反对“动而省察之说”,而以省察为涵养之法。但是,他本人的经验告诉他,并非大本一立,其他工夫皆不须说了。理论中的状态不等于现实。就拿念来说,按照刘宗周所说的理想状态来看,应该只有意没有念,念是“心之余气”,但事实是念无所不在,故刘宗周就有“化念归心”之说。要“化念归心”,则必须先有对念的照察,而这又必在念起之后,所以这种照察就是一种事后省察的工夫,而且接下去便会是如何消解克治的问题了。

虽然省克是涵养的辅助方法,但是刘宗周还是对此极为重视,因为它是动向静、邪向正的回归,并且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了省克工夫,行为就会荡然失守。所以,如果说涵养偏重于养生,那么省克则偏重于防治。因为省克之后复归于涵养,故此又可以说省克是为了涵养本源。省克包括省察和克治两方面工夫,其中察是知,克是治。

作为省克的对象,前面所说的念首当其冲。对念的克治在刘宗周工夫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晚年的一个名号便是“克念子”。

他说:

省察二字,正存养中吃紧工夫。如一念动于欲,便就欲处体,体得委是欲,欲不可纵,立与消融,犹觉消融不去,仍作如是观,终与消融而后已。一念动于忿,便就忿处体,体得委是忿,忿不可逞,立与消融,犹觉消融不去,仍作如是观,终与消融而后已。是勿忘勿助中最得力处。这里的“体”便是“省”,“消融”便是“克”。游思杂念之所以要克,是因为在刘宗周看来,它们是根源于名利之心的,而名利心则根源于私心,所以克念其实就是克私心。他说:“凡游思杂念,究所自起,毕竟名利二字是他根株。名利二字,总根我见而来。(旧钞此下云:‘我见象个太极,利是阳,名是阴,为利底无所掩护遮藏,为名底害道最深。’)人身本与天体相似,天之所以为天,无私而已,人若无私,便与天体一般。”这自然是刘宗周省察的结果,所谓“究所自起”便是这省察之功,此种省察之功是由表及里的,沿着这样一条路线:杂念→利→名→我见→私。所以私是最根本的。通过这样的反省,杂念的种子便被发现,克治也就有了标的。

但是省察之知并不能除去自私,只是知道自私,因此也就不能除念。这一点刘宗周自然也是清楚并且深有体验的。只是刘宗周并不总是一味压制,这可能和自己的一些经验有关,刘宗周开出的对治之法不是直接去邪,而是通过扶正来去邪。所以当弟子祝渊苦于杂念之不能除时,刘宗周开示说:

邪妄之念自然存留不得,若游思杂念不能一切划除,不妨且与放下,不能除去,只莫增他。人心之灵本自做得主宰,只因向来没有养气工夫,气去动志,天君反听命于气,遂至迁流集渐,无所不至。学者养心之法,必先养气,养气之功莫若集义,自今以往,事事求慊于心。昔贤所谓一日之间,闲言语少说几句,闲事件省下几条。如此做去,渐渐并归一路,游思杂念自然逐件销除。在《学言》(上),他也说:

游思妄想,不必苦事禁遏。大抵人心不能无所用,但用之于学者既专,则一起一倒都在这里,何暇及一切游思妄想?即这里处不无间断,忽然走作,吾立刻与之追究去,亦不至大为扰扰矣,此主客之势也。另外,在《学言》(中),他又针对阳明的截止之法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阳明子曰:“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沸腾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不能……”愚谓言语既到快意时,自当继以忍默;意气既到发扬时,自当继之以消化。此正一气自通自复,分明喜怒哀乐循环之妙。从上面这两段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宗周的自我体验以及他自我控制的方法。首先,刘宗周通过自我省察体验到念是被一种游气所牵引,乃所谓“游思”,而这种气乃是一种能量,因此它带动的念会对志产生一种冲击,乃所谓“气去动志”,这样人的行为就会发生对于志(意)的偏离。而在刘宗周看来,心是人的主宰,本来有能力调动能量,使气聚集,其方法便是集义,但由于人心受到干扰,不能持志,没能通过给予这种能量以足够的关注来控制它,使它被私欲的种子所牵引,成为推动和满足私欲的能量。所以刘宗周提出要以养气来养心,以集义来养气,通过“事事求慊于心”,使得心地浩然光明,不存猥琐之气,则自然体内浩气滚滚,睟面盎背。而日间的闲言闲事莫去理它,一方面专心存养,另一方面防止神气消散。

这样能量在心的调动下逐渐凝聚,“并归一路”,自不会散漫而成为杂念。所以刘宗周的省克工夫全在伏住气,力戒轻浮飘动而着意于沉稳,一味收敛。

刘宗周的这种除念工夫是否能对念起到控制作用?是否能散发出浩然气象?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其实是一种志和私的对抗,心以精神投注的方式对能量进行调控,使得志在力量上占有优势,遏制了私,但私的种子并不会因此消除。这一点刘宗周自己也是体会到的,比如扫除势利之私。他说:“平日学问专为扫除势利,但此念潜伏甚微,一毫未净,日后当热闹场中一见可欲,便从此一毫未净处牵引将去,便自站脚不住。”可见私其实是被志压住的,并不见得会消除。但私作为比志更深一层的内驱力,虽不敢明显表现出来,但却有可能变相表达,如通过浩然气象甚至无私无欲表达自己。私在心田里是一种埋藏,并非表面的浮土可以扫除。

如果内在的种子被外诱唤醒获得了能量,则持志持气都未必弹压得住,那么便“莫去增他”,并通过其心理结构中超我活塞式的结构对此能量进行化解,表现为“一气自通自复”。这种机制后文将做进一步分析。

刘宗周要省察的不仅是自己的念头,还要省察自己的状态。所以他的省察里面就包含有涵养的成分。他说:“日用之间,尝见得满腔子生意流行否?生意周流无间否? 行而不过其则,各止其所否?

如此乃是切实工夫。”这也就是说,如果此腔子内生意周流无间,自身行为恰到好处,所应事务各得其所,则护持此状态,乃所谓“保任”,否则就需要进一步检点和纠正。

省察之法首戒一个欺字,不可有丝毫的自我欺瞒,蒙蔽骨子里的东西。这样才能发现种子,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反省工夫是越细密越好,不厌精细。他说:

为学吃紧是要打破一欺字关,即如居尝语默动静,最微最细,简点不到处错失,都是此欺字下根株。若是此字划除不尽,更说甚么学问!吾这里才说著学问,便不容假借分毫。这里说的“简点”便是省察,是一种对自己思想和行为做的一种动机分析,也是今天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刘宗周的自我分析水平在他的那个时代应该说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他那个时期儒家的最高水平。他所体察的不但是意识,还有前意识,甚至触及了部分潜意识。可以说,刘宗周的心经过修炼已经非常敏感了。

从下面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一些细微之处的观察:

择善不是外面去择,外面人品之邪正,事为之是非,此易明白。惟于此中粹然天理无夹杂之中,稍稍手势重些,声音未免过高,举动未免轻率,只此一念,便流躁动边去;手势略微缓些,声音未免过悠,举动未免疏易,只此一念,便流怠慢边去。须是此心粹然中正,略无些子过、些子不及,中和之气满盘流露,此之谓动容周旋中礼,此是惟精惟一之功。这是涵养兼着省察,从中可见刘宗周省察的细致、体会的微妙。声音、手势的轻重缓急是无意识通过身体语言的一种流露,其中传递的信息只有敏锐的人才能体察到。无怪乎刘宗周在《人谱》中那么重视“九容之动”了。

刘宗周不但重视对无意识的身体语言的省察,还重视对无意识的梦的省察。他将梦视为检验工夫的一种方法。在他看来,睡眠乃是一种昏沉状态,灵明容易失照,白天潜伏的种子此时容易翻动,进入意识,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以通过梦检验意识状态下的工夫是否将种子打扫干净。并且,如果工夫深入,在睡眠尚浅的状态下,灵明仍有照察之功,乃所谓“常惺惺”者。他认为睡时的无念状态是本心,而梦境是习心。他说:“人寐时,惟玄惟默,可以证本心。梦时,忽起忽灭,可以证习心。”通过卜梦可以发现习心,然后加以去除。卜梦是他一生的功课。他年轻时官行人时,就曾因“夜梦升卫经历”而“深自刻责”。《刘谱录遗》记载了他51岁时亲近阳明学之后在放松状态下的一次卜梦:

同类推荐
  • 忍经(国学大书院)

    忍经(国学大书院)

    忍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韬略“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毛泽东在1944年时对“忍耐”所做的一段精辟的剖析。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马南邨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戴建业精读老子

    戴建业精读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被誉为“万经之王”,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逐篇精讲《老子》,讲透老子智慧。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他能够凭借什么来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呢?
热门推荐
  • 命运对我的缚束

    命运对我的缚束

    “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为什么在这里?”一个女孩跪在了一片漆黑的世界里,那凹凸不平的地,她的膝盖都是血,眼泪也泪了出来。“看。”漆黑的世界中出现了声音和光球,她想去触碰,球却碎了。“想得到吗?渴望这一点光吗?去探索这个世界吧,找到你的答案。”--“哥哥,约好了哦”---“嗯,约好了”-
  • 万兽朝圣

    万兽朝圣

    唐林作为帮派内一位顶级杀手,目前已经达到大成境界,不出一年半载,唐林的境界便能提升至武者巅峰,成为灵修者。灵修者,人类武者与灵兽融为一体,随后一化为二,一为人身,二为兽体,两者心意相通,都拥有自己的意识。唐林只需要寻找到一只强力的灵兽来炼化便可,可就在这时,帮派又指派唐林去执行一项九死一生的任务!这次任务是死,抑或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
  • 蓝星火种计划

    蓝星火种计划

    30世纪由于人类的贪婪与滥用,人工智能AI完全占领了地球。在蓝星最后一股力量即将枯竭衰亡的时候,被预言为救世主的冰阳,引领着最后的人类展开对人工智能AI母体系统的对抗。冰阳借助30世纪的电脑将思维嵌入到人工智能AI母体系统建立的五维空间无形帝国里,发现这里跟在外星球一样,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别的星球人种,这里似乎建立与别的有物种的星球联系。经历一系列对抗,母体系统败北了。但似乎并没有以此完结。冰阳发现母体系统背后隐藏着别的东西。是人类的火种计划,置之死地而后生。母体系统最终任务是把地球经历过一些列绝望的考验而剩下筛选出来的三百名人类送往新宜居星球。这三百名人类由于他们的坚韧获得了延续人类的重任。就算母体不这么做,地球也会迟早被人类自己消耗枯竭,所以创造出母体系统的创始人决定一面用这种方式来惩罚人类一面用这种方式累拯救人类。让人类知道宇宙资源有限,诞生不易。
  • 玄界策

    玄界策

    陈乐自小孤苦无依,初恋都因为有钱富少离自己而去,自寻短见却因机缘巧合得到秘宝《玄界策》,从此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且看少年如何改变自己的人生!
  • 家有护身猫

    家有护身猫

    记述了主人公荒野中捡到的一只猫,从开始的不羁到带给主人好运,帮助主人战胜各种各样邪恶,取得胜利与事业成功。为一部穷屌丝逆袭改变命运十分有效从未现世的教材。
  • 艾克历险记

    艾克历险记

    初三学生艾克,爱上了本班的美眉秦纹。可是自从他爱上了秦纹之后,对他的一系列打击就接踵而来...
  • 人灵域之界

    人灵域之界

    “我是异类?为什么我与别人不同。”叶泽,出生在一个不属于人族的灵族,可是不同的是叶泽的血脉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天族血脉,被当代天神封为下代天神。叶羽,叶泽的双胞胎弟弟,在所有人认为即使他没有哥哥那么优秀至少也是一个纯种灵族,可是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同样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强大血脉,但却是让人厌恶的魔之血族的血脉。“这个灾星一定要把他赶出去,不能让他继续玷污灵族。”“不行,这是我弟弟,要赶就把我一起赶走吧!”
  • 星公主传说

    星公主传说

    她们在经历一场大战后,有因一些事情吵了一架回到生命开始的地方。却没想到本该在大战中死去的人,竟在她们和好如初之后出现,以至于十二人无奈回到自己的星球继承王位与那死而复生的“人”交量
  • 超凡时代的马斯特

    超凡时代的马斯特

    穿越了十六年的马斯特在十六岁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金手指,也发现了这个世界的超凡力量。于是,他也开始追寻这个力量,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 有灵世界

    有灵世界

    星际历第七纪元5472年,五大势力之一的圣辉神阁发动远星桥战役,拉开了天衡之战的帷幕。战争经历一千年后,域外文明灵域介入,但是文明间的力量已经严重失衡。最终灵域之主开启时空之轮,重启宇宙。但是战争并未结束,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