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95000000011

第11章 《中庸》意释致用(4)

反观儒家,其内部也有不同学派,可它们能够相异相和。最典型的是南宋时的朱陆之辩。朱熹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都是当时学界泰斗,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学术门派,学术上各持己见,见解相左。在治学方法上,朱熹侧重“道问学”,强调“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陆九渊则侧重“尊德性”,不强调读书,不赞成“苦思力索”,他认为一切伦理道德的知识及是非标准,俱在“本心”之中,只要发明本心,即使“不识一字,亦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陆氏兄弟在史学家吕祖谦的邀请下,赶到江西铅山的鹅湖寺会晤,“相与讲其所闻”。会上双方唇枪舌剑,雄辩滔滔,先后辩论十日。尽管双方没有统一分歧,谁也没有说服谁,但朱熹在一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对这次辩论的感受:“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分水铺壁间读赵仲缜留题二十字戏续其后》,《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光盘版,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1998。)意思是不在乎彼此接受多少,只要相互有所启发,能求同存异就可以了。由于双方遵循的原则是“和而不同”,所以这场争辩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与弟弟一起参与聚会的陆九龄也是一位哲学家,四年后又与朱熹在铅山相会,心平气和地检讨和切磋了双方的分歧。六年后,朱熹邀陆九渊在自己主持的书院中做了一场讲座,也曾为陆的理论而动容。后来陆九龄去世,朱熹曾动情地说:“我与兄少不并游,盖一生而再见,遂倾倒以绸缪。”(《晦庵先生朱文公集·祭陆子寿教授文》,同上书。)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反对朱熹理学,然不但不把朱熹学说当做异端加以排斥,还摭拾其优点,与陆九渊相会同。“仆尝以为晦庵之与象山,虽其所为学者若有不同,而要皆不失为圣人之徒。今晦庵之学,天下之人童而习之,既已入人之深,有不容于论辩者。而独惟象山之学,则以其尝兴晦庵之有言,而遂藩篱之。使若由、赐之殊科焉,则可矣,而遂摈放废斥,若砆(亦称“武夫”,似玉的美石)之与美玉,则岂不过甚矣乎?夫晦庵折衷群儒之说,以发明《六经》、《语》、《孟》之旨于天下,其嘉惠后学之心,真有不可得而议者。而象山辩义利之分,立大本,求放心,以示后学笃实为己之道,其功亦宁可得而尽诬之!”(《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一,《外集三·答徐成之·壬午》,809页。)

儒家与传进中国的各种宗教也没有发生过剧烈冲突。佛教东汉后期开始进入中华,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规模输入,隋唐时期完成了与中华文化的融合过程,产生了中国式的佛教。除个别统治者为了达到某些政治目的搞了一点短命的“灭佛”活动,中华对佛教是敞开胸怀接纳的。说儒家与佛教没有矛盾那是假话。特别是在人伦问题上,儒家鼓吹好男儿在家娶妻生子尽人伦义务,在外忠君爱国建功立业。而佛教则赞颂解脱世俗,六根清净,离弃君臣父子夫妇人伦,削发为僧,一心事佛。所以,许多儒家学者与佛教僧人发生过言辞激烈的辩论,甚至提出过排斥异端。但那都是停留在口头上,双方没有出现过武力冲突,儒家从没有依凭其文化主流地位对佛教发动灭绝性的“圣战”。总体上讲,以儒家为主导意识的中国统治者对佛教是包容的。佛教初传入时,为方便来华胡商的宗教活动,由官方出面建造了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史载汉明帝于公元65年派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去西域(印度)取经,途中遇天竺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携经东来,乃用白马驮经回洛城,次年建寺,遂以白马命名,前后共历时四年。作为世俗社会的统治者,梁武帝又承认“朕思阐治纲,每敦儒术”(《梁书》卷二,《梁武帝纪中》,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就在他舍道归佛的第二年又下诏置五经博士,倡导儒术以治国。梁武帝还写下了不少融合三教思想的文字,这对佛教与儒、道的进一步融合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教虽殊,劝善义一,涂迹诚异,理会则同。”(释道安:《二教论》,见《广弘明集》卷八,《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光盘版,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1998。)南宋孝宗皇帝赵昚说过:“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静斋学士刘谧撰:《三教平心论》,卷上。《CBETA电子佛典(大正藏)》,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一些儒家学者也主张融合佛教。晋宋之际的隐士宗炳提出,“孔、老、如来,虽三训殊路,而习善共辙也。”(《明佛论》,见《弘明集》卷二,《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光盘版,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1998。)隋代王通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三教归一”的主张,希望以儒家学说来调和佛、道二教。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柳宗元也认为,“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柳宗元哲学著作注译·送僧浩初序》,范阳等注译,268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而韩愈与李翱则在排佛的旗号下援佛入儒,对佛教宗派的法统观念与心性学说加以改造利用,提出了他们的道统说与复性论,开了宋明理学扛着儒家的大旗出入于佛道的先声。以后的宋明理学家们都是循着这个路数对待佛教。王阳明甚至一边批判佛教,一边成为“狂禅”。

伊斯兰教唐代开始传入,元代以后开始为官方重视。以儒家为主导意识的中国统治者对伊斯兰教也是包容的。统治者允许清真寺的大规模建设。以北京为例,牛街清真寺是迄今北京保留的最古老、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伊斯兰教寺院。据传辽统和十四年(公元996年)由阿拉伯筛海那速鲁丁创建。明正统七年(1442年)曾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明成化十年(1474年)奉敕赐名“礼拜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又按明朝风格对该寺进行了修葺和扩建,形成了今日规模。东四清真寺,初名“礼拜寺”,又名“法明寺”。据记载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当时任后军都督府同知的穆斯林陈友独资创建。明景泰元年(1450年),代宗皇帝朱祁钰敕题“清真寺”匾额,故有“官寺”之称。

皇帝本人及大臣信奉或赞扬伊斯兰教的也有。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主要将领都是回族,元末蒙古统治者把大量的回回人、色目人从大都、中都贬到豫南、淮西等地区。朱元璋当时就在这些地区,发展联合了许多色目人、回回人组成起义军。在这些回回人中,涌现出后来的明朝开国功臣名将,著名的有常遇春、胡大海、冯国勇、冯胜、丁德兴、蓝玉、沐英、华云、李文忠等。因此中国民间流传着“十回保一朱”和“十大回回保明朝”的说法。

在1946年出版的白寿彝教授《中国伊斯兰史纲要》一书中,有条脚注提到过“父老相传,明太祖原是回回;建文帝的出走,系赴天方朝觐。又颇有人相信,武宗也信教(指伊斯兰教)”(自寿彝:《民族宗教论集》,412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传说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就是回民。朱元璋登基后敕建清真寺于南京、西安及滇、闽、粤等地区。南京清真寺赐名“净觉寺”,落成后朱元璋数次临幸,并御制至圣《百字赞》赐清真寺,其文如下:“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刘智:《至圣天方实录》卷二十,北京,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印,1984。)从《百字赞》中不难看出,朱元璋高度赞颂了真主和穆圣,褒扬了伊斯兰教。如果他对伊斯兰教没有包容意识,是写不出如此赞文的。波斯旅行家赛义德·阿里·阿克巴尔·哈塔伊于1500年游历中国,于1516年(武宗正德十一年)在当时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用波斯语写成《中国纪行》一书,作为礼物奉献给土耳其苏丹赛利姆一世。该书全面介绍了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状况。作者出于穆斯林的宗教感情,以较多的篇幅着重介绍了明朝王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说:“宫廷内有皇帝专用的清真寺,有宣礼员,主麻日(星期五)皇帝到城外的清真寺做聚礼,以及穆斯林文臣武将对明朝开国的贡献、皇帝对他们的重用等。”说:“从皇帝的某些行为看,他已信奉伊斯兰教了,然而由于害怕丧失权力,他不能对此公开宣布。这是因为他的国家风俗和法规所规定的……”(《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载中国经济网,2006-08-29)该书作者在华旅行碰上了正德年间(1506—1521),所以阿里·阿克巴尔的描述是他亲眼所见,与中国民间明武宗朱厚照崇信伊斯兰教的传说相吻合。传说正德皇帝曾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宗教进行过评述:“儒者之学虽可以开物成务,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归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深源于正理,此所以乘万世与天壤久也。”可见其对伊斯兰教的推崇。他还亲自写了许多赞美伊斯兰教的诗,后来被编辑成了《御制尊真主事诗》。其中一诗曰:“一教玄玄诸教迷,其中奥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却尊谁?”正德皇帝甚至还有一个阿拉伯文的名字,叫做妙吉敖兰(mejid-Allah),意思为安拉的荣耀。(《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载中国经济网,2006-08-29)以上有关明朝皇帝与伊斯兰教的关系虽然多系传闻,不能作为信史,但这些传闻多是在中华回族兄弟中流传,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在中华大地,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对抗,而是和合。

当然,统治者也对回族进行过打压,但那是出于政治原因,不是出于宗教原因。对穆斯林正常的宗教活动并不干预。老北京回族有一传说,康熙皇帝亲自考察牛街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后,严厉斥责和警告了下面官员将宗教活动视作“聚众谋反”的诬奏,并向鼓励人们向善的牛街清真寺赐匾旌表。“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圣谕:朕评汉回古今之大典,自始之宏道也。七十二门修仙成佛,诱真归邪,不法之异端种种生焉。已往不咎,再违犯者斩。汉诸臣官分职,时享君禄,按日朝参;而回,逐日五时朝主拜圣,并无食朕奉,亦知报本,而汉不及回也。通晓各省:如官民因小不忿借端虚报回教谋反者,职司官先斩后奏。天下回民各守清真,不可违命,勿负朕恩有爱道之意也。钦此钦遵。”(佟洵编著:《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228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以儒家为主导意识的中国统治者对基督教也是包容的。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当时称为景教。聂斯脱利为东罗马君士坦丁堡主教,主张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在东罗马被视为异端,受到迫害。唐贞观九年景教僧侣阿罗本将此教传入中国。“据景教碑文所记,贞观十二年秋七月诏曰:‘大秦国大德阿罗本,愿将经像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京义宁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这是在长安奉旨敕建的第一所景教寺。又高宗时‘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国富无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唐时中国三百余州分为十道,曰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天,言十道即指景教流行遍中国而言。又玄宗时,令其兄弟宁国第五王,亲临教堂,重建坛场,装饰一新。天宝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先朝五帝画像,安置于教堂之内。且亲题堂中楹联,亲书堂中匾额,悬于高空。又肃宗时,‘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又时郭子仪‘每岁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备诸五旬’。五旬节今称圣灵降临节,乃耶稣复活后五十日之纪念祭。”(朱谦之:《中国景教》,68~6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唐代统治者不但不排斥景教,甚至允许景教徒入仕为官。至于唐武宗会昌灭佛,景教连同被禁止,那是出于政治原因,不是出于宗教上排斥异端。

蒙古人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征服了许多民族,使得许多信仰景教的民族迁移到中国内地。与此同时,来自欧洲的罗马天主教也开始传入中国,其中最主要的是方济各会修士。1294年,罗马天主教方济各会修士孟高维诺来到元帝国的首都“汗八里”,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开设教堂。元朝也里可温教既包括景教,也包括天主教。据历史记载,元朝时中国的基督教徒,人数达到了3万。以至于朝廷专门设立了一个叫崇福寺的机构来管理也里可温教,这个机构就是一个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不过元朝的也里可温教徒大部分是来自中国西北部的一些非汉民族。元朝推翻后,这些教徒被迫逃到边远地区或者回国。(参见佟洵:《也里可温在蒙元帝国的传播及消亡原因初探》,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明末天主教开始进入中国。自1552年至1800年,在华外国耶稣会士约780多名,中国耶稣会士约130多名。来华耶稣会士中,葡萄牙籍最多,其次是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西班牙、奥地利、波兰、瑞士籍的。耶稣会在中国发展很快,崇祯十年(1637年)有教徒4万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达30万。康熙六年有教堂159座,遍布于今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江苏、广西、广东、山西、陕西、山东、四川、云南、河北等省及北京。入教的百姓之众毋论,光与之结交的士大夫就不少。如沈一贯、叶向高、徐光启、邹元标、焦竑、沈德符、李贽、李之藻、章潢、方以智、何乔远、袁宏道、袁中道、杨廷筠等均是万历、天启、崇祯朝的重要人物与知名之士。其中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受洗入教,成为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此外,还有一些宦官、宫女受洗入教。(参见阮炜:《十七世纪的士大夫基督教徒》,载《广东社会科学》,1993(2);林坚:《明末天主教儒者杨廷筠》,载《中国天主教》,1990(1)。)

世界上有一个民族及宗教是最难以与其他民族融和的,这就是犹太民族及犹太教。犹太人究竟何时进入中华,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北宋时,当时政治中心开封居住着犹太人社团这是无疑的。流浪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哪都遭到猜忌、排挤、迫害、乃至屠杀。唯有在中华得以与各民族人民兄弟相处,安居乐业。在世界其他地区,犹太人越受到迫害越不屈服,越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几千年了,犹太人就是不与当地民族融合。只有在中华例外。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博士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采访时就开封犹太人融入中华说:“这是唯一一个犹太人社团融入当地社会的例子。”(《寻找开封犹太人后裔续:采访以色列驻华大使》,载《北京科技

报》,2006-02-23)

同类推荐
  • 宗镜录略讲(卷一)

    宗镜录略讲(卷一)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卢梭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有“人生的意义”、“追求幸福”、“生命的完美”、“文明的衍生”、“生存的孤独”、“万物的根源”等。
热门推荐
  • 天地神说

    天地神说

    他是天真无邪的混蛋小屁孩儿,亦是设定不明的神。当他意外失踪后,再现!重生!一切重来!将王者归来!
  • 牛虻

    牛虻

    有谁像他一样饱受感情的苦难?身世的离奇莫测,亲人和爱人给予的心灵伤害,逼迫他远走他乡。十三年后,他为什么还要返回这个伤心之地?如今的“牛虻”还是当初那个纯洁善良的基督徒吗?爱与恨,革命与宗教,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间悲剧。为了理想,牛虻割舍了爱情和亲情,也舍弃了深爱他的吉卜赛女郎绮达,含笑走向刑场……
  • 龙凰决

    龙凰决

    我有一个父亲,曰之天!我有一个母亲,曰之地!掌雄霸天下之风,握冠绝轮回之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男神是女生,封少,少撩人

    男神是女生,封少,少撩人

    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痞里痞气的她手插裤口袋,慵懒的声线仿佛响透全世界:“我白封祈,至始至终只喜欢过陆枭瑾一人,也只爱过他一人。”他就站在她身旁,看着她渐渐强大。“我等你嫁给我。”——记者:白先生,哦不,准确来说应该是陆夫人,请问你当初为什么不喜欢陆先生呢?白开水:因为我以为那个男人不是他。记者:那现在呢?白开水:已经确定很久了。就是他。等我的世界全部黑暗的时候,便是你照亮我的时候。风吹开的那一处绿叶,始终有你的气味。
  • 大道重来

    大道重来

    无数次重生后,永宣帝终于成功摆脱死循环……噢,原来他不过是个上门女婿,一次又一次重生全因没撩对人现在,他带着记忆来到修仙世界了呵呵呵,女主她也在这里呢——陛下,冷静冷静什么!你打算女主一生黑?不不不,陛下,咱们再商量商量……本文其实应该叫《女主一生黑》#今天又黑了女主呢,感觉自己萌萌哒#
  • 卧龙盘虬

    卧龙盘虬

    他出身高贵,苍天嫉妒,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并不畏惧。任你如何强横,也会让你俯首称臣,就算是条龙,也要给我盘着。武技无师自通,灵丹妙药,样样精通
  • 芊泽花

    芊泽花

    他有着倾国之容,颠世之权。靠近他便是无止境的深渊,一失足,千古恨。可是,她明明就已经尽量的远离他,为什么还是躲不过这劫难?而然爱已反目,她还怎能再留恋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盛宠嫡女之殿下又被雷翻了

    盛宠嫡女之殿下又被雷翻了

    这是一个狡猾小狐狸VS大尾巴狼王爷的故事。这是一个伪傻白甜萌乖女主VS藏獒高冷男主的故事。这是一个天雷滚滚的女主,一不小心就雷出爱情火花的故事。某女雷人语录片段一:艾玛!世子,就算你要夸赞御王殿下,也不用这样埋汰老娘吧!老娘就算是一坨屎,也是一坨有思想、有尊严的屎,好伐?片段二:谁说那些娶了绝世佳人的男子,日子过得就一定舒泰?正所谓,无财莫娶美娇娘,不信你看武大郎!才貌双全也要防,不信你去问寿王!妻妾成群也要命,不信你问西门庆!片段三:御王殿下,你说我们不相配?俗话说得好,瘸子配跛子,哑巴配聋子!我和殿下就是配,绝配!顶配!天仙配!(宠文,双洁,1V1,文风轻松幽默,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