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37000000001

第1章 第一辑 写作,是对土地与民间的信仰(1)

凭什么磁铁所到之处家具上的铁钉会纷纷脱落?就是因为磁铁和铁的这种关系,这种内在的联系。那么,这种关系、联系,在卡夫卡那里是没有的,人变成虫,这里需要一种内在的联系,需要有一个台阶,一个桥梁,但是卡夫卡没有顾及这些。可马尔克斯顾及到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马尔克斯是伟大的,前所未有的。

一、生存,在我的记忆中占有重要位置

张学昕(张学昕,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当代作家评论奖”,“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等多种奖项。)阎连科

张学昕(下简称张):首先,我想请你谈谈你早年的经历,想请你陈述你的童年、青年,你的父母、亲人、那块生养你的家乡和土地,或者说对你的写作有影响的那些人和事。

阎连科(下简称阎):这是个漫长的话题。

张: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呀。

阎:我是1958年8月24号出生,但是这个时间非常不准确。1958年出生可能是没有疑问的。然而,月、日就不一定准确了。事情是在我78年当兵时,要到大队——那时的村委会是叫大队,到大队会计那里出具出生证明准备验兵,发现户口本上只有我的名字,并没有出生年月。这我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年龄到底有多大了。因为家里贫寒,从小一家人谁都没有过生日的习惯,谁都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

张:怎么办?

阎:回去问我母亲。我母亲说反正你出生在那一年,因为记得那一年我们家的红薯大丰收,丰收得都来不及往家里收,最后都烂在了地里。还有就是,你出生那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热,热得人都没办法活。我回去告诉了大队会计这些母亲的记忆,会计就说,红薯丰收是1958年,那年天特别热,那就算是8月吧。就这样,1958年8月24日,在我大约20岁时,被确定成了我的生日。

张:这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一般地说,按农村的习俗,似乎你们更加重视一个人的所谓“生辰八字”,没有了“生辰八字”,你如何“算命”啊?

阎:我从来不算命,不请人掐算生辰八字。

张:为什么选择了24号呢?

阎:那完全是我们大队会计随口说、随手写的。现在我想,如果大队会计要是给我写60年出生,那我就是60年代的作家了,和50年代出生的作家完全不是一个文学概念了,就和苏童、余华这拨儿60年代的作家坐在了同一班文学的列车上。1958年8月24日,对我来说,这是个游戏而庄重的日子。但由此也可以想到一点,我的童年只能跟莫言的童年接近,和苏童、余华们的童年就完全不是一个样。童年,其实是作家最珍贵的文学的记忆库藏。可对我这一代人来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童年的饥饿。从有记忆开始,我就一直拉着母亲的手,拉着母亲的衣襟叫饿啊!饿啊!总是向母亲要吃的东西。贫穷与饥饿,占据了我童年记忆库藏的重要位置。

张:1963年正好赶上我们国家的************才两年。我是那一年出生的,尽管对此没有太多的记忆,但我还是从长辈们的口述中感觉到那个年代生存的艰难。

阎:第二个印象深刻的记忆就是“**********”。

张:“革命”是你文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啊。

阎:是的。但少年的记忆更多的不是革命,而是生存。入学以前,饥饿的记忆非常深刻。入学后,我是一边读书,一边要到山坡上放羊,到农田里给猪割草。放学的铃声一响,背着书包就往家里跑,到家里的第一件事,是一把将门推开,大唤着问:“吃啥呀?”星期天放羊、割草,回家的第一句话仍然是:“累死了,吃啥啊?”那时,虽是“****”,可对我、对农民说来,重要的不是“革命”,而是生存。

张:那个年月,人们对饥饿的恐惧成为很长一个时期民族的恐慌。

阎:然而,虽然天天饥饿,我家在那个村庄条件却还算是好一点的了。因为父母亲都是劳动力,姐姐、哥哥也能干活,而我又是最小的。经历一年中的几个季节之后,我家的工分挣得比较多,这就能多分一些粮食,至少春节不仅有饺子,而且还能吃上一顿肉。

张:吃饱了,就有别的更大的愿望了。

阎:最大的愿望仍然是吃。就是渴望春节时,能好好炒一盘肥肉吃吃;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自己什么都不吃,单单的吃一顿炒鸡蛋。对于饺子、鸡蛋和肉的美好的记忆,最早我在我的中篇小说《瑶沟人的梦》中写到过,写包饺子时没有白面——那时包饺子是必须要用白面的。小说中写到,家里没有白面,就用地瓜面包饺子,因为地瓜面包不好,特别散,就在外面包了一层极薄极薄的白面。情况就是这样,我家虽然贫寒,的确在那个村庄又算是比较好的。那个村庄,经常有春节时一家人五口人、八口人吃不上一个饺子的。所以,记忆的童年不是革命,不是田园牧歌,不是安徒生的童话,不是唱着“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歌谣走在田野的稻埂上,而是生存与饥饿,土地与现实的困窘。

张:生存与饥饿以及饥饿、生存产生的恐惧,肯定会影响你的内心。我相信这些童年、少年的生活经验对一个作家必然有着深刻影响,会在他的写作中起着一种很潜在的作用。家乡那片土地的生活在你心灵已经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一点能再说得具体一点吗?

阎:比如说,因为饥饿没有粮食,你家的经济问题就会特别严重,农民那时候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种粮食和卖粮食。记得二年级交学费,尽管只需一块钱的学费,可还是交不起。因为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同时读书,四个人加在一起要五六元钱的学费。而每年交学费因为我小,就总是拖拖拉拉,很少能按时交上去,因此,挨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那年,因为没有这一元钱,我的学费又不能按时交上,我就在母亲面前哭哭啼啼,母亲让我拿些玉米到集市上去卖掉交学费,而我觉得到街上卖粮食是很丢人的一件事,于是就坚决不去。这样和母亲僵持了一会儿,母亲突然狠狠地打了我一耳光,狠狠骂了我一顿,自己提着篮子上街卖玉米去了。这是我记忆中母亲第一次打我。打完、骂完之后,母亲就提着几斤玉米上街去了,给我换回了一元钱的学费。这在我印象中,是非常深刻的一段记忆。因此,从小我就渴望吃饱肚子,离开土地。我家住的那个村庄是当年的人民公社所在地,每天放学我都能看到公社的干部特别舒服,他们早上饭、中午饭和晚饭都是拿个搪瓷碗,拿个调羹,唱着社会主义的歌曲,到食堂用饭票买饭。用饭票买饭是我那时人生的理想,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张:看他们很惬意的样子,心里充满了艳羡,是吧?

阎:不仅是羡慕,更多的是对自己、对农民命运的不解,对权力的一种朦胧的认识和崇拜。

张:这些都已经体现在了你的小说中了。

阎:记忆是小说的来源之一。有什么样的记忆,就可能有什么样的小说,正是这些记忆,孕育了我的“瑶沟”系列小说。在那几部中篇小说中,自传性地描写了一个乡村少年对生存的担忧,对权力的朦胧崇拜和对许多美好事物的向往。而到了《日光流年》中,饥饿则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

张:对权力的崇拜是中国人的传统,但你的崇拜不是来自传统,而是从饥饿与生存开始的。

阎:生存就是一切。因为生存,导致我对权力的崇拜,对城市的崇拜,对健康的崇拜,对生命的崇拜。可以说,生存,在我的记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张:先谈谈你的“权力崇拜”吧。

阎:说一件小事。读书的时候,我每天上学都看见我们村(大队)支书家的女儿一大早站在门口,手里拿一个馒头小口嚼着——并不是吃,是小口地嚼着,像展示出她美好的生活一样,展示出她手里的馒头。为什么我们都饿着,她家天天有馒头?当然是因为她爹是村里最有权的干部呀。你想你能不对权力有所崇拜吗?

张:是不是如“瑶沟”系列中写得那样,特别想当村干部?

阎:最想的还是离开土地,其次才是想当村干部。少年的梦想就是如果不能逃离土地,就一定要当个村干部。

张:你离开部队是正师级,比村长职务高得多呢。

阎:也没有意义得多。

张:哪里没意义?

阎:我当了二十八年兵,对部队非常熟悉,又长期在部队机关待着。部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这种特殊,除了它必须有严密的纪律和思想高度的统一,就是权力必须是高度集中。权力一旦高度集中,就像某个人手里有了权力的杠杆,他就有把地球撬起来的可能。试想,一个人有了能把地球撬起来的力量,他会做什么事情?撬不动地球,他能撬动一栋高楼;撬不动一栋高楼,他能撬翻一列火车。权力就是力量杠杆的支点,是每一个人人生的支点。面对这样的权力,你会不对权力厌恶吗?还会对权力崇拜吗?

张:其实我感觉到,你对土地、权力的理解和感情是极其复杂的。

阎:是的,非常复杂,而且在时间的磨砺中不断地变化。

二、最初的写作是为了逃离土地

张学昕阎连科

张:问一个具体的问题,你真正的学历是什么?

阎:货真价实的是初中。

张:看你的简历,你在河南大学和解放军艺术学院读过大学啊。

阎:是河南大学八十年代文凭热时部队出钱和学校办的函授班,学历是大专,入学虽然要考试,但有些初中、高中毕业的军队干部没有考上,有很多小学文化程度的领导都顺利通过了考试。而毕业是皆大欢喜。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也是大专学历,基本上是到校后上课的时间少,创作的时间多。在“军艺”读书的那二年,对我的创作非常有帮助,但学习我就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比如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欧美文学史,这对创作是多么重要,可我在“军艺”就没有系统地学过。

张:你参加过高考吗?

阎:1977年参加过,落榜了。

张:1978年当兵就开始了创作?

阎:要再早一些,大约是1975年前后。

张:打工的时候就开始写小说?受什么人的影响吗?

阎:有许多人问我这一生哪个作家对我影响最大,我都是说张抗抗。问我最尊敬哪个作家,我还是说张抗抗。问我哪一部作品对我影响最大,我说是张抗抗的《分水岭》。

张:为什么?

阎:因为1975年我偶然看到了张抗抗的《分水岭》,记得好像是那部小说的“内容提要”或是“后记”中讲到,张抗抗通过写《分水岭》这部小说,出版社把她从东北农场调到哈尔滨进行修改,修改出版后就把她留在哈尔滨那儿工作了。有这样一段文字介绍,我就忽然惊诧地意识到,原来写这么一部小说,就可以从农村调到城里去工作。所以,那时候在读高中时我就开始写作了。另外,我读高中时一个语文老师,姓任,他是大学生,我到高中报到的第一天,就有同学告诉我,说这语文老师特别厉害,现在在家里写小说,写得比《红楼梦》还要长,还要好。当时我已经看过《红楼梦》,四大本。于是,我们对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尊敬。他呢,也特别高傲,每天上课的时候,卷一根炮筒子烟叼在嘴上,又的确语文课讲得很好。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他对学生傲慢的态度。这种傲慢,我以为是他对自己即将写出《红楼梦》名扬天下的自信。

张:他也显示出了那个时代文学的高傲和神秘。

阎:是很神秘。他的态度和张抗抗的《分水岭》,促使我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偷偷地写起了小说。它让我相信,《红楼梦》没有什么了不起,我老师就可以写出来;小说也没有什么神秘,写出来一出版,我就可以像张抗抗那样从偏远的乡村走进遥远的城市去。

张:那个时候,有许多人进入文学的世界却并不是从文学本身出发的,包括对文学本身的喜爱。

阎:就我而言,写作完全是为了逃离土地。为了逃离土地,离开乡村,不再像父母、姐姐们那样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和劳动,因此,写作有着具体、实在动力,就白天上学,晚上写作。后来打工,是白天干活,夜间写作,不知疲倦,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张:一共坚持了多久?

阎:两三年的时间,每天晚上都是写作。

张:写了多少字?

阎:将近三十来万!

张:小说最后写完了吗?

阎:写完了。

张:叫什么名字?

阎:《山乡血火》

张:什么内容?那该是很激烈的阶级斗争故事啊,有故事原型吗?

阎:是阶级斗争,地主剥削穷人。人物没有原型,故事是生编乱造。我当兵以后看过一个电影叫《小花》,其情节与其大同小异。

张:现在这部小说稿还在吗?

阎:母亲把它当烧饭、烤火的火引子给烧了。

张:太可惜了!

阎:也没什么可惜。的确是这部小说把我引向了文学的道路,是张抗抗把我引向了文学之路。

张:1975年,那时张抗抗正开始崭露头角。她当时是在黑龙江,就在我们家附近的一个农场下乡。

阎:张抗抗说,她这一生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培养了阎连科。这虽然是玩笑,但我对她将终生怀着感激之情。

张:1978年当兵之后呢?

阎:1978年年底当兵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火车,到部队第一次见到电视机,第一次知道小说是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的;还有刊物叫《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

张:这都是在部队知道的?

阎:对。1978年是我逃离土地的开始,也是我真正创作的开始。因为在新兵训练结束之后,也就是1979年春天,我所在的原武汉军区在河南的鸡公山办了一个文学创作学习班,当时部队发现我在出黑板报时粉笔字写得不错,还能写几首顺口溜似的诗,再一问,天呀,说我曾经在家写了几十万字的小说,就推荐我去参加了这个学习班。就是在这个学习班上,我才知道:哦,不超过一万字的小说叫短篇小说,三五万字的叫中篇,过十万字就可以叫长篇了。知道有个《小说选刊》,是专门选全国各地发表过的小说,有个《评论选刊》,是专门选全国各地的评论文章。更可笑的,是我知道有个行当是别人写了小说,他们专门写说好说坏的文章叫评论;这些人不叫作家,而叫评论家。在这个学习班上,我每天都趴在床上构思,苦思冥想,一个月后写了个短篇叫《良心》,得到的评价是“很有乡土气息”。小说虽然没有发表,但我明白“短篇就是不超过万字了”。这年的七月,我写了一篇不到四千字的小说,寄给了军区文化部的干事,他帮我转给了军区《战斗报》的副刊,八月,天呀,这篇小说竟然发表了,变成了铅字啦!

张:小说叫什么?

阎:《天麻的故事》。

张:没有读到过啊。

阎:找不到了,搬家搬丢了。

张:什么内容?

阎:写一个战士想入党,就偷偷给指导员房间送了一斤天麻,指导员发现后,又退给了他,并且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对他进行了革命教育。

张:这是你的处女作?

阎:是我的短篇处女作。有八块钱稿费,小说发表那一天,轰动全团。稿费寄来后,我用一半买了糖、香烟在连队请了客,这就是我文学创作的开始。

三、土地对我的要求,就是我对它的书写

张学昕 阎连科

张:你写过好多电视剧,听说现在在改编路遥的《人生》?你的影视创作和小说写作有什么关系吗?

阎:实际上,我是一个和影视无缘的人,这么多作家,大概没有卖过改编权的仅我一例。

张:你的小说没卖过一次改编权吗?

同类推荐
  • 对错都是为了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

    30多个故事,30多种不同的人生,30多次直面爱与生命的本质后才得到的透彻感动。在这本书里,历尽世事的刘墉不再传授如何披着铠甲识破假丑恶,反而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柔软的心,来帮我们认识被淹没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爱的面目。明明可以有更“精明”的选择,却义无反顾地选了“愚蠢”的那一项;明明爱本身一点也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舍弃;明明在心里深爱了一辈子,却无法说出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在爱里,我们每个人都不那么聪明,却因为不聪明而幸福着。刘墉用朴素而干净的文字让我们明白,在爱里,不只是爱的形式没那么重要,就连对错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颗颗真挚的心。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期待感动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期待感动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感悟故乡——那山、那水、那人和我

    感悟故乡——那山、那水、那人和我

    故乡的一轮明月正在异乡的土地上冉冉升起,我像童年时那样想问那月亮:你不是从头到尾都看见了、听见了吗?每当我想起故乡,浮现在我眼前的总是故乡的一轮明月,和月光下我母亲的身影。
  • 你我依然在红楼·秋之卷

    你我依然在红楼·秋之卷

    本书按章回顺序对《红楼梦》进行解释,尽可能讲解其中魅力,包括字词句段、诗词文言、现实联系等。
  • 小草的呢喃

    小草的呢喃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作者感恩时代赋予的幸福生活,除了工作时尽职尽责,与人相处时善莫大焉,也想用神奇的汉字记录下来,梳理编织成一首和乐的歌曲,能自娱,也娱人。所以把十几年来,尤其是近两年的诗歌、散文编辑在一起,不揣冒昧,和大家共享。文章内容平淡真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十分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铁匠铺开直播

    在铁匠铺开直播

    司徒影直播游戏猝死,发现再醒来却置身于仙侠世界,和他来的还有一个不靠谱的系统,系统强迫他去铁匠铺打铁直播。司徒影:我造了什么孽啊!
  • 赤子天涯

    赤子天涯

    家逢变故的王伯昭被大宋隐世名将周侗所救,学得一身本事走下山门,同结义兄弟投身到大将呼延灼麾下,据守雁门,北抗辽国。辽国琼嘉公主貌美如花,女中英雄,战场上同王伯昭一见钟情,宋辽有别的他们是如何缔结鸳盟的?但他们的结合却只是故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王云天—王伯昭与琼嘉公主之子,辽国灭亡后流落大宋的他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与父亲结义兄弟的子女之间又有怎样的纠葛?面对私仇国恨,血脉亲情,旧时红颜他又将如何对待?金国侵宋,武林不安,这中间又交织着怎样的矛盾纠纷?看“赤子天涯”,阅一代传奇。
  • 庸盦笔记

    庸盦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奇说

    都市奇说

    S市突发奇案,神秘客低调拜访,传奇酒吧谣言四起,各色人物轮番登场。吸血鬼?猎魔人?奇异生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从海上来

    风从海上来

    车上,她遇到了奇怪的美国男人Joey。她给他解释自己的名字,像念一句咒语,写定此后所有的离合变迁与悲喜起伏。她一直生活在旷日持久的谎言离,知道Joey的出现。桑柔的往事在南京,Joey的往事在美国。他讲述她从未见过的远方,战争、洪水、疾病......忽至的任务突然将他叫到水深火热之中,留她独自在异国街头,买一本看不懂的外文书。本以为自己UI在某个城市里一事无成的桑柔从没想过有一天会跨越数千里的距离,一路向西,只为了寻找一个命运的答案。而这个答案,也改变了她的一生......
  •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限之巅

    无限之巅

    无限之巅,看几个主角怎么玩转各个世界。动漫、电影、连续剧、儿童片、小说,看主角们如何在大道的手下生存
  • 万灵神主

    万灵神主

    一个从小被药师爷爷收养的孤儿,意外得到一个师傅,结果双双离开自己,是在尘世中沉沦还是迎难而上,成为万灵之主?喜欢此书的可以加扣扣群34070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