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56200000023

第23章 赵元贞:黄土地上的洋博士(2)

魏振皆自幼喜爱书法,寻师求教,如饥似渴。闻听当时翰林出身的刘尔炘先生主讲兰山书院,德高学富、名噪金城,他为能观摩先生书法,常随左右,恭奉桌前研墨展纸,感悟书性,仔细揣摩先生运笔挥毫,转折换锋的奥秘。白天看,晚上练,废寝忘食,行则画手,驻则画地,坐则画纸,卧则画被,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并受先生亲自指点教诲,加之悟性极强,书法进步很快。他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感慨地说:“晓岚(即刘尔炘)先生是我研书法之启蒙老师,更是我步入书法堂奥的引路人和导师。”游学亲师,有缘结识书法界名流,眼界大开。是时,书界帖学日益衰败,碑学大兴,研究魏碑成为书界时尚,更兼京师文人墨客云集,书画精品荟萃,古碑名帖拓片易得,名家真迹显见,振皆广纳彩博,兼容并蓄,如对李瑞清、曾农冉等名流十分钦仰,对郑文公、敬显隽、嵩高灵庙、龙门造像、张猛龙等反复临摹,特别对张玄墓志用功尤深。

乾嘉以降,帖学日益衰微,碑学大兴,书家由唐碑上溯六朝碑版,以至三代、秦汉、魏晋的各种金石文字,创造出了以雄强的北碑为基础的新风,形成了千姿百态、灿烂夺目的书道中兴的新局面。

究其所以,主要是由于“帖学”已经满足不了更多的人们日益广泛的审美需要,加之“馆阁体”单调刻板,枯燥乏味,书坛不得不另辟蹊径。“碑学中兴,盖事推迁,不能自己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揖》)这就形成了从邓石如、赵广谦、张廉卿一直到魏振皆先生这一条源远流长的书法流派。魏振皆酷爱魏碑,力求魏碑书体更具外形美。逐字揣摩,凭借天资悟性,寻找每个字的最佳结构,反复推敲,分次论等,对比排列,并附以字傍画一个、两个、三个圈的标记,三个圈为最满意,最理想的,以至于剪下粘贴,即算定型。“点点墨迹斑斑血,消磨时间七十年”,终于形成了空灵潇洒、疏密相间、独具风格的魏碑书体,他真正写出了自己的“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所以论者认为:有《石门铭》之奇逸、《郑文公》之浑穆、《张猛龙》之精能、《张黑女》之峻宕,可谓兼而有之矣。然仔细揣摩,其风神却与流传下来的各魏碑迥异其趣。真正写出了自己的“体”,形成了自己的“格”,正如姜白石续书谱所云:“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奇字高文冠古今

魏振皆书法从金文中取其章法,借金文交叉笔画处重,单行笔画处轻;结体繁难者大,结体简单平者小;上下重叠者长,左右横托者扁等特点,结合自己潜心研究和实践的结晶,水乳交融地融汇于魏体,写出了金石的古拙奇趣,“寓奇险于平正,含参错于严密,笔触遒劲,行气疏朗,严格循蹈之中,有丰富的变化;淳朴古厚之中,蕴藏着新的意境。”用笔上的独特手法,即入笔时将饱含墨汁的笔锋,在砚盖上调成扁锋,形如刻刀,直接入纸,则峻利明快,行笔过程中,侧锋入纸,按锋轻提,继而转换为中锋;驻笔以腕外旋或腕内旋,即成方圆之形。章法上喜取疏势,即字与字之间距离较大,行与行之间疏朗开阔。再加上字形大小、长短、肥瘦、纤浓、躁润,“凌空取势”,参差错落,左顾右盼,“笔笔呼应通神、字字潇洒刚劲。”“空灵素朴”,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姿多态,变化万端的特殊风格。魏振皆临摹汉隶魏碑和创造出新相结合,摆脱了一般习书者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弊端,得到的是金石的古拙奇趣,因此,他的书法:“寓奇险于平正,含参错于严密,笔触遒劲,行气疏朗,严格之中有丰富的变化,浑朴古厚之中,蕴藏着新的意境,所以气韵生动,引人入胜。”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魏振皆书法艺术》发行,引起书法界广泛关注和赞誉,著名书法家舒同在序言中评价:“他学书于在而不拘泥于古。他以魏碑的古朴拙劲为基础,吸收隶书的活脱美巧的结构,取金石之势,采撷篆、隶、楷、行、草之精华融为一体。”“独树一帜,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甘肃省书法协会主席赵正曾评介:“明末清初的王了望,晚清时期的朱克敏,民国时期的魏振皆,是甘肃书法界的三个里程碑。”到90年代,《书法报》刊登论者文章认为:近两百年来,在魏碑书体方面打破陈式、创出新风的只有于右任和魏振皆两人。于右任的书法世人皆知,与他显赫的社会地位有关;而魏振皆偏居陇上,一生以耕读为业,声名不显,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金子总会放光,真正的艺术是不会为时代的尘埃所蒙蔽的。魏振皆书法的技艺和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书法界的重视和赞誉。

魏振皆先生经常爱写“日魂月魄,凤采龙文”这副对联,上联是就书法的精神气质而言,下联是就书法的体势情态而说,这副对联也正好形象地道出了他精湛的书艺。观其书,顿令人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用笔率意,而结体严谨,亦魏,亦篆,亦行,亦隶,慢慢品味,始觉其乃布衣中之真君子。

张维:皓首穷经成巨著

张维(1890—1950年),字维之,号鸿汀。他出生于人杰地灵的甘肃康乐,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方志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他一生从政,成绩斐然,著作等身,其代表作《陇右金石录》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地方专业史著作”。

乱世几沉浮

1911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武昌起义,时任北京学官部书记的张维放弃了在北京优裕的生活,经由内蒙古回到家乡临洮,与家乡同盟会会员和各方面进步人士共同倡议组织州议会。为了宣传民主进步的思想,他与同仁们创办了《大河报》、《金城周报》、《政闻报》等多种启蒙报纸,把北京先进的文化思想带回家乡。可惜在当时,军阀势力还很大,他们横行干涉言论自由,这些报纸因为议论时政、宣传进步而一一被查禁了。

张维无奈,又回到了北京,担任第一届国会议院院长之职。但时隔不久,贪婪的袁世凯在北京兴风作浪,掀起了一股复辟帝制的逆流。他霸道地解散了国会,驱散了议员,新生不久的民主被这股复辟的逆流浪潮湮灭了。张维不愿意在袁世凯的朝廷作官,便居住在京城读书,不久因为资费用尽,他又一次回到了家乡,以教书为生。袁世凯死后,国会恢复,他回京任职,可是张勋复辟的漩涡又一次席卷而来,他被迫南下上海、浙江等地。闹剧之后,他又一次回京复职。几年后,国会又被解散,他再一次回到了家乡。历任督军公署秘书长,甘肃政务、财政、建设厅厅长等要职。当时的甘肃百废待兴,他力行改革,主张财政透明,整理混乱的币制,还建议成立银行、贫民教养院、贫民节本处,整修公路桥梁,设立公园。为发展甘肃的工业和农业,他还力主兴修水利、开发林业和矿产资源。在各个方面,他都是一个成功的开拓者。1925年,张维时任甘肃省财政厅长,他力行整顿,革除财政积弊,制定新的财政制度,提倡并力行新式的财政登记制度。但是,改革终究是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的,一年后,他改任兰山道尹,又一次与权要的意见发生了背离,他在仕宦之路上又一次遭受打击。他不愿意过那种尸位素餐的生活,拂袖辞职而去。这时,他的思想是复杂的:既愤慨不平,对当局充满了不满与失望,又关心国家的命运与前途,有着兼济苍生的理想与愿望。他徒步前往四川进行游历,一路跋山涉水,探索前人的遗迹。在四川的两年中,他博览群书,结交蜀地名士,游历名山大川,怀古登临,思索玄奥的人生,视野开阔了,他将目光放得更远……

执笔书金言

由四川回到甘肃后,他就任省图书馆馆长。从此,他开始潜心研究地方志,最终成为陇上一位硕学名家。

甘肃自古以来便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汉朝时,甘肃是统治者抵御外族入侵的重要根据地;隋唐两宋以后,甘肃又成为中西交通要冲和最先接受外来文化的地方;元明清时,多民族在这里杂居。所有这些,形成了甘肃地方史内容的丰富多样和明丽绚烂。所以,地方志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张维毕生致力于地方志、历史和金石研究。他一生勤勉异常,悉心钻研,出文入史,皓首穷经,博览群书多达七万余卷。妙手著文章,他成果累累,著作等身。“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正因为他博览群书,熟悉史料,通今博古,所以能够口中出精论,笔下成妙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颇为中肯,堪称精评。他认为,史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史料,古今史料浩繁卷帙,汗牛充栋,史学工作者应该多做史料整理工作,为后代的研究者提供方便。而且在研究中,研治题目不易过大,如果题目太大,容易流于空泛,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最好能抓住其中一小部分加以细研,这样才可以出成果。因为西北的史料颇多散佚,他便建议成立文献征集馆,由此,许多本已散佚各处的重要史料得以保存了下来。

张维还认为,方志学应该重视编纂的科学性,并且符合时代的要求。他曾经说,治史并不仅仅是为了稽古,更重要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对旧体方志的通病他也做了总结:比如某县志记载地方8景,诗文描写本来就不足,又将它们分绘成图,而所描绘称赞的,无非是风月云树,青山涧水,这些景物哪里没有?这样辗转抄袭,成为地方志编纂的痼疾,可惜不少名志也未能免俗。史学工作应该求真求信,在史志中能够组织贯穿有法,议论中肯,高瞻远瞩,平整有法,再加上适当的剪裁,这样才可以称为经世之言,值得赞誉之书。

他一生著作颇丰,已出版的著作包括《陇右金石录》12卷,补录2卷,拓片2卷;《甘肃人物志》24卷;《兰州古今注》1卷;《陇右方志录》1卷,补录1卷;《元魏诸镇考》1卷;《仇池国志》1卷等。另外,张维还有许多著作并未刊印,如《陇右史丛》150卷,《陇右财赋录》10卷,《陇右政事录》30卷,《陇右边事录》8卷等。张维先生的著作中,已出版的仅占其全部著作的1/10。

博大又精通

《陇右金石录》是张维先生在金石学方面的一部力作。汉唐两朝都在长安建都,甘肃是近畿之地,所以,甘肃金石文物,随处可见,只是因为没有专门的书籍收录,所以很不受重视。他有感于《通志稿·金石录》太过简略,就搜集旧志,辑录佚文,实地勘察,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在《陇右金石录》自序中,他说,他辑录金石的目的并非仅仅像世俗所谓的怀古谈往,他想以辑录金石旧文这种方式补益正史不述或语焉不详之处。他将自己手中资料用以印证史志记载,考定异同,纠正错讹,然后按年代排列,历时长达20余年,写成了《陇右金石录》12卷,《补录》2卷。该书纂辑博广,考证精深,颇为海内外学者称道。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盛赞这套书“博大精通,确为后学所必需。”它已被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的《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第21册收录。

《陇右方志录》是他考证甘肃、宁夏和青海各省的府、州、县方志及各专志300余部,综述多年研究心得的著作。这部著作颇得方家赞赏,他的体例是具有独创性的,此后各省的方志皆有仿作,给后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元魏诸镇考》记述了元魏300年间的镇将制度、建置始末及其对周隋军制的影响,是以前历史所缺乏部分的专著,考证详细,有补一代历史的功劳。

《甘肃通志稿》始修于1929年,主要由杨思、张维等负责编修。由于诸多原因,参与修志的许多人中途离去,只有他自始至终、坚持到底。这套书经由他亲自采访、编录、撰稿,虽说是成于众手,可是如果没有他自始至终的努力,此志难以完稿。《甘肃通志稿》叙写了上起远古,下至公元1928年甘、青、宁分省以前的历史,总共450万字,分为17纲,纲下又析为83目。与以前的几部旧志相比,该书的内容大为增加,尤其是民族部分单独成志,这在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甘肃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张维先生秉性诚朴,待人谦和,他经常鼓励后辈努力学习,他说,做学问不仅要致广大,而且还要尽精微。为学讲究明理致用,好学深思的人,一定能从他的话中得到益处。

张维先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家乡,他自己认为,可以概括他生平的,只有史学、方志学而已。1950年,他患脑溢血病逝。他一生治学严谨,皓首穷经,治学态度和方法值得后人学习。他的事迹被收入1935年《中国名人图鉴》和1948年的《世界名人辞典》等多部辞典。他光辉的一生,永远彪炳史册!

邓宝珊:将军生来爱和平

将军与和平似乎是永远对立的两个词,但它们却在一个甘肃人身上,得到很好的统一,他就是辛亥元老——邓宝珊将军。

将军之路

邓宝珊(1894—1968年),原名邓瑜,甘肃天水人。幼年就读于私塾,在他13岁时,父母因病早逝,他靠哥哥嫂嫂拉扯长大。后来因家庭窘困,不得不辍学到兰州的一家水烟店当学徒工。1909年夏天,湖北新军协统杨绪赞所属部队调往新疆伊犁,途径兰州市招募新兵,邓宝珊应募入伍。1910年,在新疆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新疆伊犁起义。邓宝珊手携五响马枪,随部队猛攻伊犁东关,清兵闻风而逃。因作战英勇,善用计谋,升为参谋。1913年杨增新任新疆都督,到处缉捕革命党人。邓宝珊得到消息后,远走霍尔果斯,取道西伯利亚,潜回东北,从天津、北京辗转回到天水。

1914年至1916年在陕西,与河北孙岳,福建何遂,陕西郭希仁、胡景翼等相聚华山,时称“华山聚义”,策划驱逐陕西都督陆建章、讨伐袁世凯的活动。1917年后,在陕西任靖国军第四路营长、团长、副总司令。1924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任第二军旅长、师长。1926年后,冯玉祥举行五原誓师,建立国民军联军,宣布响应南方北伐。邓宝珊出任国民联军援陕前敌副总指挥、国民联军驻陕副总司令。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因为同情和掩护共产党人和反对宁汉合流,弃职避居上海。1930年蒋阎冯大战,任反蒋军第八方面军总司令,失败后再次避居上海。1932年起,任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行署主任、新一军军长等职。1935年9月,国民政府给高级将领正式授军衔,邓宝珊被授予中将军衔。

抗战之功

同类推荐
  • 黄土豪情

    黄土豪情

    《黄土豪情》是一部架空历史,又不完全脱离历史。作者以细腻的笔墨赋予小说神话般色彩,很好的升华了小说的主题。《黄土豪情》是以中国明末清初为背景的历史性小说。但人物的思想却以现当代为基础,大胆创新,但又不做作。很好的传承和丰富了中国古文化和现当代文化的内涵。小说里一些小人物的细腻描写,崭新地衬托了大人物当时奢靡的生活状态。也侧面反映当时底层广大的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老百姓的悲惨命运,暗示着统治阶级即将灭亡。小说里一段段纠结的爱情故事,年轻人的爱情价值观与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相抨击,以牺牲生命来维护爱情的神圣与伟大。
  • 大唐新秩序

    大唐新秩序

    大唐光化年间河北三镇正在走向没落疑似穿越者阿保机即将建立镔铁之国无赖和尚金弓裔准备恢复高句丽富有争议的大玮瑎还在坐享渤海最后的奢华市井泼皮朱全忠成了诸藩霸主独眼龙李克用躲在太行山北苦苦支撑天子李晔坐在栏杆上独自哭泣真正的穿越者李诚中开始重建新的天下秩序q群:1701556,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新书〈道门法则〉上传,敬请收藏!
  • 春秋列国风云

    春秋列国风云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伴随着宗法秩序瓦解的历史潮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逐渐演变为“礼乐征伐自强者出”的局面,天下为之大乱……【本书是借用网上的资源而成,仅供学习交流】
  • 御龙三国

    御龙三国

    常山王国,一位身处三国乱世,却天生废材的少年,无意中得到高人相助,并得到了传送中的神兵利器和绝世武功秘诀,从此走上了纵横三国的天下争霸之路。乱世风云,带你换一个视角看三国,跟我们的主人公一起走上这条可歌可泣,热血悲壮,儿女情长的风雨江湖路。
  • 大汉谋相

    大汉谋相

    (起点一组签约作品,敬请放心收藏!)一张利嘴,一颗好财之心,满腹妙计,且看他如何玩弄秦、楚、汉英雄豪杰于股掌之中。陈平性格也太过玲珑,于是,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局,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物,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他都能游刃有余,从容面对,全情投入,以一个天生戏子的“才华”,演绎出精彩的人生。也许他演绎的太过生动,内容又是如此丰富,于是,千百年来,我们讲起陈平,津津乐道的只是他的奇计故事、智慧火花和表演风度,至于脱下面具的他,有什么样的真实情感和想法,我们则不得而知。PS:此文深藏阴谋诡计,心术不正者勿看!不要学坏哦。书群:41749886
热门推荐
  • 张文祥刺马案

    张文祥刺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影之时间永恒

    火影之时间永恒

    当宙的眼中花纹转动,时间已变得触手可及。既生于世,自当永恒!时间万花筒,你值得拥有!
  • 忘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忘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入围作品所属组别:小说组作品以奇幻的历史写作手法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春秋时期的经典武侠故事。世有名琴,更有剑胆琴心的操琴之人,在战火频仍的春秋争霸之际,惊天动地的琴声,注定会被卷入无尽的兵燹之中。无论是以琴止战、以身护琴的广疏,还是放下屠刀以琴养身后被逼无奈走上复仇之路的剑客晋左,名琴的不朽在战火和欲望当中越发可贵。“忘机”本为《渔歌》之典故,这里姑且识为“琴心”。史能载渔歌,却未必能载一琴与操琴之心。成败皆忘机。作品语言优美,场面宏大,结构严整。
  • 甜蜜再恋:我的老婆是公主

    甜蜜再恋:我的老婆是公主

    她是娱乐圈的当红新星,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纯玉女。他是国际连锁集团的行政总裁,叱咤商界的风云天才。大学时的契约婚姻到彼此相爱的信任相属,羡煞多少旁人。他们的故事,成为T大流传的童话。毕业后,属于他们的故事正在延续,属于他们的生活正在开始。。。。。。
  • 倾城校草别太拽

    倾城校草别太拽

    普通少女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学院,本想安安静静的过完青春,但是偏在半路遇上了倾城校草,还这么的霸道,这么的拽!喂!那个拽公子,听好了我一定收了你,否则我的名字倒过来写!ww
  • 十字架与巫师

    十字架与巫师

    正所谓不会法术的牧师不是个好的穿越者。无故穿越到异世界的酆(feng)姬觉醒了牧师职业,可是他的老爷爷是个巫师啊!(╯°Д°)╯︵┴┴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平行世界,异兽,异族,强大的人类职阶者,圣教的圣徒。看我们的男主如何在异世界搅风搅雨。背景是近未来都市,不要被书名骗了(¨?)作者爱搞事、玩梗、放飞自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丫头,你要乖

    丫头,你要乖

    顾天桦在圣德莱亚学校门口溅了冷晟涵一身泥不但没有道歉还夺走了冷晟涵的初吻,在圣德莱亚门口相遇并没有留下好印象,在教室冷晟涵坐在了顾天烨旁边自己却全然不知,老师有安排她给顾天烨补习,这下冷晟涵算是彻底绝望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