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0600000013

第13章 蒋介石评说其结拜兄弟(1)

陈其美

“悲乎哀哉!而今而后,教我勖我,抚我爱我,同安同危,同甘共苦,而同心同德者,殆无其人矣。”

(《蒋介石年谱》,第25页)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人。1906年留学日本,同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奉派回国,为同盟会总部总会领导人之一,先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公报》和《民声丛报》,进行革命宣传。1911年在上海发动武装起义,上海光复后,被举为沪军都督。1912年1月,派人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1913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任上海讨袁军总司令。同年11月,在日本支持孙中山另组中华革命党,被推为总务部长。1915年10月,回国发动讨哀,在上海主持党务,并任淞沪长官司令。曾发动肇和军舰起义,未遂。1916年5月18日,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上海寓所。

〔解读〕

在蒋介石一生中,对蒋影响最大的一个是孙中山,另一个恐怕要算陈其美了。

1906年,28岁的陈其美来到日本东京,进警监学校。同年冬加入同盟会,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由衷拥护,并颇得孙中山的信任与器重。蒋介石与他同一年来到日本,蒋、陈相识,据说是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很快就结为好友。经陈介绍,蒋介石在日本认识了很多革命家,使他眼界大开,很受促动,增强了他对民族革命更深刻的认识。他当时意识不到,这就是他后来“轰轰烈烈,功成名就”的起点。

时隔一年,他很快与陈其美在日本重逢了。由陈其美介绍,他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成为革命党人。

在陈其美的影响下,蒋介石心中自发的反动意识,转变成强烈的革命愿望。这一时期,他对邹容的《革命军》一书极为欣赏,爱不释手,与书中强烈的反动思想产生了共鸣。从他写在寄表兄维则的照片上那首诗中,可反映出他要投身于民族革命的热情与学习军事、报效的决心。诗文是:

杀气腾腾满全球

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复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蒋介石在振武学校学习了三年。临近毕业这一年,也就是1910年6月的一天,由陈其美介绍,蒋介石见到前来日本的中国著名革命家、同盟会的领袖孙中山先生。

这次会面使蒋介石与孙中山的关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对他今后的发展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同时,对他与陈其美的关系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陈其美被杀前,他一直追随陈其美从事活动。

武昌起义后,陈其美作为同盟会总部总会的负责人之一,肩负起策划光复上海的责任,同时,兼顾江浙等地的活动。他向在日本学习军事又同他有密切关系的同盟会员发电报,催促他们回国参加革命。正在日本高田炮兵联队实习的蒋介石当即请假回国,被陈派往参与杭州起义的工作。

蒋到杭州后,与领导杭州起义的同志一起研究制定了起义的计划,待上海起义后立即行动。

陈其美于11月3日在上海发动起义,4日便光复上海,陈被选为沪军都督。杭州的起义于4日深夜发动。蒋介石率领敢死队冲在最前面,经过激烈战斗,第二天,杭州即告光复。这时,在上海某部力量推动下,苏州也于5日宣布独立,接着革命党人在陈其美等领导下又进攻南京,12月2日南京被攻克,这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而蒋在杭州战役中的表现,不仅使陈其美对他更加赏识和器重,就连孙中山也对他刮目相看。

上海光复后,陈其美乘势组建沪军,蒋介石被任命为第五团团长,隶属于黄郛任师长的第二师。三人是同乡,又同在日本留学,情趣相投,便换帖订为盟兄弟,进一步互相依托。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这时,光复会因浙江都督汤寿潜被举为临时政府交通总长,而希望推举其首领陶成章任浙江都督,引起了沪军都督陈其美对陶的不满,陈即暗使蒋介石收买该会叛徒王竹卿于1月14日刺杀陶成章于上海广滋医院。陶事发生后,舆论大哗。孙中山下令“严速通缉”凶犯,蒋介石畏罪“转往日本”。

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陈其美继江西的李烈钧,南京的黄兴之后,宣布上海独立,任上海讨袁军总司令,命蒋介石收集旧部,于7月两次进攻江南制造局,因仓促起兵,都失败。陈、蒋遂潜伏在上海租界。孙中山在东京着手创立“中华革命党”,陈其美、蒋介石听到消息后,立即响应,在国内履行了入党手续。

1915年秋,当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的时候,蒋介石被陈其美任为中华革命军东南军参谋长。11月,蒋又与陈其美策划了暗杀淞沪镇守使郑汝成事件,又于12月初策划了上海肇和兵舰起义,因事不机密,起义失败。

之后,陈其美仍在上海领导反袁活动,袁世凯对他恨之入骨,即收买张宗昌于1916年5月18日刺死陈其美。蒋介石数年来一直视陈其美为兄长,言听计从,一切惟陈马首是瞻,对陈之被刺十分悲痛,冒险收殓陈的尸体,并撰写悼词,发誓继承死者的遗志。

1927年蒋介石北伐到上海,专门举行了一个“陈英士先生殉国十一周年纪念会”,蒋亲往主持。他还在上海各界的欢迎会上,发表了题为《纪念陈英士同志》的演说,谓“我们追溯前源,我们的成功,也就是陈烈士遗留下来的。”“我们追溯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的成功,我们第一纪念总理,第二要纪念陈烈士,没有陈烈士,就没有国民党。”

蒋介石在北伐后跃居国民党统治中国22年的领袖地位,对于陈其美早年提拔、扶掖的恩情是没齿不忘的。想当年蒋介石出国留学,对革命茫然无知,正是陈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引导他投身辛亥革命;在“二次革命”及后来的反袁斗争中,陈其美处处给予指导帮助;特别是陈其美在日本向孙中山着力举荐。所以蒋介石在陈其美被害后即动情地说:“悲乎哀哉!而今而后,教我勖我,抚我爱我,同安同危,同甘共苦,而同心同德者,殆无其人矣。”

黄郛

“辛亥以来,英士、膺白二先生皆与余安危同仗、甘苦共尝,相互勖勉。金石交期,不啻手足。今英士殉国将三十年,而膺白忧国谢世忽忽亦已十年矣。宿草频凋,精诚弥耿。回溯膺白许身报国,见危受命,志足以慑强寇之气,而势不能弭铄金之口,其忍辱负重,诚有非常人所能堪者。自来志士仁人临汤火而不避者易,受疑谤而不辞者难;当其困心衡虑,不计毁誉,以一身翼卫国族之安全,谓非大仁大勇曷克臻此。皎皎此心,至今日抗战胜利乃克大白于天下,可哀亦可庆也。”

(沈亦云:《亦云回忆》第1页,台北传记文学社,1971年)

〔黄郛〕(1880—1936)原名绍麟,字膺白,浙江绍兴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北京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等职。积极反共,推行对日本帝国主义屈服妥协的外交方针。1935年托病转入莫干山,次年病死于上海。

〔解读〕

1928年初,蒋介石急欲完成“统一”,举兵二次北伐。因深感外交棘手,请出盟弟黄郛担任外交部长,专门去做使各帝国主义谅解、支持的“转圜”工作,以换取他们的外交承认及对二次北伐的支持。

5月初,当北伐军占领济南时,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打死中国军民多人,并残暴地将国民政府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的耳、鼻割掉,同署内17人一同杀害。顿时,全国人民群情激愤,一致要求政府对日作战,以雪国耻。但蒋介石害怕与日军冲突会使他的北伐“大业”中断,黄郛也建议他绕道北伐。蒋下令除用两团留守济南外,其余国民党军队全部撤出济南,取缔一切反日活动,同时连续派代表请求日方停战议和。然而狂妄至极的日本法西斯军人对此根本不予理睬,并向蒋提出最后通牒,其中要求中国军队不得驻扎在济南及胶济铁路两侧20里以内。

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只想赶快跟日本人停战议和,表示只要日军不妨碍国军津浦交通,便会采取“极严厉手段”阻止反日行动。但蒋又想到直接出面有损于自己的形象,于是又致电黄郛“最好以兄之名义电告,可代表弟办到多少程度,不必用弟名。”

担当这种角色的黄郛虽极不情愿但又碍于情面力争使蒋解脱困境。由于日军蓄意扩大事态,使一切外交活动鲜有成效。竭力为蒋分忧担“丑”的黄郛非便没有受到嘉奖,反而在5月底接到蒋氏要他改任外交委员会会长的电报。蒋的解释是:“膺白外交办失败了,许多老先生都不满意。”黄郛当即辞去本兼各职,到莫干山隐居起来。但3个月的外交部长,却使黄郛由对资产级革命曾有所贡献的特立独行之士,成了赫赫有名的“亲日派”。

1933年初,日军进攻华北,3月初占领热河,4月底进逼通州,平津岌岌可危。值此国难当头,蒋介石仍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以便集中精力“剿共”。为此,他连电催促黄郛出山,要盟弟分担这“应急的重任”。蒋说:“谁都知道,兵临城下的谈判,会遭遇到国人的唾骂;可是,为了救国救民,你作此牺牲,这股忠勇之气必可彪炳史册。”经不住蒋的再三邀请,黄仍接受了蒋的任命,初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去执行“对外缓和日本,对内绥靖反侧”的使命。他的亲朋好友纷纷劝阻他,说他此时去做这种事无疑是“跳火坑”。黄却说:“蒋先生是我30多年的老友,他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我自不能不设法替他解决,以尽朋友的责任。”

5月17日,黄郛抵达天津,31日,《塘沽协定》签订。其中规定,中国军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镇、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并划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地区为非武装区域。这样,国民党政府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帝国主义占有东三省及热河,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秉承蒋介石的旨意,黄郛参与了这个城下之盟的全过程。黄再次备尝妥协外交的屈辱,做了蒋的替罪羊,在他的电稿中有不少“心酸胆裂”“泪内流”的字样。两年半后,这位“辱国差使”即逝于肝癌。在病重期间,日本大使馆曾几次推荐医生,朋友中也有人劝他请日本医生诊治,他都一概拒绝。他觉得日本使他受的屈辱太多,因而至死心中不能平怨。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戴上了“抗日英雄”的桂冠,便不再介意以往一些隐情的披露,也不吝惜为当年替自己吃了许多苦头的二哥说些好话,特予黄郛以第二次明令褒扬(黄病逝不久已发过一次褒扬令),称黄“折冲樽俎,功同疆场”。

1945年11月28日,蒋介石在为黄夫人所写的《黄膺白先生家传》作的序中写道:

辛亥以来,英士、膺白二先生皆与余安危同仗、甘苦共尝、相互勖勉。金石交期,不啻手足。今英士殉国将三十年,而膺白忧国谢世忽忽亦已十年矣。宿草频凋,精诚弥耿。回溯膺白许身报国,见危受命,志足以慑强寇之气,而势不能弭铄金之口,其忍辱负重,诚有非常人所能堪者。自来志士仁人临汤火而不避者易,受疑谤而不辞者难;当其困心衡虑,不计毁誉,以一身翼卫国族之安全,谓非大仁大勇曷克臻此。皎皎此心,至今日抗战胜利乃克大白于天下,可哀亦可庆也。

字里行里的“哀”、“庆”之情,不仅对死者给以慰藉和补偿,而且更为生者的历史做了一番辉煌的铺张。这便是这对金兰兄弟的最后一次“安危同仗”和“甘苦共尝”了。

戴季陶

“畏友良师”

(《蒋介石年谱》,第52页)

〔戴季陶〕(1891—1949)本名良弼,又名传贤,号天仇。原籍浙江吴兴,四川广汉人。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大元帅府秘书长等职。“五四”运动期间,主办《星期评论》,并任孙中山创办的《建设》月刊编辑,介绍新思想、新文化。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长。后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后,公开从事反共活动,鼓吹“戴季陶主义”,成为国民党新右派的重要头目。后曾任中山大学校长,考试院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

〔解读〕

蒋介石与戴季陶相识是在1913年,那时候孙中山正在发动反对袁世凯复辟的“二次革命”。戴季陶是孙中山的秘书,蒋介石则在陈其美“讨袁军”中是陆军少将,一个文臣、一个武将,都很受孙中山的器重。

不过,相互频繁接触,乃至朝夕相处,是在1916年护国战争结束后。那时,袁世凯已死,反袁斗争结束了,蒋介石与戴季陶都来到上海。革命既已无事可做,他们便伙同张静江、陈果夫搞起了证券交易活动,由革命转入投机,由战场进入市场。这种活动,他们一直持续到1922年。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蒋介石与戴季陶同甘共苦,结为异姓兄弟。

戴季陶对蒋介石可谓是一片赤诚,肝胆相照。1920年,蒋介石追随孙中山在许崇智手下做事,因受到孙中山的批评,不服气而辞职。戴季陶闻之,专程赶到奉化见蒋,激烈地批评蒋介石无肚量,性格太急躁,动辄使性,不堪大任,并且不容蒋氏解释,蒋气得大发雷霆,与戴大吵一架。但是第二天,蒋还是随戴去上海见孙中山,没想到孙中山已离开上海去广州,蒋又一赌气,仍旧回奉化老家去了。

于是,戴又追到奉化,劝蒋马上去广州,蒋执意不去,戴又对他大发脾气,两人又吵了起来。事后,蒋介石写信向戴季陶道歉,戴在回信中写道:

劝兄赴粤,虽属为公,亦有一半系为三个人打算……兄之自我之强,有不同档者,然杯洒失意,辄任性使气,不稍自忍,以此处事世深虞招祸,既不然,亦足用事业之成功。

蒋得此信后,深受感动,马上回信,表示听从规劝。信中说:

吾之取重于兄者,增我知识,长我学问,不客气,不敷衍,规劝临责,不稍假借,时时能导致于正,强我为善,此弟之所以须臾不能离兄者……而兄之所以不能弃夫弟者,而终望着有成业之一日乎?吾甚吾兄规劝不怠……则中正或能变化气质,而渐进于道义……本性亦未使不可易耳。赴粤决以援桂动员之日为期,示知吾兄能否同行?

蒋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他的众多朋友中,没有谁能这样坦诚而又敢于这样尖锐地批评他,而他也从未能如此坦诚地接受过谁的批评和指责,包括陈其美与孙中山。他的信中写道:

吾谓孙先生待友,其善处在简直痛快,使人畏威感往。静江待友,其善处在不出微言,使闻者自愧。而兄之待友,限格太严,锋芒太露,度量不甚宽在,此其所以逊于孙先生与静江也。然兄之待吾,和爱之厚,道义之深,有过于孙先生与静江之待吾者,而吾之待兄,固亦奉兄为畏友良师……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

    一个孤儿接掌了父亲的产业,并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出色的电影人、飞行家、企业家、航空设计师及慈善家。他热爱飞行事业,以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精湛的驾驶技术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航空史上的记录;他具有远见卓识的头脑,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科研中心,他发展的通讯设备曾随宇宙飞船登陆月球。他是天才的事业家,也是古怪的亿万富豪,失去事业之后,他遁迹荒漠,至死未曾露面。本书讲述了霍华德?休斯为梦想而执著奋斗的人生经历,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来品评这位天才传奇而具争议的一生。
  •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蜚声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林语堂》由厉向君所著,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阅读。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自忠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自忠

    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周恩来他是为中华民族打日本强盗而死,这正是中华军人应当死节的时候,这才叫“死得其所”,这种死是无比的光荣,无比的伟大!——冯玉祥抗日名将张自忠誓死报国,屡建战功,威震敌胆。1940年5月,在枣宜战役中,亲临前线,浴血奋战,大量歼敌。由于被敌军重重包围,寡不敌众,身负重伤,于16日壮烈牺牲。上面周恩来、冯玉祥的两段话,是对张自忠将军高度而准确的评价。
  • 凡·高

    凡·高

    凡·高(1853~1890)Gogh,Vincentvan荷兰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 谋定天下

    谋定天下

    本书介绍了大清幕僚的故事。他们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一生怀抱几曾开——离嵩焘,霄汉常悬捧日心——薛福成,世变关心意不平——沈葆桢,曾公帐下一卧龙——刘蓉等。
热门推荐
  • 小编笑谈

    小编笑谈

    1、初中的时候迷武侠小说,上课的时候都在看一次上课看金庸《天龙八部》的时候被老师发现了,没收,然后大吼:把其它七本给我交出来。看得懂的笑,看不懂的多多推广。谢谢!!
  • 浮云头顶是采臣

    浮云头顶是采臣

    该篇拙作的思路来源于著名歌手袁哲女士的歌曲《姑娘想嫁人》,拙劣之处,还请诸君多多批评、多多见谅。得此真缘需万难,愿经千劫换白头。那一年,宁彩成对我许下了此生承诺,可为何他又突然消失,我是该选择长情等待,还是该选择重结新缘。“如果可以,我愿意画出你的每一世轮回。”我对宁彩成说道。“如果可以,我愿意和你共同生活在你给我画的每一世轮回里,共生灭。”宁彩成对我说道。经得住离别,将来必会守得住相逢,彼此真缘必定会纵横山河、感天动地。一花一草一树木,一山一水一星辰。两手相牵两颗心,三生三世有缘人。
  • 从签到开始做大佬

    从签到开始做大佬

    “叮,签到系统启动,今日签到送食为先酒楼一栋!””叮,今日签到送泰源大厦办公楼一栋!”陆庸蒙了。食为先酒楼?魔都最火的酒楼!泰源大厦办公楼一栋?魔都金融办公楼啊!这是要发啊!
  • 今生有你,来生无憾

    今生有你,来生无憾

    “哥哥,我们来玩过家家好不好,我当妈妈,你是爸爸......”“呜呜,哥哥你在哪,瑜源哥哥,瑜源哥哥你出来啊。”十年了,王瑜源你在哪,,,缘分又把他们两个绑在了一起。十年后,女的貌美如花,艳镇群芳,男的帅气优雅,冷酷无情,唯独对她。某机场,“哎呀,谁阿,没长眼睛,敢撞本小姐?!”一身红色的米字衣,脚下却一双白布鞋,十分不搭,“诶呦,大小姐您慢点,咱把鞋换上好不?”一个女孩提着一双黑色的高跟鞋向这边大喊跑来,“哼,本小姐暂时不和你计较!”说完便跑了,却不知这边这个男人的脸却已经黑了......
  • 怪类之王者回归

    怪类之王者回归

    千年,再一次重来。放弃还是坚守!他们是怪类,一群不被人接受的人!
  • 近影

    近影

    这部短篇小说集由28个精致的小故事组成:在水族馆里,他整天都会被小鱼围绕着,时间久了,他能分辨得出它们之间的不同,还给几条起了名字;八月,“我”得到了一只全身漆黑的小八哥。怎么教会它说话,教它朗诵一首完整的唐诗,是个很艰巨的任务;中风的父亲坐在轮椅上,左侧身体无法动弹,只能用写在纸上的文字做交流……作者用一个个简短温馨的小故事,述说着生活的喜悦与温暖,生命的变幻与无常。
  • 绝望中的方舟

    绝望中的方舟

    在这个阴暗的黑暗时代,处处充满着毁灭性的危机。末日中的诺亚方舟,将赐予各个物种最后的希望。寻找方舟,末世生存,最后的希望在哪里?
  • 夜明仙曲

    夜明仙曲

    一个横跨万年的阴谋;一位身份神秘的少年;一抹孤独寂寞的身影;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一场感天动地的爱情;一个永垂青史的传说;和一滴苦涩的眼泪
  • 嗜宠狂妻娇妻哪里跑

    嗜宠狂妻娇妻哪里跑

    她是人人唾弃的痴傻嫡女,一朝治愈逆袭大陆,修战气,签神兽,扁贱男,斗莲花无所不能,可是为什么总有一个人粘着她呢?她遇险他救,她逃他抓,她身边的美男他清,她喜欢神兽他帮,她奇怪这么妖孽的男人为什么非要围着她转呢?他笑笑:谁让你将我看光了,你就要对我负责!
  • 桃花源疑案录

    桃花源疑案录

    身为尊贵的庆阳侯世子,当朝新晋状元郎,魏沉却因一朝赌约被贬为一方小小知县。沈音容,小小的仵作之女,嗅觉灵敏,在一次寻尸时却遇上新上任的魏沉,从此纠葛再分不开。看似安平和乐的县城却是暗潮汹涌,一卷《桃花源记》杀机尽现,破碎的尸身,诡异的戏班,无头的青衣……总在鼻尖萦绕不散的花香却是扯出一桩陈年屠村案……魏沉:听说你鼻子很灵?沈音容:我不是狗!面冷心热状元郎VS嗅觉极灵小傲娇,最终谁先入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