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5400000007

第7章 楚怀王绝齐亲秦

【原文】

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1),秦惠王患之,乃宣言(2)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原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于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於之地”。群臣皆贺,而陈轸独吊(3)。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4)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臣故吊。”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

张仪至秦,详(5)醉坠车,称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仪以吾绝齐为尚薄邪(6)?”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于秦。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7)者六百里,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兴师将伐秦。陈轸又曰:“伐秦非计也。不如因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取偿于齐也,吾国尚可全。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遂绝和于秦,发兵西攻秦。秦亦发兵击之。

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于邓。楚闻,乃引兵归。

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原得张仪,不愿得地。”张仪闻之,请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于子,奈何?”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袖所言无不从者。且仪以前使负楚以商於之约,今秦楚大战,有恶(8),臣非面自谢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仪。诚杀仪以便国,臣之愿也。”仪遂使楚。

至,怀王不见,因而囚张仪,欲杀之。仪私(9)于靳尚,靳尚为请怀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无秦,必轻王矣。”又谓夫人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而王欲杀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宫中善歌者为之媵。楚王重地,秦女必贵,而夫人必斥(10)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郑袖卒言张仪于王而出之。仪出,怀王因善遇仪,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及。

【注释】

(1)从亲:合纵亲善。

(2)宣言:扬言,宣扬。

(3)吊:慰问遭遇不幸的人。

(4)责:责求,索取。

(5)祥:通“佯”,假装。

(6)薄:不深刻;邪:通“耶”。

(7)见命:接受命令。

(8)恶(音误):仇恨,憎恨。

(9)私:私下,秘密。

(10)斥:斥退,排斥,被动用法。

【译文】

秦国打算攻伐齐国,但楚国和齐国合纵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扬言免除张仪相职,派遣张仪南下去见楚怀王。张仪对楚怀王说:“鄙国君王最喜欢的人没有胜过大王您的,张仪我最愿意为之做看门役徒的人也没有胜过大王您的。鄙国君王最憎恨的人没有胜过齐王的,张仪我最憎恨的人也没有胜过齐王的。然而大王与齐王和好,因此鄙国君王不能侍奉大王,从而使得张仪也不能成为您看门的役徒。大王如能为张仪闭上关口而断绝与齐国的交往,现在派遣使者随从张仪西行取得从前秦国所分取的楚国商於之地方圆六百里,这样就使齐国削弱了。这样北面削弱齐国,西面对秦国有恩德,占有商於之地作为自己的财富,这是一计行而三利同时来到啊!”楚怀王大喜,于是将相印交给张仪,每天和他设宴饮酒,扬言道:“我又获得我们的商於之地啦。”朝廷群臣都来祝贺,唯有陈轸一人悲哀。楚怀王问:“什么缘故?”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看重大王,是因为大王有齐国的亲善。如今土地没能得到而先断绝与齐国的交往,这样楚国就孤立了。那秦国又怎么会尊重孤立之国呢,必将轻视楚国了。况且先让秦国交出土地然后断绝与齐国交往,秦人的计谋就不能得逞。如果先断绝与齐国关系然后要求土地,就必然会被张仪欺骗。如被张仪欺骗,大王就必定会怨恨他。怨恨张仪,这就西边惹起秦国的祸患,北边断绝齐国交往。西边惹起秦国的祸患,北边断绝齐国的交往,那么两国的军队必定到达。臣下所以悲哀。”楚怀王不听,就派一名将军随张仪西进接受封地。

张仪到达秦国,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掉下来,称病不出家门三个月,楚国无法得到商於之地。楚王说:“张仪认为我只是断绝齐交还不够吧?”于是派遣勇士宋遗北上去羞辱齐王。齐王勃然大怒,折断楚国的信符而与秦国联合。秦国、齐国交好联合,张仪才起身上朝,对楚将军说:“你为什么不接受封地呢?从某地到某地,长宽各六里。”楚将军说:“臣所接受的使命是六百里,没听说过是六里。”立即回国禀报楚怀王。楚怀王勃然大怒,兴师动众准备攻伐秦国。陈轸又说:“攻伐秦国不是上策。不如就送秦国一座名城,和秦人攻伐齐国,这样我们虽然丢失土地给秦国,但能从齐国取得补偿,我国还可得以保全。如今大王已经同齐国断绝关系而又向秦国追究欺诈的责任,这是我们在让秦齐两国交好联合而招来天下的军队啊,国家必然大伤元气。”楚怀王不听从,随后断绝同秦国的媾和,调发军队向西攻打秦国。秦国也发兵迎战楚国。

十七年春季,同秦军在丹阳交战,秦国大败楚军,斩杀甲士八万,俘虏楚国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多人,接着攻取汉中郡。楚怀王极为愤怒,于是倾国之兵再次袭击秦军,在蓝田交战,秦军又大败楚军。韩国、魏国听说楚国陷于困境,就南下袭击楚国,进军到达邓。楚怀王闻讯,就退兵返回。

十八年,秦国派遣使者缔约重新与楚国亲善,分出汉中郡的一半来同楚怀王媾和。楚怀王说:“情愿得到张仪,也不愿意得到土地。”张仪闻讯,请求前往楚国。秦王说:“楚王对你正求之不得,怎么办?”张仪说:“臣下与楚王身边近臣靳尚亲善,靳尚又能巴结得楚王宠幸的姬妾郑袖,而郑袖所说的话怀王没有不听从的。况且我从前出使违背给楚国以商于之地的约定,如今秦国、楚国大战,结下仇恨,臣下不当面自己向楚王道歉就不能消解楚王怨恨。再说有大王您在,楚王应该不敢杀我。倘若杀死我而对国家有利,是臣下的求之不得的愿望啊。”这样张仪就出使楚国。

张仪到达楚都,怀王不肯见面,就囚禁了张仪,打算杀他。张仪私下里求人到靳尚那里活动,靳尚为张仪向怀王请求说:“拘留张仪,秦王必定发怒。天下诸侯见楚国没有秦国的支持,必定轻视大王了。”靳尚又对夫人郑袖说:“秦王非常喜爱张仪,但大王要杀他,如今秦王将会用上庸地方的六个县贿赂大王,把美女许配给楚王,将宫中能歌善舞的女子做陪嫁。楚王看重土地,秦国美女必受宠幸,那样夫人就必定被排斥了。夫人不如说个情而释放张仪。”结果郑袖为张仪的事向怀王说情而放出张仪。张仪出来,怀王就善待他,张仪乘机劝说怀王背叛合纵之约而和秦国联合亲善,缔结婚姻。张仪离去后,屈原从齐国出使归来,向怀王进谏说:“为什么不诛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拿张仪,没有赶上。

【智解】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偏信由来惑是非,一言邪佞脱危机。张仪重入怀王手,驷车安马却放归。”故事中的楚怀王确实是蠢到家了。张仪说秦王愿送商於之地给楚国,他就信以为真,要他与齐国断交他就断交,而且这都是在大臣陈轸直言劝谏的情况下所作的决定,确实是昏了头。其结果是“不得商於又失齐”,教训是极其惨痛的。张仪再次送上门来,“重入怀王手”,按以往经验楚怀王应该吸取以前的教训,一刀结果张仪的性命,可楚王又一次中了张仪的奸计,偏信了靳尚和郑袖的佞言,不但未杀他,最后还“驷车安马却放归”,留下千古笑柄。作为掌握一国命运的国君必须听取不同的意见,权衡比较,慎重决策。“偏信由来惑是非”,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意孤行的结果是轻者损兵折将,重者亡族亡国。楚怀王的政治悲剧就是源于他的偏听偏信。

提起“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就不得不提到唐太宗和魏徵这两个人。据《资治通鉴》以及《贞观之治》等书记载,唐太宗问宰相魏徵:“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徵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词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再权衡分析,作出正确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接着魏徵又列举历史上的很多事例说明作为一个君主如果偏听偏信,那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他说:“秦二世偏信赵高,而遭来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侯景,而自取台城之祸;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导致彭城阁之变。相反,如果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听取些意见,就可以避免这些损失,比如尧帝经常询问百姓,就掌握了有苗所干的坏事;舜帝也因经常了解下情就知道了共、鲸等人的罪过,因此聪明的君王不能堵塞了言路。”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所说的意见,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徵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徵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徵劝谏太宗的话演变而来的。

“人生最难的事就在于选择”,因为无论你作出怎样的选择,失败的风险都将存在,为了增加保险系数,我们必须广泛收集不同建议,尤其是那些持否定态度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的决策才能更加优良,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就是说仅仅相信一人之见,或一孔之见,往往对事或对人的看法就会产生偏见和片面性,如果多听听绝大多数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其看法就能得出比较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在识人的问题上,更应该坚持做到兼听则明的原则,不仅要听取考察对象本人的意见,听其言,观其行,了解其过去历史情况和现实的表现,同时还要多听听来自各方面人的意见。不仅要听对其优点的看法,而且要听对其缺点的看法,这样才能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才。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识人观点上不能以偏概全,求全责备。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识其人,既看到长中之短,更要看到短中之长。在识人的过程中,顺言要听,逆言也要听,作到全面调查,全面分析,这样才能识好人才,用好人才。

刘邦有个优点,就是能够采纳部众的意见,达到兼听则明的目的,在用人方面,他任人唯贤,这就让刘邦的部下都很愿意为他提建议和出力。正因为如此,刘邦手下谋士济济,猛将如云。一些才士能人都愿意为他所用,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说张良吧!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与草莽之夫刘邦不同。这样一个张良,有智有勇,却乐意死心塌地为刘邦所用,还称刘邦“大度能容”,可见刘邦的度量的确有过人之处。张良初次见到刘邦时,就将兵法战策的秘籍献给了刘邦,没想到,刘邦立即采用了其中的战法。张良感念之余,说:“刘邦真是受天承运的人啊!”萧何的情况亦差不多,他曾是刘邦的上司。但是后来,他辅佐刘邦,甘愿做了第二号人物,也是由于刘邦的大度和魅力。

刘邦如此知人善用,在这方面,他的对手项羽却是望尘莫及。陈平原是项羽的部下。由于项羽的器量狭小,于是陈平投奔刘邦,刘邦对他丝毫不怀疑,还立即起用他为智囊人物,对他十分厚待。后来,陈平六次献奇策,救了刘邦六次。项羽呢?霸王项羽也有一位谋士范增,曾多次献计献策,主张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乘胜夺取甬道等,但项羽刚愎自用而不听,于是项羽落了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可悲可叹!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就是因为他能够兼听兼信这些谋士猛将的言论,弃其所弃,取其所取,陈平盗嫂爱金而有谋略,于是刘邦就用其谋而弃其归魏归楚归汉的反复无常;萧何荐韩信有帅才,于是刘邦就登台拜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真实情况,刚愎自用,单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会为假象蒙蔽,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十分正确,但是相信自己也并非错误!客观世界瞬息万变,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握适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列宁说过:“真理若再向前迈进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讲的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恰如其分是追求的理想境界,“过”和“不及”都不好。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认识主体,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独当一面的时候,如果不相信自己,不具备十分的自信,妄自菲薄,自轻自贱,遇事不能当机立断,而是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可以想象他将贻误多少大好时机。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空城计”的故事,用以表现诸葛亮的沉稳自信、足智多谋和司马懿的优柔寡断、畏首畏尾,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但丁的这样一种勇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是,如果自己看不到形势的严峻性,估摸不透事情的发展趋势,却还要妄自尊大,独自做主,骄傲自满,那么等待自己的一定是一败涂地的悲惨结局!当你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的时候,当你已经钻进了牛角尖的时候,当你已经把车开掉轨的时候,当你已经把马骑到悬崖边的时候,你还在自言自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你不觉得自己太可笑可悲,可叹可气了吗?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在我们中国,这方面的格言警句更是俯拾皆是,举不胜举,像:“谦受益,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古今中外所有这些名言,不论其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怎样千差万别,其内在的思想精髓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总之,诚如塞纳克所言:“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充分相信自己,又虚心请教别人,才能把事情办得尽善尽美!

同类推荐
  • 大明第一祸害

    大明第一祸害

    屡败屡战的朱寿穿越了。然后……他想掐死系统。“但凡皇亲国戚、勋贵官员产生掐死宿主的想法,可得1分恶念值。恶念值大可续命,小可兑换厕纸。没有你换不到,只有你想不到。”软萌的系统音提示着。你这坑宿主的系统,天天被满朝文武念叨着掐死,小爷我还能坐稳太子宝座嘛!
  • 鲁迅之风云人生

    鲁迅之风云人生

    鲁迅是谁?······鲁迅出生在积弱积贫的旧中国,在很小时由于家庭突来的变故,他受到了阴暗势力的威压,他开始洞察、感觉这个社会,在以后的成长生活中,他不断受到改革势力的影响,萌生了振兴中国的念头,并且,毕生为此奋斗。鲁迅不总是横眉的,他很幽默,他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本书循着鲁迅的足迹,为你展示生活中的鲁迅诚然,我不是鲁迅同时代的人,凭我对他的喜爱,我以丰富的史料做基础,努力地还原那个时代的人、的事、的社会背景,想赤裸裸地展示鲁迅的一生,试图给你一个较为完整的、清晰的鲁迅形象由于本文是小说体裁,人物语言自然属于演绎类的
  • 水浒之晋宋风云

    水浒之晋宋风云

    雄起大宋,北聚豪杰,西伐西夏,北阻金国,南平大宋,东进河北,创不世之功!
  • 太古演义

    太古演义

    这本书是对《山海经》里的神话传说重新演绎,譬如轩辕剑如何铸造,阪泉之战,逐鹿之战,黄帝降六部,精卫填海的缘由,共工头撞不周山的始末,女娲如何补天,后羿如何射日,大禹如何治水,如此种种。友情提示:本书采用的是古体形式,以此向《西游记》等古典神话小说致敬,另外事先最好把《山海经》通读一遍,因为书中所描绘的山川人物、花鸟虫鱼、神仙传说等都是取自于《山海经》,不然的话读起来可能会有些吃力。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
热门推荐
  • 山生

    山生

    让我们去看一看王彦生的故事,从他的故事中去体会什么是渺小与伟大,短暂与永恒、虚荣与快乐,怯弱与坚定,浮华与庄严……
  • 琼南鸾凤

    琼南鸾凤

    上一世,她任性领命嫁给北冥暴君,最终刺杀失败而死。而他,得知死讯后,带军灭了北冥。世人皆知,南靖那位爷喜欢顾琼媚。可他们却不知,北冥那位爱她爱到疯狂,为了得到她,他赌上了整个北冥,到头来只是为了满足他的占有欲和征服欲。双双重生的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九阳神帝

    九阳神帝

    无尽星空,修士主宰。有肉身成圣者,肩抗日月。有元魂通神者,焚天煮海!穿越而来的江易,遭弟子背叛身陨,再世重生后,发誓此生要活的轰轰烈烈。美女要最漂亮的,宝贝要最牛逼的,宠物要最逆天的。“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孽倾城:逆天四小姐

    孽倾城:逆天四小姐

    你是否还记得当初.....她,是人打人骂的废物、草包,没有灵脉,受人耻笑。当她变成她,一念之间,废材变强者。他,是一个强大而又神秘的男人,唯独对她宠溺不断。当她遇上他,是否会擦出那一抹隐于内心的火花,解除内心的千年冰川。
  • 这样的关系很危险

    这样的关系很危险

    俩人在不认识的情况下互生情愫,但是各种原因导致二人的关系发生改变,关系的改变导致危险的发生......
  • 网游之空盗王

    网游之空盗王

    虚拟的伊梅斯世界,这是一片融合了现实与虚拟元素的世界,在人类黄金时代的末端,王虫撒拉帝军团从异界入侵,庞大的王虫一族散发着可以让生物变异的虫粉,无数的生物异化成庞然大物,拥有了让人无法抗衡的强大实力。而于此同时,因为异界的入侵打破的磁场也发生了变化,在赤道形成了一条漂浮在天空中的天空海,人类在逐渐失去家园后,在英雄纲罗纳的带领下,利用龙之晶石制造了无数可以在天空漂浮的天空城,天空时代也因此来临,那一天则是天元纪元元年。天元纪元两千零五十年,人类社会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国际政府和新势力反叛势力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大陆上争夺着生存的权利,而故事则发生在这片奇异的天空和奇异的大陆之上。喜欢本书的兄弟,请点击收藏,以方便下次阅读,如果有多余的推荐票,帮着砸一下,给面具点支持。
  • 剑盟巫师

    剑盟巫师

    作为成功的穿越者、面临选择返回原世界的机会、如何抉择?三观端正的大师兄招领一群怪人在异界奋斗的玄幻故事。
  • 诡异手记

    诡异手记

    这里有科技和灵异,用科学的角度分析灵异,用灵异的力量战胜科学,带给你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 重生之淘金年代

    重生之淘金年代

    半夜醒来,重回到了90年代,再度面对过往,依然是猜不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