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6600000002

第2章 茶源:苦涩里的幽香(1)

生命之树——关于茶树的传说茶路上的苦乐人生——茶人的足迹和茶马古道感受皇家生活品位——贡茶的来历爱你没商量——茶业的兴盛与茶商追溯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平凡中见滋味,苦涩里有幽香…

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弄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面前放了两只装了茶叶的杯子,用温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慢慢喝了几口,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开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着,一会儿,一丝细微的清香便缓缓从杯中飘出来。接着,高僧又往杯里加了点沸水,一共加了三次水,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年轻人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细细地品味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一切全都明白了。

为什么同样的茶叶,一杯索然无味,一杯却香气四散7关键在于两种不同温度的水。茶叶的形成是磨炼的积淀,在烈日下开花,在暴雨中成长,在火焰上烘制。没有更大的磨砺,怎能使那种浸渍在茶叶血液里的清香散发出来?

其实,人生就犹如一片茶叶,只有在艰难险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味与魅力。在那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生命便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散。

生命之树——关于茶树的传说

说起饮茶,人们首先会想到茶叶以及出产茶叶的茶树,那么茶树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人们是如何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的呢?说起茶树,恐怕得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时,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说到茶树的起源问题,最早的传说来自于神农氏,关于这个有三种传说,比较流行的传说是:神农在野外用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有人甚至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看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

另外一种玄乎的传说是: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时,随身带着一只能看到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帮助他识别药性的活“仪器”獐鼠,又名“獐狮”。民间有“药不过獐鼠不灵”之说。一天,獐鼠吃了巴豆,腹泻不止。神农

氏把它放在一棵青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鼠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鼠吸吮了青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神农氏摘下青树的青叶放进嘴里品尝,顿感神志轻爽,甘润止渴,神农氏栽种了这种青树,它就是现在的茶树。神农架民间传唱着“茶树本是神农栽,朵朵白花叶问开,栽时不畏云和雾,长时不怕风雨来,嫩叶做茶解百毒,每家每户都喜爱”的山歌。

与之相似的一个久远的传说则显然要凄婉得多。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两个世代结冤的土司,分住在一条大河(一说是金沙江)的东、西两岸。东土司家有一个儿子,西土司家有一个女儿,他俩在长期的放牧生活中产生了纯洁的爱情。但是两个人的关系遭到族人的反对,特别是西土司,认定是东土司的儿子有意“加害”自己的女儿,于是西土司派人用毒箭射死了东土司的儿子,可是他的女儿却愤怒地跳进焚烧情人的烈火中,以身殉情。当两个人的骨灰合在一起团聚时,西土司强行分开埋在两处;当他俩变成两朵花一起开放时,西土司把花活活地折断;当他俩变成两只鸟一起呜叫时,西土司又把鸟活活地打死。在顽固凶残的封建势力面前,这对情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故土,男主人公逃到藏北草原的湖中变成盐,女主人公逃到中原的山上变成茶。这样,当人们喝酥油茶的时候,这对情人又能悄悄地相会,再也没有人能把他们分开了。于是,人们都相信茶树是这位坚贞的姑娘的化身,对其崇敬有加。

另外一种传说则认为茶树源于菩提达摩祖师。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有一天,达摩问师父般若多罗大师:“我得法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传法?”般若多罗回答说:“去震旦(即中国)。”达摩遵照师父嘱托,东行来到中国。

几经辗转,达摩到了少林寺,他被这半隐半现的处于山脚下密林深处的小寺庙的魔力所吸引,并决定留在这里,因为修炼的最好地方是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僧人需要安静环境,不久,他便在庙后面山坡上的四分之三处发现一个小山洞,这个石洞高、宽不过3米,长度约有7米。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绿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

达摩来到少林寺后,就把这个天然石洞作为他修行坐禅的地方,他还决定修炼9年修成正果。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与茶树的传说,反映了禅宗修行对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毅力、耐力的重视,属于一种宗教教育,而不是茶树起源的真实追溯。 然终日面朝壁,双眼紧闭,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了。什么叫做“入定”呢?“入定”是指坐禅坐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恶念、邪念、亲念,外界的一切对他没有干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

一年夏天,达摩发现自己刚坐下修炼不久,便不知不觉地打瞌睡,他被自己的惰性激怒了,并且认识到打瞌睡是绝对不会达到佛教的终极境的,于是,他用刀割断了自己的眼皮,扔出山洞。此后不久,在达摩眼皮落地的地方长出一棵树芽来,后来僧人的弟子们发现了这棵树芽,并精心培育使其枝繁叶茂,后来,他们将树枝上的嫩叶摘下来细心调制,发现这些叶子很神奇,能够帮助僧侣们在长期的修炼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此以后,茶叶就成了修炼必不可少的物品。

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在还差一年时又遭睡魔侵入,达摩便经常采食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神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的茶,这棵树便是人们认为的最早的一棵茶树,但是这个关于茶树的传说显然比神农发现茶树晚几千年。传说背后的茶树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历来都喜欢将自己最美好的想象寄托于其中,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美丽的传说。关于茶树的起源也是这样,炎帝神农氏、菩提达摩、两个土司的子女,都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对象。神农氏冒着生命危险尝百草,为的是百姓的安康;菩提达摩修习佛法,为的是普度众生;两个土司的子女追求爱情,在人们心中,他们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人们在享受着茶树与茶叶的恩惠时,也将最美好的传说附会到这几个人身上,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

其实,也有不少文献记载了关于茶树的事情,公元前200年左右秦汉年间的字书《尔雅》,称茶树为“槚”;汉代司马相如的《凡将篇》,称茶树为“荈诧”,将茶叶列为二十种药物之一,是我国历史上茶叶作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东汉扬雄的《方言》谈及蜀西南产茶,称茶为“蔎”,还有汉华佗的《食论》、壶居士的《食忌》中,也都有关于茶的药理的记述。公元3世纪三国魏时傅巽撰的《七海》中。提引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南贵州等省有茶树。南朝宋谦之的《吴兴记》,谈到浙江吴兴出御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也谈到茶事。此外,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弘君举的《良檄》、郭璞的《尔雅注》亦有茶之记载。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公元350年左右,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曾经记载说:“园有芳翦香茗”,表明在巴蜀一带,周代已有人工栽培的茶树了。在《华国志·蜀志》中还提到:“南安(相当于今四川省乐山市)、武阳(在今四川彭山县),皆出名茶。”说明四川的乐山、彭山,在周代已是我国的名茶产地了。

在这些传说和文献记载的基础上,我们不仅有理由相信茶树源于中国,而且更为有趣的是,不少外国人也在探寻茶树的原产地。19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科学调查团,对印度沙地耶发现的野生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植物学家瓦里茨(Wallich)博士和格里费(Griffich)博士都断定,勃鲁士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传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变种,至于茶树的某些差异,那是野生已久的缘故。公元1892年美国学者瓦尔茨(J-M.Walsh)的《茶的历史及其秘诀》、威尔逊(A.wilson)

的《中国西南部游记》,公元1892年苏联学者勃列雪尼德的《植物科学》、法国学者奈尔(D.Genine)的《植物自然分类》,1960年苏联学者杰姆哈捷的《论野生茶树的进化因素》,以及近年来日本学者志村桥、桥本实等的有关研究报告中,都认为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日本的志村桥和桥本实,他们结合多年茶树育种研究工作,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比较,指出中国种茶树和印度种茶树染色体数目都是相同的,即2n=30,表明在细胞遗传学上两者并无差异。桥本实还进一步对茶树外部形态作了分析和比较。为此,他对中国、泰国、缅甸和印度茶树的形态作了分析比较;1980年后,又三次到中国的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产茶省(区)作调查研究,发现印度那卡型茶和野生于台湾山岳地带的中国台湾茶,以及缅甸的掸部种茶,形态上全部相似,并不存在区别中国种茶树与印度种茶树的界限。所以,最后结论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四川一带。那么,茶树原产地果真是中国吗?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尽管有证据表明茶树原产地是中国,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茶树原本是产于印度的。公元1824年,英军少校勃鲁士声称发现印度野生茶树,公元1838年,他又印发了一本小册子列举自己在印度阿萨

姆发现野生茶树多处,其中沙地耶发现的一株野生茶树高达13米,周长为l米。为此,勃鲁士断定,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公元1877年英国人贝尔登(s.Baidond)步勃鲁士后尘,在他写的《阿萨姆之茶叶》中提出茶树原产于印度。持上述观点的还有英国学者勃莱克(J.H..Blake)、布朗(E-A..Brown)、易培逊(A.Ibbetson)、林德莱(Lindley)和日本的加藤繁等。他们的论据是:只有印度有野生茶树,而没有人提出中国有野生茶树;印度阿萨姆种茶树长得“野”,树高叶大,而中国茶树树矮叶小。其结论是:印度种是茶树原种,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他们不知道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野生大茶树,他们也不知道中国不但有众多的大叶茶,而且还有“茶树王”。

此外,有些人对上述两种茶树原产地都不认可,便炮制出无名高地是茶树原产地的说法,他便是在爪哇进行茶叶种植试验的植物学家科恩斯徒(c.st’uart)博士。1918年,他考察中国边境发现有野生茶树后,认为在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无大叶茶树的记载。据此,他认为,茶树因形态不同,可分为两大原产地:一为大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西藏高原的东南部一带,包括中国的四川、云南,以及缅甸、越南、泰国和印度阿萨姆等地;二为小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的东部和东南部。这就是“二源论”说。无论茶树产于何地,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中国是目前世界上野生茶树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早在三国(公元220年一公元280年)时,《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称:“建茶皆乔木……”宋子安(公元1130年一公元1200年)《记东溪茶树》中说:“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又据《广西通志》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可见,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发现野生大茶树了。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

其中云南省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就有十多株。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发现野生茶树群落数千亩,其中龙潭大茶树高18.5米,树幅16.4米,最低分枝10.1米,基部干径83.4厘米。这些野生大茶树可谓是当今世界茶树之最了。

我国野生大茶树有4个集中分布区,一是滇南、滇西南;二是滇、桂、黔毗邻区;三是滇、川、黔毗邻区;四是粤、赣、湘毗邻区;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和海南省。主要集中在北纬30度线以南,其中尤以25度线附近居多,并沿着北回归线向两侧扩散,这与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它对研究山茶属的演变途径有重要的价值。

上述4个分布区中的野生大茶树,以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为最多;其次是四川省的南部和贵州省,这些地区的茶树多属高大乔木树型,具有较典型的原始形态特征,且常见与山茶树科植物和大头茶、木荷、铃木、厚皮香、石笔木等混生,形成山茶科植物的分布区系。此外,粤、湘、赣毗邻区是苦茶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尤以南岭山脉两侧最多,如江华苦茶、蓝山苦茶、安远苦茶、丰州苦茶、横坑苦茶、思顺苦茶、二十四县苦茶、贺县苦茶等。苦茶由于含有较多的酚酸物质,如黄酮类和花青素,再加上构成茶叶苦涩味的重要成分如表一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表一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含量较高,使茶水具有很浓的苦味,如乳源苦茶“一杯中放叶数片,便苦似黄连,难以入口”。苦茶的生理机制虽需深入研究,但其具有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如可筛选出适制优质红茶品种,还可研制药用茶等。总之,从古至今,我国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这是国家物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茶树原产于中国。既然茶树原产于中国,

那么远古的中国人为什么要栽种茶树呢?他们从茶树上摘下来的茶叶最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同类推荐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老北京的名人与轶事

    老北京的名人与轶事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格言联璧全鉴(典藏诵读版)

    格言联璧全鉴(典藏诵读版)

    这是一部格言书,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后人。其中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深入理解《格言联璧》,作者在本书中对原典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和悖凶类这十一个大类的内容逐句进行翻译,对难解的字词进行解释;对文中的名言名句进行了精彩解读,进一步让读者体会本书的内涵。
  • 白鹿论丛

    白鹿论丛

    白鹿论坛是一个高规格的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登坛讲学。白鹿书院从2005年6月成立至今,四年来一直坚持每半个月邀请一位在本专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或作家、艺术家登坛讲学。开坛至今。影响甚大。它也是陕西新世纪以来最早开办的向社会开放的论坛。
  • 王朝更替

    王朝更替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恶毒女配开挂了

    恶毒女配开挂了

    一不小心穿到了一本狗血的言情小说里,还变成了作天作地的炮灰女配,那该怎么办?别慌,那就换个人抱住好了。至于那个清高又眼瞎的男主,一脚踹给伪善女主,她才不稀罕。陶晚晚眼冒红心地瞄上了温润如玉的男配。可是,穿着穿着风向怎么全变卦了!说好的对她不屑一顾的男主,怎么蜕变成一块麦芽糖黏的慌!偏偏还被男配撞了一个正着。
  • 沧泱尘

    沧泱尘

    他,是红尘中的假和尚。他,是筹谋下的真皇子。而我,却恰恰就是被这两人拉入了万丈悬崖……————1.第一人称,反感勿进。2.本文架空!3.欢迎可爱的姐妹们来阅读啊,嘻嘻。
  • 魔兽之夺塔战场

    魔兽之夺塔战场

    一位大学生徐少在玩游戏的时候,莫名穿越到了异界一个凶险的战场之上,在那里他遇上了游戏之中的角色,然而身处险境,性命危在旦夕,徐少无心他顾,用尽了浑身的解数这才保住了性命,最终被发配到了人族的边境区域。可是一次意外的祸事和一把他在战场上无心获得的破剑改变了徐少接下去的命运,他由此获得新生,并领悟了一套极为强大的修炼体系,同时也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存在引起了某些势力的关注在不断的战斗和修炼之中,徐少渐渐的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久负盛名的英雄人物和他当初所玩的游戏之中的人物角色全部极为相似,这个发现令他惊讶无比,在不断深入的探查之下,他终于发现了一个令他震撼的真实,未来该去向何处,徐少到了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刻......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建筑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建筑

    原始人类在学会营造房屋以前,为了躲避猛兽和风雨的袭击,常住地势高爽、背风的天然山洞里。在进入氏族社会以后,人们才开始营建房屋。古书上说“上古之世”人们“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和“因丘陵掘穴而处”。
  • 棟亭書目

    棟亭書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恩赐

    我的恩赐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在成长中度过的,乔伊一从踏入了校园的那一刻,开始了她新的青春,也开始了她新的成长,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她也走走停停......
  • 我是游医

    我是游医

    我是名游医,爷爷临死前给了我块玉佩,让我无意间走上了一条通往长生的路,也解开了家族被灭亡的真相。
  • 南柯一梦不知归

    南柯一梦不知归

    冰冷的锋刃划过林筱的脸,她撕心裂肺。年幼的女儿冰冷地躺在血珀中,她痛不欲生。她恍然醒悟,这浮生一世,她苦为他人做嫁衣,被人利用至死。说过要用余生爱她的恋人却成为了致命的毒药,说过要做一世姐妹的闺蜜却将她推入万丈深渊。当人生重来,林筱还只是娱乐圈的新人,命运给了她新的机会……
  • 调教晚清

    调教晚清

    一个古董商人穿越以后调教晚清各位大小军阀,清流,混混等等各种人的故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懒人的修真法则

    懒人的修真法则

    【起点女生网一组B班签约作品】不想挣钱,因为懒不想修炼,因为懒不想成仙,因为懒在这个修真像家常便饭的幻界我只想做个小懒虫只要开开心心的就好……不过,想欺负我的家人懒虫也会变成懒龙欺负回去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