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7700000058

第58章 齐白石年谱(4)

十一月,次子良黼病死。(白石有《祭次男子仁文》,略道自己的生平,节抄在此,可印证前此十余年间的事:“吾居星塘老屋,灶内生蛙,始事于画,为家口忙于乡里。仁儿兄弟虽有父,实若孤儿。前清光绪廿六年春,借山狮子口居焉。仁儿年六岁,其兄十二岁,相携砍柴于洞口;柴把末大如碗,贫人愿子能勤,心窃喜之。夏,命以稻草棚于塘头守莲,一日吾入自外,于窗外独立,不见吾儿,往视之,棚小不及身,薄且筛日,吾儿仰卧地上,身着短破衣,汗透欲流,四旁野草为日灼枯,余呼之曰:‘子仁!睡耶?’儿惊坐起,抹眼视我,泪盈盈,气喘且咳,似恐加责。是时吾之不慈尚未自觉也。卅二年冬,买山于此处,至民国二年秋,八阅寒暑。八年之间,吾尝游桂林及广州。吾出,则有吾儿省祖理家,竹木无害。吾归,造寄萍堂,修八砚楼,春耕小园,冬暖围炉,牧豕呼牛,以及饭豆芋魁,摘蔬挑笋,种树养鱼,庋书理印,琢石磨刀,无事不呼吾儿。此吾平生乐事也。儿事父母能尽孝道,于兄弟以和让,于妻女以仁爱,于亲友以义诚;闲静少言,不思事人,夜不安宿,绝无所嗜。年来吾归,尝得侍侧,故能刻印。因宣统三年之变,急于防害,始习枪击,遂至好猎。世变日亟,无奈何,九月初六日忍令儿辈分爨。十一月初一日,吾儿病作,初八日死矣……初三日尚坐吾厨下,手携火笼,足曳破布鞋,松柴小火,与母语尚愁其贫,不意人随烟散!悲痛之极,任足所之,幽栖虚堂,不见儿坐;抚棺号呼,不闻儿应。儿未病,芙蓉花残;儿已死,残红犹在。痛哉心伤!膝下依依二十年,一药不良,至于如此!……”)

白石所造之寄萍堂,后院有竹笕通泉,客来烧茶,不待挑水。室内陈设雅洁,作画刻印之几案,式样古简,皆自出心裁。大约清末民初数年间,是白石乡居清适,一生最乐的时期。他那时也实有“终焉”之志。他的创作天才多表现于日用的门窗几席间。所御都具机轴,非凡品。民六避乱离乡以后,环境才促使他更扩展到艺术上进一步的成就。

白石五十二岁。

家居。

《借山吟馆诗草》有诗题云:“甲寅雨水节前数四日,余植梨三十余本。”

是年夏,白石的六弟纯楚死于湘潭。《借山吟馆诗草》有《题六弟小影》诗,题下自注云:“戊申夏余戏为画小影,壬子冬病归,甲寅夏死矣。因题之。”

白石五十四岁。

山居,临张叔平画。是年九月,白石于乡间获观邻人藏画四帧,原题有“柏酒”、“益寿”、“拜石”、“笔林三百八株之余子”等字样。白石临摹一过,自题云:“余见其画笔题字及印章,实系张叔平先生手迹,世人不有萍翁,谁能辨之?”自临画幅又加题云:“戬斋七兄来借山,见余临张叔平先生画,意欲袖去。余知叔平先生与文肃公为同年友,非独喜余画,遂欣然赠之。丙辰十月,璜记于寄萍堂。”(熙按:张叔平名世准,湖南永绥人,道光己酉举人,与文肃同年。擅丹青,工篆刻。白石客泉山黎家时,每假阅而临习之。是亦其画学渊源之一。)

白石五十五岁。

夏五月,避乡乱,到北京。适逢张勋复辟,段祺瑞于马厂出师致讨,遂又到天津避兵。《白石诗草·京师杂感》诗有自注云:“余阴历五月十二日到京,适有战事,二十日避兵天津,火车过黄村、万庄,正遇交战,车不能停,强从弹雨中冲过。易实甫犹约听鲜灵芝演剧,余未敢应。”又,《白石诗草自叙》云:“丁巳春,湘中军乱,草木疑兵,复遁京华。”

樊山本年六月初三日有五言律诗一首赠白石,其小序云:

濒生以丁巳五月至京,适有战事。兵后将归,赋诗为赠,即题其集。

《自记》云:“丁巳避乡乱,窜入京华。旧识知诗者樊樊山,知刻者夏午贻,知画者郭葆荪,相晤。璜借法源寺居之,卖画及篆刻为业。识陈师曾(衡恪)、姚芒父(华)、陈半丁、罗瘿公(惇曧)兄弟(瘿公弟敷庵、悖)、汪蔼士(吉麟)、萧龙友(号息园)。”

白石此次到北京,初未住在法源寺,我的《瑟斋日记》:“民国六年八月廿六日,下午四时半过排子胡同〔前门外西河沿〕阜丰米局〔内有一大所公馆,郭葆荪家寓此。〕访齐璜翁,不晤,归。”十月七日下午又往访,仍不晤。“二十三日晚饭后,齐濒翁、朱子翁〔子佩,一号师晦,名德裳,湘潭人〕至。”是时我往宣外香炉营西横街,又是年白石为杨潜庵刻“枕善而居”印跋云:“余尝游四方,所遇能画者陈师曾、李筠庵,能书者曾农髯、杨潜庵先生而已。李梅痴能书,赠余书最多,未见其人,平生恨事也。潜庵赠余书亦多,刻石以报,未足与书法同工也。丁巳七月中,齐璜并记,时二十日,由西河沿上移榻炭儿胡同。”按:所居排子胡同即在西河沿;阴历七月二十日为国历九月六日,故我十月七日往访不晤,是他已移榻了。炭儿胡同亦郭宅,有同寓者与白石不相能,故白石不久又移榻法源寺与潜庵同寓。他又为潜庵刻“视道如华”印跋云:“余二十年来尝游四方,凡遇正人君子,无不以正直见许。独今年重来京华,有某无赖子欲骗吾友(按:‘吾友’系指郭葆荪),吾友觉,防之,某恐不遂意,寻余作难,余避之潜庵弟所居法源寺如意寮。倾谈金石之余,为刊此印。丁巳八月廿八日,兄璜并记。”潜庵又谓:据前印跋语,民六时,白石尚未与清道人相见,后三年即民九,清道人遂殁,其间白石并未曾至宁沪,似此,壬寅“识李梅庵兄弟叔侄”,殆未识其本人;己酉“寻李梅庵于南京”,似亦未晤。我因迳询白石,他记得在清宣统间,清道人兄弟二人曾到湘潭,寓城内郭武壮祠,相访未值,但最后似曾见了一面。是年六月初三日,樊山题《白石诗草》云:

濒生书画皆力追冬心。今读其诗,远在花之寺僧之上。……冬心自道云:“只字也从辛苦得,恒河沙里觅钩金”。凡此等诗,看似寻常,皆从刿心肝而出,意中有意,味外有味,断非冠进贤冠,骑金络马,食中书省新煮头者所能知。惟当与苦行头陀在长明灯下读,与空谷佳人在梅花下读,与南宋前明诸遗老在西湖灵隐昭庆诸寺中相与寻摘而品定之,斯为雅称耳。

此即《白石诗草自叙》(初稿本)所记“樊山先生见其〔诗〕稿赠以言,劝予刊之。”

是年七月陈师曾(衡恪)有诗题《借山图》云:

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熙按:师曾是时与我同事教育部编审处,我的《瑟斋日记》民六:“十月廿五日,师曾来,谈及濒翁近所刊印,纵横有余,古朴不足。画格甚高,然能赏之者即能评其未到处。”)

是年冬,“湘乱稍息,复还乡。”(《诗草自叙》)

《白石诗草》卷一有诗题云:“丁巳十月初十日到家,家人避兵未归。时借山仅存四壁矣。”

白石五十六岁。

在湘潭。

《白石诗草自叙》云:

越明年戊午,民乱尤炽,四野烟氛,窜无出路。有戚人居紫荆山下,地甚僻,茅屋数间,幸与分居,同为偷活,犹恐人知。遂吞声草莽之中,夜宿露草之上,朝餐苍松之阴。时值炎热,赤肤汗流。绿蚁苍蝇共食,野狐穴鼠为邻。如是一年,骨与枯柴同瘦,所有胜于枯柴者,尚多两目,惊怖四顾,目睛莹然而能动也。(用《诗叙》初稿本)

白石五十七岁。

重来北京。冬,又还湘省亲。

《白石诗草自叙》云:

己未,吾年将六十矣,乘清乡军之隙,仍遁京华。临行时之愁苦,家人外,为予垂泪者尚有春雨梨花。过黄河时乃幻想曰:“安得手有嬴氏赶山鞭,将一家草木同过此桥耶!”

到京华,重居法源寺,以卖画刻印自活。朝则握笔把刀,惟夜不安眠,百感交集。是谁使我父母妻子别离,戚友不得相见?枕上愁余,或吟诗一二首,觉忧愤(一作忧闷)之气从舌端出矣。平时题画亦然。故集中多绝句,皆非刿心肝而出者。(参用《诗叙》两稿本。)

是年九月,纳副室胡氏,名宝珠,四川酆都人(生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八月,小于白石四十岁)。

白石《祭陈夫人文》云:“吾妻不辞跋涉,万里团圆,三往三返。为吾求如妇宝珠以执箕帚。”宝珠姓胡,家在四川酆都县转斗桥胡家冲,父名以茂,为篾工。(见《三百石印斋纪事》)祭文中记陈夫人三次北来,均未记年月。

《白石诗草》中有两处提及胡姬,均称做“宝姬”:一见于诗题,谓“宝姬多病,侍奉不怠,以诗慰之。”题下自注云:“宝姬自言有姊从朱姓,有弟名海生,忘其居住地名。”另一处是“题画”诗的自注,谓“宝姬为余理纸十年,余画中之巧拙,必能直指言之。”

因闻湖南有战事,还家省亲。《白石诗草》卷二有诗题云,“己未,三客京华,闻湖南又有战事,将欲还家省亲,起程之时有感而作。”

白石五十八岁。

携子如、移孙同回北京。

《白石诗草》卷四,题《老少年》诗有自注云:“庚申春,余携子如、移孙就学京师,至莲花山下忽大雨,避雨旧邻家。时老少年方萌动。”

同书卷二有《避乱携眷北来》诗云:“不解吞声小阿长,携家北上太仓皇。回头有泪亲还在,咬定莲花是故乡。”(自注:“莲花,山名。”)

自法源寺移居宣武门内石镫庵,大概在这次回北京之后。

正月至三月之间,有花果画册,此册有题记数则,其一云:

老萍亲种梨树于借山,味甘如蜜,重约斤许,戊己二年避乱远窜,不独不知梨味,而且孤负梨花。

此可与上年所记“春雨梨花”的回忆参看。其一云:

朱雪个有此花叶,无此简少。

其一云:

余画梅学杨补之,由尹和伯处借钩双钩本也。友人陈师曾以为工真劳人,劝其改变。

《白石诗草》卷三,《友人重逢呈画梅》诗有句云:“雪冷冰残肌骨凉,金农罗聘逊金阳。”自注云:“尹和伯名金阳,画梅空前绝后。”

尹和伯湘潭人,清末以画梅著称于时。

白石在二十五年之后印行此册,自题诗云:

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此翁无肝胆,轻弃一千年!

自跋云:

予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乡乱,窜于京师,识者寡。友人师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今见此册,殊堪自悔,年已八十五矣。乙酉,白石。(乙酉是民国三十四年,“雪个”即八大山人。)

是年夏,直皖战起,白石携子孙自石镫庵移居东城帅府园以避兵,有《避难》诗记其事云:“石镫庵里胆惶惶,帅府园间竹叶香。(自注:庚申,余携子如移孙父子祖孙三人避兵帅府园友人郭憨庵家,帅府园为外人保卫界也。)不有郭家同患难,乱离谁念寄萍堂。”

石镫庵的老僧好蓄鸡犬,昼夜不断啼吠,故白石在直皖战事停止之后,不再搬回石镫庵,而迁居于西城的观音寺内。又因寺内佛号钟声,睡不成寐,故又迁三道栅栏,后又迁鬼门关外。识朱悟园(羲胄)、林琴南(纾)、徐悲鸿、陈散原(三立)、贺履之(良朴),皆在迁居观音寺以后。

我的《瑟斋日记》民八:“四月十七日五时半过法源寺晤齐濒翁及杨潜庵(昭俊,湘潭人),话乡情,览何字。”民九:“五月廿四日,夜,齐白石翁至,久话。”是时家父亦来北京也。“六月廿九日,濒翁率其子孙至(三子子如,长孙移孙也)。”“七月十四日,侍父亲及张裕恂(蔚瑜)到齐濒翁处,已迁东城矣。”时正值直皖战争,东城向称保卫界也。自是常来与家父剧谈。“八月八日,八时,随父及裕恂至帅府园六号齐濒翁处,看画及诗。”十八日,“次煌(林世焘,平乐人,甲申翰林)及濒翁来,面后余同至西城观音寺,为看房子,坐朱悟园处。”“廿四日,至观音寺听讲……(时圆瑛和尚在此讲《楞严经》)梁任公亦至。坐濒翁处,新迁来此者。”“卅一日,同遇夫(杨树达,长沙人)过观音寺问房屋,坐白石处。”又白石营居鬼门关——后改名贵人关时,堂上悬挂王湘绮所书“寄萍堂”横额,自题诗云:“凄风吹袂异人间,久住浑忘心胆寒。马面牛头都见惯,寄萍堂外鬼门关。”

白石五十九岁。

是年秋返湘,重阳节到家,旋返北京。《白石诗草》卷二有诗题云:

辛酉九日到家,二十五日得如儿京师来电,称移孙病笃;余至长沙,又得如儿书,言病已稳;到汉口又得书,言病大减。作诗以慰如儿之周密。(熙按:移孙次年十一月病死)

十二月廿日,胡姬生子,名良迟。(行四,字翁子,号子长,娶献县纪盷裔彭年的次女。)

祭陈夫人文说:

宝珠初生良迟,吾妻恐其不善育,夜则抱之慎睡,饥则送入母室乳之。

白石六十岁。

还家,旋返北京。

是年四月在长沙与张正阳(即仲飏)、胡复初(即石庵)、杨重子(名钧,号白心,晰子—度—之弟,以工隶书名)、黎戬斋诸人过从。为重子刻印甚多,为戬斋画鸳鸯芙蕖绫本横幅,极精美。

《白石诗草·卖画得善价复惭然纪事》诗,自注云:

陈师曾壬戌春往日本,代余卖杏花等画,每幅百金,二尺纸之山水得二百五十金。

白石六十一岁。

在北京。是年陈师曾死,年四十八。白石有《师曾亡后,得其画扇,题诗哭之》:

一枝乌桕色犹鲜,尺纸能售价百千。君我有才招世忌,谁知天亦厄君年。

又有《见师曾画,题句哭之》:

哭君归去太匆忙,朋党寥寥心益伤。安得故人今日在,尊前拔剑杀齐璜!

《白石诗草》卷六,《与友人重过三道栅栏话陈师曾》诗自注云:

陈师曾七月二十四日来三道栅栏,自言二十八日之大连。闻在大连得家书,奔祖母丧,死于南京。

陈师曾是白石的诤友,也是白石作品的宣传者。(黎戬斋记白石翁云:“辛亥以还,湘中多故,山寇出没,乡居不宁,翁仓皇避地,仍游燕京,不求人知。陈师曾携翁画东游,日人出数百金购之。其所作曾选入巴黎艺术展览会,而日人亦将翁之作品及艺术生活摄为影片,献映于东京艺术院,名动海外。”)

陈师曾是这年暑天奔母丧到南京后得痢疾死的,夏初还在北京与白石同宴饮。我的注符日记民十二:“六月三日,十二时到安儿胡同周印昆师(大烈)家吃饭,会了齐白石、陈师曾、杨潜庵、孙伯恒(壮)、杨遇夫、姚石遗、凌直支(文渊)等。”是年十一月十一日胡姬生次子,名良已。(行五,字子泷,号迟迟,娶顺义温氏女。)

白石六十二岁。

在北京。日记云:

八月初七日,如儿分居于象坊桥,余与百金作移居费。……冬□月,如儿迁于南闹市口。此儿自今春以来,画名大著。

白石六十三岁。

在北京。日记云:

正月,宾恺南先生(名玉瓒,湘潭人,癸卯解元)来寄萍堂。同客有劝余游历日本者,其言甚切,以为兼卖画,足可致富。余答以余居京华九年矣,可以过活。饥则有米,寒则有煤,无须多金反为忧患也。恺南兄以为余可学佛,谈禅最久。廿四日,余往广济寺寻恺南兄,授予□□□□□□□□□□……并赠《净土四经》一书。

二月廿九日,余大病。……人事不知者七日夜,痛苦不堪言状。……半月之久,始能起坐。犹未死!六十三岁之火坑即此过去耶?

是年梅兰芳从白石学画。

《白石诗草》卷二有诗题云:“庚申秋九月,梅兰芳倩家如山约余缀玉轩闲话,余知兰芳近事于画,往焉。兰芳笑求余画虫与观,余诺之,兰芳欣然磨墨理纸,观余画毕,为歌一曲相报,歌声凄清感人,明日赠之以诗。”诗云:“飞尘十丈暗燕京,缀玉轩中气独清。难得善才看作画,殷勤磨就墨三升。西风飕飕袅荒烟,正是京华秋暮天。今日相逢闻此曲,他时君是李龟年。”(黎戬斋《记白石翁》云:“时有某巨公称觞演剧,坐中皆冠裳显贵,翁被延入坐,布衣褴褛,无与接谈者,梅畹华后至,高呼齐先生,执礼甚恭,满座为之惊讶。翁题画诗云:‘曾见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动公卿;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有感而发,一时传为佳话。”熙按:白石自言:梅家植牵牛花百种,花有极大者,巨观也,从此始画此花。后有句云:“百本牵牛花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

白石六十四岁。

春初回湘潭,因乡间大乱,未到家便折回北京。《白石诗草》有“余自校阅此集,至卷六,中有‘紫云山上夕阳迟’句,感泣一首”,开首两句为“十载思儿日倚门,岂知百里即黄泉。”下有自注云:“丙寅还湘潭,值家园大乱,百里星塘,使我年各九十之父母不能相见,竟成长别。”

同类推荐
  • 灯火

    灯火

    《灯火》主要的文学体裁是诗。诗更加图像化、抽象化、私人化,但同时可以阐述更广阔的内容与主题。本书分为八章,每一章讲述了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日子”记录生活点滴,“春日大雪”描绘四季变迁;“苦茶”是旅行见闻,“课间”包含了学校生活;“灯火”写了家庭亲情,“写字”则是欣赏艺术作品后的感悟。比较特殊的是最后两章:“我不知道生活将怎样继续”记录了作者生活中的困惑时刻,并时时激励自己,勇敢迎接新的挑战;“回答”则囊括了作者对于存在、死亡、生命、幸福等宏大命题的探究与思考。
  • 隐形生活

    隐形生活

    这是一个结局早已被注定的故事,作者用泪水写就了它。他们一个是由于意外而遗落人间的天使,一个是空降医院的不速之客。17岁的伊万是白俄罗斯莫济里医院(收留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罹患重病的孤儿)的重病患儿,他天资聪颖、喜爱读书,却在呱呱坠地时身体就严重畸形,只能靠轮椅生活。直到同样17岁并患白血病的波利娜来到医院,一切都变得有所不同。爱情的到来让苍白的病房瞬间变得五彩斑斓!可是,波利娜快要死了……伊万用自己的鲜血、自己所有的力气,陪伴波利娜一起面对死亡。而三年后,伊万在唯一疼爱他的护士家中死去。——这是一个结局早已被注定的故事,却是世间最美好的故事。
  • 杂烩集

    杂烩集

    宁夏银川建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卓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企业家,几个月前给我特别推介了付登华老先生的书稿《杂烩集》。当时,我正忙于参加中国枸杞博物馆布展和搜集素材创作第九部长篇小说《杞圣》,只好背着这部书稿抽空阅读。读后感触颇深,不由想起了他一生最喜欢的两句诗:“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 边防站那些事

    边防站那些事

    阿拉山位于新疆西部边境。山口西侧阿拉套山属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界,东侧巴尔鲁克山属于塔城地区管辖。这两座逶迤的山脉横亘在边境上,两山相距大约几十公里,北来南往的气流只能从两山之间的口子挤压而过,形成天然的风口。苏联西伯利亚铁路直通阿拉山口边界线。当年我们国家的铁路只修到乌鲁木齐,还没有和苏联这条铁路接通。靠边界苏侧建有苏联乌兰库勒火车站,火车每天来往一趟,主要运送部队和军用物资。火车站东北侧是苏军的营房,有时驻守一个师,有时驻守一个团。1962年两国关系紧张,苏联方面用拖拉机顺边界走向犁了一条10米宽的松土线,架设一道铁丝网,一道电网,在边界线上每隔5-10公里设立一个铁架瞭望台。苏联边防军队经常沿着边界线乘车巡逻。苏联正规军在边界线不断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空中时时会有飞机,真有大举进攻我国之势。
  • 梁晓声文集·散文2

    梁晓声文集·散文2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热门推荐
  • 人在囧途,心在乐途:无法改变窘境时改变心境

    人在囧途,心在乐途:无法改变窘境时改变心境

    本书分上下篇,共十章,内容丰富,文字灵动,事例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会如何在遭遇挫折和不幸时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进行正向思考,改变处境,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如湖水般波澜不惊,胸怀如大海般广阔无垠,人生如春天般绚丽光彩!
  • 世界之大我喜欢你

    世界之大我喜欢你

    大概每一个平凡女孩的青春岁月中,都会出现这样一个男孩。他们不一定高大伟岸,也不一定聪慧过人,但在那个只有纸笔沙沙作响的岁月里,他是她绝世英雄,牵连起所有的心跳与悸动。但凡能够在青春年华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往后漫长甚至空虚的时光中,我们也可以笑着回望。不知此时,这段话牵扯出你心中哪一个最挂恋的人,而他此时又在何处?他,是山间之清风;她,为江边之明月。青春苦短,世界之大,她将万千欢喜寄于他身,将万千勇气汇作独属于青春的告白,却终落得“我不喜欢你”的鄙夷与冷漠。所谓爱情,何尝不是在尘埃中开出花朵,可纵使她卑微如尘埃,也难换得他一丝怜悯。心难定,意难平,只是岁月教会了她如何将喜欢埋藏于心底,不言不语,尽力疏离。可总有些爱情,目的是护佑那人一生安乐,而非占有与索取。“我一直在你身后,只差你一个回头”是他对她最深的坚守。爱入骨髓,牵连我心的便只有你的一举一动,全然不顾自己欢喜烦忧。庆幸,爱教会我们褪去叛逆与自卑,教会我们长成我们内心最渴望的人。此生有你相伴,便不负韶华,便三生有幸。
  • 乖啊

    乖啊

    真实故事改编。你可能我不知道我这么厉害,能把我们的故事写出来吧。
  • 海贼王之配角

    海贼王之配角

    你想成为海贼王?好吧,让我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在一边看着你一步一步登上巅峰。(希望各位朋友喜欢本书,如果愿意加群100345239,我们一定会成为朋友。进群验证输入:海贼王)(本书不求推荐,反正又不签约,只要有点击和收藏就好,叩首拜谢)(《配角》一日定时两更,不定期三更。原谅骨头,骨头也要工作...)对本书有任何评价大家可以在书评区提出来嘛~~讨论着骨头才有码字的动力呢。不过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加群。。群里人好少,冷冰冰的,惨呢
  • 村民委员会建设

    村民委员会建设

    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村民自治的战略部署。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颁布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民主法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 逆天狼少

    逆天狼少

    孤狼父母先后去世,在母亲去世当天,他曾听到过父母的对话,于是展开了他寻仙的道路,从一介凡人历经千辛万苦追寻仙道,只为能再次见到自己的父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载我梦天堂

    载我梦天堂

    我,一个平凡到不行的无名作家,周简单是也,我的老公,时下最大文化公司董事长黎时聚,是的,你没有看错,帅气,霸气,财气都有的他就是这样爱上了我,可是!!尼玛,在我们相爱8年即将结婚之际居然!!!!好吧,故事发生在我收到我老公即将和别人结婚的请帖之后。。。。。
  • 爱呀好正点

    爱呀好正点

    克星终于出现了!他恨恨地盯着她娇小的身影,怎样都想不透,自己怎会被她治得死死的,他可是最会耍狠使坏的人耶!偏偏那个女人不知死活,每一次见面就送他一个大黑轮,之后又弄得他鼻青脸肿!然而在对她发狠之前,他已被她的微笑所征服,面对既可恶又可爱的她,他有点想恋爱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女配上头

    快穿之女配上头

    众所周知,染七是个渣,然而染七表示:我不是我没有什么时候的事??!众人:你看这女人又开始了……直女·七:多喝热水系统:(っ??╭╮??)っ 申明作者有点叼毛,女主她也?????点咳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