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60000000027

第27章 文字的改革(12)

以彝器言之,李济之先生《殷商陶器初论》(见《安阳发掘报告》第一期)及《记小屯出土之青铜器》(见《中国考古学报》第三册)就殷墟出土之陶器及铜器之型式,详加比较,知殷墟铜器实仿自陶器,而殷墟陶器,又衍仰韶、龙山之坠绪也。殷墟铜器之型式,不能较殷墟陶器为早,此亦殷墟以前无铜器之明证。

最近李济之先生在本所讲演会上,谓殷墟铜器必非自中国本土孕育而成,冶铜技术可能由外而来。李先生战前主持殷墟发掘及调查河南、山东及安徽寿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不下十余处,几经审慎而后有此结论。

再以两轮大车言之。当殷周之际,已能征集民间所有之车辆用为主要攻战之具,黄河流域封建大帝国之形成,实有赖于此。夫两轮大车,极四马之力,致千里之远,其轮毂辔衔接续连缀之处,实赖铜为之固结,两轮大车之发生在铜器发生之前容或有之,但其普遍使用必在既有铜器之后矣。

中国古代两轮大车,其型式实与巴比伦遗物上之图绘无殊。而巴比伦之有两轮大车,则为西元前三千年之事,其时代较殷墟为早。

龙山、仰韶遗物中既无铜与车马饰具之发现,由龙山进于殷墟其间不过短短数百年,如青铜器与两轮大车,为东西两土各自独立之发明,在此短短数百年间实无可能。故冶铜与两轮大车之由西方输入,当已无可置疑。

本文则继此就古文字及边裔史料,以探求其输入之部族,与其所经由之路途。夫中国文字之创造容在既有铜器与两轮大车之后,但其命名之故,在文字构成其形,音、义时,不啻即已为之说明其原起矣。而边裔民族之生活习惯,往往经过数千年之后,仍能保存其原始状态而不变。孔子曰,“礼失求之于野”,即此意也。本文所论虽不足遽为定论,但当古代史料与遗物缺乏之今日,舍此则几无所措手。近代古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往往利用残缺不全之资料,或由一骨一齿一破片而恢复其全貌者,往往而有。凡兹所论其所得据依者,尚远为过之。而西伯利亚之铜器,至今尚不能断定其年代者,得此或亦不无裨助也。

至于铜器与两轮大车非我国所固有,在笃爱我国文化之人士言之,宁非憾事。但吾人尚论古史,当以史实为依归。吾人由此知中国文化在远古并非孤立,此亦非无益之事。吾人观殷墟文物之盛,即在能撷取他人之长而迅即融会为己有,且发扬而光大之。吾人今日之耻辱,不在仿效他人,而在他人发明与日俱增,而我即追摹仿效,犹不能仿佛其什一也。

此文脱稿后,承夏鼐先生指正数事,高去寻先生为校读一过并为增插图,敬志于此以表谢忱。

二、古代北狄及其生活习惯

秦汉以来,中国称四方之外族,东方曰夷、西方曰戎、南方曰蛮、北方曰狄。此种整齐划一之名称,最初见于《礼记·王制》及《明堂位》,其后东汉经师所著书如《白虎通德论》、《说文》及郑玄、何休等经注,均沿用不改。在先秦著述中,本无此类严格之分别。如《周礼·职方氏》以西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并称,而不别其属于何方。《诗·大雅·韩奕》称王锡韩侯以北国之追貊,而总之曰“因时(是)百蛮”,虢季子白盘记伐狁之功,而称“用政蛮方”。梁伯戈称鬼方曰“鬼方蛮”,是蛮并指北族而言。春秋之山戎、北戎、无终戎乃在齐鲁之北境,《尚书》有徐戎,铜器有南淮夷、南夷。《史记》、《汉书》有《西南夷传》。则先秦之称蛮、夷、戎,实为外族之通称。独狄为专名,从不以称东、西、南三方之外族。铜器曾伯“克狄淮夷”,《鲁颂·泮水》“狄彼东南”,则假狄为远,实为由狄引申之意,而非称东南之淮夷为狄。盖狄居中国北方,种繁族巨,自来即不与他族混,故其名独著。

狄之见于记载始于《春秋》鲁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秋伐邢”、闵公二年(公元前660)“狄入卫”。其时适当齐桓霸业初盛之时,故其史迹较为彰著。《左传》闵公元年载其事云:“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请救邢以从简书。”管仲谓戎狄为豺狼,谓诸夏为亲昵;戎狄异类,诸夏同族。异类而谓之豺狼者,北族多自谓其祖为狼。如《北史·高车传》(《魏书》卷一百《高车传》目注“阙”,今殿本及百衲本乃录自《北史》者)、《唐书·突厥传》及《元秘史》所载皆是。故《说文》于狄下云:“狄,赤狄也,本犬种,狄之为言淫辟也,从犬,亦省声。”狄为犬种,即本其自称之词而名之。犬与狼同类,故狼字亦从犬。狄从亦省声者,古狄属支部,亦属鱼部,支鱼类远,故段云“非其韵”,但狄、亦并为入声字,同收K音,仅发音吐气不吐气为异。《论语·述而》“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郑注云“《鲁论》读易为亦”,此即鱼支通用之证。

狄之见于记载虽始于公元前660年顷,但狄之活动于中国北境,实远在此期以前。《周易》卦爻辞及西周以前所流传之故事中,实称此族为易。

狄与易古同为支部入声开口字,故殷周之世称狄或作易。《史记·殷本纪》称契之母曰简狄,索隐引旧本作易,又作,《汉书·古今人表》作。《山海经·大荒东经》载王亥与有易之故事云:“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郭璞注引《竹书纪年》曰:“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当作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克之,遂杀其君绵臣也。”此《山海经》及《竹书》之有易,在《楚辞·天问》中则作有狄:“该(即王亥)秉季德……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昏微遵迹,有狄不宁。”此古称狄为易之证,据此《易·旅》“丧牛于易”,《大壮》“丧羊于易”之两易字,亦当指狄言。又燕之易水,齐田单所代之狄,或即狄踪迹所及之地。而齐桓时之易牙,《大戴记·保傅篇》及《论衡·谴告篇》并作狄牙,或即狄族之同化于中国者。

春秋之世,中国与狄交接频繁,故其族类见于《左传》者亦较多。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四裔表序》云:“狄之别有三:曰赤狄、曰白狄、曰长狄。长狄兄弟三人,无种类。而赤狄之种有六:曰东山皋落氏、曰咎如、曰潞氏、曰甲氏、曰留吁、曰铎辰。潞为上党之潞县,处晋腹心。宣十五年晋灭赤狄潞氏,明年并灭甲氏、留吁、铎辰。留吁、甲氏俱在今之广平,铎辰在潞安境。白狄之种有三,其先与秦同州,在陕之延安,所谓西河之地。其别种在今之真定、藁城、晋州者,曰鲜虞、曰肥、曰鼓。鲜虞最强,与晋数斗争,而肥、鼓俱为晋所灭。狄之强莫炽于闵、僖之世,残灭邢、卫,侵犯齐、鲁,其时止称狄,未冠以赤、白之号。其后乃稍稍见于经传。”盖狄之种落不一,亦不相统属,而赤狄尤杂,故《左传》每称之曰群狄,曰众狄。长狄似以长大著称,《穀梁传》文十一年称其兄弟三人佚宕中国,及死,身横九亩,断其首而载之,眉见于轼。(《鲁语》称其骨节专车,意谓骨节可专载一车。)左氏亦载其兄弟三人及其祖缘期而不及其部属,故顾云“无种类”。至狄有赤白之分者,仅唐孔颖达《春秋正义》于宣公十五年下释之云:“谓之赤白,其义未闻,盖其俗尚赤衣白衣也。”孔氏去古已远,不敢自信,虽谓俗尚赤、白衣,仍著疑辞。考京相《春秋土地名》于赤狄下云“今曰赤涉胡”,于白狄下云“故西河郡有白部胡”。京氏西晋人,于此赤、白二字均不释其义,当是其所见赤涉胡、白部胡,即尚赤、白衣仍与古之赤白狄无异。《三国志·魏志·夫余传》称夫余在国衣尚白,晋人称鲜卑为白虏,今朝鲜衣仍尚白。《新唐书》称黠戛斯之君阿热氏建一纛,下皆尚赤。而西藏喇嘛今尚以红教著称,此中国边裔部族尚白尚赤沿袭迄今犹未改者。据此知孔氏俗尚赤白衣,实为赤白狄之正解。

《左传》、《国语》、《世本》称狄为隗姓。隗金文作,古姓氏字皆从女旁,字以作者为是。古以国为姓,当是鬼方氏之后(鬼方亦称鬼国,古方国并称意同)。《易》称“高宗伐鬼方”及小盂鼎所载之鬼方,并即此族。此族在周代屡与中国相为婚姻,《左传》、《国语》载襄王有狄后隗氏,晋文公纳狄女季隗,赵衰母曰叔隗;东西周铜器著录姓之器不下十余,皆其证。以此例之,《史记·殷本纪》称契母曰简狄,为有氏女,有氏又见于《商颂·长发》及《吕氏春秋·音初篇》。从女与姓氏字偏旁从女同,其本字当即戎。曰戎曰狄,明殷商之母系,实出北狄。是中国与狄相为婚姻,更远在殷商之世矣。

狄在殷周之世虽屡与中国相为婚姻,但其风俗习尚,在经传中极少记载。即偶有记载,其词又甚简略。必须取后来史家记述边裔之土俗相与对照,庶得窥其全貌。如《礼记·王制》云:“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此言其穴居。《左传》襄公四年载魏绛和戎之言曰:“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此又言其荐居。服虔释荐为草,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无常处。此两书所言北狄之俗虽若相反,而实互文见义。盖穴居为冬日之事,而逐水草居徙无常处,则夏日之俗也。《旧唐书·北狄传》云:“俗……无屋宇,并依山水掘地为穴,架木于上,以土覆之,状如中国之墓。相聚而居,夏则出随水草,冬则入处穴中。”又《金史·世纪一》云:“黑水旧俗,无室庐,负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之以土。夏则出随水草,冬则入处穴中,迁徙不常。献祖乃徙居海古水,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栋宇之制,人呼其地为纳葛里,纳葛里汉言居室也。自此遂定居于安出虎水之侧矣。”盖此俗当唐、宋之时尚存于黑水(即今黑龙江)之间。其较早之记载,如《后汉书·挹娄传》称其土气极寒,常为穴居。同书《杜笃传》注“同穴挹娄之属也”,挹娄即《魏书》之勿吉,《唐书》之黑水,即东胡之女真部族,金之先世也。盖冬日穴居,即适应北土苦寒之气候。此俗与匈奴之毡幕穹庐随畜迁移者,实异其趣。盖穴居掘地架木,其事非旦夕即可完成。《后汉书·挹娄传》称其穴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在古代之简陋生事中,其缔构之艰难,当不在近代建筑之下。其必长养子孙,屡世居之。虽夏逐水草迁移无常,但一至冬日,则仍当入此室处。因此穴居之民,为居地所限,必不能随畜迁移,远至数日之程以外。因而亦不能保有大群牛羊。《魏书》卷一百,有勿吉、失韦、豆莫娄、地豆干、库莫奚、契丹、乌洛侯诸传,如就地理分划言之,如地豆干、库莫奚、契丹皆在大漠之边缘,近于匈奴地带,则皆沾染匈奴之风,而有牛羊群。但其北诸地,如勿吉,失韦、豆莫娄、乌洛侯,则皆冬日穴居,夏逐水草,多畜猪而无羊少马,有粟、麦、、麻等,其生活所资实为一种田畜射猎之混合经济,《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注云:“鲜卑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后檀石槐乃案行乌侯秦水,广袤数百里,渟不流,中有鱼而不能得。闻汗人善捕鱼,于是檀石槐东击汗国,得千余家,徙置乌侯秦水上,使捕鱼以助粮。至今乌侯秦水上有汗人数百户。”汉魏时代鲜卑原居地在贝加尔湖附近。《魏书·乌洛侯传》云:“又西北二十日行有于已尼大水,所谓北海也。太武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魏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有神灵,人多祈请。太武遣中书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于石室之壁而还。”乌洛侯入贡事又见《魏书·世祖本纪》。所谓北海之于已尼大水,即贝加尔湖,亦乌侯秦之异译。乌侯喻匣母、于影母,并属喉音。已尼为秦之合音。乌洛侯即当由乌侯秦大水之乌侯得名。此为元魏先代所居,其人即以田畜射猎为生。《魏书》称乌洛侯冬则穿地为室,夏则随原阜畜牧,多豕,有谷麦。乌洛侯有谷麦者,裴注:田猎之田或即指农田而言。或其谷麦即自檀石槐所掳汗人传入。《后汉书·东夷传》称韩有三种,皆有农业。汗人即三韩之人。据此言之,北狄之原始生活,必为穴居而田畜射猎之民族。其初或无农业,故《王制》称其有不粒食者矣。有之云者,谓其中有一部或若干部,非谓所有北狄皆如此也。

以裴注鲜卑田畜射猎不足给食之事例之,知凡营原始穴居生活者,其生计之艰窘盖可想见。此种部族自不得不以寇抄为生。至其生计较优裕而安定者则又必严为偷盗之禁。如《后汉书·东夷传》所载,夫余盗一责十二,有相侵犯者辄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责祸。《汉书·地理志》称东夷“无门户之闭”,《魏书·乌洛侯传》称其人尚勇,不为奸窃,故慢藏野积而无寇盗。其所以致此者必以禁令过严之故。其为防止邻族之侵盗者,则因穴居不便迁移,又必有城郭垣墉之防,如夫余以员栅为城,而《左传》载白狄之肥、鼓亦有城。凡此皆北狄之俗所宜有,而不必拘拘于《王制》所言之数事。且此诸俗皆与中国为近,而与匈奴之游牧文化相距较远也。

三、游牧民族之兴起及其与北狄之关系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廷因议帝号而称颂始皇功德云:“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秦并六国,废封建为郡县,树立此后中央集权帝国之鸿规。此秦廷之颂辞,以今日衡之,实不为过。同时而稍后之匈奴冒顿单于统一漠北,亦为东方史上空前之伟业。此两大统一帝国,在东方史上几于同时出现,此其故何在?

考秦以农战兼并六国,盖中国高度精耕农业,如牛耕、粪田、灌溉等技术,直至战国之初期始普遍利用。因此战国时代之列国,始能利用较少之人力,耕种较多之土地,因而得聚集大量壮丁及屯贮巨额食粮,以从事于长期与大规模之战争。而秦孝公用商鞅开辕田,没收贵族之田宅,奖励三晋之移民,尤能发挥农战之功效。其后韩之水工郑国为秦凿渠,使关中益为富厚。故秦汉之世“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史记·货殖传》语),使秦无此种凭借,则王翦安能趋六十万众,悬军数千里外,以与楚争战于郢都之下?《战国策·赵策》称秦以牛田、水通粮(即后世漕运),为不可敌,《吕氏春秋·贵当篇》云“霸王有不先耕而成霸王者古今无有”。此真一语破的之言。秦之所以能完成统一大业者,此实其最简单之说明也。

同类推荐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为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而作的研究报告,但出版后,却引起轰动,被译成30多种语言,行销100多个国家,成为现代日本学的开山鼻祖。是了解日本人的最佳读本,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全球人销量超过3000万册,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菊与刀》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一往情深,情深几许

    一往情深,情深几许

    一往情深,情深几许如果知道现在会和你这般美好,当初就应该对你一见钟情
  • 万里天极

    万里天极

    天地玄奇,使人无法窥探一二,万物神秘,往往使人难解一生。仙人授艺,误入神迹,群雄霸起,奇才横世,一场惊心之旅。一生尽付轮回。我不信命,命奈我何。然而,终点,竟是起点。
  • 通天之第十三祖巫

    通天之第十三祖巫

    通天路绝,天道有缺,人间自秦皇之后,何以再无人成仙?是仙界的算计?是诸神的阴谋?还是另有人在背后设计?末法时代的人类,又将如何打破仙凡的隔阂,成就不朽?
  • 逃情妈咪

    逃情妈咪

    六年前,失忆的她遇上他,可他的心早已失落在别人身上,她为他生子,却换来他亲手挖走她的左肾。六年后,她是豪门千金,再次遇上他,身边却多了一个小宝贝,哭着喊她妈咪?这是哪来的孩子乱认娘啊?
  • 重生元末之极品混蛋

    重生元末之极品混蛋

    李易无意之间穿越到了元末的一个乞丐身上。在这个人命比草芥还不如的乱世,没家世,没钱银,也没有飞檐走壁的神功。分分钟都要面临饿死的他又将如何生存?朱元璋、刘伯温、陈友谅、脱脱、张士诚、王保保、李思齐、李文忠、常遇春、李善长、刘福通、方国珍、李二(芝麻李)、徐寿辉、倪文俊、郭子兴、徐达……众多豪杰并起,天纵奇才如彗星一般闪耀在元朝末年,他又是如何似疯魔妖孽般打下一片天的呢?【……成绩黯淡,挥刀自宫,心痛!对不住各位捧场的兄弟姐妹了!泪奔……】
  • tfboys以爱定约

    tfboys以爱定约

    她是小螃蟹,是深爱凯锅的;她是汤圆,是永爱井爷的;她是千纸鹤,是珍爱千总的————————
  • 鬼媒人之红线阴媒

    鬼媒人之红线阴媒

    作为一个鬼媒人,我参加了许多光怪陆离的冥婚,总觉得身边多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它们是什么呢……
  • 我陪你一起闯天下

    我陪你一起闯天下

    他是皇帝,她是皇后,因为他的承诺,她将和她一起闯天下,无论怎样,他终会陪她,她也一样
  • 星际单兵王

    星际单兵王

    宇宙之中,拥有智慧的生命物种何止亿万。最狡猾的生物并不是我们人类,而是那些可以自由变幻形态的演魔;最聪明的生物也不是我们人类,而是那些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万亿京次的机械族群;最强大的生物照样不是我们人类,而是那些霸占了宇宙之中无数星系的虫族生命。林萧看着这艘停留在土黄色星球上的银色飞舰,不断凝聚着肉身。真正的宇宙“文明”时代,即将开启!
  • 军婚缠绵,余生多多关照

    军婚缠绵,余生多多关照

    “闵灏宇,我要离婚”宋萌萌每天最想做的就是和闵灏宇离婚。“离婚,给我个理由?”“你又老,又色,又”话还没说完宋萌萌的嘴被鸡腿堵上。“你累不累,说那么多,我做的鸡腿好吃吧,离婚了吃不到我做的鸡腿怎么办。”“闵灏宇我就是要和你离婚,你万一哪天崩了我去找谁,为了我的后半辈子无忧无虑,我必须要离婚。”闵灏宇A区首领,是最受欢迎的A市单身汉,但因为职位的特殊,许多姑娘都选择默默崇拜。宋萌萌人如其名,因为意外与闵灏宇相识。多年后,宋萌萌打着心里犯罪师的称号闪亮归来,不幸的又与闵灏宇相遇,“谁跟我说A市首领退休的,姑奶奶我灭了你”本文主打宠,偶有虐,大虐伤身,小虐怡情,你们懂得。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