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4700000024

第24章 曹魏時期文學創作的歷史變遷(1)

曹魏時期的文學創作,如詩歌、辭賦、小說等都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態勢,共同反映着曹魏文學發生“變遷”的歷史事實,不過,其中影響最大者,當還屬這一時期詩歌創作發生的變化。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是傳統文學的大宗,在傳統文學的格局中也佔有最顯赫的地位。眾所周知,漢代文人詩很不發達,即如前所揭示的“詞賦競爽,而吟詠靡聞”,而後詩歌蔚成大宗,其間的轉化,漢末魏晉不能不說是一個關鍵時期。

限於篇幅及為了論述的集中,本书主要選取“詩歌”作為論述對象,其變遷也最能反映漢末魏晉時代文學變化的某些本質特點。

§§§第一節對兩漢上層文人詩歌狀況的整體考察

這裏所謂“上層”,大致指王室成員、供奉文人、大臣官僚等所組成的“文人”系統。既有“上層”,那麽實際應還對應存在着一個“下層”系統,或曰“民間系統”,相較而言,在漢代,後一系統的實際狀況當更為活躍,作品數量當更為豐富。但由於材料的缺乏,下層詩歌作品的作者、創作情況多已無從考察,而上層則有相對完整的資料保存,並且,在古代的詩歌系統中,上層文人統緒往往是詩歌系統的代表,下層詩歌通常需經過上層文人的接收、改造纔能進入到正統文學史中繁衍流傳,上層的變化也往往代表着下層發生重大的變動,所以這裏主要以上層詩歌系統狀況為物件,對漢代詩歌進行考察。西漢的上層詩歌留存狀況大致如上表,約有七十八首(其中郊廟歌辭中的《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因為唐山夫人作,郊祀歌十九章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參與,故也列入上層文人作品。當然,實際數目绝不止七十八首,參見《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可知。)。其中有如下狀況值得注意:

一、七十八首當中,楚辭體詩歌二十三首,在除郊廟歌辭的42首當中,佔半數以上,四言六首,五言二首,說明楚辭體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詩歌創作形式。楚辭體蓋為上層娛樂之樂,《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所載之“雜歌”、“郊廟歌辭”、“鼓吹曲辭”等無一為楚辭體即可證。

二、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襲意于周之“房中樂”,這大概是其雖為楚歌但體式卻為整齊的四言的主要原因,這和古代郊祀樂基本為整齊四言體式的傳統是一致的,再聯繫韋孟、韋玄成父子仿《詩經》而作的四言詩以及此期四言詩的整體狀況,可知四言體在漢代嚴格承續經典傳統,其體尊貴,並不輕易仿作。

三、七十八首當中,約有六十八首為歌詩,韋孟、韋玄成的四首四言詩仿《詩經》而來,在西漢為孤例,少有同時代的人相和,其餘如武帝《柏梁》,東方朔《嗟伯夷》、《七言》、《六言》,劉向《七言》,息夫躬《絕命辭》或為徒詩,有待確認。從整個情形看,結果與《漢書·藝文志》中“詩賦略”之“詩”均稱“歌詩”情形相符。

四、在七十八首作品當中,帝室成員作品(包括項羽、虞姬及唐山夫人作品)約四十首,佔一半強,其餘文人作品不到一半,蓋見“詩歌”創作在廣大的文人層還很少。

東漢詩歌,依照《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的記錄,如包括“雜歌”、“相和歌”、“舞曲歌”、“琴曲歌”、“古詩”及各文人詩,共計約三百一十餘首,其中上層文人詩共八十四首,如上表。當然,其餘部分的詩歌,也有有主名並作者也位為上層的情況,但依照習慣,亦不列為上層。這裏所謂的“上層”,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記錄的“雜歌”、“相和歌”、“舞曲歌”、“琴曲歌”、“古詩”作者之外的詩人為主。上表中共計作品八十四首,體現出如下特點:

一、八十四首作品當中,帝室成員作品僅有四首,其餘均為非帝室成員,可見東漢詩歌創作的作者分佈範圍要廣一些。

二、八十四首作品當中,四言作品二十六首(計殘句),楚辭體二十首,五言二十六首(計殘句),表明四言、五言已逐漸成為此時期詩歌創作的主流,楚辭體樣式影響相對減弱。其中頌德、迪志、贊詩、答詩等頗具典正意味的詩歌多用四言,蓋四言仍是緊承經典傳統而來,體式依舊稍尊,不過社會上的此类創作已明顯增多。五言詩在東漢的上層文人中已有相當大的發展,與四言的創作情形比,明顯體現着世俗的情味。

三、八十四首詩歌當中,其名曰“歌”的計二十二首,其中明確稱為“歌詩”的僅兩首,蓋東漢的詩歌中,“詩”之與“歌”已有大致的區分,其說大概可以成立。上表所列詩歌,根據資料,能入樂的,大多數名之曰“歌”,而以“詩”名不以“歌”稱的作品,入樂的記載很少,此可證“詩”之與“歌”的分野大致已現。當然,在《漢書·藝文志》中已有“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之說,但此說乃為闡釋“詩言志,歌詠言”而來,此之“分”指詩歌一體之兩面(詩的“辭”層面與“歌”層面),而非把詩區别為“徒詩”與“歌詩”兩類。《文心雕龍·樂府》云:“昔子政品文,詩與歌别。”劉向把詩分為“《詩》類”與“歌詩類”,也並非是有意識地把詩别為“徒詩”和“歌詩”兩類。《詩》在漢代是“六藝”之一,“於道最高”,其地位是超越眾類之上而“獨尊”的,《詩》類劃出,是由於其特殊的地位而不是區分了“徒詩”與“歌詩”的結果。東漢確實以可歌者為“歌”,稱“詩”者多不與歌的現象已比較明顯地存在了,如趙壹在《刺世疾邪賦》中托秦客為詩,托魯生為歌,二者相繼,並不混同。當然這種區别衹能是大致的,還没有充分的材料顯示,東漢以“詩”名者即為徒詩,但已有相當部分與樂無涉應該是可以成立的。

四、東漢的上層文人詩歌創作相對於西漢,已經明顯增多。當然上表中所列,還衹是有作品留存的情況,這裏再增加一些歷史記載曾有“詩”但已無作品流傳的情況。

1.《後漢書》卷三六《賈逵傳》:“(逵)作詩、頌、誄、書、連珠、酒令凡九篇。”

2.《後漢書》卷四〇下《班固傳》:“固所著《典引》、《賓戲》、《應譏》、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論、議、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此言班固詩作,是否已包含於表中,不好肯定,暫亦列出。下面與表中重複的作者,情況同是。)

3.《後漢書》卷四二《東平憲王劉蒼傳》:“詔告中傅,封上蒼自建武以來章奏及所作書、記、賦、頌、七言、别字、歌詩,並集覽焉。”

4.《後漢書》卷四二《琅邪孝王劉京傳》:“(京)數上詩賦頌德,(明)帝嘉美,下之史官。”

5.《後漢書》卷四三《朱穆傳》:“(穆)所著論、策、奏、教、書、詩、記、嘲,凡二十篇。”

6.《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廣)所著詩、賦、銘、頌、箴、吊及諸解詁,凡二十篇。”

7.《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駰)所著詩、賦、銘、頌、書、記、表、《七依》、《婚禮結言》、《達旨》、《酒警》合二十一篇。”

8.《後漢書》卷五二《崔烈傳》:“烈有文才,所著詩、書、教、頌等凡四篇。”

9.《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衡)所著詩、賦、銘、七言、《靈憲》、《應閒》、《七辯》、《巡誥》、《懸圖》凡三十二篇。”

10.《後漢書》卷六〇上《馬融傳》:“(融)所著賦、頌、碑、誄、書、記、表、奏、七言、琴歌、對策、遺令,凡二十一篇。”

11.《後漢書》卷六四《延篤傳》:“(篤)所著詩、論、銘、書、應訊、表、教令,凡二十篇云。”

12.《後漢書》卷六四《趙岐傳》:“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13.《後漢書》卷七〇《孔融傳》:“(融)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凡二十五篇。”

14.《後漢書》卷八〇上《文苑傳》:“(王隆)能文章,所著詩、賦、銘、書凡二十六篇。”

15.《後漢書》卷八〇上《文苑傳》:“(夏)恭善為文,著賦、頌、詩、《勵學》凡二十篇。”

16.《後漢書》卷八〇上《文苑傳》:“(傅毅)著詩、賦、誄、頌、祝文、《七激》、連珠凡二十八篇。”

17.《後漢書》卷八〇上《文苑傳》:“(李尤)所著詩、賦、銘、誄、頌、《七歎》、《哀典》,凡二十八篇。”

18.《後漢書》卷八〇上《文苑傳》:“(邊韶)著詩、頌、碑、銘、書、策,凡十五篇。”

19.《後漢書》卷八〇上《文苑傳》:“其(王逸)賦、誄、書、論及雜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漢詩》百二十三篇。”

20.《後漢書》卷八〇下《文苑傳》:“時,京兆第五永為督軍御史,使督幽州。百官大會,祖餞於長樂觀。議郎蔡邕等皆賦詩,(高)彪乃獨作箴曰……”

§§§第二節曹魏的詩歌創作局面及其影響

漢代之詩,其分有二,一曰《詩》,二曰“歌詩”。《詩經》之“詩”,其先或采自民間,或作于臣子,但一經配樂演奏,就與一定的場合、儀式結合起來,有了較為固定的“儀式義”,這種儀式義帶有禮數、規範的權威意味,所以受過禮樂之教的“行人”、“使者”,往往多賦詩而不作詩言志。孔子刪詩以成《詩三百》,“雅頌各得其所”之意,意味着《詩經》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或符合了“詩”原先所代表的禮儀規範。孔子強調“述而不作”,並不是什麽也不作,其刪詩是作,《論語》之言是作,編《春秋》更是作,否則何以為“春秋筆法”呢,但為什麽強調不作呢?其“述而不作”之意,當是“述”先王之意,恢復先王之制度、規範,而不是另起爐灶來改變先王的做法,其“從周”的本意正在於此,孔子的夢想就是恢復周之禮樂制度,他的要求是“復古”而不是“改轍”,故稱“述而不作”。如果是什麽都不創作,那麽孔子的諸多“創作”行為,豈不都成了咄咄怪事?因此,《詩經》自然成為不可改易和模仿的“聖經”,其間是蘊含了先王之“道”的。再經過漢儒的推崇、神話和政治上“獨尊”的欽定,《詩經》之體式就成為一種含有嚴肅性的尊貴範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好隨便拿來用於遊娛等非正式場合的。兩漢較為正式的詩歌創作,如諷諫、勸誡、述志、頌贊、郊祀等,通常都用四言來完成,正是這一傳統的反映。漢代的“郊廟歌辭”基本用四言而無一采用統治者最喜愛的“楚辭體”尤能說明問題。東漢中後期,章句之學漸趨繁瑣僵化,一些通儒打破所謂的“師法”,轉而多學多通,社會出現了對僵化了的經學進行反思、予以反駁的現象,相對而言,儒家經典的無上禁忌有所鬆動,作詩現象增多即是結果之一。但詩壇的這種改變是緩慢而有限的,總的說來,兩漢的文人是不大有自覺、積極的意識來作詩的。

漢代的“歌詩”往往是即興而歌,也並無記錄為詩的著述意識,其意在入樂應歌,其歌吟的方式正如司馬遷所謂的是“樂之末節”,是“童者舞之”(《史記》卷二四《樂書》,第1204頁。)之事。此種“歌詩”往往是貴族士人喜愛俗樂並受倡娛者影響的情至而歌,本身帶有世俗的娛樂性質,較難成為上層文人一種正式的創作方式。采入樂府的“樂府詩”,因其是“街陌謠謳”,具有下層俚俗的意味,文人是不屑為之的。所以綜觀起來看,兩漢的上層文人詩歌是不太發達的,與“辭賦小道”一樣,漢代的“文學”之“詩”也缺乏啟動的條件和生存的環境。

這一情形发生改變是在曹魏時期。曹魏時期詩歌創作局面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文人詩歌創作的普遍化。曹魏上層文士多作詩,且數量較多。當然漢代尤其是東漢,也有許多人作詩,許多人有詩,但情形是不同的,僅從個人擁有量和人均數量的角度比,曹魏詩人就擁有漢文人不能相比的優勢。而且曹魏文人形成了經常性的文會,文人們唱和賦寫,往來贈答,留連有感,席間競勝,其間最經常運用的文體方式就是詩,曹魏文壇形成了一種積極、普遍的詩歌創作局面。正是從曹魏開始,詩成為文人們普遍熱衷的文學表現樣式,詩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學的大宗,所以曹魏時期詩歌創作局面发生改觀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這一改觀局面的形成,涉及方方面面的複雜問題,但其中有一個反映各種問題的集結點,那就是曹氏大規模地擬作樂府詩。所以,欲理順曹魏時期詩歌創作的某些實質問題,必須首先對曹氏的擬作樂府現象作一番探究。

中國古代有從民間采詩以觀風俗、瞭解盛衰的社會現象,西漢的樂府就曾擔負這一功能。《藝文志》中記錄了若干采自民間的歌詩目錄。東漢有無采詩,史無明確記載,但綜合現存的東漢樂府詩數量等情況看,東漢也應當有采詩(參見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第二編第三章之“論東漢樂府之采詩”,其文曰:“就下舉諸事實觀之,則東漢初年,蓋已有樂府,且仍必采詩也。”(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頁) ),至少,來自民間的大量作品多是經過了加工整理的。相對於下層樂府詩的繁盛,東漢上層文人的樂府創作要蕭條得多。東漢上層文人作樂府,蓋馬援《武溪深》、劉蒼《武德舞歌詩》、班固《論功歌詩》、張衡《同聲歌》、蔡邕《飲馬長城窟》、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嬌嬈》等寥寥幾首,少有一人多作的現象。上層文人大規模地擬作樂府出現在曹魏時期,其中尤以曹氏父子為代表,曹操的二十一首詩,全部為樂府;曹丕四十四首當中,樂府詩有二十四首;曹植有詩一百二十二首,其中六十一首為樂府詩(這裏的統計以本章附錄《曹氏父子及其周圍文人詩歌情況一覽表》為準。)。所以,上層文人作樂府,真正意義上的開始是在曹氏父子那裏。曹氏父子的樂府詩創作構成了一個非常突出的文學現象,之所以“突出”,是因為此前的文人很少作樂府。東漢雖已有零星的創作,但畢竟構不成集中的局面,或進一步說,此前的文人連作詩都是不大積極的。而且三國時樂府詩的創作僅僅局限在曹魏這裏,同時期的吳、蜀是没有的([吳]韋昭《吳鐃歌》十二曲,據蕭滌非考證,乃是依魏繆襲《魏鼓吹曲》十二曲仿作,參見《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第六章《吳樂府——樂府填詞之初祖韋昭》,第162頁。就是這一例,還是在魏禪代之後,魏《鼓吹曲》傳入東吳以後發生的。),可見並不是那个時代的普遍現象。為什麽詩壇上的這種改觀衹出現在曹魏手裏?這是個饒有興趣的話題。實際上,文學史上這一現象的發生,是有其深層的發生背景的,那就是曹魏特殊政治文化策略的施行。

前已有言,曹氏出身庶族,其政權的發展壯大,雖也主要依靠傳統經學士大夫勢力來完成,但曹氏政治勢力的建構有它自身的特色,那就是對寒素勢力的提升,這是它建構自己的政治思想體系以與社會上根深蒂固的經學系統相抗衡的政治籌碼之一,衹有對傳統的統治思想表現出某種程度的輕視甚或打擊,曹氏纔能建立起自己的政治自信與威信,建立起代表自身利益的統治話語,偏愛下層文化並身體力行予以提升絶不是僅僅出於自身愛好那麽簡單,其中是隱含着深層的政治意圖的。

同类推荐
  • 古方术研究导引

    古方术研究导引

    《古方术研究导引》是马保平教授继《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论语另释解读》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方技与数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与研究探索,在大量分析与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揭示了“古方术”的理论根基和各门类方术的连接主线与基本方法,并依此序对方术基础知识,方术之根,方术联机以及古方术的方法基础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该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谈判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谈判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教你如何谈判成功:谈判人员的交流技巧、通用的谈判技巧、谈判桌上的基本策略、标准谈判手段、反击对方的手段、遇到特殊情况的注意事项等。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江右文化

    江右文化

    本书介绍了“文化的温床”:山水发达的半封闭地理系统;“时空相糅”:地域与历史文化;“多元发展”:生产与技艺文化;“佛道妍融”:信仰文化;“狂欢与日常”:民情风俗等内容。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下)

    诞辰与丧葬习俗(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擒男妃

    穿越之擒男妃

    一股清香萦绕在鼻间,不似玫瑰的浓郁,也不似雏菊的淡香,却使人感到舒畅、惬意。抬头一看,原来是傲骨凌寒的梅花,在寒风呼啸的冬天里增添了一份生机,即使离得很远,也可以感受到它独有的芬芳花香。凝雪缓缓睁开眼睛,入眼之处全是一棵棵的寒梅……从飞机上直接掉到这里了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伏神录

    伏神录

    三万年前,一位天芒族的远古战神陨落;用他的肉身撑起这片天蓝大陆...三万年后,一位来自现代咏春拳的传人;突然魂穿至两国交战的士兵身上...是随波逐流,战死沙场;还是逆世而上,扶摇九霄......且看风挽新作《伏神录》
  • 百善孝为先(大学卷)

    百善孝为先(大学卷)

    本书由六十多万份青少年学生写给父母的家信和感言精选而成。这些发自学生肺腑之言的心声,抒发了新一代青少年学生对父爱、母爱的情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读后令人震撼,很受教育。这是一部青少年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唤醒更多学子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怀,树立祖国未来建设者优良品质的励志教材,也是一部创意新颖、构思独特,由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出来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的出版,对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师、家长以及青少年都值得读读这本书。本书是《大学卷》。
  • 盅魂

    盅魂

    “我看这天下,终究不过四家。”男人坐在全息投影出的地球前,浅笑着,双手合拢搭在膝上。“开什么玩笑?还有虫子们。”屏幕荧光照不到的暗处,倚着墙的女孩用小银刀削着苹果,毫不留情的吐槽道。男人似乎并没有觉得怎么尴尬,被呛了一口之后还是笑容不减:“是了,你说的没错。”“还有那遍地行走的虫子想要来分一羹。”“盅者,从虫从皿。魂盅,有人心生,摄人魂魄的鬼魅。、我们的任务是:清理虫子。麻烦的是不能赶尽杀绝啊。”男人挠了挠头如是说道。
  • 姐妹之谁是替身

    姐妹之谁是替身

    世人都说,陆家少爷陆冰爱上林清歌爱的无法自拔。世人也不知那林清灵当初是何等风光,如今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世人皆说林清灵疯了为爱痴狂。可无人知当她躺在手术台上时,她为何不疯。林清灵死了,陆冰疯了,陆冰走边千山万水只为找到林清灵。道最后有人为陆冰他到底爱谁?
  • 盖世蛮帝

    盖世蛮帝

    浩瀚的宇宙,无垠的星空,生命是世间最伟大的奇迹,地球也许是唯一的生命源地。方今之世,科技大兴大昌,人类文明早已进入另一阶段,一座座摩天大楼拔而起,见证着人类这个弱小种族的崛起。无神论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科学,却不知,在宇宙的一处,有人可飞天遁地、摘星捉月,其岁以千百而记,神秘至极。大学生姜凌神奇进入那一片神奇世界,开始盖世之旅。吾为蛮帝,自当镇压世间一切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莫路相爱

    莫路相爱

    “我爱你!”她说。“你爱的只是虚荣!”他说。“我爱你,我爱你了十几年,但我们却一直在错过。。”他对另一个女人说。“可我恨你,因为你伤了我爱的人。”那个女人说。他到底爱谁?是温柔似水的她,还是仇深似海的她?她不知道他有没有爱过她,只知道他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一年的时间,她以为足够了解,却不知这只是假象,表面的温柔,真实的残忍,一旦触到底线,便会撕去优雅的外表,从天使变成地狱使者,将人拉入无尽的黑暗中,可是这样令人恐惧的他,竟然也有会爱的一面,也会默默的守护一个人,哪怕被伤的体无完肤!她,该放手吗?还需要执着吗。。。。
  • 书生修仙路

    书生修仙路

    穷书生郭孝梦见三眼天神冷酷地飞在天中,一把方天画戟直刺自己身前一个模糊的身影,那身影似乎像一个女子。身影倒下,血洒在了郭孝的脸上,郭孝觉得心都被撕裂了。痛把郭孝惊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