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79500000049

第49章 大迷惑才有大收获

“处乎无响,行乎无方。”(《庄子·在宥》)

人应该感谢迷惑的日子,因为它在迷雾里隐藏着桃源。只要你顺着小溪走,就会发现落英缤纷的桃花林。只要你敢进山进洞,就别有洞天。

每个人都有大惑不解的时候,有些事你想破头也想不明白,于是你闷了,烦了,心里堵得慌,发誓不再去某人,不再做某事,但有些事无法回避,说不定到了哪天,你又会悲剧重演。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你是迷惑的。

你迷惑,是因为触及了某些事的核心。就像要进入地心必先经过重重地幔,你要解决某些要害问题也不可能绕开层层迷雾。

由此可见,迷惑是正确的,它标志着你进入了状态,只要穿过迷雾,你就能着陆,因获道而获救,因获救而获道,从此进入良性循环,每天都是新的、有意思的。

孔子说:“智者不惑。”那么怎样才算是“智者”呢?古希腊人将“智者”释为雄辩师,犹太人将“智者”释为先知,应该说犹太人的看法比较好。汉字“智”本身已回答了什么是智。

“智”字由两个字组成,上面是“知”,下面是“日”,合起来就是知天的意思。日者天也。知天就是智。你知道天机,紧跟天时,那么你就是智慧的,不再迷惑。

熊晋仁把他的书房取名为“抱日斋”,这个“抱”字用得好,庄子有“抱残守缺”之意,葛洪道号“抱朴子”,这个“抱”字大有来头。抱日抱日,只有抱住,日子才不会溜走,才能重见天日。

抱时要用力,才会有所擒获。

用力,表明是下了决心的。

只要你用力,就是你的。你不用力就会溜走。修炼是一件乐事也是一件苦事,你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见真谛。

当年我与熊晋仁、俞心焦诸友一起干事业,遭到了失败,俞心焦入狱,熊晋仁皈依佛门,我皈依基督,各有各的迷惑与麻烦,现在麻烦也没有了,迷惑也没有了。就我个人的体悟来说,主要是用反省的传统方式走出了迷惑,主要有三问,每问都是扪心自问。

第一问,我是不是虚妄的?

如果是,去之。

第二问,我是不是害人的?

如果是,去之。

第三问,我是不是烦人的?

如果是,去之。

经过这番“三问三去之”后,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明白一些简单而宝贵的道理。

有大迷惑才有大收获。

有大迷惑就有大收获。

人应该感谢迷惑的日子,因为在它的迷雾里隐藏着桃源。只要你顺着小溪走,就会发现桃花林。只要你敢进山进洞,就别有洞天。

“迷惑”给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觉醒,敢于命名自身,定义此在,将外物赋予新的、前所未有的意义,这就近于道了。

婴儿看见雪,惊讶无比,小家伙迷惑了。过了会儿,她就指着雪说“啊啊”,表明她已认识雪,这样她就高兴了。

庄子讲了一个故事“黄帝奏乐”:

北门成听见黄帝在广漠的原野上演奏成池乐曲,开始时感到惊惧,再听时觉得松弛,听到最后却觉得迷惑,精神恍惚,无知无识,疑惑不定,不知所措,便问黄帝这是为何?

黄帝说:

“我以人情来弹奏乐曲,以天理来伴演,以仁义来运行,以天道来确立。乐声终结而寻不着结尾,乐声开始而寻不着起头,一时消逝一时兴作,一时停止一时升起,变化方式无穷无尽,所以你感到惊惧。

“我又用阴阳交和来演奏,用日月光辉来烛照,约制****,凝守精神,乐声悠扬,节奏明朗,形体充满而内心却又好像不复存在,所以你觉得松弛。

“我用忘情忘我的境界来演奏,用自然的节奏加以调和,音调混同驰逐相辅相生,如众乐齐奏而不见形迹,昏暗而无声响,处于暗味的境界,或以为它消逝,或以为它兴起,或以为它实在,或以为它虚华。所以你迷惑不解。迷惑才淳和无识,才合于道,到这境地,就与道融合相通了。”

黄帝弃杀而修道后,智慧大开,心力大进,无愧圣人之名。黄帝话中的重点就是“迷惑才淳和无识,才合于道”。“淳和无识”,即内心纯粹,无见无闻,保持宁静。

黄帝借乐说道,本身他的言说也变成了乐与道。这种自说、自证、自为、自美的境地非常快乐。黄帝的话并不是说话北门成听的,正如他演奏咸池之乐不是给别人听的。

他奏给自己听。同时奏给原野听。

雪在下。

雪不是因人而下。

它自己下,自己美。

人见雪而觉美。她因雪而美,同时也是自己美。

雪是天的境界,人是自己的境界。人境同于天境,当眼中无雾时,便可朗见一切。

庄子讲了一个故事“孔子向老子问道”:

孔子五十一岁仍未得“道”,便往南拜见老子,说:“我从制度去寻道,五年来没有得到。从阴阳变化去寻求,十二年也没得道。”

老子说:“道不能用来奉献,也不能给予。至人对仁只是借路,对义只是暂住,这样才能探求内心真实的遨游。”

孔子见了老子回家,三天不说话,弟子问:“先生对老子有什么教育吗?”

孔子说:“我如今见到龙了,他有尸体般的安定和像龙一样的神情飞扬。我哪里对他能有什么教育。”

子贡去问老子:“三皇五帝治理天下方式不同,但都有好各声,唯独先生不认为他们是圣人,为什么?”

老子说:“黄帝治理天下,百姓淳朴,有人死了亲属不哭泣也没人非议。唐尧治理天下,有人根据地位差别来亲近亲人也无人非议。虞舜使百姓立志竞争。夏禹治理天下,人心多变,各怀私心,三皇的人智,对上掩蔽了日月光明,对下违背了山川精华,就破坏了四时运转。”

孔子对老子说:“我研究了《诗》、《书》、《礼》、《乐》、《易》、《春秋》,拿去见七十二国君,以讲解先王的道理,却无人采用,是何缘故呢?”

老子说:“六经不过是先王留下的遗迹,而非遗迹本原,如果得道,无论怎样都行,失去道无论如何都不行。”

孔子不出门已有三月,终于得道。

孔子、子贡师徒二人都问道于老子,而老子所有的话都在告诉他们:别问我,问自己。古人已“那样”,你已“这样”,而无论这样或那样都是不对的。究竟要怎样,问自己。孔子明白了,于是回家静思三月,也悟道了。

孔子悟出了什么?

原来他明白了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不要从古往今来、万事万物上去找理由。孔子早年想“治世”,结果在鲁国遭到破产,旋即周游列国也无所得。孔子大惑不解,明白要从“治世”回到“治身”上去,这样就轻松了。孔子有此一悟,终于保持了内心宁静,修成正果。

庄子早年做过一个小官,叫“漆园吏”,大概是管漆园的。漆园里当然是漆树林,漆树林外是更茂密的树林,里面生成着各种大树小树。庄子做这个官非常好玩,可以亲近大自然,更可以与粗鲁的割漆工吹龙门阵。长期以来,受益极深。

庄子爱讲故事,这恐怕与他长期与工人们相处有关,劳动人民在空闲时都是爱讲故事的。庄子说话爱打比方,说寓言,这也是下里巴人特有的言说方式。

庄子书中提到了很多树木与鸟兽鱼虫,就是当初在漆园见过的,这加深了庄子对天时的理解,俨然植物学家与动物学家。

漆园里的季节变化又是如此丰富,这更加深了庄子对天时的理解,恐怕比坐在房间里透过窗户观天象的老子还要懂天时。

庄子后来不喜欢做官了,楚王请他当大官也不干,也是像孔子一样到处跑,但他不是求官,而是求道。求官者未必得官,求道者却必会得道,因为道是内在的,一求就有。而官是外在的,无法把握。

总之,庄子比孔子更纯粹,在某些方面比老子还厉害。

庄子所有的迷惑不在于人世,而在于自然界。但他也早就把这些迷惑就地解决,还在漆园里时,庄子就已经在逍遥游了。

他的走出漆园不是非得走出,而是兴之所至,随意而游。就像鲲化为鹏后,从北溟飞到南溟,也可以从南溟飞回北溟,也可以自由飞往东溟西溟或其他地方。世界无限,不必每处都去,任拣一处游玩都是最好的。

庄子说:“处乎无响,行乎无方。”这话近于黄帝说的“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意思就是要处在听不到声音的地方,走在没有方向的所在,这样才是正确的道。

道为一。

多则丧道。

道为无。

有则丧道。

凡有声响,必无真音。凡有方向,必无所指。庄子教我们谢绝任何声音的造访,意在使心宁静。教我们不必朝所有的方向走,意在指出地面上的一切道路都只是循环,只有垂直上升,方可见天门洞开,那是唯一的路。

但庄子又说不要因抛弃大地,他指出:只要我们重获自由,就可以逍遥游。只要逍遥游,就天上地下无区别。一切问题从自我解决,一切问题当下解决。

庄子真正是个明白人,我们可以放心学习他的道,用他的道来辅佐我们自身的道,会发觉本是一道,于是可以会心一笑,抛书而自快了。

没什么迷惑的,你说是怎样,这个世界就是怎样。

因为是我说的。

同类推荐
  • 我说参同契(中册)

    我说参同契(中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荀子原来这样说

    荀子原来这样说

    《荀子原来这样说》阐述了荀子的重要思想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主要讲述了苟子对命运、人性、品格、礼仪、治学、坚持、应变、荣辱等方面的学说,希望给您带来有益的认知。《荀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热门推荐
  • 斗罗之轮回斗罗

    斗罗之轮回斗罗

    斗罗世界随意穿轮回穿梭!在另一个世界拥有强大神位血脉,是邪神与轮回之神的结合!轮回之境的契约妖兽难道不和斗罗世界的魂兽一样吗?神界的连接在哪里?
  • 天灵武帝

    天灵武帝

    沐晨,古阳镇两大家族之一的沐家大少爷。天生集天才与废柴于一身,拥有号称“天生灵动境”的先天灵体,亦患有天生绝脉的不治之症,受尽他人的嘲笑、奚落。在一次偶然得到天灵玉佩获得天灵宗传承后,不但踏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武者道路,还成为了神秘强大的灵师。
  • 文艺美学论

    文艺美学论

    如何建构“文艺美学”的现代解释形态,是富有意义的思想工作。在确立文艺美学解释的现代性思想的基础上,李咏吟编著的《文艺美学论(解释学论集)》探讨了文艺美学体系的“解释学构造”,总结了文艺美学的“诗思综合解释方法”,致力于重建诗恩的审美内在和谐。通过中国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西方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以及文艺美学解释中的当代思想论争等问题的综合考察,作者形成了“自由生存实践与自由生命创造的文艺美学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迷恋堕落天使:冷血妖孽转校生

    迷恋堕落天使:冷血妖孽转校生

    为什么,为什么让我失去最重要的人?!让我陷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我不服,不服!我要报仇!我也让你们尝尝失去亲人的滋味。什么?!父母不是他害死的,伤害父母另有其人?!抱歉,我现在才发现。我……已经爱上你们了(新浪微博:花月落-落)有在玩的亲们可以关注我哦,随时接受调戏,催更必备~
  • 梦幻仙王

    梦幻仙王

    天地浩瀚,无边无际。谁也无法知道它有多大。数不尽得时间长河中,诞生了生灵。其中有强大的种族,从混沌中诞生。长生者,为仙,为何互相残杀,凋零殆尽.....一座山,不是山,是一座坟墓,埋葬过去,埋葬未来,埋葬自己....你让我不爽,我就让你埋葬。秦凡两次元神穿越,是巧合还是人为?仙女不要欺负我,否则...嘿嘿...
  • 拯救自我

    拯救自我

    21世纪,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世纪,缺失良知的博弈行为,导致道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将面临历史性的重大抉择。鉴于此,本书将“拯救自我"的触角直接射向人性、人格、人品、信仰信念、理性思维和生命价值等方面。本书通过对中国教育问题的阐述,呼吁重整精神文化,打造文明健康中国人的自救目标。本书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中国人有信仰!中国人持有无形信仰方式,信仰真善美",由此驳斥了流传于多年的中国人无信仰之论点。同时,本书在阐述生命价值、开发思维等问题时,重新定义“生命痕迹",为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思维革命提供了一套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 王源,你是我触不可及的梦

    王源,你是我触不可及的梦

    沐可可觉得自己太累了,不想再等......如果爱请深爱......不爱了,勿伤害......
  • 花千骨之千年的爱情

    花千骨之千年的爱情

    花千骨的神奇穿越!穿越到二十一世纪,花千骨,灵力极少,导致失忆。你漫天帮她的记忆恢复了,可是他们见的白子画不是白子画,只是,他的名字是白子画,最后因为,他们的相遇导致成了穿越过去,可是,那里没有长留,没有七杀殿,穿越到了一个很平凡的世界,她能成功的找到白子画吗?她能和白子画和好吗?他们,能,回到那个世界吗?
  • 魔剑乱世记

    魔剑乱世记

    自太古以来,人类一族羸弱,常为他族所食,乃历经三皇五帝之圣人,扭转运势,人族大势。划分天下五洲,逐百族于无尽海。又至上古之时,人心不齐,不周倾,天道缺。阐教截教相争,天地变色,人世间伏遍地,灾难无数,哀鸿遍野。遂封以天之上,乃有天上天,九层天上天管理,又设九幽,幽魂鬼魅,各归其所,各归其管。后乃至而今,魔剑而出,情字线牵,肆月死去四年后强势回归,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