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06100000019

第19章 如何工作,如何活?(1)

人,特别是男人,要跟时间去搏斗,这才是真正的男人,所以伟大是熬出来的。

——冯仑

1.别人能做很多事,为何你却总是忙不完

你到底在忙些什么?

曾经有个朋友咨询我:“为什么你总是能做这么多的事,而我却总是忙不完呢?为什么我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八点?”

我问他:“你对事情的处理顺序,是按秘书递交报告的先后,还是事件本身时间的先后,还是凭个人的兴趣和感觉?”朋友有点不明白,于是我直接地问:“想想看,你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处理什么事?”

朋友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你是在建议我首先处理最重要、最紧迫的事。”

我说:“好的工作习惯就是使工作时间最有效能。如果处理要事都要20%的时间,那怎么能用80%时间来处理琐事?”

要事第一,就是要把时间花在最有效能的行动上。

关于这个原则,有个著名的80/20法则:人类各种行为的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80%的大多数事情,只能起20%的作用和影响,而20%的少数事件却能造成将近80%的影响。换言之,结果、产出或报酬的80%往往取决于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

博恩·崔西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成功学讲师之一,比尔·盖茨、巴菲特、迈克尔·戴尔等著名商业骄子都曾听过他的演讲。他曾在43个国家举行演讲,足迹遍布92个国家,他说自己在20多岁时看到一句话后,差点从椅子上掉了下来,也因为这句话,他改变了自己对成功的看法。这句话就是:

“人是一种善于排列优先顺序的动物。”

他后来还解释说:“平庸的人往往把那些容易的事情放在最前面,而优秀的人则把那些最重要的、最能带来价值的事情放在前面。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两个人可能同样忙碌,但因为对事情排列的顺序不同,所以达到的成就也就大不一样,这就是事情的区别。”

表6-1要事第一原则

要事第一原则紧迫不紧迫

重要危机预防性措施

迫切问题维护关系

必须按时完成的重要任务明确新的发展机会

制定战略计划

不重要访客和电话琐碎忙碌的日常工作

信件和报告不相干的信件和电话

会议和公共活动消磨时间但带来愉快的休闲聚会活动

必须马上处理的一般事务

专注于要事的行动上

现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合伙人、前TOM集团总裁王兟是有名的金牌职业经理人,早年在麦肯锡、高盛银行等著名企业任过职,他的工作风格就是持续专注于要事上。1993年,身在高盛银行的他力主投资深圳平安保险,他看好这个公司的前景:美国3亿人有数千家保险公司,而中国12亿人口却只有8家保险公司,其中平安保险综合实力较好,创始人马明哲是个不可多得的商业奇才……

但是许多同事提出反对意见: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联合投资占平安公司所有投入现金总额的70%,但却只占股份的10%左右,这样是否合理?另外,平安还在亏损状况中,该公司很多保险产品极不成熟,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也不强……平安投资案第一次被否决。半个月后,王兟坚持己见,再次上报投资决策委员会,结果又被否决。一周后,王兟第三次上报,还是被否决。

这时就连好心的同事都开始劝他去接触别的案子,以免浪费时间。但王兟坚信这将是手头最重大的案子,必须把主要时间花在最重要的项目上——“看得准的东西,我该做就去做。”1993年年底,王兟直飞纽约总部,在那待了一周,最终说服了投资委员会。后来,这个案例成为了高盛最经典的投资案例之一: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各入股2500万美元,各占5%。等到深圳平安上市,高盛将股份转让给汇丰银行,按平安当时市值160亿美元来计算,投资回报10倍以上。

德国诗人歌德说:“重要之事决不可被芝麻绿豆的小事所牵绊。”

如果我们要想具备卓越的行动力,就必须学会要事第一的处理方法。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处理生活问题,都必须先解决最关键、最要害、最重要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总应该优先解决:影响全局又必须要马上解决的问题;其次是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再次是根源性或未来性的问题、典型和影响整体形象的问题、预期后果非常严重的问题等。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在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将“要事第一”列为7个习惯之一,他认为一个领袖并不是只做大事和要事,而不关注小事,关键在于学会“授权”给下面的人——“授权是提高效能或效率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

2.火光向上腾,人,生来就是为了行动

看准了就要及时行动。

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投资,是软银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生平最为得意的手笔之一,他在采访中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1999年10月,美国股市处于低潮,市场很不景气,中海油遭遇在香港和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失败。大概一个月后,中海油的承销商中银国际找到阎焱和AIF,希望他们能够进行投资。AIF投资委员会第一次讨论时,并没有通过这个项目。“那是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有些风言风语,市场条件也不好,大家认为这个公司一定有什么问题。但是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

于是,阎焱直接找到时任AIF投资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基辛格博士说:“在美国,一个公司如果拥有整个美国海域的石油独家开采权和勘探权,该值多少钱?”

基辛格博士一听就明白了。第二次讨论,大家都投了支持票,AIF投资了2亿美元。三个月之后,当人们了解中海油上市失败并非企业内部有问题时,再投资价格就完全不同,譬如李嘉诚就在这时进行了投资,但结果——“我和李嘉诚也交流过,他投了1亿美元,价格比我们高20%左右。”

一年后,中海油在纽约成功上市,AIF功成身退,获利一倍多。阎焱果断的行动力,让香港首富“李超人”都感到佩服。5年后,当阎焱募集自己的基金时,李嘉诚就因此打破了从来不投资外人基金的惯例,入股了阎焱的基金。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想成功。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永远不会成功——那就是有想法却从来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的人。

伏尔泰有一句名言:“人生来就是为了行动,就像火光总是向上腾。”

毫无疑问,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是敢于行动和善于行动的人。一个人在岸上读了一万本“游泳指导”,如果不下水,还是永远不会游泳。一个人的战略再完善,但是画的饼,永远不能用来真正充饥。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喜欢患得患失,希望有“万无一失”的把握、“完美无缺”的“方案”,然后才去行动。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绝对化的事物存在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永远无法通过策划和战略,将未来所有的风险都一一规避。因此,只有行动,才能让愿景变成现实;也只有在行动中,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机会,推动命运的前进。

有句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

EDS是美国一家著名的信息技术公司,成立于1962年,曾有一名记者采访EDS公司的创办者罗斯·佩洛说:“你们公司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罗斯·佩洛回答得很有意思:“预备!发射!瞄准!”

记者有些不解,因为按照常规,应该是预备、瞄准、发射。但这确实就是EDS公司的经营宗旨,也正是这一打破常规思维的宗旨使得EDS公司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一家投资不过1万美元的公司成为至2008年年营业额超过200亿美元、员工过10万的跨国公司,并且能让“平凡无奇的人创造出超乎想象的成果”(该公司现总裁杰夫·海勒语)。

罗斯·佩洛的解释是:“我们从来不等有了方法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寻求方法,在行动中瞄准。如果射偏了,没关系,纠正它,再发射。重要的是发射,是行动!”

3.为什么很多聪明人没有成功?

MTV中国区前总裁李亦非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素以干练、高效、勤奋的形象著称。有一次,别人问她为什么能够成功。李亦非表示:

“在我周围有很多聪明的人,但他们却没有成功,这是因为他们从20岁到30岁甚至一生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实际上却没有努力去干什么。所以我认为不管怎样,要认定一个目标扑上去,做得不好可以放弃再来,最重要的是行动。很多人会对自己说,我不可能达到那个目标。其实只要自己努力了,很多事情会完全不同,如果不去尝试,机会只能是零;只要努力了,就会有50%的成功机会。重要的是跟自己说可以,然后去努力。我从来不会跟自己说不。”

我们经常会在身边听到许多借口:“我没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所以我那么穷困”“我一直没有成功,因为运气一直不好”“我没有找到好工作,因为企业太过功利”“名牌生怎么会不被重用?因为领导戴着有色眼镜”……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之一,一推了之很轻松,可这能改变事实吗?麻醉剂可以减少手术的痛苦,但能掩盖你生病和动手术的事实吗?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谈到“国家开放”所遇到的行动阻力时说:“我在美国生活21年,越来越发现,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受到利益的驱动。美国人也不喜欢什么事都到法院里去,但他们知道这是没办法的。我们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来拒绝其他国家的经验和知识。”

在我的这次研究当中,还没有不进行任何有力行动就能取得成功的自主成功者。没有行动怎么会有结果?当然,客观地说,许多人之所以不敢行动,之所以会有很多不行动的借口,并不是因为不知道行动的重要性,而多半是出于心态上的患得患失、精神意志上的畏惧困难、习惯上的拖拉成性。这正是最常见的三种不敢行动的“心理病”。

(1)心态上的患得患失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常兆华,曾前后出任美国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副总裁,后来还创立了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他曾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我在国外曾遇到过许许多多的留学生,不少人都表达过回国创业的强烈欲望。几年之后,我再次遇到同样的人,他们除了头上多了几根白发,脸上多了几道皱纹之外,没有其他的变化,还是向我重复着要回国来创业的话题。几年之后,我又在国外遇见他们,这时,我在中国的公司已经创立八九年,高管团队已经换了七八次,他们同样还是在重复着老话题,只是此时的老生常谈,多少有点像祥林嫂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些才华横溢的同胞首先输在患得患失上。他们讨论的时间越长,回国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小,最后将不得不受害于与亲朋好友无休止的商量和探讨中。”

富兰克林·罗斯福有句名言:“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很多人渴望成功,却害怕行动失败的后果,或者说害怕付出过多的代价,不愿付出超常的努力,结果最终却总是在患得患失中随波逐流,成功的渴望也将永远只是种渴望。

中咨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负责人夏善晨下海创业时,就说曾听到一位90多岁的老同志激动人心的鼓励:“得失、得失,有失才有得。”

直面忧虑,而不是患得患失

1993年,在世行工作了8年的吴尚志强烈感觉:“人生的前景好像清晰可见,在美国已经有了一个房子和两部车子了,无非以后换一个大点的房子和好一点的车子。”

吴尚志很希望回到中国,创建一个中国的PE。他认为基金管理者不像企业家那样承担大风险,成功后的回报却不亚于投行,而自己有投资方面的经验、阅历、知识,性格也很适合做基金——他是一个很理性、“中庸”的人,没有创业家的激情和冒险性格,而这正是一条介于做企业家和做打工者之间的道路。

不过,当吴尚志跟妻子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妻子并不同意。那时,他们的大儿子10岁,小女儿刚刚3岁,在美国出生长大,回到中国习惯吗?吴尚志也在犹豫,但他不愿意陷入患得患失却没有行动的状态之中,于是,夫妻之间定了一个五年协定:他可以回国做基金,只有5年期限,不行的话立刻回美国。

正是因为吴尚志的不患得患失,使他的人生开始了最辉煌的篇章。他创办了中金直投部,后来创建了在中国PE业举足轻重的鼎晖创投公司,成就投资分众传媒、蒙牛乳业、李宁服装、南孚电池、双汇食品等众多经典案例。

SMC(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彤也曾总结自己的人生,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患得患失:“我在北京念初中时,没想到会下乡插队;在黑土地干农活时,没想到能上大学;上大学时,没想到能念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没想到能出国留学;37岁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后,没想到又下海出任外资企业总经理……很多事情虽不是刻意去追求,但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机会到来之前要主动创造条件;机会到来之时要紧紧抓住它,不管周围环境如何,不管别人怎么评说,首先要相信自己。人生要有目标,凡事要竭尽全力、脚踏实地,只要自己努力了,将来就不会后悔。”

(2)精神意志上的畏难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曾这样批评一些留学生回国畏惧困难的现象:“有一些留学生满怀热情回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预想的那么顺利,可能会感到沮丧、灰心,甚至后悔。有的人也许会想‘如果不回国,或许会有更大的作为’。我想这些都是不理性的,因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能战胜困难的人,在哪里都不会真正成功。”

曾担任过UT斯达康公司总裁和Google大中华区联合总裁的周韶宁如此评述成功:“世界上有两种人,假设大家智慧都差不多:一种是看到一件事会思考分析,再思考再分析,最后觉得看不准,放弃;第二种是想做,第二天就做了,也不知道里面有多少艰苦,但坚持下去了。往往成功的人都是后者,因为只有做的过程中才知道怎么做。”

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1997年,UT斯达康的创始人陆弘亮和吴鹰邀请周韶宁回国加入他们的团队,管理他们在杭州的工厂。已经16年没有回国的周韶宁什么条件都没谈,就告别了美国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杭州那个没有暖气与满地蟑螂的工厂里,开始了他的海归之路。

2000年,小灵通业务刚见起色,但政策的不明朗令资本市场对UT斯达康的股票态度始终暧昧。当时公司内部,不乏人认为放弃小灵通另谋出路或许更好。但周韶宁在公司大会上却坚持:“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3年后我们一定会有3000万的用户。”

会喊口号的人很多,而周韶宁是个用行动来做口号的人。他将自己的工作风格比喻为“上蹿下跳”。在他看来,一个人必须敢于行动,蔑视困难,才可能实现目标:“必须相信,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同类推荐
  • 众里寻她千百度——男士交友与择偶

    众里寻她千百度——男士交友与择偶

    她为什么重物质而轻感情?该用道德或者责任来压抑自己吗?感情出轨后怎么办?寻找爱情的人,能在哪里得到温暖呢?
  • 怎样为自己赢得深刻的第1印象

    怎样为自己赢得深刻的第1印象

    本书分为“印象力是成功的阶梯”、“印象力来自个人素质的磨练”以及“印象力是获取机会的关键”三部分,阐释了有关影响力的方方面面。
  • 时尚格言(时尚生活指南)

    时尚格言(时尚生活指南)

    随着社会发展的与日俱新,生活的节奏也不停的加速前进。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穿梭的人群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我们抬头不难看见林林总总的商业,琳琅满目的街道,社会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人的消费来进行的,而时尚的生活,其实是一种消费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对待价值观的态度。积极,乐观,时尚,这些都是生活的元素,想要让自已变开心,就需要懂得如何能汲取古典和渲染新潮的生活方式。
  • 为自己着想

    为自己着想

    企业就是你的船,你的每一次航行都离不开它,是它载你驶进浩瀚的海洋,所以你要与它共命运。只有你的船安安稳稳地行驶,你才能踏踏实实,如果你的船出现了什么漏洞,那么一定会殃及你。本书站在现实的角度,从多个方面讲述“为企业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的观念,既有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又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展开,希望能对大家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工作能力有所帮助。
  • 幸福是一种心情

    幸福是一种心情

    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学会善待,幸福无处不在”、“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做最好的自己”等。
热门推荐
  • 因为爱很美

    因为爱很美

    浓郁乡土气息的爱情故事。一个南方乡村的青年村官,与两位留守女孩相遇、相知、相爱的心路历程。三个年轻人在农村生活经历引发的的感情纠葛,或激烈痴缠,或曲折回旋,日子在爱的追求中分分合合走向和谐。作者曾是守望家园的村姑,小说的素材是她的亲身经历,写下这部小说,以纪念青春岁月生活与爱情的艰辛和甜蜜。
  • 剑斩落雪

    剑斩落雪

    “你可知道,我等了许久,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对不起,是我负了你。”“受不起,是我配不上你。”“你,当真要如此绝情?”“我,不过是个小人物,你,现在是百剑堂的少夫人,我只是行走江湖的一个过客而已,希望,我不会拉低你的身份。”“好…”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叹了口气心中默默说道:不过是铁鹰堡,我早已替你,走过一趟了。转身离去,压低了自己的斗笠,仿佛就像个山野村夫。
  • 吴家手记

    吴家手记

    《吴家手记》=真实的恐怖+高智商烧脑+灵魂的救赎
  • 人生三论:舍得宽容幸福

    人生三论:舍得宽容幸福

    真实人生的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我们的生活态度。只有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能懂得什么是幸福;只有懂得取舍,善于放弃,宽容待人,才是快乐之本、幸福之源。本书为广大读者提供心灵的甘泉,涤荡平淡生活中的单调和苦涩,帮助人们营造更加幸福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往生殿之千灵为霜

    往生殿之千灵为霜

    冥界往生殿之主千灵,乃天地初开之时四季之神弥留在雪山之顶的一缕精魄,万年后修得人身,一朝堕落,手持一根剔魂至冥界做了万千罪恶魂魄之主,众鬼都称之为“灵主”!一日灵主亲自去凡间帮阎罗抓了一只小鬼回来,谁知,这只小鬼竟是有着空灵之身的一枚完美棋子,一不留神,便被恶鬼上身,可气的是千灵教他数千年来的善念,一朝化为泡影!当恶魂夺身,当自己心心念念的姐姐眼中对自己充满了质疑和疏远,当心里的嫉妒发了酵,这个当年被当做棋子的小鬼又改如何自处!
  • 我为上将

    我为上将

    一次意外,我穿越到了艾泽拉斯大陆成为上将的接替人。普罗德摩尔在斯莫拉战死,斯莫拉数月后被夷为平地,愤怒的吉安娜开始了她的复仇,而库尔提拉斯也开始不再留手,充满仇恨的他们将会和部落摩擦出怎么样的火花,恶魔真的在前几次战役中被完全消灭了吗?无尽的地狱火再次从天而降,看我力挽狂澜。
  • 神界微信交流群

    神界微信交流群

    原本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段毅晨,因为一个聊天群使生活彻底脱离了原来的轨迹…
  • 生与死的狩猎

    生与死的狩猎

    献给所有正在狩猎的怪物猎人们!
  •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