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1500000016

第16章 谍海纵横,谁领风骚?(2)

每当夜色降临,她便走进五光十色的咖啡酒吧。1971年2月,赫尔加穿着时髦的服装,来到法兰克福国家旅馆的休息厅,等待她的是一位40开外、气度不凡的绅士。这位绅士就是彼得投向赫尔加的猎物,他要赫尔加打动这位绅士,因为从他的身上可以得到重要的军事情报。赫尔加走向绅士,彬彬有礼地问道:“先生,您看起来好像不是德国人,是英国人,是吗?”就这样,两个人热烈地攀谈起来,不久,他们便你来我往。赫尔加试图用自己的魅力把他拉下水。一日,赫尔加走进高级美容店,经过仔细地化妆,穿着一套艳丽呢绒上衣,来到了绅士的小别墅。她百般献媚,试图让绅士落入她的情网。当她提出有关绅士好友的军事工作时,这位绅士突然感到惊讶,立即穿上衣服。间谍习惯性的警惕告诉赫尔加,此人非一般绅士人物,她匆匆逃离,并再也没有出现在绅士的面前。此后,赫尔加更加谨慎行事了。两年多以后,机会又一次降临,这位年轻的女谍这时已当上了联邦德国驻巴黎大使的秘书。彼得认为时机已到,开始频繁地约赫尔加去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会面,在拉布什里餐厅共进晚餐,在拉丁区的旅馆过夜。

赫尔加的校友,后来的同事格达·奥斯丹丽德也充当了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的间谍。在巴黎阿力昂斯法语学校期间,由于她苗条的身材和美丽的眼睛,引来无数青年人的痴迷。后来,格达热恋上一位在阿力昂斯法语学校结识的德国同胞。事实上,这位自称是某汽车配件销售办事处总代表的男人也是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的间谍,名叫施勒特尔,专门引诱女秘书上钩。不久,他们结了婚。从1965年到1973年,格达先后担任联邦德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和波恩外交部的秘书。她盗窃了3500多份机密文件,全部由她丈夫拍摄成微缩胶卷。这个女间谍因此获得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人阶级女英雄”金质勋章。

但是,间谍夫妻并不比其他夫妇更经得起坎坷的磨难。施勒特尔夫妇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格达心里开始猜疑起来,她再也不能忍受目前的生活。1973年的一天,她动摇了。她前往警察局自首,供认了自己的一切罪行,施勒特尔却逃之夭夭。

由于赫尔加、格达等众多“女秘书”间谍的出色工作,西柏林的大量情报迅速传向民主德国,这引起反间谍人员的疑心。反间谍人员靠来自计算机的名单顺藤摸瓜,首先对怀疑者进行监视,必要时再审查清理。首当其冲的是罗热夫妇,在经过一个月的严密监视后,罗热夫妇感到情况不妙,于是准备外逃。在他们准备乘飞机前往柏林时,警察拘禁了他们。侦察人员在罗热夫妇的寓所里搜查到了总理府关于筹备召开下届世界最高级经济会议的秘密报告副本,而这份材料只可能来自一位叫达格玛的女秘书的办公室。1977年5月4日,警察逮捕了达格玛。这位美丽的女郎由于热衷于爱情而堕落为间谍,初审被判处3年徒刑,后又受到加刑,改判为4年零3个月。联邦德国国内警戒局依靠“纳迪斯”计算机,成功地逮捕了达格玛、卢策夫妇等15名间谍。这台计算机被联邦德国国内警戒局的工作人员骄傲地称为“纳迪斯局长”。

“纳迪斯局长”的本领,使许多间谍走投无路。随着一对对间谍夫妇和间谍的落网,联邦德国反间谍机构开始全面反击。1976年3月6日,赫尔加和彼得在多特蒙德进行了最后一次会晤。

这一天,彼得精神紧张,他怀疑赫尔加已被人盯上。他们来到多特蒙德,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夜晚。彼得一扫往日的疯狂,显得忧心忡忡。赫尔加从彼得神态中多少感觉出了点什么,她一再追问,彼得总是转移话题。3个多月以来,这位年轻妇女已被波恩反间谍机构监视,由于间谍的屡屡落网与变节,赫尔加也被告发,并处在“纳迪斯”的监视之中。彼得极力想摆脱这种烦恼,想让自己与赫尔加的这一夜过得更好、更充实一些,但是,职业性的反应和心理的恐惧使他难以入睡。他辗转反侧,内心的矛盾与对赫尔加的爱相互交织。他既担心自己会很快落入法网,又对自己长期利用赫尔加为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提供情报感到内心不安,因为至今赫尔加还以为她在替英国人卖命。思考再三,这位间谍老手还是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并施展间谍行业的惯术,丢卒保车,舍人为己。第二天,彼得乘火车逃往东柏林。一抵达目的地,他就给赫尔加打电话,告诉她说:“我出了点事,请你不要担忧。”赫尔加听到电话,神情立刻紧张起来。她明白,彼得的电话在告诉她,她的上司已经暴露,并且逃遁,留她只身一人。赫尔加也试图逃离联邦德国,但是无法与上司取得联系。要在一夜之间改变生活的环境和命运,她似乎还缺少勇气。

5月5日清晨,赫尔加刚刚吃过早点,便听到一阵阵急促的叩门声。听着叩门声,她心跳加快,她希望是彼得,又害怕不是,在思路混乱、步履慌张中她打开了大门,迎面来的不是她渴望的彼得,而是全副武装的警察。

虽然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但赫尔加还是有些茫然无措。走进警察局,赫尔加遵循从前得到的指令,矢口否认自己所做过的一切。然而,面对自己叛变的种种证据,她显得狼狈不堪、语无伦次,她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叛国?直到最后一刻,诺娃还以为她在替英国情报处效劳。她悲愤,为自己被捉弄感到耻辱,为彼得一直欺骗自己的感情和人生羞愤不已。她不曾想到,10年来,她一直被蒙在鼓里,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霎时,“叛国、英国间谍、民主德国间谍”等词语在她脑海中闪现出来。

1977年11月2日,迪塞尔多夫法庭作出判决,赫尔加将在监狱中度过5年的漫长岁月。至此,赫尔加的风流女谍生涯宣告结束。

★双重间谍斯狄巴尔

斯狄尔巴是个捷克间谍,但他瞒着捷克秘密警察,成了克格勃在法国的特别间谍。他加入了法国军队,迅速得到周围人的喜爱,连军官也对这个“爱国”的士兵偏爱有加。

斯狄尔巴1938年出生于北波希米亚的利比利克镇。10岁那年,被送进布拉格一间由苏联控制的学校读书,接受多国语言的教育,包括德语、俄语、法语和捷克语。

1952年夏天,他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去接受特别训练。以后3年,他在由捷克秘密警察严密守卫的特殊学校受训。斯狄尔巴是学校最优秀的10名学生之一,经常受到校方的夸奖。

1956年1月,最后考试通过了,斯狄尔巴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被分派到捷克秘密警察布拉格总部工作。从此,他就开始了捷克间谍和苏联间谍的活动,同时为两国谍报机关工作。

斯狄尔巴在布拉格受到上司的信任,被派到谍报机关的档案中心工作,然后转过多个部门,包括运输部、通信部、密码部,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干过,为的是要他熟悉各种谍报工作。由于他比其他人的法语说得流利,后来被派到对外谍报局的法国处工作。捷克秘密警察头子非常器重斯狄尔巴,把他委任为副指挥官,参与所有指导在法国进行谍报活动的工作。

1956年夏天,捷克秘密警察局决定将斯狄尔巴派往法国活动,为此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他们物色了一个法国人,作为特别教师,专门训练斯狄尔巴法语,使他的法语说得与法国人毫无区别。

1957年,斯狄尔巴一切准备就绪,捷克谍报机关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使他安全进入法国,而不采用克格勃那样弄一份真的法国护照,让他到法国驻布拉格的领事馆去。斯狄尔巴向法国领事交出一份法国名字的假身份证明书,要求取得法国的合法公民权返回法国,他还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爱国者。法国领事随即着手例行的调查。布拉格秘密警察作好应付准备,所以处处都对斯狄尔巴有利。1958年,斯狄尔巴这个假法国人,就通过法国领事馆,合法“返回”法国。

斯狄尔巴是个捷克间谍,但他瞒着捷克秘密警察,成了克格勃在法国的特别间谍。他加入了法国军队,迅速得到周围人的喜爱,连军官也对这个“爱国”的士兵偏爱有加。

他的长官发现他精通德语、俄语和捷克语,不久后就将他调到联邦德国法管区的法国占领军总部去,在监听部工作,以充分发挥他精通多国语言的优势。在这项新工作中,他表现得更加优秀,很快就同各种级别的法军人员混熟,窃取到重要情报,又利用在监听部工作的方便,及时向布拉格和莫斯科递送情报。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

他服役期满后,以一个优良的鉴定离开军队,再加上他同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军官和文职官员交往密切,获得保送,成为法国反间谍机关的职员。

直到1962年,这个双重间谍一直潜伏在法国反间谍机关里进行秘密活动。他在工作方面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深得上级领导赞赏,便被派去深入到机要部门中去。他有规律地将刺探到的情报送交克格勃。由于他在反间谍机关中工作,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知道反间谍机关采取什么行动来打击苏联间谍,也知道法国间谍在苏联的活动。这种情报既使法国的情报人员遭到打击,又保护了克格勃间谍,对法国的情报和反间谍活动极具威胁。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法国反间谍机关的负责人发现了一种秘密电波,于是开始暗中追查,终于在斯狄尔巴的寓所搜出了证据——强力的短波发报机、高速电讯转变器、捷克和俄国的密码、密写的隐形墨水,以及其他间谍器材。这些东西都非常细心地藏在公寓中不易发觉的地方。法国反间谍机关花了四年时间才将这个间谍捕获。

法国反间谍机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竟让一个假法国人骗得晕头转向,由此可见克格勃间谍确实胆大包天且手段高超。

★震惊世界的大间谍汉森

汉森本人就是反间谍专家,抓贼的人去做贼,自然精于此道。为此,他精心准备了一袋生活垃圾,将一个内存绝密文件的计算机软盘藏在了袋中的一本废旧汽车说明书里,并作了精心伪装和防水处理……

汉森出生于芝加哥,在弗吉尼亚州一个中产阶级的郊区定居,家中有6名子女,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奢侈。其住宅是一栋高低结构的砖木房子,带车库,价值30万美元。他还拥有一辆福特轿车和郊游用的一辆小货车,车道上设有小型篮球场。联邦调查局的同事认为汉森是个固执、平庸、不善交际的人,背后叫他“落伍者”,因为他总是穿着深色而不入流的西装。在大家看来,汉森沉默寡言,一心顾家,是个好丈夫和好父亲。汉森的妻子贝娜黛特在当地的天主教学校业余教授宗教课。一家人定时参加街区的活动。他的邻居认为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有人抱怨他任由家里的狗到处乱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得知他被捕的消息时,其街坊邻居和同事无不惊讶道“弄错了吧”。

汉森1966年在盖尔斯堡的诺克斯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后在西北大学攻读牙科专业直到1968年。1971年他获该校会计硕士学位,1973年成为注册会计师。1971年至1972年之间在芝加哥一家公司任初级会计师。当时他加入了该市警察局的一个反贪特别小组,担任调查员,监视警官。1976年1月加入联邦调查局,开始在印第安纳州供职,后接受任务往返于纽约和华盛顿总部两地之间。由于精通俄语,他在联调局中很吃香,很快连升数级,专门负责间谍及反间谍行动。1985年,他被派往联邦调查局纽约分局,两年后升任苏联部门副主任。由于职务关系,能够接触有关美国对苏联进行谍报工作的全盘资料。他的老上司大卫梅尔说:“汉森能够接触所有的资料、方法、技术以及目标;联邦调查局反情报部门中仅有少数人必须知道所有的事情,汉森就是其中之一。”他还能够接触几乎所有的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及其他情报机构的反情报文件。1995年2月~2001年1月,汉森为联邦调查局驻国务院外交使团办公室的高级代表,负责反间谍的工作。曾在国务院二楼设有办公室,负责代表联邦调查局监视外国外交人员在美国的活动,并与国务院进行协调。国务院给予他不受检查的特权,允许他接触有关外国使节官员活动及身份的机密资料,直至自由进出国务院总部保安禁区。据说,汉森“能翻美国的家底”。联邦调查局总部也对他进行调动,以便监视他的日常活动。

汉森双重间谍生涯的第一宗交易是这样开始的。

1985年10月1日,他主动把一封信放在苏联驻美大使馆情报人员的住宅前的信箱里。这封铅字信中,一名署名“B”的人提出在短时间内向苏“提供美国情报机构的最高机密档案,所有档案皆为原件,要求报酬为10万美元”。信中声明,为安全起见,绝对不暴露身份,只用代号“B”或“贝克”等化名与苏方官员联络。由于汉森精明过人,不仅美方十多年来无法得知其身份,就连苏联方面在逮捕他之前还不知道其真实姓名和在联邦调查局的职务和级别。在交易活动中,为避免露出蛛丝马迹,他拒绝与苏方人员作任何面对面接触。

汉森有一套极其高明的“接头会面”方式。他要求苏联官员需要情报时,只须在《华盛顿时报》刊登一则修车广告,内容为“道奇汽车1971年出厂,外交家系列,须作引擎维修。有兴趣者请于下周一、周三或周五下午电话联络。”双方在联络时还须说出暗语,汉森在电话中自称是“拉蒙”,而对方则要说:“对不起,车主不在,请你留下电话号码。”汉森自编的一套密码系统别出心裁:在通信中,把所有年、月、日及时间数前加上6。例如,4月15日会写成10月21日,下午2时变成8时。

双方进行交易的地点通常是在华盛顿郊区的森林里。汉森拟定了一套看似简单的办法:

“我给你的暗号是:在路标的侧面直贴白色胶带,表示我已经准备好可以取的包裹。”

“你给我的暗号是:横贴白色胶带,表示东西已经放好。”

“我再给你的暗号是:直贴白色胶带,表示东西已经收到了。”

汉森认为“容易的方式反而比较保险”。有一次交换情报后,苏方抱怨所取的磁盘是空白的。汉森回答:“只有使用正确的密码才能够读出磁盘的内容,使用第40模式。”

汉森认为,他平生最能开怀畅谈的事情便是给苏方“主人”和“密友”写信。其中一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他对自己工作的不满,便这样写道:“你必须了解,我没有可以帮忙解决困难的伙伴。对我来说,通信中断是最艰难而且最有压力的事情。”信中还道出他缘何“叛国投敌”,那就是对高妙的间谍技巧的狂热追求,对美国政府尤其是联邦调查局的鄙视,还有对苏联情报单位“忠贞不贰”的决心等。

同类推荐
  • 特种枪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特种枪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枪械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单兵作战武器。随着信息化作战的发展,枪械的种类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从第一支左轮手枪的诞生,到为了适应沟壕战斗而产生的冲锋枪,从第一款自动手枪的出现,到迷你机枪喷射出的强大火舌,等等,枪械正以越来越完美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展示着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揭开现代枪械的神秘面纱,让你简直大开眼界!
  • 激光武器科技知识

    激光武器科技知识

    武器是用于攻击的工具,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本书主要包括军事枪械、弹药火炮、装甲战车、舰艇航母、航空航天、导弹武器、前沿武器等现代武器的各种类型和品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和系统性。
  • 特风谍云

    特风谍云

    一颗赤心报祖国,两肋义气行江湖。战时杀敌闯虎穴,平时卫国打豺狼。一世风云轻名利,半身黄土留佳话。英雄自古不言辞,自有后人把传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持貔貅定乾坤

    持貔貅定乾坤

    林安,普普通通大学狗,一天忽然被基友拉入了一款超越了本世代的游戏,名为“武定乾坤”,没有太多考虑,他便投身于统兵打仗抽奖出军队的游戏之中。(纯自嗨爽文,随意评论,但请不要污言秽语,可以提意见,本人酌情采纳,嘻嘻)
  • 谍踪

    谍踪

    【再现真实谍战历史,欢迎考据党入坑】法医林江北阴差阳错穿越到36年,利用自己的身份,追杀日本间谍,帮助地下组织,在这个硝烟四起的年代谱写出一曲中华男儿的热血传奇!--------谍踪书迷群:644356272欢迎加入
热门推荐
  • 我梦里的生活

    我梦里的生活

    主要讲述一个普通的女生每次做梦都是连起来的,就像活在另一个世界一样,直到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
  • 故人入我梦

    故人入我梦

    他的的人不是最厉害的人,但他的刀一定是最厉害的刀。我曾与他交手,仅有一招而已
  • 最强宿舍

    最强宿舍

    神州国内,蓉城一中的宿舍楼内,312号男宿,有8个学生正大眼瞪小眼的互相对峙。沉默了一阵儿,坐在一号床位的刘桓率先开口:“咱们几个这是都穿越了?”语气充满难以置信。。(ps:作者新人,不喜勿喷)
  • 写给自己的小故事

    写给自己的小故事

    如果青春注定是伤痛,那么我一定要加点温暖与从容。
  • 太上篆

    太上篆

    吾有七情曲一首,叫的众生滚滚红尘不羡仙。
  • 金婚风雨情

    金婚风雨情

    1958年,28岁的志愿军英雄营长耿直邂逅22岁的美丽女医生舒曼,英雄美女一见钟情,耿直为与资本家的女儿舒曼结婚,忍痛脱掉军装,放弃大好前程;文革期间,缺少政治经验的舒曼时常使自己和家庭陷入危机,耿直为了妻子家庭,毅然舍弃政治前途;与舒曼结合使耿直人生从此改变,但耿直一生无怨无悔。舒曼对耿直的情感则经历着崇拜、淡漠、尊重到最后的幸福相守。他们从年轻到年老,从相知到相爱,从热恋到婚姻中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以及为人父母直至祖父母,从浪漫激情到温馨柔情到相濡与沫,携手走过浪漫传奇也充满坎坷五十年婚姻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张家先祖

    张家先祖

    张忠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异世大陆,平平凡凡的度过了一生。然而,就在张忠死去的那一天,一个名为“先祖庇护系统”的软件进入他的身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佬夫人的愿望是做个花瓶

    大佬夫人的愿望是做个花瓶

    墨家当家主母是个娱乐圈花瓶,这在上流圈子不是什么秘密。花瓶?分分钟给你拿下小金人戏子?h站15周年演讲,陆歆儿作为游戏区知名up陆x上台演讲,模拟了直播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没了?墨少说他还能讲三天三夜他夫人的故事都不带喝一口水的。*注意避雷1.玛丽苏2.双洁双强女主不扮猪吃老虎3.女主马甲贼多,觉得累的或太多的走评论4.女主我亲女儿绝对不会虐女主(男主就……)5.女主不进校园6.逻辑问题走评论7.女主不全能8.看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