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4900000011

第11章 "贤君"李嗣源(3)

但明宗不同意处理李从珂。安重诲要扳倒李从珂的意志十分坚定。他开始暗示大臣冯道、赵凤,要他们奏请李从珂失守河中,应该加罪。李嗣源听后对这二位大臣说:"吾儿从珂被奸党栽赃,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是非曲直,公辈何为发此言论?意思是不想让我儿在人间待下去了吗?我看这不是公辈的本意啊!"冯道、赵凤惭愧而又惶恐,匆匆退下。但安重诲还是继续鼓动他们弹劾李从珂。赵凤已经有点相信安重诲了,也能感觉到李从珂手握重兵对社稷未来安全的影响,于是,再一次提起弹劾。明宗看着他不说话,不回应。第二天安重诲忍不住,自己向明宗提起弹劾李从珂的意见。明宗很动感情地说道:"朕过去不过就是一个小校,家里很贫穷,我收养了从珂这个小儿,靠他拾马粪来养家。到今天,我当了皇上,就不能庇护他一次啊?爱卿你要怎么处理他,你才认为对你合适啊?"安重诲说:"陛下父子之间,臣哪里敢乱说!只有听陛下自己裁断!"李嗣源说:"让他在家里闲居就可以啦!何必多谈!不讨论这个事了!"但安重诲还是不死心。

河中节度使的位置出现了空缺。朝廷以索自通为河中节度使。安重诲又指示他搜集李从珂的"罪证"。索自通到河中后,登记军府中的甲仗兵器,数量庞大,报告给朝廷,说是李从珂私自制造。但这时候李从珂得到了李嗣源的妃子王氏的袒护,最终平安无事。

王氏此时人称"德妃",后来又晋封为"淑妃",史称王淑妃。

王淑妃作为李嗣源的嫔妃,没有自己的子女,是李嗣源儿子许王李从益、女儿永安公主的养母。她原来是卖饼人家的女儿,长得俊美,时人赞美她,有外号叫"花见羞"。曾做过后梁一位将军的侍儿,这位将军死后,王氏成为孀妇。当时李嗣源的夫人已经逝世,安重诲知道这个人这个事,做了月老,将王氏推荐给李嗣源,李嗣源一见甚为满意,就将她纳为夫人。

王氏本来是通过安重诲才得以进入后宫的,初期对安重诲也充满了感激之情,但宫中用度原来很简朴,后来稍稍奢侈一点,安重诲就屡屡劝谏。王氏要用外库的锦缎做地毯,安重诲极力反对,并以李存勖妃子刘皇后奢靡生活的故实来警戒王氏。王氏从此对安重诲很不满。所以当李从珂与安重诲有了矛盾时,她站在了李从珂这一边。

李从珂失势,一般朝官都不敢与他继续来往,当时只有一个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吕琦,和李从珂府邸相邻,有时就会去看他。李从珂如果有什么事要奏明圣上,也都是向吕琦咨询后才去办理。

索自通诬告李从珂私造兵器事,差点左右了李嗣源的判断。但李从珂总算有惊无险,度过一劫。但他在李嗣源死后,果然起兵,夺了天下,索自通知道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史称"忧悸难释,决意求死",忧虑害怕无法释怀,决意一死了之。有一天,他在退朝后,走入洛水,自溺而死。

孔循的花招

安重诲有强烈的控制欲望。他在处理河中事件时,上下其手,让人感觉到了他的威慑力。甚至明宗李嗣源也往往对他有点惧怕。

夏州节度使李仁福知道李嗣源喜好鹰鹞,派人送来一只白鹰。但安重诲拒绝接受这个东西,他不能容许天子沉湎于斗鹰走狗的奢靡生活之中。但是安重诲一走开,李嗣源心里还是惦记那只白鹰,就急忙派人追回,带到宫中后苑,然后再偷偷地带出京郊去嬉戏。玩的时候,还不忘记提醒随从说:"这事儿可别叫重诲知道啊!"但安重诲得罪人太多了,最后失去了人心,也失去了李嗣源对他的信任。枢密使、同平章事孔循,更是一个性情狡狯的小人。他跟安重诲一直很亲近,是多年旧交。但是涉及个人重大利益时,孔循玩了一招,骗过了安重诲。当时李嗣源有心要为皇子李从厚娶安重诲的女儿。孔循知道后,找到安重诲,语重心长地说:"公是皇上的近臣,这么亲密,不应该再与皇子为婚。真成了婚,再说话,可就没有这么硬气啦!"安重诲想想也是,就傻乎乎地答应了他,辞掉了这门皇亲。事实是,孔循自己也有个女儿,正待出嫁。他暗暗地结交王德妃,请求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从厚。王德妃做工作,李嗣源答应下来。很久以后,安重诲知道这事,已经生米做成熟饭,不禁大怒,但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其他办法。

在此之前,有人对安重诲说:"孔循善于挑拨离间,万万不可安排他在跟皇上密切的位置上。"但现在孔循有了跟皇上套近乎的机会,又有王德妃在内,地位已经固若金汤。

从此以后,皇上待安重诲的态度确实有了变化。

善终的藩帅

秦州节度使(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华温琪申请入朝。他不愿意做藩帅,要求留在朝廷。这事等于自动交出兵权。李嗣源很高兴,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任命他为左骁卫上将军,这是皇家卫队中的骑兵副司令。每月除了正常的俸禄之外,明宗还特意赏赐他很多钱谷。

一个阶段以后,明宗觉得还是应该给他一个藩镇,这人很值得信任。于是就对安重诲说:"华温琪是我旧交,应选一个重镇来安排他。"安重诲出于对藩帅的不信任,回答说没有空缺。又一天,明宗再来反复说起此事,安重诲不耐烦道:"我已经跟您多次上奏,说过了,没有空缺!非要空缺,只有我这个枢密使可以代替。"这一次也惹恼了明宗李嗣源,直接回复道:"也行!"安重诲闻言,一时不知如何答对。华温琪听说这事后,则感到恐惧,得罪权臣,可不是好玩的。吓得他好几个月不敢出门。华温琪年轻时曾投在黄巢造反军麾下。黄巢失败,他逃跑后,认为自己形貌魁梧,已经被很多人认出来了,估计很难逃过一劫,于是投水自杀,但没有想到河水将他漂到浅处,被行人救出。他又跑到桑树林里,找到一棵歪脖桑树上吊,没想到树枝被他坠断,还是死不了。最后他投奔了后梁的部队,有功,被封为节度使。但他在地方管理上失政,曾经劫掠他人的妻子,被女子丈夫告到后梁末帝那里。当时的后梁正在姑息藩镇,不想得罪他,但又不能不管这个事,于是后梁末帝留下了一篇特别意味深长的文件,这是写给华温琪的一封信件。信中说:"若便行峻典,谓予不念功勋;若全废旧章,谓我不安黎庶。为人君者,不亦难乎!"你犯法在先,如果朕就此施行重典处理你,可能有人说我不念功臣的往日勋业;如果朕就此全部废了传统法律章法,有人也会说我不能安顿黎民百姓。我这个做人君的,是不是太难啦!这一番话,说得华温琪惭愧不已。

插入这段"赵匡胤时代"之前的故实,是想说:姑息藩镇,由来已久;处理藩镇,帝王两难。这不是个好干的活儿。

且说李嗣源,最后还是给了华温琪一个节度使,要他去治理华州(今属陕西华县)。华温琪在任上,做了很多好事,他用自己的俸禄和赏赐,修补了当地的祠庙、廨舍,达到一千多间。还在邮亭创建了待客的器具,这样就方便了往来的客人,得到很多称赏。几年后退休在家,石敬瑭得到天下后,他病逝于家中,终年七十五岁。他是五代时期较少得到善终的藩帅之一。

安重诲的末日

华温琪事件,对刚愎自用的安重诲是一个警戒。他因此意识到,这样下去很危险,皇上不是可以终身依靠的对象。思前想后,觉得不能这样拖延下去,后面不知会有什么风险,于是,上表要求退休。但是已经晚了。

因为他的跋扈姿态,已经失去了朝廷内外人心。李嗣源也接到了更多对他不利的消息,更有个内部的王德妃,还有个孔循。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安重诲的日子不多了。

他一要求辞职,明宗李嗣源连表面文章都不做,当即同意。安重诲回到山西老家应县,此地属于河中辖境。

他刚刚到家,当天就看到在朝中做官的两个儿子也回来了。安重诲大吃一惊,问他们:"我又没有召你们,你们怎么会回来?"俩儿子还没有回答,安重诲一下子就明白了:身为朝廷命臣,一旦被人污蔑,说是带着子弟家眷返回故乡,那就有了反叛的嫌疑。现在俩儿子傻乎乎地回来了,安重诲的末日也就到了。

安重诲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他试图以一种绝对的忠诚姿态自救。他对俩儿子说:"我知道了。你们回来,不是你们的意思,是被人利用了。我要以死殉国,没有什么可说的。"于是,将两个儿子捆绑了,上表,派人押送到朝廷。但是,朝廷已经不需要他了。朝廷这边已经派出了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并派遣步军指挥使药彦稠带兵护送李从璋直奔河中。李从璋是李嗣源的养子,带兵打仗有辣手。第二天,有朝廷的中使宦官来到安重诲府上,进门就痛哭起来。安重诲问他怎么回事,中使回答:"有人说公有"异志",朝廷已派遣药彦稠将军带兵到啦!"安重诲回答:"我身受国恩,死不足报,哪里敢有异志!没有想到这件事还要麻烦国家发兵来干,让主上担忧,我的罪过更重啦!"安重诲的两个儿子被送到朝廷后,有诏,下狱。有个皇城使翟光邺一向厌恶安重诲,李嗣源特意令他到河中去考察安重诲,还对他说:"如果安重诲真的有"异志",就杀了他。"显然,李嗣源已经不想要活口了。

翟光邺到河中后,李从璋大军也到了。他应该是向李从璋讲述了明宗的意图。于是,李从璋率领甲士将安重诲的府邸围住,自己带着铁挝叩门来见安重诲。

进门来到庭院,安重诲夫妇出来迎接。李从璋见到他后,在庭下行大礼。安重诲很吃惊,已经处于这样境地了,怎么还有这么尊贵的皇子、节度使来给自己下拜,也赶紧走下台阶跪下回拜。李从璋忽然奋起,挥动铁挝砸向安重诲的脑袋。安夫人张氏大惊,赶忙来救血泊中的丈夫,也被李从璋铁挝击杀。

李嗣源接到奏报后,下诏,以安重诲离间孟知祥、董璋等与朝廷的关系为罪名,又污蔑安重诲要征讨淮南,图谋兵权。随后,又说安重诲送到朝廷的两个儿子,曾与安重诲一道返回河中谋反,判令一起处斩。

满朝文武,除了赵凤,几乎没有人为安重诲喊冤。

进入"李从珂时代"

赵凤是读儒学经典的人物,年轻时就有文才和名气。安重诲推荐他做了端明殿学士。因此,他对安重诲很是心存感激。

此人好直言,性格刚强,平时与任圜友善。任圜做宰相后,也多次推荐他,后来赵凤做到礼部侍郎的位置。安重诲杀任圜,赵凤很痛心。

赵凤相信儒学的理性,不信"怪力乱神"。有个术士叫周玄豹,懂相术,善预测,很准,迷倒了很多人。明宗李嗣源践祚之前,做内衙指挥使,安重诲那时对这类相术半信半疑,就想测试一下周玄豹。于是叫他人和李嗣源换了衣服,把李嗣源安排在不起眼的位置,让那个人坐在衙内指挥使的位置,请周玄豹来看相。周玄豹看过后说:"衙内指挥使这个位置很尊贵,但现在坐在那里的人,还不足以承担这个位置。"又指着坐在下位的李嗣源说:"这个人才当得!"然后又说了一通李嗣源将来"贵不可言"的话。李嗣源践祚后,想起周玄豹,就觉得此人太神奇,想把他召到京师供职。

赵凤知道此事后进谏说:"喜好什么、厌恶什么,作为皇上必须谨慎。如果陛下认为他相术神奇就招来做官,那么全国的人,都会去竞相奔走、追逐预测吉凶的相术。天下人互相惑乱,后果可是凶险莫测啊!"李嗣源一想是这么个理:多少野心家,借着预测之术在谋取天下啊!还真是不能这么干。于是不再召周玄豹进京做官。

这是李嗣源与那些动辄将术士召在身边,最后遭遇祸患的颟顸之辈们不一样的地方。李嗣源有格局。赵凤则是启发了李嗣源的儒生。

李从珂从河中调回朝廷后,李嗣源解除了安重诲的朝官,让他去出任河中节度使。尽管还让安重诲带着枢密使兼中书令身份,但安重诲已经不能干预朝政。这时候,李嗣源才把李从珂从府中召来,对他哭着说:"如果按照安重诲的意思,你哪里还能见到我!"于是任命李从珂为左卫大将军。赵凤知道这事后,对李嗣源说:"安重诲是陛下亲近人,他的心是永远不会背叛君主的,但因为他不能周密防备,所以一定会被人进言谗毁。陛下如果不能明察他的心迹,他可就不知哪天死于非命了。"李嗣源对安重诲已经有了疑心,认为赵凤是安重诲死党,很不愉快。果然,就有人来"检举"安重诲了。说安重诲要从河中起兵,要自己去讨伐淮南,还召引占相者为自己算命,等等,诸如此类。明宗于是咨询侍卫都指挥使安从进、药彦稠,二人都认为:"这是奸人离间对朝廷有功勋的旧臣。安重诲为陛下做事三十年,有幸得到富贵,何苦谋反!我们请求用自家性命担保他。"明宗看看扳不倒安重诲,就召见安重诲安慰他。史称"君臣相泣",君臣互相感动得相对而哭泣。

但李嗣源对安重诲还是有猜疑。赵凤有一次在中兴殿向皇上奏事,说:"我听说有奸人诬告安重诲。"李嗣源说:"这是件小事,我已处理了,你别问了。"赵凤说:"我所听到的,是涉及国家根本的大事!陛下您可千万不能以此为小事啊!"于是指着大殿说,"您看这座建筑,为何这么庄严宏壮?那是因为全赖栋梁柱石扶持啊,假如砍断一根栋梁,拆掉一根柱子,大殿就会整个倒塌。大臣,就是国家的栋梁柱石!安重诲起于微贱,跟着陛下历经种种艰辛,才让我朝兴旺,您也因此而成为中兴之君。怎么可以让奸人来动摇国家栋梁呢?"李嗣源听到这里也很感动,对他说:"你说得很对。"于是严肃地处理了告密者。但李嗣源毕竟狐疑,后来治了安重诲的罪,赵凤还是多次说安重诲无罪,是个忠臣,李嗣源就将赵凤撤职。

当初,李嗣源镇守成德军时,李从珂就曾与安重诲相识,但他俩有一次在饮酒时,高了,互相"使酒",于是有了争吵。李从珂跳起要殴打安重诲,安重诲赶紧逃了。酒醒后,李从珂后悔,赶紧道歉,但安重诲很可能没有忘记这件事。后来大权在握,安重诲就有了重新安排朝中人事的计划。

安重诲铁定地认为李从珂早晚会反,是出于私怨,还是政治洞察力?

《五代史阙文》记录一个说法:"明宗令翟光邺、李从璋诛重诲于河中私第,从璋奋挝击重诲于地,重诲曰:"某死无恨,但恨不与官家诛得潞王,他日必为朝廷之患!"言终而绝。"明宗李嗣源命令翟光邺、李从璋到河中诛杀安重诲于府邸,李从璋奋起挥动铁挝击杀安重诲在地上,倒在血泊中的安重诲还在说:"臣死无恨,但恨不能与陛下一起诛杀潞王李从珂,他日此人必为朝廷之患!"说罢气绝而死。

后来的事情果然如安重诲所预料: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厚继位。早就心存"异志"的潞王李从珂已经成为凤翔节度使。不久,凤翔鼙鼓动地来,李从厚被杀,后唐进入李从珂时代。

所以,安重诲跟李从珂有私怨,但执意要将李从珂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很可能是由"大私"达到"大公"的一种政治逻辑。因"使酒"生怨而怀恨在心,就是"大私";为"削藩"致治而殚精竭虑,就是"大公"。

同类推荐
  • 谋之演义

    谋之演义

    一国之皇后,新婚之时却要成为贡品,初夜权交于他人;父子三人权倾朝野,视天子为傀儡,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皇上意气风发,欲重振雄风,与皇后珠联璧合,怎奈为人作嫁;遍揽谋士爪牙,劫而复生,铲除对手,可惜山外有山,为人鱼肉;殚精竭虑,一心为主,但不知谁是主,主是谁,风风雨雨,也只是万千尘埃;你是计,我也是计,计中有计,你有谋,我有谋,刀光剑影。唐末,大将朱温废唐帝建梁,开始了五代十国之乱象,割据之国狼烟四起,郭威之后周实力最强,东冲西进,北拓南并,后唐、吴越等众多小国臣服朝拜,周太祖郭威逝,柴荣即位,史称世宗,不想托孤之臣张宝昌及两个儿子权倾朝野,不断出损招,挑拨宗藩矛盾,毁坏天子名声,尤其对江南之唐格外关照,唐主纳后之时,却强令侯任之皇后纳贡于朝,做天朝皇上之玩物。谁承想,这个唐主之皇后,看似弱不禁风,却心怀天下,顺水推舟,将受辱之旅变成了逆袭,卧榻之侧,垂帘之后,将天子,权臣,玩于股掌间,几乎实现自己的惊天宏愿。计中计,谋中谋,你方唱罢我登场,云与诡谲,悬念丛生,让人眼花缭乱。
  • 武大郎的逆袭

    武大郎的逆袭

    我叫武大郎,本有个如花似玉的妻子潘金莲,却被我改名换姓的送人了。夺妻之恨的仇人西门庆,我却选择原谅了他,并且还给他配了一个“如花”美妻。过命的亲兄弟武松,却被我忽悠去做卧底了。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拥有系统,变身矮人浩克的武大郎,看他如何在水浒风生水起,逆袭人生!
  • 神州战神逆天录

    神州战神逆天录

    少年叶齐由卧牛村一个小小孩童,一步一步走向神州之主的故事种田文当然节奏慢啦属于种田文节奏超级慢的,会修仙的,一定会修仙的
  • 拯救大明王朝

    拯救大明王朝

    爱好历史的杨乐穿越到明朝末期,看他如何用五千年的历史知识改变自身命运,力挽狂澜!但明朝历史能否被改写?他是历史罪人还是千古功臣?
  • 回到远古当博士

    回到远古当博士

    一个整天沉迷于手机网络的后世的普通人穿越到了尧舜禹的上古社会,他必须用普通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去化解危难,带领华夏一族走向辉煌。书中的各种发明创造之所以描述的很详细,就是基于一点,真实。主角真真正正的用自己普通人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是切实可行的,相信读过此书的读者们,就算某一天要到野外生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热门推荐
  • 快穿反派周庄梦蝶

    快穿反派周庄梦蝶

    推荐已签约《炮灰之咸鱼要翻身》;(无CP)林锦陷入一个循环同样死法的怪异现象,然而在某一次死亡后意外与一个智脑契约后,进入一个又一个似梦非梦的世界;而她则是与那群幸运的祈愿者相爱相杀,最重要的是活着;且看林锦如何逍遥自在的在这个新次元生存下去。(本文呢,只是兴趣爱好,再加上作者是的小萌新一枚,所以,亲们放心的看,全文免费;只是小萌新作者偶尔会有犯懒病,拖一拖,但是,我会坚把这部写完的,当然希望亲们喜欢拉.)
  • 仙域龙尊

    仙域龙尊

    一个梦想成仙的少年,背负一块板砖,离家出走,寻找所谓仙域,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一条坠落的龙,一条龙,一个人,踏上修道之途。
  • 我是锦鲤本仙

    我是锦鲤本仙

    穿越算什么?有金手指才是大佬。我想来包糖= ̄ω ̄=糖来了我想来只兔兔子一窝撞腿上了我想要银子随便捡的古玉了解一下我想要后台娘子,我在这…
  • 万界时空守护者聊天群

    万界时空守护者聊天群

    简介,短小无力,请看正文,不好看,我汪汪叫。
  • 重生之风潮

    重生之风潮

    新书:法师界的加特林新书走的轻松向,日常系,如果有喜欢的朋友就来支持一下,急需推荐票。
  • 灵仙异闻录

    灵仙异闻录

    上仙风光霁月,绝世无双,为何会堕入黑暗?上仙冷着脸说道:“你可知这样突然出现在别人身旁,很让人厌恶?”“你可是嫉妒我身法绝妙,灵力丰沛?”付瑶丝毫不在意他说什么。“无药可救!”上仙对她的回答嗤之以鼻。顽皮不羁的付瑶遇上冷漠无情上仙,到底如何才能应对自如?
  • 神级上门龙婿

    神级上门龙婿

    众人眼中的傻子赘婿,最后却成为了挽救家族的救世主。苏家人或许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 谁动了我的婚礼

    谁动了我的婚礼

    [花雨授权]千呼万唤!毒嘴妹妹终于出场!这就是Fans力量大的鲜明写照了啊爱是一个终极魔法,锁住了为受而寂寞,为爱而失落,为爱而永恒的心。
  • 我有一家探案馆

    我有一家探案馆

    【因为很多读者不太了解剧本杀,所以前14章为铺垫介绍,15章正式进入剧情,可以直接跳转。】苏克,一名谋杀之谜(剧本杀)爱好者,大学毕业后一脑热,用父母留下的二十万遗产和门面房,开起了探案馆,专营线下剧本杀。生意勉强可以解决生计,但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手机上多了一个APP。只要完成APP中的剧本,就可以获得各种奖励,而这个APP竟然能让玩家身临其境,因此苏克的探案馆也在剧本杀圈子里火了一把,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客源。无论是光怪陆离,精怪存在的变格本,还是科学严谨,手法至上的本格本,这款APP中应有尽有,而且连苏克本人都无法提前得知剧本的内容。【ps1:没玩过剧本杀的也可以放心入坑ps2:本书中出现的剧本均为原创,如有撞梗,纯属巧合。ps3:本书并非单纯的侦探小说,要素过多。】书友群:539674284
  • 吻住甜甜的你

    吻住甜甜的你

    …夏甜甜她前世错信渣男闺蜜小三。。。害得自己一败涂地。,,,重生后,,,,。。她决定要完成前世一个愿望。她决定要重来一回。活得精彩,活得肆意。只不过她却惹了一个她没想到的妖孽正当她回想前世的记忆时,一个人从后面抱住她的腰。薄毅辰:“”老婆要亲亲。”夏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