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4900000047

第47章 后汉之亡(5)

我倾向于认为这是王处讷便宜说法,但这说法中"国运""历数"并非无根之谈。传统中国自《周易》以来即有"天地之大德曰好生"说。敬畏生命乃是一切正价值的逻辑起点,反之,漠视生命则是一切负价值的逻辑起点。王处讷此言实在是点拨郭威,开"好生之德",对于持守伦理纲常功勋甚为显著。这是传统中国最具"公道-仁德"理念的故实,不可轻易放过。读史,每至此类攸关生命、推演"好生之德"的关节,我都愿意为之"浮一大白"。

王处讷结局也不错。到周世宗时,王处讷升为司天少监。因为当时的旧历不太靠谱,常有错乱,所以要王处讷来审定历书。但尚未呈入,枢密使王朴作《钦天历》已经进献。后周组织起人来考核覆按,感到《钦天历》已经相当精密,但王处讷看后,私下对王朴说:"此历暂且可用,不久当出差错。"接着指出了几个错处,王朴也深表赞同。入宋,到建隆二年,《钦天历》的不足已经明显,赵匡胤就诏令王处讷另造新历。经三年而成,共六卷,赵匡胤亲自作序,命为《应天历》。当时的计时器,漏刻,计时不准,王处讷又重新衡定,大宋初年的计时从此趋于精准。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王处讷又献新历二十卷,拜授司天监。后在任上去世。考王处讷一生,应该是五代末年、大宋初年,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高人之一,也是难得少见的几个天文学家之一。

大宋文臣逐次登场

且说郭威,闻听终止杀戮灭族的举动之后,得知消息,苏逢吉已经自杀。天亮后,他让人审问刘铢道:"我与公一同侍奉先帝,难道你就没有一点故人之情吗?屠灭我家,虽有君命,但怎么就那么酷毒,居然让我郭氏一个不留!你怎么就那么忍心!你现在也有妻室儿女,就不为他们想想吗?"刘铢大言道:"我为大汉诛杀叛臣尔,岂知其他!"郭威有了王处讷的点拨,更要收买人心,于是与公卿商议道:"刘铢屠杀我全家,我再屠杀他全家,这样怨仇反复,哪有个头啊!我想奏知太后,宽待他全家,怎么样?"史称"群臣皆以为善"。最后只杀了刘铢一个人,他的妻子等人被赦免。其他"乱臣"也都只杀了"首恶",家眷亲属一律赦免,没有株连。郭威做了皇上以后,还在陕州赐给刘铢妻子一座宅院。

郭威的这类做法,让年轻的赵匡胤看在眼里。郭威谋士、枢密承旨魏仁浦当年在京师居住,有作坊使贾延徽与之为邻,此人得到隐帝信任,就多次造谣说魏仁浦的坏话,几乎要了魏仁浦的命。事实上他是看中了魏家的宅院,想将其并入贾家宅院。郭威大兵进城后,有军士擒了贾延徽给魏仁浦。魏仁浦谢绝了,他说:"因乱而报怨,吾所不为也!"借着战乱而报私人仇怨,我不干这个事儿!郭威听说此事,更加敬重魏仁浦,对待他也更优厚。魏仁浦这件事,也不是小事情。它是一个儒学"教化天下"的故实。乱世中有此类仁慈案例,足以影响人心,收拾天下人心。这些都成为赵匡胤后来解决"天下沦丧"大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

而魏仁浦可能有种种不是,但他宅心仁厚,由此而软化了乱世的凶妄和戾气,则是实实在在的。

史料中还记载了魏仁浦的另一件事,也足发人深省。

当初,有个刺史名叫郭元昭,他与一位负责盐业的财政官李温玉不和,俩人有过节。而李温玉则是魏仁浦的岳父,恰恰魏仁浦又做着郭威枢密使的主事。这位郭元昭就怀疑魏仁浦肯定会庇护岳丈。

那年正好遇上河中李守贞造反,而李温玉则有个儿子在河中。郭元昭认为这是个机会,就拘捕关押了李温玉,上奏朝廷报告说:李温玉和他的儿子联络李守贞,搞谋逆。这是一个太大的罪名。事情当然要牵连到魏仁浦。枢密使郭威听说后,知道这是诬告,一边围剿李守贞,一边把案子压了下来,不问,也不调查。

几年之后,郭威称帝,魏仁浦调任枢密承旨,枢密院秘书长,而郭元昭则由地方调职,入京做朝官。他知道过去诬告过魏仁浦,更知道魏仁浦有"佐命之功",天子之下,万人之上,很害怕。于是路过洛阳时,就来央求魏仁浦的弟弟在哥哥面前说几句好话,给自己留一条活命。

魏仁浦兄弟说:"我哥哥平常从未与人结怨记仇,他又怎么会因这个私人恩怨来祸害您呢?不会的,您放心进京就是。"郭元昭半信半疑,提心吊胆地到了京师汴梁。不几天,魏仁浦报告郭威,任命郭元昭做了庆州刺史。

魏仁浦这里,没有仇恨。五代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种种残暴狠恶之气,在魏仁浦这里化为一天祥云。有意味的是:郭威欣赏他的这个作为。

赵匡胤当时已经在朝,也将魏仁浦的这类事看在眼里。在后来的日子里,魏仁浦成为赵匡胤敬重的大臣之一。

当初郭威平定三藩时,常见朝廷发来诏书,处置军务都很精当。那时他就问来使这诏书是谁起草的,来使告诉他是翰林学士范质。

郭威说:"真是宰相人才啊!"这次进入京城,他四处寻找范质,找到后,郭威十分高兴。当时天正大雪,郭威解下自己的紫袍给范质穿上。以后郭威的政令,基本上都出自于范质之手。

赵匡胤也在这个时候,认识了范质,很欣赏范质的儒雅。王溥此时也在郭威帐下做幕宾。郭威赖范质、王溥、魏仁浦等读书人,有了重文倾向。与五代诸国比较,他后来建构的大周帝国,最有文采。国家在转型中,从藩镇武夫为主的武功体制开始向文治体制过度。范质、王溥、魏仁浦,都在后来的日子里,成为赵匡胤最重要的文臣。

受拥戴郭威"践祚"

隐帝他舅舅,李太后的兄弟李业,逃跑到达陕州,去投奔他的哥哥保义节度使李洪信。但李洪信不敢把他藏在家中,李业没有办法,带着金银财宝准备投奔晋阳的亲戚,到达山西绛州,路遇强贼,杀死李业取走了他一世积累的财富。

迎驾刘赟需要时日,郭威率百官上言,请太后临朝听政。这一年底,镇州(今河北正定)、邢州(今河北邢台)来报:"契丹主将数万骑入寇,攻内丘(在河北中部),五日不克,死伤甚众。有戍兵五百叛应契丹,引契丹入城,屠之,又陷饶阳(在河北东南)。"后汉太后下令,要郭威带领大军前往澶州抵抗契丹。京城国事大权都委托给新任宰相窦贞固等人;军事权委托给王殷等人。

郭威兵发大梁。这时刘赟在冯道陪同下正从徐州往汴梁行进,准备进京继承隐帝帝位。

一路上仪仗威风,左右呼万岁,一如王者。郭威大军走到滑州留了几天,整顿军纪、粮草,刘赟闻讯,派来使来慰劳、犒赏。诸将接受了犒赏却各自相顾而不肯下拜。将士们互相道:"我辈屠陷京城,这个罪过可不小!如果再立个刘氏当皇上,我们还会有后人给我们烧香吗?"郭威听说这些话,担心不测,赶紧领兵北上急趋澶州。几天后,郭威渡河,在澶州馆驿下榻。

当晚,军中谣言四起,有的说"汉帝深负郭将军,将军何罪之有?",有的说"将军深明大义,天子昏庸无能,理应取而代之"。

第二天,在冷风瑟瑟的清晨,大军待发时,将士数千人忽然大声喧哗起来。郭威命令关上府邸大门。但将士们登墙翻屋而进。为首的几个将士对郭威说:"天子必须由侍中您自己来做,我等已与刘氏结仇,不可再立刘氏为帝!"这时有人为了做成既成事实,将撕裂的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共同扶抱他上位,同时欢呼万岁。呼喊声震天动地。趁势簇拥着郭威南行向汴梁开进--不再往北抵敌契丹了。

赵匡胤应该也在郭威军中。他应该也看到了这一幕。这是陈桥驿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预演。赵匡胤应该惊异于纷乱的现场,种种偶然力量积聚起来的巨大可能性。权力,居然可以有这样的来源!郭威于是向太后上奏,请求主持宗庙社稷,事奉太后为母。

郭威大兵到达七里店时,窦贞固率文武百官出城迎见,乘此劝郭威"践祚"。郭威应该在这里正式表明:可以即位--不即位也不可能了,已经被军士拥戴了,已经黄袍加身了,此际如果再不掌握最高权力,就是一个灭族的罪过。向前,即位,就是补天浴日之功;向后,退缩,就是十恶不赦之罪。

当天郭威在皋门村宿营。第二天天亮,郭威率众踏着寒冷的积雪顺利开进汴梁。他要暂时以"监国"而不是"天子"的身份来摄政了。

还有很多条件不具备。刘赟正在从东边赶来,还有几个可以称帝的刘氏子弟没有解决,大臣们还没有正式的劝进奏章,等等。

此时,武宁节度使刘赟已经到了宋州(今河南商丘)。郭威亲信郭崇威闻听澶州军变,那时候就主动派遣了将士到半路去迎刘赟,意在控制刘赟。刘赟在京师府外驿馆时,其心腹多人被郭崇威所杀。

不久,太后下诰:废刘赟为湘阴公。另外一个有希望继承隐帝刘承祐君位的许州刺史刘信,在惶惑不安中自杀。太后继续下诰,以侍中郭威为监国。但百官藩镇相继上表劝进。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郭威营中有步兵将校吃醉,扬言:"前几天澶州骑兵扶侍中立为天子;今天我们步兵也要拥立侍中为天子!"郭威下令将这些醉汉正法。

公元951年二月十三日,这一天是春正月初五,汉太后下诰:"授监国郭威符宝,即皇帝位。"郭威自皋门进入皇宫,在崇元殿即位。随即下诏:"朕乃周室之裔,虢叔之后,国号应该称为:周。"朕乃是西周皇室的后裔,是当初西周辅命大臣虢叔的后裔,国号应该称为:周。史称后周。

后周改元广顺,大赦天下,文武按功行赏,各有赠官。前朝大臣有死难者,赐爵,官府为之安葬,并寻访他们的子孙依次任用。所有粮库、场院,掌管缴纳的官吏,不得盘剥士庶,更不得额外收取所谓"斗余""称耗"。从前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一事,全部取消。刑事罪犯一律按照后晋天福元年前的刑法处理;不犯谋反罪,不得株连亲族、没收家产。

郭威还做了一个决定:后唐、后晋、后汉等陵园,全部交由国家维护管理。郭威养子柴荣出任澶州节度使,封晋王。

北汉倾心结好契丹

即使是乱世,也有恪守道义的君子。郭威得到天下,命史弘肇的亲吏李崇矩搜索史弘肇的后人。

李崇矩说:"史弘肇的弟弟史弘福如今尚在。"郭威一打听,原来史弘肇当初任命李崇矩掌管史家财产的账簿,因此后来李崇矩得到史家的全部财产,却将这份财产全都转交给了史弘福。

郭威认为李崇矩是个贤能之人,就让他在皇子柴荣手下供职。乱世中,这类故实格外动人。

赵匡胤此时补为朝廷东西班行首,值班的东西两班警卫兵值班长,又被拜为滑州(今河南滑县,属安阳)副指挥。

当时后汉的河东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崇,本来也是后汉继承人人选之一,听说隐帝遇害,就起兵南下。南下途中,又听说已经迎立自己的儿子刘赟继位,于是高兴道:"我儿子当皇帝,我又有什么可求的!"太原少尹李骧认为郭威必然称帝,就私下劝说刘崇:"郭威的心思,终究是要取帝位,公不如火速领兵翻太行,据孟津,等待徐州相公即帝位,然后再返回镇所。那时,郭威就不敢动手了。不然,恐怕将要被人出卖。"刘崇怒道:"腐儒!你想要离间我父子关系吗!"令人将李骧拉出斩首。李骧叫道:"我怀经世济民之才,却在为愚人谋事!死了本该甘心,但家有老妻,愿与之同死!"刘崇也不客气,史称"并其妻而杀之"。而后,刘崇派出使者向朝廷奏报,表示自己没有二心。

郭威少年时代玩刺青,在脖子上刺过飞雀,世谓之"郭雀儿"。郭威见到刘崇的使者,很诚恳地说了拥立刘赟的原委,大意说"清君侧"为不得已,天下还是后汉的天下,并露出脖颈让使者看,并说:"自古以来,岂有刺青的皇上?幸诸公不要以我为疑。"刘崇闻言,信以为然,罢兵回河东。不久,刘崇就得到了刘赟被废黜的消息。于是又派使者请求郭威允许刘赟即使不回徐州,也可回归晋阳(河东治所,今太原)。郭威回说:"湘阴公刘赟近在宋州。现在正在取道返归京城,必让他得其所宜,您不必为此忧虑,如能一同力辅朝廷,理当加封王爵,永镇河东。"正月十六日,被黜为湘阴公的刘赟在宋州被杀。刘赟之死乃是刚刚任命为宋州节度使的李洪义干的活儿,是否出于郭威"密信",史有聚讼。但我相信没有"密信"。李洪义本来是李太后的兄弟,为了讨好郭威,很有可能自说自话,出此手段。

刘崇得到这个消息后,大哭一场道:"吾不用忠臣之言,以至于此!"然后为李骧立祠,岁时祭祀。刘崇痛恨交加,决心与后周终生对峙,于是据河东称帝,仍用后汉乾祐年号,当时有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总十二州之地。史称北汉。

从此后周、大宋两朝都要对付这个又小又硬的邦国--北汉。历史上的北汉视后周以及代周而兴的大宋均为世仇,不共戴天。

北汉按朝代正朔,不属于"五代"而属于"十国"。历史上的"十国"九个在南方,只有北汉在北方。北汉属于后汉的延伸,但它的疆域始终没有超越多半个山西(中部与北部)。五代梁唐晋汉周,除了梁、周,都是沙陀部落族人所建。沙陀是过去北匈奴后裔,长相都与汉人不同,典型特征是"深目多须"。

后汉、北汉,都是沙陀人政权。但这个后汉、北汉却自诩是西汉刘邦的后裔,在乱世中虽然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但也在等待时机。北汉的国策就是:北结契丹,南图后周。它总是给后周不断地制造麻烦,在郭威、柴荣两朝,曾经主动发起过十几场大小不等的战役。

北汉最经常演绎的就是"不忘后汉之耻"。史称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役繁重,民不聊生。有很多人逃入周境。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帝国,让中原帝国头痛了二十九年。

北汉倾心结好契丹,以为外援。契丹也有谋划:以北汉为中间地带,避免与中原直接对峙,退攻自由。此即"以华制华"总战略。契丹很清晰中原变故,在郭威称帝前后,就向中原发起了多起进攻,以此向北汉表示契丹的重要。

此时契丹主名耶律璟,小字述律,史称辽穆宗。他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即位前封寿安王。辽纪年天禄五年(951)九月,辽世宗耶律兀欲在军中被杀,时耶律璟随征,杀掉叛乱者,即帝位,为大辽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耶律兀欲之后的第四任皇帝。他在位十八年,正是后周郭威、柴荣与赵匡胤时代的北边大帝。一直到公元969年二月,耶律璟被近侍等人所杀。多年来,中原帝国都要与他,以及被他巧妙利用的北汉诸帝,博弈、较量。

契丹主耶律璟每夜酣饮,早上才睡,日中方起,国人给他起个外号:"睡王"。

后汉亡。北汉兴。

同类推荐
  • 王朝之逐鹿天下

    王朝之逐鹿天下

    三国乱世,李决携带王者系统重生,王朝争霸,群英荟萃,看秦始皇嬴政,周武王姬发,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曹操,朱元璋,诸王并起,大好河山落入谁手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武悼天王,温侯奉先,西府赵王,雪太岁看谁是天下第一兵圣,亚圣,杀神,兵仙,军神同台竞技,已中原大地为棋盘,百万大军为棋子
  • 爆炒盛唐

    爆炒盛唐

    沈燃完全没想到,自己一介小小庖厨竟也一步步到走到如今的位极人臣之地。他更没弄明白,自己是如何从一众穿越者中脱颖而出的。唯一清楚明白的是,堂堂玄宗李隆基在他面前也要抱着膀子叹上一句:朕究竟该为卿奈何。而他竟然冷眼答曰:老子本来只想养家糊口的。初唐之末,盛唐之初,穿越者大军惨遭屠戮。沈燃空有一副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却使不出任何神迹。无妨无妨,搞不了高科技还能搞低科技,背不了古诗词也不耽误印诗集,当不了预言家干脆随机应变吧!只要保住了自己脑袋,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至于后来卷入权位之争仍能游刃有余,收拢人才时竟然一帆风顺,甚至一不小心就干成一代巨贾。他究竟是靠位面之子的逆天运气,还是靠智商碾压的实力制霸,恐怕要慢慢从头讲起了。
  • 历史奇葩说

    历史奇葩说

    本书以宏观的历史为主线,讲述了历朝历代被推上“神坛”的圣人们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全书由三十余篇重构历史的逸闻趣事组成,以悬疑、喜剧、伦理、励志、惊奇、探险、谍战七大元素,写就圣人们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轨迹。全书写作视角独特,人物定位新颖,在本书中,唐宣宗是演技达人,朱厚照是整蛊专家,孔融是骇世愤青。翻开本书,你会摆脱沉重历史高高在上的虚假面具,你会看到圣人们不苟言笑的背后,也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正经历着开心、失意、迷茫,经历着生活中那些种种“不正经”的事儿。
  • 后齐

    后齐

    山穷水尽的时候,从没想过前方没有路。有时候就是这么二的往前冲。但柳暗花明总会有。
  • 重生三国之暴君吕布

    重生三国之暴君吕布

    都市特种兵附身吕布,携暴君系统,右手方天画戟,左手射日神弓,胯下赤兔马,以暴制暴,杀戮三国。结义关羽,召唤猛将,项羽战夏侯,秦琼诛文丑,飞将李广神箭战黄忠,寒面罗成枪败赵子龙,与周瑜斗火攻,剑败刘备,诗胜杨修,为小乔,冲冠一怒战孙策,为兄弟过五关斩六将。本书讨论群:742030212,欢迎兄弟们进群讨论)
热门推荐
  • 起死回生术

    起死回生术

    他的父亲不幸去世,剩他独自难过。为救父亲,他作出了一种疯狂的举动……
  • 繁华落尽

    繁华落尽

    这是一本青春言情励志小说。男主人公杨正豪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大学,在一次上公共课的时候,遇见了其他班的女生岳菲,气质优雅的岳菲给杨正豪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决定追求她。但岳菲的心思并不在杨正豪身上,杨正豪苦苦追求也没有赢得岳菲的芳心。最终,杨正豪在同宿舍与他关系最好的吴文昊的开导下,幡然醒悟,知道自己和岳菲并不是一类人,从此便放弃了追求岳菲,开始安心学习。其间,杨正豪认识了自己的老乡赵文,赵文屡屡暗示,希望能做杨正豪的女朋友。杨正豪虽心里明白,但总还是会想起岳菲,最终和赵文也没有走到一起。毕业前夕,大家都在忙着找工作,经过爱情挫折的杨正豪,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决定回家创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山为聘

    江山为聘

    前世,她最好的姐妹为了抢她的丈夫掐死了她的亲生骨肉,她的丈夫冷眼旁观更诬陷她不贞,大年夜,满城烟花盛放,她却被锁在柴房里活活饿死。萧如月发誓:若有来世必要贱人和渣男血债血偿!一朝梦醒,再世为人,她重生为王府任人欺凌的小郡主,翻身成为和亲公主,回故土,杀贱人灭渣男。咦,这个奇怪的君上是怎么回事?说好的铁血君王呢?怎么好像有哪里不对劲?腹黑君王,无良毒后,为守住这家国天下安宁,比肩携手,山河共赏。
  • 天域武极

    天域武极

    罡风起兮云飞扬,狂歌长效临渊望。乾坤斗转天穹变,酒醉莫问天道荒。北苍界不修文德,唯独尚武!界内三大势力成鼎立之势,互有摩擦……叶家少年名天,以未破武灵境之躯勇闯太虚。弱冠之年,以一己之力荡平北苍!后效仿前人离去,前往更高的天域书写武极至尊的传说!万千世界,天域武极,吾为至尊!
  • 妖孽妹妹:我的全系魔法师哥哥

    妖孽妹妹:我的全系魔法师哥哥

    她: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北婼玥,被人人惧怕,却不知八年前她为了她的哥哥甘愿与黑暗为伍,与光明对抗,他:绿眸金发全系魔法少年——北墨寒,八年前宠他的妹妹宠的入骨,却不知他对她早已情根深种,更因为他宠的入骨的妹妹失踪,他因此一蹶不振;再次相见,他是整个魔夏帝都的王者,她——是被人人惧怕甚至听到名字都要跑回家把门窗关的紧紧的女魔头,他们的相恋究竟是一副感动上苍的美好画卷,还是……一首哀歌戚戚的虐恋情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娇妻羞羞,总裁大人别闹
  • 专宠:独爱重生千金

    专宠:独爱重生千金

    “夏千金,你给我去死!......”“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啊...!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不会放过你....!”重生归来,回到18岁的她不再是那个文文弱弱的千金小姐,前世的冤孽她要一一算清,一个都别想走!但是这个突然出现的神秘男子把她的复仇生活弄的一团乱,接下来还会发什么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 请听那是风吹的声音

    请听那是风吹的声音

    她长相普通,家室平凡,却因为那个优秀的他渐渐改变。他样样精通,是众人眼中的天骄之子,却只想做她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