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4900000009

第9章 "贤君"李嗣源(1)

他在位七年间,是五代比较清明的时期。用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给他的评价,就是:"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他在位时粮谷多次丰收,兵戈战乱比较少见,跟五代时其他诸国比较衡量,李嗣源的七年可稍称"小康"。

李嗣源被逼造反

后唐明宗李嗣源应该是影响了赵匡胤军政生涯的重要人物。与历史上六七百位皇帝们比较,李嗣源还真不算是个坏人。他整顿吏治、改革时弊,加之李愚在后唐时做宰相,辅佐李嗣源有了几年和平生涯。应该说,他在位七年间,是五代比较清明的时期。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给他的评价,就是:"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他在位时粮谷多次丰收,兵戈战乱比较少见,跟五代时其他诸国比较衡量,李嗣源的七年可稍称"小康"。

这个评价已经相当不低--中国历史上,称得上"小康"的也不过就有限的那么几个朝代。五代乱世,李嗣源能令国家走上"小康",够得上奇迹了,虽然还不过是"粗为小康"。

但就像历史上很多"好皇帝"一样,李嗣源也没有走出帝制时代的结构性问题。那不是他的能力和见识可以达到的。

李嗣源没有解决以安重诲为中心的朝廷内斗问题。安重诲早年追随李嗣源,深得信任,被委以中门使,中门使是唐末五代时期出现的奇异官职,这个职务略相当于藩镇的机要秘书,总揽内外军政机要大事,又有参谋总长的性质。

魏州士卒因为轮番戍守问题,没有公正解决,引发兵变,要自立统帅。

兵变时,李嗣源奉命平叛,公元926年三月六日,到达邺镇城下,叛军统帅赵在礼登城谢罪,并且拿出牲畜粮草犒劳朝廷大军。李嗣源也说了些安慰他的话。当天驻扎在城西南。李嗣源知道赵在礼是被军士皇甫晖等人胁迫作乱,他无能主导令其归降朝廷,于是下令准备九日那天攻城。

但八日晚就出事了。有一位下级军官名叫张破败,夜半起来,纠集几位死党,号令诸军,各自杀掉各自的都将,开始纵火焚营。一时间李嗣源行营内火光冲天,人喊马叫,乱成一团。这是李嗣源没有料到的。说话间,乱兵到了中军大帐之前,李嗣源亲兵当即组织起来,与乱兵殊死搏斗,史称"伤痍者殆半,乱兵益盛",亲兵受伤死亡了将近一半人,但乱兵越来越多。

这时,李嗣源根本就没有叛逆之心,他出帐呵斥乱兵无礼,大声道:"自从我做了藩帅,十多年啦,我做过对不起你们的事吗?现在带你们来讨伐魏州,就要破城,不正是你们这些人立功名、取富贵之时吗?何况你们还都是天子的亲军,怎么反过来为贼人服务呢?"张破败等人毫不畏惧,回应道:"城中之人何罪?都不过是戍卒想回家回不去而已!当今天子不肯原谅这些可怜的戍卒,反而一定要剿除。我们还听说,破城之后,要将魏州的士卒全部坑杀。我们没有叛乱之心,只不过要跟城里的士卒合兵一处,击退诸镇之兵,请天子在河南称帝,明公在河北称帝。"李嗣源因功被封为成德节度使,治所在镇州也即河北正定。乱兵势众,与后来李彦饶面对的几百乱兵不同。经张破败忽悠起来的乱兵有几千人,而且与魏州城里已经有了呼应。李嗣源看着大兵人人激奋,多年经验告诉他:一切已经不可避免。想想一世的英名,就要蒙上一个"叛逆"的罪名,不禁悲从中来,他哭着对乱兵说:"我明天应该回藩镇,上奏皇上,请求治罪,一切听皇上裁决。"乱兵大呼大叫不同意。张破败等人又说:"令公要干吗?不到河北称帝,那就会被别人称帝!如果做出失去机缘的决断,那可就有不测之事!"这些乱兵说着说着,就抽出刀,露着半截刀刃,远远地环列在李嗣源周围。弄个"千钧一发"的模样,明晃晃的钢刀在火光下,也确实有一股阴森而又凌厉之相。场面有点吓人。

李嗣源还要辩白,这时候,安重诲、霍彦威正在旁边,就在夜色中悄悄地踩了一下李嗣源的脚。

李嗣源当即醒悟:乱军中,任何激怒血脉贲张之辈的做法都是愚蠢的。于是,在乱兵的架弄下,在火把照耀下,李嗣源不情愿地向魏州也即邺镇城里走去,这时,邺城已经放下了吊桥,这就意味着,城内乱兵已经接受了李嗣源。李嗣源从吊桥走过城壕,赵在礼等人欢欣鼓舞,又感动异常,流泪不已--邺镇,总算没有被朝廷"剿灭"。但鼓动赵在礼叛乱的皇甫晖却担心城外的乱兵进城后有诈,拒绝外兵进城。皇甫晖甚至率本部精兵出城,将张破败等人斩杀。外兵见状,呼哨一声,四散而逃,丧家犬一样,没有了归宿。赵在礼设宴犒赏跟随李嗣源进城的少数兵众,李嗣源登上城楼,看到城外大兵流散,就对赵在礼说:"要做大事,没有兵是不能成的。我还要到城外去招抚诸军,不能让将士们离散。"于是又出城,到了附近的魏县,招抚的士卒不满百人。

当时霍彦威带领的镇州兵五千人还没有乱,听到李嗣源出城了,带着将士们来护卫。

李存勖派大将元行钦率军万余人屯驻魏州城南,元行钦发现李嗣源在兵变中进城出城,琢磨不透,但他估计李嗣源可能要反,带着本部兵马回洛阳去了。

第二天天亮,李嗣源登上魏县城楼,哭着说:"国家患难,一至于此!看来我回朝是不可能啦!来日归藩,回镇州,然后上章,听主上所裁。其他事慢慢再说。"安重诲、霍彦威等人都认为李嗣源所言不对,他们认为:"朝廷将京师之外的事托付给我们,不幸大军在逗留之际遭遇贼人兵变。那个元行钦在城南,还没有听到战鼓声,就无故而返。他见了天子,一定会添油加醋说起这场变故。

如果天子信了他的话,有什么事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要是回到藩镇听命,给人的印象,正好就像占据根据地,以此来要挟君主,这也正好堕入元行钦之辈的谗佞之口,等于授人以口实嘛!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星夜返回朝廷,叩拜天子,当面说清事情原委,阻断谗佞之言。这样也许能够保全一世的功业。临难,这个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啦!"李嗣源听从了安重诲的这个意见。李嗣源大军本来势单力薄,到了相州(今属河南安阳)时,遇到一位马坊使,也就是负责管理马匹的后勤部长,得到了几千匹马,这才算组成像样的军队。

但事情还有变化。

元行钦闹市斩首

元行钦本来是李嗣源的手下败将,投降后,李嗣源还给了他优厚待遇,但他此时却选择忠于李存勖。他从邺镇返回,驻守在卫州,命人向朝廷报告:李嗣源已经造反,与邺镇赵在礼的贼众已经合兵一处。

李嗣源此时一边准备回到朝廷自辩,一边连续不断地给李存勖上书,说明自己不想造反,也没有造反。

李嗣源的长子李从审在朝廷为金枪指挥使,即金枪部队总指挥,李存勖对他说:"我深知你老爸为人很忠厚,你可以代替我前往宣示我的意思,不要使他有疑虑。"但李从审走到半路到达卫州时,被元行钦拘留,准备杀掉他。李从审大呼道:"公等既不愿意给我老爸伸冤,又不要我去找我老爸,这样,还是放我回朝廷,宿卫皇上去吧!"元行钦放回了他。李存勖很可怜这个年轻的近卫军官的处境,给他改名为李继璟,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

此后李嗣源再有投向李存勖的奏疏,都被卫州的元行钦半路截住,无法与李存勖联系。显然,元行钦此举是带有某种野心,要逼反李嗣源。李嗣源有了深深的疑惧。

本来,安重诲等人要李嗣源回朝"明辩",事实上已经带有怂恿造反的含义,但事到如今,李嗣源的女婿,当时正任"左射军"统领的石敬瑭一番话,更给他吃了定心丸。

石敬瑭说:"哪有主将在外领兵,军队兵变,主将却安然无事的道理?犹豫不决实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势迅速南下。我愿领骑兵先取下汴州,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处。得之则大事可成。"李嗣源麾下的突骑指挥使康义诚说:"当今主上没有德政,军民们怨恨愤怒。主公您要是顺从大家的意愿就会活下来,如果要坚守节操就会死去!"李嗣源对石敬瑭一向信任,康义诚一番话,虽然很糙,违背李嗣源多年信奉的价值观,但却是非常"务实"的一个经验判断。李嗣源不是"殉道"之人,最后痛下决心:反!

于是就任命石敬瑭为前军先行,命安重诲发檄文,召集部队。李嗣源大军夺下汴梁向京师开进之际,元行钦率兵回到京师,与李存勖南下荥阳,在途中杀死了李从审。御敌李嗣源失败,二人再次返回洛阳,"兴教门之变"后,李存勖被艺人郭从谦攻击,死于乱箭之下,元行钦出逃,在一个叫平陆县的地方,被村民捉住,押送到虢州(今属河南灵宝)。虢州刺史为了讨好李嗣源,砸断了元行钦的两只脚,然后将其装入槛车押送到京师。

李嗣源见到他后,想起无辜被杀的儿子李从审,大骂道:"就算我有错,我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元行钦想想总归一死,于是怒目而视道":先皇帝又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李嗣源下令将元行钦在洛阳闹市斩首。据说市民对元行钦的忠义很钦佩,也很感动,行刑时,很多人为他流了泪。

安重诲恃权暴虐

魏州兵变后,安重诲有功,被破格提拔为枢密使,并任左领卫大将军,从此进入中央枢机部门,掌握了军政大权。

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安插亲信。他推荐了一个人,名张延朗,原来是镇州(今属河北正定)别驾,相当于镇州战区的办公室主任,被他推荐为枢密副使,一下子由副局级升为副部级。但张延朗曾经在后梁时做过财务官,对国家财政管理,有一套办法。后来成为后唐重要的财务官,也算安重诲荐人得当。

安重诲居功自傲,管理朝中之事,无论大小,都要由他说了算。这方面他很不像石敬瑭,懂得韬晦之术。石敬瑭也有佐命之功,但他不动声色,继续以厚重之相示人。安重诲开始走向前台。

安重诲恃权暴虐,杀人不眨眼。此前曾不经李嗣源同意,杀害了李存勖的几位皇子,李嗣源念他有辅佐之功,没有给他治罪。安重诲就以为有这把大伞罩着,杀起人来更为轻率,习以为常。李嗣源对他也不禁有几分害怕。

安重诲派自己的亲信韩玫以及副供奉官乌昭遇出访吴越国。韩玫是个十足的小人,依仗安重诲的权势,在吴越国内,多次当众凌辱乌昭遇,甚至有一次酒后用马鞭抽打他。这种毫无修养的使臣行径,让衣冠之邦的吴越国君臣都看不下去。以至于吴越国王钱镠打算将韩玫的表现写信告知后唐朝廷和安重诲。但乌昭遇表现出了士君子风度,他觉得二人代表后唐出使,现在让异国君主来为本国人论是非,此事有辱"国格",于是执意不让钱镠插手这个事。但小人往往无自省之心。韩玫返回后唐之后,反而诬陷乌昭遇,说他见了吴越国君,太卑躬屈膝啦,还主动称臣,并将朝廷机密泄露给异邦,等等。安重诲根本不调查,轻信来自"自己人"的谗言,当即逮捕乌昭遇,最后令他屈死狱中。

任圜的死敌

后唐名相任圜,兄弟五人,史称"雍穆有裕,风采俱异",雍容大度,神采异于常人。任圜尤其"美姿容",有辩才,谈吐不凡。此人也有自负的一面,认为有安天下之策,看不上一般官僚。他"忧国如家"是真的,"切于功名"也是真的。这两句话连起来看就是:这是一个愿意在为国家服务之中实现个人抱负的豪杰人物。所以他推荐、选拔优秀人才时,不遗余力;待到被选拔的人才到他府上来答谢,他一概不见,有"公事公办"之风。

优秀人才被小人妒忌,是历史常态。任圜也不例外。深深地羡慕嫉妒并恨着任圜的人就是安重诲。一次,一位殿前的官员马延,冲撞了安重诲的仪仗,安重诲没有犹豫,就将马延斩于马前。看着一地的血迹,他像没事人似的。有个御史大夫李琪看见了此事,出于御史负责弹劾臣僚的职业精神,知道此事不能不说,但又碍于安重诲的权势地位,想了想还是先告诉了任圜,得到支持,而后在朝堂提出了弹劾。但他还是尽量做了曲笔,尽量不去直言安重诲的不是。安重诲则不以为意,对李嗣源说,应该下诏,马延这种人,侵犯、侮辱、冲撞身居要职的大臣,应该告诫全国,不要再出这种事。

李琪敢于弹劾当朝大臣,让安重诲对此人有了恶念。这时恰好赶上朝廷需要选拔宰辅人才,各派就有了争斗。当时任圜已经在宰辅位置上,安重诲不想让他独自为相,就鼓动朝议,再拜一人为相,以此来削弱任圜的权力。孔循推荐了一个叫郑珏的人。郑珏长期在中书做事,很谨慎,文章做得好。安重诲就奏明李嗣源任命了他,与任圜并为宰辅。但不久郑珏因为耳疾,不再担任中书事,多次上章请辞,李嗣源最后同意他的辞章,授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致仕。

这时,就还需要推荐一位官员上来替代郑珏。孔循推荐太常卿崔协做宰辅。任圜则想起用御史大夫李琪做宰辅。

郑珏平常不喜欢李琪(朝中御史官员多刚直,一般不为人所喜欢),孔循与郑珏又是一个阵营,因此也努力阻止李琪进入中书。他知道李琪曾经弹劾过安重诲,就来对安重诲说:"李琪不是无文才,只是不够廉洁。宰相应该起用端重有器度的人,这样才可以成为百官典范。崔协可以为相。"有一天御前会议讨论这事。安重诲就推荐了崔协。任圜为人刚直,当即反驳说:"安重诲你不熟习朝中人员,这是被人收买啦!崔协虽然是名家,但徒有虚名,识字很少。我已经因为没有学问忝列相位,很惭愧啦,怎么可以再加一个不识字的崔协而被天下所笑呢?"明宗李嗣源说:"宰相职位很重要。你们再商议下。我在河东时曾见书记冯道,这人多才博学,而且与世无争,可以任宰相。"退朝时,孔循没给皇上行礼,一甩衣袖转身就走了,嘴里还嘟囔着:"天下事,一也是任圜,二也是任圜,任圜是个什么人!我还就不信啦!崔协要是突然死了也就罢了,如果不死必须让他当宰相!"孔循为此置气,好几天称病不上朝。李嗣源派安重诲去做工作,他这才不情愿地来上朝。

安重诲对任圜有忌惮,但对李琪是说啥也不想让他当宰辅,想了想,就低一次头,去找任圜开碰头会。他说:"现在朝廷正缺人,崔协暂且做备选人,您看可以吗?"任圜说:"您抛弃李琪而让崔协为相,这就像抛弃了苏合香丸,却去选屎壳郎推的粪球。"苏合香,是一种非洲植物分泌的树脂。这个东西最初见于《后汉书》,称出自于"大秦国",即罗马和中东一带。也即自汉代起,就是中国皇室贵族常用之舶来奢侈品。任圜以此来比喻李琪,以屎壳郎推的粪球比喻崔协,让安重诲很没有面子,不免嫉恨在心,尽管当场装作一笑了之。

同类推荐
  • 烽火刀侠

    烽火刀侠

    清风拂古巷,孤影月黄昏。寒夜吹冰心,何是故乡明。本文讲诉了一个家门被灭的少年,在边关长大,他是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上马能为国征战的将军,下马摇身一变成为令贼人闻风丧胆的侠客,看他如何一步步揭开家门不幸的真相,手刃杀害父母的明暗仇人,一曲羌笛怨杨柳,笛箫之声传大漠。
  • 大唐情圣

    大唐情圣

    大唐牛人太多……出口成章诗仙李白:“杨兄啊,我辈中人!最喜欢和他喝花酒了!”霸权天下女皇武氏:“这惫懒小子忒狠心,两年不来见我!”明察秋毫狄仁杰:“杨大哥乃山野奇人!”飞檐走壁聂隐娘:“无耻之徒毁我清誉,我必取他项上狗头!!”……杨禹重生在流民荒岛,摊上个破“好人系统“,面对大海感慨唏嘘。我本山野逍遥登徒子,奈何系统逼我做好人……不逛窑子的人生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 晋难

    晋难

    凉州侦骑周平,满怀心事前往京师。京师此时正云波诡谲,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各怀鬼胎,蠢蠢欲动。庙堂之高,步步血雨腥风;江湖之远,处处刀光剑影!爱恨情仇,家国旧事层层交织,他能否在这无穷杀机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敬请期待!
  • 历史里的隋唐英雄们

    历史里的隋唐英雄们

    隋唐相交之际,风起云涌,群雄并起,在历史的天空下展开一幅幅壮丽的画卷。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所谓“真实比小说更精彩”,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表现得更集中,更突出,更精彩。本文尝试用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笔调把大家耳熟能详悉的李元霸、裴元庆、杨林、程咬金、秦叔宝、罗成等等英雄人物还原到华丽隋唐史中去。
  • 图说中国通史-先秦卷

    图说中国通史-先秦卷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这一时期包括史前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几个历史阶段。从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是史前时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时期,其中包括从猿逐步向人过渡的原始群阶段、氏族公社阶段。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骨和遗物是距今170万年以前元谋人,此后,北京人、山顶洞人、丁村人、马坝人,构成了从猿向人进化这一历史过程的几个重要的环节。
热门推荐
  • 陌上生忘忧

    陌上生忘忧

    世上有一酒馆,名曰:忘忧,游荡万界中,深夜开门,黎明消失,无人知道它来自何方,要去何处,为了什么而存在,世上大能力者,无不在寻找这神秘的酒馆。
  • 东方补逸录

    东方补逸录

    男主角子叶是个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某日因为他奇特的“不死之身”,而被蕾米莉亚强迫带入红魔社,因此展开他与四位个性十足的美少女的社团活动。部长蕾米莉亚·斯卡雷特,是个小不点,威严丧失又爱逞强;十六夜咲夜,完美潇洒的从者,有著成熟的女性魅力,但是似乎有些小秘密;芙兰朵露·斯卡雷特,部长的妹妹,与姐姐的个性完全相反,沉默寡言时常会暴走,让人难以接近;红美玲,个子高、散发著不可思议的气质,总是肚子饿常常在吃东西,唯一的目标是和咲夜生孩子?众幻想乡的舞台在一所高中崭新上演,子叶将与四位美少女度过非同寻常的每一天。
  • 带着系统开农场

    带着系统开农场

    秦禹安继承了一个负债累累的荒废农场祸福同行,他幸运得了个金母鸡系统“咯咯咯”你家金母鸡下了个金蛋,快来捡吧!金蛋“咔嗒”一声,一股浓郁的让人欲生欲死的味道飘了出来“恭喜您获得了奇异农场出产的黄金大榴莲!皮薄肉多,香味扑鼻。”一个金蛋不够砸,攒几个一起上种子、树苗、配方、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一切尽在金蛋中……
  • 木头人

    木头人

    中短篇小说集,共包含1部中篇,12部短篇,题材多是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展现了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我的女友是东方不败

    我的女友是东方不败

    日出东方,唯我不败!一个憨厚老实的小混混,大都市里的边缘人。一个穿越时空而来的第一美女,天下武林至尊。当马上飞捡到失意后的东方不败,两人凑到一起。福兮?祸兮?她唯独喜欢马上飞。见到帅哥打成猪头,见到钱多抢给马上飞,惹出无限是非和笑话,马上飞觉得自己真的要飞起来了……
  • 画魂上司不好惹

    画魂上司不好惹

    他从千年前来,还俗当了她的上司,才发现他竟然还会招魂!?“你是和尚?而且还长生不老!?”苏枍瞪大眼睛。“我已经还俗,可以娶你了。”墨书凉说。“等等?我和你什么关系?”墨书凉邪魅地勾起嘴角,回忆道:“当年,你屁颠屁颠地追在我身后喊‘哥哥,哥哥,你快娶我!’,我这不就是来了吗?”苏枍捂着脸,娇羞地喊道:“你骗人!!”
  • 纽扣还是恶魔

    纽扣还是恶魔

    一直都听说自己有一个未婚夫,但是一直都没有消息,开学第一天因为那个恶魔自己变得全校闻名
  • 救荒活民书

    救荒活民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斗天绝命

    斗天绝命

    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快意人生,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欺我者,灭之,辱我者,灭之,欲杀我者必十倍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