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2300000015

第15章 对全球发展的十大预言(5)

因此,有理由判断,中国在未来将进行必要的经济战略收缩,这种收缩将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这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自然家园,使自然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对中国的长治久安是有利的。相反,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战略收缩,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就会受到更大的损害,那将是非常不明智的。

§§§第十节中华文明可望为人类走出工业文明危机

发挥主导作用

西方“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造成了人的本位主义,导致了人对自然世界的掠夺和破坏;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爱并守护自然,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两者相比,西方哲学正在催生一个短命的人类,中华传统哲学才可以给人类一个长久的未来。

当今人类文明已经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上,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巨大而快速的破坏性,决定了人类有迫切的需求去寻求新的文明发展方式。不然,人类将会在摧毁自然之后,毁灭人类自身。

新的人类文明方式是什么呢?自然生态文明是否能够被世界接纳而成为主导人类发展的新文明?这些重大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从世界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特质看,中华文明是世界各文明中极为光辉灿烂的一员,她有自然生态文明所需要的重要合理内核,尤其是其中关于自然和谐的思想,对身处自然生态危机时代的人类文明,应当是一种救赎的良药。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存在与趋同性趋势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源于人类文明史上不同地区、不同族群所处自然环境与生存条件的不同所导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差异。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趋同性的趋势。这种趋同性是随着不同种族的交流、国家的形成以及宗教的形成等产生的。比如,西方世界逐渐形成了以基督信仰为核心的文化方式,而伊斯兰世界的许多国家因为共同的信仰也形成了多国共同的伊斯兰文化方式。

中华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多元文化渐进统一的过程。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夏商王朝在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拥有核心地位,它又在广泛吸收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在各个地区的文化相互竞争、碰撞、融合和共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华文化。

人类主要文明发展的方式,都是一个多元并存和趋向一体的过程。至今,虽然人类主要文化在内涵和方式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若从文化演进的历史规律看,人类主要文明仍然存在着趋向一体的趋势。这种趋同的过程可能是相对漫长的,但会持续地发生。而随着全球一体化,全球对话、沟通和文化相互感染及渗透更加频繁,人类主要文明趋同的形势可望较过去更为快速地发展。

人类文化多样性存在和趋同性的趋势告诉我们,人类未来有可能统一包容于一种主要的文明之中,这为中华文化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提供了“理论”的可能性。人类休戚与共的共同命运,是人类文化趋同的直接动力。

尽管自人类文明以来,人类社会就充满着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斗争,甚至出现过世界范围的残酷大战,但并没有因为斗争而影响人类相互感染和融合的进程。

当前,人类面临着空前的自然生态危机,生存危机的共同体验在强化人们争夺生存权斗争的同时,也促进人们“人类共同体”的共同命运认识。这种人类“命运与共”的意识,将使人们感到,人类本身是一个整体,人类需要共同抗拒所面临的共同危机。由此延伸,人类共同的价值体系有可能在共同命运感和共同努力中形成。

西方基督自然理念的原始缺憾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发挥主导权的文明仍然是以基督信仰为核心的西方文明。然而,基督文明在对待自然世界的理念上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埋下了风险的种子。

《圣经》第一卷《创世纪》在开始的几章中就表明了基本的自然观点。

第一章说,上主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在创世的第六天,上主决定创造男人和女人;上主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并让人“充满大地并管理它,统治……在大地上的一切生命”。

上述创造的过程,赋予了人类成为万物之尊的特殊地位,由此延伸,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而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思维。西方文明中人对自然的驾驭、控制,在基督精神中已经种下了种子。

基督文明中的上帝,因为是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所以在基督文明中,只有上帝是神圣的,而大自然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

西方文明发展到达尔文时代,由于“生存斗争”这一概念的提出,又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使得本来可以协调的人与自然,变成了矛盾的人与自然,矛盾的人与其他生命,西方世界的发展步入了全然不顾自然世界的道路。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和谐精神

与基督文明代表的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在其源头上表现出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与珍惜;依据中华传统自然观念,有助于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使人类的文明不仅可以有辉煌的过去,还有一个可期盼的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自然和谐思想如下。

《易》:和谐、生生不息、参赞天地之化育。

《易》为中国诸经之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在《易》的来源上则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类万物之情。”《易》的思想不是“唯人”的思想,而是一种包容万物的思想,是天道、地道、人道的统一。《系辞·下》中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从时间和宇宙本质上看,《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天地,然后生万物。”《易》中把天道观置于首位,然后围绕天道观,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和逻辑秩序,同时提出了天道的“刚健”观念,认为天是运行不息的,故称为健,人也应当效法天的“健”而自强不息。

《易》充满着和谐的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参赞天地之化育”、“生生不息”等,阐述了宇宙万物刚柔并济、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人对天与地“因应”、“顺应”和谐的理念,以及在和谐中“积极参与”、追求人类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

道家:效法自然的观念。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以其远大超前的智慧,阐述了“天人合一”的伟大理念。老子所言的“道”,是虚空之间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是宇宙真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万物间的相互关系,又是一个人们处世的总法则。

道家的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的本质是生养万物并因任万物自由生长,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待自然界的正确态度是因任自然,尊重和顺应规律。

儒家:天人合一,自然崇拜。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对自然有深刻的敬畏感。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是,天虽然不言不语,无声无息,却主宰着人间的生死福祸,操纵着自然界四时的变化和万物的生灭。

这里的“天”,就是伟大的自然界。其中的“生”字,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意义。孔子还说“天生德于予”,表达了人类生命与价值的源泉,也是伟大的自然界。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流派,都在源头上奉行尊重自然、自然生命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国学复兴对全世界的救助

世界主要文明都有某原始的自然观,中华文明的传统自然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学主张。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与自然矛盾尖锐激化,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方向选择的关键时刻,中华传统的自然智慧有助于人类文明的拯救和发展。

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世界的强大,一度使得中华民族失去了对自身优秀文化的信心,转而向西方文化汲取营养,这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一些精华成分并不能主导当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动。

但是,在人类文明走在十字路口的时候,当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导的发展模式有可能将人类文明推向毁灭道路的时候,中华文明朴素而伟大的自然观念,对于人类文明将产生巨大的作用。中华文明复兴的机遇已经来临。

国学在世界的复兴,首先是在中国的复兴。这一复兴的进程,需要我们自己对自身文化的认同,需要自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自信。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有必要普及国学的学习,并进行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比较研究,尤其是与西方文明进行比较研究。

有人因为中华文明在近百余年的历史中呈现出弱势就缺乏对自身文明的信心,这大可不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充满着对自然、天地的敬畏,这种观念有助于保持中国几千年来与自然的和谐,但也确实使得中华民族因为这样的观念,没有率先于西方形成强大的科技优势,并在近现代的历史上割地赔款,受尽屈辱。

比如,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但中国人认为用火药大规模地破坏山体或开挖土地,是对天地的不敬,是对“风水”的破坏,是不吉祥的;中国的皇帝们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把每一寸山水土地都当做自己的而加以看守,不愿意破坏。如果不是这些观念的影响,中国应当比西方更早利用火药作为工业力量或武器。

残酷的生存现实,引发了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然而,如果人们从全人类发展的宏大历史眼光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就能认识到,短短的百余年中华文明的暂时消沉并不能掩盖其伟大的光辉,中华文明于世界文明之中独树一帜,强盛并延续五千年,自有独特的巨大价值和魅力。

当前,当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果到了无法化解的程度,则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人类文明的自我摧毁。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伟大的和谐思想将在实现人类文明的自身延续方面,发挥重要的价值。

同类推荐
  • 依法行政与社会治理比较研究

    依法行政与社会治理比较研究

    海峡法学论坛长期致力于涉台立法、地方立法和涉台法律问题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繁荣法学研究,促进港澳台与内地的法学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论坛的规模逐年扩大,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宽,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港澳台与内地法学、法律界之间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拓展合作的重要平台。
  •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必然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信息化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立体展现毛泽东非常岁月,深度解析大事件后果前因。聚焦历史长河还真貌,回溯变幻风云写春秋!此书时间跨度从1964至1969年。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最为动荡时期毛泽东的重大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作者参阅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在生动翔实地还原“文革”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同时,也探究了动乱发生、发展的原委和过程。书中载入的一百余幅毛泽东“文革”岁月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百分之九十属于首度曝光面世。整部书稿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弥足珍贵。
  • 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本书内容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对现代化历史主题的认同和深化,战略目标: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战略步骤:从“两步走”到“三步走”等。
  • 2018年理论宣讲秀 惠民精品课评选优秀宣讲稿集

    2018年理论宣讲秀 惠民精品课评选优秀宣讲稿集

    本书是2018年“理论宣讲秀 惠民精品课”评选优秀宣讲稿集。宣讲选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精准脱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大峰会效应提升青岛国际化水平等选题,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把科学理论、深刻道理、理性思考融入历史事件、典型案例、通俗话语,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的目的,展现了青岛市理论惠民宣讲工作的优秀成果和良好发展态势。
热门推荐
  • 流云志

    流云志

    晨曦揽雾月芒辉,游子破风佳人随,乱世浮沉同烈火,天涯狂歌诉离悲。......这是关于一代风云游侠的故事;他说:我活着,只为追寻自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灵撼世

    圣灵撼世

    “黄泉路,生死别;三生石,一世情;彼岸花,遥隔海;孟婆汤,忘此世;轮回桥,再重生“人命不可知,天命不可定。莽莽少年,孤身一人随麒麟闯入这大陆,登临巅峰,以圣灵撼世!世人皆知看到结果,却不曾知在成功背后的辛酸--父母离去,与家别离,逐出师门,死后重生......
  • 四叶诚雪

    四叶诚雪

    当皇室千金遇上迷人王子,当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当四处危机四伏,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也许今天,你就能解开这个谜团……
  • 寒川记

    寒川记

    “我只信自己”这是他的宣言,大世争锋,天才丛出不穷,无数体质重临大世。神体独奏战歌、圣体孤傲绝世、仙体飘渺出尘。看少年凭手中刀与无尽意志如何力压无数天才、妖孽,踏上巅峰。他曾说:愿许你满天繁星。也曾道:战血不尽,战意不绝。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坚持,一个人的执著追求。
  • 狙到你的心

    狙到你的心

    无意间进入一个游戏副本,限时一个月,发现里面聚集了300多人,在一个虚拟学校里,遇见了一个满嘴跑火车的帅哥,于是开始了默默坑人之旅
  • 异能之幻想具现

    异能之幻想具现

    一场意外造就了少年林逸由平凡向着强者蜕变并一步一步站立在众生之上……
  • 锦衣为明

    锦衣为明

    万历末年,帝国的余晖已经将逝。后世突兀撞入此间的少年,在大明的旗帜下。身穿锦衣,权倾天下。长城内外,塞北江南,骑马看唱,软玉温香。镇压农民起义的罪首,灭了满清朝廷的祸害。“有我大明人之所在,便是我大明之土地。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
  • 轮回本纪

    轮回本纪

    大道迁衍,末法之殇。仙佛无踪,诸天难觅。破败之中蕴生机,废墟之中寻真相。
  • 青梅竹马:老婆我爱你!

    青梅竹马:老婆我爱你!

    青梅竹马的他和她从小就订了娃娃亲,可耐不住她的九个哥哥从小对她宠不得了千方百计的阻止他娶她,和她在一起,两人只好发展地下恋情,什么时候才能修成正果,来看南宫二少追妻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