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55700000036

第36章 瓷窑风云(1)

作坊大炕与独门小屋

从旱平川返回城里,我做着去瓷窑的准备工作。

身上连件换洗的外衣都没有,雅芬扯了一截土黄灰的咔叽布,请西上房里的世铭大姐为我缝件新制服。

陶瓷厂办公室的老崔进城办事,顺便来家里叫我。说厂里正有一批茶杯需要写字,成仁一个人忙不过来。

他来时,正巧碰见我在西房里试穿新制服。老崔对我说:“咱们厂在山沟沟里,工人是不讲究穿戴的。”听了他的话,我有些哭笑不得。当然,也没必要跟老崔解释啥,只对他说我马上会办手续来报到的。

陶瓷厂是县办国营厂,虽然去当临时工,也是要转粮户关系的。居委会的李主任想不通招工咋不通过他们,一开始不同意给我转关系。高主任告诉他,我是厂里指名要的画工,不是正常招工。李主任这才放了行。

我是一九六七年五月初来到瓷窑的。

记得那天我搭乘了一辆县车队拉陶瓷产品的卡车。车队属县工交科管,司机和县属各厂矿都很熟,一路上很热情地给我聊陶瓷厂的人和事。

我在进瓷窑沟口不远的公路边下了车,司机告诉我这里离细瓷车间的烤绘作坊最近。他刚帮我从车厢里取下行李,便看见走过来一位年轻女工,剪发头,手里端着个饭碗,看样子正在吃晚饭。

她一边端详着我一边问:“你是苏宰北吗?”

“是。你是一”我有点莫明其妙。

“厂里最近说你要来,我们都等着呢!我也是烤绘组的。”她说明了情况,领着我来到张成仁家里。

成仁是烤绘组的班组长。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带着我到厂部办好了一应手续。

在魏家地代课期间,我曾到过瓷窑。那时还没有细瓷,画工除了成仁,还有一位老画师和一位女学徒。作坊在瓷窑的最上边,主要是给二细碗坯上画花打边。

几年里,陶瓷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进沟不远处建成细瓷车间,试烧成功了品质良好的白瓷。县上甚至地区许多单位和个人慕名订作茶杯茶壶的越来越多,厂里决定再招一名既能画又能写字的彩绘工,并把物色人选的事交给了烤绘组长张成仁。

春节放假,成仁回到城里,听说我没再代课,便和我说起此事,并愿意向厂里推荐我。一则是美术行当,加上又没有了正式工作,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是很好的一条出路。

那几年里,张成仁曾几次去石嘴山和唐山瓷厂学习,已经是一位陶瓷彩绘工艺的行家里手了。他的工作能力和彩绘技艺深得领导赏识和倚重。

有了张成仁的推荐,便让我很顺利地进了陶瓷厂,成为一名国营县办厂的临时工。

在车间里,我碰见早我半年从城里来的王存,他是县秦腔剧团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文革”开始,剧团停办,他就被喜欢网罗人才的厂书记李玉佩要到厂里,在原料班组当临时工。经过交谈知道他和我同样拿三十元的月工资。

我的工作台和成仁的面对面拼着放在作坊的一扇窗户前。

成仁配给我一套陶瓷彩绘的颜料、画笔及相关用具。那特制的笔有长长的笔杆儿,尖锐的硬毫笔锋。蘸着用植物油调和的特制颜料艳黑,往茶杯上写字。一开始怎么也写不上去,成仁教我用无名指的指甲盖弹打笔杆,叫打料。弹打几下稍好一些,写一会儿又不上色了,便又去弹打。看看成仁写起来自如又流畅,字迹匀匀的黑色,十分好看。而我写的有如下水不利的钢笔,忽淡忽浓,总不稳定。

成仁说:“开始都这样,写几天会顺手的。”

万事开头难,看来这个画瓷也不简单。

我们的作坊长长的,几个房间连在一起,有门洞相通。最东头是放白瓷产品的两间库房,通到我们这一间,是彩绘加工的地方。成仁和我坐在窗前加工定做的茶具,四位女工坐在里面一个水泥台旁边白瓷上贴花,她们的工作很紧张,是有定额的。

最西头的一间里有个大火炕,有门连着外边的两个烤花窑。

作坊里一面立着一摞一摞的贴好花等待进烤花窑的瓷器,另一面是出了窑的彩瓷成品。

两位老师傅装窑、烧窑、出窑,因为点火后须连续烧烤,两人便日夜轮换值班,那个大炕是他们值夜班休息的地方。

我刚到瓷窑便睡在这个大坑上。

不久,经厂里同意,我把妻子也接到瓷窑。一时没有房子,我们两口子仍然睡在作坊里的这个大炕上。

一天夜里,我俩睡得正熟,突然被一阵瓷器碰撞的声音惊醒。那声音在夜里显得响亮清脆,明显是产品摞子塌下来的响声。在连续的倒塌声之后,还陆续响了好几下叮叮当当的瓷器跌撞声。

“有贼!”我脑子里首先反映出的是这两个字。

妻子被突然的响声吓坏了,她紧紧抱住我浑身直发抖。我们屏声息气,静静地听着,不知那贼下一步要做什么。

响声过后,作坊里恢复了夜的静寂。

等了一会儿,黑暗的门洞里面仍然没有丝毫动静。

我悄悄地摸下炕,握起了立在墙角的一把铁锨,猛然拉开了电灯开关,作坊里依然没有任何响动。

我提着铁锨,一间一间地开了灯察看,所有的门窗都关得好好的,也没有发现大片倒塌的瓷器。

真是见鬼了。这时估计是凌晨三四点的时间,我们两人惊魂初定,再也没能睡着。

天亮后,经过仔细检査,发现只有一摞小五件瓷壶倒下了,而且只有几件碰掉了壶嘴和把子,其余全都完好无损。

成仁说:“那是白天没放稳的缘故。”可只倒了一摞子小五件壶,何来那样厉害的响声呢?真让人捉摸不透。最后也还是归结到夜深人静,听起来特别响的缘故。

无论如何,带着家属住在作坊里非长久之计。虽然住房紧张,车间里经过调整,还是给我们搞了一小间宿舍。

房子在我们作坊院子外面靠东北的山坡上,是个一隔三间的土房子。

那房子的正面左右两个窗户,门各开在东西两边山墙上。西边住着的正是我刚下车便遇到的女工,我们班组的刘淑兰,带着一个孩子。

东边那间连着一个小院子。院里住着李师傅,他留着胡须,五十岁的样子,外号李胡子。年轻时走南闯北,到过四川和青海,性格豪爽,一身江湖气。夫人是青海藏民,为人非常朴实厚道,我们都叫她李妈。门开在山墙上的这间成了小院里的西房,住着他们的女儿。

土房的正中一间开了个独扇门,是给我分配的宿舍。进到屋里,有个带土炉子的通间炕。后墙上一个小小的窗户。前墙门两边空间很小,一个水缸,一个小面板,极简单的几件灶具。这个家便安了下来。

几位工友帮我们在门口砌了个土灶,上边扣着半个破大缸,既可遮雨也能挡风。

细瓷车间散落在各个坡头平台上的简易工人住宅,差不多门口都有这样的炉灶。每当下班后,土房门口到处都有炒菜做饭的家属或单身男子。构成了车间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整个瓷窑沟都是陶瓷厂的领地。

最上边是粗瓷车间,是在解放初几家私营陶瓷作坊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周围是瓷窑小镇的老居民区。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与陶瓷有关,家家都有厂里的职工。家家也都有着用废缸和青灰色泥巴砌成的院落。

厂部建在瓷窑沟中段南山坡的一大片高地上,是个东西狭长的院落,东、南、西三面平房,背靠南山向北敞开着。前面的地形呈阶梯形,院子下来是一条县级公路,向上穿过粗瓷车间所在的老瓷窑石板街,直达五六里外的红土L煤矿。当时也属于陶瓷厂管辖,是厂里的煤炭车间。

比公路低一点,和厂部院子相对的是一大片台子地,四围坐落着机修车间、木工房和职工食堂。中间大院子里有篮球场和排球场,是职工聚会和文体活动的场地。

厂部附近公路两边有商店、库房、医务所等相应建筑。

沟最下面的细瓷车间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职工一部分是上厂老职工及其子弟,还有不少由各处陆续招来的临时工。这里大跃进时曾办过钢铁厂,留下来一些破破烂烂的简易房屋,细瓷车间便在这个底子上改造增补而成。所以才有了前边讲到的居住景致。

瓷窑沟狭长曲折,沟底的沙河呈5形自上而下将粗瓷车间、厂部周围和细瓷车间分割成三部分。沟里的粗瓷车间和沟口的细瓷车间在北山坡畔,中段的厂部一片却坐落在南山坡头及其沟沿上。

夏天若下暴雨,山水便会阻断厂部和上下两个车间的交通。好在西北干旱,下暴雨的时候不是很多。

我在陶瓷厂工作了八年,除最后一年在旱平川新厂度过外,差不多有近七年时间都住在细瓷车间这个半山坡上的独门小屋里。

先是我和妻子两人住。生了大女儿后,我们一家三口儿住。后来,妻子和女儿下放农村,我一个人又住了几年。

搬厂前的一年多,厂里招来些新工人,独门小屋里又住进了青工杜子周,我和他成了不错的朋友,关系保持了很多年。

我一个人在独门小屋里住时,自己做饭吃。最常吃的是面片子,做起来快捷方便。和软面一般要用清油搓面棒子。没有清油,我把面和硬一点,揉得十分光滑,饧好后整块面团放在清水里面,蘸着水边饨边揪,也不粘手。丢在锅里的面片儿四周花花的不规则,别人看见觉得好看新奇,我说:“这叫水面片儿。”一时间我的水面片儿竟在周围出了名。

这原本是姐夫早年在山西当学徒时的手艺,一次在姐家看见姐夫这样做,他们是吃新鲜儿,却让我没清油时用上了。我想,姐夫新中国成立前当学徒时或许也是没油吃才想的这个招儿吧。

那一段我很困难,面片里经常只调一撮盐,放点干辣面子就是一顿饭。杂粮吃囷馍漠。当然最多是吃从家里带来的干馍就开水。

快搬厂时,我学会了喝酒,独门小屋常常成了几个酒友相聚的场所。有几次划拳至深夜,脸上有麻子的罗师傅贪杯好玩,喝得酩酊大醉。我们给他脸上抹些锅墨子,抬回他家放在巳经睡了的老婆身边,出了门听见他还喊着:“王倌,我和你再来两拳!”

王倌是同事王师傅的外号。老罗的失态惹得我们开怀大笑。当然,这种玩笑也只是跟罗师傅这种两口子都喜欢玩,不会真生气的人才可以开的。

2005年7月11日

工友

我所在的烤绘组是细瓷车间的一个班组。组长是我的小学同学张成仁,组里有四个女画工和两位烧烤花窑的老师傅。我的加人,使班组的人员成了八名。

四个女工中,长得最漂亮的是成仁的夫人杨树华。她和成仁在县一中读书时,一个在高中,一个在初中。

张成仁是高中部最活跃的学生之一。他画得好又会演戏,是学生中的文艺骨干。人又长得帅,这便给还在读初三的杨树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当时,成仁和语文老师张克让的关系很好。克让老师不光课讲得好,还是一位能编剧本会演戏、才华横溢的年轻教师。虽然从大学分配来时就戴着“右派”帽子,但在靖远一中学生中的威信却很高3

张成仁和杨树华由认识、相恋到最终结为伉俪,中间的过程和细节我是不清楚的。但成仁告诉过我,他们的老师张克让起了红娘的作用。

几十年里,他们夫妇和张克让的师生情谊,始终如一地真诚密切。

成仁被招聘到厂里时,他俩已经结了婚。后来杨树华也来瓷窑,厂里扩建细瓷车间,她便在烤绘组上班了。

我到厂里时,他们夫妇有了大女儿霞霞。住在烤花窑西面的一排房子里。一岁多的霞霞由成仁的小妹妹带着,她叫转儿,十二三岁。是个活泼热情,懂礼数,挺招人喜欢的女孩子。

魏文秀很早便跟着老画工高岚亭师傅学画瓷了。我在魏家地教书时去瓷窑,当时画碗的便是她、成仁还有高师傅三个人。我还给他们画过速写。

我到厂里当临时工时,高师傅已退休回家。魏文秀自然是女画工里资格最老的了。

她的性格跟名字一样,话语不多,有些文质彬彬的样子。

魏文秀的父母亲都老了,还有个小妹妹,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长期营养不良,让她的脸色微微有些泛黄;过早便承受的生活重负,使她的眼神里常常透着一丝郁倍。在魏文秀身上,有一种超乎一般女性的坚韧性格。

女工中的李国秀是瓷窑老户,父亲在粗瓷车间有很高威信。丈夫高清泉是细瓷车间注浆组的班组长,他和张成仁还有机修车间的王润,都属年轻有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也是厂领导倚重的基层管理人员。

李国秀有主见,内秀,是个贤妻良母型的女人。当时他们一家和张成仁家关系很好,我到厂里时间不久,便和高清泉也成了朋友。他们夫妇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好的。

前两年,我去兰州参加克让先生小女儿的婚礼,在酒会上遇见了他们的孩子春明,大学毕业后在省经济研究院工作。性格热情开朗,很像他爸爸高清泉。

四位女工里,我到瓷窑最先见的刘淑兰是到厂里比较晚的。她娘家在县城里,哥哥是药材公司的职工。后来才知道,她们家还和雅芬家有些亲戚关系呢。

刘淑兰的丈夫在周家地银行工作,是沙河沿滕家。

四个女工主要是贴花,每天三百多件的定额是必须要完成的。杨树华、魏文秀和李国秀个个心灵手巧,干起活来麻利干三。她们还会画一种大红抹花,用一种扁头的羊毫笔,有点像一种水粉画笔,只是笔杆更短。画抹花也是有定额的,速度很快。样子统一的如同印上去的一样。这技法是成仁从石嘴山学回来又传授给她们的。

比较而言,刘淑兰虽然每天也能完成定额,但动作赶不上她们三人快。

虽然如此,刘淑兰却有自己的优点。她性格开朗大气,是个热心肠。那年头物资贫乏,供应紧缺。每年春节前,她总要通过药材公司的大哥给我们每人搞一份种类丰富的调料包。

魏文秀的婚事,也是他们夫妇热心帮助,介绍撮合而成的。

魏文秀工作早,却因家庭贫寒,加之她心气儿高,便把婚事给耽搁下了。我到组里时,全班组就她一个姑娘,年岁又不小了。她的婚事便成了班组的一件大事。厂里年龄相仿、条件差不多的小伙儿都成了家,这种现状让魏文秀的婚事有了难度。

刘淑兰便给她丈夫的表弟做起了媒。她表弟叫张廷忠,来瓷窑相亲时,一眼就看中了魏文秀。张廷忠长方脸庞,五官端正,中上个头,一副憨实能干的样子。只是有一样,他是个农民,而魏文秀是正式工人。在当时,男方是工人,找个女社员并不少见,但一个农民小伙子要找个当工人的姑娘做媳妇,是不容易办到的。

魏文秀毕竟是位有眼光的女子。经过一段来往了解,他们的婚事终于谈成了。

张廷忠一家虽是农民,因生产队情况好,他家劳力多,口粮充足,经济条件也不错。又是厚道人家,结婚后,对妻子家给了不少帮助。小两口儿过得蛮甜蜜的,很快就生了个胖小子。

烧窑的徐学礼师傅手艺好,人品高,在职工中深孚众望。他对成仁一家非常好,成仁夫妇若有为难之事也愿意找徐师傅排解。

我到厂里后,徐师傅对我也很好,尤其赞赏和支持我的绘画爱好,他几次为我做模特儿让我画写生。

徐师傅对有特长有追求的年轻人特别看重,他有个小儿子喜欢画画,他曾经希望孩子能从这方面发展。后来我调到一中教书时,那孩子还到学校找过我,给我的印象很有画画才能。终因离得远,以后我又变动了单位,联系便中断了。不光我们,徐师傅对组里所有的年轻人都十分关心和爱护。大家都很尊重他。

同类推荐
  •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大战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大战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以梦为马的少年

    以梦为马的少年

    从那时起,年轻轻轻的他第一次体会到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定会做成功!然而他拍的第一部影片票房惨淡,他也差点因此而破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6个月之后,他的电影在东京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导演提名,虽然仅仅是提名,但这已经充分肯定了他的努力。刹那间,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 聊斋的狐鬼世界(大家小札系列)

    聊斋的狐鬼世界(大家小札系列)

    《聊斋志异》是一部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本书收录了著名古典文学学者张国风教授的四十多篇关于《聊斋》的精彩评说,通过品味聊斋人物和故事,揭秘文本掩藏下的真实世界,体会蒲松龄的天才构思。全书结构简单明了,文字深入浅出,妙论纷纭,思想内容既不深奥,亦不复杂;在语言上也是力求通俗易懂。是极为少见的、外行人也能轻松读懂的品鉴《聊斋》的佳作。
  • 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

    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英美文学研究,对英美国家一些著名诗人和现代小说家的作品进行了阐释和评议。第二部分为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合起来可谓作者西窗灯下随笔录,东杏坛上闲话集。
  • 诗路未来

    诗路未来

    本书所收30余篇论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探究了以曲为主的中华韵文发展现状与走向,题材广泛,立意高远,论述剔透,观点新潮,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专业引领作用。
热门推荐
  • 群妖落幕

    群妖落幕

    众妖主宰世界,当道理已经无法正确使用,唯有心中一杆秤来取决你心中的善恶。在一个所有人都没有错的时代你又会如何选择。
  • 六月的天属于你

    六月的天属于你

    一个少年的成长,一场难忘的回忆,一段初恋甜到结局的爱情,一场学生时代的梦。来着小城市的俞晓天来到了京城,开始了他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精彩生活。校园日常,没什么毒点,欢迎品鉴,随缘更新。
  • 我真不想怼人

    我真不想怼人

    穿越了,有了系统,修为也是蹭蹭的长,还有一个漂亮可人的小师妹。但是陆小风就是高兴不起来。系统“别忧郁了,一日之计在于晨,请开始你的表演吧。”陆小风“你放屁,我什么时候怼人了!我不就有点直吗?”
  • 重生之执剑

    重生之执剑

    炎荒时代,人族至高剑主苏枫,因大意而被百位奴族强者偷袭之后道消陨落。万年之后,人族式微,沦为奴族口粮,荒神丘一战,人族仅存的巅峰战力皆被镇压,一时间,奴族携无敌之势,席卷人族大地,仅半月,人族便仅剩最后一块地域——天帝城。危难之际新晋升的人族大祭司,以生命为代价,欲以神术复活时空长河中的一位人族先祖来拯救人族。术成之日,天地惊变,一道白色人影,衣袂纷飞,踏云雨而下,一道剑光刺破长空,镇压百万里。……“我不是死了吗,怎么,这是重生?”“这脸,我怎么变成娘们了。”“我的天,这不是女帝的肉身吗……”“老娘,呸!老子站着尿尿咋了!”
  • 太玄说之临界外传

    太玄说之临界外传

    以高中同学为主要角色原型创建的一本玄幻校园小说,讲述因异世界入侵感染而获得异能的“奥术师”为了世界的存续不懈努力。纪念我的可爱的高中同学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猎人明明超强却只想开动物园

    这个猎人明明超强却只想开动物园

    对面的苍蓝星请注意,请收起手中的大鸡腿,这只古龙由我老鸽动物园接手
  • 她与时光对话

    她与时光对话

    “你说,我是不是你永远的‘ForeverLove’?”“那肯定啊。只是,此处有重复。forever本身就有永远的意思,你还在前面加一个‘永远’。你这不是重复了嘛。”“也可以理解为双重肯定啊。永远的、永远的爱。还中西结合,多好。这样反而更深刻了吧。”“经你这么一说,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必须很有道理啊。是吧,我永远的‘ForeverLove’。”“是呀。我永远的‘sweetheart’。”永远,会有多远?
  • 织工、沉钟——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织工、沉钟——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故欹梦中寻

    故欹梦中寻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从很久之前,吴梓晨就隐隐约约感到一丝不寻常,但是她身边不寻常的人多了,她的不寻常就成为了寻常。【稍微恐怖+轻松搞笑+严肃正剧?】跪求评论和收藏,顺便这个封面是我画的简笔画,其实放大看还挺好看的你别说,嘻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