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100000100

第100章 我的架子工岁月

1971年,灵武县建筑工程队成立,队部设在二轻局院内面南的3间房内。人员构成有四部分:一是聘请了一些有建筑技术的老匠人进入工程队担任骨干;二是从上山下乡的知青中招了一部分工,我和王捍中、孙英庄、冯巧荣、翟梦华几个青工,就是这次招工来的;三是从一些乡镇又招了一批有一定建筑技术的人进来,如余万成、买伏祥、姚录、蒋万录等;四是建筑队原有的几位技术人员,如石银桥、魏春花、马万举等,他们原来就在建筑行业工作,这次建筑工程队成立后,他们就成了中坚力量。经过这样整合、吸收,建工队就具有一定的规模了。

我刚进建工队时,工种被定为瓦工,跟着魏春花学砌砖、抹灰、粉刷。建工队刚开始人手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没有一台建筑机械,从事一些特殊工种的人才极为缺乏,加之流动资金不足,购置原材料和垫支工程费用存在很多困难,所以一些大的建筑活揽不上,只能干一些平房、库房的小工程,小打小闹。第一年下来,积累的资金很少,购置了平板振动器和一些架板架杆后就没什么资金了。第二年开春,由于没有架子工,一些工程受到了影响;一些乱搭乱建的脚手架由于不规范,架板上的砖垛和灰斗子的重量稍微超重,整个脚手架就摇摇晃晃,倾斜倒塌是经常性的。由于建工队承揽的都是低层平房建筑工程,施工中工人受伤不严重,但蹭破皮、摔破腿的小事故经常发生,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建工队的发展和工程进度。队领导经过研究,和区建一公司联系,1973年春天,派我和陈立业到银川学习架子工技术。

到银川后,当天下午我们去区一建公司报到。公司的领导很热心,给我们安排了食宿并且和公司的第二施工队联系好,安排了教我们技术的师傅。第二天,我和陈立业进入了工地。我的师傅叫倪铁峰,是东北人,他的个子不高,身体健壮,胳膊上全是腱子肉,非常有力,很像举重队员。上班的第一天,倪铁峰递给我一件架子工使用的专用工具,也算是送给我的见面礼。这件工具是钢制的,叫“铅丝棍”,是专用于捆扎脚手架的,一尺多长。它一头是尖状铁棍,专门用来捆扎铁丝;另一头是一个手柄,上面有孔,是拔铁钉子用的。

我上中学时喜欢体育运动,足球、篮球、摔跤都喜欢,而且有着知青岁月的磨炼,所以体格比较健壮,身手比较敏捷,这也许是被建工队选送学架子工的原因吧。刚开始学架子工的时候,上到架子高处非常害怕,往下看有些发晕,工作了20天后,慢慢地适应了。

搭制脚手架是建筑工程的第一步工序。建筑物的基础做好,将回填土工程完成后,就开始捆扎脚手架,沿建筑物外边1.5米处开始栽杆。1980年之前,建筑行业的工地,钢制脚手架非常稀少,搭制脚手架全部用的是10米左右长的木杆。每根长杆都很重,有些长且粗的架杆上百斤。搭制时既要有力气,同时还要有技巧。立杆沿着建筑物的外围栽好后,开始捆扎横杆。

横杆的高度一般是1.4米。底层的横杆上担上钢管,铺上架板,以便泥瓦工在上面砌砖抹灰。这一层完成后,由架子工们向高层逐层“翻架”。因此,架子工搭架是建筑工程的先行工序。

在那个年代,人们工作热情非常高,对技术也很钻研。在倪铁峰师傅的带领下,半年工夫,我走了很多工地。师傅们很辛劳,一天要去很多工地,在这个工地翻完架后,又赶到另一个工地去搭架,和工人们配合得非常默契。

这些搭架师傅长年在外工作,他们非常团结,整体素质非常好。6个月时间,这些架子工几乎没有星期天。倪铁峰是架子工班的班长,在架子工这一行中技术是最高的,人品质较好,大家对他也很尊重。由于我年纪小,又是新手,他对我很呵护,一些危险的地方不让我上去。特别是在银川化肥厂搭制水塔架子时,我要上架,他板着脸不让我上去,连着几天,让我在地下作业,并注意看他在高处怎么操作。他下来后,在低层将一些要领给我演示。

一些复杂的脚手架的样式,他一遍又一遍地用小木棒在地上划着图样给我讲解,使我懂得了很多搭制脚手架的方法。我的适应能力是可以的,几天后在他的保护下也开始了高空作业。开始还用着保险绳,过了一个月,我嫌保险绳用起来特别麻烦,就和他们一样,在架杆上徒手操作。过了一段时间,我就较熟练地在有一定高度的脚手架上操作了。搭制脚手架是一门特殊的技术,里面有不少学问。脚手架的类型很多,按照油工、泥瓦工、钢筋工等不同工种的需要进行实体搭建。高度在15米以上的一些建筑物的脚手架的拐角处必须用斜杆。如水塔、烟筒脚手架,从底层到顶部,必须捆扎十字交叉撑杆,有的地方用剪刀撑和扫地杆,充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加强脚手架的稳固。

特别是卷扬机井架是受力脚手架,必须捆扎很多撑杆,以便在向上提升建筑材料和遇到大风时,不会造成整体倾斜倒塌,避免恶性事故发生。搭脚手架时,架子工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捆扎立杆时,几人站在上下的同一方向,共同用右胳膊将一根杆向上传递,大家口中喊着“哎嗨、哎嗨”的号子,利用立杆向上窜的惯性,迅速倒手,将立杆一根一根地向上加高,一直到将脚手架立杆捆扎在要求的高度。扎制横杆时,两名架子工站在高处,下面的工人将架杆传上来后,一名架子工右脚站在横杆上,左腿勾在立杆上,右胳膊抱住架杆的杆稍,伸出右脚,将杆猛踢向另一位架子工。那一位架子工要赶紧接住另一头,两人迅速用铁丝将横杆按1.4米高的距离捆扎在立杆上。在架子工的这种配合中,脚手架一层层增高。架子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要协调一致,聚精会神,一点都不敢马虎。泥瓦工将一段墙砌到1.5米的高度后,因高度受限再不能向上砌筑了,需要架子工将架板向上一层挪移,这叫“翻架”。“翻架”一般是两人配合操作,技术娴熟的架子工一人也可以进行操作,独立地完成这道工序。操作时,将架板用铁横杆架平、压茬。最怕的是担“探头板”,即一头不担实。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架板上面操作的工人的生命安全就要受到威胁,随时会发生事故。干了几年,我对搭脚手架的技术掌握了很多。脚手架的类型非常多。建大礼堂时,立在地上用于粉刷的脚手架为“满堂红”,它的规模大,站的人多,全靠扫地杆稳固。建高层建筑时,中间高两头低搭制的架子叫“探海架”。搭这种脚手架时,将平伸出的架杆挑扎在立杆上,把用力点分散在旁边的架杆上,虽杆绑扎在空间里,但巧妙地将着力点分散在所有的横杆上。它稳如磐石,工人在上面操作也感到非常安全。这些脚手架的搭建,几个月里我跟着倪铁峰师傅都学过。捆扎脚手架用的是铁丝,那时捆扎脚手架用的都是8号铁丝。捆扎的方法有十字绞结法、双股斜穿捆扎法,根据情况分别运用。

在银川六个月的培训时间很快过去了。在学习结束的前一天,倪铁峰将我、陈立业和架子班的八个人召集在一起,在银川的“同福居”饭馆吃了一顿饭。尽管菜少,酒喝得也不多,但那种融洽的气氛使人一生都难忘。吃完饭后,倪铁峰递给我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这么几句话:“霞飘腰际,燕舞足下,壮志凌云,谱新篇章。”告别了银川的师傅们,我回到了灵武,立即投身到灵武的建筑工程中。我用学到的技术,和其他同事一道,先后搭制了工商银行大楼、绒线厂车队办公房和车库、园艺场水塔、被服厂大楼、文化馆大楼、大泉马场办公区、东山坡粮库、县城北郊粮库的建筑脚手架。经过银川的学习、师傅的指点、实践中的锻炼,我成了建工队技术娴熟的架子工。

我领着王占才、杨行忠、马海龙、杨安林几个架子工先后搭制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脚手架。在六年的架子工生涯中,我深知架子搭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人的生命安全。我每次搭架,严格按师傅教的那样操作,非常精心,一点不敢松懈马虎。经我搭制的脚手架安全系数大,稳当平整,很多泥瓦工、钢筋工、电工、油工、木工在我搭制的架子上工作,非常放心和满意,没有出现过一次因脚手架没搭好而发生的事故。架子工在工作中,危险的事是常有发生的。在建设被服厂大楼进行西山墙翻架时,我抽横担钢管时多抽出30厘米,钢管碰上了旁边的南北走向的高压线,叭的一声火光四迸,我手一麻随手扔下了钢管。幸亏按照操作规程,我左腿用劲勾在立杆上,只是右手掌心的皮肤被烧得发了黑,人没有从十几米的高空掉下来。愣了那么几分钟,我从三层楼高的脚手架上跳到预留的窗口洞内坐了下来,回想刚才的情景感到后怕。负责施工的魏春花大姐看到刚才的情景,非常紧张,立刻跑到三楼上,脸色刷白。她看到我坐在那里,一把将我按在木板上,说是木头能将身体内的余电吸走。接着她好一顿埋怨,看到我毛发无损,最后竟冒出这么两句:“这小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场的其他工人都一起笑了起来,非常紧张的气氛才松弛下来。这件事发生后,我认识到架子工要时刻提高安全意识,精心操作,否则会给自己和工人的生命造成危害。经过这次教训,我除了更加注意安全操作,还认真钻研搭架方面的诀窍。在建筑公司从事架子工的六年时间里,我搭制了各种类型的脚手架。特别是水塔、烟筒的脚手架搭制方法比较特殊,技术含量要求很高,要利用拉力扩大脚手架的空间。

水塔脚手架40米高,在高空搭制时非常危险,工艺技术操作要求也相对高。我领着王占才几个徒弟搭制时,科学地运用了一些力学原理,将支撑点均匀地分布在每个立杆上。这种脚手架搭好后,一方面为工人们操作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向上提升物资。由于我们搭建得科学合理,故脚手架非常稳固,工人们在上面操作安全系数大,他们非常放心。几个徒弟跟着我走南闯北,几年下来,技术水平都提高了,而且都出了徒,在各个工地上大显身手。后来,因工作需要,我离开了县建筑队,但遇到搭制一些高难度的脚手架时,几个徒弟还来找我去工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

1974年,县上举办工农兵美术培训班,由于我有这方面的爱好,也参加了这次学习班。在文化馆美术老师程季扬的指导下,我画了一张水粉画,题目叫《奇志比天高》。画面上是一个肩扛架杆的架子工,站在架杆上,英气勃勃,目光远眺,背景是高耸入云的大厦。这张画还参加了自治区美展。70年代末,我调到了县基本建设委员会工作,和架子工的行业告别了。如今已33年过去了,但当架子工这一段经历却永远也忘不了。

同类推荐
  • 民国风云册

    民国风云册

    黄正听从父命选择参加军校,毕业于中央军官学院,用坚强的意志在训练和实战中不断成长,成为一名真正的铁血勇士。他目睹……
  • 鼎明

    鼎明

    鼎,天下之器。明,日月光明。从来没有王朝一个象明王朝一般,将中原大地从野蛮带入文明,创造了璀璨文明之后最终又让神州陆沉。故事,便从李征穿越到到崇祯二年开始。
  • 蜀汉新史

    蜀汉新史

    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刘志斌附身到一名孩童身上。不曾想,这科学无法解释的穿越,却让他碰见了。从此取名刘安,沿用志斌的字号,习文练武,希望有朝一日能让这战火纷飞的乱世得以国泰民安。但他那刘备堂兄刘德然的儿子这个比刘封还要尴尬的身份,是能助他安定天下,还是一个包袱,最终如刘封一般结局?
  • 崛起于明朝末年

    崛起于明朝末年

    烽烟四起,各方势力相互登场。开创了数百年的偌大一个帝国风雨飘摇,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
  •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一个大叔一下穿越了500年,变成了命短的二皇子,那就这么着吧,皇帝不做,还是做个逍遥的王爷吧。可惜现状不许,那就打破现状,且行且珍惜。(注:本文不完全按照历史,会有一些变动,不然亮晶晶的宫殿不好开了呢)
热门推荐
  • 心灵边疆

    心灵边疆

    人该如何生活,是追求理想还是面对现实,这是每一个年轻人踏入社会都要面对的问题,主人公辰海是一个没有理想却又不愿面对现实的年轻人,本书通过一些或曲折或离奇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发现自我的过程。
  • 即是天堂

    即是天堂

    主千玺的!!!啊哈大家好大绵又来了!这部作品主千欢迎大家支持,这个号是用我小号注册的,因为那边有一些小说没有完结没法进行下一部所以谅解啦,好啦,就这样,迎戳~~~
  • 你是我的陌生人

    你是我的陌生人

    大概是什么时候?我撕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回忆,独自一人去了乡下。也不在一个地方住。总之,当我能够熟练的叫出某一个位置,某一棵树的名字,我就悄悄地离开这里,如同我来之前一样。我去过的地方,我自己是记不清了。时间过去的不是很长,但我说不出任何一个地方的名字,包括我回去的那个小镇。我回到这个小镇是没多久之后的事。这里的每一个地方,每一条街道都让我感到陌生。然而,我惊讶的发现,自己竟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几年年。是梦里存在过?那梅子呢?突然想起梅子,让我感到害怕。每天都在想的事竟像遗忘了很久似的突然想起。害怕的情绪让我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冷的瑟瑟发抖。竟是如此的真实。
  • 妖魅公主之爱情圈圈转

    妖魅公主之爱情圈圈转

    “小姐,难道你爱上我了吗?”“拜托,先生,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是小姐了,还有,本少爷很正常,不是GAY。”“是吗,可是您的喉结那里去了呢?”“喂!你干嘛?本少爷可没空陪你这变态!”“小野猫,放心吧,我们还会见面的。”变态男,谁会见你!你长得再好看,我也不稀罕!
  • 重生之先婚后爱

    重生之先婚后爱

    有什么能比“重生”更好的方法,去改变自己曾经痴心错付的悲惨命运?顾云菲觉得自己的运气简直不要太好了!既然重生回到结婚之前,那么这次她绝对绝对不要再做什么圣母白莲花。她要把握机会甩掉负心渣男,过自己的逍遥自在生活!但,剧情为什么不按套路发展?这次负心渣男竟然主动求娶,甚至不惜以权力相逼?!顾云菲内心狂躁,指天对月道:“老娘就算嫁给他,也绝对不会再爱上他!如有违誓,天、打、雷、劈!”这句话刚刚说完,原本晴朗的星空,竟冷不丁传来一声沉闷的雷声……
  • 本喵有个傻主人

    本喵有个傻主人

    风孝天自从变成猫后...他竟然觉得挺不错的!看淡人与人之间利益纠纷,不用因某事而丢失面子,他脸皮也厚了,竟然把他的主人......
  • 我的丧尸妈咪

    我的丧尸妈咪

    安若末世前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末世后,第一个被感染变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丧尸。一个丧尸,带着娃要怎么生存下去呢?既要打怪升级,又要躲避追捕,前有追兵,后有同类,怎么才能安全的活下去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朱门笑

    朱门笑

    一招“狸猫换太子”,她应有的尊贵宠爱被别人取代,她的亲生母亲恨她,她最信任的人背叛她,这一切该如何了结?一夕重生,她“出了”宫门又“入”朱门,她的仇,她的恨又该找谁来还?新人新作,绝不TJ
  • 封门雪

    封门雪

    下雪的夜让久居深山的孤寡老人回忆起了无数曾经的美好。
  • 大般涅槃经-慧严

    大般涅槃经-慧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