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89600000025

第25章 运动员(25)

拼命三郎

在赛场上,薛翠兰总是十分自信,而且表现出色。1986年10月,在南朝鲜国汉城举行的第10届亚运会女篮决赛中,教练让她盯防南朝鲜队的得分手金和顺,任务可谓重大。刚刚升为主力的薛翠兰,却自信说:“没问题!”薛翠兰的“胆识”招来一些异议,有人认为:她从替补队员升为主力队员之后,是不是有点骄傲了?但薛翠兰以成绩做出最好的回答。决赛中,薛翠兰紧盯金和顺,使之难以发挥作用。最终,中国女篮以78∶64击败南朝鲜队,再次摘取亚运会金牌。

薛翠兰相信自己,源于她坚信自己的实力,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她这样表白:“自信和骄傲可不是一回事,人不能没有自信,但决不能有骄傲。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有勇气去发挥自己的水平。人还没上场就先说我这不行,那也不是,还上场干啥?如果因为自信引得别人说你骄傲,我的观点是让他们说好了,我走我的路。”

确实,薛翠兰能在国家队站稳脚跟,打上主力,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只在于一个字:“拼”。刚进国家队时,队里已有两个被称为“拼命三郎”的队员——邱晨和柳青,她们打起球来十分玩命。等到薛翠兰以敢打敢拼、顽强作战而著称女篮后,她同样有了一个雅号“拼命三郎”。而且薛翠兰“拼命三郎”之称相比他人,还别有含意,即她不仅在赛场上无比勇猛,在平时训练时也总动真格,近乎实战。尽管如此,在大赛或大运动量集训过后,全队体检时,其他队员或多或少、或这或那总有些不正常之处,唯独薛翠兰心电图、血压、血色素、脉搏等全部正常。所以,在她那“拼命三郎”的美称之后,又被加上一个注脚——练不垮的姑娘。

1987年,薛翠兰代表中国女篮参加第14届大学生运动会,获第3名。同年晋级国际级运动健将。为了争夺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入场券,1988年6月,中国女篮一路鏖战,从新加坡打到吉隆坡。作为征战多年的老队员,薛翠兰大赛经验丰富,尤其是她作风硬朗,善打硬仗。吉隆坡媒体对她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打组织后卫的薛翠兰,每场得分不多,可是她巧妙的传球,大胆的突破,积极的掩护,往往给同伴创造很好的得分机会。尤其是她那男子化的动作和机敏准确的判断,使新加坡观众为之倾倒。”最终,薛翠兰与队友们依靠自身实力和奋战,叩开了通向奥运会的大门。

让人遗憾的是,在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篮阵容经大调整,整体实力有所下降,加上队员普遍表现不佳的影响,最终中国女篮仅名列第六。但薛翠兰还是以其出色的成绩,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褒扬,于1986年、1988年两次荣获“湖北省十佳运动员”荣誉称号。

勇挑重担

在当时的国家女篮队中,除身高1.66米的主力后卫丛学娣之外,身高1.74米的薛翠兰便是个子最矮的主力和核心后卫。作为主力队员,薛翠兰个子不高,但能量不小,在赛场上驰骋多年,几乎场场都是从开场打到结束。尽管如此,她的自信心和拼搏精神依然十分强烈,在篮球场上的每一次攻防、每一次运球还是那么全力投入。尤其是1989年丛学娣一度退役后,这个身披13号战袍的老队员,更是以其在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候,敢于迎难而上的责任意识,勇挑重担,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1990年3月,第13届亚洲女篮锦标赛在新加坡开赛。这一次,中国队新老队员通力合作,像薛翠兰、柳青等人都掌握着较为全面的个人技术,打出不少内外线组合的精彩比赛,使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与南朝鲜队在决赛中再次狭路相逢。决赛过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双方你争我夺,比分多次持平。临近终场,场上比分打成76∶76第7次平手,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关键时刻,老将薛翠兰胆识过人,一人带球突破,对手防不胜防,被迫阻挡犯规,中国队获得一次宝贵的罚球机会。在暂停布置战术时,主教练吕长新看看正严重腹泻的薛翠兰,又看看显示器上显示的距终场仅有36秒钟的时间,不无担心地问她:“能行吗?”只要薛翠兰稍有犹豫或表示拒绝,吕长新就会布置放弃罚球机会,改发界外球,让其他队员寻机投篮。临阵脱逃向来不是薛翠兰的性格,只见她坚定地点点头,挺身而出,两罚两中,使中国队以78∶76险胜南朝鲜队,一雪上届亚锦赛以一分之差败于对手的前耻,重新捧回亚洲杯。赛后,吕长新评价薛翠兰:“一个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关键看她在困难的时候敢不敢承担责任。从比赛中可以看出,薛翠兰比不少队员强得多。”

20世纪90年代,这位湖北篮球的代表人物,赫赫有名的女篮国手,终于卸下戎装宣告退役。但是薛翠兰难舍心爱的篮球,又走上湖北女篮主教练岗位。2003年,她结束近30年的专业篮球生涯,走进大学校园,执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女子篮球队。薛翠兰与篮球所结下的不解之缘,仍将一直延续下去。(作者:王钢)

△张勇军——男篮神投手

1963年1月4日,张勇军出生于湖北黄石一个“篮球运动之家”。全家五口人,虽然性格各异,但对篮球运动的喜爱却是一致的。尤其父亲是个十足的篮球迷,只要听到哪里有球赛,就背起儿子上路,哪怕跑上十几里,也要赶去一饱眼福。受父亲的熏陶,张勇军自幼就迷上篮球,小学5年级即参加学校篮球队,篮球伴随着他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1975年,12岁的张勇军被黄石市业余体校篮球班录取,开始接受篮球训练。当时教练根据张勇军的骨龄测试,估计他未来身高最多不超过1.90米,于是告诉他,在巨人如林的现代篮坛,“你身高处于劣势,一定要在远投上下功夫,千方百计练出自己的绝招——远投。”教练富有卓见的指点启蒙了张勇军,他立下目标,“练远投,让它成为我的绝招”。

要想胜人一筹,只有勤练苦练。小队员的训练以全面的基本功为主,练投篮的时间远不能满足张勇军的需要。他只好见缝插针,训练开始前,别人还在换鞋、准备,他已经投得满头是汗;训练间歇,队友们都休息了,他还在苦练投球;训练结束了,队员们离开了球场,他仍加班加点投篮,而且一练就是上百次,直到天黑方才罢休。

心血与汗水的付出,终于浇灌出收获的果实。两年以后,张勇军的远投已颇见功底,成了黄石体校远投最准的队员,不仅扬名于小伙伴之中,在全省业余体校中也小有名气。他代表黄石体校参加湖北省少年篮球比赛,一举夺冠。表现不俗的张勇军,于1977年被招入湖北省业余体校。

张勇军沿着篮球运动的台阶攀登着,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1981年,他入选湖北省青年队。1982年6月,他又进入国家青年队,并赴菲律宾参加第7届亚洲青年锦标赛,为中国队夺取亚军立下战功。1984年10月,21岁的张勇军被国家男篮教练钱澄海选中,走进心向往之的国家队大门。

歪把机枪

张勇军打球爱动脑筋,善于捕捉战机,尤其投篮精准。不管身在哪个队,他从未放弃过苦练远投。进入国家队后,披上国字号战衣,张勇军感到身上肩负的重任,荣誉感和责任心更强了。他从实战中体会到,光会远投对一名国家队队员来说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在大范围移动中摆脱对手,以及在对手干扰下也能投篮命中的硬功夫。他最敬佩的是中国队著名“神投手”郭永林。为练成郭永林那手急停跳投和后仰投篮的绝技,每逢比赛,张勇军都认真观察郭永林的跑位与投篮,细心揣摩,借鉴他人之长。

由于长久的习惯养成,张勇军投篮手法与众不同,一般人投篮,腕、肘、肩三点一线,而他的腕与肩虽然两点一线,但肘却向外侧歪斜。为此,队友们给张勇军起了一个绰号:歪把机枪。教练多次想纠正他的姿势,可张勇军就是难改过来。既然21岁再改技术动作为时已晚,张勇军便暗下决心:“歪把机枪就歪把机枪吧,只要射中目标就行!”他放弃纠正姿势,继续训练投篮准确度,每次训练课结束后,还要加投100个3分球,不投中篮决不停止。有时训练馆的灯关闭了,他也要借着夕阳的余辉完成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歪把机枪”的命中率越来越高,掌握了远投绝招的张勇军成为继郭永林之后,中国队又一位百步穿杨的神投手。比赛中,他往往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外围突施冷射,因而练就了投篮果敢、出手快速的特点。又由于他投得准,比赛中常是对方重点盯防的对象。在对手紧逼防守的情况下,他善于与同伴配合掩护,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创造投篮机会。教练称赞他说:“这挺歪把子机枪是中国男篮的有力武器。”

1985年,张勇军回湖北队参加全国联赛,在同南京军区队的比赛中,一人独得46分,其中绝大多数是3分球。1987年,全运会预赛湖北队对阵山东队,他又拿下58分,其中远投独中44分。1986年,中国男篮访问日本,在同日本住友金属队比赛中,张勇军3分球10投9中,大显威力。日本国家男篮教练对此赞不绝口:“张远投技术令人惊叹,几乎弹无虚发。”

1986年7月,第10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在西班牙举行,这是张勇军代表国家队参加的第一次重大国际比赛。面对强队如林与众多巨星,张勇军毫无惧色,频频出手,以出色的远投征服了西班牙观众。在同来自篮球王国的美国队比赛中,他时而远射,进而切入,独得28分;在同希腊队的比赛中,他大施远投绝技,远投11次命中9次,共得27分。在这届锦标赛上,张勇军累计得144分,其中35次远射奏效,为中国队跃居第9、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立下赫赫战功,被大会评为“世界第三号最佳三分手”,迈入世界优秀选手之列。

力挽狂澜

张勇军征战篮坛,可谓身经百战,总以一手远投绝活,为中国队屡建奇勋。1986年10月3日,第10届汉城亚运会男篮冠军决赛揭开战幕,中国队决战南朝鲜队。双方竞争异常激烈,比赛进行到下半时14分30秒,场上比分58∶69,中国队落后11分,距全场比赛结束不到7分钟,形势十分严峻。

危急关头,张勇军领命上阵。张勇军1.88米的个头,在巨人丛中并不显眼。但他上场后积极跑动,晃过防守队员,突然急停跳投,球应声入网:3分。观众叫好声尚未停歇,张勇军手起球落,又一个干净利落的3分球。南朝鲜队不甘示弱,回敬两分。半分钟后,张勇军再施妙手,又一个漂亮3分球,把比分追至67∶70。原以为胜券在握的南朝鲜队慌乱起来,中国队则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最后以77∶74反败为胜,赢得这场扣人心弦的冠军之争。

在这届亚运会上,张勇军挺身而出,连中4个3分球,扭转危局,成为中国队一举夺魁的头号功臣。赛后他说:“下半时教练把我换上场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进球。”中国队教练钱澄海则评价道:“小张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为中国队获胜起了关键作用。”“中国队13号(即张勇军)的3分球是导致我们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南朝鲜队教练的观感。

张勇军扬威汉城之前,早已声名显赫,可他自己从不满足,总说:“自己的块头不行,对抗能力不强,臂力也不好,至于突破能力,一直是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知不足,方能有所进步。张勇军在篮坛就是这样孜孜以求,跋涉前行。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张勇军以平均每场20.4分的成绩,排在所有参赛运动员的第4位。1989年9月,第1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以30分优势大胜南朝鲜队,摘取金牌。张勇军为之立下汗马功劳。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上,张勇军表现出色,为中国队夺金再立大功。

1991年,这位技术全面、突破力强、快速灵活、投篮准确的神投手,永远脱下了国字号战袍。作为司职后卫的中国男篮主力,张勇军驰骋篮坛8载,为国家屡屡建功,战绩辉煌:1988第24届奥运会、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分别获得第11名和第12名;1986年第10届世锦赛、1990年第11届世锦赛分获第9名和第13名;1986第10届亚运会、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冠军;1987第14届亚锦赛、1989第15届亚锦赛、1991年第16届亚锦赛冠军;1985、1989、1991年新加坡鱼尾狮国际邀请赛分别获亚军、冠军及冠军等。

张勇军为国家赢得荣誉,也赢得人们的赞誉,先后被授予多项荣誉称号:第10届世界锦标赛“最佳得分手”;第14—16届亚锦赛“亚洲明星队员”;1991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最佳前锋”;1996年全国篮球“明星队队员”;1986—1991年5次荣膺湖北省“十佳运动员”;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篮球运动荣誉奖”。他还是“国际级篮球运动健将”、湖北省“劳动模范”及黄石市“荣誉市民”。

从国家队退出后,张勇军不舍篮球情,又于1993年至1997年效力广东宏远队。1997年至2001年,张勇军担任广东宏远队主教练。打球时他是明星球员,当起教练来也是明星教练。在他的打造下,宏远队成绩逐渐进入全国前列。之后,他还历任数支国家青年队的主教练和国家队的教练员。在亚洲和世界赛场,他调教的一批年轻球员成长为各队的生力军,易建联就是经他发掘的新星之一。2010年至今,张勇军执教武汉理工大学篮球队,继续追逐着他的篮球梦。(作者:王钢)

击剑运动

△汪志明——亚洲第一剑

“他是中国队夺冠的中流砥柱!”1990年9月29日,第11届亚运会男子团体佩剑决赛,中国队以9∶4战胜南朝鲜队后,教练沈昌杰这样评价爱将汪志明。而在3天前的9月26日,汪志明还一剑挑落亚运会男子个人佩剑桂冠。10年磨一剑,汪志明——这位被誉为“亚洲第一剑”的武汉运动员,终于登上亚洲之巅。

汪志明生于1964年,6岁那年父亲不幸离世。母亲在江汉帆布厂做缝纫工,一手拉扯他和3个姐姐长大,生活十分艰辛。懂事的汪志明总是宽慰母亲:“妈妈,别难过,我和姐姐都会听你的话的。”

生活的坎坷没有让汪志明意志消沉,反而使他更加坚强自立。汪志明从小功课就好,尤其爱好体育。乒乓球、排球、网球,样样喜欢。他在运动中快乐而健康地成长,在运动中感受着生命的另一种精彩。

汪志明学打排球时,才上小学三年级。“一天打几个小时的排球,才两角钱的补助,手都打裂了”。母亲十分心痛,人小志坚的汪志明却说:“妈妈,不怕的,教练说了的,先苦后甜。”

11岁时,汪志明到孝感去集训。第一次出远门,母亲不放心,让姐姐送他。汪志明不要送,一个人背着包包便上了车。

1978年,汪志明由网球运动改习击剑运动,自此踏上十多年的击剑之路。汪志明练习击剑,母亲放心不下,怕剑不长眼,伤了儿子,还时常上到中山公园假山上,偷看在一墙之隔的新华路业校训练的儿子。

同类推荐
  • 太空步

    太空步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本书是迈克尔·杰克逊首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记录了他的生活、思想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使读者能够真实地了解到是什么驱使着他成为世界级巨星。在给读者再现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的同时,通过浅显语言讲述故事的方式去感化读者的灵魂。
  •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一本描写民国才女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了解民国女子、学习民国才女优雅和提升个人魅力的书。时光总是无情的,却被这十四个或权倾一时,或明艳倾国,或才德震世的女子轻柔的化去其中的冷酷,留给世人和煦动人的春光。潘玉良、凌淑华、庐隐、吕碧城、萧红、林徽因、阮玲玉、陆小曼、石评梅、张爱玲……她们在女子本就低微的时代,却用独立自强将时光雕琢的如此曼妙可人,愉悦了自己,滋润了他人;她们在危机四伏的动荡乱世里,却守得住内心一份真情,用一番旷世痴恋为风华岁月浇筑了一座令后世敬仰的丰碑。即便狂浪呼啸,自有这十四个永锢于时光中的女子,用美到极致的馨德,为迷茫的你拨开生活的迷雾,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 戎马一生建奇功:郭子仪

    戎马一生建奇功:郭子仪

    本书根据时间的顺序,以郭子仪的成长历程和唐朝的形势变化以及他保卫大唐的过程为基础,结合了很多郭子仪在生活或者在军队中的典型事迹,讲述了郭子仪的一生。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7位物理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7位物理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七位物理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热门推荐
  • 此生若不弃

    此生若不弃

    原名《既然爱过为何要相恨》简介:如果你看到了那么一个女孩,她眼神暗淡无光,漫无目的的走着走着……好像路途永远不会停歇,也许就是我要找到人……那么,麻烦你告诉她,我爱她……
  • 炼气千年

    炼气千年

    修炼天才叶千年却有一朝被练气结界困住,他能否挣脱束缚,成就自己的通天之路?
  • 古剑奇谭:寒梅之缘

    古剑奇谭:寒梅之缘

    为了能让苏苏重新踏入六道轮回之道,晴雪决定放弃灵女的身份,自愿踏入六道轮回,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转世之后的她,成了轻灵派的师姐,习惯了冷漠。转世之后的他,成了洁灵派的师兄,在继承掌门的前夕,不慎偶感风寒,在吃下一株不知名的草药后,竟奇迹般地记起了前世的一切,以往都是晴雪为他付出,这回,该轮到他了。一路追随到轻灵派,只为上一世的承诺。这条路上,他虽受伤过许多次,却依旧顽强地跟在她身边。而她,总是冷漠,丝毫不为他的执着所感动。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的伤总是牵动着她的心……
  • 网游之剑碎山河

    网游之剑碎山河

    本来默默无闻的他,却因为一场黑客入侵在游戏获得了逆天能力。从此他凭手中的一把剑虐仇敌,斩人渣,各种极品美女环绕左右,哈哈,哥要征服世界.
  • 民间异事录

    民间异事录

    一对情同父子的师徒,一个个离异而又诡异的故事,一点点人生的感悟,且看民间异事录,超越小说的故事
  • 深山爱火

    深山爱火

    流寇一事惊动山东省侦缉大队,山猫王森奉命剿匪,把田东明一伙打得流离失所,择地重来。王森见土匪养猪播种,啧啧称奇,决定将之招降。可是田东明发了狠劲,不甘断送义父传下来的山寨大业……
  • 伊本佳人怎可放过已弃

    伊本佳人怎可放过已弃

    两人本是的专业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在一次意外相遇后,她对他一见钟情,殊不知他也一样。。。。。。朋友劝她勇敢面对,大胆去追,但她却始终犹豫不决。。。。。。最后就是人间美满大团圆。本文不虐,走温馨路线。
  • 镜像世界V方舟帝国的王

    镜像世界V方舟帝国的王

    异国度攻略计划小说!!总而言之就是主角带领手下在异国度打拼出领地
  • 穷穿之农家生财有道

    穷穿之农家生财有道

    安小宇魂穿靠山村,原主是个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性格家徒四壁,草屋漏雨……身无分文奶奶压榨,爷爷不疼叔叔不爱娘亲草包,爹爹愚孝至于安小宇为什么会穿到这里?那还得从小电驴说起,被打伤?你在敢动手试试?安小宇冷眼对视。安小宇:我赔钱货?好我到要让你们看看我是不是赔钱货种田,经商,做买卖没有安小宇不会的!搞创新?那还不是手到擒来。这男人?这身材,这脸蛋,让我这大龄女青年动了芳心。想和我在一起?那你信不信他们说的话男主:我不信,我只信你我的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我——也是你的勾勾手…过来,你还真听话?娘子的话必须听。纯1v1甜蜜农村新小说,欢迎个位入坑,女主不软弱做啥也不做包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