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64500000017

第17章 天命,还是巧合(2)

等到了元朝的时候,元军曾经大举攻打日本,在此之后没过多久,倭寇就开始对朝鲜进行有计划的侵扰,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侵扰,不仅仅是冲着财物去的,可以说是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很多平民百姓都因此而丧命,这让高丽国王感到很大的压力。可是高丽国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和日本倭寇相抗衡,为了解决掉这个问题,高丽国王给忽必烈写了一封求救信,希望忽必烈能够派兵镇压,帮助高丽加强防卫。

到这个时候,倭寇已经初步形成了他们的规模和战斗作风,公元1307年,倭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抢劫,他们还身兼另一种身份——日商,他们借着行商作为伪装,等到了目的地的时候,就开始露出本来面目。这也是最早倭寇和商人结合起来的事例。

直到公元1335年,日本武士和浪人也加入到了倭寇的队伍中去,因为在当时日本因为战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这场战争当中,日本几大武士的势力有兴有衰,失去势力的武士命运很悲惨,要么贫瘠而死,要么被人追杀丧命。为了活命,也为了能够继续生活下去,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倭寇的队伍当中。

倭寇的形成,大部分原因都和日本当时不太乐观的经济环境有关系,人数逐渐增加的倭寇们也不再满足于对朝鲜半岛的掠夺,于是他们将目光放到了更大更富强的中国。他们最早骚扰中国边境是在元末明初的时候,那时的元朝政府早已没有忽必烈率领的强大骑兵,长时间的安逸生活让这些骑兵失去了最基本的斗志,再加上朱元璋的明军日益崛起,元朝骑兵只好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剿灭明军的身上,倭寇之乱只是很小的一波涟漪,掀不起大风大浪。或许就是元朝统治者这种放任的态度让倭寇越发肆无忌惮起来,等到了朱元璋上台之后,倭寇之乱早就成了沿海地区的一大隐患。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作风依旧雷厉风行、硬派,对于边防非常重视,所以在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倭寇并未形成大患,而他颁布的“禁海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倭寇来袭的动机,来了也没东西可捞,所以在明初,倭寇问题不算什么。

明成祖朱棣既然敢于打开海上门户,他自然是需要做一番功课的,在公元1404年,也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前一年,郑和还做过一件事情,那就是出使日本。《日本一鉴·穷河话海》中记载着:“永乐甲申,倭寇直隶、浙江地方,遣中官郑和往谕日本王。”而明朝的冯应京在《皇明经世实用编》中这样写道:“永乐二年,倭寇浙直,乃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

既然倭寇并没有形成多么大的规模,对中国沿海城市的骚扰也屈指可数,为什么朱棣要让郑和出使日本呢?在明朝的几个皇帝中,朱棣的目光最为长远,他非常清楚,对于倭寇这个问题,明朝绝对有兵力、也有能力予以剿灭,可是这并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事情,还关系到外国人,如果贸然剿灭了倭寇,那势必会影响到中日关系。别忘了,虽然日本国土少,但是离中国距离太近,如若他们突然来袭,对于中国的冲击,不可小视。出于这样的目的,郑和出使日本势在必行。而且这次的行程,也就权当给郑和下西洋练练手,让他熟悉熟悉海洋嘛!

郑和出使日本,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国的傲慢,相反,郑和对日本的统治者谦卑有礼,那一次,他们就商业贸易、倭寇问题达成了一个共识,并且签订了《永乐条约》。在朱棣执政的时期,倭寇问题似乎得到了长久的解决,可是在此之后的几个明朝皇帝,却越发的昏庸、懒惰起来,尤其是边防的松懈,则是给了倭寇一个“来抢我吧”的理由。

倭寇真正对明朝构成威胁是在嘉靖年间,到了这个时候,这台巨大的国家机器早已经是千疮百孔,需要整修了,可是嘉靖皇帝一门心思就是给自己父母正身,再加上明朝一贯“重文轻武”的政治方向,导致了国家军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很多官兵都疏于操练,而且更严重的是,有一部分的军饷都被克扣了,将领们拿不到俸禄,自然就不愿意留在军队等候皇帝的调遣。据史料记载,嘉靖年间的军户逃逸现象非常严重。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军户是统计军队兵力的考量标准,如果有户而无人,那么一旦打起仗来,皇帝说出兵十万,可实际上的兵力只有八万,那战争如何能胜呢?同样是因为军队逃脱人数太多,很多卫所实际上早就没有了兵力,最夸张的,只剩下一个人做看守,就连滨海前线的辽东、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卫所都只剩下30%的兵员。不要以为这些留下的兵力能够以一当十,这些当兵的,有很多甚至连马都不会骑,更不要提上阵打仗了,平时他们每天都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公元1555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不仅震惊了嘉靖皇帝,也震惊了后人。在浙江绍兴,突然出现了一小股倭寇的踪迹,人数不多,也就几十人而已,就是这几十人,在短短数日之内,竟然“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倭寇所到之处,都有官兵去拦截,可是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当时的官兵能顶什么用?在这支倭寇队伍面前,官兵们就像是小孩办家家酒一样,毫无威胁。

为了剿灭这支倭寇,朝廷派出了许多官兵,尤其是弓箭手,他们想要依靠城池的优势,一举歼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的描写,郭靖大侠站在襄阳城的城墙之上,也是派弓箭手在城墙上候命,辽军在城墙下面不敢造次。可是,就在南陵县之外的城墙上,同样有众多弓箭手蓄势待发,几十名倭寇就在城墙下面。将领一声令下,弓箭手的数十支弓箭齐齐发出,可是,那些倭寇脚一蹬地、大手一挥,竟然将箭囊入手中。

如果这些倭寇在明朝去考仕途,肯定能够中个武状元回来,明朝的科举制度对于武官的武艺要求非常低,只有一个标准,考射箭,射十箭中了三箭就算合格。难怪这些将领们连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倭寇队伍都无法拿下呢!

一个数十人组成的队伍,已经连续破了四个省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一种侮辱。不过,这份侮辱并没有结束,因为这支倭寇队伍竟然开始攻打南京!

南京作为明朝最开始的首都,即便是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南京这座城市也派重兵把守,而且能够在这里任职的将领也都是朝廷中数得上号的,算是军队中的三线人员,一线人员自然是要驻守北京,二线人员自然是驻守边疆,三线人员虽然不是什么重量级人物,可总比那些虾兵虾将来得可靠些。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它总是能够带给我们惊讶、惊奇,到了南京城外,这几十名倭寇一没有乔装打扮,二没有挟持人质,反而是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进攻起来。

南京城里最大的官员是兵部尚书张时彻,估计那时候还在睡梦之中,只听到外面吵嚷起来,大多数百姓都惊恐地大声喊道:“倭寇来了!”

这又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情报不准。

想那倭寇自从浙江绍兴登陆之后,一番大肆抢劫,距离如此之近的南京竟然半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又或者是南京的地方官员非常笃定,这些倭寇不会贸然来犯南京城。总之,对于倭寇这样的举动,南京城上上下下都处于极端的慌乱之中,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张时彻还算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他下令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于是南京城的百姓们就过上了守城的日子。

时任南京翰林院孔目的文人何良俊在笔记里愤愤不平地挖苦道:“贼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严。夫京城守备不可谓不密,平日诸勋贵骑从呵拥交驰于道,军卒月请粮八万,正为今日尔。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

在中国历史上,这算是一个耻辱,仅有几十人的倭寇,竟然敢于攻打南京城,而南京方面,竟然在短时间之内,慌了手脚,全然没有招架之力。如果说这股倭寇势力并不仅仅数十人,而是数千人,那南京又该陷入怎样的局面呢?

眼看着攻打南京是没有可能了,这支倭寇并不恋战,马上撤离了南京,想要到无锡和另一股倭寇会合,几十人毕竟势单力薄,再加上打了这么久,也是筋疲力尽,就想要抄近道。可是人生地不熟的,又看不懂当地的地图,想来想去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抓两个百姓给他们带路。

这两个普通百姓在几百年前上演了一出“英雄王二小”的戏码,这两个人小心翼翼地在前面带路,他们故意带着倭寇走人比较多的地方,用地方方言通知路人,让路人去给官府报信,说倭寇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无力再和官兵打了,不如就趁此拿下他们,地点在苏州城外。路人一听,好事啊,就屁颠屁颠地去了。就这样,倭寇在苏州走进了官府设下的埋伏之中。

在苏州带兵的是苏松提督曹邦辅、副使王崇古率领检事董邦政、指挥张大纲、把总娄宇等人,曹邦辅是嘉靖年代素有“知兵”之名的大臣,后来还总督蓟辽等处军务,是个比较能够带兵打仗的人,他手底下的兵自然也都不是酒囊饭袋之辈。

这群倭寇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只听得曹邦辅的一声令下:“士皆骨栗,殊死战”,就看到一队人马冲了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抄过来。霎时间,倭寇也慌了手脚,只剩下本能的逃跑了。苏州临水,湖面上自然停泊着许多船只,但是曹邦辅早有准备,命令手下的人守在船只旁边。

想走水路是没希望了,那就改成陆地吧,趁着混乱之际,其中有一些倭寇跨过了横泾前马桥,躲进了平民的家中。他们最初打算劫持人质,可民房里哪里还有人啊,早就跑光了。这也是曹邦辅设下的局,最终这群倭寇死在了火攻之下。

不管怎么说,区区几十个倭寇的翻江倒海,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一直使中国人深深警醒。这一小股倭寇如入无人之境的长驱直入,就好比一柄锋利的尖锥,刺进了明王朝这头臃肿懒散巨象的中枢神经。

夭折的大航海,这已然不再是郑和一人的遗憾,也是整个大明王朝留给后人的遗憾,摆在航海道路上的三个阻力——本钱、禁海令和倭寇横行,造成了在明朝中后期航海技术的失传,海上霸权就这样从我们手中溜走了。

当然,这并非是最遗憾的,更加遗憾的是,在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奉行的是绝对意义上的闭关锁国。如果说明朝的闭关是为了抵挡倭寇,那么这种闭关的程度是随着倭寇的气焰而有所调整,倭寇来了,我们关上门,倭寇走了,我们再打开门,至少还有打开的时候,可是清朝呢,不管有没有倭寇,我们都关着门,结果大家都知道,门,被倭寇撞开了。

农业文明的全面衰退

在前文中我们说到过,明朝的经济非常强大,在农业上也有所进步,但是那只是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休养生息而采取的措施,在那之后,直到张居正变法之前,这两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农业并没有太多的发展。

张居正的变法,让明朝的农业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是建立在耕地数量增多的情况之下,并非是在农业技术本身寻求到了发展渠道。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可以说是天灾不断,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非常迷信,如果发生了点什么暴风骤雨、日食月食,都会和老天爷挂上关系,要说这老天爷也真是够忙的,动不动就是天要亡我。不过这句话用在明朝,却也合适。

在历史之中,明朝经历了一场“万年之寒”,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历史上管这种现象叫做“小冰河时期”。

关于“冰河时期”,很多人都知道,至少看过《冰河世纪》之后都知道,那时候地球上气温骤降、冰雪覆盖,很多种类的生物全部灭绝。那么“小冰河时期”究竟冷到什么份儿上呢?我们可以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整个“小冰河时期”最冷的时期应该算是公元1580年至公元1644年,这段日子里的气温要比现在冷上十多度,而最冷的时期就是公元1600年到公元1644年,恰好是明朝末年。如果要将先后一万年的气温画成抛物线,那么无疑这段时间则是抛物线的最低点。据说在“小冰河时期”,太阳黑子消失了长达七十年,在这一段时间内宇宙射线的流量降低,而同时气候变冷。

天气,有时候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历史要素,很多人在说明朝灭亡原因的时候,往往都会说明朝内部腐朽啊、宦官危害啊、农民起义啊,但是却唯独忽略了自然条件对于一个王朝的限制。

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农业是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和筹码,毕竟在广大的土地上,农民所占的比例是最多的,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在田地里,盼的就是有一个好收成。然而,在“小冰河时期”,这样的愿望都成了奢求。因为天气变得寒冷,刚刚播下的种子,还没等到长芽,就被冻死了;这些种子好不容易熬过了寒冷的春天,到了夏天却又遇到了干旱。这样的情况,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达七十年。尽管在这期间,并不是连年如此,可是这样的寒冷却也让农民们吃不消。

或许,在明朝统治者心中,自然灾害只会降临到那些穷苦人家身上,但是他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没有什么银子了。天灾发生之后,如果想要有效地解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赈灾,不管是给予一部分粮食,还是钱财,哪怕是有效的疏导,都能够让受灾的百姓从心中感到一种温暖和希望。可就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明朝却拿不出银子赈灾。

没有钱赈灾,受灾的百姓就没有粮食,他们不能坐在那里等死,只能寻则依靠自己的身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粮食。在明朝末年,有大批的流民出现,这些流民多半都是因为天灾而离开了故土,朝廷又没有拿出一个有效的措施来安置他们。流民最终演变了反朝廷的暴民。

为了吃饭,年轻力壮的男丁决定拿起手中的武器,加入到农民起义的行列中去。

为了生存,没有武力的人,只好铤而走险,做起了小偷。

为了活命,没有任何本领的妇孺、老幼,只好选择卖儿卖女,或者干脆等死。

天灾过后,往往会伴随着疾病的传播,朝廷没有实施有效的赈灾,这些流民四处流浪,病菌也就是这样传播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明朝末年的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并不仅仅是农民们吃不饱饭,还有更坏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物价上涨,因为灾害,长达几年时间,重灾区的地方都是连年颗粒无收,作为政府,自然是要给予一定的物资,可是明朝末年时期,国库之中已经没有太多的积蓄。粮食变得越来越珍贵,那自然的,钱就越来越不值钱。平民百姓们并不懂得,为什么现在一袋米会变得那么贵,他们只知道一条,就是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

同类推荐
  • 残明虎啸

    残明虎啸

    大明三百年众说纷纭,特别是崇祯这位皇帝备受争议,明朝的灭亡也是各有各的说法,天灾论,人祸论,历史的必然论还是偶然的因素不一而足,本人单纯的不喜欢满清,认为他们毁了我们华夏文明,故而写这本书,主角自然要回天有术,但不是取而代之,而是改良社会,欢迎大家品鉴。
  • 小胖讲三国

    小胖讲三国

    我就是想自己发表对三国的看法我无意讲述历史
  • 麻辣帝国

    麻辣帝国

    凡我麻辣社员,必当让天下百姓享受麻辣美味,沐浴圣王光辉。谁是圣王?太祖第十二世孙赵言,他神通广大,英明神武关爱百姓教化无双……
  • 大宋白马战神

    大宋白马战神

    【严格来讲,这是一本历史类奇幻故事,以北宋真宗、仁宗年间历史为主线,但叙述视野不只局限于大宋。有着一些奇奇怪怪、神神秘秘的东西,阅读方式请参考《加勒比海盗》、《印第安纳琼斯》等。白马等级:舢板;小艇(下潜);小舟;船(最大郑和级,5000料,约2500吨);舰(5000吨级)、母舰:飞翔的白马号(终极形态,一根根滚烫乌兹钢枪管戳出船舷,伸向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一杯茶,一颗安静的心,以及水平线以上的智商。故事这就开始。】
  • 血腥的皇权(明代君臣的政治斗争)

    血腥的皇权(明代君臣的政治斗争)

    本书以明代政治斗争为主线,以明朝历代帝王为时间序列、重点讲述明代的君臣关系、政治博弈、朝局走向,以此展现明代的政治运行特点、帝王的心路历程、君臣关系的演进,以及臣子们为了维护儒家礼法所做的抗争,突出演示了大历史视角下的人物命运。
热门推荐
  • 奇葩的卖身契

    奇葩的卖身契

    欧阳墨在酒店救下被人下药的冷小雨,无耐的她,签下史上最奇葩的卖身契…冷小雨和欧阳墨在一起时,几次遭人暗杀…最奇葩的是,世界上头号冷血杀手的弟弟,封寒却国际刑警…
  • 半荒掌灵

    半荒掌灵

    大千世界,强者林立,但最强者,还数上古神族,姬家!唐元,一个小城之中的人,一本神秘的典诀,一具神秘的的骸骨,将他塑造成一个大千世界的强者!敌人,尽皆斩之,朋友,大笑而醉!唐元,我来了!
  • 今天又是团宠驯父的一天

    今天又是团宠驯父的一天

    花和月:在五岁这个天真烂漫的年龄,遇到不靠谱的爷爷,一个无良的妈妈,在踏上寻父之旅后,又遇到了不靠谱的爸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战斗如火

    战斗如火

    一位男孩穿越来到了另外的世界背负着血海深仇,战天斗帝,不成后退
  • 火影忍者之反差浩劫

    火影忍者之反差浩劫

    佩恩来临之际,恰好撞上了来毁灭木叶的大蛇丸。“新不死二人组”的对战引发了意外引发了忍界的反差浩劫。人设崩塌?CP重组?且看本书向你娓娓道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生三世之湖光雪莲

    三生三世之湖光雪莲

    晗瑟死了,她成了胆小鬼,而湖光却步步紧逼。她想起晗瑟说的话,泪流满面。主,我千年不死,从光中修得真身,只为你锦绣良缘。奈何,天妒有情人,你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命运,所以,晗瑟愿化为血刃,替您斩断情丝。而他,站在碧血桥上,歇斯底里地说:“你的主,就算是死,尸体也必须酣睡在我身旁。”三生三世,情缘相错,想爱不能爱。可爱你,是我最擅长做的事。当她下决心,只为送他归位主神格时。他说:我恨你,宁愿负我三生三世,也不愿与我同生共死。飞升后,他说,莲子,我愿与你共赴鸿蒙!她说,天下最大的傻瓜就是湖光君,鸿蒙岂是那么好赴的?我只愿护你一生平安,心中无愧。后来,她神魂寂灭。他皈依我佛,渡她为佛陀的座下莲花。我爱你,即使不见不相伴,我也有我爱你的方式。(放心,开放式大结局)1v1不存在三角恋情史上最牛最悲情反派——目涩史上最恨女主最依赖女主最想要女主的爱——春阳史上最霸道最腹黑白莲花男主——湖光史上最可恶女主——雪莲史上最正气女反派——阴丽然史上最能拆人情缘的神——佛陀史上最忠心最具悲悯心的神——晗瑟总之反派都是好人,正派都是不得已
  • 天狼——狂女镇天子

    天狼——狂女镇天子

    恨!投胎没投好,生于侯府为嫡女本该享尽尊贵,却被娘亲当做上位的棋子,最后还被打成庶女,一落千丈,被父亲更是早早的当做礼物送到了王府,虽是嫡女却被最亲的人毫无亲情的利用;恨!遇人不淑,有眼无珠,本以为嫁入王府可以平安一生与哥哥有个照应,与亲如姐妹的姐姐李姚芳可以和美平安,不求独得恩宠,只求平平安安,没想到根本就是王爷的玩物,李姚芳的踏脚石;恨!唯一真心相待的哥哥李文末却战死沙场,尸骨无存,还未见得最后一眼;恨!老天不公,自己太傻太蠢!错把小人当至亲,一生胸无大志不得善终。异世穿越而来的她许诺:“仇,本姑娘帮你报了!你安心的去,伤你害你之人一个不留,疼你爱你之人,必享滔天富贵!”
  • EXO之重生复仇我恨你

    EXO之重生复仇我恨你

    如若不爱请不爱,可是为什么我陷了进去你们却一把推开我,如今我苏颜弒重生了以前的所有我都不会让它们颠覆重演你们等着我的复仇吧。﹉﹉﹉by苏颜弑